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薇安原本被指定为下任首席魔导师,但因为法师与圣殿骑士的战争,让她无法正式上位。靠着对政治的狡婕与机敏,她成为是皇廷(ImperialCourt)的官方巫师(officialenchanter)。现如今,赛达斯的法师是不允许掌控政治力量的,所以这个职位基本就像个有头衔的皇廷弄臣——那种听别人命令玩魔法戏法的人。薇薇安接过这一职位,将它转变成了一个类似女王顾问的官职。她为自己赢得了一个令人尊重,有时令人畏惧,作为宫廷一员,而非搞怪的弄臣的地位。而且她已经习惯于告诉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力的贵族们该如何对待魔法和法师。她是一个出了名的值得害怕的家伙,一个通过欺诈和熟练的政治手腕获得地位的人。薇薇安不允许任何人挡在自己和自己想要的东西之间一一那些说她趋炎附势的人,那些尝试限制她力量的人,那些把她拉入叛乱中的法师同伴。薇薇安用尽所能,试图让这变得疯狂的世界恢复秩序只要当一切结束以后,她会是幸存者中的一员。
索拉斯喜欢思考,而且不轻易得罪人,虽然大家对索拉斯的彬彬有礼抱有一定好感,但这种“老好人”的形象也让索拉斯仅仅至于“同伴”关系而已。
索拉斯的性格偏内向,他一般不轻易对人或事发表看法,即便有不吐不快的时候也会通过委婉的口气和方式表现出来。索拉斯对法师和精灵的事情很上心,如果是支持这两者的人都会让索拉斯感到高兴,但是薇薇安不支持精灵,如果是对魔法和影界乃至于灵体和恶魔都报以开放式的态度而不是严肃的态度的人,会让索拉斯感到很放松,但薇薇安是对此极度严肃的人。对于性格偏内向的索拉来说,薇薇安过于狡婕与机敏、能言善辩、是通过欺诈和熟练的政治手上位的人。
索拉斯比较尊敬卡珊德拉,甚至在某些时候希望卡珊德拉来领导审判庭;索拉斯对多瑞恩这个德凡特皇国的法师有些排斥,但也仅止于对精灵奴隶的观点上而言。
索拉斯和科尔应该是一对不错的朋友,在稍后科尔的忠诚任务中,索拉斯可以说服科尔成为一个真正的灵体,从而与科尔建立了深厚友谊。
喜欢看韩国古装剧,不是一天两天了。于我,朝鲜李朝历史几乎因韩剧而得来,通常看一部剧,就会上网查询相关正史,两相比对学习。印象最深刻的剧有:《公主的男人》、《大长今》、《同伊》、《李算》等,由此我对朝鲜文宗、端宗、世祖、中宗、肃宗、英祖、正祖等朝的故事,渐渐熟悉起来……
与《李算》一样,《衣袖红镶边》的男主角也是被誉为李朝最后一位明君的正祖。两剧的区别是,前者是正祖的传记,侧重人生经历和政治作为;而后者以正祖与宜嫔的情感为主线,演绎了两人相爱却不能长相厮守的凄美故事。照理说,《衣袖红镶边》的剧情于我,即便不能说炒冷饭,顶多亦只能算新瓶装旧酒,然而,我却一头栽了进去…… 这是自看韩剧二十多年来,第一部让我如此上头的电视剧,真可谓白天黑夜,睡里梦里,寤寐牵挂之。 我统计了几个“第一次”,颇能证明本人为剧痴狂:
第一次追现播的韩剧,熬夜等更新;
第一次为剧上微博超话社区,混迹于一帮女学生中;
第一次像痴了般狂刷同一集(第十五集);
第一次不敢看大结局(可是没忍住,不愿在新年第一天哭的我,终究还是在新年第二天哭得涕泪交垂);
第一次明明很喜欢的剧,却不想重刷一遍(因为前面的乐突然也变悲了);
