在影视剧《大宅门》的各路人物中,提到白家老三,相信大家的脑海中会立马出现纨绔子弟、败家子的形象。白家老大医术高明、大局为重;白家老二胸有大才、老实稳重;唯独这个白家老三,吃喝嫖赌是样样精通,也难怪白家老爷子会给其“你要是想把这个家给毁喽,那就把这个家交给老三”的评价。
只是,白家老三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能够分得清道儿,更关键的是,这个人有点怪才,那就是他在尽孝道、巴结人这方面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
在那段被无数人解读的“点心之争”中,白家老三的特殊智慧就一展无遗!
老大买来兰馨斋的点心,恰逢老太太正在为白景琦批八字:
“老大,我正叫吴先生给老二那小子批八字呢,你也听听!”
老大没有回应,直接说道:
“妈,您先吃块点心,这是我今儿特意从兰馨斋给您买的!”
老太太的态度异常坚决:
“不吃,不吃!”
刚从宫中当值回来的白家老大,想着为家中老母买点点心,而且是从京城有名的兰馨斋特意买来孝顺老娘。仅凭这一点,就绝不能说老大不孝。只是,老太太并没有给老大面子,甚至连点委婉的托词都没给。
就在这个时候,白家老三带着同样从兰馨斋买来的点心,来到了老太太身边。
老太太见到老三进来,给予了几乎同样的话:
“快听听,老二生那小子,命不错!”
和老大一样,老三也没有呼应,直接拿起一块点心咬了一口,说道:
“这什么味儿啊,加桂花了吧?这,有这么做点心的吗?来,您尝尝!”
老太太直接接过点心,咬了一口,说道:
“傻小子,这哪是桂花啊,这馅里加了蜂蜜,你就不知道了,这是按宫里的做法做的!”
老三立马堆上笑脸,接着说道:
“自然是老太太见得多,这是兰馨斋的点心,花样忒多。妈,你再尝尝这一块!”
老太太同样没有拒绝,接过来就是一口,说道:
“这是鸡油做的,拌的是砂糖!”
见到老太太开口吃点心,老大也想趁着机会奉上一块,但被老太太直接拒绝,而且还是毫不留情面地拒绝:
“不吃,不吃,我最不爱吃点心。拿走,拿走!”
看到这里,让人不免产生疑问:同样是兰馨斋的点心,同样是自己的儿子,老太太为何对老大买来的点心那么大意见,一口不吃;对老三买来的点心却赞不绝口,连吃几大口呢?
难道,“尽孝”也分策略,也有手段才能行得通?
其实,如果我们认真分析母子三人的这段对话就能明确地看出区别。
首先,老大和老三对老太太的态度明显不同老大进门之时,老太太已经明确了当时正在进行的重要事——为老二生的小子批八字!
老大呢?一遍又一遍的打断吴先生的说辞,甚至一遍又一遍的打断正在认真“听讲”的老太太,就为了进一口点心。抽签批卦,老太太本就在意,而老大却没给予足够的重视,这势必会让老太太心生不满;再加上老大一遍又一遍的烦扰,一次又一次打断老太太和吴先生这么重要的对话;老太太还能给面子,吃点心吗?当然不会!
只是,问题又来了,老三进门以后对老太太所言“老二生的小子,命不错”也没给予回应,甚至连吴先生都懒得理会,为何老太太就一点不生气呢?
别忘了老三素日里的形象,啥也不在乎、啥也不关心。在晚上和雅萍的对话中,老三更是一句话给出了对吴先生的看法:“吴瞎子的话,你也信啊?拣好听的说呗!”这说明白老三从来就不相信吴先生那套神神道道的说辞。作为母亲,白家老太太对自己儿子的脾气秉性自然非常清楚,也就是说,老三不回应自己,正常;老大不回应自己,则明显有着选择性规避、针对性孝顺的意思。
如果老大是真孝顺,老太太专门强调之吴先生批八字的事儿,老大怎么不顺着老太太的话头接着奉承两句,或者先跟着老太太听完吴先生的话,再来奉点心呢?
这就是老太太给予截然不同之反应的真正原因所在。
再者,老大“傻”、老三“精”就好像三房媳妇所言,“老大楞是为老太太买了一把夜壶,大敞口的那种夜壶”,为一个女性长辈买夜壶,老大真不愧这个“傻”字。
面对老太太给予的拒绝态度,老大脸色立马改变,缓和好一会再继续劝进;而老三面对老太太“傻小子”的笑骂,则给予了“自然是老太太见得多”的回应。
孝顺,孝顺,不就在一个“顺”字吗?长辈拒绝,就脸色立变,老大的表现确实不太精明。
除此之外,老三的精明还在于能抓住老太太的性格弱点,或者善于在她擅长的领域主动暴露弱点,给老太太展现智慧和见识的机会。
从老太太和老三之间的对话来看,老太太必定出身名门甚至和宫中有关系,对于京城的点心乃至宫中的点心都极为熟悉。这样的人都有一个必然的“软肋”,那就是一旦遇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尤其是普通人不太了解的高端领域,都会夸夸其口,而且绝对是不厌其烦。
老三就是利用了老太太这一点,用自己对点心用料的“无知”,勾起老太太的专业兴趣,让老太太主动接过点心,然后给予专门性指点。这之后,老三又精准拿捏,给予适当奉承,老太太的心中会何等欣喜,可想而知。
在这种前提之下,老三再奉上一块点心,老太太自然而然就会接过来,好好品尝,然后继续给予指点。
而老大只会一句:“妈,您尝尝这个点心”,点心对于老太太的吸引力和点心用料、口味、制作办法对老太太的吸引比较而言,根本不在一个等级。所以,老三的点心,老太太吃得很开心;而老大的点心,老太太就只会给予“不吃,拿走”的拒绝态度。
最重要的是,老三深谙“孝顺”的精髓所在所谓“孝顺”,“孝”为尽心奉养父母;“顺”为顺从父母意志。总结起来,“孝顺”用一个词足以概括,那就是“悦色”。和颜悦色对待父母,让父母同样和颜悦色。
白家老三在“尽孝”这件事上,就真正做到了“悦色”。
老三进门,一直是笑脸面对母亲,不管是抱怨自己出差时的劳累,还是挪走老大点心盒,都是带着坏坏的笑。见到这样的儿子来到身边,老太太会给予冷面以对?
而老大从进门就一副苦大仇深的模样,遭到拒绝以后,更是恨不得与天下为敌。被老太太明确给予“拿走”态度后,老大更是谁的面子也没给,恶狠狠地拿走点心,甚至让下人“拿去喂狗”。面对这样不会“和颜悦色”的儿子,试问哪位老人能“和颜悦色”以待之?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杨九红是窑姐出身,二老太太一直就没承认自己的儿子有这么一位姨太太。剧中其实一直没交待过白文氏的家世,但是从白家老爷子对她的重视程度以及她的为人处世来看,白文氏的娘家一定不简单,肯定是非富即贵。这么一位出身在清末的大家闺秀是怎么也看不上行当是下九流的“窑姐”,更不要说承认她是自己的儿媳妇了。白家老太太一直就没同意过杨九红进白家的门,其实纵观这部大宅门我觉得最惨的就是杨九红了。
都说“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但是偏偏杨九红就是个讲情义的“窑姐”,当初有更有钱和更有势的白景琦表姐的老公公喜欢她,但是她还是一门心思的喜欢着白景琦,就是因为白景琦仗义,像个爷们。但是白景琦再爷们,他也是个绝顶大孝子,从来没违背过白文氏。
违背不了自己的亲妈,那就只能委屈杨九红了,从不让大着肚子的杨九红进门,到直接抢走杨九红的女儿再到后来白文氏留下遗言不让杨九红戴孝。白文氏对待杨九红真的是苛刻至极,但是这怪白文氏吗?她身为白家的掌舵人,接受不了窑姐出身的杨九红也不为过吧!即便是当今的社会,有几个婆婆能接受自己的儿媳妇做过这种行当呢?
反观杨九红呢?她又有什么错呢?小时候家里穷,父母死的早,哥哥嫂子把她卖到了那个地方,她自己也说过,谁都不是生下来就想干这个的。怪只能怪那个吃人的年代,那个不顾年亲情的哥哥嫂子。如果杨九红不是这种出身,估计她在这大宅门里也是个能挑起大梁的女人,但是最终只能一生叹息罢了!
