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唐朝皇帝列表如下:
二、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宋朝皇帝列表如下:
三、元朝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元朝皇帝列表如下:
四、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明朝皇帝列表如下:
五、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清代从1616年至1912年共有十二位君主,这里包括后金大汗和追尊未实际统治的君主。清朝皇帝列表如下:
扩展资料
唐宋元明清是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的总称,中国最后五个王朝。
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宋朝历十八帝三百二十年,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期间出现了宋明理学,科技发展亦突飞猛进,政治也较开明廉洁。西方与日本史学界中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人不在少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期。
元朝的疆域空前广阔,北至北海、东到日本海,在澎湖列岛设置巡检司。元朝实行一省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处理政务。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其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明朝是继汉唐宋后又一个强盛的中原王朝。明朝时期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人口方面,《明实录》所载明朝人口有7000余万,但许多学者认为实际上逾亿,也有人指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政权,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王朝。从努尔哈赤、皇太极逐步占领中国。然后历经康雍乾三朝,发展到鼎峰。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但是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停滞逐步落后于世界。
参考资料:
-宋朝君主
-元朝君主
-明朝君主
-清朝君主
如果让我选的话,我一定选择辅佐唐朝的君主,因为唐朝时期的政治比较自由,不用担心自己会因为说错话而被杀掉。
1、民风开放,政治自由
唐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开放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不管是对于女子的束缚,还是封建主义对人们思想的束缚都是比较小的。在这种情况下,导致唐朝的时候,人们就比较开放,敢说话敢做事,不会因为害怕别人的想法而泯灭自己的天性。如果是在唐朝做官的话,官员的言论是比较自由的,不用像在明清那个时候的文字狱一样,担心说错话而被杀头,或者是因为皇帝对自己某个字的猜忌而被杀头。
2、文官集团势力强
唐朝时期以山东是作为为首的文官集团,也就是文人集团的实力是比较强的,他们甚至可以对皇权造成影响,所以在唐朝的时候,皇帝做事情是比较有是原则的。他害怕自己做的事情被这些山东大族的文人所诟病,所以皇帝非常在乎自己的言行,这就导致当时的官员很多话都是敢说敢做的。在这种情况下,文人的地位就比较高,大家都知道皇帝都有可能惹不起文人,所以说如果在唐朝做官的话,至少自己的生命安全是可以得到保护的,只要不做谋朝篡位的事情就行。
综上所述,如果是在古代做官的话,我更愿意在唐朝做官,因为在唐朝人们不用担心做官说错话得罪皇帝,只要不是大逆不道的话就行。
这是一首叙述朝代顺序的诗歌吧,大概意思是这样的:
唐尧舜禹夏商周:这个"唐尧",其实就是"尧",是传说中的第一代中国德高望重的王,他禅位给了(虞)舜,"舜"禅位给了"禹",禹是中国世袭制开始的鼻祖,他的儿子夏启建立了"夏"朝,中国家天下的局面开始,接着商汤推翻了夏桀建立了"商"朝,然后周武王姬发推翻了商纣建立了"周"朝
春秋战国乱悠悠:周朝有了分封制:诸侯国都不安分了,各自有了国的概念,于是有了春秋,春秋大家斗到最后愈演愈烈,出现了"战国",战国主要有七个主要诸侯国:齐楚燕韩赵魏秦,那时候天天打仗,都是权谋,所以是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然后秦统一了七国,基本上帝制开始,汉灭了暴秦,然后又分出三国,三国最后由司马氏篡权,然后建立晋朝,统一了三国
南朝北朝是对头:晋朝统一了一段时间,出了东西晋,然后就有了南北朝,南北朝南北对峙,所以说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隋统一了南北朝,隋炀帝无道,又被李渊灭掉,建立唐朝,唐末天下大乱,于是天下再次分出五代十国,又是一片打打杀杀
宋元明清帝王休:然后宋再次统一,元又灭了宋(其实这时还有很多国家,只不过不是汉族,没说在内),明灭了元,清灭了明,清朝几百年,最终终结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所以说是"帝王休"
纯手打呀~希望你满意~
朝代起讫年代都城今地统治民族开国皇帝三皇五帝夏朝约公元前
中国朝代顺序表口诀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三皇五帝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二晋收,
南北隋唐五代继,
宋元明清皇朝休。五帝黄颛喾尧舜,
三代夏商西东周。
春秋战国秦一统,
西汉三国二晋收。
宋齐梁陈南朝号,
北魏二分又齐周。
隋唐五代十国宋,
辽夏金元明清民。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
摘自《三字经》三皇五帝: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中国朝代顺序顺口溜
