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鲜花》观后感

电影《鲜花》观后感,第1张

影片以哈萨克族即兴弹唱表演的原生态文化形式“阿依特斯”和草原生活为叙事背景,讲述了一个饱含浓郁哈萨克族气息的唯美故事。着力塑造了一位性格坚毅、善良聪慧的女歌手“鲜花”的生活、情感、奋斗经历。影片同时向观众呈现出新疆的壮美山川、绚丽草原和冰雪世界等多彩景观。影片传神地表现了哈萨克族传统的文化生活,使观众深刻体会到哈萨克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女主鲜花是个美丽聪慧的草原女歌手,年轻的男歌手卡德尔汗对她一见倾心,而卡德尔汗也是少女鲜花内心的理想型,他们很快开始甜甜的恋爱,但是卡德尔汗一心追逐的音乐梦想是走出草原,出专辑,让更多人的听到他的歌声;而鲜花放不下年迈的妈妈(实际是奶奶),所以放弃了和卡德尔汗远走高飞,以及他们的爱情。后来,她听从妈妈意见,选择了善良勤劳的乡村医生苏力坦作为入赘丈夫。虽然一开始他们没有激烈的怦然心动,但她们的爱在朝夕相处中日积月累,成为情投意合的草原伉俪。鲜花因为担心苏力坦的安全,不顾狂风暴雪,她摔伤了自己的手指,苏力坦最终在去给鲜花买琴弦的路上出车祸丧身。鲜花在悲痛中,生下苏力坦的女儿,独自把他抚养长大。

怦然心动的爱情固然美好,但若不能充分尊重、理解爱人,或者即使理解,但双方的理想路径天差地别,那也注定无法修成正果。影片中卡德尔汗对鲜花的另嫁他人心有不甘,但他选择了事业,而他的选择导致与鲜花的分离。鲜花选择了生活,选择苏力坦,最终,在彼此的真诚中得到彼此的爱。选择无关对错,爱情的结果也没有好坏,一切或许都只因缘分,听从内心的选择,为选择做最大的努力,结果就一定是好的。

改革开放已经40年了,极不平凡的社会变革饱含时代情感。而作为集体情感的另一种记录与升华,以**艺术直观地展现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以“小制作、大情怀、正能量”的创作反映个体经历与时代大潮同频共振,用“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态度锤炼作品,本身就凝聚了对改革开放首创与实践精神的肯定。

**《雪葬》正是基于这样的初衷,由一个以本土青年人为主力的团队,在有限的预算下承担重任。影片取景自兰州市榆中县兴隆山、青城古镇等地,历时一年多筹备,以农民企业家赵天佑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奋斗史为主线,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创业图景,同时也揭露了经济发展中的腐败现象,通过深刻反思,力图书写个人与社会在发展浪潮中的质朴情怀。

《雪葬》及其同名长篇小说由作家范文创作。通过影片可以看出一事一景均浸透着亲历改革的感性记忆。从村民至各级官员的人物百态,通过积累与呼应的整体安排,在宏观上以开放的叙事触发不同维度的思考。影片很好地展现出市场经济给农村带来的新鲜感和活跃气息,对改革初期的一些现象,如包产到户的利益碰撞等,也直接加以表现,人物对话和动作的细致拿捏对于全景式地还原复杂历史脉络功不可没。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没有农民赵天佑、李县长等几个人物的细节支撑,是做不到如此真实、有代表性的。与大片式的“包袱编排”不同的是,赵天佑参军未果、入赘柳沟河创业以及后来遭遇骗局等事件虽是偶然所致,却组成了完整的内在逻辑。

影片中熟悉的西北方言、生活味道,大大丰富了时代细节。镜头中被群山无限压缩的人的形态,从讲故事回到历史的视角,视觉语言的冲击是强烈而丰富的。影片场景设计、调度上力求还原真实,在赵天佑组织村民分田到户一场戏中,群像表演错落有致,语言和剪辑风格明快热情,是对改革春风的歌颂。为了表现好人物性格发展,创作者对赵天佑的婚礼和李县长的反思这两场戏进行了精确的设计,强烈的光线,一暖一冷,通过对比很好地增强了观众的感受。这种视觉表达超越了一般的美学意义,为故事做了铺垫和升华,形成了对命运悲剧的诗意感应。而作为影片主题,结尾安排了一位放羊老人在大雪中与李县长进行了一番灵魂追问式的对话,言到之处引出一段悲凉的秦腔,让人不禁落泪。尽管剧情是开放的,观众仍能体察到一种长久的思考,回荡在片尾音乐中的,是正直、善良的本性流露和知错能改的痛彻之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37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