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的关公大家耳熟能详。长樊城穷途遇公明,章乡末路逢马忠。西风两鬓善卒伍,客路三千不降曹。是关羽的真实写照 ,终其一生战功不凡,实为一代武神。一生高傲,也能理解。
关羽曾说过:“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关羽看不起黄忠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于黄忠的年龄。六十岁高龄的黄忠,作为一名武将,关羽认为黄忠并没有达到作为一名武将应该有的指挥水平。在关羽认知里黄忠只不过是年龄大的兵,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可以被称为一名将军,但是在另一个方面黄忠还是挺让关羽佩服不已。黄忠七十岁高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亲自征战于四方与敌人搏战。把个人生死安危抛之脑后,最后换来了刘备的重用。与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共名列于五虎将之一。
而对于马超这位出身名门,曾独霸一方,天下驰名,转战四方的人。其威震羌、胡、匈奴,大胜于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少数民族四大氐王都对其闻风丧胆。面对同样是个高水平的人,有一决高下的竞争心理也是人之常情。而且在另一方面马超不是将,是诸侯,在关羽认为刘备只不过是想高官安抚他。以关羽的一身傲气对于这种投降而来,并且对刘备功薄劳微的人,直接与自己位列五虎大将,肯定心存芥蒂。
而关羽对魏延可是不敢轻视,尽管魏延没有名列五虎将。魏延和关羽无论是在相貌、能力和性格方面都有相似之处。两人具备的都是胆气壮烈的武将之人,都因让敌军闻风丧胆而闻名遐迩,在言语方面不得不投契。魏延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在军师谋略方面也是不容小觑。其武力攻击值也是一把手。魏延也曾承诺只要自己还尚有一口气,曹魏你就不敢再犯。事实证明,魏延做到了这一点。
收魏延时,当关羽见到一个和自己气质和性格都彷若的年轻小伙,并且还义助黄忠功不可没,于是“大喜”并且亲引魏延去见刘备,可没想到诸葛亮一见魏延就要将其推斩,这种不公平的遭遇让关羽产生了移情作用,对魏延更加怜惜。再后来魏延也没能坐到和关羽同样的位置,高傲的关羽也就不必与魏延计较。也知道魏延是个武将之才,产生了英雄惜英雄的情感。关羽不仅不会轻视,反而重视。
魏延和黄忠相比,武艺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真的打起来肯定是九死一生。
魏延、黄忠都是刘备手下的大将。在刘备和刘璋争夺益州的雒城之战时,魏延和黄忠曾经为了争夺首战之功起了争执。魏延更是口出狂言,说要和黄忠比武,胜的那个就去。后来被刘备组织,命二人各攻一寨才告罢。
不过魏延虽然武艺也不差,这次还敢跳出来和黄忠挑战,但是真的和黄忠交手的话,他讨不了便宜。
在后来的刘备和曹操汉中之战中,魏延曾经二战猛将庞德。第一次两人交手不久,马超就率军袭击了曹军大营。曹操等不及魏延和庞德分出胜负,命众将一起上前逼退魏延,然后回军去战马超。
然而曹操没想到的是魏延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冲出来一箭将他射伤。魏延射倒曹操以后,就冲上去想杀了他。幸亏庞德见势不妙赶来,奋力将魏延击退,曹操才没有被杀,躲过一劫。
从这两战来看,魏延可以和庞德战上几十回合,但是总体来说武艺要比对方略逊一筹。
而庞德和关羽战上百余合不分胜负,黄忠也同样可以和关羽战平,两人武艺相仿。
另外在诸葛亮北伐时期,蜀汉集团头号猛将是魏延,而曹魏第一高手则是张郃。两人彼此都奈何不了对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的一对对手。
但是在汉中之战时,黄忠先是在葭萌关下击败了张郃。此后汉水之战时张郃和徐晃联手也不过是勉强困住黄忠,未能将他击败。因此黄忠的武艺明显要强于张郃。
所以通过和庞德、张郃二将的对比,黄忠的武艺显然要比魏延强着一筹。如果两人进行死战,魏延那一定是凶多吉少,九死一生了。
《三国演义》中官职写的不怎么详细
其实里面的官职大小根本不重要,要看有没有兵权。
之前在长沙太守韩玄手下,韩玄只是一城之主,才有怎么几个兵。
