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和于谦相识于1998年,有朋友介绍,这是于谦,北京著名相声演员。当时郭德纲是大三――刚到大兴三年。那时候于谦老师还年轻,头发烫得很好看。熟悉于老师的人都知道,于老师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初次见面后,他们没怎么联系,直到于谦所在团里缺人找郭德纲帮忙,郭德纲和于谦搭档说相声,辗转于北京郊区,他们成了相声界的郊县大王。
郭德纲是一个嘴不饶人的人,身上也多少有些江湖气。要是喜欢你,不论你做错了什么,都会护犊子,要是不喜欢,就弄死你。那年徒弟打人,他得罪了媒体圈;看到北京前台长病逝又叫好,郭就是这么一个江湖气的人。说句不好听的,如果跟他配合的不是于谦,可能其他的搭档早走了不知道多少拨,郭的一举成名,也少不了这个笑对一切的捧哏。看过不少文章在讲,创业需要找什么样的合伙人,其实于谦就是最好的合伙人类型。在郭德纲大嘴巴得罪人的时候,他没有离开,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合伙人就是这个脾气,为了共同的事业和爱好,于谦通过自己的方法也在逐渐缓和一些问题。10年的时候,各位弟子纷纷离开时,于谦也出面公开表示,“只要郭德纲不说话,永远不离开德云社。”
郭德纲应该庆幸,有这么一位好搭档,能容忍自己的脾气,能包容对待所有人,能跟他同舟共济把这一摊子事做下去。郭德纲把自己的大儿子交给了于谦,于谦成为了少班主的师傅。郭德纲也肯定能意识到自己脾气和做事方法带来的坏处,也不希望郭麒麟把自己身上的毛病都学走。相信郭德纲让他儿子拜师于谦,多少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吧。
在台上的合作,让郭德纲感到特别的惊喜。郭德纲从小学相声,跟很多捧哏演员合作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但是于谦让郭德纲特别满意,跳不出毛病。时至今日,郭德纲也曾有感而发:于老师这样的不好找,尺寸、劲头、火候都特别好,而且和郭德纲特别默契。于老师一看就是从小学相声的人,懂相声的人,郭德纲一说话,他能知道郭德纲准备说什么。后来于谦经常去德云社演出的小剧场玩,特别开心,所以就加入了德云社,郭德纲和于谦一直搭档。走的江湖路花的朋友钱,一路玩意儿惊动一路主顾,一路宴席款待一路宾朋,一路走过来到了2005年,北京德云社终于熬出来了。但是从此以后好像和同行的关系就不是特别好了,这时,郭德纲才体会到了“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的含义。
一般人家住房的面积正常一两百平方了不得了,于谦老师几千公里的家里就有两条高速公路,一条是父亲到保姆那屋的,一条是母亲到厨子那屋的。家里的宝贝也很多,什么长颈鹿琥珀一类的,天下奇珍呐。因此郭德纲很清楚于谦对自己和德云社的作用,有句话就是独木难支,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郭德纲的相声如果少了于谦捧哏,换上谁都感觉欠缺一些火候,当然有些人会说没有谁离不开谁,可是至少相声方面,郭德纲和于谦可以说是黄金搭档。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好才能合一好。要分析两个人的关系为什么一直那么铁,不能总从郭德纲的方面说。都说老郭喜欢怼人,可是郭德纲主动怼过谁,都是被别人怼了之后才还击,无论是收云 字事件还是现在炒的正火的与苗阜青曲社之间的暗战。而且这些年总有些主流相声界的大佬追着德云社反三俗,老郭除了在节目里调侃几句也是没有办法,在曲艺界,其实老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
于谦无论从人脉人缘还是相声表演上,对德云社的作用都是德云社其他演员没法做到的,而且两人相处这么久,日久见日人心,共同患过难也共同富贵了,人品经过时间的检验,老郭只要是没疯是不会跟谦哥闹矛盾的。另外就是于老师的捧哏水平先不论,这么多年,从没有过任何负面的消息,人品艺德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且于谦本人性格比较豁达恬淡,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轻,或者说可能这些不是第一位的,于谦自己也说了,玩才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利益牵扯,既然没有利益上的分歧而且性格又可以合得来,为什么要闹矛盾