1、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2、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3、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4、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5、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6、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7、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8、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9、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10、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11、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12、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13、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14、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15、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16、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17、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18、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19、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20、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
21、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历史朝代顺口溜
1、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2、中国猿人是祖先,夏商西周和春秋。
战国秦朝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3、夏禹商汤周武王,秦朝始皇汉刘邦,东汉刘秀都洛阳;
三国曹丕、孙权和刘备,两晋司马炎和睿;
隋朝文帝是杨坚,唐朝高祖是李渊;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坐龙庭;
元朝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基业;
明朝太祖朱元璋,1368把元亡;
皇太极、清朝立,以上就是开国帝。
4、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注:三皇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5、公元前二十一,奴隶夏朝就建立;
商朝建在前十六,十一武王建西周;
公元前770,东周建在洛邑城;
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令;
公元前221,秦灭六国大统一;
陈胜吴广209,农民起义美名留;
202年西汉建,154年七国乱;
138和119,张骞两次西域走;
西域都护60年,以上都在公元前。
公元后要记全,9年王莽夺了权;
25年东汉立,73班超使西域;
班超部下97年,甘英到达波斯湾;
派使臣大秦王,166年中欧始交往;
蔡伦改进造纸术,105年有记录;
184这一年,黄巾起义记心间;
官渡之战200,曹操大败袁绍兵;
208年赤壁战,曹操之兵大溃散;
淝水之战383,东晋战败秦苻坚。
581年有杨坚,隋朝建都在长安;
589年隋统一,618年唐建立;
605年隋炀帝,开凿运河促经济;
755至763,安史之乱整八年;
907年唐朝亡,五代十国更迭忙;
陈桥兵变960,赵匡胤登基坐龙庭;
1069王安石,变法推行从此始;
1206年,铁木真称思汗;
1271忽必烈,国号元朝定立了;
1368朱元璋,明朝建立元朝亡;
1405迁北京,明中资本主义生;
1636金改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1644李自成,明朝亡于北京城;
1662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兵;
1689俄和中,《尼布楚条约》来签订;
1839虎门烟,反侵略的风浪掀;
虎门销烟后一年,中国古代史至此完。
描写中国历史的句子
1、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2、说自己而不说国家大事,却只让人见其英气勃勃。但由于说得比较委婉一些,所以不如岳飞的“精忠报国”为大众熟知。
3、夏亡于妹喜;商亡于妲己;西周亡于褒姒;吴亡于西施;秦以吕易嬴,赵姬之功;晋牛继马后,光姬之力;唐衰于杨玉环;明亡于陈圆圆;清败于太后慈禧。
4、有人上奏说什么地方闹饥荒,老百姓没东西吃了,这位仁兄惊奇地问道:“何不食肉糜?”
5、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秦桧要办岳飞,说有啥谋反书信,虽然找不到了,但这事“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7、“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8、我们的祖先,经过原始社会后,首先在人烟稠密、物产丰富的黄河一带的中原大地,建立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多民族国家。
9、苏秦贫困时饱受嫂嫂的清白眼,/后做了六国之相,衣锦还乡,嫂嫂态度大变,苏秦问原因(大概是明知故问),嫂嫂说得实在:你现在“位尊而多金”了。
10、秦尚法,汉即尚儒;唐重武轻文,宋即重文轻武;唐宋尚诗词,明清即尚八股。
11、如秦、元所向披靡,却迅速灰飞湮灭,两宋文化鼎盛,却屡被异族欺凌。惟汉、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今已不再矣。
12、朝代之初,君强臣强;朝代之中,君强臣弱,朝代之末,君弱臣强:如唐之初,君有太宗,臣有房杜;唐之中,君有玄宗,臣则为李林甫杨国忠之流;唐末之君不足道也,臣却为虎狼之臣,如朱温之辈。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岂有他哉!