白三爷 “纨绔” ,但他不糊涂。
别看白三爷整日里 “提笼架鸟” ,与京城里一帮 “志同道合” 的闲人为乐。
但是他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
别小看了白三爷,自小在深宅大院,京城老白家长大的他,耳濡目染,见惯了迎来送往,人物兴衰。
京城给达官贵人看病的老白家的人,这点眼力见都没有,他就白生了这么大。
白三爷害怕的不是白文氏,怕的是她手中的权力,财权。
每年各房的分红,平时里的花销,可都指着白文氏呢,她说话,账房才能给钱。
白三再混,也不会跟钱过不去,惹恼了白文氏,断了他的花销,他还怎么“提笼架鸟”跟朋友们吹牛打屁?
老白家这个家,本来是白家大爷白颖园当家,可老大进宫给后宫妃子瞧病,谁成想却摊上了宫廷纷争,朱顺偷梁换柱之后,才险死还生,这个家自然就当不成了。
二爷白颖轩,也就是陈宝国扮演的白景琦的父亲,压根就不是那块料,心思不在家里,其实他跟老三差不多,老三是出去胡混,他是在家里胡混,无心操持家业。
三爷白颖宇,就是刘佩琦扮演的角色,整个是一个四六不着调,让他当家,老白家要墙倒屋塌。
没办法的事情,白家老太爷才让性格泼辣,做事缜密的老二媳妇白文氏当家。
当家意味着,白家上下,里里外外,都是她一个人说了算。
你老三要敢跟嫂子龇牙,分分钟断了你家用。你说他怕不怕。
因此,老三在当家人面前,顶多发发牢骚,要是敢翻脸,那是自己找不自在。
白三爷是混,但不代表他的眼睛是瞎的!
白三爷第一次对二奶奶另眼相看,也许在大家一个意想不到的节点——给常公公置办外宅!
相信很多人在《大宅门》的开头就疑惑着一个问题:论医术,白三爷几乎一窍不通;论人品,白三爷屡屡亏空公中的银子,百草厅早已负债累累,全靠白家大爷动用私人积蓄才填补亏空。而白景琦被绑架时,掌门人白萌堂对三儿子的发火,也印证了白萌堂早就知道老三长期贪污的事实,可一向眼里不容沙子的白萌堂,却为何对老三选择了容忍?
而其中的原因,也颇让白萌堂无奈:谁让老三是唯一一个可以运营外场关系的儿子!
大爷出入詹王府多年,到最后竟然不知道詹王爷还有一个大女儿!白萌堂早已经离开了宫中太医院多年,然而魏大人与白萌堂的关系,却远好于白家大爷。而面对三弟制造的亏空,大爷从来不知道如何解决问题和制止问题,只知道掖着藏着,最终把自己搞成了穷光蛋!
由此可见,大爷医术虽高,但外场能力太差,面对家族问题的爆发也没有一个真正的主见,只知道闭门造车,最终却越搞越乱!
而白二爷不用多说,一个缩水版的白家大爷!
要知道光绪时代的百草厅,早就不是康熙时期那个满街摇铃铛的民间医生,作为京城药行界的老大,百草厅的运营不止要基于自身医术,更需要复杂的官场关系,没有后者,那百草厅也只能成为一所没有靠山的普通药房。
没有关系,光凭医术的百草厅根本拿不到宫廷供奉,每年的铁饭碗收入会化作乌有。
没有关系,在复杂的清末乱局当中,百草厅更容易受到其他药行的挤兑,在官商的合力围攻之下,百草厅更会一败涂地!
所以为了白家的未来,纵观自己的三个儿子,有能力打理外交的也就只有白老三!白萌堂只能无奈的纵容老三的不轨,而三爷也同样借此而有恃无恐。
或者从反方向来看,白三爷的贪财,又何尝不是他早就看清了白家的现状?老爷子一走,家业交给大哥,早晚会越搞越乱,所幸不如自己提前捞钱分家!
但直到二奶奶的出现,尤其是当白三爷得知常公公喜笑颜开的接受了二奶奶的外宅赠送后,白三爷第一次在家族内斗中变得恼羞成怒,他在乎的并不是二奶奶挪用了修祖坟的钱,毕竟这笔钱他本来也捞不到,他在乎的是,自己最擅长的技能竟然让自己的嫂子掌握的淋漓尽致。倘若二奶奶维护好了白家大宅门的外交工作,那白家的运营大业,还有他白老三什么事?
二奶奶没有成为掌门人之前,白家与关家的交恶,由白三爷出面维护!
与詹王府打官司,更是不断的由白三爷联络宫中,借此维护关系!
然而等到二奶奶接手,一切都没三爷什么事了,他的饭碗被砸了!
纵然三爷恼火,但作为白家的一份子,他却不得不对二奶奶另眼相看,毕竟在能力的环节,他不得不服!
身为太医的大哥被抓,百草厅被查封,白家在官场和商场接连遭遇重大挫折的情况下,二奶奶却可以从零开始,打通了新的官场关系,并利用丈夫的医术重新恢复与宫中的联系,这个本事,白三爷有吗?
百草厅分股,早就分家的白三爷却白白得到了二奶奶赠予的三成股份,早已家破人亡的大爷家族却拿了最高的四成,这更让一直对大哥去世心怀愧疚的白三爷心悦诚服。庚子国变各方运作保住了白家老号,利用关系安排三爷的儿子前往欧洲留学,归国后又在二奶奶的安排下成功的进入清末总理衙门当差,也让白三爷有了官场上的撑腰。腰包鼓起来了,个人势力也增长了,三爷更看到了大宅门的壮大,那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正如他后来跟贵武说的那句话:我服!我TM的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句话的确是发自他的内心!
谁都没想到连自己亲妹子都能坑一把,经常将白家闹个底朝天,从中克扣贪污的白三爷竟然会在临死前获得所有人原谅。 在外人眼里面最混的白三爷也有这么硬气的一回,那为什么前期白三爷那么想要得到家财自己掌家不久好了,还把这位置“让”给白文氏,对她恭恭敬敬?
实际上白三爷从来没指望自己父亲会把这个家交给自己,德不配位说的就是他自己,不被人喷就不错了白文氏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对所有人一视同仁,有时候还来那么点人情味,“以德报怨”。 在白家这个时时以男人为中心的大宅门,白文氏能混的一席之地,那也是不容易的。做人要圆滑,但也不能那么明显。
白三爷还真不是怕白文氏,而是对白文氏当家没太大意见。即使在所有人觉得白三爷就是个败家子,白文氏还是没讲原属于白三爷那一份财产给“充公”。 白家的三位爷白大爷医术最高最善良,白二爷人最老实,白三爷最鬼,白文氏把白三爷治好了,这个当家之位不就是手到擒来。
都说这打蛇打七寸,这白文氏也不例外,她能拿捏的住白三爷所想所作,也知道白三爷的“坏”没坏到骨子里白家老太太对白三爷那是极其的溺爱,对白大爷则不闻不问。这也造就了白三爷从小就横着走,什么都要最好的。 不管是仗势欺人还是家族分红白三爷都像往里面掺和掺和,白大爷一走,就只剩下个白文氏和白三爷斗智斗勇。
可白文氏太了解白三爷这人,吃软不吃硬,有时候太软了又不行,这当家做主不容易。 这时候孩子们都长成了,也要从中分一分这剩余的家产,白三爷总是觉得当家的,要为自己谋福利。
却没想到白文氏不仅不抓住白三爷的把柄,还给他入了一股。 人格的魅力就是这么强大,关键是占了便宜的白三爷也挺乐呵,倒觉得自己小肚鸡肠。 说到底还是白三爷没坏到底,有点人情味,不是十足的反派。
白文氏的存在,让整个白家停止窝里斗,白三爷也逐渐意识到家族的重要性从白大爷被詹王府判死刑、大嫂上吊,白三爷拿着斧子想要和詹王府拼一个你死我活的时候,白三爷这个人的高光时刻已经来了。 韩荣发对香伶和白玉婷不轨,白三爷说要扬言要抽死韩荣发。
后来白三爷不愿意趋炎附势,还是在代替白七爷出任药行商会会长的时候,选择以死致意。白三爷成了众人眼里可以悬崖勒马的人物,他从来都不缺乏勇气,也没丧失良知,只不过一直没等到一个可以为他引路的人。
白三爷虽然自私贪婪,却并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人。白文氏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并没有将白三爷赶出门,而是以理服人的让他乖乖诚服。在这个过程中,白三爷也看到了二嫂的胆识和谋略,心甘情愿让白文氏当家。
白三爷一开始的混,一是因为人性的自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白家家大业大,按照长房继承家业的传统,白三爷自知自己无望,遂有多捞些银钱伴身的自私做法。
与詹王府的冲突后,白家家道一下子中落了。白大爷被“斩首”了,白老爷一病不起,白二爷又担不起事。此时,白三爷满以为白老爷会将家业交到二爷手上,说不定自己也能和二爷平起平坐了。可没想到的是,白老爷看得长远,认为只有二奶奶才能重振白家,将家业将到了二奶奶的手上。
这下三爷不干了,一是当时女性地位低下,二是白老爷将家业交给二奶奶,这不是打两兄弟的脸吗?用三爷的话说,再怎么也是交到二哥手上,交给一个娘们算什么。
正是因为不服老爷子的决定,也不信二奶奶能带领白家突出重围。老爷子撒手人寰后,三爷不顾家道中落,被人欺辱,强烈要求分家。
就这样,二奶奶同意了他分家的要求,但大房和二房并没有分家,二奶奶帮忙养着大房的三个孩子。临了,二奶奶还撂下一句话:三爷,这个家随时欢迎你回来。
利用白家祖传的秘方,二奶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把白草厅盘了回来,并且不计前嫌,依然按三房来分红。此时,三爷终于看清了白文氏身上的谋略和胆识,同时也被白文氏的品格所折服,乖乖的回到了大宅门。
这之后,白三爷改头换面,成了大宅门里最拥护白文氏的一个人。白三爷曾说:二嫂,我打心眼里佩服你。
白三爷佩服白文氏什么?
