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黄河大合唱的特点和你对大合唱的认识

求黄河大合唱的特点和你对大合唱的认识,第1张

黄河大合唱》,在抗日战争时期,大大激发和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敌御侮的士气和斗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黄河大合唱》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黄河大合唱》创作于 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洗星海作曲。

作品用感情饱满的笔墨,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

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一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

人民音乐家洗星海以他不可遏制的创作热情,仅仅用了6天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巨作的初稿。

同年5月,《黄河大合唱》在延安演出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毛主席都跳了起来,很感动地说了几声‘好’。”(洗里海日记)

《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8个乐章,并由配乐诗朗诵和乐队演奏将各乐平连成一个整体。

各个乐章从内容到音乐形象又具打相对的独立性,乐章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品以抗日和爱国两个主题为中心。

从深厚的情感和感人的艺术形象上一步步展开,直至宏伟的终曲,激荡的感情浪潮发展到了最高点。

管弦乐队演奏的《序曲》概括地对全曲进行了极富特点的描绘.乐队效果色彩浓郁。

音乐刻画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象征着崇高伟大的民族精神:几个主题经过发展后交织征一起,形成了序曲的 。

《黄河船夫曲》采用了劳动号子的体裁形式,展现了乌云满天.惊涛拍岸,船夫与暴风雨奋力拼搏的生动形象.表现了华夏子孙吃苦耐劳和一定能到达胜利彼岸的优秀品质。

九曲黄河上船大粗矿的号子以领唱、合唱的形式塑造出来,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作为大合唱的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给我们展示了这一可歌可泣的史诗的第一幕。

男中音独唱《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搏大、豪放的情怀。

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黄河的雄姿。

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之后,是民谣风格的抒情叙事曲《黄水谣》,朴素的音调优美而又平易动人:第一部分描写了奔流不息的黄河之水和中华儿女美好安宁的和平生活。

第二部分主题深沉、痛苦,描写了日寇侵略后妻离子散天各一方的悲惨情景。

音乐在低沉的情绪中结束,使人久久难忘。

《河边对口曲》如民间小曲般亲切而富于乡土气息,通过叙事般的对唱形式,手法简练,效果甚佳,描摹了国土沦丧后日寇铁蹄下人民的悲惨遭遇。

《黄河怨》以低沉凄惨、悲痛欲绝的音调,哭诉了一个遭受日寇蹂躏、失去丈夫孩子、留下“把血债清算”的遗愿而投入滚滚黄河怀抱的妇女的深仇大恨。

齐唱、轮唱《保卫黄河》表现了游击健儿的英勇气概,是一有人民战争壮阔场面的战斗进行曲。

“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此起彼伏,波澜壮阔的宏伟场面和乐观主义的民族精神跃然眼前。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是整部大合唱的终曲,也是全曲的 。

前面出现过的几个重要基本主题得到了综合的展现,愤怒的情绪、战斗的号角、坚定的节奏、丰满的合唱以宏伟的气势使音乐达到了最 ,作品在乐队全奏和八声部合唱气吞山河的的澎湃波涛中结束。

大合唱grand vocal cycle

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与合唱(有时穿插朗诵)的,通常由管弦乐队伴奏的多乐章的大型声乐套曲

大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

它要求歌唱群体音响的高度统一与协调,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

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

音乐特征: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其具有崇高的艺术成就价值。《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是我国近代合唱音乐的一座光辉的里程碑,也是我国近代大型音乐作品的典范之作。

  感想里面有的,自己看把

在艺术上,全诗构思完整,布局讲究,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为贯穿形象,熔铸了澎湃的激情,使全诗呈现出强大的力度同时由于诗人从中国传统诗词表现手法上吸收借鉴,组诗节奏明快,语言凝炼 光未然1940年在重庆从事文艺活动,创作长篇叙事诗《屈原》,在白色恐怖下用诗的形式曲折地表达了人民群众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的强烈要求“皖南事变”后他被迫出走缅甸,团结华侨文化界和华侨青年从事反法西斯的文化活动1942年回到云南,1943年3月到1944年9月,根据流传的民歌编写了长篇叙事诗《阿细人的歌》,同时创作了抒情长诗《绿色的伊拉瓦底》

背景资料

钢琴协奏曲《黄河》在1969年问世数年后,《解放日报》美术编辑洪广文需要借调人手绘画宣传画作1972年,年仅25岁的陈逸飞为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油画组负责人,随即与夏葆元、王永强、张定钊、秦大虎、严国基奉调参与上海市《黄河》油画组画的设计创作室位于汉口路309号的旧《申报》大楼三楼

