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张学良的开国大将党籍不是最长的

他是张学良的开国大将党籍不是最长的,第1张

上世纪初,清朝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军阀混战的局面。其中以冯系仆从张学良最为出彩。此人先是担任冯系少帅,后坚决拥护蒋介石和国民政府。他手下有个下属,后来建国后加入八路军当开国将军中华民国。

在革命时代,党的队伍特别重视党龄。一般来说,党龄越大,资历越老,地位越高。当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海军上将吕正操。除了这三位从国民党阵营中崛起的将领外,吕正操是所有开国将领中最晚入党的,他没有直到1937年我才加入***。就连最年轻的将军萧华将军也比他大7岁。那么问题是,为什么吕正操这么晚才入党?事实上,吕正操早年就是东北军的名将,深得张学良的信任。在著名的西一次事件,他作为张学良的心腹参与了整个过程。正因为如此,吕正操与周恩来和其他***人有了交集,这为他日后加入***奠定了基础。然而,尽管吕正操是最晚入党的,但他的军衔曾是开国将军中最高的。首先,1943年,吕正操出任晋绥军区司令员,成为唯一一位担任该军区司令员的将军和大将。武将有罗荣桓、刘伯承、聂,皆为元帅。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副司令,一直是小将军的上级。因此,尽管吕正操是最后一个入党的,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的军衔是将军中最高的。值得一提的是,吕正操加入***后,有人曾向张学良提起过这件事,张学良高兴地说,他走对了路。看来,张学良仍然钦佩***,认为吕正操的选择非常正确。吕正操和张学良都活了很长时间。张学良活了100岁,吕正操活了105岁,是开国将军中最老的。但是吕正操没有不在乎长寿,而是说:人不不要活得太久,而要做得更多。

以武力胁迫的办法向当权者进谏

西安事变后停止了内战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统一战线,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抵南京后被军事法庭审判有期徒刑十年,但随后被特赦,张本人并未服刑,而是被长期软禁,由于抗战期间国军不断失去领地,张被软禁的地点也经常变迁,其被软禁的设施环境也随之变化。 杨虎城被送到国外后,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杨虎城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直接指使者是毛人凤。

在战火纷飞的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名人,他们的言行都很有趣,经常带有一些戏谑。西路军首领冯玉祥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冯玉祥有“叛逃将军”的绰号。冯玉祥自己的政治方针是“奶为母”。1924年,在第二次直接战争中,他原本是与吴结盟攻打张的,但当张给了他一大笔钱后,他就背叛了他,成了的帮手,回京推翻了曹锟政府。这也让吴陷入了低谷。

在张学良看来,冯玉祥为了自己的利益,随时可以翻脸。郭松龄叛变自然是一种叛变,但张学良把这种说法归咎于冯玉祥——。因为冯玉祥会投降,郭松龄的叛变也是冯玉祥唆使的。冯玉祥虽然通过郭松龄兵变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但也玩得过火,得罪了冯、张学良父子。他们南侵,首选是冯玉祥。曾经倒戈还手的吴,此时也咬牙切齿。因此,冯玉祥很快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境地。为了自保,他联系了汪精卫和南方的蒋介石。

1927年6月,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总司令的冯玉祥和第一军总司令蒋介石在北伐战争中第一次见面。1928年2月18日,蒋介石与冯玉祥在冯玉祥第二军司令部举行宣誓仪式,交换蓝皮书,正式结盟。蒋介石在给冯玉祥的信中写道:“安危与共,患难与共;海不坏,生死不变。”冯玉祥在给蒋介石的信中写道:“同盟的真谛是社会主义;尸体有几千具,不算。”

然而,令世人惊讶的是,两兄弟在结盟仅一年后就以士兵的身份相遇了。1929年,由于国民革命军的出动和山东事变,冯玉祥与蒋介石的矛盾激化。五月,冯玉祥宣布蒋、冯战争爆发。在中原大战如火如荼的时候,蒋介石在陇海战场上对西北军发动了“银弹”和“肉弹”的进攻,只让冯玉祥的西北官兵丧失了斗志,最后一战败退。在这方面,据记载,西北军受到了虐待,生活艰难。表面上看,冯玉祥的封建宗法制度纪律严明,人人遵守。事实上,西北军官兵整天为军阀而战。他们长时间忍受不了,都渴望有机会改善现状。

蒋介石看到了冯军的阿喀琉斯之踵,认为用枪很难打败的西北军,可以用腐蚀和瓦解来打败。蒋介石的高明之处在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经常叛变的国民党军队利诱贿赂。因此,冯的下属也“报答”了他的倒戈。反蒋斗争的失败是冯玉祥永远的痛。抗战胜利后,冯玉祥因不满内战独裁政策,遭到蒋介石的仇视和排斥,被迫赴美“视察水利”。冯玉祥在美期间,高举和平民主的旗帜,坚决反对美国在内战中援助蒋介石的错误对华政策,在政治上与蒋介石彻底决裂,展现了他一生中最光辉的一页。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张学铭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张学铭旧居内景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张作霖八个儿子结局是什么?

张作霖八个儿子结局如下:

一、张学良。

张学良从小就浪荡不羁,成年后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成了个花花公子,人送雅号“少帅”。在父亲张作霖死后,张学良接过了奉军的旗帜,成为东三省保安司令。1928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为国民政府名义上的“统一”做出了贡献。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忠实执行国民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三省彻底沦陷,他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备受社会各界谴责。

1936年12月,张学良和爱国将领杨虎城共同发动了“西安事变”,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全民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巨大贡献。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遭到软禁,直到1990年才恢复自由,后来定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在檀香山去世。

二、张学铭。

张学铭是张学良的胞弟,但不讨张作霖喜欢。因为张学铭出生时,张府守门人梦见一位喇嘛进府后不知去向,张作霖又十分的迷信,认为张学铭是早年被他枪杀的喇嘛投胎转世,索命而来。

张学铭在20岁时被送到日本留学,1929年回国后加入东北军,其后任职天津市市长兼警察局局长。在“七七事变”后辗转于欧美和香港,在香港沦陷后,被迫返回内地,出任汪伪政权官员。解放后任职于天津市市政工程局,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73年平反,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张学铭还是一位美食家,对我国各大菜系都有相当深入的研究。晚年痴迷于美食文化,1983年4月,张学铭病逝于北京。

三、张学曾。

张学曾是许夫人所生,少时顽劣,但聪慧敏思。小时候随母定居天津。“皇姑屯事件”时,随张作霖返回奉天,但侥幸逃过一劫。二战后定居美国,凭借张学良的关系,曾任职于联合国总部秘书处,虽才华横溢,但始终碌碌无为。

四、张学思。

张学思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后来成长为我军的高级将领,被授予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在“皇姑屯事件”爆发时,张学思还在读中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活动。1933年加入中共,1938年来到延安,从此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和解放战争中。曾先后任冀中军区司令部参谋处长、晋察冀军区参谋处长、晋察冀军区平西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辽宁省政府主席、辽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

新中国成立后,张学思任海军参谋长,授予少将军衔,为我国海军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文革期间,张学思遭受迫害,病逝于医院,年仅54岁。

五、张学森。

张学森是张作霖的第五子,为寿夫人所生。“皇姑屯事件”发生时,张学森还只是一个8岁的孩童。长大后,张学森远赴美国留学,学习航空专业。抗战胜利后,曾短暂供职于天津警备司令部。后定居美国,就职于一家航空公司,1995年去世。

六、张学浚。

张学浚也是寿夫人所生,张作霖去世时,他只有6岁。19岁时,张学浚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抗战期间曾履职军统。日本投降后,辗转于台湾、香港和澳门。当过中文老师,担任过篮球教练,1984年病逝于台湾。

七、张学英。

张学英生于1924年。在天津读完高中后,随国军败退到台湾。曾于50年代回过一次大陆,后被限制出境,以致穷困潦倒,年纪轻轻就死于心脏病。

八、张学铨。

张学铨出生于1925年,恰逢郭松龄被处决,张作霖欣喜之余,就给张学铨取名为“太平郎”。

“九一八事变”后,和母亲寿夫人定居天津。解放后,人民政府安排他在天津市55中学工作,一直受到照顾,1996年去世。

张作霖有八个儿子,为什么他会选张学良接班?其他儿子还不争权?