第一次为确认感动点,也为剧评更加严谨,不敢重刷的我还是决定重刷;
第一次需要写剧评,方能抚平看剧后久久不能平静的心绪;
第一次提笔写人生中第一篇剧评。
那么,《衣袖红镶边》,这部已被史实严重剧透了的宫廷历史剧,其魅力到底在哪儿呢?从我个人的感受,无外乎是以下数条:
1 历史有魅力
朝鲜李朝五百来年,历经明清两朝,但作为藩属国的地位却是一贯的。俗话说,娶来的媳妇像婆婆,殊不知藩属国也会复制宗主国的历史故事。比如世祖发动癸酉靖难,抢侄子端宗的饭碗,取而代之,时间仅仅比明成祖朱棣造侄子建文帝的反晚五十年而已,依样画瓢得如此逼真,简直叹为观止!再有十八世纪,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在位时,李朝也出现了一位寿星君王:英祖,且好巧不巧,两人都逼死了正值英年的儿子,事后又都后悔莫及。乾隆帝相对还“温和”些,只是痛斥皇长子永璜,导致其抑郁而亡;英祖的残忍则令人发指,他是将思悼世子关进米柜八天,活活饿死。
而英祖的孙子,思悼世子的儿子,就是《衣袖红镶边》的男主角正祖李祘。父亲被祖父逼死的那年,他才虚龄十一岁。有着这样不堪回首的童年经历,带着罪人儿子的精神枷锁,忍受着祖父的喜怒无常,每天生活在隐忍、小心、谨慎、防范中,却最终成为了勤政、好学、正派、儒士气质的一代明君。即使在史书中,正祖的魅力都是满格的。更何况,他还拥有绝大多数君王不具备的专情。
正祖是李朝子女最少的君王,仅有四名,两名系宜嫔所出,余者生于宜嫔去世四年后。正祖亲自为宜嫔写了墓志铭与悼文,今人得以窥知两人的故事:十五岁的王世孙李祘向宫女成德任(即后来的宜嫔)告白,遭拒;二十九岁的朝鲜王李祘再次向德任告白,仍遭拒;不得已,李祘使出卑鄙手段,惩罚其下人,迫使对方同意承恩;于是,三十一岁的李祘有了第一个孩子。
两度告白,两度拒绝,时隔十四年,这实在不像君王与宫女的故事!正是因为不寻常,所以才好看,才有魅力,不是吗?
2 宫女题材
说到宫女,我总是不禁想起一本书:《宫女谈往录》,这是清朝末年慈禧身边负责敬烟的宫女何荣儿,于民国时的口述历史回忆。暮年的白发宫女,无论谈吐,还是举止,依旧大方得体,应该是得益于早年严格的宫廷训练,或许亦出于本人对曾经宫女身份的爱惜。正如《衣袖红镶边》中,宫女裴景熙不满出宫小伙伴的穿着打扮:“难道你不知道,当了一回宫女,就一辈子是宫女吗?”
衣袖红镶边指李朝宫女的服装,袖口的那一抹深红代表她们是王的女人,他人不得染指;同时冷冷地透射着:禁锢的美丽,残忍的鲜艳,痛心的浓烈……所以,从剧名便可知,正祖李祘虽贵为男主角,但以德任为代表的宫女们,她们的故事才是本剧主体。
其实,我特厌烦宫女为晋升嫔妃,挖空心思,机关算尽,想要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剧情。幸好,《衣袖红镶边》没有这样讲故事。的确,生活中不乏野心家,但绝大多数是安分守己,想要安稳度过一生的平凡人,宫里宫外如此,古今中外如此。 《衣袖红镶边》则用两代宫女的故事对照,明白清楚地告诉观众:无关乎明君、暴君、昏君,身为宫女,承恩与否,皆是悲剧。试问,谁能逃得脱时代?
可是,看完剧,我还是将德任与三位好友的命运比较了一下。谁的结局稍好?是一贯冷静理智,并最终成为宫女最高段位的提调尚宫裴景熙吗?她是幸福的吗?职业人生的角度上说,她倒真是四人中唯一有所实现的那个呀!
