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是诗人余光中漂泊异乡,游弋于海外回归中国后所作的一首现代诗。
作者简介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在秣陵路小学读书(原崔八巷小学)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 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2012年4月担任澳门大学“住校作家”。
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2、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郑思肖《二砺》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4、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5、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6、待罪居东国,泣涕常流连。——曹植《怨歌行》
7、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潘大临《江间作四首·其三》
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9、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10、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11、东南西北效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洪秀全《吟剑》
12、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写怀》
13、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李纲《病牛》
14、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郑畋《马嵬坡》
15、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16、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17、闻道皇华使,方随皂盖臣。——王维《送李判官赴东江》
18、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何承天《战城南》
19、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20、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高适《塞下曲》
21、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戚继光《马上作》
22、渐老念乡国,先归独羡君。——简长《送僧南归》
23、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曹植《怨歌行》
2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25、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26、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陆游《金错刀行》
27、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辛弃疾《贺新郎·用前韵送杜叔高》
28、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杜甫《琴台》
29、山甫归应疾,留侯功复成。——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0、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1、关山万里作雄行。——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2、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李商隐《隋宫》
33、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张元干《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34、四海翻腾云水路,五洲震荡风雷激。——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35、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孔夷《南浦·旅怀》
36、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7、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湘兰沅芷年年绿,想见吟魂自往来。——查慎行《三闾祠》
38、玉梅消瘦,恨东皇命薄。——汪元量《传言玉女·钱塘元夕》
39、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40、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戚继光《望阙台》
41、梅似雪,柳如丝。——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42、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3、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
44、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钱谦益《金陵后观棋绝句六首·选一》