砰!”伴随着皇姑屯传来的一声巨响,张作霖不明不白的惨死,而当时他下达的第一个命令,是让张作霖赶紧回来接任他的位置,将军队顺利的交到大儿子的手中。事后张学良也的确成功从少帅变成大帅,成了新的东北王。很多人就表示非常疑惑,当时张作霖有足足八个儿子,为什么另外七个兄弟没有跟张学良争权?其实还是由于张学良是原配长子,又在八个孩子中是最拔尖的,而且在军队中有着不低的威望。让其他兄弟不得不服。

张作霖去世时,他一共有八个儿子,长子便是张学良,他后面还有七个弟弟,分别是老二张学铭,老三张学曾,老四张学思,老五张学森,老六张学浚,老七张学英和老八张学铨。这七个儿子里,老二张学铭与张学良是同一个母亲所生的亲兄弟,只相差七岁。老二张学铭和老三张学曾以及老四张学思是最有可能与张学良争权的兄弟,剩下几个弟弟太小了,根本不够看。可是当时这三兄弟为什么没跟张学良抢帅位夺权呢?主要还是能力和名气都不行。其实仔细分析,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张学良与母亲在乡下过了十多年,母亲死得早,张作霖对他有亏欠。

张作霖是半个土匪出身,一直到他打下东北,成为东北王,这期间数年几乎没着过家。而张学良与其母亲为了不拖累张作霖,便一直留在老家生活。整整十二年,张学良像没爹的孩子一般,在乡下过着清苦的日子。而且他的母亲更是因为操劳过度在他们十多岁时就去世了,等于是又没爹又没娘。等张作霖坐稳东北王后,就赶紧把张学良两兄弟接了过来,他一直觉得对两个孩子有亏欠,所以处处都多对他们上心一点,想要弥补一下。自然张学良在八兄弟里就更受宠了。

第二个原因:张学良是原配长子,受封建思想影响,理应他继承。

说到底张作霖也仍然是受封建思想影响的清朝末代遗民,在他们这一代人心里,原配长子才能有资格继承他们的家业,这似乎是毋庸置疑的。张学良既是八个孩子里的长兄,其母亲又是张作霖的原配,那自然在张作霖心目中是最合适的接班人。所以在很早之前,张作霖对张学良的培养,

就是以接班人为标准的,他就没想过要其他儿子来接班,除非张学良太差劲,不然不可能坐不上帅位。

第三个原因:张学良的其他弟弟年龄小的小,叛逆的叛逆,无心政权的无心政权,只有他听话懂事。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张学良有七个弟弟,除了老二,老三,老四与他年龄相近以外,其他几个弟弟年龄太小,在当时的局面下不论是他们谁接班,都不可能撑得起整个军队。而老二张学铭虽然有心争权,可他又处处跟张作霖唱反调,张作霖一直不大喜欢他,在军队里也不得势,这个时候父亲母亲都去世了,这始终是自己的亲哥哥,他还争什么呢?不如好好辅佐哥哥,不让外人看笑话的好。张作霖出事时,张三就在他身边,可老三无心政权,一心只想追寻爱和自由,根本不屑争什么。老四就更别提了,活脱脱一个纨绔子弟,烂泥扶不上墙。除了张学良,没有人合适了。

第四个原因:张学良虽是花花公子的名号,可该学该做的一样没落下,十六岁就入军营当兵,一直做到军长。

张学良虽然外表一副花花公子的作派,可他对张作霖特别尊重,非常听话。张作霖让他娶妻,他就娶妻。让他入军,他就参战。而且他也有着非常不错的军事涵养和学识,哪怕是入了军队,能打仗能带兵,从进入军队以后,一路高升,这都是他能力的体现,所以他不做这个接班人,谁做?谁有资格做?

第五个原因:张学良当时有老师郭松龄辅佐,还在军队中树立了一定的威信,与各级将领都有交情,别的兄弟比不了。

在任何时候,武力都是话语权的绝对支撑,当时的张学良因为多年呆在军队,早已与军队中的将领士兵打成一片,所有的士兵都尊称他为“少帅”,而且他还有老师郭松龄的辅佐,也很受士兵们爱戴,别的兄弟哪怕是想要争上一争,也要看看自己有几斤几两,使唤不使唤得动这一群铁血硬汉。

所以当张作霖下令由张学良接替他的位置时,哪怕有个别兄弟有异心,心里不服气,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去争权的,毕竟在名义上这名不正言不顺,在实力上也完全不够看。与其跟大哥闹僵,以后都讨不到好日子,还不如从一开始就接受这个事实,兄弟一家亲,共同谋大业,这才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

“东北王”张作霖的八个儿子,他们最后各自结局怎样?

张作霖一生一共娶了8个老婆,生了8个儿子,6个女儿,一共14个孩子。

长子张学良

张学良是张作霖与原配赵夫人所生的嫡长子,张作霖最喜爱、最倚重的儿子,张作霖衣钵的继承者,大名鼎鼎的少帅。

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后由于发动西安事变,后半生一直被蒋介石软禁,一直到晚年才解禁,晚年定居美国,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

老二张学铭

张学铭20岁的时候就到日本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在张学良的手下也算闯出点名堂,曾担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及天津市师长,在此期间先后两次彻底粉碎日本操纵的混乱,无奈当时日本势力很强,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张学铭只能出国。

西安事变后更是受到张学良的影响,在七七事变后侨居欧美、香港等地,1943年被迫为汪伪政府工作,49年时选择留在大陆,先后任天津建造局副局长,天津副主任委员,1983年在北京病逝。

老三张学曾

张学曾就像幸运女神眷顾他一样,在皇姑屯被炸时,张学曾和张作霖同坐火车,但是爆炸的时候,张学曾正好不在那节车厢,算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人。

也是张学曾抱着炸伤的张作霖回到大帅府。

在西安事变后,到国外去留学,后来就在美国定居了,成为美籍华人,虽然张学曾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但是他知道无论是大陆还是台湾,都不会有用武之地,因此一直在美国居住,也算是张作霖儿子中结局最好的人了。

老四张学思

张学思早年入党,在西安事变时被国民党逮捕,全面抗战爆发后,一直从事抗日战争工作,抗战胜利后曾任辽宁省政府主席。

1950年大连海校开学,张学思担任副校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70在写出“恶魔缠身”四个字后不久就离开人世,享年54岁。

老五张学森

张学森先随母亲去了台湾,后来去了美国,在航空公司工作,应该说在美国发展的还不错,后来张学良和赵四去美国的时候,得到张学森的悉心照料,让张学良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随着国际局势的趋暖,中美建交,张学森回国之心很重,最后终于回国,1995年在北京病逝,享年75岁。

老六张学浚

1922年出生的张学浚,以及后来的儿子在张作霖出事的时候很小,对张作霖基本没有什么印象,在北京辅仁大学肄业。

抗战时加入军统,在天津站做一点翻译工作,主要是负责和美国方面联系。

1948年迁到台湾,因为多次打听张学良的幽禁抵制后来被调离台北,后来到澳门工作,晚年和张学良一样皈依基督教,活的还算中规中矩,1984年去世,享年63岁。

老七张学英

是张作霖八个儿子里面最没有建树的一个,关于他的资料很少,最后是穷困潦倒,浑浑噩噩的过完了一生。

老八张学铨

作为张作霖最小的儿子,张作霖去世的时候也就三岁左右,据说生张学铨的时候,刚好张作霖打败郭松龄,因此,小名叫“太平郎”,但是张作霖没过几年就被日本人炸死了。

早年曾参加我党,解放战争中负伤退伍,天津解放后,被安排到55中学工作,1996年去世。

张学良养母:出身书香门第,被迫为妾,不争宠不参政,结局如何呢?

张作霖一生娶了六位太太,这些太太们出身和性格不同,因此拥有不一样的命运经历,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张学良养母卢寿萱的故事,卢寿萱是张作霖六位夫人中,最沉静温婉的一位,她出身书香门第,被迫给张作霖做妾,一生不争宠不参政,她的最终结局如何呢?