钢琴协奏曲共成4个部分,这组画也分为4幅严国基画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陈逸飞画第二乐章《黄河颂》,夏葆元和王永强画第三乐章《黄河愤》;秦大虎和张定钊画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其中《保卫黄河》原本是画毛泽东与林彪在一起,后来林彪变节,需要重画

在四幅作品中,陈逸飞的《黄河颂》最为外界熟悉它的初稿是水粉稿,除了画一位红军外,身边还有一位披著羊皮的农民,但陈逸飞认为一个人站在山岭,会令画面更简洁有力,在第二稿剔走农民角色这做法当时引起美术界争议,认为这做法不能代表群众,至少也得加个民兵为了按自己的想法绘出该画,陈逸飞为此要跟各领导打招呼、通关系

陈逸飞为了画士兵手握步枪的样子,还找来了一张苏联油画的印刷品,内容是列宁检阅军队,一排排战士手握步枪,陈逸飞为了研究这张模糊不清的印刷品,把作品看了一个上午

直至5年后,1977年举办的全军美术展首次展出该作,其感染力和绘画技巧引起美术界的关注,奠定了陈逸飞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

1980年代,陈逸飞决定出国,登机前一晚,突然决定要将数幅画搬走,尤其是《黄河颂》由于《黄河颂》长297厘米、宽1435厘米,陈逸飞要叫一班小兄弟帮手搬运,但画作实在太大,要用两辆自行车一前一后才可以载走,不料在拐弯时,《黄河颂》的画布裂开了据说后来的修复工作是由陈逸飞胞弟陈逸鸣负责

1997年元旦陈逸飞在《新民晚报》曾撰写《既英雄又浪漫》一文说:“《黄河颂》最初的构想,是画一个羊倌,扎著羊肚子头巾,扛著头,仰天高唱信天游反复思量后,发觉这种表现方式几乎是在诠释《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便毅然舍弃转而改成一个红军战士,站在山巅,笑傲山河创作过程中,我把山顶明亮如炽的光感复还到画布上,渲染成一片耀眼的白芒;我在红军战士的步枪枪眼里,画了一小团红布,形同一朵盛开鲜艳的小花,还在他的脚下,画上一行斜飞南行的大雁”

1996年,该画在香港苏富比公司拍卖,以1285万港元成交,成为当时中国最昂贵的油画之一2007年5月13日该画将在嘉德公司拍卖会上再次拍卖,嘉德公司估价为2000万元

编辑本段我怎样写《黄河》 (冼星海)

《黄河》的创作,虽然是在一个物质条件很缺乏的延安产生,但它已经创立了现阶段新型的救亡歌曲了

过去的救亡歌曲虽然发生很大效果和得到广大群众的爱护,但不久又为群众所唾弃因此,“量”与“质”的不平衡,就使很多歌曲在短期间消灭或全失效用

《黄河》的歌词虽带文雅一点,但不会伤害它的作风它有伟大的气魄,有技巧,有热情和真实,尤其是有光明的前途而且它直接配合现阶段的环境,指出“保卫黄河”的重要意义它还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1.《黄河船夫曲》

你如果静心去听,你可发现一幅图画,像几十个船夫划船,画面上充满斗争的力量歌曲有两种情绪是值得注意的:开首的紧张情绪,是船夫们渡黄河时和波涛挣扎的情形,他们唱“划哟冲上前”,“乌云遮满天……”,“浪花打进船,伙伴哪!睁开眼!舵手啊!拉住腕!……拼命哪!莫胆寒!”“行船好比上火线,团结一心冲上前!”最后一段是比较轻快一点在他们没有渡过黄河以前,他们充满愉快与光明经过他们一阵大笑以后,情绪已达到安慰和安心的境地,气也可以喘一喘了

2.《黄河颂》

是用颂歌的方法写的,大都带有奔放的热情,高歌赞颂黄河之伟大、坚强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

3.《黄河之水天上来》

是一首朗诵歌曲,我用三弦作伴奏,歌词的内容全由三弦表达出,不是大鼓的伴奏方法,也不是普通的京调伴奏方法欧洲有一种歌词与伴奏独立的歌曲,由曲作者沃尔夫(Wolf)的提倡而完成但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而表达歌词的内容,又可独立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尝试三弦的调子里,除了黄河的波浪澎湃声外,还有两个调蕴藏着:一个是《满江红》,另一个是《义勇军进行曲》但只有一点,而没用全曲(这是由于曲调组织的关系)

4.《黄河对口曲》

是用民歌形式(用山西音调)写的,最后三段二部合唱是用甲乙的主调配合起来的三弦和二胡代表甲乙的对唱和合唱还有,过门比较轻松而有趣唱的人宜用动作去帮助歌曲的传达,更觉生动

5.《黄水谣》

是齐唱的民谣式歌曲音调比较简单,带痛苦和呻吟的表情但与普通一般只是颓废不同,《黄水谣》里面还充满着希望和奋斗!

