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明哲吐槽明玉,“像说别人家的事情一样(轻描淡写)”,那他如果真的意识到,这是他的责任,就应该大方地把这部分开支给明玉。从他和吴非的聊天中,也能看出,明哲是“得了便宜还不知道卖乖”。吴非觉得明玉很可怜,劝明哲多关心她,明哲一口回绝,“人家有钱有地位,根本不需要”。说明他对待家人完全没用心。
对比明玉在明哲家的表现,放松程度类似于在食荤者。和小咪很亲热,和大嫂聊得来,她享受着亲情时光,这也正是她需要的,而大哥在一旁说风凉话,却从没真正疼过明玉。
我觉得明哲,从头到尾都不靠谱。上学的时候,明玉和家人闹矛盾,搞得鸡飞狗跳的,他却两耳不闻窗外事。饭桌上,心安理得地吃着亲妈夹的鸡腿,眼里只有母爱,当妹妹不存在。事后提到明玉考师范一事,替妈妈说话,当初是为了省钱,怪明玉不领情,明哲真是“愚孝至极”。甩锅很有一套,大哥自私自利。该享受的,他都享受了。该逃避的,也都逃避了。
再看看,明哲是怎么对待明成的,每次苏爸有半点不满意,明哲都是劈头盖脸地骂弟弟和丽丽。站着说话不腰疼,盲目相信苏爸的一面之词,而不想想苏爸是怎么折腾人的。也正是明哲,一味地惯着苏爸,老爷子才会变本加厉,让矛盾升级。
明哲所做的,不过就是电话尽孝而已,没有凝聚力,更没有处理家务的能力。把自己捧得高高的,然后委屈巴巴地,渴望家人的理解,正大光明地抱怨。大哥想用焦躁的表情,掩盖他的虚伪,从不找主观原因,客观理由却是张口便来。
在宠妻这方面,他还真不如明成呢!老好人形象,让吴非“中毒”很深,播到第十集,才见她开怀大笑。明玉、丽丽和吴非,应该叫“都挺好”。明哲、明成、苏大强,那叫“都不好”。凡是能理解明玉的,都能有圈粉的机会。
而男团还处在掉粉的阶段。就拿明哲提到耳水失衡的问题,其实是苏母逃避赴美伺候月子的借口。他没表现出,是无意说漏嘴。这件事对吴非的伤害很大,他反而心平气和,说明他真的不懂经营感情,也是个妈宝男。
相比明哲的不靠谱,他自尊心强、极好面子,才是致命的缺陷。明哲隐瞒失业的事实,还撒谎说换房子,打肿脸充胖子,满足苏爸的期待,把大家骗得团团转。如果他坦白一切,苏爸不至于趾高气昂地折磨儿女,他也可以安安心心地找工作。和妻子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明哲矫情又纠结,不懂沟通,总是架空吴非。明明是他自作主张、考虑不周,反过来吐槽妻子不懂事。心疼吴非,表面风光,其实身兼数职。
明哲抗压能力和沟通能力堪忧,更别提冷静睿智、灵活应对了。平时温柔和善,遇事火急火燎。心在尽孝的路上,身体却卡在了起点处。好男人的自责,会没脸说出口,换做行动来补偿。他却恰恰相反,“道德绑架”,甚至装无辜、博同情。记得女儿小咪,因为父母吵架,都“受伤”好几次了,在剧里也没看到他展示父爱,可见极其不靠谱。他愿意当老好人,其实没有吴非活得明白。吴非本想面对现实,又不得不成全他。而他是一言不合就翻脸,被明玉看穿撒谎,最后还不是明玉帮忙找工作的。
明哲有苏大强身上狡猾的一面。也有苏母强势、好面子的特点。就好比,在一张白纸上,画一个很大的黑点,明哲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这个黑点,而忽略了空白,这些才是美好和方向。
之所以,会产生这一系列的看法,是因为剧本不错,角色性格鲜明,演员大放异彩。三者合一,有品质又有嚼头,每个人物都是亦正亦反的,贴合现实生活,剧情有吸引力,真正体现了“世界不是非黑即白”,让人领悟许多。
《如何正确吵架》一书中介绍了生活中,夫妻间常见的几种争吵模式。仔细一看,原来吵架原因是不分国籍的,全世界通用。快来看一看你们夫妻的争吵属于哪一种?
