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整理中国少数民族婚俗

推荐整理中国少数民族婚俗,第1张

对于少数民族,我们总是充满好奇,尤其是这里的风土人情。所以,今天边肖将带你简单了解一下中国一些少数民族的婚俗!所以你可以来这里结婚或者体验一下!

新疆天山天池

哈萨克族婚俗

婚俗介绍:

哈萨克族人的婚姻经历了从说媒到结婚的一系列仪式,哈萨克族人称之为“易拓”。主要有说媒、订婚、镀金仪式、给彩礼、结婚迎亲等仪式。这些仪式的规模取决于双方家庭的经济状况。

哈萨克人视婚姻为人生的头等大事,所以举行婚礼是非常隆重的。期间还会举办赛马、抓羊、追大妈、肯玩唱歌等活动。

伊犁哈萨克族的婚礼有自己独特的味道,婚礼在一片歌的海洋中进行。婚礼上的歌只有曲调,没有固定的歌词,都是即兴的。和喜欢擅长唱歌的朋友可以一起去天山天池体验哈萨克族婚礼!

湖南张家界

土家族婚礼

婚俗介绍:

土家族的婚俗也很特别,最有特色的就是哭嫁。以前的土家族女孩,十多岁就开始学哭嫁。他们不能哭,也不允许结婚。这种哭闹可以持续三到五天,也可以持续一个月。“哭”(唱)的歌是“骂媒人,骂父母,骂姐妹”。

说“骂”也是为了叙述和表达自己对亲人的不舍。不仅新娘一个人哭,婚礼前一天还会邀请9个类似“伴娘团”的未婚女性朋友加入“十姐妹会”,陪新娘一起哭。这种伴随的叫声很像“唱一首歌”和“斗一首诗”。大家都是半即兴,也有音乐表演。

除了哭嫁,土家族还有两套嫁衣,一套是轿子装,一套是大红裙,称为“露裙”。

“露衣”有不同的含义:按照传统,露衣要由出嫁的姑娘自己缝制,刺绣精美。一方面是为了美观大方,一方面是为了向婆家和邻居展示自己的一技之长,以示自己是一个贤惠能干的聪明妻子。

所以想体验的朋友一定要选一套好看的“露衣”穿,哭着结婚最后一定要配合音乐节奏。

重庆彭水

苗族婚俗

婚俗介绍:

重庆彭水被称为爱情疗伤圣地,婚俗也很特别。彭水的民间婚姻是自由的“自介源于订婚”,这在古代真的不多见。而且,大部分都是从唱歌开始的。由于汉族、苗族和土家族的结合,每个家庭都有不同的结婚习俗。

总的来说,基本上有一系列独具特色的苗族婚礼习俗:抛球、哭闹、求婚、仪式、亲戚、高门、天地、华山、长桌宴、观摩会等。在这里,我们更注重仪式。结婚有三书六礼(三书:订婚信、仪式信、欢迎信,也就是订婚文书。

在纳吉,男女订婚时,男方写给女方的信:赠送大礼时使用的文件,列明大礼的项目和数量)。喜欢传统的朋友结婚可以来体验三本六礼。

这些婚礼习俗各有特色。如果你来这里旅游,不妨去体验一下。也是一种独特的旅行体验!

苗族结婚风俗有以下几点:

1 若想和某人结婚,苗族男女会先在一起过“过堂”,即相互访问。

2 确定好婚期后,男方要准备婚嫁彩礼,一般要准备猪羊牛等家畜,还要送龙袍、龙旗等礼品给女方。

3 婚礼当日,男方的亲友会靠近新娘家门前,打起葫芦筛、牛角钹、梆子等乐器,然后挤进门口,一边跳一边唱。

4 新娘嫁妆多为纺织品,包括裙子、布鞋等。由于过去苗族女孩在14岁左右就会缝制自己的衣服,所以新娘的嫁妆多为自己缝制的。

5 新娘穿戴特点:头戴散发礼帽,头顶放置花蔟,颈戴银饰,胸挂银牌,腰插麦穗灯笼,穿着绸缎短衫、长褂、花裙等。在苗族人眼里,新娘衣着的好坏决定了男方的“面子”,也代表了女孩的人生价值。

6 婚礼上,还有“打亲戚”、“敬酒”、“请客”等仪式。其中“打亲戚”是指新郎要拿猪肉腿敬新娘的亲友,亲友要拍打猪肉腿,并对新婚夫妇祝福。

7 婚礼的最后一个环节是祝酒宴。宾客们坐在竹椅上,摆放着各种美食和酒水,享用这场盛宴。日子越大,吃的也会越好,这些食物和饮品也会被视为婚礼的奉献。

苗族姑娘给的苗绣哪能随便接,那是定情信物,你接了代表你喜欢她,这个你事先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不能会麻烦上身,解都没办法解释。至于你遇到的事,如果女孩还可以,被她看上了,你试着交往一下,但交往之前一定要了解当她的婚嫁习俗,不然又会伤害到她。再一个,如果你不喜欢她,就跟她解释,实在不行就跟她父母解释一下,办法总是有的,祝你好运。

1、婚姻风俗

苗族的婚姻严禁同宗族者婚配,通常是异姓通婚,同姓不同宗有的也可通婚。

婚姻缔结的主要形式是自主婚姻,过去也有父母包办的,但婚前青年男女都有比较自由的恋爱活动,多在节日或农闲时举行,在村寨附近有固定的地点,由本寨姑娘与外寨男青年在此对歌,双方有意后则互赠礼品作为定情的信物。这种传统的青年男女之间的社交活动,在黔东南称为“游方”(又称“摇马郎”)。

2、饮食风俗

黔东南的苗族,主食为大米,也有玉米、红薯、小米等杂粮副食种类很多,肉类有自家养的家畜、家禽和鱼类,蔬菜有豆类、菜类、瓜类,此外还采集野菜和从事渔猎等以补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3、文艺风俗

黔东南施洞口一带的“飞歌”(确切的意译应是“高歌”,即“高声唱歌”。)常为二人或四人的齐唱,高亢嘹亮 ,豪迈奔放,曲调明快,有强烈的感染力。

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银饰等民间工艺瑰丽多彩。用蜡刀蘸蜡在白布上画好图案花纹后,浸入染缸染色,然后用水煮沸,脱去黄蜡现出蓝底白纹图案的蜡染工艺,已有上千年左右的历史,在苗族民间流传甚广。

扩展资料

黔东南苗族的节日风俗:

黔东南部分地区和广西融水县盛行过“苗年”,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要准备丰盛的食品,还要供祭祖先,接着休息5至10天,并举行各种盛大的娱乐活动,有踩鼓、跳芦笙、赛马、斗牛、斗鸟、“游方”等活动。

“跳花节”是苗族地区一个民族情趣浓厚的传统节日,主要是苗族男女青年交友求偶和群众性社交娱乐的节日。

黔东南部分地区还有龙船节、花山节(五月初五)、吃新节(农历六七月间稻谷成熟时)、清明节、赶秋节(立秋)等等。

中国政府网-苗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jiehun/1415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18
下一篇2023-06-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