而我心目中,真正美满结局的宫女形象,毫无疑问是《大长今》中的女主角。她获君王中宗赏识提拔,她有闵政浩生死相随,她厨艺医术双辉,她家庭事业皆好……即便搁在今天,她也是人人艳羡的对象。
3 诗经元素
去年秋风起,我着手细细品味《诗经》,读至《邶风·北风》时,眼前浮现的是:《大长今》中闵政浩与长今雪中偕行的那一幕。谁知年底追《衣袖红镶边》,剧中的王世孙李祘被爷爷英祖禁足东宫,与当值的宫女德任,两人隔着一扇门,就着昏暗的烛火,借诗诉衷情,读的恰巧是《邶风·北风》:
这原是人民不堪卫国虐政,号召友朋共同逃亡的诗:“惠而好我,携手同行。”用到李祘与德任身上,似乎并不违和。赞成并喜欢我的人,不正是他俩之于彼此吗? 这便是经典的魅力,《衣袖红镶边》用经典的诗篇创造出了,让人久久难忘的经典场面。
除此,剧中明里暗里涉及诗经的元素还有几处。比如沐浴戏后,魂不守舍的李祘上经筵课,桌上摊开倒置的那页印着《秦风·蒹葭》,而讲官催促他解释的,正是那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与剧情多么贴合!再比如德任怀孕后,李祘为其拟嫔号“宜”。德任问为何是此字?李祘考她:“你可知道‘宜室宜家’这个词的意思吗?”德任回答:“意思是结为夫妻后过着和睦的生活!”四字典出《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自然是李祘的美好愿望,同时也说明德任有认真读《诗经》。
李祘送给德任的《诗经》,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放在他的床头。《诗经》见证了两人的爱情,也陪伴了德任去世后,独自走过十四年君主生涯的李祘。自君别后,谁共我秉烛读诗?想来真悲凉彻骨!
4 伏笔
《衣袖红镶边》的精彩还在于剧中有很多前后呼应的情节,或者说剧情的伏笔与对应。这让我想起《红楼梦》中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无意中看到诸钗的判词,而后来众人的命运果然与判词一一吻合。“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貌似韩国剧作家也深深吃透了曹公的写作精髓。 若论《衣袖红镶边》中最重要的伏笔,莫过于用暎嫔来暗示宜嫔,这出现在第一集中,更精确地说,是藏在英祖的话中。 因此,第一集之关键,犹如《红楼梦》第五回,观众岂能马虎掠过呢!
暎嫔,何人也?宫女出身的她,是英祖最爱的女人,是思悼世子的生母,是正祖李祘的亲祖母。可是,脱去华丽的外衣,她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尤其生命的最后两年,她活在“害死亲生儿子”的悔恨中,用“行尸走肉”形容,毫不为过。暎嫔在第一集开头就死了,提调尚宫赵氏命小宫女德任前去吊唁……于是,她先是碰见了王世孙李祘,后又遇见了真情流露说着暎嫔的故事,而无意中却对自己下了判词的英祖。
英祖对暎嫔的回忆,是以“她年少时是十分美丽的人,像你一样曾是名宫女”起头的……细心敏感的观众或许立刻就会福至心灵——德任将来也是这样的吧!被君王爱,也被君王害;而粗心大意的观众则恐怕要到剧终才恍然大悟——第一集中英祖的那番话无缝对接德任的命运呀!
“神奇”的英祖在给德任下判词的同时,又给孙子李祘的未来伏了一笔:“王不能做的事情,你可知有多少呀?若全数知悉,你必会大吃一惊!”
两处伏笔,两人命运。这是一部开头就知道结局的电视剧啊!