45、霾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枹兮击鸣鼓。——屈原《国殇》
46、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47、试看天堑投鞭渡,不信中原不姓朱。——郑成功《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48、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范成大《州桥》
49、埋没钱塘歌吹里,当年却是皇都。——魏大中《临江仙·埋没钱塘歌吹里》
50、宁不知倾城与倾国。——李延年《北方有佳人》
51、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刘过《西江月·堂上谋臣尊俎》
52、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杨继盛《就义诗》
53、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54、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完颜璹《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55、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56、野臣潜随击壤老,日下鼓腹歌可封。——鲍防《元日早朝行》
57、乘云径到玉皇家。——刘克庄《木兰花慢·丁未中秋》
58、歌钟旋可望,衽席岂难行。——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59、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秋逢甲《春愁》
60、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其三》
61、人情展转闲中看,客路崎岖倦后知。——辛弃疾《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62、寸寸山河寸寸金。——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6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戴叔伦《塞上曲二首》
64、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屈原《国殇》
65、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赵孟頫《岳鄂王墓》
66、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67、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68、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9、谁知盘中餐句子大全http://www1juzIcoM/,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70、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地图》
71、汉天子,方鼎盛,四百州。——黄庭坚《水调歌头·落日塞垣路》
72、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李白《鞠歌行》
73、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李商隐《咏史二首·其二》
74、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逐鹿不由人。——温庭筠《过五丈原》
75、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沁园春·雪》
76、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77、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题临安邸》
78、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79、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
80、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岑参《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试论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
在思想情感指向上。中晚唐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同时,随着文人由辞赋型到知识型人格范式的转换,中晚唐咏史诗能够以思辨的眼光。反思政治、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另外,在时代环境、氛围,特别是佛禅“空”性思想影响下。又弥漫着浓烈的伤悼之情,表现出历史虚无主义和个体生命哲理意识。
关键词:中晚唐;咏史诗;思想情感指向
咏史诗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诗歌题材类型。它以古人、古事与古迹为题材或感触点,对之进行吟咏、思索,以表达思想感情、认识。其创作源远流长。汉代班固的《咏史》标志着此类诗歌的形成。其后西晋左思《咏史》八首、东晋陶渊明《咏贫士》七首、南朝颜延之《五君咏》等诸家作品各有特色,推动了咏史诗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讲,前代作家大多借咏史来表达主体情志,内涵比较单一。如左思、颜延之等人的作品,多通过咏古,抒发有志不遇、仕途蹭蹬的郁愤不平之音。同时,由于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以士族为主体。而士族则“门户已成,令、仆、三司,可安流平进,不屑竭智尽心,以邀恩宠;且风流相尚,罕以物务关怀”,缺乏关注现实的精神,导致咏史这一现实性很强的诗体,与玄言、山水田园、宫体等诗歌相比,发展相对滞后,创作量较少。因此前代的咏史诗很难形成一定的时代性思想情感指向。到了中晚唐时期,由于衰微黑暗的社会现实和特定的历史文化原因(关于此点,笔者另有《试沦中晚唐咏史诗繁盛的历史文化原因卜文),咏史创作进入了非常繁荣的时期,表既出特定的思想情感取向。
