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美尼亚大屠杀,土耳其国内民众是什么态度

亚美尼亚大屠杀,土耳其国内民众是什么态度,第1张

1923年推翻奥斯曼帝国后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国,一直坚决否认“大屠杀”一词,指称当时处于种族动乱时期,双方互有伤亡。土耳其方面还表示奥斯曼帝国也留有官方文献,证明在1916—1917年间,土耳其人也遭到亚美尼亚人屠杀,死亡人数在50万人左右,因此拒绝向亚美尼亚政府及人民道歉。

当来自美国、欧盟等方面的压力加大时,土耳其决定主动出击,采取强硬的新策略。

土耳其大国民议会4月13日发表声明认为,一些外国议会怀着政治目的对有关奥斯曼帝国亚美尼亚族人有争议的历史问题作出决定(通过“亚美尼亚大屠杀”法案),是对一个事实尚未弄清的历史问题作出决定,这是不公正的。

土耳其议会在即将递交给英国议会的信中,要求英国议会宣布“蓝皮书”只是一个宣传材料,不能作为历史资料。这封信将在土耳其大国民议会所有550名议员签名后递交给英国议会。

土耳其总参谋部也宣布,将向公众公开所拥有的近1000个文件。这些文件有奥斯曼语、土耳其语和英语3种语言,主要包括1914―1918年期间奥斯曼帝国政府部门之间的一些文书往来。

另外,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居尔也在4月13日举行的议会会议上发表讲话称,土耳其将采取新策略进行“全球斗争”,还历史以真相。“历史不会原谅那些在‘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上毫无根据地谴责土耳其的人。”

而就在土耳其大国民议会举行会议的当天,亚美尼亚外长奥斯卡尼扬发表讲话指出,在“种族灭绝日”90周年之际,土耳其本应该更加慎重的,但它却采取了反击态度。他说,土耳其不仅想单独篡改历史,还想把它灌输给其他国家。

与两国政府针锋相对的态度所不同,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两国人民却希望尽早解决问题,发展两国关系。据一项民意调查显示,509%的土耳其人和627%的亚美尼亚人都希望两国开放边境。

男朋友之所以向他泼硫酸,是因为当时两个人爆发了很强烈的争吵,女子在一气之下就向男朋友提出了分手。没想到这个男人的性格也是非常的偏激,他想着反正如果我得不到你,那么其他人也别想得到你,于是扬言要报复。一开始女人并没有在意,因为分手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没想到没过多久,他就真的被报复了。

在分手之后没几天,男友就拿着一瓶硫酸对着他的脸部泼了过去,导致他面部高度毁容,一只眼睛瞎了,另外一只眼睛也只剩下了30%左右的视力。本来长得很漂亮的他,现在就成了一个丑八怪了,让他非常的伤心和难过。正常人受到这样的事情肯定会觉得特别的崩溃,可是没想到因为她的男朋友一直向她求饶,道歉,他竟然心软的想要原谅这个男人,并且要求撤回起诉。

大家知道他的想法之后都觉得非常的不能够接受,一个毁了自己一生的男人,他竟然还能够原谅,在民众的指责之下他也觉得自己的想法好像有点不对,于是继续上诉。后来这个男人被判处了十几年的有期徒刑,在服刑了两年之后,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他就被假释出狱了。在出狱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到前女友去求婚,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个女人竟然答应了。

他的父亲表示,女儿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之下结婚的,并且这么多年他们一直都在为之努力,想要给他讨回一个公道,结果他竟然跟犯罪嫌疑人结婚了,之前的这一切都成了徒劳的,所以他拒绝去参加婚礼和庆祝仪式。说实在的,我也觉得非常的不可思议,不知道这个女孩子脑袋里面到底想的是什么。可能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毁容了,以后都不会有人要了吧。

前天晚上十点钟,土耳其政变开始,事发突然,包括CNN、BBC等国际媒体,对于政变的是谁?诉求是什么?全部都不知道。

政变者宣称已经接管国家权力,成立安全委员会。而埃尔多安宣布继续战斗,号召人民上街表达立场。

BBC的画面,切换到了安卡拉的市中心广场,大批民众在挥舞双手,BBC的主持人和嘉宾都蒙了:这些人是支持军事政变的人,还是支持埃尔多安的人啊?

