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作者情感观点态度的载体,阅读就是读者同作者情感态度碰撞的过程。作者的情感态度是作品的核心也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抓住了文章的思想情感,才能到达和作者情感的共鸣;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从文章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历来是现代文阅读的重点考查项目,属于深层阅读。有时候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等同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思想,但有时候所分析的内容只是作者就文中的某一点、某一事表达的情感或看法。一般说来,议论性说明性的文章这些内容往往都是显性的,直接表现的;记叙类文章则比较含蓄,是间接的,需要经过一番揣摩,才可以领悟到作者的情感感受和人生见解。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指作者在作品中所融入的的思想情感倾向,如爱憎、好恶、赞扬与批评等体现个体情感价值的。作者的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或事例所持的看法主张以及所蕴含的道理等;作者的态度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肯定与否定、褒与贬等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文体考查时体现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对于记叙类文章而言重在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态度的理解认识,对于说明类文章和议论性文章来说重在考查对作者观点和见解的把握。
这类题的考查常见的角度有:直接考查,如理解文中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感情(或观点、态度是什么);间接考查,如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或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等。主要考查内容是正确归纳表述作者的情感、态度、观点,或者是能对体现人物观点、情感和态度的相关文字分析理解。
真题解析:
例1(2011年佛山《大自然之歌》)纵观本文,作者在文中书写了什么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首先要正确把握作者所描述的对象,进而通过描写对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因为作者的好恶、爱憎,是寄寓在描述对象中的。同样2011年内江市《那树》(选文前5段描写了“那树”的哪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那树”怎样的感情)也是如此。这样的考题必须在对描写对象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归纳。本文中作者描述的对象是森林。森林在作者笔下充满诗意和灵气,散发着诱人的魅力。由此,我们可以体味到作者对森林的多种美好感受。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作者“热爱森林”这一感情层面上,而应当将其拓展、升华。联系全文来看,作者笔下的森林,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环境的象征,它寄托了作者向往美好环境、热爱生活的情怀,并且在这种向往中抒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循环回复、生生不息,是永恒的自然法则。
例2(2011年湖州市《最好的圣诞礼物》) 阅读全文,说说“我”对“老人”的情感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解析:此题也是考查对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但文中情感态度是发生了多次的改变。做这类题要在阅读全文、疏通文意的前提下,首先要把表示情感态度的词语和语句提取出来,然后捕捉人物情感发展变化的转折点,从而理清情感态度发展变化的脉络。本文开头“古怪”“令人讨厌”“老家伙”等词语表明我和丈夫对老人的反感和厌恶;后文中“我背过脸”“不想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味道”“紧紧抓着埃里克的小手,生怕谁会把他抢走一样”等语句,又进一步表达了“我”的厌恶之情,表明“我”对老人的躲避态度;当写到儿子投进老人怀里,“祖孙俩”相依相偎时,“我”情感发展变化——由厌恶、躲避转变为感动。最后是儿子对老人的完全信任,老人对儿子温柔的爱抚使我由感动转变为自责、内疚。情感态度得到了升华。
例3(2011年上海《龙眼与伞》)第③-⑤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亢奋”→“ ”→“ ”的变化过程。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而人物的心理体现的就是人物情感态度,抓住人物情感态度的转变就不难找到答案。做题方法和例2相似,抓住人物变化的转折点和体现心理变化的词语句子即可。例如“没有比写到亢奋处遭受打扰更让人不快的了”可得知人物由“亢奋”转为“不快”,“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犯了最不可饶恕的错误!”“我想喊住她,但羞愧使我张不开口”就会发现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感到“羞愧”。
小说构思技巧有如下:
一、小标题连缀,片段组合。这种手法是记叙文常用的构思方法,是指在写作时,将文章内容分为几个片段,并且每一个片段都有一个小标题,来统领下文的内容。如陈乐宁的小小说《露水》,作者在行文时,在前四个小节,对租客“露水”和房东进行了交替叙述,并且以“租客”“美好正如我期待”“地下室”“封存”“尾声”五个小标题连缀全文,概括出每一个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和对象。