5 代入感
此剧开播恰逢我所在的西欧小国,因疫情再度封锁,且日愈短夜愈长、萧瑟、寒冷的季节。心理医生给市民的建议是:散步、听歌、唱歌、看搞笑**……可是,我偏偏忽视建议,去看了一部代入感极强的悲剧:《衣袖红镶边》,并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李祘不喜欢德任读稗官小说,也反对她给同僚说书,理由是:“小说之类的,只会扰乱人的心智而已,目的不就是刺激无谓的好奇心,只是让人们对后续感到好奇,不是吗?”我深有同感,不止小说,电视剧亦如此;更糟糕的是,会勾起本已淡忘的往事,徒增烦恼。
我记不清重刷了多少遍第十五集,只知道它的基调:岁月流逝,一切都变了,这让正处于跨年之际的我,平添许多伤感。第十五集中,李祘与德任原本一直在吵架,在彼此伤害,从宫外到宫内,忽然转折出现——洪德老去世了!他是李祘登上宝位的功臣,是曾经亲密的战友、朋友,甚至家人;同时他又是李祘憎恶、防范的外戚、野心家。短短数年间,洪德老由天坠落到地,并很快殒没。当李祘流着眼泪焚烧写给德老的短笺……我不由地忆起那年,在阳台点了三根香,遥送那个我憎恶的人。那天风很大,呼呼呼;香燃得很快,刷刷刷,很整齐地燃完了。我对着香说:我与你恩怨已了!
第十五集的末尾,德任终于伸出手抓住李祘的衣袖,不再强硬拒绝。 我猜,最主要的原因是她代入了德老之死,原来人生竟是如此短暂、无常,既然活着,是不是应该怜取眼前人呢?
6 华丽的监狱
早在李祘登基前,德任就曾向徐尚宫坦言,就算爱慕对方,也不愿成为后宫的原因:“邸下很珍贵,但我更珍视我自己!”她深知后宫的宿命——失去自由,失去自我,且不能完整拥有君王。聪慧如德任,绝不会将自己推入痛苦之中。后来,得知德任怀孕,李祘尽管欣喜若狂,却必须第一时间赶去安慰未能生育的正妻,以尽君王的责任;德任表现得似乎很淡定,她对徐尚宫说:“我知道殿下不是我的丈夫,而是中殿娘娘的丈夫。我不能奢望殿下什么……”这是一切尽在预料中的假平静与真痛苦。
那么,从中殿的角度呢?作为君王的正妻、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的她,是幸福的吗?历史上,正祖的正妻孝懿王后终生未育,自始至终不得丈夫欢心。剧中她没有出现,干脆被隐身了;但是另一位中殿,英祖的继妃,史称贞纯王后,出镜率颇高。英祖与她是李朝年龄跨度最大的王室夫妻,两人整整相差五十一岁。文人爱戏谑:“一树梨花压海棠”,你说这海棠是幸,还是不幸?
在等剧更新的无聊中,我观看了**《思悼》,里边有个情节:英祖拣择继妃时,向众女提问:“世上最深沉的是什么?”有一个回答令他很满意:人心!《衣袖红镶边》中,李祘被禁足,德任向中殿娘娘求助,对方将当年英祖抛给自己的问题,游戏似的丢了出来……历史上的贞纯王后心计应该也不弱,正祖驾崩后,她以大王大妃的身份,在纯祖时临朝称制,掌握国政大权五年。而剧中的贞纯王后,无论身为英祖时的中殿,还是正祖时的大妃,她对德任都是欣赏有加,以其不为己所用,而不甘与遗憾。
关于贞纯王后,有两处剧情让我印象深刻。一是得知兄长在流放地去世的消息,不能服孝,也无法前去吊唁的她,悲叹了一句:“王宫,真是个华丽的监狱!”二是听到内官报告宜嫔逝世,她的脸上有一颗泪珠缓缓滑下…… 历史未必有,情理未必无,这是同为“狱友”的惺惺相惜。
7感动与泪下