白文氏的谋略,让大宅门起死回生;白文氏的眼光,让大宅门重振声威;白文氏的无私,让大宅门重新大团圆;这些,都是白三爷这个七尺男儿穷尽一生都无法企及的。真正认识了白文氏,白三爷就只有“俯首称臣”的份了。
不管是重振百草厅、有了委屈自己吞,还是不从公中贪一两银子,亦或是无私的帮大房教养好三个孩子。白文氏都已具备一个大企业家的格局,正因为她的这种格局,让大宅门延续了百年辉煌。
《大宅门》里白三爷白颖宇那么“浑”,但唯独对二奶奶白文氏非常尊敬。因为白文氏真正把“一笔写不出两个白字”做到了极致,让白颖宇心服口服。
“大烟膏子就酒,小命立马没有。”白三爷白颖宇这辈子算是没白活。一辈子锦衣玉食、纨绔不羁,浑得遭人恨,用他自己的话总结就是“福也享了,孽也造了”。但是到临了,民族大义不屈节,赢得白家上上下下的尊敬。
但他的前半辈子,之所以“浑”得让人牙痒痒,是因为他有允许自己“浑”且有人替他兜底而不用负责的环境。
在这个家中,白三爷是家里老小,老娘对他的纵容,其实不完全是出于心疼小儿子。而在于小儿子“活泛”,弥补了大儿子白颖园在她心中的缺憾。
就单纯哄老太太吃点心的那场戏。同样的点心,大爷把点心送到老娘嘴边,差点就跪那求着老娘尝一口,老娘就是不吃,不拿正眼看他一眼。但是老三就不一样,他把老大的点心推到一边,打开自己的点心盒子,拿了点心,自己先吃了一口。“嗯,这什么味?加桂花了吧?有这么做点心的么?妈,您尝尝。”说着就把自己咬过的点心递给了老娘。老太太接过来尝了一口,笑道:“傻小子,这哪是桂花?这是馅儿里加了蜂蜜。”
相比之下,高下立判。老太太在听瞎子算命,兴趣点不在吃的上面,而老大不分时宜和场合,就知道杵在那,眼巴巴地求着老娘尝一口。而老三主动创造兴趣点,激发老太太的评价欲望。
所以白三爷是白家第二代中唯一一个社交型人才,虽然不靠谱。
但是如果对外联络处理各种复杂关系,靠白家大爷白颖园那就是“灾难”,白家想不败落也不可能。老二白颖轩就更别提了。老大是老实,老二不但老实还窝囊,让人杀马砸车,跟受气小媳妇似的溜着边就回来了。
但是如果把白家交给白三爷,这个家早晚也会被他败光。在白家辉煌的时候,白家的药材采买,白三爷贪污的亏空,有白家老大白颖园替他兜着。
因此白家第二代三个儿子实际上谁掌家都避免不了白家的彻底败落。所以老爷子白萌堂慧眼识珠,把家交给了二奶奶白文氏。
白萌堂一死,老三闹分家以后,没人管了,就过于荒唐,干了很多不是人干的事。入洋教、贩 烟土、引八国联军强奸妹妹白雅萍,把黄春藏起来坑詹王府银子,与武贝勒等一伙做买卖坑人,等等。
但是被武贝勒坑惨了,被天津的黑 社会 逼着还钱,不然就要废掉他的时候,白三爷第一次吓破胆。而这个时候,恰恰是二奶奶白文氏一句“一笔写不出两个白字”,拿钱替他还了债。
也就是说白三爷人生中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危机,二奶奶白文氏其实对他是有恩的。
在百草厅分股时,本来白三爷早就分了,家根本就没有他什么事儿,但是二奶奶仍然赠予了他三成股份。而早就家破人亡的大爷却拿到了家族中最高的四成。
这实际上也就是在兑现着白文氏“一笔写不出两个白字。”
也就是说虽然是白文氏掌家,但是这个家仍然是属于他们兄弟三个人的,不管这人在不在了,有没有分出去。从这一点上来讲,白文氏不单有能力,而且一碗水端得平,这让白三爷非常的服气。
这一点不单体现在利益的分配上,而体现在对家族成员的关和照顾上。
白三爷的儿子到欧洲留学和总理衙门工作,都是二奶奶白文氏托的关系运作的。
在二奶奶白文氏家掌家的时候,白家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状态,到在她手里白家历尽危机,在一天天壮大,而且三个门头都得到。所以白三爷白颖宇能对二奶奶白文氏不服吗?真可谓五体投地。
我是董檀聊剧,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大宅门》里的白三爷年轻的时候是个无赖加混蛋,没少给二奶奶惹麻烦,但是他死的却非常壮烈,他一辈子就佩服二奶奶,这是为什么呢?
二奶奶揍他是真揍啊!白景琦渐渐长大,二奶奶给他找的教书先生被他气跑了一个又一个,二奶奶警告白景琦,再敢气走先生就把他赶出家门。谁知白景琦死性不改,二奶奶二话不说把他赶出去了。白景琦也是个气人的主,跪下来求爷爷告奶奶要饭呢,三爷出来说带白景琦出去玩,没想到是去了妓院,二奶奶知道以后就去找景琦,到了妓院就给了三爷一个大嘴巴,三爷也不敢把他怎么样,估计他长这么大都没让人打过耳光。
他混蛋,但二奶奶对他非常仁义三爷和武贝勒合伙做生意,武贝勒卷钱跑了,三爷但天津找武贝勒的时候被赌场给扣住了,好不容易逃出来以后又被人追债,二奶奶眼睛也没眨就帮他还了三千两银子,二奶奶还把新开的药铺的股份也分给他了,所以他非常佩服二奶奶的胸襟。
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二奶奶一直以来对三爷都够仁义,所以三爷打心里还是佩服二奶奶的。
小鬼也怕恶人!
三爷坏事做绝啦!
但是他是男的,二嫂子可是女流,耍起横来,三爷还真没辙!
《大宅门》由斯琴高娃饰演的白家二儿媳白文氏有过人的才智,做事深谋远虑,让风雨飘摇的大宅门不断壮大辉煌。她是名副其实的帼国不让须眉。白家每个人都是尊敬她,佩服她的,当然包括白老三白颖宇!
白老爷子有三子一女。老大的命是白文氏所救。老大医术虽高,奈何命运不济遭人陷害入狱判了个斩监后,是白文氏使银子上下打点,用"偷梁换柱"救他性命。为防奸人只得隐姓埋名在深山中度日。白文氏对老大家的孩子视如己出。为景怡娶媳妇、给玉芬找婆家,婚事办的风光又热闹。白家大房每个人都对白文氏感恩戴德。
白文氏的严格要求教育让儿子白景琦成长为大宅门中的第三代中最成功的商人。白玉婷漂亮、乖巧、懂事。一儿一女让白文氏的老公白老二白颖轩还是很欣慰的,自然也感激老婆。
白老三自私自利,克扣公中的银子中饱私囊,分不清好赖人与贵武做生意,贵武卷走了所有的银子。贵武赌博不光把银子全输了还倒赔了五千两记在了老三的帐上。追债人去大宅门要帐老三吓得藏起来不敢见人,是白文氏替他还上的。他能不感激白文氏?