6.《黄河怨》

代表妇女被压迫的声音,被污辱的声音音调悲惨缠绵,是含着眼泪来唱的一首悲歌假如唱的人没有这种感情,听众必然没有同感的,而这应是值得注意的

7.《保卫黄河》

是一首轮唱曲,从两部起至四部轮唱每一句开头都要有力,而且要健康地、乐观地唱出这是全用中国旋律写的到三部至四部轮唱时,内中有“龙格龙格龙”,是轮唱的伴唱,唱时要唱出风格才有趣整个是非常有力和雄伟,一起一伏,变化无穷,只是要留意不停地把旋律唱出

8.《怒吼吧!黄河》

是一首四部的大合唱,里面有二、三、四部不同声部的组合曲调是诚恳和雄厚,但充满热血和鼓励,是《黄河》一个最重要的主调最后两句:“向着全中国受难的大众,发出战斗的警号!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们,发出战斗的警号!”要不断地唱三、四、五次,直至听众有了同感才转到结尾最好用军号吹奏主调,用战鼓伴奏,更可表现“黄河”的伟大它的怒吼启发着全世界的受难大众和劳动的人们

《黄河》的做法,在中国是第一次尝试希望爱护中国新音乐运动的群众给我一个指导,使我得了鼓励,更努力去创作

(摘自《冼星海全集》)

《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北美来电话约稿,以《黄河大合唱》的诞生为题,要我为《华语快报》撰文,以配合中国伟大作曲家冼星海的这部艺术作品在香港“黄河音乐节”隆重上演围绕这个题目,我早写过回忆录,要说的都说过了而盛意难却,虽是限题限时作文,也该再试试看我要借此机会,热烈祝贺“黄河音乐节”取得丰硕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请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谢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星海在上海结识的时候,他已经大发宏愿,要通过自己创造的音乐形象,表现我们中华民族的苦难、挣扎、奋斗,对自由幸福的追求和胜利的确信他把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写作的《民族交响乐》中抗战爆发了,这是全中国人民热情奔放的时代,作家艺术家更处于热情奔放的潮头他写了很多具有长久生命力的爱国歌曲,更希望通过声乐艺术的长篇巨著以表现自己的宏愿这说明《黄河大合唱》的诞生,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蕴蓄已久的内在要求

回想起来,作曲家反映时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国作家艺术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敌演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们英勇的身姿,时刻强烈地感动着我,我在心头酝酿着一个篇幅较大的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写诗时,接受星海和演剧三队同志们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

现在可以补充的是,当时有两个印象,强烈地直接激发了胸中蕴蓄的诗情一个是渡过黄河险滩时船夫们驾驶方舟(确确实实是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这已经在《黄河船夫曲》中有所表现和发挥了当时,同舟共济的邬析零同志记录下来的船夫号子,曾经是星海作曲时的重要参考再一个是行经山西吉县以北的壶口(虎口)看黄河激流堕入悬崖深渊形成尼亚加拉大瀑布式的壮美图景这是著名的“黄河冒烟”“陆地行舟”(船过此处要在陆上绕行一段)的地方我被这大自然的奇观惊呆了我把当时的印象如实地写进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大合唱第三首)中,我说“如实地写”,因为确实“从十里路外”,可“仰望它的浓烟上升”,它确实“摇动了地壳,冲散了天上的乌云”;这里描述的历史上西北人民无尽的苦难,当时“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穿插在敌人后面”的奇异场面,也都是真实的《黄河大合唱》八首歌曲的这个第三首,被写成一首朗诵歌曲,这在词曲作者都是有意的尝试星海写道:“中国歌曲用三弦来伴奏能表达歌词的内容,而又可独立自成一曲的,恐怕是第一次的尝试”(《我怎样写黄河大合唱》)我以为应当这样尝试发挥艺术的效果