1 推卸责任
这种争吵的原因不是为了搞清楚状况,而仅仅是为了找到替罪羊。纯属是一种报复行为,并不是真正为了解决问题。一旦陷入推卸责任的怪圈中,不满往往会纷至沓来,把陈芝麻烂谷子都抖出来。然而问题没有解决,却加深了彼此的矛盾。
《都挺好》一书中,明成老婆朱丽负责审计小姑子明玉公司一事,因为当时她忘记了有这个小姑子,当然也不会想起她在这家公司工作。导致了当场被指出,让她退出本次的审计任务,朱丽带着一身火气和冤屈地回家了。
此时丈夫明成却背着她把车给挂出去准备卖掉,面对着老婆的坏情绪。他还在那里游刃有余地讨价还价,全然不顾及老婆的坏心情。并直接汇报车被卖掉了,卖了十四万三千。而更加过分的是,卖车的钱还是用来投资朱丽本就不同意的项目。此时如果两人互相指出彼此在本次争吵中所承担的责任,也就没有后面那些悲剧发生了。
朱丽和明成生气,认为责任在他。明成认为责任在明玉,找到了替罪羊。直接找到明玉住的地方,把自己亲妹妹暴打一顿。最后把自己送进了看守所,虽然朱丽绞尽脑汁为他求情。可是呢,朱丽和她家人已经对他心生芥蒂,怕哪天打到自己头上了。而明成此后更是遇到各种倒霉事情,开始了自暴自弃的生活,最后两人离婚了。
2财务纷争
你疯了吗?买了这个东西。你也太小气了。或抱怨说,为什么不和老板提涨薪水?一旦得不到满意的答复,就说你个废柴,什么都不会自己去争取。这种争吵背后,常常隐藏着自我价值,价值观或安全感方面的问题。它之所以会产生,可能是因为渴望获得欣赏或者社会认可,或者是一些欲望(攀比心理),没有得到满足。
《坡道上的家》书中的水穗在做全职妈妈之前,外语流利,在一家贸易类的公司上班,工资很高待遇也好。而老公则是打零工的,他们在收入相差较大的情况下结婚了。婚后的水穗面对丈夫有时会说,丈夫身为男人很窝囊。还会对早归的丈夫说:“你这么早回家不觉得可耻吗?”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水穗之前的工作经常加班到很晚,收入颇丰,而老公工资低,还不加班。此时的水穗也许是想激励丈夫努力上进,而她的话语却如同一个个利箭,直接戳中了丈夫的痛处,伤了他的自尊。丈夫由一开始的参与沟通,到后来的夜归或干脆不回家来对待。
3有话不说
这种有话不说,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沉默不语,夫妻一方走开,生闷气,暗自抱怨,却不表达出来。不说话的一方心里想的是,他知道我的意思,知道我为什么生气,然而往往不能如你所愿。
另一种情况是双方彼此不满,互相绕圈子。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看似友好,实际却在彼此伤害。
《坡道上的家》,水穗和丈夫之间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习惯以有话不说的状态来沟通。水穗一开始在遇到不满的时候,想和丈夫沟通,一旦哪句话惹丈夫不高兴了,就可以长达两三天不和水穗说话。最后竟然因为嫌弃孩子晚上吵,而到附近的酒店去住宿。而在他住酒店这件事上,也没有和自己的老婆说,是水穗的婆婆建议自己的儿子这样做,说这样可以好好休息的。