从创作主体上,与魏晋南北朝出身世族的文人相比,唐代文人大多出身寒门,更为关注社会状况,具有注重、批判现实的品格。而中晚唐时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已没有初盛唐的昂扬向上、开明恢弘的格局,而是国力衰微,政治腐朽黑暗。在这种情况下,此时期的文人便自然摆脱了抒发个人情志的狭隘主题,开始以冷峻深沉的笔触去批判、讽刺现实与政治,直接揭露社会政治中的奸臣当道、藩镇割据等重大问题,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如秦韬玉《读五侯传》(《全唐诗》卷六七○):
汉亡金镜道将衰,便有奸臣竞佐时。
专国只夸兄弟贵,举家谁念子孙危。
后宫得宠人争附,前殿陈诚帝不疑。
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
“五侯”是指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等兄弟五人。《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记载他们:“臧累钜万,纵横恣意。大治室第,……发民治道,百姓苦其役,内怀奸邪,欲筦朝政,……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骄奢僭上,坏乱制度。”此诗对他们作了深刻批判,指出在汉运衰微之际,便会有奸臣佐时。他们只为自己的利益富贵着想,给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朱紫盈门自称贵,可嗟区宇尽疮痍。”可以说,此诗明显地是为中晚唐时奸臣当道、祸乱朝政而发,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曹邺《秦后作》对秦朝分崩离析后军阀割据与混战予以抨击,认为军阀们“空持拔山志,欲夺天地德”,导致黎民百姓无辜受难,社会秩序混乱,使民族陷入了严重灾难中。“父母骨成薪,虫蛇自相食。鼎乱阴阳疑,战尽鬼神力。东郊龙见血,九土玄**。鼙鼓裂二景,妖星动中国……徒流杀人血,神器终不忒。”(《全唐诗》卷五九三)可以说向统治者一味姑息藩镇敲响了警钟。
然而,从总体上,此时期的咏史诗更集中地指向了对君主的规讽与批判。面对昏庸无能、荒*浮糜的君主,诗人们深感仅以直书现实的写法,已难以唤醒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唯有超越现实而触及现实背后所隐藏的国破家亡这一严重后果,才能对迷蒙中的君主起到警醒作用。这样,历史上的亡国之君更多地走进了诗人们的视野。春秋时的吴王、南朝诸君、隋炀帝等自然地成为共咏对象。而本朝玄宗时代的兴衰成败,则是更好的当代明证:励精图治可以兴国,而荒*腐朽必将给国家带来沉重灾难。如,李绅的《姑苏台杂句》(《全唐诗》卷四八二),是有感于“越王黄献吴王黄金楼楣,吴王因造姑苏台,因献楣,遂以黄金尽饰楼,以破其国”(《姑苏台杂句序》)之事,怀古而作。诗作以流丽跌宕的笔势,写吴王荒*无道,沉溺女色:“西施醉舞花艳倾,妒月娇娥恣妖惑。姑苏百尺晓铺开,楼楣尽化黄金台。”最终的结果是:“歌清管咽欢未极,越师戈甲浮江来。”“伍胥抉目看吴灭,范蠡全身霸西越。”实际上是讽规统治者要以史为鉴。又如司空图《南北史感遇》十首其五:“兵围粱殿紧瓯破,火发陈宫玉树摧。奸佞岂能惭误国,空令怀古更徘徊。”(《全唐诗》卷六三三)。借南朝梁、陈亡国事,影射唐王朝几被黄巢农民起义军推翻,僖宗逃奔,认为深层原因不在于奸佞误国,而主要是君主自身的问题。可以说,认识是非常深刻的。再如张祜《马嵬坡》:“旌旗不整奈君何,南去人稀北去多。尘土已残香粉艳,荔枝犹到马嵬坡。”(《全唐诗》卷五一一)直接以玄宗史事人诗,委婉地指出造成銮舆播迁、军民离心的根本原因,在于玄宗崇溺贵妃,荒*误国。对统治者的规谏、批判自寓其中。
但中晚唐咏史诗并没有局限于对现实的简单批判中,而是蕴涵着更深刻的历史反思,带有强烈的理性主义精神。在人格范式上,中晚唐文人已经由初盛唐的才子辞赋型,转变为学者知识型,能够以知识分子理性思辨的能力,去审视、反思问题。因此,对于历史,诗人们多不再以韵体的方式进行叙述、慨叹,很少以古人自拟、自比,抒发个体情怀,而是从前代翻覆迭变的表面现象中,透视人生成败、历史兴亡的真正原因;或者摆脱人云亦云的历史陈说,烛微探幽,对历史事实作一种假设性思考,予以翻案,另发新见。这样史论体、翻案体咏史诗应运而生。
从总体上讲,此时期反思的焦点集中于前代政治得失、国家兴亡上。朱庆馀的《长城》:“秦帝防胡虏,关心倍可嗟。一人如有德,四海尽为家。”(《全唐诗》卷五一五)指出为君者应当以德治理天下,这样就会四海为家,天下太平,边关防御问题也就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李山甫的《上元怀古》其一:“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全唐诗》卷 三)诗人一反由古迹场景的描写而感怀历史沧桑的写作模式,在一种探究历史的自觉意识下,追问南朝兴亡的真正原因,认为南朝天子荒*风流,不知道国运主要由内修道德来决定,而试图依靠长江天险等外在防守,致使国破家亡,繁华不在,表现出强烈的政治探索意识,是典型的史论体。