一、埃尔多安,小国枭雄,“土鸡”吴起。

后来我们还原消息,才知道埃尔多安已经慌不择路了,紧急申请了德国政治庇护。

因为他不知道,到底有多少军人在反对他?发起者是不是军队高层,还是中下层军官?

近些年,埃尔多安在独裁化的道路上,越走越深。对于军队,由于土耳其开国领袖凯末尔规定,军队是世俗化的基石,必要时可以掌管国家权力,保护土耳其的世俗化进程。他近些年大举裁撤军官,打击军队,以“密谋谋反”的名义,已经关押了很多军官。

国际上一直猜测,第五次军事政变会发生。只是,没有人料想到,以这样突然的方式发生。

可惜,德国拒绝了政治庇护申请。

在慌不择路的时候,埃尔多安做对了一件事:拿起手机,通过苹果手机的视频通话功能,通过CNN电台连线,号召土耳其民众上街,表达自己,维护民主自由。

这一刻,中国历史上有相似的一幕。

战国时代,吴起厉行改革,得罪了楚国的旧贵族势力。支持吴起的楚悼王,突然很不争气地死了,王公贵族一看,时不我待,报仇心切,立即召集家丁攻打吴起。

吴起明白自己难逃一死。千钧一发之际,逃到了祖庙,抱住了还没有下葬的楚悼王的尸体。

万箭齐发,吴起死了,楚悼王的尸体也布满了弓箭。

事后,新王追究,涉事的王公贵族,全部株九族。

吴起“伏尸杀贵”,能在死后为自己报仇雪恨,也是千古一奇。

昨天,土耳其的埃尔多安,千钧一发之际,也抱住了一样东西,神奇的保住了大权。

他抱住的东西,是“民意”。

二、枪杆子,干不过笔杆子+钱袋子。

埃尔多安知道,他依赖的,只有民意。

埃尔多安2003年正式上台,在他的“英明领导”下,土耳其经济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世界第15大经济体,成为朝气蓬勃的“新兴市场”的一员。从2000年到2008年,土耳其的人均GDP,竟然增长了近3倍。

土耳其经济,大家还以为“烤肉配大饼”的形象,其实在欧洲,已经很有存在感了。

土耳其电子产品品牌Beko及Vestel,是欧洲最大家用电器商。欧洲的篮球和排球联赛,经常看到Beko的赞助身影。

欧洲市场上很多衣服,部分高端,一些中端zara、HM,看一看衣领的标签,Made in Turkey。

土耳其是欧洲的汽车生产大国,生产数量超过了老牌汽车强国意大利。

经济实力强了,“钱袋子”鼓了,埃尔多安的支持率稳固了。

土耳其民众的民族自豪感,随着直线上升,直达宇宙。

连大韩民国的老百姓,也赶不上土耳其人民的脑冻啊。

就说一件事吧,土耳其曾经向联合国申请,撤销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结果,毫无疑问,被五大国一致否决。

回过头来看政变者,可能确实是中层军官发动的政变,格局太小,犯了重大错误。

攻占政府机关,攻占电视台,要求主播发布声明,派军队占领市区主要建筑,例如机场和大桥。

这三板斧,似乎中规中矩。政变似乎成了。

可是,在这些四平八稳的俗招之后,致命的错误,葬送了军事政变。

第一,没有擒贼先擒王,埃尔多安,安然无恙。

第二,没有及时宣传“我们是谁,我们要干什么,埃尔多安是恶魔”,国际媒体和老百姓都是蒙在鼓里。

俗话说,名不正,言不顺,你没有讨埃檄文,你就师出无名啊。

其实檄文都不用打草稿啊,俄罗斯已经帮你写好了:

埃尔多安和儿子勾结,和ISIS勾结,偷了叙利亚的石油,在土耳其卖。赚得是黑心钱啊。

你们不要被他骗了,埃尔多安这个老王八蛋

你每加一升汽油,就有多少里拉进了埃尔多安的口袋

第三,低估了电讯、网络工具的传播性,没有立即断网,断电。

毕竟只是中层的军人,熟悉“枪杆子”的力量,不熟悉“笔杆子”的力量,更加不熟悉“现代笔杆子”——互联网通讯工具的力量。

政变军人的枪杆子,碰到埃尔多安的笔杆子+钱袋子,结局是:

完败,很彻底。

脆败,一夜之间的事。

土耳其军人政变的传统,不涉及平民。当人民上街阻挡的时候,政变士兵不知所措。

第二天早晨,愤怒的人民,却用拳头,打死了很多放下武器的军人。

而且,埃尔多安宣布要恢复死刑,针对这些政变人员。

一叹。

三、枪杆子“自废”,钱袋子“石化”,土耳其未来会更加动荡

谈到土耳其,未来伊斯兰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

这里读者可能会比较疑惑,伊斯兰极端化道路的国家,很多都是遭受经济困境的国家啊,这土耳其经济这么牛逼,怎么就伊斯兰化了呢?