独自在家照顾孩子的水穗,则在胡思乱想丈夫出轨等等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我以为老婆知道我在家休息不好,知道我在外面酒店休息。实则一切都是丈夫在肚子里打的草稿,作为老婆的水穗只能通过自己的胡思乱想来猜测。
另外水穗的朋友提到,在水穗的孩子溺水之前,她是去过她家几次的。但是他们家的氛围看似友好,却让人呆着很不舒服。水穗夫妻两人是以那种无形地带着刀子的语言在嘲笑彼此,特别是丈夫寿士看似温柔的语言暴力,绕来绕去的话语里,会不留一丝情面地夺走老婆的自信。看似开玩笑的话语,在水穗朋友的感觉里,就像是男人敲着自己老婆的脑袋说:“你真的很愚蠢,快承认吧。”
4原生家庭的矛盾
“你妈妈快把我逼疯了!”“你爸爸要是再多插一句嘴,我就……”,这种争吵很棘手,双方往往会高高筑起战线,与各自父母为伍,向对方发起攻击。
《坡道上的家》中,水穗的婆婆一开始帮助她带过几天孩子。遇到不懂的也会向婆婆咨询,但是对方的态度让她更加不安,让本已经不自信的她心情更加低落了。慢慢地孩子有什么问题,她会对丈夫说:“都是你妈妈爱抱,把她惯坏了。”“你妈说因为我不和孩子说话,孩子表情才不丰富。”提到婆婆说的话,要么苛责对方,要么是对方嘲讽自己。一开始丈夫寿士还能理性地打电话,和自己妈妈说尽量别强迫水穗接受她的看法。
儿媳照顾孩子的辛苦,婆婆却不能体会。反而觉得,就算时代再怎么变化,女人生孩子照顾孩子都不应该嫌太累。没有办法好好休息,也不能抱怨说“早知道不生了”。更不该过分地期待孩子的爸爸伸手帮助,让辛苦上班的丈夫休息不好,这样的妻子总归是不对的,有问题的。
慢慢地丈夫寿士回归到了母亲的战线,水穗形单影只一人独自战斗。最后,水穗让丈夫告诉婆婆不需要她来帮忙带孩子了,自此梁子算是结下了,悲剧也发生了。
5你骗了我
一方的隐瞒、撒谎和不守承诺等欺骗行为,当被发现时,会异常愤怒地指出,为什你偷偷取钱?你撒谎明明没有加班,我在麻将厅看到了呢,等等。而通常这种情况下,以一方说“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了结。 ”但真的能做到吗?与其争吵,不如深究一下为什么夫妻不能彼此信任,为什么在作出之前会害怕告诉对方,或者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不能信守承诺。
《不屈服的女人》第一集中,首先出场的女当事人,要起诉先生欺诈罪。理由是:“结婚前他说了会给我幸福,可结婚后无论是我照顾孩子,还是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他都视我如空气。” 最后女当事人面临的是被离婚,丈夫也不会将孩子的抚养权给她。并留下一句话:“像你这样没用的家庭主妇能做什么?” 当事人绝望地走向了洗手间,选择用自己的丝巾上吊自杀,幸亏被女主及时地救了下来。 有些承诺不能完全当真,人家说养你一辈子就真的能做到吗?即使对方不是出轨,遇上事业不顺利,没有挣钱的能力的情况下,他拿什么养你呢。
6你跟你妈/爸一个样
这类吵架时常会戳到对方的痛处,尤其是潜意识里害怕成为爸爸第二或者妈妈第二的情况下。但妻子或者丈夫却无法理解,死命抓着不放