那么,郭德纲为何不跟于谦撕呢?道理很简单,因为二人间没什么利益冲突,相反,经过多年的交往与合作,他们早已是荣辱与共的生死搭档了。众所周知,在同于谦合作前,郭德纲有过好几任搭档,但舞台效果均不如同于谦合作时令人满意。所以,老郭自己明白,像于谦这样适合自己的捧哏演员,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在当今的相声界,于谦的捧人水平,可谓是首屈一指了。不争不抢,不温不火,总能在适当的时候抖出令人意想不到的包袱,跟郭德纲配合得那真是天衣无缝。而除了相声,于谦的演技也是令人称赞不已,在前段时间的《战狼2》中,于谦向世人展现了其高潮的艺术修养。
在接受采访时,二人曾表示,两人的演出费用,是五五分账的。其实,在多数搭档中,演出的分账都是逗人的拿大头,捧人的拿小头。真能做到五五分账的,并不多见。这也从侧面反映出郭德纲同于谦是彼此尊重的,因而并没有闹出什么大的矛盾。再有,当年德云社低迷之时,于谦毅然选择了留在德云社,与出走的李菁、何云伟、曹云金恰恰相反,也算是在危难之时拉了郭德纲一把。所以,郭德纲对于谦的恭敬,也是不无道理的。
最简单的,除开于谦老师,老郭还能找到第二个这么好的搭档吗?能说能唱能捧能逗能俗能雅。愿意给徒弟们创造机会甚至当绿叶。我看过的扒马褂里于老师就和张鹤伦,闫云达在台上“扭打”了不止一次,表演效果极佳。在台上不少包袱也是于老师临时翻响的正是因为老郭离不开他,所以面对于老师生病或者需要借钱的时候,老郭只能去探望或者借钱了。最后就是于老师的态度。于老师好玩,这些事情也不掺和。所以你们在外面这么吵怎么闹都行,反正我不参与。我不会跟着别人来骂你,但是你也别想我出声帮你站队,没事我就去动物园逗鸟溜马,悠然自得。
一个非常重要的搭档,在钱的问题上从不和你撕破脸破,总是留有余地,遇事从不过多参与,这样的老郭要是还能和他撕破脸,那他也就不是老郭了。最后说一句,现在没怎么见侯爷演出了,高老板和于谦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镇社之宝,类似古代宗门长老。岳云鹏,烧饼,张鹤伦这几人火是火,但你要说独当一面,那还早了。所以就算有矛盾,为了这个,老郭也不敢撕啊。
就我个人而言,曹云金跟郭德纲两人的事件之前有闹的纷纷扬扬,虽然事件过去了这么久,但很多人还依然记得两人为何闹的不愉快,也有很多人并不太清楚两人究竟为何老死不相往来的,其实引起关系变得如此程度是一定离不开“发票风波”的。
曹云金作为郭德纲的得意弟子,十来岁就跟郭德纲开始学相声了,在郭德纲所有弟子中,曹云金一定是可以名列前茅的,说学逗唱样样都非常精通,嘴皮子功夫也非常厉害,包袱也抖的非常到位,关键是曹云金是有得到了郭德纲的真传,把郭德纲很多相声硬实力都有学到,加上曹云金个人又非常又相声天赋,在德云社没几年就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但是,曹云金并没有一直在德云社发展下去,这不,曹云金跟郭德纲两人闹掰了,两人的师徒关系也破灭掉了,引起这起事件的导火线在于“发票风波”,因为曹云金觉得郭德纲并没有履行自己承诺,没有给曹云金该得到的东西,而曹云金当时也有发票来证明此事,因为跟自己师傅两人闹的不愉快,曹云金心里也非常不舒服,对郭德纲也有了很多意见,两人产生了很多分歧,最终曹云金离开了德云社,两人变成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曹云金一定是有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的,心里一定非常不服气,才会跟郭德纲两人闹掰,最终不欢而散,如果只是一点小事,曹云金也不会离开德云社,也不会弄成这样的局面,毕竟对谁都不好,而且,曹云金当时在德云社的发展非常好,所以,“发票风波”就是引起两人老死不相往来的导火索,也是让两人关系破灭的炸弹、
一个是“一声令下,徒弟全部退出央视节目的相声界半壁江山”;
一个是“主业玩儿,副业相声的北京顽主”。
交集是相声。
两人加起来的力量振聋发聩,如雷鸣,敲响了“德云社”的名号。
不过更加“雷人”的,是“半壁江山”疯起来自己人都打的杀伤力。
前一秒的情深义重,下一秒就硬化成枪林弹雨。
最新“战绩”,是与昔日入室弟子曹云金的一场微博交锋。
新徒表忠心,旧恨忙落井。
再看“顽主”?
