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始末

华为集体辞职事件始末,第1张

  华为鼓励员工辞职的方案2007年9月通过,10月前华为公司先后分批次与老员工私下沟通取得共识,10月开始至11月底实施,必须在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实施之前完成。共计将有超过7000名工作超过8年的老员工,需要逐步完成“先辞职再竞岗”工作。  

  按照华为公司的要求,工作满8年的员工,由个人向公司提交一份辞职申请,在达成自愿辞职共识之后,再竞争上岗,与公司签订新的劳动合同,工作岗位基本不变,薪酬略有上升。

  老员工辞职之后,这些有着华为最老的工号也将消失,某种程度上体现等级的工号制度取消,所有工号重新排序,排序不分先后,也不再体现员工工作年限长短。

  据华为员工透露,华为总裁任正非、副总裁孙亚芳在内的一批华为创业元老,也将进行“先辞职再竞岗”。

  华为的补偿方案:

  华为多位员工提供的信息显示,此次“先辞职再竞岗”时,所有自愿离职的员工将获得华为公司相应的补偿,补偿方案为“N+1”模式。

  N为在华为工作的年限,打个比方,如果某个华为员工的月工资是5000元;一年的奖金是60000元,平摊给每个月就是5000元的奖金,假如他在华为工作了8年。那么他得到的最终赔偿数额就是10000元(工资+年奖金平摊)乘以“8+1”,计90000元。

  而此次自愿辞职的老员工大致分为两类:自愿归隐的“功臣”和长期在普通岗位的老员工,工作年限均在8年以上。其中一些老员工已成为“公司的贵族”,坐拥丰厚的期权收益和收入,因而“缺少进取心”。由于这些老员工的收入相对较高,华为公司为他们辞工支付的赔偿费,外界预测总计将超过10亿元。

  根据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的,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虽然有关部门解释说,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不等同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铁饭碗”,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用人单位仍然可以终止劳动关系。但一些企业,包括华为,还是担心这项规定不利于长远发展,因而在法律实施前“突击行动”,先终止劳动合同,再以某种方式对员工重新雇佣。

    在华为事件中,有一个词耐人寻味——“主动”。表面上看,的确是员工主动与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没人反对,一切进行得安静而顺利。但这真的是员工心甘情愿吗?从劳动者角度讲,没人不希望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和长远的保障。即使今天企业承诺只是重签劳动合同,工作岗位仍是有的,还多一笔补偿金,但企业为了避免承担法律责任而殚精竭虑的做法,难免不让员工担心,将来会不会要不停地签短期合同?会不会在企业服务的时间一长就要被解雇?何况,在这次事件中,华为员工是否有不“主动”的权利也值得琢磨。华为要求,工作满一定年限的员工都要先后办理主动辞职手续。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员工在企业继续工作的前提。如果不主动辞职,还能不能在华为工作呢?眼前的工作机会毕竟更重要,不接受又能怎样。

  至于是否会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应当说,真正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必然会在短期内增加用工成本。不过,这种增加是极为有限的,特别是对那些一贯诚实、守矩、守法经营的企业而言,《劳动合同法》很大程度上是在《劳动法》框架基础上的补充和细化,并不会给企业用工带来明显影响。如华为事件中的焦点问题——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前也有相关的部门规章,只是没有上升到更高的法律层面。何况,给员工稳定的预期并非就一定降低企业的活力,也未必就会“养懒汉”。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已推行多年,很好地保证了经济的稳步发展和企业的壮大。企业完全可以通过薪酬、轮岗等手段来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公然鼓吹加班有理的企业(逆时代发展)

251、李一男等事件频发

真金白银在HW买的虚拟股,被HW踢走手上虚拟股权变废纸有哪个起诉HW赢了?(用虚拟股权束缚人,离职立刻翻脸不认人)

对HW而言错的永远是消费者,永远是离职员工

HW公然说不认错不道歉不赔偿不召回,而且借口诸多……我就问问BBA+丰田大众等有没有召回?IPHONE三星等有没有召回……别的企业能召回、敢认错,为什么唯独HW说得认错和召回就像企业掉价似的?……产品有问题公开道歉的企业少?因负责任管理层大换血的企业少?