我们看一下两张图:

第一张,土耳其近年人均GDP数据。

第二张,土耳其的年轻人失业率。

从第一张图,2008年人均GDP登顶10000美元以后,随即大幅度下滑,一直冲不破。

经济学管这个现象,叫做“中等收入陷阱”。

突破了,就不再是新兴国家,而是成为发达国家。

突破不了,就经济动荡,甚至可能会“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回到贫穷动荡的发展中国家。

从第二张图,我们看到土耳其的年轻人失业率近几年突然飙升。不怕失业,就怕一帮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失业。

上一次中国大规模的年轻人失业,那是“知青返城”。随后中国开展“严打”。

土耳其经济,正在努力突破“中等收入陷阱”,1/5的年轻人在街上晃。

经济增长的困境,已经来临。过去经济增长的自豪感,还没有消退。

理解了土耳其人民为什么自信心爆棚,看不惯全世界;

理解了埃尔多安不断“脑残”,干啥不好打俄罗斯的飞机;

理解了土耳其人民选择了埃尔多安,伊斯兰化的引路人,尽管前方也有其他道路可走。

未来埃尔多安必然大力整肃军队,土耳其前期“脑残”行为不少,四面树敌,打俄罗斯飞机,跟以色列吵架,跟欧盟撕逼(加入欧盟问题,难民安置问题,土耳其免签进入欧盟问题,亚美尼亚大屠杀问题),军队不稳,不是好事。

土耳其的钱袋子一直突破不了。运气也不好,2008年登顶10000美元人均GDP,随后美国“次贷危机”了。挨着欧盟,欧盟“欧债危机”了,经济增长前景堪忧。

结语:

军事政变,“昨夜星辰昨夜风”,已经了无痕迹。

未来土耳其的动荡,才刚刚开始。

可以肯定的是,下次苹果手机视频通话不管用了。

卡亚寇伊是一个村庄的名字,位于土耳其西南部的旧利西亚省,距离美丽的海滨小城费特希耶大约8公里,离热闹的 旅游 度假圣地萨若努仅5公里。20世纪中叶,这里一度繁荣富足,上万名穆斯林和基督徒安居乐业;多方政治势力聚集,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

然而,若干年后,曾经一度繁华的村庄,变成了土耳其著名的“鬼城”。它的消亡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息息相关,战后的人口交换协议,打破了世外桃源原本的宁静,岁月的洗礼和自然灾害的摧残,使其沦为荒凉萧瑟的废墟群,吸引大批的探险者前往探秘。

卡亚寇伊的 历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相传一群拜占庭时期的村民为了躲避海盗,选择定居在这片隐秘的山林中。他们说着希腊语,信仰的是基督教,而这群人所建立起的希腊小镇,在当时被叫做“莱维西”。

到14世纪,随着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莱维西已成为一个相当大的聚落点,居民上万,主要分为基督徒和穆斯林两个宗教族群。穆斯林们大多生活在山谷周边,从事农业活动;以希腊人为主的基督教徒则住在山谷的内侧,以手工艺维持生计。虽然信仰各不相同,但两个族群相处融洽,互帮互助:每当遇上婚礼或神圣的宗教活动,穆斯林的音乐家会出现在基督教的庆典上为其弹奏优美的曲调,女人们会将糖果和食物进行分享,男人们在当地的咖啡馆中聚到一起,吸着水烟,下着棋,说笑着为彼此排忧解难,孩子们在路边一起玩耍……他们共同维持着卡亚寇伊的繁荣和稳定,使这座城镇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土耳其西南海滨首屈一指的繁荣地区。