同样也是《都挺好》里面的明成和老婆朱丽吵架,朱丽看着明成因为背着老婆买车借款投资,而谨小慎微地讨好的姿势,觉得异常讨厌。心里暗暗地说:“怎么活脱脱就是苏大强第二呢?连声音都那么像,低头哈腰的姿势就像个汉奸。”多么熟悉的画面,多少夫妻吵架的时候,把对方父母挂在嘴边。什么你和你妈妈一样不讲理,和你爸爸一样窝囊。
7你总是/你从不
我们吵架的时候,总会用到一些极端的字眼去伤害彼此。例如你“总是”这么做,“从来”那么做。而事实上这总是从不的频率是被你无限放大的,现实中是很少存在的。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发生画地为牢的现象,对方一听,你不是说我总这样吗?那我就照着做。
前段日子有个网友求助说,一日他和朋友抱怨说老婆“从来”不做家务,碗都不洗。可隔墙有耳被老婆听到了,真的按照他说的做了,再也不进厨房半步。其实这位老公在吐槽之前,老婆是做家务的,只是老公需要均摊一部分家务而已。他因为不满让他做家务,向朋友夸大其词地抱怨,最后结果怎么了,真按照他的话来了。
8家务琐事
这是家庭中非常常见的争吵原因,什么今天该你做饭,你却不做。家里的卫生周六是老公打扫,他却葛优躺。老婆辛辛苦苦打扫的卫生,老公却很快破坏掉。家庭琐事中的争吵,关于家庭的权利和控制欲的角力在潜意识层面也在起着作用。如果争吵的结果,以当时的一方妥协为终结,那么是无法获得任何经验,今后遇到同样情况还会爆发冲突。
9我早就告诉过你了
一般开始说我早就告诉过你了,就意味着要展开一场嘲讽式的聊天了。顺带着把以前自己料事如神的证明,再一次次地展现给对方看,以证明自己是小诸葛。但夫妻之间谁是小诸葛,还是事后诸葛亮重要吗?又不是上演三国之战,斗智斗勇的。这种争吵往往是源自于一方内心的自卑或者是自负。
10你变了/你不会改的
你变了,你为什么结婚以前不这样,是不是之前都是装的?你永远这样了,不会改了。有时这也会和“你从不/总是”有异曲同工之效。被指责的一方心里会想“我就是这样的,你得接受”,“要改你改,我才不想改。”这样的指责并不能促进对方发自内心的改变,唯有积极面对,以负责人的态度对分歧进行协商,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上面的这些吵架模式只会彼此伤害,让感情更加生疏。如果抱着解决问题的态度,就直抒己见别绕圈子。谁也不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你想的他未必想得到。你的发火原因,对方也不一定知道。有时甚至你生气了,对方都不知道,这气不是给自己生的吗?当然书中还提到了其他一些常见的互相伤害的吵架模式,以上十条你中了吗?
苒藜:记录日常所感
我觉得,最后的这一幕,更倾向于是她童年的记忆,而不是想象吧。
现实题材的电视**,观众从来就不在乎大团圆的结局,更不希望用艺术美化现实,但是最后一集中,当阳光照进了明玉一直在拼的小房子,这也就意味着她心里的那层冰封,彻底的融化了。
苏大强的强行洗白,苏家三兄妹的和解和其乐融融,都只是表象,真正的和解,只是明玉自己一个人的。
她放下了过去,放下了一只沉甸甸的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怨和恨,当这些怨恨的阴霾散去,在她心里浮现的,就只剩下美好,曾经有过的美好,她终于想起了童年时代,原来母亲也爱过她的事实,可为什么后来她对自己的母亲只剩下了怨恨了呢?