全国解放后,《黄河大合唱》在首都多次正式演出,都忽略了朗诵歌曲《黄河之水天上来》,我对此表示遗憾朗诵歌曲表演时难度较大他们怕处理不好,影响了整个演出的效果1939年4月在延安首次两场演出,是由我带病朗诵的,当时伴奏条件也比较简朴后来在延安演出,解放前在南北各大城市业余演出,都是八首歌曲一气呵成的完整演唱,并未因第三首难于处理砸了锅现在的专业团体的高水平演唱,各方面的条件比过去强得多我希望艺术家们克服困难,希望听到大合唱全曲的完整演出

我现在还记得,1939年2月的一个晚上,延安交际处一个宽大窑洞里,抗战演剧第三队30位同志共度愉快的农历除夕我应邀从二十里铺的医院赶来参加这个晚会星海同志也应邀参加了在明亮的煤油灯下,我站起来作了几句说明,然后很带感情地一气朗诵了全部四百多行的《黄河》歌词同志们以期待的眼光聚精会神地谛听着掌声刚落,星海同志霍地站起来,把歌词抓在手里,说:“我有把握写好它!”接着是更热烈的掌声,杂以欢呼,祝贺这诗与音乐的心灵的契合

《黄河大合唱》主要是音乐艺术的成就歌词为实现作曲家的宏愿提供了便利条件我们痛惜天才的作曲家过早地离去!要是他活到今天——当然是80高龄了,听到他的歌声至今还在大河上下、天南海北鼓舞着炎黄子孙团结奋起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那该多好啊!要是他还活着,在他正常延续的后40年中间,他该写出多少不朽的时代乐章啊!想到这里,越发感到我们损失之大!越发激励年轻一代的有志之士,急起直追,弥补我们的重大损失,并且以超越前人的新创造,为新中国增添新的光彩!

(原载1985年8月28日纽约《华语快报》)

四、《黄河》本事(光未然)

黄河以其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精神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它赞颂着歌唱着

在《黄河大合唱》中,展开了一幅壮大的幻想和现实的图画

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了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于是在高山之巅,出现了时代的歌手,他代表着祖国英勇的儿女,歌颂着黄河,并要学着他的榜样,像他一样伟大、坚强

民族的诗人在亚洲巨人面前,兴起了怀古的心情他向着黄河巨人,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他看见巨人醒来了,掀起他的怒涛,发出他的狂叫,响应着祖国满山遍野的战斗的歌声

黄河东岸,沃壤千里,男女老幼自得其乐,一旦暴敌侵入,带来了疯狂的杀伤,妻离子散,一片凄凉

两个流亡的老乡,在黄河边上不期而遇,他们各自诉说着自己的命运,终于一同踏上了战斗的道路

然而他的妻子,一个乡村妇女,失掉了丈夫,失掉了小孩,自己也遭到野兽的蹂躏,在一个凄风苦雨之夜,偷偷地跑到黄河边上,经过一阵悲惨的哭诉,便投身到滚滚的黄河波涛之中

这时在河东,河北,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四面八方都卷起了复仇的巨浪,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女正在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而战

怒吼吧,黄河!向着全中国被压迫的人民,向着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吧!——我们代表五万万人民为祖国的最后胜利而呐喊着

原文

黄河颂(光未然)

(朗诵词)

啊,朋友!

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出现在亚洲的原野;

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这里,

我们向着黄河,

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编辑本段学习与探究

整体把握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8月曾经创作出歌词《五月的鲜花》,歌中唱道:“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歌词经谱曲后广为传唱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又创作了篇幅与规模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像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歌唱苦难与抗争,刻画黄河的形象,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冼星海称赞它“充满美,充满写实、愤恨、悲壮的情绪,使一般没有渡过黄河的人和到过黄河的人都有一种同感在歌词本身已尽量描写出数千年来的伟大黄河的历史了”

《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黄河船夫曲》描写:“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并且要学习它的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

《黄河颂》开篇明确“歌颂黄河”的主题,展示了黄河的伟大坚强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最后尾声部分号召我们学习黄河的精神

《黄河颂》诗人采用象征的手法表面上歌颂黄河,实际上是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她旋律激昂,音乐壮阔,气势磅礴,热情深切,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歌颂了黄河气势宏伟,历史源远流长

《黄河颂》,是黄河的颂歌,是时代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的颂歌,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坚忍不拔、永往直前的颂歌