然而,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生活,被当地政府的一纸协议打破了。那是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统治者奥斯曼帝国战败,被迫与协约国签订的《色佛尔条约》。这项条约瓜分了土耳其的许多领土,希腊打算割走土耳其相当富庶的两大地区,而此时“莱维西”所在的半岛南部则是意大利想要的地盘。过于残酷的条约一经提出,当即激起了土耳其民众的反抗情绪,第二次希土战争爆发了。战后《,色佛尔条约》作废,双方重新签订了《洛桑条约》。其中有一项《人口交换协议》规定:希土两国之间需要交换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口。这就意味着,生活在土耳其的希腊裔基督教居民,必须“返回故土”希腊;同时,生活在希腊的土耳其裔穆斯林,也必须迁居土耳其。

1923年的莱维西,一夜之间,6000多名基督教居民被迫离开,曾经相亲相爱的人们匆匆告别之后,再不相见。一场人口大交换,留下的是无尽的悲伤和凄凉。

信仰基督教的希腊裔居民,已经在莱维西生活了上千年,他们和当地土耳其穆斯林和睦相处,期间早已无数次通婚,血浓于水,就因为信仰基督教,他们不得不离开世代生活的故土,被遣返回“自己的国家”——希腊。据记载,希土两国的这次人口交换,大约有200万人的命运从此被改写。总共约有50万穆斯林离开希腊,迁往土耳其;同时,约有150万基督教徒离开土耳其,迁往希腊。迁移导致的结果是,希腊突然人口暴增,这些从土耳其返回的“同胞”缺少居所,被本土希腊人嘲讽为“酸奶洗礼过的东方人”,双方格格不入,一度互相排斥;同样,从希腊迁回土耳其的穆斯林日子也不好过,他们被本地土耳其穆斯林称为“异教徒”。

随着时间的流逝,基督徒离开后,在周边从事农业的穆斯林发现失去了生产价值,也纷纷离开此地。后来,莱维西小镇逐渐荒废,沦为空空如也的鬼城,人们便称之为“卡亚寇伊(意为卡亚可石头村)”,表明这里除了废墟里的石头,什么都没有。

自古以来,战争不仅会让人类损失惨重、威胁生命,甚至会破坏文明、激发族群矛盾。希腊和土耳其之间的战争,便加剧了种族的分崩离析。《人口交换协议》带给卡亚寇伊的破坏不可逆转,直接导致这座蕴含璀璨文明的村庄彻底消失于人类的 历史 长河中。

最初,村民的遣返只是导致卡亚寇伊变成空城。那些记载人类文明记忆的建筑仍旧屹立在那里,经受岁月的洗礼。但1957年发生的71级大地震,则彻底摧毁了所有建筑物,真正让这座村庄化作一片荒凉萧瑟的废墟。尽管后来山谷周边的房屋得到一定的修缮,但是山谷内部的建筑再无人问津。

从此,关于卡亚寇伊的往事,人们只能在史书的记载、老一辈的记忆中,找到几分痕迹。于是,后人把对那段岁月的怀念,写进一些文艺作品里,诞生了一个个爱恨别离的故事。英国作家博尼尔斯在他的小说《无翼之鸟》中,借卡亚寇伊村的背景,讲述了一个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美丽的希腊少女,由于两国之间的纷争,不得不与相爱的土耳其情人分离。

此外,著名影片《香料共和国》,也是以希腊与土耳其人口交换的 历史 为背景,根据导演塔索斯·布尔梅提斯的亲身经历改编。同样是因为人口交换,年幼的主角凡尼斯跟随父母一起迁往希腊,而身为穆斯林的祖父则留在了土耳其,还有他的童年玩伴莎米。在**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当凡尼斯的父亲被驱逐的时候,移民官在他耳边悄悄说,如果他能放弃基督教,改信伊斯兰教,就能留下来,可是他犹豫了五秒钟,之后,一切都晚了——物是人非,当他再踏上这片土地时,参加的是祖父的葬礼,童年玩伴也早已嫁作人妇。

如今,人们若想要探寻 历史 ,只需穿过茂密的树丛,徒步往前继续行走,便能看到依山而建的卡亚寇伊。天气阴暗的时候,站在山脚下远远望去,能看到山坡上错落有致地分散着大大小小数百幢破旧的房屋,没有房顶,有些只剩下一面孤墙、一根柱子或一块石墩,也没有人居住,看上去格外荒凉。当然,尽管它被当地人称作“鬼城”,但事实上却未发生过任何灵异鬼怪的事。