事不关己高挂起的模样一如既往。
世界一大未解之谜:于谦用何神功免疫于郭德纲?
于谦,北京人,踩着年代末的尾巴成了60后,之后似乎总在踩尾巴。
年轻力壮的父母跟着油田开采队跑,出生四天的于谦被甩在身后。
于是成为姥姥家的常驻嘉宾,无心学习,姥姥做主,腾出半个厨房给他养鸽子。
同龄人做的事与竞技相关:学习上智力的角逐,或者游戏中体力的冲撞。
于谦却追逐排在末端的爱好:二三年级的小孩,兴趣和老大爷一样,提着鸟笼到处浪。
许多年后回首往事,念念不忘的还是那派安逸景象:夏日傍晚,槐花铺满地的胡同口,一伙人坐在小马扎上,喝酸梅汤,等扇子把天扇凉了,回屋睡觉。
三岁看老,这就是于谦的人生基调——好玩儿至上,和气热闹。
其实郭德纲这句要是为了打架而打架日子就过不了,其实从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翻译成,要是为了结婚而结婚,那么日子就过不了人为什么要结婚呢?或许年轻的时候我们会回答,可能是因为害怕寂寞,害怕孤独,但是或许在以后很多年的时候想起来当时的回答,觉得自己那个时候真的是像天才一样,可以这么简单粗暴的回答。这样一个答案,但是,我们现在真的想好,可用什么答案去替代这个为什么要结婚的呢吗?
人为什么要结婚?或许就是说我们害怕寂寞,害怕孤独,于是都想着为结婚而去结婚。或许每个人都幻想过以后的生活就是年老以后真的是年老孤单艺人很惨的,一副凄凉光景。那时候可能或许想起来的时候,觉得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逼这样的凄凉更让人心生寒意,所以很多人都会在这个恐惧和期待婚姻的一种憧憬中选择去结婚,然后过上一种平淡的生活。
但是其实很多时候这样匆匆忙忙地嚷着去结婚,其实来来回回兜兜转转的自己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结这个婚。更加不知道的是,如果两个人在婚姻中过不下去,那么离婚以后要怎么办?其实或许每个人他只是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结婚,或许这个害怕寂寞害怕孤独,其实只是自己找出来的一个借口,想去遮掩自己不愿意去对待婚姻这个现实。
所以希望就是说千万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如果说在这之前双方结婚的时候有了彼此。确定好了,然后拥有共同婚姻的目的,或许这会让双方的结合更加合适。或许婚后的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就是平淡生活中的一种幸福。其实很多时候想说婚姻生活的那个幸福状态与她结婚的目的其实并不存在很多的关系,只是说双方夫妻对于婚姻的这个态度,在婚姻中就双方只有互相帮助包容理解关心,其实才能够创造狠幸福的生活。
郭德纲在《老郭有新番》上,对某个黑龙江相声演员进行了炮轰,而夹带的私货则是“回应天津小剧场录音”。
郭德纲的相声作品从出道就受到质疑主要的问题就是“三俗”,这也是郭德纲最无奈的事情。要想红,就必须有作品,郭德纲没有创作的能力,总说“三俗”内容又被人垢病。
照搬天津人的相声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郭德纲也是个有一大帮学生的老师傅,“偷说”别人的作品,说不过去啊!被人揭短就更没面子了。
郭德纲这人心眼小,好记仇,人家只是正常的文艺批评,但是在他眼里就是别人如何如何坏,他从不会从自身找一找问题,他到底有没有“偷学”天津人的相声作品?这个问题他从来不说。
郭德纲对偷录节目也就是捋活的回应基本上就是玩了一通他最擅长的郭氏文字游戏,把所有关键信息都忽略不计,说一堆模棱两可的生意话,然后再垫一个底包袱完结。