中国史学发达,对历史胜事、往哲前贤多有共识、成说。然而,中晚唐诗人则有意地摆脱了成说的藩篱,对历史进行反思、审视,推翻旧论,另立新说,开创了翻案体,使此时期的咏史诗呈现出独特风貌。如王睿《解昭君怨》(《全唐诗》卷五○五):“莫怨工人丑画身,莫嫌明主遣和亲。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因画工的丑化,王昭君不为君王所知,不得已而嫁胡虏。对于此事,历来多持同情、惋惜的态度,同时批判画工,暗讽君主。而此诗却一改这种思想取向,从假定性的历史条件出发,得出富有启迪意义的历史结论。这种从反面思考问题的历史视角,使此诗与同题材的其他作品相比,更富有思想意义和理性深度。再如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罗隐《西施》:“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一般史论认为,隋炀帝为了奢侈浮糜的享受与娱乐,修建汴河,引发了隋朝灭亡。而诗人则在批判隋炀帝凿开运河的主观动机的同时,从当时此河给社会所带来的积极客观作用出发,予以肯定。后一首以西施为关注对象。对于西施,人们多把她看作越灭吴的关键因素,是她导致了吴的灭亡。这实际上是女色亡国论。而罗隐则认为,如果西施能导致吴亡的话。那么越国的灭亡又是谁造成的呢?警醒有力的反诘,自然否定了这种论调,认为国家灭亡自有其时。公允而论,历史的发展是在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历史结果也具有正反或多重意义。若从不同的视角去审视历史的发展与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自然也就各有新警之处。诗人们对历史陈说的翻案,实际上都是从不同因素、视角思考的结果,显现出独到的史识,使咏史诗放射出强烈的理性光芒。
总体上讲,经过安史之乱,中晚唐的政局混乱黑暗、萎靡不振。面对这种社会局面,诗人们普遍地孳生出“宫闱将变,社稷将危,天下将倾,海内将乱”的危机感和“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李商隐《咏史》)的颓唐情绪。整个社会笼罩着消极颓败的氛围与无可奈何的慨伤。在这种时代环境、心态下,此时期的咏史诗自然地弥漫着浓烈凄凉的伤悼之情。如许浑《咸阳城东楼》:“一上高城万里愁,兼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乌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全唐诗》卷五三三)写诗人登上高楼,举目远望,愁情万里。这种愁情是对中晚唐“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直觉感验与体认。曾经繁华一时的秦苑汉宫,如今已是绿芜满地,黄叶满林。唯有雀鸟、鸣蝉不识兴亡,或翻飞上下,或鸣吟不断。所谓“莫问当年事”,意指一切繁华,恰似东去之水,终将逝去。同时,蕴涵着对无可挽回的社会现实的深沉感伤,可谓“其今古废兴,山河陈迹,凄凉感慨之意,读之可为一唱而三叹矣。”再如李群玉《秣陵怀古》:“野花黄叶旧吴宫,六代豪华烛散风。龙虎势衰佳气歇,(历史论文 )凤凰名在故台空。市朝迁变秋芜绿,坟冢高低落照红。霸业鼎图人去尽,独来惆怅水云中。”(《全唐诗》卷五六九)表达了一种历史兴废,朝市变迁之感。无论是吴宫的歌吹燕舞,还是六朝的豪华风流,一切都在自然的永恒面前显得是那样短暂与无奈,仅仅留下浓重的荒凉、萧瑟,让人况味与哀叹。这种强烈的伤悼之情,实际上都是中晚唐士子文人对江河日下的政治现实消极、绝望心态的折射。
面对中晚唐黑暗腐朽、弊端丛生的社会状况,为了调整心态,建立新的精神支柱,文人便栖心佛禅。而佛禅认识论的核心是“空”。它是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本质属性。事物是虚幻不实的,可以存在,但存在只是暂时性的;事物外在的相与内在的质都时时处于成、住、坏、空“四相迁流”的变化过程中;人作为世间一物,也是如此,最终也要归空。既然如此,也就不必去计较功名利禄、生死冷暖;一个朝代的历史,作为一个变化的过程,因“四相迁流”,最终还是要走向“空”。在接受了这种佛学思想后,中晚唐的咏史诗在思想情感取向上,表现出很浓的历史虚无主义。如韦庄《上元县》:“南朝三十六英雄,角逐兴亡尽此中。有国有家皆是梦,为龙为虎亦成空。”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李洞《金陵怀古》:“古来无此战争功,日日戈船卷海风。一遇灵鳌开睡眼,六朝灰尽九江空。”(《全唐诗》卷七二三)这些诗都突出强调历史的“空”性、“幻”性。历史既然是由“空”所幻化的一种具相,最终也必将走向幻灭,归于“空”,所以何须关心兴废,自任其兴废存亡也就可以了。
既然历史是一种梦幻与虚空,那么对曾在历史中铸就过辉煌业绩、展示出人生风流的英雄、贤达,又该如何认识呢?细读此时期的咏史诗,可以发现,诗人们已由以前的膜拜颂扬,转变为对业绩的否定与反叛,泯灭成败,如李山甫《上元怀古》:“争帝图王德尽衰,骤兴驰霸亦何为。君臣都是一场笑,家国共成千载悲。排岸远樯森似槊,落波残照赫如旗。今朝城上难回首,不见楼船索战时。”(《全唐诗》卷 三)在否定了英雄业绩之后,诗人们开始在苍茫古今中,寻找主体生命之路,体味现实人世,思索生命的意义与哲理,致使此时期的咏史诗带有很强的生命哲理性:
细推今古事堪愁,贵贱同归土一丘。
汉武玉堂人岂在?石家金谷水空流。
光阴自旦还将暮,草木从春又到秋。
闲事与时俱不了,且将身暂醉乡游。
——薛逢《悼古》(《全唐诗》卷五四八)
苇声骚屑水天秋,吟对金陵古渡头。
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若无仙分应须老,幸有归山即合休。
何必登临更惆怅,本来身世只如浮。
——崔涂《金陵晚眺》(一作《金陵怀古》,《全唐诗》卷六七九)
在这里,世间所追逐的一切,包括权利、富贵、穷达等外在性的东西,在历史的倏忽幻化中,都趋于虚无。人生身世如浮,人应当在冷观历史与现实的超然中,摆脱古今是非情怀,在青山醉乡之中,淡然自处。
综上所述,此时期的咏史诗多是深刻警醒的规讽与批判,带有强烈的现实批判精神。由于在人格范式上,中晚唐的文人属于知识型文人,他们能够以知识分子理性思辨的眼光,去审视人生、历史问题,推翻前案,另发新见,具有很强的理性主义精神。在时代环境、氛围的影响下,中晚唐咏史诗弥漫着浓烈凄凉的伤悼之情。同时,作家对佛禅“空”性思想的接受,使咏史诗在思想情感取向上,表现了很浓的历史虚无主义,折射出个体生命哲理意识。概言之,中晚唐咏史诗的思想情感指向,可用“批判”、“反恩”、“伤悼”、“虚无”予以总结。
《乡愁》该诗情深意切,表达了诗人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
《乡愁》原文: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余光中的一生是在频繁的奔波和迁徙之中,多次与亲人的聚散离合。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写下《乡愁》这首诗。