第一节是朗诵词,第二节是歌词作者先以呼告的手法,直称读者为“朋友”,开宗明义地说出了要“歌颂黄河”的主题

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颂歌的气势,“由男高音独唱,歌带悲壮,在伴奏中可以听出黄河奔流的力量”(冼星海《我怎样写〈黄河〉》)第二节歌词的内容层次比较分明,并且有明显的关键词语可作为思路梳理的依据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像,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接着,开始赞颂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进入“颂”的阶段“啊!黄河!”反复出现,把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歌颂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历史贡献;像一道天然屏障保卫着中华民族,指出黄河的地理优势;最后由实到虚,歌颂黄河流域宽广,泽被众生,并且代表中华儿女发出要向它学习的誓言

本文选自《黄河大合唱》第二部《黄河颂》1938年,抗日烽火燃遍中国大地,诗人随军行进在黄河岸边,面对雄奇壮丽的山河,英勇抗敌的战士,他感受到了中华民族的奋斗的精神与不屈地意志于是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宏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问题研究

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这首歌词

这首歌词以气势取胜朗诵时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内心感情,如果能够调动学生产生国难当头、中华民族正处于危机之中的悲壮情怀,就可以产生热血沸腾、壮怀激越的情感,就可做到有感情地诵读不宜过多过早对学生施加朗读技巧的训练指导

二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歌词内容教师应注意题目中包含的两个深浅不同的层次第一问是从表层设问,首先应该抓住“黄河的气魄”这一关键词,引导学生反复感知课文,感受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气魄其次,应该注意到“从哪些方面”这一要点,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

第二问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创作的目的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三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本题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和体会诗歌的两种美学风格——崇高与优美但在教学实际中,不必过分在术语上纠缠,应通过对具体作品的感知来把握这两类诗的特征

本诗属于直白抒情、风格豪迈类,因为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词属于这类风格;上学期学过的何其芳的《秋天》、郭沫若的《静夜》则属于委婉含蓄的诗

编辑本段教学建议

一、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

学生对这首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大多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可以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音乐的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诵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本课教学应以诵读为主,不宜过多讲解应该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二、教学设计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部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③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①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②这首歌词的一、三两节很显然是首尾呼应,但这两段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第一节重点落在“黄河”上,第三节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③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即“望”字)

④“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你好!

高考考试声乐,唱黄水谣怎么样?好呀。这首歌很容易抒发情感的。

虽然是民歌,但是主考官们还是主要听您的美声功底,与感情的抒发,与口齿咬字的清晰度,与力度(能传多远)。

吧悲愤唱出来就行,肯定能感动主考官,拿一个高分的。

可以多听听酷我音乐盒的多人的各自的唱法,体会体会。

如有疑问,请追问。

1、作品简介

师:大家知道《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和词作者各是谁吗?

  生:曲作者是冼星海,被称为“人民音乐家”。词作者是诗人光未然。

师:很好,大家对这部作品还是有初步的了解的。我们现在通过一段视频短片来详细地了解《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产生过程。(播放视频短片)

生:欣赏视频短片。

 2、师:看完了这段视频短片,我们对《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这部作品共分8个乐章,大家一起来说下它们分别是哪些呢?(学生一边回答,教师一边在将其显示在幻灯片上)

生:《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师:《黄河船夫曲》是一首劳动号子的合唱歌曲。《黄河颂》就是我们上课一开始听到的那段音乐,这是首男中音的独唱曲,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和雄伟气魄,这同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悠久、幅员辽阔。《黄河之水天上来》是一首配乐诗朗诵,朗诵诗写的很有气魄,与《黄河颂》的内容相互呼应。这三首曲子都是在赞颂黄河磅礴宏伟的气势。如果我们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三首曲子的共同表现,大家想想应该用什么词呢?

生:赞颂!

师:很好!我们就把这部作品第一个情感层次归纳为“赞颂”。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课上就听这个层次里的《黄河船夫曲》。

(三)新课讲授

(1)欣赏《黄河船夫曲》

1、师:在欣赏这首歌曲之前,我请大家边欣赏边思考这几个问题:

a/歌曲的体裁是什么?b/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联想到什么?

  生:欣赏后回答

a/歌曲体裁是劳动号子。b/速度由快变慢再变快,力度由强变弱再变强,联想到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师:大家说的很对!那船夫们不惧怕惊涛骇浪,勇敢顽强地一起与之搏斗,这表现出了一种怎样的精神?