微软霓虹已经一周体三天了,索尼业绩好点儿立刻又给员工发了七个月的奖金等

很多企业一直考虑如何改善员工待遇,比如:永久在家办公、弹性工作制等

HW却想以“虚拟股权”把员工终身束缚在HW,禁止员工辞职,甚至送辞职员工坐牢(次次都是员工的错?),但同时HW可以光明正大的裁人(换血有理,错的又是被裁的员工们)

更气人的是,HW把人裁了,还把人说的像LJ似的?什么二流大学,宁赔10亿不让员工太快活?…………我想问句,HW的辉煌是这批被裁的老员工打造出来的?还是名牌大学出身的新人菜鸟员工打造出来的?过河拆桥翻脸不认人还给人扣屎帽子?(想当年李嘉诚那代有几个有学历的?青蒿素发明人屠呦呦也是“三无”)(打江山的时候为什么不说不是名牌大学出身有不要?江山打下来该享福了嫌弃人家不是名牌大学出身了?)(看看世界第一科技公司苹果,公然说一半员工没大学学历)(拿学历黑人令人不服,比尔盖茨没学历打造了微软帝国,乔布斯没学历开创了智能手机时代,那些在HW被裁的老员工不是名牌大学出身有什么问题吗?HW的辉煌可是这些被裁的老员工打造出来的)

HW员工过劳死也好,自杀也罢,错的还是员工,那些水军怎么说的?“加班不要紧,钱到位了就行”“死了是福报,反正公司福利好,保险都买足了,后事不愁,还有什么可指责的呢?”…………为了五毛钱,良心都喂狗了…………更搞笑的是HW员工死了水军避开问题核心,一个个在那儿黑马云,我就不明白了,HW员工猝死或自杀,和马云有什么关系?……HW永远没错,HW员工死亡,不是员工自己太贪,就是八杆子打不着的马云的责任(没一个人说任正非或余大嘴有责任?)

 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实质上是劳动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由于劳动合同解除事关重大,因此劳动法对其条件和程序做了严格的规定,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必须要遵守严格的法律条件和法律程序,不是说辞就可以辞。不正确的辞退有很多的情形,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违法的辞退。违法的辞退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情形:

  1、辞退员工事实依据不充分;

  2、辞退员工法律依据不准确;

  3、辞退员工操作程序不合法。

可以去当地劳动仲裁机构寻求帮助,这是比较方便的方式。对于仲裁机构所做裁决不服的 可以向人进法院提起诉讼

松山湖华为保安累。因为松山湖华为保安要检查来往人员是否佩戴公司标志,还要检查来往的物品,出了问题还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员工出入的时候保安还有检查包包,遇到不理解的员工还有吵架,松山湖华为保安繁杂琐碎、工资不高。所以松山湖华为保安累。

其实华为辞退老员工,大面积换血的行为动机是无可厚非的为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新进的有全新创新思想的员工提供更大的发展平台但是,换血动作过大,急于求成的行为却容易造成社会和老员工的不解和反感而且,对于新人,也不是很好,毕竟太容易成功太过自由的环境并不利于新员工的培养太过于轻松的成功对新人并没有什么好处,华为的动机虽好,却实则太欠考虑为公关危机的产生造成了直接的后果新进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并不高,而华为将老员工换下,无论怎么补救都是一种伤害,对于华为并不利,或许,一开始,华为可以将老员工分批裁员,慢慢减少,将劳动合同满了的员工辞退,给予补偿。华为的CEO敢作敢为,敢于取舍,虽然有些操之过急造成了现在的负面新闻但是,所谓“危机”其实就是指危险和机遇这两者是并存的,我们在关注企业的危险时也不能忽视机遇一次成功的危机公关其实是对企业最大的宣传在华为“辞职门”这件事上,我们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考虑事情:1华为的员工并没有对公司的做法有什么激烈的反抗行为,我们可以请媒体来全程参与老员工离职后再次在华为面试的情形,固然,有些才智并不突出的员工甚至是低层领导者会被淘汰,也会有些因为种种原因得不到重用机会的员工脱颖而出,我们可以这样宣传:华为此次的行为投入了巨资,只是为了让更多有才能的人不被浪费,给那些不得志的人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继而重新唤起华为员工的忠诚度2华为新员工将与重新进入华为的老员工,一起打乱重组,不再泾渭分明,同时,华为应面对所有社会大众开始新一季的选取人才,并可以考虑适当提出学历不重要,能力才是关键的全新理念3华为的CEO要全程参与这些事情,并再三强调华为的举动是为了让适当的人站到适当的岗位,当华为提出以能力强者为王,学历不再万能的理念时,我想,媒体关注的焦点会有所改变,大众的情绪也会有所缓和,毕竟这个问题对于当代的中国来说已是一层薄薄的窗户纸,在这种时候捅破它,不仅会适当的转移话题,模糊焦点,对于华为这种具有强烈的创新理念的企业来说也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在现在社会上,有能力没学历没有适当职位的人不在少数,华为如果此时这点作为重心,不仅会轻松得到大众的谅解,甚至极有可能得到一批忠诚度极高的人才说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其实这次的“辞职门”事件对于华为,是一个极大的转机,因为毕竟不是当事者,光靠网络上能够找到的信息,对于整体的事件,还是分析的不够全面,但是,在目前没有多少资料的情况下,这几乎已是我的极限我觉得,华为完全有可能趁着这次机会,完全的全盛起来华为的CEO们,请努力吧