诗人精练地提取了几个单纯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是单纯、明朗、集中、强烈。它们又是丰富的,即不是堆砌而是含蓄有张力,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
参考资料:
1要关于长城的诗,要理解或者说是赏析~
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
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2、《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
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3、《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
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4、《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1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释义: 看看天上的明月,还是秦朝时候的明月;看看雄壮的关城,也还是汉朝时候的国防建筑。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秦代筑关备胡,汉代在关内外与胡人发生一系列战争的悠久历史自然联系起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释义:只要龙城的飞军李广驻守,敌人的战马就无法越过阴山。 2王昌龄 从军行七首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释义:此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随舞蹈的变换,琵琶又翻出新的曲调,诗境就在一片乐声中展开。
琵琶是富于边地风味的乐器,而军中置酒作乐,常常少不了“胡琴琵琶与羌笛。”这些器乐,对征戍者来说,带着异或情调,容易唤起强烈感触。
“总是关山旧别情”。边地音乐主要内容,可以一言以蔽之,“旧别情”而已。
因为艺术反映实际生活,征戍者哪个个不是离乡背井?“别情”实在是最普遍、最深厚的感情和创作素材。所以,琵琶尽可换新曲调,却换不了歌词包含的情感内容。
句中“关山”在字面的意义外,双关《关山月》曲调,含意更深。 此句的“旧”对应上句的“新”,成为诗意的一次波折,造成抗坠扬抑的音情,特别是以“总是”作有力转接,效果尤显。
次句既然强调别情之“旧”,那么,这乐曲是否太乏味呢?不,“撩乱边愁听不尽”,那曲调无论什么时候,总能扰得人心烦乱不宁。所以那奏不完、“听不尽”的曲调,实叫人又怕听,又爱听,永远动情。
这是诗中又一次波折,又一次音情的抑扬。“听不尽”三字,是怨?是叹?是赞?意味深长。
作“奏不完”解,自然是偏于怨叹。然作“听不够”讲,则又含有赞美了。
所以这句提到的“边愁”既是久戍思归的苦情,又未尝没有更多的意味。当时北方边患未除,尚不能尽息甲兵,言念及此,征戍者也会心不宁意不平的。
前人多只看到它“意调酸楚”的一面,未必十分全面。 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尽此“不尽”就最见功力。
诗人这里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也许,还应加上对于祖国山川风物的深沉的爱,等等。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回旋。
“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3陈琳 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 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 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 举筑谐汝声! 男儿宁当格斗死, 何能怫郁筑长城。 长城何连连, 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 内舍多寡妇。 作书与内舍, 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 时时念我故夫子! 报书往边地, 君今出语一何鄙? 身在祸难中, 何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举, 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 死人骸骨相撑拄。
结发行事君, 慊慊心意关。 明知边地苦, 贱妾何能久自全? 释义: 秦王朝驱使千万名役卒修筑万里长城,残酷而无节制,使无数民众被折磨至死。
这段历史,曾激起后代许多诗人的愤怒和感伤。而直接摹写长城造成民间痛苦的诗篇,陈琳这一首,就现存的作品来说,要算是最早的 郦道元《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
诗的首句着题,也可以说点出环境特征,第二句以“水寒伤马骨”,渲染边地苦寒,则难以久留的思归之心已在言外。这个开头既简捷又含蓄。
下文便是蕴含之意的坦露,一位役卒终于忍无可忍地对监管修筑长城的官吏说:到了服役期满,请千万不要延误我们太原役卒的归期。从这个请求中,可以看出其归心之切,也透露了“稽留”乃往日常有之事,甚至眼前已经看到又将“稽留”的迹象,若不如此,岂敢凭空道来。
所以钟惺“怨甚”(《古诗归》二字评这句话,是很能发掘这话中之话的。
官吏回答说:官府的事自有期限,举起手中的夯和着号子快干吧!一派官腔,也是话中有话。只此两句,气焰、嘴脸,如在眼。
2赏析长城诗歌我曾追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青青牧草,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源,追寻过鄂尔多斯的千里戈壁,塔克拉玛干的万里平沙;还追寻过那远古的黄河故道,逶迤的长江堤岸……然而,最使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绵延在群山之巅,横贯于黄河南北的长城!