由于几年前看过电视剧《李算》,我深知宜嫔的悲剧命运:五年短暂后宫生活,俩孩子夭折,最后自己也怀着第三个孩子香消玉殒,所以对《衣袖红镶边》大结局之悲惨,算是提前打过预防针了。 又或许,我已人到中年,阅历多矣,感动与泪下处,自然与女学生有些不同。虽然我仍然被爱情打动,但却不是最多、最深的。
当提调尚宫赵氏拔出匕首,自尽于英祖面前,我泪下;当宫女金福燕在井边为德老之死而哭,我陪泪;当宜嫔挥手送别曾经的自己:宫女德任,我泪目;当福燕与景熙整理德任遗物,两人抱头嚎啕时,我泪如雨下;当徐尚宫哽咽并欣慰地说:“新入宫的绥嫔慈驾和宜嫔慈驾一点都不像!”我泪眼模糊。
而我无论重刷多少遍,依旧身心感动,依旧潸然泪下,依旧不能自已的,只有两幕。一是在第十五集的末尾,李祘的母亲惠庆宫说:“世上不会有任何人,对主上说:请您活得像个人,要活得幸福!只要主上当个明君,大家就满足了。但是我这母亲,想对您说:主上,请务必要幸福!祘,要过得幸福!”正因有了母亲的鼓励与祝福,才促使李祘彻底放下君王的身份,以低姿态向德任吐露心声……
另一幕在最终集,宜嫔去世多年后,年近半百的李祘打开装有德任遗物的箱子,一件一件仔细地翻看……最后出现眼前的是:德任当年穿过的、衣袖红镶边的宫女服。正祖李祘手捧衣服,睹物思人:“好小件!你本来是如此娇小之人吗?我曾爱慕着那样的你……”那一刻,我在屏幕前,与他一起失声痛哭。
“君是袖手旁观客,我亦逢场作戏人”,可是,一旦投入到剧情中,屏幕内外,谁又能做得到呢?
8 精彩的台词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往往离不开精彩的台词。 除去上文已引的,《衣袖红镶边》中,还有一些令我或感动,或难忘,或正中下怀,或怦然心跳的台词:
“这冰块再寒冷,能冷过寡人的心吗?寡人是真的失去她了啊……”英祖对着暎嫔的遗体抹泪。
“究竟是你任我摆布,还是我被你动摇?”李祘向德任暗示心意。
“我正在做喜爱的事情,在我最喜爱的此处,和喜爱的人一起。”袖藏珍贵的柑橘,李祘第一次向德任明示心意。
“寡人往日的众多记忆都如浮云飘散,还留着的记忆没几个。然而却还记得这个,那就是寡人利用了你给予的真情,在利用完后便丢弃的羞愧感。”患老年痴呆的英祖对因爱生恨,近而报复的提调尚宫赵氏说。
“德任,我想要和你成为家人!”登上宝位三年后,李祘正式求婚。
“我很讶异王兄对宫女失望这事!有期待才有失望,不是吗?”清璿郡主旁观者清——不在你心上的人,永远也伤不到你。
“好君王不见得是好夫君啊!”徐尚宫一语道破天机。
“今日的我很幸福,但某日又会觉得悲伤。也许,人生在世就是这么一回事。没有永远的快乐,也没有永远的悲伤。”是成为后宫并怀孕的德任内心自白,也是人生真相。
诸位,先有熠熠生辉的台词,后有熠熠生辉的电视剧,对吗?
后记
《衣袖红镶边》于2022年元旦剧终,迄今已有月余,然而后劲依然很大。当我为提取台词,再再再……次回放时,泪珠儿还是多次滚落。幸好,编剧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设计了悲喜二合一的收尾,给观众一个小小的安慰:临死前的正祖李祘在梦中,回到了从前与德任携手看花的地方,两人相拥相依,瞬间成为永恒……
而身为女性,尤其是多愁善感的中年女性,《衣袖红镶边》引起我很多回顾与反思:
爱情是什么?情是施与,为人而非为己。不以占有为目的,而应充分尊重对方的想法与选择。
婚姻是什么?是互相成就,而非一方作出牺牲,成全另一方。
如何成为事业家庭双美满的女性?于我,只能期待来生!