卢寿萱出身于书香门第,出生于北镇县中安堡一个乡村私塾先生的家庭中,她有一位满腹经纶的父亲,从小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使得卢寿萱从小就具有端庄娴静的气质,卢氏夫妇一直将这位女儿视为掌上明珠。

1902年,张作霖保安队里面的手下程敬芳看上了卢寿萱,于是求张作霖替他去卢家提亲,可没想张作霖第一眼见到卢寿萱就喜欢上了,卢寿萱的从容、优雅和书香气质,都是张作霖从来没有见识过的。

卢家对张作霖提出的亲事完全没有兴趣,因此以程敬芳是个完全不知底细的外地人为理由,给拒绝了,然而让卢家没想到的是,张作霖不仅不为难卢家,还满面春风告辞了,不久后,张作霖竟然提出自己要纳卢寿萱为二房,替人保媒变成自己求亲,这种事情估计只有张作霖可以做出来了。

面对张作霖要纳二房的要求,卢家当然不答应,可是也不好直接拒绝张作霖,于是卢家就打算把卢寿萱转移到她舅舅家,再尽快找个好婆家出嫁,可是张作霖没有善罢甘休,他派人暗地里安排土匪在半路将卢寿萱和她舅舅一同劫持下,并告诉卢家三天之内不交出来赎金就撕票。

面对自己女儿被劫持,心急如焚的卢老先生想来想去,只能去求那个想求娶卢寿萱并且当地小有势力的保安队长张作霖,卢老先生不会想到设计绑票的就是张作霖本人,就这样,张作霖一出真抢劫、假仗义的戏,让卢家对他感恩戴德。

卢家一番权衡之下,觉得张作霖在附近一带口碑不错,此人前程似锦,定会有飞黄腾达之日,而且张作霖本人表示,卢寿萱一旦嫁过去,不做二房,与原配赵春桂同为夫人,于是决定将卢寿萱嫁给了张作霖为二夫人。

进入张家以后的卢寿萱端庄沉稳,不仅张作霖对她十分宠爱,就连张作霖的原配赵春桂看见卢寿萱谦逊得体,也不好为难她,所以赵春桂和卢寿萱一起生活的那段日子里,两人便以姐妹相称,相处和谐。

伴随着张作霖势力的壮大,张作霖又陆续娶了三夫人、四夫人,后来张作霖的原配夫人赵春桂不满意张作霖陆续娶夫人以及喜新厌旧,一怒之下回老家,抑郁成疾,卢寿萱得知赵春桂卧床不起,连忙赶去探望,在病榻前,赵春桂将自己的三个孩子张首芳、张学良、张学铭交给了卢寿萱。

看着在病床上的赵春桂,尽管当时的卢寿萱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分别是5岁的张怀英和年仅1岁的张怀卿,卢寿萱依然眼含热泪答应帮赵春桂抚养三个孩子,当时的张首芳14岁,张学良11岁,张学铭8岁。

赵春桂去世以后,卢寿萱将张学良姐弟三人接到了奉天,卢寿萱此后将全部的身心都倾注到了抚养赵春桂的三个孩子身上,每天不辞辛苦照顾孩子,待张学良姐弟三人视如己出。

卢寿萱没有儿子,因此对张学良的疼爱尤甚,这使得从小失去生母的张学良在以后的人生中并没有缺乏母亲的恩宠,少年时期的张学良经常闯祸,每次张作霖想要打他,都被卢寿萱护住。

卢寿萱重视对张学良的教育,在她的再三要求下,张作霖给张学良请了教授英语的家庭教师,当时正处在叛逆年龄的张学良,不愿意听张作霖的话,但是对这位养母卢寿萱的话却俯首帖耳。

等到张学良姐弟三人长大以后,卢寿萱依然关爱至极,张首芳出嫁那天,卢寿萱亲自送张首芳到营口婆家,回来后还担心张首芳在婆家受气,以至于寝食难安,一直到张首芳回门,告诉她公婆和丈夫都很好,卢寿萱才放心。

在张学良和于凤至成亲的时候,一直将张学良视如己出的卢寿萱既喜又忧,喜的是张学良已经长大,忧的是不知道儿媳人品如何,在于凤至过门后,卢寿萱看到于凤至人品出众而且对丈夫张学良体贴入微,非常欢喜,渐渐地婆媳两人无话不谈,关系越来越好。

张作霖生前一直对卢寿萱敬爱有加,但是天性善良的卢寿萱能够照顾得了赵春桂的子女,却在对待自己两位女儿的终身大事上无能为力,这是卢氏一生中最大的伤痛。

卢寿萱的大女儿张怀英嫁给了蒙古达尔罕王爷的傻儿子,小女儿张怀卿嫁的是张勋的精神病儿子张梦潮,面对女儿们的婚事,卢寿萱很痛心,唯一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张学良姐弟三人对她如生母一样尊敬、孝敬。

张学良对卢寿萱这位养母敬重有加,即便在主政东北后日理万机的日子里,也不忘每天给这位养母请安,后来张学良还做主解除了张怀卿和张梦潮的不幸婚姻,此后卢寿萱一直和女儿张怀卿居住天津,过着清贫恬淡的生活,五十年代初,长女张怀英也由上海移居天津,母女三人相依为命,与世无争,祥和安乐。

1974年5月,卢寿萱去世,享年94岁,卢寿萱的一生没有太多波折,但是一生沉静温婉,她识大体,善良重情,以自己的善良温婉赢得了身边人的真诚爱戴和交口称赞。

张学良将军有多少个兄弟啊

张学良将军有五个兄弟,分别是:

1、张学铨:

张学铨,男,汉族,1925年出生于沈阳,张作霖第八子。早年参加***,解放战争中负伤退伍。晚年生活贫苦,后任职于图书馆,小学。1996年病逝于天津。

2、张学曾:

张学曾,男,出生于1911年,字远卿,是张作霖的第三子。先后赴日本、英国留学,后又定居美国,在联合国工作。

3、张学思:

张学思,男,汉族,奉天海城=人,生于奉天。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第四子,张学良将军之弟。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原海军参谋长。

4、张学铭:

张学铭,字西卿,辽宁海城人。爱国民主人士,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张作霖次子、张学良胞弟。东北讲武堂毕业。1928年毕业于日本步兵专门学校,曾任驻日使馆见习武官。1929年回国,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天津市市长。七七事变后旅居欧、美、香港。1941年香港沦陷被迫返回内地。

5、张学浚:

张学浚,1922年出生,张作霖第六子。肄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抗战时曾加入军统担任翻译,负责与美军联系,后定居澳门,当老师,教中文,时而也做篮球教练;1967年举家迁台,1984年病逝。

天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袁世凯兴办洋务和发

展北洋势力的主要基地。从

1860

年鸦片战争伊始,天津不

断的遭受外来侵略者无尽的蹂躏,历经八国联军的无情摧残

又亲眼见证了日本的烧杀劫掠也经历的那段_

,

同样也亲眼

目睹了中国由沉睡到崛起的一段辛酸史。从任人蹂躏到如今

的亚洲强国乃至世界不敢小觑的文明古国,其中的辛酸和努

力,完完全全的都被有形和无形的记录在了历史的无言和厚

重当中。天津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为此奋斗付出或者牺牲过

的每一个人,他们都被在记在了她的眼里心中,成就了她现

在的风韵和特别。

1)周恩来与天津中国***人的优秀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以其伟大的人格、杰出的才干被国际舆论称作“整个20世纪中最杰出的政治家”。周恩来的成长与天津息息相关,他生前曾多次称天津是他“青年时代的故乡”,并一往情深地向人谈及他在天津生活、学习、战斗的历历往事。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出生于江苏淮安。1913年随伯父来到天津,考入闻名全国的南开学校。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学校毕业。目睹中国内忧外患的局面,他决心东渡日本以求救国真理。行前留下“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诗句,被人传唱至今。_周恩来与天津的渊源千丝万缕,难以说尽海河人民、南开学子以各种方式纪念着这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南开校园里矗立着他的巨大雕像,觉悟社旧址被保存至今。