同时,在语言上营造出一种诡异的氛围。读完结尾,我们会恍然大悟,小说所写的并不是发生在古宅里的凶杀,而是通过写植物的种植,反映当今教育的弊端,从而表达深刻的主题。
二、前后照应,结构严谨。所谓照应,是指文章前后内容的关照呼应。常见的方法有:结尾与开头照应,即“首尾呼应”;上下文之间相互照应;结尾与文章的标题相互照应。上述文章,作者在前文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结尾部分以排比句的形式对全文进行总结,并与文章的标题(包括小标题)遥相呼应。这样,文章做到了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因此,我们以后写作记叙文或其他诸如散文、小说等时,也要学会运用这种结构文章的方法,力求文章结构严谨。如小小说《那团云雾》中,开头作者写到“真见鬼!尽管他一遍遍地自我宽慰,可缠绕在他心头的惆怅,仍像严严实实地包裹着天都峰顶的那团云雾一样,推不走,排不开”,通过对天都峰云雾的描写,烘托出小说主人公难以排遣的惆怅的心情。
选文结尾作者写到“开头败了游兴,峰顶似乎有团云雾,结尾那团云雾也不见了。”从而解开谜底,并与前文相呼应。
三、欲扬先抑,曲折跌宕。俗话说,文似看山喜不平。一篇好的记叙文,行文的波澜起伏能够大大吸引读者的眼球,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欲扬先抑的手法,最容易使情感的抒发变得起伏跌宕。一般情况下,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先对写作的对象进行贬低,然后在合适的时机再加以颂扬,从而造成强烈的反差。
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能够带给读者情感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有利于作者情感的抒发和彰显文章的中心。如王海椿的小小说《唐小虎的理想》,作者运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篇写“唐小虎既不会写诗,又不会作画,更没有诗人的浪漫情调。”但紧接着笔锋一转,由“但是”引入下面的故事,从而表现出他的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四、以小见大,深化主旨。以小见大,就是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事物或者不怎么动人的细节材料,进行叙述描写,发掘其中包含的深刻意蕴。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如莫言的小小说《女人》,作者所写的人物是日常生活中极常见的小人物,一个平凡的女人;所叙述的事件也不过是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极其平常的琐事。但是,我们从中却能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生活哲理。
小说的写作手法有: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写小说的技巧:
1、选好故事、挑好情节。也就是:你这部小说要写什么事。
2、选好文风和表达方式。整部小说的感觉是诙谐轻松、还是压抑沉重、还是跌但起伏、不温不火,提前定好基调,否则会显得不伦不类。根据你定的基调,选择好表达方式。是记叙为主,还是描写为主,还是议论为主,还是各种表达方式的有机结合,想明白。一部小说有很多情节,要根据每个情节自身的性质,选择适合它的表达方式。
3、不要迷信黄金三章,也不要完全排斥,能够满足黄金三章的规律就尽量满足,但不要为了黄金三章而丢了原本的故事。
4、词在写作中的运用,主要是词的选择和组合,因为词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文章画面感的强度。具体来说,就是多用具象词,少用抽象词。
5、用大白话去讲故事,不要刻意去用成语或古言,不要追求所谓的文笔,把故事和人物讲通了才是第一位。
小说的六要素
小说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一部小说会以一个历史时间为主线,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也会有各自的发展变化时间,在每个环节都需要交代清楚时间,不能有出入。
在小说理论中,构成小说形象的因素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小说的内容因素,包括小说的素材、题材、主题、人物、环境、情节等。
记叙文一共有这五种表达方式,分别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以及说明。在一篇记叙文当中,我们需要很好地将这五种表达方式融合到文章当中。
你需要了解人物的背景。这并不意味着读者需要知道它,但你对你的角色历史的理解对于角色如何以及为什么对事情做出反应至关重要。
当人的活动与情感、态度、姿势或表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们才是有意义的动作,这是人格化的动作,能够创造生动鲜明的画面和使对白富有活力。
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其中人物描写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在补充一点,还有肖像描写。
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
如果你的故事是由人物来推动的,情节结构就没有人物本身重要了。人物推动的**讲的是人,尽管它们的确也有情节,但这些情节不处于核心位置。
勾勒小说的大体轮廓,也就是整套书要写的范围,要写的大体情节。这也是整套书的骨架。其实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大纲。小说的大纲并非一成不变,可能会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场景的不断变化,情节的不断转折,人物的错综复杂而不断发生改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