这些当然是有原因的,这原因,当然得从苏家人身上找了。
从年龄上看,明成大四的时候,明玉才高三,也就是明成大概比明玉要大四岁左右。剧中最后的画面里,明玉年纪很小,大概在七八岁左右,那么,明成就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了。那个时候,明玉跟明成的打架吵架中,处于弱势的一方。苏母哄着她,抱起她要给她收拾二哥明成是极有可能的。
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两兄妹的身形和想法都慢慢的有了转变。这个转变,大概在明哲的话中可以看得出来。
明玉被明成打伤之后,大嫂吴非见苏家所有人对明玉的伤不闻不问,只关心明成被抓走的事,她就给大哥明哲打了电话,本意是让他不要回来趟浑水。电话中,明哲跟她提起了小时候明玉跟明成吵架打架,明玉聪明狡猾,从来不会吃亏。这也就是说,在兄妹的打闹之间,明成是处于弱势的。
可最后画面中,明明是明玉是弱势的呀?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随着慢慢的长大,十多岁的明玉的狡猾劲和聪明劲就出来了。两兄妹从身形上没有大的差异,打架自然不会有什么差别,但明玉更狡猾,让明成始终处于下风,这时候,苏母变得越来越偏袒明成,也就顺理成章了。
尤其是明成自己也向朱丽提及说,明玉以前经常捉弄他,说明玉是一只毒水母。这样的特性能够让明成记这么多年,可见当年跟明玉相争,他吃亏的事不少。
可正因为明玉这种自保能力越来越强,明成斗不过明玉,聪明至极的苏母看在眼里了,也就越来越疏离明玉了。
加上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苏母对于明玉的视而不见,偏心眼,只会越来越深,而青春期的明玉,叛逆,自我,自然对母亲偏袒二哥,对自己偏心狠心的事会耿耿于怀,记着一辈子了。
一直以来,明玉最恨的人都是她的母亲,可她却活成了她母亲的样子,这一切,在她的回忆里都有细节体现。
整个苏家本身是苏母在支撑,也是苏母强势操持着的,她在苏家的地位,那可是拥有绝对的权威性的,没人能够反驳,反抗她什么。可渐渐长大的明玉,不仅性格上跟苏母越来越像,就连思想,行为作风都越来越像苏母。她一次次的挑战苏母的权威,敢直接对着苏母大呼小叫,对于苏母来说,明玉的这种性格,绝对是不讨喜的。她的前半生都在为娘家人苦心经营,被娘家压迫着,好不容易到了苏家能够自己当家做主了,怎么能容许明玉对她一家之主的权威有所质疑。
更何况,她自己也一直深受娘家人的坑害,她不希望明玉走了她走过的路,所以她一直对几个子女表现的偏心至极,甚至直接挑明了自己不需要明玉承担苏家事,不用明玉养老的这些话,也许也是用心良苦的。
也许苏母爱明玉的方式错了,明玉感受不到这些,只有不公和愤恨,让她反而奋发图强,事业有成,可她心里放不下对苏母的恨。她不恨苏大强从来没帮过她,却恨苏母造成了她从小的悲剧。
当她放下了所有的怨恨之后,大概她终于是想起来,原来自己也曾经被苏母爱过,只不过后来,她跟二哥针锋相对,还有诸多外在的原因,让她变了,让她只记得苏母的坏,没记住她的好。可当她跟自己和解之后,那些曾经有过的来自于母亲的好,终于想起了。
所以,最后一幕,是回忆的真实性是很大的,不然她为什么不想像年纪更大一点的事,而是想象年纪这么小的时候,那些看着不大的事呢
没想到我们的海盗船长居然会以被家暴挤上了微博热搜,有网友调侃讲,男人家暴女人犯法,女人家暴男人也要追究责任。甚至有6万多网友请愿《海王》开除Amber。在家庭暴力中,夫妻家暴、父母对子女的家暴是比较常见的,也是我们比较关注的,但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却隐藏在家庭细节中,极易被人所忽视。
一项来自英国华威大学的研究表明,当家里有不止一个孩子的时候,年龄较大的孩子往往更倾向于欺负后出生的兄弟姐妹。该研究团队的负责人Dieter Wolke说,“兄弟姐妹之间的相互欺凌往往被父母和教育者看作成长中很正常的一部分历程,但实际上它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种,而且是家庭暴力中发生最为频繁的一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种欺凌会导致长期的不良影响,比如孤独、犯罪行为或者精神健康问题等等。”