白雅苹与贵武成亲后长住娘家!有一天她陪儿子玩举高高。白老三气冲冲的踹门而入吓得雅苹失手摔死了儿子,贵武上门怪罪全家束手无策,白文氏出面平息了此事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对白雅苹非常照顾。白雅苹与她二嫂情同姐妹,朝夕相处,感情没的说!
白老爷把家交给白文氏掌管,最不服气的是白老三。但白文氏对白家人的情谊深厚白老三怎会感受不到?这些只是白文氏的儿女小情。真正让白老三佩服的是她的大义和商业才能。
百草厅白家老号随着白老大的冤枉入狱也遭到查封没收入官。白文氏为了重新夺回产业费尽心机。收买常公公为老头买毫宅纳美妾,抢回白家老匾,智斗董大兴重为宫中制药……步步为营直致重新拥有百家厅。她的女儿就是在奔波的马车上出生的。按理说百草厅是白文氏拼命夺回的,全部归其所有也不为过。老三纠缠着分家白文氏却把四成股份给了大房,她们二房和三房各占三成。这才是彻底征服白老三的地方。"以德服人""大公无私"白文氏高明!白老三年轻时可能还想独自创业,自立门户。屡次失败后没有了斗志。大宅门靠白景琦奋斗也能兴旺发达。每个宅门里的人得以丰衣足食享受荣华富贵。"母凭子贵"白老三肯定感激白文氏对过往的既往不咎。后来他不再争强好胜,也不愿出风头,就在大宅门里吃吃吃喝喝,说说笑笑陪着白文氏、白雅苹打牌唱戏。
白三爷是混,但是他不傻,相反他还很聪明,他把事情看的很透。他知道谁能得罪,谁不能得罪。
白家二奶奶是女中豪杰,是白家的掌舵人。白家老太爷去世的时候是十分不安的,因为他不知道白家还能不能撑下去。白老大惹上了官司,最终远走西安,远离了家族。白老二是个老实人,这也就说明他不是个合格的家族掌舵人。白老三虽有小聪明,却也不是合格的家族掌舵人。
白老爷子不得已之下,将白家交给了二儿媳妇,也就是白家二奶奶白文氏。从此,二奶奶开始执掌白家大权,将风雨飘摇的白家成功稳固了下来。二奶奶在白家地位也慢慢达到顶峰。
白三爷数次争权无果,在一次次的算计中反而被二奶奶折服。自从二奶奶执掌白家以后,白三爷不止一次的算计二奶奶,但结局无疑都是失败的。在这个过程中,白三爷也从刚开始的不忿,到后来的默认,到最后的心悦诚服。
二奶奶明白,白三爷是个顺毛驴,所以在白三爷的一次次的算计下,不仅没有下狠手,反而一次次的放过了他。这也让白三爷慢慢的被二奶奶折服了,也愈发的敬重二奶奶。
白三爷清楚,和二奶奶作对,自己的每年分得的利润只能越来越少。在二奶奶的管理下,白家的名声一天大过一天,白家各房每年的利润分红也一年多过一年。白三爷是个聪明人,他不会放着好好分红不拿,还去想方设法扳倒二奶奶的。
在当前情况下每年能分得自己满意的利润,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二奶奶掌管白家。在这种情况下 ,白三爷怎么可能不害怕二奶奶呢?
小结。归根结底,二奶奶的实力过硬,能那捏住白三爷。而且,在二奶奶的带领下,白家众人的日子一天好过一天,口袋里的钱也一天多过一天。这种情况下,不仅是白三爷,就是其他人也是一边害怕二奶奶,一边也敬重二奶奶。
《大宅门》剧中让人百思不解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人白二奶奶白文氏,如何让白家上下尊崇,一呼百应,尤其是让正经白家三爷害怕,还敬她呢?
如果说是怕,可能大家会以为白文氏得有多么狠毒多么可怕,而由敬而生的怕,那才见白文氏的为人与手腕。白文氏让白三爷信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也是经历了一些波折后才收服了混世白三爷。
白文氏在男权 社会 中确立了自己在家族核心地位。白三爷后来都不得不服:二奶奶比男人都强。
一、白文氏具有不凡的胆识与胸襟
在白家大少爷的事情上,白二奶奶赢得了白老太爷的赏识和信任。也显露了自己的超出常人的才能。
白老太爷一辈子要强能干,却没有生出能够顶梁的儿子来。白二爷只在家混,什么事情都不管,没什么能力与魄力。白老三爷那时候还年轻,只会叫嚣和操刀子,除了添乱没什么切实解决问题的能耐。而白大爷却因官司入狱。白老太爷万般无奈,把当家权交给了白二奶奶。
白文氏一当家,就干了一件大事,用钱开路,买通关系,偷梁换柱,用别的死囚替换了白颖园,救了白家大爷一命,白老太爷白萌堂知晓后,含笑而逝。
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确实比白老太爷要强。白老太爷白萌堂为给白家争回面子,报詹王府砸二爷白颖轩车马之辱,用计让王府格格产下私生子,从此与詹王府结怨,引来百草厅被封,长子白颖园被判斩监候,长媳上吊身亡。当初如果采纳了白文氏“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建议,好好化解恩怨而不是一味地求痛快,就不会有今日之祸事。
二白文氏具有超强的掌舵能力
1、大手笔开启白家复兴之路
在白家买卖被封,举步维艰之时,白二奶奶不是开除解雇员工,而是把药铺里老雇员养起来以备以后东山再起好用。事实上这样做,起到了收买人心的作用,而且保全了很多经营人才,让白家雇佣死心踏地、忠心耿耿地为白家卖命。生意之家伙计忠心能干是很重要的。
白家大爷的案子让白家老号被官府查封,拿出一万多两银子贿赂常公公,白家的药卖入宫中,二奶奶买通太监重新拿到宫廷供奉,赚足了银子。后又斗智斗勇,拿回了百草厅牌子,又用这块老字号牌子入股,持有了百分之五十的股份。
几件大手笔后,白家宅门再一次走上了兴旺发达。
2、聚拢人心,凝聚起家族力量
大宅门最难的是人心齐,大宅门人多心杂,各有自已的小利益,内讧内斗是伤元气的。
白老太爷后期,白家已经摇摇欲坠,危机四伏。交到白二奶奶手里的白家基业虽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一不小心就要崩盘。而白家人人自危,人心就象一盘散沙。
白老三不帮忙,反而各种闹腾,尤其是闹分家。二奶奶同意了他分家的要求,而且没有少分给他。但大房和二房并没有分家,二奶奶帮忙养着大房的三个孩子。临了,二奶奶还撂下一句话:三爷,这个家随时欢迎你回来。
老爷子死后,白三爷除了贪污公中的银子,还暗自勾结董大兴等人,承办南百草厅。白家二奶奶为了让白家不分家,也一直对他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连他被贵武骗掉了所有钱财,穷得叮当响的时候,也是把白家老号的股份,分了股给白老三。白二奶奶这样做一是因为白三爷毕竟是自家人,如果做得太绝,只能是把白三爷彻底逼到绝路不能回头,二是白二奶奶应了白老爷的嘱托,要把家当好,家人保护好,白三爷服气了自然就回归家族了。
在二奶奶的管理下,白家又一次欣欣向荣,日子蒸蒸日上。白家各房每年的利润分红也一年多过一年。白三爷是个聪明人,明白只有白二奶奶才是他的财神爷,也就慢慢地不再与二奶奶作对了。各家丰衣足食,就都服从管理,团结一心一致对外。
3、公私分明,以德服众
在白家大爷被“斩首”,白大奶奶自缢,大房就没了主心骨。而白二奶奶一直照拂大房,视大房的孩子同已出,在股份分配,分红上一点都不占。在处理白三爷天津赌债问题上以及白三爷与王府冲突问题上,二奶奶都把白三爷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出钱出力,保全白三爷!而在处理白七爷与黄春的问题上,二奶奶丝毫不留情面,并没有疼爱自己唯一的儿子而有所偏袒,而是赶出家门!就连三爷自己都觉得处理得太狠了。这一狠心让白家人清楚明白不能犯忌,在大的原则上白二奶奶是六亲不认的。
白家大爷避世躲在外几十年,白二奶奶一直多有关照,而且秘而不宣,保证了白大爷的安全。白大爷也是非常佩服和感恩自己的弟媳。
白二奶奶狠心把唯一的儿子白七爷赶了出去,没想到白七爷非常有出息,衣锦还乡了。基于白七爷的能力非比寻常,虽然还是年轻了点,狂了点,不太成熟,二奶奶还是及时把家交给白七爷来管,也算是举贤不避亲,为白氏家族长远利益着想培养家族的掌门人,家里人也是心服口服。白三爷对白七爷都是既怕又服的。
白文氏以能服人、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已经在白家立了威,白三爷怕她更多的是敬她。
各位看官有什么高见,请稳步到评论区,热热闹闹地争议。
每次看大宅门,我就会对杨九红的命运产生一种谜一样的思考。如果白景琦不幸早于她死亡 而白家处于另一个危机中,她和白文氏携手渡过了难关之后家族再振,是不是能够更加让人高兴。
但是,考虑再三,我以为杨九红这个角色不应该走这个路线。因为如果走了,这片子就不叫大宅门,叫百草厅传奇了。
因为是个大宅门,所以宅院中有恩怨爱恨,有活生生的一个个人。有传奇,如白文氏,白景琦,有悲剧,如黄春,杨九红。
白文氏这个角色,本身是一个叛逆者,以女性的身份在男性的世界中大放异彩。