“余大嘴”,是外界普遍知晓的余承东的外号。

但除了“大嘴”的称谓,外界不知晓的是,在华为,余承东还有更多的外号。

“这个工作狂”,产品线总裁李小龙说:我能听出老余车的发动机的声音。

这个工作狂 !”这是华为手机产品线副总裁李小龙,对他的顶头上司余承东的评价。

李小龙说,余承东接管终端业务后, 特喜欢在晚上九、十点之后给研发团队负责人打电话

从P1开始就是华为手机技术的负责人,李小龙接到余承东的电话当然最多,余承东的电话会从公司启动车子开始,一直到车子停到家里车库。以至于到后来, 李小龙连老余的发动机的声音都能辨认出来

余承东之前, 华为终端几乎就是功能机和定制机的时代 ,习惯了B2B管理模式的终端团队,对用户体验完全处于漠视状态。

余承东成了华为终端的空降司令后,下令几乎完全没有智能机相关经验的技术团队,去对标三星的GALAXY团队,在他的眼里, “小米从来都不是华为竞争对手”,“华为要赶超苹果”

可以说,老余的到来, 让一直习惯于B2B管理模式的终端团队苦不堪言

余承东的到来,逼得团队成员们不得不天天泡“夜总会”。这里的“夜总会”可不是花天酒地的嗨皮现场,而是夜夜要开会,简称“夜总会”。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张晓云回忆称, 有一段时间自己特别害怕晚上被叫到公司开会,而 “夜总会”的戏称就是当时张晓云给起的

张晓云为什么会特别害怕余承东晚上开会?因为 “几乎每次开会都是吵架收场,拍桌子,摔门而去”

面对一帮终端的老臣,余承东要扭转他们的意识和方向。

余承东在会上强调最多的关键词是:意识,意识! 在他看来,消费者意识,是终端团队,甚至是华为最缺少的东西

面对团队中根深蒂固的运营商管理的B2B思维,每每在会议过程中,当员工对消费者的理解有所偏离时,余承东的火爆脾气便出来了,敲桌子、甚至是咆哮:“ 你们的脑子是不是进水了。不能把用户体验搞得非常复杂 。”

于是,余承东“余疯子”和“暴君”的外号便由此而来。

在华为终端的电商方向上,时任华为终端电商总裁的徐昕泉,和余承东产生了严重分歧。徐昕泉坚持华为要去京东和天猫卖货,但余承东坚持要自营,结果 两个脾气暴躁的人在一起,吵架就成了常态化

终端老将们面对空降而来的“暴君”、“疯子”,甚至发起过一场“倒余运动”,希望赶走余承东。

据华为内部传说,任正非曾因终端研发的手机频频死机当众将手机摔到余承东脸上,但华为这位领袖“暴君”,在众人要将“余承东下课”时,却一锤定音: 不支持余承东的工作就是不支持我

自此,余承东在终端的绝对领导地位完全确立,并对原有终端体系进行了大幅人事调整,又从三星中国区挖来了三员大将(原三星中国区品牌部老大杨柘,渠道专家赵科林、主管供应链的蓝通明),终端开始逐步走上正轨了。

“余大嘴”称号,在华为内部还有个更职业的封号,“ 首席吹牛官 ”。

就任终端业务总裁时,余承东就抛下豪言:“这么多年, 在华为人的心中只有第一 ,没有第二。在我手里,华为终端要么做没了,要么做上去,没有第三条路!”