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被认为是最常见的家庭暴力形式,这种暴力比父母虐待和校园欺凌加起来还要更为普遍。在这方面,很难获得详细的国家统计数据,因为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行为很少向相关组织报告寻求法律援助,而且一旦报告,也往往会被认为是家庭内部问题,在法律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
据美国的多项调查数据显示,任一年内都约有1/3的儿童遭到兄弟姐妹拳打、脚踢、猛推、牙咬或其他形式的攻击。当儿童长大离开家时,1/2到3/4的人至少一次成为兄弟姐妹身体攻击的受害者。尽管这些行为中有许多是在拥挤的汽车后座上相互打闹,或者是偶尔用玩具当作武器打闹,但相当数量的攻击行为挺严重,甚至反复发生,可能导致割伤、擦伤、骨折或牙齿脱落。这种身体虐待常常伴随着频繁的情感虐待,恐吓、嘲笑、贬低或威胁。
电视剧《都挺好》中,明成因对明玉拳打脚踢而上了热搜,网友热议心疼明玉,想进电视机里揍明成。然而在只想喝手磨咖啡的苏父眼中,明成明玉从小就是这样打打闹闹,反而觉得明玉小题大做。
3%到14%的年轻人表示曾被兄弟姐妹用枪或刀威胁过,其中一些好斗的兄弟姐妹也会对父母大发雷霆。由此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儿童是美国家庭中最暴力的人。”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即使这样普遍,但父母们却普遍认为这种暴力是无害的。
兄弟姐妹之间的暴力之所以常被忽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暴力的界限不够清晰。言语上,肢体上,精神上都没有明确的界限。
电视剧《请回答1988》因为足够温暖有爱,而被我们忽视了脾气暴躁的宝拉对妹妹德善的暴力对待。因为电视剧搞笑温暖,因为像极了我们生活中兄弟姐妹相处的日常,姐姐长相清秀,学习优异,被父母偏爱,是弟弟妹妹的榜样。就连每年的生日,都是凑着姐姐的生日一起过。大家是否还记得父母为了省蛋糕,唱完生日歌之后,拿掉姐姐的蜡烛,再换上代表德善年龄的蜡烛。剧中的德善委屈的大哭,父母反而怪德善不懂事。
读过阿德勒心理学的人对“出生次序效应”这个概念应该都不陌生,指由于出生次序不同,父母采取不同的教养方式。由此形成孩子不同的人格和行为特点的现象。
在阿德勒看来,如果家中的次子女更为合群而且讨人欢心,哥哥姐姐便会感到缺乏温情。这样的孩子很容易欺骗自己,固执地认为自己不受重视。他会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正确,行为也变得越来越糟糕。他因此受到更为严厉的对待,于是更进一步证实了自己的想法:他是被打压、被弃如敝履的那个。由于感受到自己的失落,他开始调皮捣蛋,搞各种触碰规则的事情,被逮住被惩罚,从而也就有了更多的事实向自己证明:没人爱他,每个人都与他为敌。
美国一项研究测试了20名遭受家庭暴力和23名没有遭受家庭暴力的儿童,面对同一幅显示愤怒面孔的照片。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儿童的杏仁核活动水平比较高,没有遭受过暴力的儿童的杏仁核活动水平则明显比较低,而且杏仁核的应激程度与暴力事件的严重程度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
遭到深爱和信任的人虐待之后的孩子,产生的将会是更为隐秘和危险的后果。达尔文曾说过,任何一种形式的痛苦或折磨如果长时间持续下去,都会导致抑郁,削弱行动的力量,但它能很好地使一个人保护自己免受任何巨大或突然的不良因素的影响。
《奇葩说》有一期辩题是“生二胎需要经过老大同意吗?你怎么看?”傅首尔在辩论时讲,“当一个孩子手里有一百颗糖他怎么会介意分享,当他手里只有两颗糖你又凭什么要求他大方。”父母们常讲,你是老大,要懂事,要让着老二。其实远不止“长兄如父”,父母这时最应该注意的就是老大的心理调适,不是每一个老大都想要一个弟弟或妹妹,这时的他也许充满了不安和自卑,就像首尔说的那样,“妈妈,在你心里是不是我不够好?”