_2)邓颖超在天津的足迹_邓颖超,1910年来到天津,靠母亲行医和自己课余打短工维持生计。1916年,邓大姐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正值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爆发,年仅15岁的邓大姐便以满腔热情投身反帝爱国的革命斗争。1919年5月25日,她参与发起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任评议委员和讲演队长,创办了平民学校,出版了《醒世》周刊和《平民》半月刊,宣传和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妇女抵制日货,争取民族独立,保卫国家领土主权。_“觉悟社”很快成为领导天津革命斗争的坚强核心_

3)吉鸿昌与天津爱国将领吉鸿昌于1930年以有余堂名义买下法租界40号路这座楼房,第二年全家迁入。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曾任宁夏政府主席的他和冯玉祥等组成抗日同盟军,并亲任前敌总指挥。1933年抗日同盟军在蒋介石与日本侵略军夹击下失败,吉鸿昌返回天津住在这里,继续进行抗日活动。他在这所住宅楼内筹措经费,搜集武器,进行秘密革命活动。

4)张学铭与天津无论是开始的睦南道,还是后来的常德道,对张学铭一生而言天津都是个重要的地方。尽管他的晚年是在北京度过,但张学铭却在天津做了很多颇具影响力的事情,也在这里经历了数次角色转换。张学铭早年毕业于东北陆军讲武堂,后又进入日本步兵专门学校学习,1929年由日本回国后就职于东北军。_1930年,经国民党元老吴铁城举荐,张学铭出任天津市警察局局长。1931年4月,任天津市市长兼警察局局长,日本人策划的“天津事变”便在此后发生。张学铭粉碎日伪阴谋暴乱取得了重大胜利,而日本失利后,通过日本驻华公使重光葵向蒋介石政府抗议,南京政府在日本的所谓“抗议下”妥协退让,张学铭被迫辞职出国考察。张学铭后来被提任为天津市建设局副局长、天津市市政工程局副局长,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天津的市政建设做出重要贡献。张学铭曾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5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民革中央委员、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政协委员等职务。

_5)张作相的天津往事_一九三三年热河沦陷后,张作相去职到天津隐居。汉奸洪维国(曾任伪满洲国财政次长)多次到张的住处,利诱威胁,劝他为日本人效劳,张作相严词拒绝。洪原是张学良的下属,“九·一八”后来华北工作,与日本特务土肥原贤二勾结,当了汉奸。伪满洲国成立后,土肥原又授意洪维国以多种手段拉张作相出山,遭到拒绝,便在天津日租界利用报馆抛出“号外”,声称张作相已离开天津到霸县找二叔子张廷枢(东北军一一二师长,当时驻军霸县),准备指挥东北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挑拨张作相和国民党的关系,因为当时东北军已由国民党统一指挥。对此,张作相大为震怒,当面怒斥洪维国的可耻行为。_在诱降张作相时,日军曾派人将张在沈阳,吉林的箱柜什物送往锦州“福厚堂”(张寓)交其戚人点收,以讨好张作相。张闻讯后,立即告诫家属子女,一律不准挪动,以示不受拉拢。

_6)颜惠庆,上海人,1991年任命国政府国务总理兼外交总长1949年后,曾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

7)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著名抗日将领1935年任察哈尔省主席,翌年任天津市市长,曾参加台儿庄会战、武汉保卫战1940年与日军激战在南瓜店壮烈殉国

8)庄乐峰江苏丹阳人,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曾任美商胜家份人际公司买办、天津英租界华人纳税会董事长,为耀华学校创办人之一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背景,天津有了她独特的建筑风格,走在街上,随处可见的历史痕迹,更使这座城市充满了厚重感。

_

_

1935年冬日的一天,空中乌云密布,低垂的好像要压到城墙的头上。凛冽的寒风吹散了,路上行人呼出白的气。

在有数千年 历史 的西安古城的一户院子里,一对年轻貌美的夫妻正在交谈。丈夫面容平静,他对妻子说:

善解人意的妻子,忘记了前两日的不快,答应下来。

随后,妻子就拿着镰刀到家里的菜园中,打算割些韭菜,好准备给丈夫包一顿好吃的饺子。可谁也想不到的是。就在这个时候,他的丈夫拿着一把短短的手枪,慢慢的走到了妻子的身后。

妻子浑然未知,死亡即将降临,还背身在与丈夫讲话。而她丈夫平静俊朗的面容,此时已经扭曲不堪。他右手缓缓地举起手枪,黑洞洞的枪口指着妻子的后脑。

“砰”!随着一声响彻宅院的枪声,民国年间一大奇案发生了。

“古城杀妻案”。而这个狠心杀死自己妻子的男人,正是时任国民党中校团长的张灵甫。

1903年8月20日,张灵甫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东大乡东大村,原名张仲麟。

和***许多将领出身贫寒不同,张灵甫家境不错,较为殷实,算是富农家庭。张灵甫本人较为聪明好学,而家里又给他提供了读书上学的机会。

这让张灵甫的童年过得十分顺利,在那个部分普通老百姓吃不到饭的年代,张灵甫处处优人一等,或许此时他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的性格。

1921年,张灵甫考入了陕西有名的长安中学,接受了新式教育,新思想逐渐在这代孩子中蔓延开来,张灵甫也不出意料的被“革命”二字填满头脑。

1923年时,张灵甫考入了北京大学 历史 系,哪怕在今天,能上北大的也是凤毛麟角,可见张灵甫确实聪明过人。

张灵甫在 历史 学、书法上都有一定的水平,不过野心极大的他哪是能坐冷板凳,搞学术的人。同时,他家里出现了变故,家道中落难以支付学费。不久后,他就参军入伍,考入黄埔军校。

张灵甫除了聪明机灵之外,还生得一副好面容,20岁出头的他英俊帅气,到哪儿都会成为人群中的焦点。

就在同一年,他迎娶了老家的第一任妻子,邢凤英。

民国年间有多黑暗,一言以蔽之,穷人家要“卖儿卖女”,才能保住一条活路。邢凤英就是一个被卖的童养媳。

张灵甫的父亲张鸿恩由于生意失败,濒临破产,不能给张灵甫找一个富户人家。只好把家里的邢凤英配给儿子。

邢凤英是个传统的中国农村妇女,大字不识,对于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也不想知道。

但传统女性的优点在她身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宽容、孝顺、体贴,张灵甫很少在家,他的父母都是邢凤英照顾至终老的。

虽然,邢凤英面容不错,但不识字的她同张灵甫没有任何共同语言。

张灵甫在老家时,有时还和她同床共枕,随着张灵甫参军,几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邢凤英了,不过张灵甫始终没和邢凤英离婚,张灵甫的法定配偶一直是她。

1927年,张灵甫黄埔军校四期毕业。

熟悉 历史 的读者肯定知道,黄埔四期将星如云,国共两党数十位高官将领都出自四期。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林彪。

同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开始了。北伐部队一路北上,打了许多胜仗。张灵甫也在其中,慢慢的从代理排长往上晋升。

到1933年时,张灵甫时任第一师独立旅一团少校团长,可谓年少有为。以张灵甫的帅气和才干,这些年来没少桃花运。

但随着他到了四川广元,他发现了一个让他极其心动的女人,他日后的第二任妻子:吴海兰。

吴海兰出生于一个不错的家庭,父亲是广元县城内一个小有名气的铜匠。在当时,很少有父母会把自己的女儿送去读书,这在许多传统的人的眼里,是“大逆不道”,中国有句老话叫:“女子无才便是德”嘛。

可吴海兰的父亲不这样,他十分开明,又有经济基础,于是把吴海兰送到县城的女子学堂读书。

当年受过新式教育的女孩子很少,而且吴海兰又出落得漂亮、大方,当地许多媒人把吴海兰家的门槛都踏破了,想要迎娶吴海兰。

可吴海兰呢?