但实际上,她对于传统的观念却奉若圭臬。她在白家穷途末路时顶门立户,在她看来是不得已的。 白萌堂死前让她管家,她要求交给丈夫,自己协办。这是她作为女性,最终希望退守家庭的表现。在长房的几个孩子成人后,她说“今后我就不管事了,吃现成的”,全无恋权的表现。可以说她虽然事事精明刚强,但实际上她愿意扮演的是一个传统女性的角色。
退居幕后,成为丈夫,儿子的协助者,这是传统观念给当时好人家姑娘的一个标准,一个归宿。
她并不理解何为忠君爱国,但她对不能造反,不能犯法深信不疑。这种心态和信奉观音菩萨没有区别,虽然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训练有素。这是她所处时代的社会常识,所以季师傅说“唐宗宋祖,这些祖宗如果都是忠君爱国之辈,哪儿轮得到他们当皇帝时”,她表露出的是吃惊甚至害怕的表情。斯琴高娃演绎的极好,正当盛年的白文氏,对外八面玲珑,对内乾纲独断,可听到这句话却马上畏怯地低着头,抬眼自下而上看纪师傅,小心翼翼地说“季师傅这话,处处透着新鲜。”
为什么新鲜呢?因为在当时,敢于发表这样言论的人不但少见,甚至有点造反的嫌疑。对于白文氏而言,对于这样的说法,她估计前半生想也没有想过。若不是生意人的精明和会说话,大约就要扭者季师傅骂一顿了。
封建等级观念,封建宗族观念,封建女性地位认知,都是长在她脑子里生了根的东西。她在前期因为有宗族观念,因此认为家不能散,所以苦心孤诣,忍辱负重,几次对于白三爷以德报怨。这不是因为她认为三爷还有救,而是她一直挂在嘴边的,“只要是白家的人我就不能不管……”
她嫁到白家,自己本身就成为这个家族的附属。谁也不知道她叫什么,作为女主角,很多故事片都喜欢给女主角起名字,即便白亚萍这样的配角也是有名字的。但二奶奶没有名字,我们会发现她始终被称为二奶奶,或者白文氏。她的个体属性从一开始就是消失的,但凡她出现,代表的就是整个白家。她即是掌舵者,又是卫道士,同时她也是奴隶,是附属。
而她对此并不痛苦,她是毫无知觉的接受的这一切,并且成为制度的代表。
制度,哪怕是礼法制度,阶级制度,宗族制度这些被冠以封建前缀的制度,是有它们的力量的。比如在动乱时期,是宗族制度凝聚了整个家族的力量,使得这个家族得以中兴。白萌堂死前说“绝不能分家”,就是这个制度的映射。白文氏反反复复的说,“这个家不能分”。她说不出为什么,但是她却始终希望捍卫这一点。因为她知道,分家就是力量的削弱,在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中,防止资源,财产外流的方式,就是家族体系的紧密联系。
但这些制度也有弊病 ,比如黄春要生孩子之前,白景琦嘱咐她说,大宅门里是非多,受了气忍着点,等我回去再说。包括三爷的种种作妖行为,这都是大家族带来的阴暗面的集中体现。因为具象到一个人身上,显示出了最大的戏剧性。演员刘佩琦对这个人物的杰出塑造,又让这种阴暗面显得更荒诞和滑稽。
作为这一切制度的代表标志,白文氏对于杨九红的冲突就是必不可少的。他们的冲突是门第和阶级的冲突,也是权威和反叛的冲突。杨九红的出身即是原罪。因为她是“窑姐儿”,是不容于封建准绳的,她可以作为外宅放在台面下,但是却不能进入体系内。就像白文氏买通常太监时,她知道这可能是行之有效的一条路,但绝不敢和白萌堂商量。
因为这也是违反了体制的,可以做,但不能说。因此她对白景琦娶杨九红也是这个态度:你可以打擦边球,但你不能去挑战大宅门的权威。这件事可以做,但不能拿上台面。所以杨九红想要进入体制,是根本不可能的。
娶妻的准绳就是良家子,好人家的闺女。即便贫穷,但是不能出格。黄春是名门之后,槐花能够做白文氏的丫鬟,也是清白家世,而最后一个“抱狗的秀儿”也一样是来自一个循规蹈矩的社会底层家庭。此外如乌宝生的女儿秀姑是乡下丫头,但也是本份人家。
本份是白家娶妻甚至纳妾的规矩,就好比当铺里无论多好的料子也要喊“虫吃鼠咬”,不为别的,只因为“这是规矩”。而为什么要有这个规矩,大部分人是不记得也不理解的。所有人按照规矩本份地扮演螺丝钉的角色,让家族乃至社会有条不紊的运转,这就够了。
杨九红并不是一个例外,她有和白文氏一样的传统女性认知观念。所以她洗尽铅华,想要做个从良的贤妻。她见黄春,见白玉芬,都是低眉顺眼,曲意迎奉,完全没有了她在妓院里那种泼辣欢脱的性格。她真心实意想想进入这个封建体系,她的不幸也来源于此。
若她一路泼辣到底,不去试图融入大宅门,或许不至于到最后的下场。她唯一的一次觉醒式的反抗,是怀着儿子想走。这一次的杨九红是最勇敢,也最本色的一瞬间。但是命运容不得她,她流产了。从此一蹶不振,越发沉沦不起。她像那个世道上很多的人一样,被世道挤到边缘,又不得不回到原本的轨迹中。
杨九红是一个悲剧角色,但也是白文氏之外最出彩的女性角色。她不断爆发出火花,不断在问“为什么”。而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大部分的女人并不问为什么。她们默默忍受一切,三爷的老婆三奶奶,人称小辣椒,她泼辣厉害,可是她默认丈夫纳妾嫖妓。白玉芬和黄春都是名门之秀,性格也都很刚硬,但面对白景琦娶妾,她们也只是顺理成章的接受这个结果。关香伶更加典型,她到二十三岁还没有嫁人,最后却因为书香门第不能悔婚,远赴新疆去嫁给已经落难的詹家人。她们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认为这是女人的本份。
杨九红是这个戏的一个“眼”。她的存在让故事变得多面,天不怕地不怕的七爷,却不敢反抗真正根植心中的权威。二奶奶一世厚道,却在最后让人母女生离。白家老号行善积德,可这大宅门却吃人不吐骨头。
她是一把俏丽的尖刀,挑开一道缝隙,把软弱和乌糟暴露无遗。把平面化的传奇英雄,变回血肉凡胎。没有她的悲剧,这个故事圆满不了。
最后补一下,关于白文氏为什么抢走孩子,这恰恰是白文氏善良。这种善良很可怕,为什么呢?因为她知道小孩子的母亲是窑姐,这个孩子会遇到什么不幸的前途。她一心怜爱这个孙女,带在身边亲自教养。怕孩子行差踏错,也怕她因为自己的母亲吃苦。我们从探春可以看出,母亲的社会地位低下,对于一位**是有多大的影响。白文氏在为孩子打算,但她的体制在排斥孩子的母亲。
于是她很自然做出了一个果断的决定,割掉孩子的“先天病灶”,把她和母亲隔离。在她看来,杨九红是闯入的病毒,病毒的死活无关痛痒,但代表家族一部分的孩子不能有任何损失,她以一个保护者的心态,做出了令人发指的残酷举动。
佳丽最后确实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大家闺秀,做起了贞洁烈女。在那个时代,分分合合,离婚再婚已成常见的事,却有大好年华的女人青年守寡,为了一个没有见过多久的丈夫不言再嫁,可见这种白文氏给予的同化是多么的彻底。在这种故事里的从一而终,爱情占了三成,七成是观念使然。
白文氏希望孙女过得好,最后却让她终身凄凉。这一笔收尾,太漂亮。
该剧中并没有描写三爷知道大哥没死的情节,在第26集中清朝灭亡,大哥没有死的事情不需要保密了,这时候大家就都知道了。
老大白颖园因为进皇宫给后宫妃子瞧病出现意外被判斩监侯后被打入大牢,由于朱顺偷梁换柱,使得白颖园没死,但这个秘密只有二奶奶一人知道。
第22集中老二白颖轩实在忍不了韩荣发了,二奶奶就把大爷的事告诉了二爷,然后景怡也知道了。
第26集中清朝灭亡,全家人就都知道了。
白颖园隐姓埋名后出场:
1900年北京陷入战乱,家人逃西安时,在集市偷偷见了儿女;在沈家,见了老母亲最后一面;二爷与大爷擦肩而过。
二奶奶和大爷聊天:他习惯了西安生活,另外当地西安的百姓也离不开他了。
二奶奶说在西安开分号,让大爷和沈家当东家。
二奶奶,过70大寿的时候,王喜光曾经给她介绍了一些五谷,说是大老太爷从西安寄过来的。
第8集。根据电视剧剧情得知,大宅门冯老二治病在第8集。《大宅门》是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无锡中视股份公司联合出品的家族剧,由郭宝昌执导编剧,斯琴高娃、陈宝国、刘佩琦、蒋雯丽、杜雨露等主演。
《大宅门》这部电视剧中的人物,让人印象深刻的当数白家老三白颖宇。
“狡猾”
白颖宇是白家最小的儿子,他不像老大白颖轩有继承家业,光宗耀祖的重任,也不像老二白颖园无为而治的性格,他从小就狡猾世故,虽然经常被白萌堂指责批评,但反而讨得老太太的喜欢。
同样是买的兰馨斋的点心,老大白颖轩太老实,只会劝老太太吃,但是老三就知道请将不如激将,他先说点心不好吃,让老太太尝,再怀疑点心的馅料有问题,体现老太太的不一般,两下里相比较,老三肯定讨老太太欢心了。
还有就是坑公中的钱,老三去安国办药材,一回下来能从公中抽取上万两银子,这些事情老大都知道,但是为了维护家宅安宁,他选择了沉默,用自己的银子补齐,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大哥罩着,老三才能这么肆无忌惮的胡来。
“世故”
白颖宇的世故表现在他历经磨难之后的通透,屡次和二奶奶较劲都败下阵来,他彻底信服了这位二嫂。
老三火急火燎地找二奶奶讨要自己在老号的股份,二奶奶二话不说就给了他三股,当他问道:“你一人拿七股!”二奶奶淡定的说出:“大房拿四股!”