残败本来是压抑的场景,但卡亚寇伊却有一种另类的瑰丽。沿着碎石路,顺着坡道往上爬,便能更清晰地看到卡亚寇伊现存的容貌。房屋依山而建,设计独特,在景观和采光方面互不干扰。各种断壁富有层次感地分列两旁,有如一个个隐者,默默地守护着此地。越往上走,石头路面破坏得越严重,房屋坍塌得也更厉害,一些倒塌的房子下面,还留有希腊人用过的一些石头物品,如石灶、石凳等,都丢弃在那里。墙边、墙内疯长的野草、仙人掌,又给沧桑的画面平添了几分生机。

经历了战争、人口迁离、地理环境等多重因素的侵蚀后,卡亚寇伊呈现出一副破败的景象。但值得欣慰的是,20世纪末,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这座被人遗忘的小村庄得到修缮和翻新。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 历史 ,象征着土耳其和希腊之间的和平与友谊,因此政府对其非常重视,并将如今的卡亚寇伊及其周围地区列为土耳其三级保护区和考古遗址。

据统计,大约有4000幢石屋及其他建筑被保留下来,包括14座小教堂、2座大教堂、2座学校行会和1座海关大楼,其中有760处建筑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范围。近几年来,由土耳其旅行社协会、土耳其-希腊友谊协会和土耳其建筑师协会开发的重建项目,也将陆续让剩下的房屋、教堂、学校、图书馆、医院、商店和其他一些设施得到恢复。

如今在政府的扶持下,卡亚寇伊已经逐渐成为土耳其特色小镇, 旅游 业的发展使其重获新生。游客们可以漫步在碎石街道上,穿行于教堂的立柱和拱门间,透过残缺的建筑追寻昔日的盛名。由于这里曾经居住过虔诚的信徒,所以废墟中的教堂相对比较完好,有3座可供游人进入参观。教堂的遗迹外,还设立了标志牌,用英语和土耳其语写着名字。它们大多建于17世纪,日晒雨淋的侵蚀下,内部的壁画已褪去原本鲜艳的色彩,哥特式拱形的屋顶也不像以前一样华丽,斑驳的锈蚀仿佛衰老者的沧桑褶皱,孤独地屹立在荒凉的“鬼城”中,记录着过去那段悲伤的往事。 历史 的长河里,这里也曾明亮宽敞,富丽堂皇,挤满了前来祷告的信徒。但在大自然和战争的掠夺下,美好逐渐消散,独留一丝怅惘。

不过,有时命运就是如此有趣。其实,并不是所有希腊人离去后的小城,都沦落成了“鬼城”。在土耳其境内,还有一座与卡亚寇伊有相似 历史 的小镇,却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在土耳其著名遗迹以弗所附近,有一个存在了千年的小镇,叫希林斯,因有“甜美”“可爱”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甜美小镇”。它建于6世纪。一群来自希腊的基督教徒,意外发现了这块风水宝地,一直过着与世无争的平静生活。当年第二次土希之战爆发,希林斯也受到波及,《人口交换协议》迫使希林斯的基督教徒回到希腊,而希腊的穆斯林“返回故土”,成为了小镇新的主人。戏剧性的是,同样 历史 下的希林斯,却跟卡亚寇伊走向了截然相反的命运之路:那些新迁来的穆斯林没有拒绝和抱怨,而是将希腊式房屋进行改建,融入了奥斯曼风格,过起了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现在,隐匿在深山之中的希林斯因独特的建筑风格和 历史 文化,成为了热门 旅游 景点。狭窄的街道上遍布各式各样的商店,商品琳琅满目,汇聚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红顶白墙的希腊式民居,错落有致地盘踞在半山腰上,掩映在满山的果树中,远远望去,如同一幅风景画。

相比之下,卡亚寇伊确实显得有些许静谧和悲凉。在废墟旁的山间道路上行走,游客们都安安静静,大家都默契地保护着此地的静谧。毕竟,“废墟之美”需要用心去体会,沉浸其中,才能感受那份残缺的遗憾。当温暖的阳光驱散山林里的阴霾,登上顶峰,感受来自视觉的震撼体验;再闭上眼,于烈烈清风之中聆听岁月消逝的低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34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