还是在幼稚的孩提时代,上长城那巨龙般的雄姿,就曾给我的梦幻抹上几多神奇瑰丽的色彩。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父亲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你就会知道。”我疑惑的点点头。虽然是懵懂的童年,但长城却从此唤起了我对于我们民族,我们的祖先,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后来,登上长城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多么难忘的画面啊!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塞外强悍的风挟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仿佛向我们倾诉着长城的经历。我寻觅着古老战场的遗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了同清兵在山海关决一死战的李自成,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可是,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当日,绵延万里的大墙,并不曾护住窗台上一只小小的花瓶……中华民族一再遭受蹂躏。耻辱,火灼般的耻辱!长城,你没有感觉到么?”
打开中国近代史,字字是血泪,页页是抗争。多少仁人志士,为中国走出苦难而英勇牺牲。怎能忘,虎门销烟,林则徐正气贯长虹;怎能忘,戊戍变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怎能忘,辛亥革命,秋谨“不惜千金买宝刀,须把乾坤力挽回。”正如一位诗人的话:“我们的长城,不再是匍匐的!”
3找长城诗句 要有赏析(300字)饮马长城窟行 陈琳 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
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与内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
君独不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拄”!“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关。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秦王朝驱使千万名役卒修筑万里长城,残酷而无节制,使无数民众被折磨至死。
这段历史,曾激起后代许多诗人的愤怒和感伤。而直接摹写长城造成民间痛苦的诗篇,陈琳这一首,就现存的作品来说,要算是最早的。
郦道元《水经注》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诗的首句着题,也可以说点出环境特征,第二句以“水寒伤马骨”,渲染边地苦寒,则难以久留的思归之心已在言外。
这个开头既简捷又含蓄。下文便是蕴含之意的坦露,一位役卒终于忍无可忍地对监管修筑长城的官吏说:到了服役期满,请千万不要延误我们太原役卒的归期。
从这个请求中,可以看出其归心之切,也透露了“稽留”乃往日常有之事,甚至眼前已经看到又将“稽留”的迹象,若不如此,岂敢凭空道来。所以钟惺“怨甚”(《古诗归》二字评这句话,是很能发掘这话中之话的。
官吏回答说:官府的事自有期限,举起手中的夯和着号子快干吧!一派官腔,也是话中有话。
只此两句,气焰、嘴脸,如在眼前。那役卒看此情景,听此言语,也愤愤地回敬了两句:男子汉宁可刀来剑去战死疆场,怎能这样窝窝囊囊,遥遥无期地做苦役呢!以上“三层往复之辞,第一层用明点,下二层皆用暗递,为久筑难归立案,文势一顿”(张荫嘉《古诗赏析》)。
“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如此“官作”,何时竣工?再加上如此官吏,更是归期无望。
也正因这样,才造成“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古时凡妇人独居者,皆可称“寡妇”。
两个“多”字,强调地概括了广大人民的苦难境遇。这四句诗,不脱不粘,似是剧中的“旁白”,巧妙地将希望转至绝望,由个别推向一般,由“健少”而连及“内舍”,从而大大地开拓了作品反映的生活面。
这对于了解人物的思想活动,乃其所产生的现实基础,对于勾连上下内容,都是很重要的。 “作书与内舍”,便是上述思想的延伸。
“便嫁”三句,是那位役卒的寄书之辞。首先劝其“嫁”,而后交代她好好侍奉新的公婆,这无疑是希望她能得到新的融洽的家庭生活,最后还恳求她能常常念起往日丈夫(即役卒自己)。
第一句,明确果断;二三两句,又从另一个侧面显示出其善良的心地,与难忘的情爱。这矛盾的语言藏着归期无日、必死边地的绝望。
藏而不露,亦是为了体贴对方。“书”中三句,第一句为主,后两句则是以此为前提而生发出来的。
所以妻子”报书往边地“,便抓住主旨,直指丈夫出言粗俗无理,“今”字暗示往日不曾如此。语嗔情坚,其心自见,一语道尽,余皆无须赘言。
“身在”六句,上役卒再次寄书,就自己的“出语”,与妻子的指责,作进一步解释。头两句说自己身在祸难之中,为什么还要留住别人家的子女(指其妻)受苦呢?接着四句是化用秦时民歌――“生男慎勿举(养育),生女哺(喂食)用脯(干肉)。
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其用意是以群体的命运,暗示自己的“祸难”,自己的结局。
