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大好河山的文言文

描写大好河山的文言文,第1张

1 有哪些古文词赋是描写我国大好山河的啊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啊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2 描写我国大好河山的古诗文

1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黄河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 4杭州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 如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 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

烟水 弥弥。回首处,只君知。

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 瘦吟、窗底忆君时。

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是写白堤的江南忆•忆江南 忆江南(白居易)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 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西湖十咏(探春 苏堤春晓) 上苑乌啼,中洲鹭起,疏钟才度云窈。篆冷香篝,灯微尘幌,残梦犹吟芳草。

搔首卷帘看,认何处、六桥烟柳。翠桡才舣西泠,趁取过湖人少。

掠水风花 缭绕。还暗忆年时,旗亭歌酒。

隐约春声,钿车宝勒,次第凤城开了。惟有踏青 心,纵早起、不嫌寒峭。

画阑闲立东风,旧红谁扫。 〖送客之杭〗选自:《全唐诗》 作者:牟融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帆带夕阳投越浦, 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1长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黄河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3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桂林山水》 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俗语) 4杭州 描写杭州的诗词多是围绕西湖的: 如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描写西湖的平湖秋月: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木兰花慢(别西湖两诗僧) 嫩寒催客棹,载酒去、载诗归。

正红叶漫山,清泉漱石,多少心期。三生溪 桥话别,怅薜萝、犹惹翠云衣。

不似今番醉梦,帝城几度斜晖。 鸿飞。

烟水 弥弥。回首处,只君知。

念吴江鹭忆,孤山鹤怨,依旧东西。高峰梦醒云起,是 瘦吟、窗底忆君时。

何日还寻后约,为余先寄梅枝。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3 描写大好河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杜甫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绝句》两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綦毋潜 《春泛若耶溪》 幽意无断绝, 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 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 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 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 愿为持竿叟王维 《青溪》言入黄花川, 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 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 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 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 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 垂钓将已矣《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 隔水问樵夫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 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 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 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 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 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 共醉重阳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山瞑听猿愁, 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 维扬忆旧还将两行泪, 遥寄海西头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馀钟磬音 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王勃 《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李白 《登金陵凤凰台》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破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颖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崔颢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白居易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杜牧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张祜 《题金陵渡》 金陵津渡水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洲 巴水 唐白居易 城下巴江水,春来似麴尘软沙如渭曲,斜岸忆天津影蘸新黄柳,香浮小白苹临流搔首坐,惆怅为何人?大水 唐白居易 浔阳郊郭间,大水岁一至闾阎半飘荡,城堞多倾坠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风卷白波翻,日煎红浪沸工商彻屋去,牛马登山避况当率税时,颇害农桑事独有佣舟子,鼓(木世)生意气不知万人灾,自觅锥刀利吾无奈尔何,尔非久得志九月霜降后,水涸为平地湖亭晚望残水 唐白居易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破镜折剑头,光芒又非一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湖亭望水 唐白居易 久雨南湖涨,新晴北客过日沉红有影,风定绿无波岸没闾阎少,滩平船舫多可怜心赏处,其奈独游何?澄水如鉴 唐崔颢 圣贤将立喻,上善贮情深洁白依全德,澄清有片心浇浮知不挠,滥浊固难侵方寸悬高鉴,生涯讵陆沉对泉能自诫,如镜静相临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春水 唐杜甫 三月桃花浪,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碧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引水 唐杜甫 月峡瞿塘云作顶,乱石峥嵘俗无井云安酤水奴仆悲,鱼复移居心力省白帝城西万竹蟠,接筒引水喉不干人生留滞生理难,斗水何直百忧宽登楼望水 唐顾况 鸟啼花发柳含烟,掷却风光忆少年更上高楼望江水,故乡何处一归船水 唐韩溉 方圆不定性空求,东注沧溟早晚休高截碧塘长耿耿,远飞青嶂更悠悠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别。

我的家乡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景色优美,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家乡有一个特色文化,就是讲闽南话。闽南话不仅是闽南地区的方言,也是台湾同胞的通用语言,它联系着海峡两岸的人民。

从我咿呀学语开始,爸爸、妈妈就教我说普通话。后来,因为爸爸、妈妈都要上班,只好把我寄养在外婆家。外婆是个地道的闽南人,又没有读过书,一句普通话也不会说。为了让外婆听懂我的话,于是,我经常在普通话中夹着闽南话,当然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记得有一天,我和外婆坐在电视机前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小小年纪的我,对国家发生的许多事并不懂,只是觉得好玩。外婆关心地问我:“小聪明,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呀”我心里早就想好了长大后要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于是,脱口而出“导游”。外婆惊讶地问:“读了那么多年书,就为了卖酱油啊”听了外婆的话,屋子里一片哄堂大笑,在一旁看电视的舅舅连忙向外婆解释,外婆听了笑疼了肚子。