也正是这一次的针锋相对让老三彻底服了,可以说是谁拯救了老三,不是他信奉的洋教,而是二奶奶的大度和善良。
所以老三后来一直是二奶奶身边最会逗乐子的人,也是最能圆场的人。
景琦的新园子建好邀请二奶奶过去听戏,在观赏的途中碰巧遇见了杨九红,二奶奶当着佳莉的面狠狠的羞辱了杨九红,甚至还准备让景琦打她,在场的所有人都不敢劝阻,唯独老三开口:“我说二嫂,戏都开始了,还不快点!”这才免了一场风波。
二奶奶七十大寿,玉婷说出她想嫁给万筱菊,二奶奶当时就发火,也还是老三,他跟占元表演了一出丑角戏,才将二奶奶的心思扭转过来。
他的这些作为没有洞察世事的能力,那是断然处理不好的。
“一颗忏悔的心”
老三在替景琦担任药行会长的就职演说,彻底将他这么多年的所作所为忏悔了一遍,最后教导大家,要立世为人!
人生在世图什么?吃喝玩乐啊!可就有一样不能干,就是不能当汉奸!我这个会长一上台啊,要立几条规矩,谁要是坏了我的规矩谁他妈就不是人养的!头一条:甭管谁家的秘方,收好了,绝不能交给日本人;第二条:各号凡是代卖日本药的都给我扔出去,别拿人家的拐子打自个的腿;第三条:宁可挨千刀万剐,不做亡国奴!
老三怀着一颗忏悔的心说完了这些话,喝着酒吃着烟膏,当场毙命,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宁死不做亡国奴的誓言,所以才会有余八爷带领大家说出“三老太爷流芳千古啊!
刘琦将白颖宇这个人物诠释的非常到位,堪称完美,他身上有着玩世不恭的痞性,也有不屈不挠的悍性。
小时候看电视我们都崇拜十分正派的人物,这些人物形象都不食人间烟火,但是长大之后才发现,任何人物都有两面性,能从众多的不足中发现人物的闪光点,这样的人物更加有血有肉,也更能打动人心,白颖宇就是这一类,年轻时做尽坏事,年老时幡然醒悟,依然能够影响无数人。
杨九红为啥不敢欺负黄春?
杨九红倒是想欺负黄春,只是没有资本罢了。《大宅门》里,杨九红表面上对黄春很恭敬,其实内心却并不服气,这一点从黄春死后,杨九红对黄春的哥哥黄立的态度即可明了。杨九红内心对黄春其实是非常嫉恨的,但是她没有资本表现出来,更没有资本对黄春进行挑衅,只能表面表示恭敬。
一是从名分上。
黄春虽然不是明媒正娶,但是却得到了婆婆白文氏的认可,是白家公认的七少奶奶、七太太。杨九红只是个没有得到家族承认的外室,她拿什么来和黄春叫板?
黄春虽然是白家仇人的私生女,但其血统高贵,是王府格格和贝勒爷的女儿,成长环境也是由白三爷寄藏在教堂里长大的,且和白景琦从小青梅竹马,知根知底清清白白;二奶奶对白三爷藏着黄春勒索武贝勒的行为一直都说他作孽缺德,所以二奶奶心里对这个女孩是有愧疚的,当得知她和白景琦的事儿后二奶奶说:“黄春是好人家的女儿,这件事是景琦作孽,咱不能不认!”所以,黄春和白景琦虽然没办婚礼三媒六聘,但在婆婆二奶奶这里,她一直都是得到认可的白家媳妇。后来黄春大着肚子二奶奶不让进门,这也不是针对黄春的,针对的是白景琦,是白景琦犯错被赶出了家门,黄春作为媳妇应该嫁鸡随鸡,跟着他一起被赶出去,这是对白景琦的惩罚,二奶奶作为当家人必须公允持正,她不能偏私,但她心里显然并不想这样做,所以有个台阶她就顺势下了——黄春生了,总不能把刚生产的产妇赶到大街上去。
所以黄春和杨九红的事儿在本质上就是不同的。老 社会 ,但凡是个正经人家都不会让娼妓进门的,连我们小县城里的望族人家都有明确的家规:男人四十无子方可纳妾,妾必须出身清白,禁止戏子娼妓进门。何况白家这个在北京城兴旺了数百年的大宅门,家规必然是严格的,白景琦也曾三番四次的和杨九红说过这件事,杨九红也表示了自己是不要名分的。杨九红是济南府顶级妓院里的头牌,日常来往的都是达官显贵,世家公子,对于豪门里的这项规矩她也是门儿清的,这也是她非赖上白景琦的原因,——其他在父母家人眼皮底下的公子哥们是不会要她的,而白景琦不仅远离父母管束,还为她坐过大狱是最可以依靠的。但后来她怎么就敢无视白景琦的警告,欢欢喜喜的抱着女儿去京城挑战这项规矩呢?她的自信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白玉芬总说二奶奶对他们兄弟姐妹是如何如何的好,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黄春被认可进门的经历,这些都让杨九红产生了错觉,二奶奶是个非常善良好说话的人。人总是会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事,而忽视自己的缺陷,杨九红完全忽视自己与黄春在出身上的巨大差别,自然也就碰上了一颗无比巨大坚硬的钉子,不但没达成自己的目的反而丢了女儿。此时的杨九红是无比懊恼的,她除了恨老太太以外,其次恨的就是黄春,若是没有黄春成功的经验在先,她杨九红怎会轻易涉险呢?而且人与人之间就怕对比,更怕对比之后的不平衡,凭什么她黄春一个仇人家的私生女,私定终身后就能得到认可做正房太太,而她杨九红连做个妾都不行?凭什么黄春生完孩子就能直接进门,她杨九红也生了孩子就只认孩子,不认她这个做娘的?可杨九红是顶级妓院里的头牌,那情商必定是很高的,她知道自己的这些嫉恨是拿不上台面,说不出道理的,而且在当下她也没有任何与黄春竞争的资本,所以她只能咽下苦果,表面上保持着对黄春的恭敬。
二是从与白景琦的感情上
黄春与白景琦是青梅竹马,患难与共的夫妻,黄春在白景琦心里就是那白月光,而且这白月光还是非常成功的,没有将自己变成白饭粒。闹义和团的时候,詹王府和武贝勒将白三爷抓了起来,让他交出黄春,不然要他的命,白景琦却将黄春藏了起来,二奶奶怎么问也不肯说出来,对白景琦而言黄春的安危比自己三叔的命重要;黄春进白家后行事大方得体,与公婆、小姑子、族人相处都非常和睦,也从未做任何让白景琦为难的事,白景琦纳了杨九红以后,黄春只是酸了他几句,并没有跟他闹,还对杨九红很好,这些都让白景琦觉得愧疚。重要的是黄春在三观上和白景琦是一致的——善恶分明,武贝勒来认亲,黄春毫不客气的给了五两银子打发出去了,后来勉强认了,武贝勒又做坏事被揭发后黄春也不求情,表示给他吃喝即可,不要让他管事。而杨九红呢,把将自己卖到妓院的哥嫂接来养起来,还让他们帮忙做坏事,还闹出了人命,还说什么要让他们给自己争气撑腰,这善恶不分的态度让白景琦十分看不起。黄春与白景琦之间的感情一直十分好,杨九红抽大烟,被白景琦发现时,杨九红就说:“你一年能来我这里几次”,而且杨吸大烟很明显已经很长时间了,白景琦才发现,这些都说明,杨九红再次回到北京城后,白景琦去她那里的次数有限,而且白景琦这期间并没有再纳其他的妾和女人,显然,他大部分时间都是待在黄春那里的。白景琦的四个女人当中,只有黄春叫他“景琦”,只有黄春能怼他,刺儿他,和他平等的说话,也只有黄春的娘家人是白景琦主动关心重视的,这些都是杨九红没法比的。