13、唐重文韬武略,方绵延三四百载,号称盛世,图为唐朝音乐发展的繁荣图景。
14、当日霍去病大胜归来,汉武帝为他建造房舍,霍去病坚辞不就,曰"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汉武帝大为感动。候选:“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5、在那个以天为绝对权威,神圣崇拜的年代,能吼出“苍天已死”这种口号。是多么的一种蔑视权威的霸气。
16、前者如春秋战国之百家争鸣,魏晋南北朝之三教合融;后者如秦之焚书坑儒,汉之独尊儒术,明之八股,清之文字狱。
17、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8、二爷果然是霸气,且自负。深得我太祖战略上藐视敌人之巴意。事实上,他也轻松斩掉颜良。不过凭借前者没注意,和赤兔马快。
19、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20、刘邦说:“大丈夫当如此耳”,体现了一个小官僚对豪华奢侈的向往。陈胜说:“帝王将相宁有种乎?”体现了一个生活在低层的农民的悲愤。
21、秦之李斯,助纣为虐,焚书坑儒;汉之王莽,书生治国,一塌糊涂;唐之安禄山,安史之乱,由盛转衰;宋之王安石,变法维新,由治而乱;明之吴三桂,一己之私,引狼入室;清之袁世凯,卖友求荣,反复无常。
22、冉闵战败被俘,慕容后斥责他:“汝奴仆下才,何得妄称帝?”闵曰:“天下大乱,尔曹夷狄禽兽之类尤称帝,况我中土英雄,何为不得称帝也!”
23、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4、秦桧到底是个宰相,聪明人,只一句话就概括了官场的特征。作为这三个字的正确实践者,秦桧的人品官品也可想而知,就凭这一句话,任何为秦桧翻案的徒劳就显得多余。
25、姜尚: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26、胜即是刘邦,败即是项羽;胜即是李世民,败即是窦建德;胜即是朱元璋,败即是张士诚;胜是一国之君,败是流贼草寇。
27、东汉末年,黄巾军歌名口号。“苍天”指汉王朝,汉代官员军队的衣服以苍青色为主,“黄天”是指黄巾起义军。
28、中华民族已经有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了,我们祖先所缔造的国家,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热爱自由、热爱和平的民族。
29、“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顺口溜
第一种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楚吴 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此完
第二种 [香港版本]第一首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后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后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后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苏杭,蒙主称大汗,最后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第三种 [香港版]第二首 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 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第四种 [香港版本]第三首 夏、商、周, 春秋、战国、秦。 西汉、新 公元界线平帝分, 东汉、三国、西东晋, 南、北朝, 隋、唐、五代、宋、辽、金, 元、明、清。 民国寿命短, 社会主义气象新。 以上约计四千二百春。
第五种 [香港版本]第四首 夏后殷商西东周,春秋战国秦皇收, 西汉东汉魏蜀吴,西晋东晋兼五胡。 匈奴羯氏羌慕容,拓跋代北后称雄。 宋齐梁陈是南朝,北魏齐周称北朝。 北周灭齐传於隋,隋又灭陈再统一。 隋灭唐兴称富强,五代十国各称王。 契丹兴起在北方,建号为辽入汴梁。 五代梁唐晋汉周,宋朝建国陈桥头。 女真建金先灭辽,打破汴京北宋消。 南宋偏安在江南,蒙古兴起国号元。 灭金灭宋归一统,元朝统治九十年。 明代共传十六君,满洲初起号后金。 后金国号改为清,入关称帝都北京。 人民觉悟革命起,清帝退位民国立。 人民民主再胜利,齐心奔向共产国。
第六种 盘古三皇五帝更, 夏商周(西周、东周)秦两汉(西汉、东汉)成, 蜀魏吴争晋(西晋、东晋)南北(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