剧中的德任在临死前,对李祘说:“若下辈子再见到臣妾,请您装作不认识,与臣妾擦身而过吧!”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如果有来生,不管遇见谁,我都不会再为谁,轻易改变人生轨迹,或者去到什么地方。我要做一个真正的新女性,为自己而活,一辈子做自己喜欢,且有成就感的事儿。
观《衣袖红镶边》,我还有个意外收获。过去读李商隐的《锦瑟》,感觉其情其味,仿佛一幕优雅的悲剧,像是倾诉了很多,又像是啥都没说。固然妙不可言,却云里雾里:
《衣袖红镶边》的第十六集,德任成为后宫,两人甜蜜的生活中,始终弥漫着淡淡的忧伤。是从德任的眼睛中流露的吗?还是配乐的关系?而我忽然间就读懂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剧照来自网络
光绪十四年(1888年)隆裕与光绪大婚,她万万没想到这桩婚事将成为自己未来悲惨命运的开端。隆裕是慈禧的侄女儿,也就是光绪的表姐,她与光绪的婚事也都是慈禧一手钦定的,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光绪的行动。
一、大婚前期大火烧毁太和门
可能苍天都感叹于隆裕未来人生的悲惨,所以在她大婚前期的一个雪夜用场大火将太和门烧了个干净。太和门是皇帝大婚后进入后宫所必经的一道门,可以说是一道必要的礼节。但现在烧成了灰烬,这似乎也有着不详的寓意。
眼看着大婚将至,所有人都没了章程,这时慈禧直接命令工匠连夜在烧毁的太和门处搭出了个以假乱真的假太和门,让大婚如期举行。这似乎也在预示着隆裕与光绪婚姻的虚假,表面光鲜实则空洞不实。
二、孤独无助的夫妻生活
光绪十四年(1888)十月初五,慈禧颁布了两道懿旨封了副都统桂祥之女叶赫那拉氏为皇后,他他拉氏两个女儿一个封为瑾嫔一个封为珍嫔。
在当时的清朝能够去选秀的官家女子年龄都必须是在十三到十七岁之间,而这两道懿旨中表明了瑾嫔和珍嫔一个十五岁一个十三岁,但是皇后的年龄却没有被直接说出来,说明当时的隆裕年龄已经不止十七岁了,她能够参与选秀并且成为皇后这都说明她是慈禧钦定的,只不过再走个流程罢了。
其实,当时的光绪已经二十二岁了而隆裕还比他大三岁,隆裕以二十五岁的年纪选后算是没有先例的。再加上隆裕的外貌并不出众,可以算是不好看的那一类了。根据美国传教士赫德兰写的《一个美国人眼中的晚清宫廷》里也有相应的记载,可见隆裕无论是相貌还是身材都不出众。
光绪一直以来都想要摆脱慈禧的控制,所以对这个慈禧给他硬塞来的大龄皇后很是不满,再加上隆裕本身就貌不惊人,性格也沉闷不多话,所以光绪就更不待见她了。
而深受光绪宠爱的妃子却是年纪最小的珍嫔,她面容清秀,活泼可爱,皇帝也日日夜夜都在她身边,作为皇后的隆裕处境就更显凄凉了。虽说隆裕不善言辞但是归根结底她也是一个女人,而光绪作为她的夫君这样日夜留恋与别的女人身边她肯定会吃醋,所以隆裕就仗着自己是皇后总是打压珍嫔,与光绪吵架,这令本来就不喜欢她的光绪更加讨厌她了。
虽说名义上隆裕拥有皇后的权利并且有慈禧为她坐镇,但是她却连最基础的夫妻感情都没有。世人都只看到隆裕享受着至高的权利,又有慈禧为她在前铺路,不会有人想到如此风光的人在这后宫之中也是那么无助孤独。她不像珍嫔有光绪的宠爱可以恃宠而骄,也不像瑾嫔虽没权没势不得宠但是却乐得自在,而隆裕没有宠爱却有着权势的逼迫让她不得不往上走没有自由可言。
在后宫之中你没有皇帝的恩宠根本就不被别人放在眼里哪怕你身居后位,而对于将自己捧到后位的姑姑,隆裕也不能畅所欲言。有一次隆裕与光绪吵架,她将此事告诉了慈禧,慈禧知道后很生气,所以在光绪来请安的时候故意装作听不见让光绪在门外跪了很久,而这件事情也会让光绪更加厌恶隆裕。所以在这冰冷
不知道‘天下无内忧必有外惧’这句话出自哪里,现在仅谈我的理解。