而刘备在荆州一带早就有了根基,当个前军副将肯定带的比原来的多。
三国演义里,魏延肯定不是仅仅为了官职、兵权就造反的。
一是因为韩玄本身确实是个草包,不识时务,还怀疑黄忠跟关羽有勾结,要杀黄忠,魏延这时造反也算救了黄忠一命。
二是因为,之前, 刘备在刘表手下的时候,魏延也在刘表手下,蔡瑁设计要杀刘备时(就是刘备骑的卢马跃檀溪的那次),魏延就帮刘备挡住了后面的追兵,他当时就想投刘备,但走散了。之后才到了长沙韩玄手下。所以说魏延早就想要投奔刘备了。
魏延的结局上面几个已经说了,诸葛亮死后他又要造反,诸葛亮死前派马岱跟着魏延,玩了把无间道,把魏延杀了。
另外在正史上 魏延其实是一直跟着刘备的。上面那些情节实际上都是《三国演义》中为了丰富剧情作者杜撰出来的。 《三国志》中后来魏延也是被马岱杀的,但并不能看出他确确实实的造了反。 魏延这个人物可以说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冲突最大的地方
有兴趣的话可以看一下 三国志·魏延传 只有几百字,但是是文言文
正史上 魏延的官职 按时间顺序是 :
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
镇北将军 都亭侯
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南郑侯
这些全部是入蜀之后的
应该说,正史上,魏延在蜀国的地位与赵云差不多平起平坐。
刘备在世时,魏延已经从牙门将军、镇远将军,一直做到镇北将军。诸葛亮接手后,又封都亭侯。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任命魏延为前部指挥官(督前部),兼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8年(公元230年), 又晋升他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爵位也升了两级,从亭侯(都亭侯)晋升为县侯(南郑侯)。地位一度在赵云之上。
但是赵云比较谨慎,魏延则十分张狂,堪称是蜀汉后期最牛的一个人。(详见后文)
《魏延传》说,当年刘备在汉中称王之后,准备回成都,要留一员大将镇守汉中。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担此大任的一定是张飞(众论以为必在张飞),张飞自己也这么想(飞亦以心自许),然而刘备却破格选择了魏延,结果“一军皆惊”。 刘备当然看得出众人的不服,便大会群臣,问魏延说,寡人委爱卿以重任,爱卿打算怎么样呀?魏延说,曹操如果倾巢而出,末将就替大王挡住他(拒之)!如果派一员偏将率十万人马来,末将就替大王吃了他(吞之)!这可真是气壮山河!
事实上魏延的确英勇善战。所以,诸葛亮北伐时,魏延就既曾经“督前部”,也曾经“为先锋”。
刘备死后,诸葛亮在南中一带作战回到成都,刚刚落下脚,兵马还没有来地及休整。魏国的大将郭淮和费耀就进攻凉州的羌人,破坏羌人和蜀汉的联盟。这个时候诸葛亮对魏延说:“我没有多余的兵给你,你带着汉中现有的兵去解救羌人吧。”魏延一笑:“还要动用国家的兵马干什么?我带着一队亲兵,指挥着羌人就能干败这帮杂碎。”于是带着少量轻锐亲兵兵秘密的潜进了羌部,指挥着一帮被打烂了建制的少数民族兵马在阳溪一带大破魏兵。诸葛亮乐得合不拢嘴,立刻封他为征西大将军、南郑侯,职位高出了赵云一大块。可惜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魏延单独的领兵,在之后的六出祁山过程中,魏延都是作为偏将在诸葛亮手下听用。魏延常常感慨自己的才华并没有被充分挖掘,越来越有怨气。
张作耀先生《刘备传》的解释,是诸葛亮对魏延不信任。为什么不信任呢?因为他们“在军事战术上有分歧”。这个说法有证据吗?有。
《三国志•魏延传》说,每次出征(每随亮出),魏延总是要向诸葛亮请兵(辄欲请兵万人),让他单独率领一支队伍走不同的路线,两路出击,会师潼关(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就像当年韩信替刘邦打天下那样(如韩信故事),而诸葛亮也总是不答应他(制而不许)。于是魏延便认为诸葛亮胆小怕事(谓亮为怯),因怀才不遇而愤愤不平(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其实,从魏延的履历看,诸葛亮对他还是重用的。毕竟,魏延是刘备赏识的人,正所谓“先主重臣”。前文已述,刘备在世时,他已经从牙门将军、镇远将军,一直做到镇北将军。诸葛亮接手后,又封都亭侯。建兴5年(公元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任命魏延为前部指挥官(督前部),兼任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8年(公元230年), 又晋升他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爵位也升了两级,从亭侯(都亭侯)晋升为县侯(南郑侯)。另外,据《三国志•刘琰传》,刘琰与魏延闹矛盾,被诸葛亮责备的还是刘琰。