那个所谓“酒后质疑他的黑龙江同行”,就跟郭德纲一直以来声称的“迫害者”一样,都是可真可假的存在,说白了就是郭氏生意口中的一个工具人而已。
而且这个工具人最重要的作用,还不是证明郭德纲没有偷录,而是用来说出那句“你看你这么大能耐”的赞美之辞,而这句话是郭德纲粉丝最爱听的,也是郭德纲一直以来给自己立人设“能耐太大所以总被同行嫉妒”的根基。
相声行业也是“一招鲜,吃遍天”,相声演员能苦心创作一段相声作品是很不容易的,要靠作品吃饭的,你把人家的作品拿走,在相声行里是被看不起的。
现在在相声圈里敢说郭德纲的没有几个人。因为批评郭德纲;要么被郭德纲在自己的作品里暗讽,要么招来大批的“刚丝”炮轰,弄的郭德纲在相声圈里肆意妄为,连正常的文艺批评都不行了。
结语现在能批评郭德纲的都是在相声界辈分高,资格老的。综合多种条件分析,这个人应该是邹德江。其实话又说回来了,这个黑龙江同行存在不存在,具体是何人根本不重要,他也就是郭老板单口相声中的工具人而已,目的是证明“郭德纲永远正确”,以及“郭德纲能耐太大被同行嫉妒”,仅此而已别无它用。
网上总是传说郭德纲怼这个人,批那个人的,其实从老郭各方面的表现看,能有今天的成绩,老郭是个聪明人,聪明人自然不会干傻事,至少很少干傻事。因此郭德纲很清楚于谦对自己和德云社的作用,有句话就是独木难支,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郭德纲的相声如果少了于谦捧哏,换上谁都感觉欠缺一些火候,当然有些人会说没有谁离不开谁,可是至少相声方面,郭德纲和于谦可以说是黄金搭档。郭德纲和于谦相识于1998年,有朋友介绍,这是于谦,北京著名相声演员。当时郭德纲是大三――刚到大兴三年。那时候于谦老师还年轻,头发烫得很好看。熟悉于老师的人都知道,于老师有三大爱好:抽烟、喝酒、烫头。初次见面后,他们没怎么联系,直到于谦所在团里缺人找郭德纲帮忙,郭德纲和于谦搭档说相声,辗转于北京郊区,他们成了相声界的郊县大王。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两好才能合一好。要分析两个人的关系为什么一直那么铁,不能总从郭德纲的方面说。
都说老郭喜欢怼人,可是郭德纲主动怼过谁,都是被别人怼了之后才还击,无论是收云 字事件还是现在炒的正火的与苗阜青曲社之间的暗战。而且这些年总有些主流相声界的大佬追着德云社反三俗,老郭除了在节目里调侃几句也是没有办法,在曲艺界,其实老郭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地步。在台上的合作,让郭德纲感到特别的惊喜。郭德纲从小学相声,跟很多捧哏演员合作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长处,但是于谦让郭德纲特别满意,跳不出毛病。时至今日,郭德纲也曾有感而发:于老师这样的不好找,尺寸、劲头、火候都特别好,而且和郭德纲特别默契。于老师一看就是从小学相声的人,懂相声的人,郭德纲一说话,他能知道郭德纲准备说什么。
后来于谦经常去德云社演出的小剧场玩,特别开心,所以就加入了德云社,郭德纲和于谦一直搭档。走的江湖路花的朋友钱,一路玩意儿惊动一路主顾,一路宴席款待一路宾朋,一路走过来到了2005年,北京德云社终于熬出来了。但是从此以后好像和同行的关系就不是特别好了,这时,郭德纲才体会到了“只有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的含义。