开始时,杨九红天真的认为,这个男人肯为自己蹲大狱,那肯定是爱死自己了,所以她不顾一切的赖上了他,所以她放心大胆的去北京挑战白家的规矩,她以为即使自己失败,这个男人也会站在自己这边儿与他的母亲和家族对抗的,可北京城里事与愿违的遭遇,打醒了杨九红,其实这个男人真没那么爱他。黄春是白景琦的白月光,但杨九红却算不上是红玫瑰,白景琦会为她蹲大狱,其实并不是为了杨九红这个人,只不过是他活土匪的性子使然,雄性荷尔蒙上来了的结果,对于杨九红他只不过是因为寂寞去找乐子而已,恰好杨九红的漂亮与个性吸引力他而已。他从未想过要给杨九红什么结果,即便是杨九红找上了他,他也并不想要,但是杨九红赖着不走,又发誓自己不要名分,让他觉得有这么个漂亮又个性的女人作伴也不错,这才留下了她。如果说有那么一段时间杨九红勉强算是一朵红玫瑰了,可接下来杨九红放着济南府平静安稳的日子不过,非要去北京城,非要往大宅门里钻,非要让白景琦在自己和老太太之间选边站,以及之后的各种过激的行为终于成功将自己作成了蚊子血,之后杨九红之于白景琦就只成为愧疚和负担了,以至于白景琦后来都很少去杨九红那里。这样的杨九红怎么可能不嫉恨黄春,同一个丈夫的两个女人,一个什么都得到了,名分、感情、地位、尊重,一个什么都没得到,她怎么可能平衡?怎么可能不嫉恨?
可这种不平衡和嫉恨杨九红并不敢表现出来,她已经有老太太这个敌人了,怎么还敢再与黄春树敌,让白景琦知道了只会更厌恶自己,更何况黄春还有两个儿子,而自己只有一个不认自己的女儿。人有旦夕祸福,若是万一白景琦有个好歹,走在自己前面,白家的下一任当家人就是黄春的儿子白敬业,那时她杨九红还要在白敬业手底下讨生活呢,所以黄春和白敬业绝对不能得罪,不仅不能得罪,还要施恩讨好,所以当白敬业欠了十万赌资的时候,她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的钱帮白敬业还债。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不平衡与嫉恨长期压抑在心里得不到发泄,才使杨九红后面的性格与行为越来越乖张,终于在老太太和黄春死后,她才有机会得以释放,将其全部都发泄在了槐花的身上。
黄春和老姑奶奶是这个家族里真正接纳她的人!黄春从来没有看不起她,给了她尊严与尊重,并真心待她,她从心底是感激和敬重黄春的!而槐花不同,槐花从给老太太当丫鬟的时候就看不起九红,给七爷送东西根本就不搭理九红,用下人的身份打九红的脸,那时候九红就对槐花的不满,后来槐花做填房,九红才报复她的!凡事有因必有果,假如当初槐花对九红尊重些,或许不是那样的下场!
在那个 社会 背景下,黄春正室有很高的家庭地位的,还生下了长子长孙,杨九红是个妾室,出身不好,当家人二奶奶很抵触杨九红,她低眉顺眼的都没能得到认可,要是在兴风作浪估计外室都没得做,黄春和白景琦一开始也不被二奶奶认可,可后来和白景琦做患难夫妻,又生下长孙,对婆婆二奶奶十分恭敬,二奶奶已经承认了她的身份,二奶奶是明白人,黄春也是大宅门里女主人,必须重视和尊重,维护大宅门的家风家规。
怎么欺负?杨九红倒是想欺负黄春,可是她有作案的时间地点吗?
黄春是白景琦的妻。虽然 这妻子也不是明媒正娶,也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可是到底,人家黄春争气,就在被二奶奶赶出去的前一刻,生下了孩子。
二奶奶听到孙子的哭声,心头一软,说了一句:“那就让她留下吧。”就这一句话,就奠定了黄春在白家大宅门的地位:名正言顺的七少奶奶。
当然,名正不正,言顺不顺,少奶奶不少奶奶,杨九红也未必会放在心上。后来白景琦娶了香秀,又何尝不是七太太(那时的白景琦已经升了一级,成为“七老爷”,他的妻子也顺势成为七太太)。可是杨九红照样不承认,明争暗斗好长时间。
黄春对杨九红的优势在于:她生活在大宅门里,杨九红却连大宅门的门槛都迈不过去。好容易有一次,趁着看戏热闹,杨九红偷跑到大宅门里,结果被二奶奶(这时已经是二老太太了)迎头碰到,撞了一鼻子灰。
黄春在里,杨九红在外。除了黄春放低身段、来看望九红的几次,她俩连见面的机会都没有。杨九红倒是想欺负黄春,她也得够得着啊!
到二老太太死后,杨九红已经渐渐失宠于白景琦,但是凭着她泼辣的性格,她还是可以兴风作浪的。到那个时候,黄春根本不是她的对手。
所以作者安排,黄春在二老太太的送殡路上死去,不给杨九红欺负她留下机会。
杨九红也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刁钻的,她也知道自己是妾,她回到北京第一次见到黄春行的可是下跪的礼也能知道杨九红是个懂礼数的人,黄春也很善待杨九红,所以她为何要欺负黄春,更谈不上敢不敢。
黄春是白景琦正妻,为白家连生二子,且黄春出身高贵,父亲是贝勒爷,母亲是格格,外公是詹王爷,姨母是同治帝宠妃,虽然是私生女,但毕竟血统高贵。黄春从小在教堂里长大,接受的是西方教育,虽然吃尽了苦,但骨子里还是骄傲的。
九红曾是济南府头牌窑姐,穷人家的孩子,一副好皮囊,性子刚烈,虽在污泥中求生存,但心思善良,敢爱敢恨,自己赎身投奔白老七,托付终生。
九红跟了白老七,其母二奶奶是绝不接纳的,黄春怕丈夫为难,也为了表示自己的宽容和雅量,首先接受了九红,九红感激不尽,另外过去嫡庶差距很大,九红自知无法逾越,所以初次见面行了大礼,跪拜黄春,自称妹妹,礼数上丝毫不差,自此黄春和九红和睦相处。九红对黄春的正房地位没有觊觎之心。
后来黄春病故,小姨奶奶槐花自持是二奶奶做主许的七爷,在李香秀挑拨下处处想压九红一头,而且之前对九红很轻慢,九红早已不满,只是碍于二奶奶威名不敢发作。二奶奶和黄春都故去了,九红跟七爷感情最深,所以根本没把槐花放眼里,几个交锋下来,槐花被七爷暴打,没脸面对众人,上吊死了。
九红不是欺负人的人,只是众人藐视她的出身,她又是要强要面子要尊严的人,以牙还牙罢了。
别说杨九红不敢欺负黄春,哪怕黄春主动跟杨九红说句话,也都会让杨九红感到受宠若惊!