  生:表现出船夫们团结一致、无所畏惧、永不放弃的精神。

  师:对!这种团结协作、勇往直前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和坚强。

2、师:这首歌曲的体裁是劳动号子,形象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劳动的场景。我们现在也来实践尝试着做劳动号子女生负责用手击掌打出我写在黑板上的节奏男生负责喊劳动号子

  生:按照老师指挥模仿劳动号子,体验劳动号子便于整齐用力的作用。

  师:大家刚才做的很好,我们再来听下《黄河船夫曲》里面我们刚才做的这个部分,体验下船夫喊着劳动号子与惊涛骇浪作斗争的紧张激烈场面。

(2)欣赏《河边对口曲》

1、师:在第一个层次里面,黄河有着它的宏伟壮观和汹涌气势。但是在第二个层次里面,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黄河岸边的人民正遭受着深重的苦难。第二个层次由《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组成。《黄水谣》曲调深厚宽大,借黄水的日夜奔流,倾诉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河边对口曲》是描写两个遭受敌人逼迫、背井离乡的老百姓在黄河边相遇互诉衷情,终于一同踏上战斗的道路。《黄河怨》是女声独唱曲,表现了一个遭受敌人蹂躏的妇女,失去了丈夫和孩子,满怀着阶级仇、民族恨,对敌人发出强烈的控诉,滴滴血泪汇入滚滚的黄河怒涛。我们再用一个词语来描述这三首曲子共同表现的一个情感主题是什么?

生:悲愤!

   师:很好!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河边对口曲》。大家边欣赏边思考以下两个问题:a/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b/歌曲的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生:欣赏作品后回答:

a/演唱形式是对唱。b/歌曲情节是从两个老百姓相遇,然后相互问答倾诉,最后一同走上抗日的道路。

   师:我们再来听下歌曲的最后一个部分(播放歌曲)。在这个部分里,只有两个背井离乡老百姓的对唱吗?

   生:没有,还有合唱。

   师:那为什么又要用到合唱呢?作者想借合唱这种演唱形式来表现什么?

   生:表现遭受敌人逼迫而逃亡的不仅仅只有这两个老百姓,中国还有千千万万这样苦难的人民。大家一同上前线抗日杀敌救国。

(3)欣赏《保卫黄河》

师:很好!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人民的坚强和勇敢通过黄河的怒吼表现了出来!我们在作品的第三个层次里面可以看到《怒吼吧!黄河》《保卫黄河》。中国人民不甘心受到敌人的践踏和压迫,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这都是对日本帝国侵略者最有力的反抗!所以我们把这个层次的情感主题概括为什么?

生:反抗!

师:很好!现在我们就来聆听《保卫黄河》!会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播放歌曲的第一部分)。

生:欣赏并跟唱。

师:这首歌曲大家在初中的时候都学唱过这首歌,刚才大家也唱的很不错。现在我们来听歌曲的第二部分,大家看看这里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歌曲的第二部分)。

生:演唱形式是轮唱。

师:为什么在第一段大合唱之后又要用轮唱这种形式呢?我们现在也来轮唱一下,各位同学看老师的手势每个小组进入。

生:进行轮唱训练。

师:好,刚才我们进行了轮唱练习。大家体会到轮唱这种演唱形式有什么特殊的表现意义?

生:一轮接一轮的,就像波浪一样一层一层涌来。

师:很好!那在这首《保卫黄河》里,作者用到了轮唱这种形式就是要表现出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团结抗日,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抗日决心和斗争精神,把敌人淹没在抗日洪流中。

(四)拓展与延伸

1、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师:现在大家对声乐轮唱曲《保卫黄河》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来欣赏下由著名钢琴家朗朗和管弦乐队合作的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第四乐章《保卫黄河》,大家来对比下钢琴演奏的《保卫黄河》与声乐曲《保卫黄河》,说说看你们喜欢哪个版本。

  生:欣赏后发言。

2、“大合唱”的概念

师:《黄河大合唱》这部作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就欣赏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以这部作品为例来归纳下什么是大合唱。

生: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归纳。(多乐章的声乐套曲;演唱形式包括领唱、独唱、重唱、对唱、齐唱、合唱等,有时穿插朗诵;用来表现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题材,内容富于史诗性和戏剧性;乐队伴奏)

(五)总结

师:播放背景音乐《怒吼吧,黄河》

音乐就是这样描述着生活、传承着历史、记载着一段段难以忘记的岁月。这部作品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以黄河两岸人民的英勇斗争为题材,用朗诵作为主线连接起来,它的主题是:抗日救国。表现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顽强斗争,也表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不可战胜的力量。作品气势宏伟,音调清新、朴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41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