还有一次,有位邻居来找外婆,外婆正在做饭,便叫我去开门:“小聪明,狼来了,去开一下门。”我听了目瞪口呆,站在那里发愣,半天都没反应过来。后来我才恍然大悟,外婆闽南话中的“狼”就是普通话中的“人”,于是我立刻跑过去开门。看来我得多向外婆学习闽南话了,不然不仅会闹笑话,还要让客人久等了。

作为一名闽南地区的小主人,我希望同学们在积极学习普通话、英语的同时,别忘了学好我们的闽南方言,让这块“古汉语活化石”在我们这一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闽南语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焕发出更加璀璨的时代光彩。

‘ 在西安人的心中,这是西安人的歌,600年的城墙如今让你随便触摸,西安的女娃喜欢有话啥都直说,就像这城门儿楼子四四方方的洒脱’听着这首淳朴的用方言演唱的歌曲,心中不由的向往着西安的古城墙、恢弘气势的钟鼓楼、杨贵妃的华清宫和美味的西安小吃,尤其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它们都深深的吸引着我,使我有一种不去一次遗憾终生的想法啊。说走就走,为了圆自己心中的梦想,为了给自己一个放松心情的机会,更为了游历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约上三五好友,驾驶大九,来一趟西安游玩记。

古城墙、古城楼,在述说着西安曾经的繁华与沧桑

大九相伴,轻松好玩

看着这些兵马俑,可以想像古人的智慧与聪明

以胖为美的唐朝美人,是不是栩栩如生

大雁塔和钟鼓楼

认识最难写的那2个字吗?

谢谢大九,游玩的路途中,有美景,有欢笑,更有大九的忠实相伴,才使旅途变得更加安全,更加有意义。

《锦绣河山》电视剧的原型是陕南地区。

为了确保真实度,该剧的演员绝大部分是西北籍的,并且使用了陕西方言,以求更贴近真实的农村戏。

该剧讲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陕西秦岭腹地,两个不同姓氏的村庄因自然灾害被迫合并成一个村子,村支书赵书和对贫困现状痛心疾首,一心想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同时他还要处理好与以柳大满为代表的柳氏村民之间的关系故事。

1 描写祖国的美丽山河的优美语句有哪些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江河湖海,日夜奔腾,那是祖国汩汩的血液;

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祖国不屈的脊梁;

雄伟故宫,端庄磅礴,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

万里长城,绵延不绝,那是祖国伟大与强盛的见证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唐杜甫《望岳》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唐王维《汉江临泛》

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元张养浩《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宋苏轼《题西林壁》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宋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朝)齐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2 描绘美好河山的诗句

描写祖国河山的诗文 1、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范成大《州桥》:“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4、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7、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9、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有哪些古文词赋是描写我国大好山河的啊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啊始得西山宴游记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

恒惴栗。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上。

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

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心凝形式,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是岁,元和四年也。 钻鉧潭记 钻鉧潭,在西山西。

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钻鉧潭西小丘记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有得钻鉧潭。

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

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

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

李深源、元克已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

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

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冷冷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

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古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已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袁家渴记 由冉溪西南水行十里,山水之可取者五,莫若钻鉧潭。由溪口而西,陆行,可取者八九,莫若西山。

由朝阳岩东南水行,至芜江,可取者三,莫若袁家渴。皆永中幽丽奇处也。

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为“渴”。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其中重洲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舟行若穷,忽而无际。

有小山出水中,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其旁多岩词,其下多白砾,其树多枫柟石楠,樟柚,草则兰芷。

又有奇卉,类合欢而蔓生,轇轕水石。 每风自四山而下,振动大木,掩苒众草,纷红骇绿,蓊葧香气,冲涛旋濑,退贮溪谷,摇飃葳蕤,与时推移。

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永之人未尝游焉,余得之不敢专焉,出而传于世。

其地主袁氏。故以名焉。

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鲜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

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酾而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鷁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石涧记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水,龙鳞之石,均荫其上。

4 求有关描写山水的古代文言文,诗,词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离而去。“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

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静观之久,表现出他“独坐”时孤寂的情景,也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2)“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

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

“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提炼的,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总写洞庭湖的秋色。

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波光和皎洁的月光互为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洞庭湖其实面积很大,方圆数百里。说“潭面”,是作者有意把很大的洞庭湖说成是小小的水潭,意味着作者十分广阔的胸怀。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诗人以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洞庭湖的山水。

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再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也是对上一句作的补充说明。 宋人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群山》中的“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便是从这两句中脱化而出。

(1)“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风景旧曾谙。”

“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曾”:曾经。

“谙”:熟悉。我对江南的美丽风景曾经是多么的熟悉,多么的了解。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江水更显得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