詹青云说,其实父母这个身份是最需要考试的,生第一个孩子时没有办法做这场考试,到第二个孩子了,可以考一考了。”
父母必须认识到物质上的客观分配绝不能代替情感上的不偏不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最渴望的不是多出的那块糖,而是来自于父母心底那份特别的爱。
都挺好》这部家庭伦理剧拍得非常的现实,现实到很多观众都可以在剧中找到相对应的人物。我们周围的人都特么自私自利,甚至可能还包括自己。
这部剧揭示了亲情与人性的矛盾。一方面说明人活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也相当于一个小社会。人人便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做什么事情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
以二哥苏明成为杰出代表,我这里主要从二哥的心理来分析一下。父母尽义务养着他,他还不够,心安理得地做着父母的寄生虫,“啃老”啃得那么理所当然。还对妨碍他“啃老”的明玉恨之入骨,大打出手。
苏明成的心理形成这是和他妈妈重男轻女的教育思想分不开的。可以说导致苏明成自私自利目中无人的德性苏母是罪魁祸首。苏明成从他妈那儿养成了吃好的穿好的的富贵病。丰厚的物质条件需要钱。而从小一管妈妈要钱就给的苏明成要钱已经要成了习惯。他自己甚至都不知道不知不觉花了他父母几十万了。
从小苏母就看中两个儿子,看轻女儿苏明玉。一次明玉与明成打架,妈妈帮儿子说话,气得明玉在湖边呆了一夜想自杀。家里居然没有一个人去找她,这太可悲了。
由于妈妈的庇护和溺爱,苏明成自然而然在明玉前面有优越感。可恨的是,他从来不掩饰这种优势,还时常张牙舞爪地在明玉前面炫耀。明玉又是一个极其好强的人,那她当然自尊受到严重伤害和打击。长时间下来,明成明玉两兄妹的积怨越来越深,都成了仇人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终于两兄妹爆发了一次上升到大打出手的场面。
那他们之间有没有亲情呢?我觉得是有的。明成在打完明玉以后手是颤抖地,在派出所被拘留的日子相信他自己思考了很多。在他读明玉以他口吻写的道歉信的时候,他眼睛是红过的,是有泪水的。情绪是激动地,最起码不是满不在乎的。被接回来的他躲在浴室里一声不吭,按他以前的脾气肯定回来以后是要张牙舞爪的。毕竟他打的是跟他有血缘关系的亲妹妹啊。再怎么暴戾自私的人多少都会良心不安的。我相信接下来的剧情苏明成肯定会有所改变的。“血浓于水”这种自然本能的感情天经地义的。
在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成打明玉是在第21集中。而苏明成之所以打明玉,主要是因为朱丽,原来朱丽给苏明成说了去明玉公司审计的事情,而苏明成认为是明玉故意让朱丽难堪,于是就打了明玉。
其实,朱丽去明玉公司审计的事情,明玉真的没有做错,作为一个审计人员,朱丽确实做得有点不合格。朱丽没有提前调查审计公司是不是有自己认识的人,这是她工作的失职。
不过,苏明成用打明玉的方式来替老婆出气,真的是做过火了。苏明成打明玉的时候,真的是眼睛都不眨一下,根本就没有把明玉当成自己的妹妹,也没有把明玉当成女性。苏明成打了明玉之后,所有的人都替苏明成求情,完全没有人体会苏明玉的心情。
明玉当时就决定要让苏明成付出代价,一定让苏明成坐牢,不过毕竟两个人是兄妹,最后明玉让苏明成道歉,最终苏明成被释放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