她接触的同学家里,都非富即贵,统统是本地的名门望族,上流人士。吴海兰的眼界变得越来越高,一般的普通男人,她都不拿正眼瞧着。

除了一个男人。

那就是张灵甫。

1933年,张灵甫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吴海兰。两人关系迅速打得火热,吴海兰敬佩这个少校团长的才干,欣赏他的英武不凡。

而张灵甫也被吴海兰的美貌所折服,何况岳丈家还是本地的望族呢。

两人相处几个月后,就在广元按传统礼仪,迅速拜堂成婚。

而邢凤英得知此事后忍气吞声,一言不发。

他们结婚后,吴海兰随张灵甫到了大城市西安居住,由于当时国民党部队围剿我红军。

张灵甫受命后,就离开了家里,回到部队打仗。

而吴海兰则住在张灵甫堂兄张德甫家里。

据张灵甫侄子,张德甫之子张居正(对,就叫张居正)回忆:

一年后,吴海兰为张灵甫生下一个女儿,取名张清芳,到这里,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

可随后发生的事,轰动了整个西安。

1935年,张灵甫回家探亲。

不久后,就爆出了“古城团长杀妻案”(就是文章开头那一幕),轰动一时,西安内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甚至一个区区团级干部的事情,闹到了蒋介石那里去,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明是婚后,恩爱的两人,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让我们回到86年前去,搞清这件事的起因。

张灵甫在军中一向就以治军严格著称,好“杀一儆百”,时有亲自枪毙士兵的现象,或许这就是当时国民党军队的真实写照。

虽然,当时国民党军队内部军纪涣散,军官常常可以回家探亲。

可吴海兰和张灵甫之间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矛盾。

现在主要有两种说法,被认为是导致发生了开头那一幕惨剧的原因。

第一种是“出轨论”。

1984年,王耀武的副官吴戾天,在陕西省的文史资料上发表了《我所知道的张灵甫》一文,其中,谈到了他所听说的关于杀妻一案的传闻,认为张灵甫发现吴海兰有外遇而将其枪杀。

据说,张灵甫作为胡宗南爱将,在外征战时间较长。

一次,一个老乡兼战友回营,张灵甫和他聊天时随口问到了妻子的情况,而他的朋友看他的样子想捉弄他一下,就开玩笑地说:

张灵甫闻知此事后,火冒三丈,一个男人,一个军人。

头上要被戴了“绿帽子”那还得了,他赶忙请假回到家里,和吴海兰算账,结果一怒之下,枪杀了妻子。

第二种是“间谍论”。

当时国共双方在西北地区正在大战。

而据张灵甫的第四任妻子王玉龄和生前的下属刘光宇晚年回忆,张灵甫曾经有过一份机密文件不翼而飞。

于是,他就怀疑妻子是不是共党派来的“间谍”,在张灵甫对吴海兰百般逼问下,吴海兰都沉默以对,结果张灵甫盛怒之下,枪杀吴海兰。

张灵甫真的是因为这两个原因其中之一,而杀掉自己的妻子的吗?作者根据史料,有一些新的猜测和认知,在本文结尾处,我将会说出自己的猜想。

不论如何,吴海兰被杀了,张灵甫当时还若无其事地“埋掉”吴海兰的尸体,将她的“衣物”付之一炬。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吴海兰并不像邢凤英一样大字不识,穷人家的女子在那个时代即便消失了,也无人问津。

她因为识字,是受过教育的人,家里虽然没什么势力,但也算殷实。所以,在西安期间认识了不少好友。

其中一个,就是西安大名鼎鼎的望族“李氏姐妹”中的妹妹李朝蕙。而李朝蕙不但本身在当地有权有势,她的恋人又是当时控制西安的实权军阀杨虎城的机要秘书周藩伯。

李朝蕙发现吴海兰不见了,而后通过种种办法得知了当日的实情,命人在《西安日报》上发表文章,检举张灵甫杀妻。

不但如此,由于吴海兰曾经参加过西安的妇女协会,这一消息被妇女协会得知后,整个西安的新女性都开始声讨张灵甫。

这一下,张灵甫可算是捅了大篓子。

吴海兰的哥哥吴正有得知消息后,也立刻赶到西安,四处奔走。从小被家里当作掌上明珠的妹妹,就这样枉死,她的家人怎么样也要讨回个公道。

吴海兰家人先后向西安法院和胡宗南的第一师师部递上状子,可都了无回音。

本来吴家人都预料到了,国民党军内部可能会有官官相护,而导致案件石沉大海。可随着一个人的参与,这件事情发生了转机。

她就是于凤至。

于凤至是何许人也?他是“少帅”张学良的妻子,说到这里大家肯定就知道了。

蒋介石逼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北剿“匪”,张学良此时也恰好在西安。当这件事情传到了时任西安妇女协会荣誉会长于凤至的耳朵里时,她怒不可遏,她决定介入此事件。

于凤至回家就和张学良说,要严惩张灵甫这个杀人犯。

可张灵甫是胡宗南手下,张学良当时面对我红军徐海东部队压力很大,不愿意再得罪胡宗南(他怕胡宗南背后捅东北军刀子)。

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大家众所周知。

所以,张学良没有答应娇妻的请求,也不敢插手这个事件。

而于凤至也是性情中人,这件事,她管到底了。

她随即联系上了蒋介石的妻子——宋美龄。

宋美龄作为“民国最有权势的女人”,“四大家族”共同利益的汇聚点,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

抗战期间,美国人给的大量买军机用的现金援助,竟被她存到美国银行里,吃利息。但即便是这样的宋美龄,也干了一件好事,那就是“新生活运动”。

“新生活运动”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解放女性,摆脱传统的封建习俗。

张灵甫倒好,这都不是不尊重女性了,而是直接把自己老婆杀了。这个行为实在是太过恶劣。

宋美龄得知此事后,也大为生气,这正是往自己“枪杆子”上撞啊。她立刻要求蒋介石查处此人,给受害者家人一个交代。

在旁人眼里,张灵甫虽然官职不低,但也就是个区区团长,这件事都闹到了中央去了,哪儿能不杀他的头,以泄民愤呢?

中国有句流传了几千年的老话: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张灵甫区区团长在当时的确无足轻重,一般军官杀了也就杀了。

可他还有个更重要的身份:黄埔四期毕业。

我们前面说过,黄埔四期是将星云集的一期,也是蒋介石的心腹部队。对于蒋介石这样的人来说,死了一个普通百姓家的女儿又怎么能同自己的心腹手下,相提并论呢?

因此,蒋介石表面上为了平息舆论,命张灵甫自己迅速到南京投案,同时向宋美龄表态,一定严格惩处张灵甫。

可实际上,已经决定放过他的黄埔学生了。

于是,张灵甫接到命令以后,发现没有宪兵或军统特务来押送自己,也就有恃无恐,知道自己命不该绝。

不但,在西安住了一段时间才出发(还和久未搭话的原配同房了,后生一子),一路上还在郑州等大城市之间 旅游 、玩耍,甚至还凭着他出色的毛笔字,赚了一笔生活费。

蒋介石在南京见了张灵甫之后,将其痛骂一顿,而后投入“模范监狱”,判处了有期徒刑10年。

虽然说,是有期徒刑,可明眼人都看出来,张灵甫还是要出山的。

虽然,张灵甫在监狱期间不能随意走动,但过得还挺滋润,凭着黄埔派系的身份也算是吃喝不愁,完全不像罪犯。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爆发了,中华民族陷入了生死存亡的境地。

国家危难在即,可对于张灵甫来说却是个大好的机会。

蒋介石借抗日的机会,将监狱里的罪犯(除政治犯,也就是蒋介石异己)通通放了出来,编入部队。

张灵甫也就重见天日了。

出狱后的张灵甫受王耀武所青睐,为了表示自己洗心革面,也为了掩人耳目,他把自己的名“仲麟”和号“灵甫”对调,原名张仲麟的他正式更名为张灵甫。

平心而论,张灵甫在抗日期间也做了不少贡献,但由于军职所限,能力所限,也没有多少流传后世的突出战绩。

也算是对抗日有贡献的人,就作者看来达不到抗日名将的水平和档次,甚至比日后的死对头,国民党高官李天霞都差得远。

但张灵甫在桃花运方面确实不错,抗战期间,张灵甫又与一名美貌女子高艳玉结识,并迅速步入婚姻。

不但如此,高艳玉的家族在西安是名副其实的望族,祖上出过数个翰林,在西安是数一数二的富户。

高艳玉虽然生得貌美如花,但很快就和张灵甫产生了矛盾,张灵甫说她爱抽鸦片,又说她太过封建迷信,不像是读过书的女人。

抗战还没结束,两人的婚姻就宣告破裂。

1945年夏,抗战即将胜利。

张灵甫正驻军长沙,此时的张灵甫已官拜74师中将师长,中将军衔,是实打实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张灵甫的婚姻经历,明显比他的抗战经历要丰富得多。