(3)“能不忆江南?”江南的这种风光在洛阳是看不到的,所以词的结尾用反问句说,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文人心态录——山水田园诗的审美主体 华夏历史悠久、一统时间长为山水田园诗提供了审美时间,美丽风光为古代诗人提供了审美空间,创作出至美的山水田园诗。西方风光也自具美的特色,为何其山水田园诗远不如中国兴盛,且其内蕴远不如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那么深远婉曲复杂有味呢?除了前文所说审美时间的限制影响了审美空间外,更重要的是审美主体的原因,即古代文人心态的原因。

爱国之情——山水田园诗的高亢主调 以名山大川为筋骨血脉,以田园为肌肉的神州大地是华夏民族获取生活资料赖以生存的源泉。山水田园哺育人,人必热爱山水田园,产生一种深沉的山河之恋、乡土之情。

这种山河之恋与乡土之情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愈益浓烈,到民族国家形成时便成为爱国主义崇高感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爱国主义最终形成。反过来,古代山水田园诗人又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之下遍游山水,饱览田园,讴歌华夏风光,创作出优美的山水颂歌,使山水田园诗获得很高的思想意义,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亦为爱国主义传统的继承与发扬起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遥远的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许多祭祀山川、旅游、隐逸的传说。黄帝游天下,封禅五岳;巢父、许由因自标高洁不受天下而遁迹山林;虞舜东巡狩,登南山,观河渚,南巡苍梧而死,葬于九嶷山; 《诗经·周颂·殷》歌颂武王克商,天下统一,疆域辽阔,群山环岳,百川汇河的壮美景象;魏武侯游于西河,赞叹“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孔子游缁维之林,坐杏坛之上,又出游少源之野、戎山之上,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著名观点;屈原在《招魂》中描绘楚国“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汜崇兰些”; “层台累榭,临高山些”,以故国山川美胜,光景可人,呼唤楚王之魂归来。

六朝以后山水田园诗大盛,歌颂描写山水田园以表山河之恋、故土之情的作品不胜枚举,借山水直抒爱国之情的作品也纷至沓来。高适有“礼乐光辉盛,山河气象幽”之颂(《奉酬睢阳李太守》);储光羲作《游茅山诗》五首,极写茅山风光的清美与野逸的情趣,诗中“此意在观国,不言志远游”,“天地朝光满,江山春色明”,意在歌颂处于鼎盛时期的大唐帝国;杜甫有“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之叹(《春望》);陆游抒“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5 描写美好河山的诗句有哪些

早发白帝城 李白 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李白 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山行 唐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惠崇春江晚景 宋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暮江吟 唐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终南望余雪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来说,在踏入幼儿园的校门时,就开始相对规范的集体生活,在学校里可以接触到更加规范的生活模式,另外还可以在老师的教导下学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其实,对于好奇心很强的小宝宝来说是再开心不过的事情,也就会出现不少妈妈感到疑惑的事情,似乎当孩子刚开始独自一人来到幼儿园过集体生活时,并没有预想到那样的焦虑啊。

话有说回来了,到了规范性很强的学校开始正规化的集体生活后,孩子的言行举止都要在老师的要求下得以改善,变得更加懂规矩和礼貌。也会有的孩子家长会担心老师的普通话不够标准,这样的话,会影响到孩子的语言发展。

别说,会考虑孩子语言发展的家长是为数不少的,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像现在的小孩都是讲普通话,大家认为小孩有没有必要学地方方言呢?自己到觉得这是个好问题,很想就这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一下。

01、学好普通话是基础,但是也要兼顾地方方言

现在社会发展的如此迅速,自然我们都需要用一种标准化的语言来方便所有人的沟通,而普通话就是很好的通用语言。像我们在观看电视的时候,一般像中央卫视等需要上卫星的重要电视频道都会主播普通话,就是看重了它具有很好的传播性和交流性。

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普通话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他们在开始踏入学校的时候,就会接受很正统和正规的学校教育,而学校里就会要求所的教师职工都采用普通话来教学。

这些都是体现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也有着其基础性的作用。不过,在考虑到了所有人都能够交流方便的事情后,也需要兼顾到很多很有地方特色的区域的实际情况(像少数民族)。

这些少数民族、区域甚至会有自己完整的语言系统,会像汉语一样拥有完整的文字记载、积累,也是为了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可以代代相传下去。如藏族、朝鲜族。

02、地方文化需要有效地传承下去

如果您有机会来到祖国的大好河山,来到很多很有地方特色的地方就会发现,那里之所以那么吸引人去关注、观光,就是有着非常浓厚的地方文化。像如果您来到了东南地区的福建省,您会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每到一个站点就会听到一遍普通话报站和一遍闽南语报站。是不是很有效地和很多地方很鲜明地区分开来了。

这是生活中很细微的一部分,让很多人记住了这里是有着其当地很浓重的文化。这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在学好普通话的基础上,也要兼顾好地方方言的学习。让每个地方的特色文化都有效地传承下去。

对于小孩子需要继续学习地方方言的事情,自己是持有支持的态度,也希望子子孙孙都能够继承下来这样非常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用这样丰富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家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42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19
下一篇2023-09-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