所谓内忧、外患当是相对而言。任何历史时期都同时具备两者,只是强弱大小不一样。比如汉、唐王朝,武功强极一时,‘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同时都面临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问题。再比如宋王朝,犹其是南宋,看史书可以发现除了宋金对峙、宋元对峙,也不过就是几个独裁的宰相。而且宰相的上台与下台还都和外患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本看不到汉唐(尤其后汉与中晚唐)那种频繁的国家内部问题。
实际上,大凡前面一个朝代内忧较多,实际上说明他比较活泼,‘百花齐放’,强盛时对外很猛,但一旦中央衰弱,活泼就变成了动荡。之后一个朝代必然要吸取教训,不得不采取‘强干弱枝’,以静制动的方法,采取‘一言堂’,以一种思想哲学控制天下。这样固然避免了无休止的内部宫廷斗争、人民起义、政见不一而吵架等,同时也扼制了人民的思想,导致了死气沉沉的状态,所谓‘万马齐暗’。随后就是自然而然的‘安乐死’——即外部的强悍势力崛起来对于沉闷的朝代‘重新理牌’。
事实上,从古至今,鄙人还没有发现哪个朝代从始至终完全解决以上二者的矛盾,也许某一个盛世时可以掩盖住,但不可能长久。记住,我说的是‘从古至今’,会心处不在远……
以上是本人的理解,不知阁下满意否?
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活生生的生活:
邻居又在吵架,伴随着刺耳的吵闹声,然后是清脆的摔东西的声音。我知道,隔壁的那对夫妻又在和孩子置气了。
这个寒假,隔壁的一家三口几乎隔三差五地吵架,就是因为孩子玩手机。
孩子14岁男孩,很阳光,平时见面很热情,初中二年级。自从去年疫情在家上课,彻底迷上了玩手机,父母因此摔过三个手机,依然无济于事。
第一次摔手机:孩子成绩倒退严重。
孩子妈妈说,以前孩子虽然学习不是很优秀,但也说得过去,在班上排10几名,自从去年上网课,天天拿个手机,大人也没在意,以为在上网课,后来才知道孩子总是在偷偷玩 游戏 ,虽然后来父母监管严了点,但成绩还是下降了,现在考试都是50名开外了。
马上就要迎战中考了,父母真的是非常着急,但孩子依然迷恋手机,没有一点改观。
第二次摔手机:孩子用过年亲戚给的压岁钱偷偷买了一个手机。
自从第一个手机摔坏后,孩子表现好了一段,大人以为孩子可能改邪归正了,知道好好学习了,也放松了对孩子的监督。谁知道有一次半夜上厕所,隐隐约约听见孩子房间有声音,原来孩子用压岁钱偷偷买了一部旧手机,经常半夜起来玩。
父母发现后,免不了一场毒打,手机当然也摔了,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裂痕也产生了。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孩子都不和大人说话,冷战了好久。
第三次摔手机:孩子威胁大人割腕自杀,因为大人拒绝他玩手机。
这次是在寒假,一放假,孩子就和大人商量,每天要玩手机。家长也想着,放假了,每天让孩子玩一会也无妨。最开始规定一天一个小时,谁知道后来要求越来越过分,只要给孩子要手机,孩子就不愿意,要么摔东西,要么不给,有时把门反锁,根本就不出来。
大过年的,一家人也不打算和孩子生气,谁知道,有一次父亲把手机夺走了,孩子竟然拿一把刀,威胁大人,不给就自杀。
后来一家人把刀夺走了,但父亲也气坏了,当场把手机也摔了。
现在,这位妈妈说: 我真的快崩溃了,我和他好好沟通过,也狠狠地打过,但根本无济于事,现在还是天天和孩子因为手机而吵架,孩子却总是听不进去,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了 … …
孩子一拿手机就六亲不认,这可能是很多孩子假期的真实现状。
你们是如何管教手机上瘾的孩子的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