而那时, 华为手机只有在扣掉手机电池的时候,才能看得见“华为制造”的几个字 ;整个终端团队,在智能手机上的经验几乎为零。

虽然接手时终端公司只有500万部智能手机的出货量,但余承东主动给终端定下了2012年6000万部出货量的业绩指标,并砍掉原本5000万部功能机的3000万部。

经过一年的努力,终端实现了3200万部智能手机发货量,华为实现了从白牌机、功能机向智能机的转型。

但终究是没有完成6000万部手机的指标, 余承东自请零奖金,任正非给他颁发了一个特别的奖项——“零起飞奖”,一架歼-15战斗机模型

对外而言,“余大嘴”的成名作(吹牛)有“ 小米从来都不是华为竞争对手”, “华为要成为世界第一,它要超越的是苹果和三星 ”,“未来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会只剩下三家:苹果、三星和华为”等豪言壮语,但在当时,不仅是华为外称他是“满嘴大话”,华为内的部分高管也认为余承东是哗众取宠,“像凤姐一样”。

“首席吹牛官”的豪言壮语,让任正非也不得不出面灭火,发出“谁再说灭掉苹果、干掉三星,一次罚款100元”的禁言令。

但没过几年,这个华为的“首席吹牛官”吹的牛,基本都实现了。

对“余大嘴”的外界称呼,余承东自己却说,“ 我确实没有吹牛,顶多就是不谦虚 。”

华为老员工都知道,任正非在华为因为经常吹牛而得了个外号叫“任胖子”,但余承东到了终端业务后,连任正非也不得不承认,老余才是“华为内部最会吹牛的人‘’。

华为内部对三大业务板块一直有一个说法,“圣无线、神终端”,说的就是华为内两大主力业务板块,无线业务和终端业务。

而恰巧的是,余承东先后担任了这两大传奇部门的老大。

在华为错过小灵通、国内3G牌照迟迟无法获得的情况下,华为的运营商业务只能奔赴海外战场。

余承东带领无线部门通过给运营商提供借款和入股,获得了香港WCDMA订单 ,并以此作为标杆案例,华为无线的海外业务,开始突飞猛进。

余承东又主导推动研发出了分布式基站的解决方案,几乎横扫欧洲所有运营商, 让华为无线产品的收入位居世界第二,逼近当时的爱立信

2008年以前,华为国内2G几乎颗粒无收,3G投入几十亿,华为亏损很严重的情况下,海外业务收入一度达到了华为整体业绩的75%, 这便是华为的“圣无线”的传说了。

余承东在执掌终端业务后,砍了三板斧: 从 ODM 白牌到华为自有品牌、从低端向中高端智能手机、从运营商转售市场向消费市场 的三大战略转变。

从2012年砍掉3000万部白牌机开始,到2013年P6狂销400万部的业绩神话,就此开启了余承东在华为的第二个创造传说——“神终端”。

此后,随着P系列、Mate系列的连续成功,到2018年华为终端的销售收入已首次赶超运营商业务。短短6年的时间,余承东领军消费者业务完成了从B端到C端的切入,几乎再造了第二个华为。

从基础研发工程师到无线部门, 余承东带出了“圣无线”,再到空降终端,又把差一点被卖掉的华为终端业务带成了“神终端”

能带出华为两大核心业务终端和无线部门的业绩神话,不得不说,余承东本身,就是一个传说。

当年清华硕士毕业时,被导师认为不适合到企业工作的余承东,已是任正非最信任的干将之一。

今天,这个“能打硬仗、敢打硬仗、会打硬仗”的余承东,在西方大国举国之力打压华为的危机之下,再一次临危受命, 一并统领消费者BG、 汽车 BU业务,可见任正非对老余的器重

任正非在内部讲话中称终端是华为的“压舱石”,其实对华为来说,余承东又何尝不是一块关键的“压舱石”呢?

在被问及为什么加入华为并能为之坚守奋斗几十年的时候,余承东表示,“ 因为华为有一个伟大的老板……任总给我挡过很多箭,否则我没有今天的机会 。”

任正非在媒体采访中,也曾用一句“ 不爱怎么骂他 ”表示了余承东的偏爱和器重。

而余承东也在采访中表示,自己加入华为并坚守为之奋斗几十年,是“ 因为华为有一个伟大的老板 。”

余承东的“伟大的老板”,任正非却在采访中自称,自己 只是“尾(巴)大” ,更是一个 "不懂技术也不懂管理"的土民、小老头

经济学家张五常称,在中国的悠久 历史 上,能被写进史书的天才,科学上只有杨振宁算一个, 商业上只有一个任正非 。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和知名 财经 专家王育琨先生,也一致认为, 任正非称得上“中国的经营之神”

华为和任正非已成为国内众多企业学习的榜样,甚至有企业把华为企业文化中的“华为”换成自己的公司名称,就上了墙。

然而,上了墙的企业文化,充其量也只是一张画。

其实,很多企业学华为却学不会, 不是学不会方法,而是学不会任正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262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