至少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大宅门当中的某一个场景: 黄春与杨九红第一次见面的时候!
那还是杨九红带着女儿刚来到北京没多久,某一天白家给二奶奶举行寿宴,借着二奶奶这股高兴劲,黄春等白家亲戚询问是否可以将杨九红的女儿带过来看看。在得到了二奶奶同意之后,黄春和姑奶奶白亚萍便前往了杨九红所居住的外宅。
而二人到了杨九红家里后,得到消息的杨九红又是什么反应?
1、打开门的杨九红女仆人在看到眼前的客人竟然是白景琦的正妻和姑姑之后,当场惊慌失措地跑进房间,呼唤杨九红赶紧出来。
2、而听到消息的杨九红也同样惊慌失措且无比紧张,最后带着一脸不可思议的表情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大家可要知道,杨九红可是从暗门子里出来的,当年在妓院什么样的客人没见过?又有什么样的场面没有经历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身经百战的市井和情场高手,面对此情此景竟然一度手足无措,这又是为什么呢?
答案其实也很简单,黄春跟杨九红,无论在档次还是地位上,都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别!而黄春在一系列的比较中都具备着压倒性的优势!
1、论出身,黄春虽然是私生子,但她是正八经的蒙古王爷和贝勒的后人,正宗的王室家族血脉。而杨九红呢?她连基层百姓都不是,而是一个比基层百姓还要低贱的妓女。
2、论学识和气质,黄春还是孩子的时候,她就被白三爷收养,别看白老三在年轻时是一个坏蛋,但在对待孩子的环节上,他可从来没有亏待过黄春。
所以一早他就把黄春寄存在荣神父的教堂里生活,而荣神父是外国传教士,相信在随后十几年的生活中,黄春都得到了非常好的教育,甚至还精通外语,这可不是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女性。尤其在她与杨九红见面的时候,她以正房太太的身份在白家大宅门生活了多年,气质和修养方面更是非同一般。
可杨九红呢?先不说从小就被卖进妓院的她很可能目不识丁,纵然其在风月场上见过了世面,也具备着一套另类的气质,但那种风月场所的打情骂俏和挑逗,能拿到大宅门里来用吗?
而这也是杨九红面对黄春和白雅萍,却在第一时间展现出了自己手忙脚乱的原因之一。因为面对一个真正大家族的正房太太和长辈,她在妓院的那套见识根本用不上,所以她根本就不知道该对两人说什么和做什么!
3、而在有关白家大宅门的家族地位方面,杨九红就更没什么可说的了。对面的黄春可是多年前就被认证的白景琦正房太太,而此时的杨九红却是一个跟白景琦生活了十年,却始终没有被白家认可的女人。
自己连身份都没有,她又拿什么去欺负黄春?
开玩笑地说一句,如果比较撒泼跟骂人,那黄春绝对对付不了杨九红,可这一套有用吗?要知道此时的杨九红可不是为了跟白家要青春损失费,而是想获得白家的认可和承认,所以在白氏家族面前,杨九红只能尽可能的展现自己所谓的温顺,而绝不敢暴露自己在骨头里的那种叛逆!
所以自己的女儿被二奶奶抢走,杨九红不敢反抗!
多年后在白景琪的外宅,杨九红差点被二奶奶下令扇耳光,可她同样也不敢反抗!
女儿白佳莉结婚,杨九红声称要见见女婿再做决定,结果被白景琦强硬地甩出了一句:这是我妈定的!外加一个耳光,杨九红最后也只能选择忍气吞声。
甚至到了最后,二奶奶临近去世,已经被欺负了20多年的杨九红仍然打算为她披麻戴孝。
并不是杨九红不懂得反抗,也不是她执意要把自己骨子里的报复压制在她的心里,而是在自己试图入驻白家,并试图成为白氏家族一员的过程中,她只能展现出自己老实的一面。原因就在于,这是她唯一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因为她的出身,一直是她无法获得正式承认的致命死穴!
在这个过程中,她只能选择温顺和任人摆布,借此来获得白家其他成员的同情,进而求得援助。更别说在这一过程中,黄春与她的接触就是为了要让她成为家族当中的一员,对于一个想要帮助自己的人,杨九红的情商得低到什么程度,才会选择对付和欺负黄春?
当年白玉芬首先对她的承认,自然也引来了哥哥白景怡对她的照顾,甚至还在其企图上吊时救了她一命。
黄春的大度,更间接引来了除二奶奶之外,其他白家成员对杨九红的承认。而上述这些人都是让杨九红进一步融合到白家的资源,杨九红又凭什么选择与他们交恶?
所以杨九红为什么不欺负黄春?因为她没那个本事,更没有必要!至于多年后为何会肆无忌惮地欺负槐花?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理解,当年的黄春是为了让她进入白家,而现在的这个槐花却想要挤兑她,那槐花跟黄春之间又怎么可能会得到一样的待遇?
不是不敢,是不能!
首先,黄春是元配夫人,这要是皇宫,妥妥的皇后、皇太后。
第二,母以子贵,黄春生儿子,是大儿子啊!
第三,黄春其实还真是她争宠路上的山石,但是,黄春为人很低调,善解人意,首先认可她进入白家,没有带有色眼镜。
所以,九红不会针对黄春。反倒是有些尊重她。
那她为何欺负槐花?
一个字,气。
就是生气。为何生气!
九红虽然进入白家,但是二奶奶太讨厌她,十分瞧不起她。这也难怪,二奶奶什么人物,有几个男的能胜了她?她怎么会看上一个风尘女子?
连带着槐花对她也不入眼。老太太在,槐花还好一些,老太太没了,她又是七爷的妾,大有多年媳妇熬成婆的意思。
槐花还想与她争男人?那槐花可不是她的对手了,九红就是指这个吃饭的。
所以,历经江湖的九红,自然不会让槐花占上风。
她也想欺负香秀,但是,香秀比她更有手段。所以,还是输了。
黄春短暂的一生做了三件事:一是陪着白景琦闯天下;二是生了个儿子;三是孝顺婆婆。
黄春与白景琦情投意合,两个情窦初开的少年未婚先孕,被二奶奶白文氏赶岀了大宅门,二奶奶教训白景琦:"不干出点明堂别想回大宅门"!白景琦与黄春去了济南,在大明湖畔租了个简陋的住宅,有时饭都吃不饱,冷了没有过冬的衣服。两个人互相扶持着走过了最艰苦的岁月。白景琦一手创办了"黑七胧胶庄"自制的东阿阿胶畅销不衰,并且将附近的胶厂全部吞并。白景琦的商业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黄春大腹便便产期临近,还在跟着白景琦吃苦受累,堂姐玉芬看不过去将黄春送回了大宅门,二奶奶叫嚣着:"从哪儿来回哪里去,大宅门里容不下她"!黄春恰在此时生下了白敬业,二奶奶看到亲孙子降生才同意黄春母子留下。自此后黄春精心的抚养白敬业并且孝顺二奶奶,渐渐的在大宅门打牢了根基,成为地位仅次于二奶奶的当家主母。
①身份上,黄春是正室(虽然没有“明媒正娶”),是被全家族认可的嫡妻,尤其是黄春归家后,二奶奶认可了。妻、妾的身份,尤其是窑姐的身份(黄春好歹是贵族之后),已经让杨九红败了一筹。
②子嗣上,黄春当时早已生下嫡子,之后又生了次子。不管哪个朝代,正室连生二子,她的地位都是极难被撼动的了。
③感情上,白景琦和黄春算得上青梅竹马,又是患难夫妻,感情很是深厚,他很敬重黄春。毕竟在那个时代,男人眠花宿柳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黄春知道杨九红的事后,尽管心里极不自在,但也没闹。白景琦心里还是有些愧疚的。
④人际关系上,大宅门的老祖宗,全力支持正室、打压妾室,是杨九红不能翻身的主因。二奶奶始终都看不起杨九红,白景琦更不敢违抗老母,在新宅被母亲命令欲当众掌掴杨九红就是例子。别说后来杨九红只是生了女儿,就是二胎的儿子生下来,也依旧不会被二奶奶认可,也永不可能登入白家老宅,被认可。
⑤男人方面,其实一直以来,杨九红都不过是白景琦的一个乐子、玩物,当初大闹,也只是因为他的脾性如此,并不是喜欢上了杨九红,更不想带她回家。是杨九红自己拼命一搏,想赌一把。看似赢了,不过白景琦向来对女人心软,就听之任之了。
所以,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杨九红都处于极端的劣势,也就是黄春心善大度,要不杨九红怎么死的都不好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