因此,前言虽“鄙”,亦出无奈,其情之苦,其心之善,郭不可察,何况其妻呢!妻子也确实理解了,感动了,这从再次报书中可以看出。她说:我自从与你成婚,随后你就服役边地,这种日子当然令人失望怨恨,但是,情愿相连,两地一心,这始终不变的。
如今明知你在边地受苦,我又岂能久于人间!虽己以死相许,但对丈夫的结局终不忍直言,只以“苦”字代之,既回肠九曲,又言辞得体。 本诗采取了点面结合、以点为主的手法,诗中既有广阔的图景,更有具体细腻的描绘,两者相互引发,概括而深刻地反映了“筑怨兴徭九千里”,所酿成的社会的和家庭的悲剧,显示了作者驾御题材的能力。
诗中人物的思想活动,均以对话的手法逐步展开,而对话的形式又巧于变化,这一点是深得前人称赞的。谭元春说:“问答时藏时露,渡关不觉为妙”(《古诗归》)。
沈德潜说:“无问答之痕,而神理井然”(《古诗源》)。不仅如此,语言也很有特色,役卒对差吏的刚毅、愤慨之词,和对妻子那种恩爱难断、又不得不断的寄语,都表现了感情的复杂性,和性格的丰富性;妻子那一番委婉缠绵而又斩钉截铁的话语,则写出了她纯洁坚贞的深情;就是那差吏不多的两句话,也活画出其可憎的面目。
如此“奇作”的出现,除了作者的才华与技巧之外,似乎还应该指出,它与诗人对当时连年战乱、“人民死丧略尽”的现实的了解,对人民命运的同情与关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那么本诗的现实意义,也是不可忽略的。
4赏析长城诗歌我曾追寻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的青青牧草,大兴安岭茫茫的林海雪源,追寻过鄂尔多斯的千里戈壁,塔克拉玛干的万里平沙;还追寻过那远古的黄河故道,逶迤的长江堤岸……然而,最使我心潮澎湃的是那绵延在群山之巅,横贯于黄河南北的长城! 还是在幼稚的孩提时代,上长城那巨龙般的雄姿,就曾给我的梦幻抹上几多神奇瑰丽的色彩。
那时候,我极想知道祖国究竟是什么样子,父亲总是对我说:“去长城吧,站在长城上你就会知道。”我疑惑的点点头。
虽然是懵懂的童年,但长城却从此唤起了我对于我们民族,我们的祖先,我们伟大祖国的河山一种庄严神圣的情感。 后来,登上长城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伫立在宽阔的城垣上,极目远望。在广阔的天宇下,这古老的砖墙随着群山万壑绵延伸展,跌宕起伏。
那高大的城堡,有的像奋起的勇士,傲视长空;有的像沉思的巨人,默对苍穹。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伟大、雄浑。
多么难忘的画面啊!那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形象第一次在我心灵的胶片上感光。 千百年屹立于此的长城呵,它是生命的记录,历史的见证。
我猜想这地球上最长最坚固最浑厚的灰墙里,一定包蕴着什么。它?莫不就是我们古老民族的伟大灵魂? 塞外强悍的风挟着天籁的鸣声呼啸着,仿佛向我们倾诉着长城的经历。
我寻觅着古老战场的遗迹,眼前展现出一幅幅悲壮的历史画面。我想起了镇守边关的戚继光,想起了同清兵在山海关决一死战的李自成,想起了陆游的悲壮词句:“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金戈铁马,往事如云。可是,正如一位诗人所说的:“当日,绵延万里的大墙,并不曾护住窗台上一只小小的花瓶……中华民族一再遭受蹂躏。
耻辱,火灼般的耻辱!长城,你没有感觉到么?” 打开中国近代史,字字是血泪,页页是抗争。多少仁人志士,为中国走出苦难而英勇牺牲。
怎能忘,虎门销烟,林则徐正气贯长虹;怎能忘,戊戍变法,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怎能忘,辛亥革命,秋谨“不惜千金买宝刀,须把乾坤力挽回。”正如一位诗人的话:“我们的长城,不再是匍匐的!” 走进新时代,我们已深深地知道“躺着永远没有站着看得远”,躺在长城上追忆昨天辉煌或叹息过往衰亡的民族,还将为历史所抛弃。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同学们,用我们的努力,用我们的实力,让我们的长城永远不再是匍匐,让我们的长城、我们的祖国永远涣发她独特的光彩! 长城,你永远在我的心中。
5描写长城的诗句1、《长城》唐汪遵
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
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及尧阶三尺高
2、《登长城》唐李益
汉家今上郡,秦塞古长城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
3、《饮马长城窟》南北沈约
介马渡龙堆,涂萦马屡回前访昌海驿,
杂种宼轮台旌幕卷烟雨,徒御犯冰埃
4、《统汉烽下》唐李益
统汉烽西降户营,黄沙白骨拥长城
只今已勒燕然石,北地无人空月明
5、《塞外月夜寄荆南熊侍御》唐武元衡
南依刘表北刘琨,征战年年箫鼓喧
云雨一乖千万里,长城秋月洞庭猿
6、《经檀道济故垒》唐刘禹锡
万里长城坏,荒营野草秋秣陵多士女,犹唱白符鸠
7、《杞梁墓》唐汪遵
一叫长城万仞摧,杞梁遗骨逐妻回
南邻北里皆孀妇,谁解坚心继此来
8、《听筝》唐张祜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9、《古筑城曲》宋陆游
长城高际天,三十万人守一日诏书来,扶苏先授首
10、《古意》宋陆游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
11、《至广州第七十七》宋文天祥
南方瘴疠地,白马东北来长城扫遗堞,泪落强徘徊
12、《送邢郎中赴太原》唐姚合
上将得良策,恩威作长城如今并州北,不见有胡兵
晋野雨初足,汾河波亦清所从古无比,意气送君行