此时的他已经42岁了,但他看上了小自己25岁的,当时只有17岁的女子——王玉龄。

王玉龄不但正值豆蔻年华,貌美如花,风姿绰约,而且家庭富甲一方。她幼年时曾和姐姐一起,以烧美金取乐。

张灵甫想尽了各种办法,来靠近王玉龄,他常带着王玉龄一起阅读古典文学,还带着这个尚处在怀春时期的少女,一起骑马,驰骋在湘江两岸。

张灵甫英俊潇洒,又是国军军官,自己还熟谙各种 历史 典故,写的一手好字。

这一方方,一面面,无不击中了王玉龄的心里。

就这样,王玉龄被彻底攻陷了。

同年,由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程潜亲自主婚,张灵甫和年仅17岁的王玉龄,于上海金门饭店结为了夫妻,此事轰动一时。

不知道,张灵甫对待这位娇妻是否会像前几任妻子一样变心,但王玉龄对自己的爱人,的的确确是一往而情深的。

两人夫妻关系非常和睦,张灵甫曾不无炫耀地对旁人说过:

随着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轰轰烈烈的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了。

在1947年初,王玉龄生下一个男孩,张道宇。

张灵甫对此十分开心,但他在解放区对老百姓,却没有半点为人父的怜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在当年5月16日,张灵甫率领的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整编74军”,被我华野部队团团围住,歼灭于孟良崮上。

王玉龄闻知此事,犹如五雷轰顶,三五秒钟的时间,说不出话来,没有任何表情,大脑就像一张白纸。

王玉龄对张灵甫的爱,是真挚且深沉的。

反动的蒋家王朝被打垮后,王玉龄先随国军败退到台湾,之后又在孙立人的帮助下,远赴美国,19岁以后(老人家尚在世,今年已经92岁高龄),貌美如花的王玉龄都没有再改嫁。

他为张灵甫守寡半生!

王玉龄不但至情至性,而且晚年坚定地同“台毒”势力作斗争,于90年代回上海定居,观其一生,家国情怀浓烈。

是为巾帼英雄。

到文章末尾,作者不才,说一下,自己对“古城杀妻案”的猜想,或许原因并没有那么复杂。

“出轨论”细节上,完全经不起推敲。

和现在不一样,那个年代,一旦出轨被人发现,不论是自己还是娘家人,再也抬不起头,可以说“ 社会 性死亡”,如果吴海兰真有出轨行为,甚至大部分老百姓会支持张灵甫的行为(当然,在今天看来,这种价值观是压迫女性的)。

“间谍论”更是无稽之谈。

张灵甫虽然是黄埔四期,但职务太低,本身团级干部,没有什么机密情报可言。而且,离土地革命战争过去多年,绝大多数当事人都已不在世了。

我军地下工作人员均已解密,该发的证明和烈士证少有遗漏,并无吴海兰身份证明。

况且当时蒋介石政府正在“反共”高潮,哪怕张灵甫能拿出一点捕风捉影的证据,都不会身陷囹圄。

同时代的人出于种种原因,提出了许多经不起推敲的言论。

其实,就邢凤英、张居正等人的回忆来看,就是吴海兰和张灵甫因为琐事闹了矛盾。

而吴海兰家族并没有太大势力,张灵甫也就无所忌惮,杀害了自己的妻子,没有料到事情愈演愈烈。

由于张灵甫英俊帅气,这些年来不断有人拔高他的 历史 地位,就作者来看,他对抗日是有点贡献的 但残暴的本性,也应该在其短暂的人生中暴露无遗,总体来看,功过不能相抵,还是该挂在 历史 的耻辱墙上。

冯德麟,奉天海城县人,1866年生。张作霖在海城县图河堡镇大车店当杂役时,两人初识,相得甚欢。

1900年,张作霖自组“保险队”,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与冯德麟、杜立三、金寿山等并立、分霸辽西的武装力量。

1912年,张作霖、冯德麟分任陆军27、28师师长,地位不相伯仲。在后来驱赶段芝贵及张勋复辟的关键事件中,冯德麟出兵出力得罪北洋系,张作霖藏身幕后因利乘便。两人从此明争暗斗,反目成仇。冯德麟夫人赵懿仁生前对外孙说:“你老爷常常念叨,小个子这人还是有良心的,是真心想弥补这辈子对我的亏欠。”

冯德麟长子冯庸,与张学良同年出生,与张学良可谓总角之交,两人义结金兰同号汉卿。张学良叫“小六子”,冯庸乳名叫“小五子”,但张学良大冯庸几个月,所以常有六哥五弟之称,其父一代一代交往情谊,是东北近代史上的一段佳话。

初识大车店,绿林引路人

张作霖在1894年参加毅军之前曾学过木匠,卖过包子,当过货郎,每次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手里有几个钱,常常出入赌场。母亲王氏,怕他走父亲的老路,一心想让他学门手艺,托人教其学兽医。出人意料的是,张作霖对兽医这行颇感兴趣,很快学会了一些相马、医马之术。于是干起了为黑道土匪及附近驻军骑兵医马的营生。

但是,没过多久,张作霖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不愿整日闷在家里,干脆跑到图河堡镇一个大车店里当杂役。负责打扫庭院,出售食品,为过往的行商服务。

当时,辽西著名匪首冯德麟经常入住这个大车店。他见张作霖帮着端茶倒水,套车卸车,处处透着一股子机灵气,心中非常喜欢,就给他讲了许多有关土匪生活的故事。冯德麟将土匪生活形容得天花乱坠,一如当时民间流传的歌谣:“当胡子不发愁,进租界住高楼。吃大菜,住妓馆,花钱好似江水流。枪就别在腰后头,真比神仙还自由。”

冯德麟还吹嘘说:“干我们这行的,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果你以后有什么想法,只管找我就是!”一番话,勾得张作霖心驰神往。

1895年,张作霖结婚后,为了生计,乃重操旧业,办起兽医桩子。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不久,辽南、辽西地区各路马贼蜂拥而起。当时,匪帮多半骑马,张作霖常给他们医马,结交了很多绿林朋友,结果 社会 上到处风传他是胡匪的窝主。

不仅如此,张作霖还恶习不改,经常赌博。输急眼了,也干出一些耍光棍的事。因此,婚后的张作霖在那一带名声很不好,连岳父一家都跟着借光挨骂。媳妇的规劝,岳父母的斥责,四邻八村的冷嘲热讽,使张作霖感到无地自容。

在贫困交加中,他觉得当兽医赚钱实在太少,不由想起了冯德麟说过的话。于是不顾妻子和岳父反对、劝阻,毅然铤而走险,离家北走广宁(今北镇县),去找曾与他在大车店谈过心的巨匪头目冯德麟。

冯德麟没有忘记这机灵的小个子,他介绍引荐张作霖加入了董大虎的匪伙。在那里,张作霖由于对绑架妇女肉票的行径非常不满,仅待两个月就脱离匪帮回到赵家庙村。在岳父赵占元及乡绅李龙石等人的帮助下,张作霖于1900年建立了一支约二三十人的“保险队”,活动于赵家庙一带。在当“保险队”头目的过程中,张作霖非常懂得如何壮大自己的势力。他组织“保险队”虽然为时较晚,但发展很快,不到两年时间,就成了与冯德麟、杜立三、金寿山等并列的武装力量。

在各帮中,冯德麟资格最老,张作霖虽算是冯德麟的绿林晚辈,但两人关系甚为融洽,后来结成了盟兄弟。张作霖小冯德麟9岁,被称为“老疙瘩”,对冯大哥极为尊重。

先后接受招抚,小弟与大哥比肩

1902年,张作霖接受了清政府的招抚。1905年,冯德麟亦接受招抚,被封为新安军统领。1909年1月,东三省总督徐世昌为加强军队的统一指挥,对奉天省各军的兵力进行重新改编,按地区划分为五路巡防营。张作霖被任命为前路巡防营统领,冯德麟为左路统领。