于谦无论从人脉人缘还是相声表演上,对德云社的作用都是德云社其他演员没法做到的,而且两人相处这么久,日久见日人心,共同患过难也共同富贵了,人品经过时间的检验,老郭只要是没疯是不会跟谦哥闹矛盾的。主流相声界并不是因为失败了而烦恼,而是因为失败后找不到借口而烦恼。郭德纲坦言:你若真比我强,在台上在业务上在专业上打败了他,他认赌服输。跟狮子打架最次也得是藏獒,这一点让他很遗憾。郭德纲曾感言: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风里雨里这么多年走过来,他特别感谢于谦老师对他的帮助。老话说得好,要想成功需要的是朋友,想要巨大的成功需要的是敌人。
有一次,郭德纲看到手机上有于谦的未接电话,忙打回去,二人寒暄半天。他也没说什么事,最后郭德纲问:“您刚才打电话什么事?”于谦“嗯打错了。”德云社后台,大家闲坐着谈笑。保安推门而进:“有人找牙签。”“上饭馆找去。”“不是,说相声的牙签。”“那是于谦。”
郭德纲说过,当年剧场门前水牌上写领衔主演:郭德纲,于谦。有时“于谦”简写成“于千”,有一回写得太草了,观众一看:干干。另外就是于老师的捧哏水平先不论,这么多年,从没有过任何负面的消息,人品艺德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且于谦本人性格比较豁达恬淡,对于功名利禄看得很轻,或者说可能这些不是第一位的,于谦自己也说了,玩才是他最喜欢的事情。九十年代起,相声渐入冰河期。一些参与小品和影视创作的人缺人想到他:“于谦,来演吧。”都是些边缘小角,不成气候。不过一年能挣几万块钱,够生活了。从性格上说,他连小富即安都谈不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满足现状、随遇而安。”
其实,捧哏也只是相声职业的一种,没那么多群众想象的在逗哏光环下永无出头日的凄楚。于谦下台等于下班,自己该干嘛还干嘛。“抽烟喝酒烫头”,郭德纲的一句调侃如今已朗朗上口,成了观众眼里于谦生活的所有诉求。上《鲁豫有约》,主持人让郭德纲说于谦的特点,答案只四个字:大智若愚。什么都不掺和,什么都不管,也不争名也不夺利。虽没力气把老郭拿住,但也不至于被他压着。回望那些跟郭德纲闹得满城风雨的,来来往往也就为“名利”二字,到了于谦这里,火焰没有燃烧的材料。于谦何等聪明啊,受访提及郭德纲,回答全是上下级关系。“下了台他是德云社领导,我是德云社演员,把这看透了就什么事都没有。”正确定位估值自己,是多少人究其一生也没学会的道理。郭德纲说于谦是他“亲生的朋友”,于谦讲这交往方式是互相尊重、平常交往。“台上水乳交融,台下互敬互重。”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大概也是这道理。德云社十周年,郭德纲对于谦抒情:“我很希望我们白头到老。”
与这些相伴随的,是相声事业的搁置。时间爬过了皮肤,心里挥不去的还是寂寞:“我对相声的感情一直很深,只不过不能赖以生存。要说最喜欢的,还是相声。”能做的不好玩儿,想玩儿的顾不上做。2003年,“北京相声大会”更名为“德云社”。2005年,36岁的于谦,淡出相声舞台近20年的于谦,正式加入德云社。郭德纲在相声《愚人节好》里说:“自从有了北京德云社,主流相声界有了婴儿般的睡眠,睡着睡着就哭醒了。”这对搭档也和德云社的轨迹一样:大器晚成,厚积薄发。但掌声大多是他们的,于谦分得的很少。不可否认,在多数报导中,他是郭德纲的“尾巴”。捧哏这个角色,生而低调。当初学相声,于谦逗哏捧哏都学了,临从业师傅让他选,他选了捧哏。因为“好玩儿”。“逗哏负责装包袱,于情理之中埋笑料;捧哏负责抖包袱,意料之外一句话,引爆满堂笑声。有人嫌捧哏是配角,但我真是乐在其中。”任何矛盾的产生都是利益牵扯,既然没有利益上的分歧而且性格又可以合得来,为什么要闹矛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