13、《阮公体》唐徐晶
秦王按剑怒,发卒戍龙沙雄图尚未毕,海内已纷拏
黄尘暗天起,白日敛精华唯见长城外,僵尸如乱麻
14、《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6长城诗歌谁有长城的诗歌和诗歌的赏析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两岸的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的东梁山与西梁山 临江仙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②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
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咏怀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嵚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题长江 唐贾岛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 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送别 唐李白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赋得送贾岛谪长江 唐李洞 敲驴吟雪月,谪出国西门。行傍长江影,愁深汨水魂。
筇携过竹寺,琴典在花村。饥拾山松子,谁知贾傅孙。
李白“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两岸的安徽省当涂县与和县的东梁山与西梁山 临江仙 《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②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杜甫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清·孔尚任《北固山看大江》 孤城铁瓮四山围,绝顶高秋坐落晖。眼见长江趋大海,青天却似向西飞。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咏怀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唐白居易 朝来又得东川信,欲取春初发梓州。
书报九江闻暂喜,路经三峡想还愁。 潇湘瘴雾加餐饭,滟预惊波稳泊舟。
欲寄两行迎尔泪,长江不肯向西流。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
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
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
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嵚崟,洪涛越凌乱。
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
李清照的诗词均为此种类型,摘录一些供参考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沉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 沉沉,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栏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左“决”右半,右“鸟”)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後,暮天闻角
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添字采桑子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馀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太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玉楼春 红梅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末不知酝藉几多时,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看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红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悦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临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
蝶恋花 昌乐馆寄姊妹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潇潇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子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