自此,张作霖与冯德麟并驾齐驱,开始了官场上权力的角逐。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在奉天,时任东三省总督的赵尔巽为固守大清基业,联合地方军阀,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在 历史 转变的关键时刻,张作霖、冯德麟完全同赵尔巽站在一起。张作霖将前路巡防营开进省城,稳住了赵尔巽的阵脚;冯德麟则率领左路巡防营死守辽西,卡住了山海关的咽喉。二人紧密联手,成了赵尔巽镇压革命派的得力助手。

1912年9月,奉天地方武装巡防营被改编为国家正规陆军部队。张作霖任27师师长驻防省城;冯德麟任28师师长驻守广宁。由于驻地不同,冯德麟心中甚为不快,二人之间渐生裂痕。

“驱段”两人合谋,张作霖受惠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中被迫宣布撤消帝制。袁世凯心腹——奉天督军段芝贵成为被点名的帝制运动祸首之一。当惩办帝制祸首的呼声高涨之时,觊觎奉天将军职务已久的张作霖、冯德麟决定乘机将段芝贵赶出奉天。

一天,冯德麟特意从广宁来找张作霖。冯德麟说:“段芝贵是清末官吏中的败类,秽史劣迹人所共知。而今他为东三省帝制祸首,仍居奉天人士之上。我们决不能甘心就这样,应该想办法驱逐他,由奉天人来干一干,你以为如何?”

张作霖点头同意,并问冯德麟驱段之法。冯德麟说:“这个不难。我们28师演黑脸和他正面冲突,你27师演白脸,用‘吓’字诀逼他畏罪逃走。这样可以不用一兵,不费一文,岂不妙哉!”张作霖听了连声叫好。

密议后,二人决意动手。冯德麟扬言要将军队开进省城,惩办帝制祸首。张作霖表面上为段芝贵出谋划策,暗中却发动省城各人民团体对段芝贵进行声讨。最后他直接对段芝贵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奉天乃是非之地,将军不如一走了之。”

4月19日,段芝贵借口到天津养病,乘火车返京。临行前,张作霖向段氏父子赠送了大批礼物,并“诚恳”邀请段芝贵“病愈”后早日归来。

段芝贵乘坐的火车刚开走,张作霖就致电冯德麟,告诉他,段芝贵私带大批军火和公款离奉,让他派兵拦截段芝贵专车。

冯德麟依计而行,派部下在沟帮子车站拦截,将段芝贵所提官款200万元及大宗军火扣留。正在段芝贵担心会被押回沈阳而心惊肉跳、手足无措之际,张作霖发电给段芝贵压惊,并保证会将专车放行。

段芝贵在路上吃尽了28师的苦头,回京后在袁世凯面前大骂冯德麟,而极力保荐张作霖。

1916年4月22日,袁世凯授张作霖盛武将军衔,督理奉天军务并兼巡按使,统握奉天军政实权。而冯德麟则被任命为军务帮办,居张作霖之下。冯德麟心中愤愤不平,迟迟不到奉天就职。

张作霖派老把兄马龙潭、吴俊升出面劝冯德麟,冯德麟拒而不见。张作霖只好忍气吞声,亲登冯府。见了冯德麟,张作霖满脸谦恭地说:“大哥,我张作霖能有今天,全靠大哥和兄弟们捧场。当年在新民府,咱弟兄一个头磕到地上,如一奶同胞,今天也不能分心眼呀!”

“此一时,彼一时也!”冯德麟腾地站起来说:“如今你成了盛武将军,而我冯某却闹了个他妈的军务帮办,这能让我过得去吗?”

张作霖听了忙说:“论能耐,大哥你比我高,上头硬派到我头上,我推了两次都不行,我也是没招了。再说了,官面上的公事,就这么回事,兄弟我还是当年那句老话,‘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冯德麟一听,马上接过话茬说:“好,既然你还没忘了当年的交情,那我就提几个条件吧。”

原来,冯德麟竟要在奉天另设“帮办公署”,其组织、开支、编制皆与将军公署同格。张作霖自然不能答应这无理要求,但眼下还不敢与冯德麟撕破脸皮,便把球踢给袁世凯,电请袁世凯“裁决”。

袁世凯以“于体制不符”为由,回绝了冯德麟的要求,只答应每月另发办公费15万元。冯德麟拒不接受,愤然返回广宁。

袁世凯想派张作霖、冯德麟二人的老上司张锡銮来奉调解,张锡銮也不愿搅这浑水。后来,袁世凯忙于自己的事,也就撒手不管了。

无奈之下,张作霖只好继续采用软招,派54旅旅长孙烈臣,携带贵重礼物及30万元现款到广宁,恭迎冯德麟回省城就职。5月20日,冯德麟率步、马、炮5营兵力,浩浩荡荡地进了省城,并在沈阳城南风雨坛设立了28师办事处。

张作霖见冯德麟肯来,以为事情有了转机,马上亲自去风雨坛拜会,并邀冯德麟去将军署赴宴,为他接风洗尘。但冯德麟心存戒备,既不回拜,亦不赴宴。张作霖只好令人将酒席抬到28师驻省办事处,并召歌妓多名,以娱冯德麟手下众将。

张作霖此举真可谓是仁至义尽。尽管如此,冯德麟还是狮子大开口,提了一通条件后,在省城只住了一天,就拍拍屁股走了。

对冯德麟的做法,张作霖很生气。既然忍了,索性忍让到底。张作霖一边派人修建28师驻省办事处,一边派将军署参谋长杨宇霆专程到广宁迎接冯德麟回省。

6月6日,冯德麟再次回到省城,有恃无恐地向张作霖提出3个条件:一、要求帮办权利与将军平等;二、用人行政相互咨询;三、拨20万元为28师购买飞机。

冯德麟来的当天下午,张作霖又来28师办事处拜会冯德麟,冯德麟竟然不见,让张作霖吃闭门羹。张作霖对此忍无可忍,只好电请北京,以辞职要挟。恰在这天,袁世凯郁闷而死,北京政府各部门官员忙着争权夺利,无人理会此事。

修炮台,张作霖率部道歉

张作霖为防范意外,在将军署后院修筑了一座炮台,炮口直指28师驻省办事处。冯德麟正愁找不到茬子和张作霖翻脸呢,一听张作霖把炮口对准自己,当即暴跳如雷,派人向张作霖提出严厉责问和抗议。来人最后扔下一句:“限于当日给予答复,否则后果自负。”说罢扬长而去。张作霖怕弄不好会引起军事冲突,决定请吴俊升当和事老,专程前往向冯德麟解释,以消除误会。

吴俊升来到28师办事处,满脸带笑地向冯德麟解释说:“这炮台的事,雨亭(张作霖字)上将军……”

没等他把话说完,冯德麟就火冒三丈:“什么上将军!妈的!”

吴俊升见势不好,急忙改口,连打躬带作揖地代张作霖赔不是,讲了许多好话,冯德麟才放松口风,沉着脸一口气提出4大条件:“回去告诉张作霖,马上拆炮台,严惩祸首;二,今后一切用人行政,必须征求我的同意;三,奉天军政费用不许超过预算,如超须和我商量解决;四,张作霖得领着27师营以上军官,到28师驻省办事处正式道歉。”说罢,转身就走,把吴俊升晾在了那里。

吴俊升以为张作霖听了这些话会立马跳起来,可当他结结巴巴向张作霖学完舌后,却听到一阵大笑。张作霖爽快地说:“好,一切照办!”

冯德麟万万没想到张作霖真会带着营以上军官来向他道歉。一时间也觉得过意不去,手忙脚乱地赶紧招呼28师驻省办事处全体人员迎出来。张作霖郑重其事地向冯德麟致歉,说:“小弟我平日对部下管教无方,惹大哥生气了!”