第七种 最简短的 夏商周秦汉晋隋 唐宋元明清
第八种 最朗朗上口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王,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堕。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义之,国乃改。 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于金,皆称帝。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阉乱后,寇内讧。 闯逆变,神器终。清顺治,据神京。至十传,宣统逊。举总统,共和成。 复汉土,民国兴。-----摘自 《三字经》
第九种 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
明清一共有28位皇帝,分别如下:
一、明朝皇帝:
朱元璋(1368年~1398年)、朱允炆(1398年~1402年)、朱棣(1402年~1424年)、朱高炽(1424年~1425年)、朱瞻基(1425年~1435年)、朱祁镇(1435年~1449年)、朱祁钰(1449年~1457年)、朱祁镇(1457年~1464年)、
朱见深(1464年~1487年)、朱祐樘(1487年~1505年)、朱厚照(1505年~1521年)、朱厚熜(1521年~1567年)、朱载垕(1567年~1572年)、朱翊钧(1572年~1620年)、朱常洛(1620年)、朱由校(1620年~1627年)、朱由检(1627年~1644年)。
二、清朝皇帝:
努尔哈赤(1559-1626)、皇太极(1592—1643)、福临(1638—1661)、玄烨(1654—1722)、胤禛(1678—1735)、弘历(1711—1799)、颙琰(1760—1820)、
旻宁(1782—1850)、奕詝(1830—1861)、载淳(1856—1875)、载湉(1871—1908)、溥仪(1906—1967)。
扩展资料:
明清介绍: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1616年-1912年),是由满族人,在远东建立的国家,它被普遍认为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常被合称为“明清”。
明清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明清时期常被认为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清(清末)朝表现得尤为明显。
-明清 (明朝和清朝的合称)
战争,一般来说都是名将唱主角,是他们表演之舞台,皇帝则大多留在安全的后方,享受胜利果实即可。
然而,事实未必如此,中国的皇帝也喜欢上战场,喜欢御驾亲征,也就是亲自来到第一线指挥战斗。
皇帝御驾亲征,将士信心爆棚,战斗力自然没得说,毕竟皇帝都操刀上阵,自己再不卖力就说不过去了。
纵观帝制2000余年,皇帝御驾亲征之次数非常多,几乎历朝历代都会有,且有些朝代非常频繁,就像家常便饭似的。相对而言,同样是盛世王朝,秦汉、隋唐皇帝很少豫驾亲征,只是偶尔来一两次而已;明清皇帝则不一样,很喜欢御驾亲征,一言不合就自己上,与对手进行厮杀
秦汉时代,汉高祖刘邦两次御驾亲征较为出名,第一次是打匈奴,结果被包围在白登山,靠送钱换来和平;第二次则是攻打叛将英布,结果中箭,回来后不久就死了。
隋炀帝亲征高句丽,出兵百余万(包括后勤),结果惨败而归,后隋朝出现动乱,灭亡了。
李世民也御驾亲征高句丽,前期进展顺利,后则遭遇顽强抵抗,被迫撤兵。
如此看来,汉唐帝王御驾亲征次数也就5次(较为突出),实在少得可怜。明清时代则不一样,御驾亲征之次数很多:朱棣5次,且亲自操刀上阵,冲杀在第一线;朱瞻基3次,北征蒙古时也是杀在第一线;朱祁镇1次,结果被抓了,后放回来;朱厚照2次,北征蒙古时也是操刀上阵,击败鞑靼;皇太极御驾亲征1次,回来不久就死了;康熙御驾亲征3次,大战准噶尔。如此看,明清皇帝御驾亲征之次数是汉唐的3倍,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汉唐皇权根基不稳,帝王不敢轻举妄动
皇帝御驾亲征,听起来非常霸气,但风险系数也很高,搞不好就丢失了江山,成为刀下冤魂,还被新王朝帝王给“黑”了。皇帝若想御驾亲征,必须要确保后院不会起火,没人敢玩政变才行,否则就是自找死路。
那么,后院如何才会不起火呢?答案是,皇权的根基要稳,没有强大的挑战势力,这是汉唐所不具备的,因为世家大族、门阀贵胄之力量太强大;前方战事一旦出现不测,很难保证这帮大家族门不会起来夺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