冯德麟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张作霖过不去,现在张作霖亲自前来道歉,冯德麟也觉自己理亏,只好尴尬地说:“哪里,哪里!”为挽回面子,冯德麟忙拉着张作霖、吴俊升等坐下打了几圈麻将。大家有说有笑,彼此嘻嘻哈哈一阵子方才撤局。

张作霖的一再忍让,使冯德麟再也无法明着来了。但他始终认为居于张作霖之下是个耻辱,于是便将明争转为暗斗。他回到自己的驻地广宁,把张作霖所委任的各县警察队长全部逮捕。冯德麟先诱问这些警察队长当官共花了多少钱,以便抓住把柄,检举张作霖卖官鬻爵。

然后,对那些不肯说或说不出来的严刑拷问,打得这些警察队长鬼哭狼嚎,只好胡乱签字画押,以免再受皮肉之苦。之后,冯德麟将这些材料汇总上报,要求北京政府追究张作霖的责任。

由于北京政府对此置之不理,冯德麟又以第28师全体将士的名义,向段祺瑞内阁宣布“总辞职”,进行要挟。张作霖请求冯德麟提出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妥协方案,但冯德麟的答复是:自己要以军务帮办的身份兼任奉天省长。

当时各省省长虽然名义上是督军的下属,但冯德麟与张作霖有相等的兵力,要是冯德麟把省长位置拿到手,就等于把一省的用人权揽到手,张作霖的督军就成了空架子。这是张作霖说什么也不能答应的。

一时之间,奉省面临军事冲突的严重危机。奉天各界呼请张作霖、冯德麟和衷共济,勿走极端。张作霖虽然答应不以省城为战场,但在戒严状态之下,难免人心惶惶不安。

无奈之下,张作霖只好请段祺瑞帮他一把。在北京政府看来,奉天二虎相斗,虽然更便于他们从中操纵,但也不能长期置之不理。

1917年初,段祺瑞派赵尔巽赴奉调解。然而,在每次的调停会议上,不是冯德麟蹦高骂娘,就是张作霖拂袖而去。3月6日,冯德麟一跺脚又回到广宁,把赵尔巽扔在奉天,使调解的事不了了之。

1918年,张作霖的一员虎将汤玉麟因和奉天代省长王永江闹别扭撕破了脸。张作霖大骂汤玉麟,汤玉麟一气之下调动军队要打张作霖,逼张作霖屈服。冯德麟和汤玉麟私交不错,全力支持汤玉麟的对抗行动,从而加剧与张作霖之间的矛盾。

后来,张作霖通过积极活动,取得了段祺瑞和日本双方面的支持。冯德麟见势不妙,急流勇退,将部队撤回广宁,汤玉麟也退至新民。张作霖进而行使权力,免除了冯德麟的军务帮办和汤玉麟的53旅旅长职,撤掉了28师驻沈阳办事处,冯德麟、汤玉麟以失败告终。

大哥成为阶下囚,小弟当上奉天王

1917年6月,张勋突然通电张作霖、冯德麟进京,密谋复辟大计。张作霖见襄助张勋复辟计划者少,于是采取了骑墙观望的态度,这让张勋十分不满。

当张勋得知奉天二号人物冯德麟与张作霖正在明争暗斗,认为正好可以利用,因而邀请冯德麟来京协助复辟大业。张勋许愿,事成之后即升任冯德麟为东三省总督。

冯德麟一心想坐上东三省头号交椅,因而对张勋的要求一口答应下来。张作霖也乘机拟电给冯德麟,委任冯德麟为协助张勋复辟的奉天全权代表,如果涉及奉军问题,冯德麟可以随时与张勋接洽办理。

这样一来,如果事成了,张作霖可不失翊戴之功;如果失败了,也有冯德麟这个倒霉蛋顶着。

20日,冯德麟以奉天全权使节身份衔密约进京。到京后,立即拜见张勋,代表东北三省支持复辟活动并愿为其效忠。冯德麟之所以如此,在他看来,张勋复辟成功,不愁加官进爵,荣归东北,取张作霖而代之。

冯德麟下令调28师部分官兵进京“赞襄复辟,保卫皇室”。同时,又行三拜九叩的大礼,进宫谒见早已退位的宣统皇帝。傅仪赏赐给他“穿黄马褂、紫禁城内骑马,御前大臣头衔”。冯德麟踌躇满志,一时间感到飘飘然。

突然,风云变幻,形势急转直下,张勋的丑陋表演遭到全国反对。长城内外挥戈兴师,共讨叛贼。冯德麟预感一场厄运即将降临,于是退而求之于张作霖。如果从之前张作霖、冯德麟两者的关系来看,张作霖对冯德麟肯定只有恶感而无善意。但张作霖接到冯德麟的求救电后,念多年情谊不忍坐视不救,遂好意劝冯德麟迅速离开北京。他发电给冯德麟说:“永居北京甚为危险,速从陆路沿长城单骑归来,当于适当地点出迎,乘火车归来危险。”

但冯德麟无视张作霖的劝告,误以为张作霖下套给他,便带着卫队,着便装,乘火车回奉。

7月10日,火车行驶至天津车站,被曹锟部下侦缉队发现,遂将冯德麟等拿获,并于14日押送到北京,接受审判。

8月15日,大总统冯国璋宣布冯德麟“因叛变共和,罪迹昭彰,剥夺一切官职和勋位,并交付法院依法严惩。”

张作霖与冯德麟虽在政治上素有矛盾,但念及冯德麟早年提拔他的兄弟情谊,在冯妻赵懿仁的苦苦哀求下,一面驰电段祺瑞营救;一面动员吴俊升、马龙潭两镇守使及27师、28师全体官兵联名向北京为冯德麟请命。

不仅如此,张作霖还劝说辽西16县士绅上书请求宽容。

10月15日,段祺瑞政府见张作霖出面,乐得顺水推舟,于是改判冯德麟“参加复辟证据不足,因吸鸦片罪罚800元”。冯德麟出狱后,当局为顾全他的面子,任命他为段祺瑞总统府高等顾问,张作霖乘机夺取了28师兵权,完全控制奉天省的军政大权,成了说一不二的“奉天王”。

冯夫人忆往事:

张小个子可不是一般人

1948年,赵懿仁迁台,其长子冯庸当时任高雄港口中将司令。赵懿仁与女儿及外孙张文琦等同住高雄市盐埕区五福四路高雄港务局宿舍。当时正是张文琦从初中到高中毕业的少年时期。张文琦与姥姥朝夕相伴,曾亲耳听到赵懿仁讲了许多有关冯德麟与张小个子(赵懿仁的口语)之间近30年的恩怨情谊。

1918年9月,张作霖被北京政府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冯德麟受张作霖之邀出任东三省巡阅使署顾问。

1920年,张作霖与大总统徐世昌协商,任命冯德麟为“三陵承办盛京副督统兼金州副督统”,专司掌管在盛京(沈阳)的福陵(东陵)、昭陵(北陵)及兴京(新宾)的永陵守护工作以及有关地亩管理事项等事宜。

该职虽然没有实权,但对此时的冯德麟来说,颜面上也算过得去了。况且三陵守护大臣一职又是个难得的“美差”,其土地之多,租税之巨,每年收入非常可观,冯德麟在精神上聊以自慰!

在1918年至1926年冯德麟去世的8年中,冯德麟实际上已由军政转经商了,经营的范围由商业到工程建设,涉及面非常广泛。其中在建设奉天铁道时出了纰漏,误了工期,罪可至杀头。但因为是冯德麟的手下主办,张作霖也曲意成全不予追究。

赵懿仁说:“你老爷性格刚烈,在野中给张作霖不少气受,张小个子绝无怨言,大度呀!有一年你老爷去帅府找张小个子要条件,穿着长袍马褂,在长袍袖口内藏把手枪。举茶之间枪不慎掉下来,张小个子说,大哥!你到我这里来还带着家伙干吗?我张作霖再不济也不能对大哥不义呀!后来你老爷也常念叨,小个子这人还是有良心的,是真心想弥补这辈子对我的亏欠!”

这些琐事由赵懿仁亲口说出,可证实张作霖、冯德麟二人情谊恩怨虽纠结后半生,但二人后期还是相处得不错的。

1924年,冯德麟退职,养老于辽西北镇。1926年8月11日因心脏病发作去世,终年60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158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8
下一篇2023-09-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