魏延最后蒙冤被杀,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身的性格问题。
《三国志•魏延传》说,魏延这个人善待将士,勇猛过人,又生性矜持高傲,当时所有人都让他三分,只有杨仪不买账(惟杨仪不假借),魏延便把杨仪恨到骨头里,水火不容(以为主忿,有如水火)。那么,这两个人的矛盾闹到什么程度呢?就连坐到一起说说话都不能。《三国志•费祎传》说,魏延和杨仪只要坐到一起,就要吵架。吵着吵着,魏延就会拔出刀剑来对着杨仪比划(举刃拟仪),杨仪则哭得泪人儿似的(泣涕横集)。这时,也就只有费祎能当和事佬了,费祎的办法,是插到两个人当中去,一边劝解一边把他们拉开。
魏延脑后反骨是不存在的,但魏延持才傲物看不起领导却是真的。
凭武艺魏延勇冠三军,并且腹中有奇谋良策,用兵大胆,是蜀国难得的智勇双全之将。
也就是一分本事一分脾气吧,魏延也就眼高于顶目中无人了。
所以在荆州时,魏延不顾张允蔡貌的军令,杀散城门守军,迎接刘玄德进城,谁知刘备没取荆州而是绕城而过,魏延也只好弃荆州转投长沙太守韩玄。
但投奔韩玄的魏延不过是将长沙当做了暂时的容身之地,他骨子里根本就瞧不起韩玄,所以在关羽攻打长沙时果断的斩杀韩玄献地于刘备。
魏延高傲的性格却犯了当时卖主求荣的大忌讳,所以诸葛亮才说他脑后有反骨,不过是用其才而压其傲的策略罢了。诸葛亮的原话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诸葛亮的意思是魏延拿的是韩玄给的俸禄却杀了韩玄,守着韩玄的地盘却拿出来献于他人,看魏延脑后生了一对反骨,以后肯定还会造反。
其实诸葛亮的这些担心是有必要的,因为诸葛亮为人谨慎,他不可能留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在身边,反观与魏延一起共事的黄忠,黄忠的宁死不屈与魏延杀了上司投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家都知道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道义,而魏延的行为与道义根本不沾边,这让诸葛亮想起了三姓家奴吕布。
而且魏延还是个投机取巧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先是在蔡瑁的手里做事因为放走刘备而投到韩玄手里,有的人觉得他原本是想投刘备的,我觉得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如果他早想投刘备直接去就行了,他是怕刘备混不出个名堂来所以先去投韩玄,等刘备手里有了诸葛亮后,他肯定也知道诸葛亮的才能,所以选择杀韩玄投刘备,这其实就是个墙头草的行为,如果有一天刘备不行了,他可能也会投靠别人,而诸葛亮也是看清楚了这一点就不想留下这个不确定的隐患,至于说的有反骨之类的肯定也是诸葛亮为了杀他而编的说辞。
魏延与黄忠争功事件,发生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演义回目:黄忠魏延大争功;
二刘相争益州期间,刘备军攻破涪城,准备向雒城进发。黄忠、魏延二将为了争夺入益州的首功,对先锋一职相争不下。两人在大寨内各不相让,最后决定以比武的方式解决问题。幸亏被刘备及时劝阻了,才避免了这场自相残杀的画面。
那么!如果当初没有刘备的劝阻,二人真打起来谁的胜率更高?
那么!就从这一战中分析吧!刘备劝阻的结果是让黄忠、魏延各自领一队军马,分开攻打泠苞、邓贤寨。黄忠打泠苞寨,魏延打邓贤寨,谁先拿下就为头功。
出发前,魏延特地耍了一个心眼。他打探到黄忠五更起兵,于是下令本部军马三更起兵,要赶在黄忠前头攻破邓贤寨。
行至半路,魏延又灵机一动,只打一处不显自己能处,不如先去拿下了泠苞寨,然后再去拿邓贤寨,把两边的功劳都据为己有。于是下令队伍先向泠苞寨进发。
但让他万万想不到的是,泠苞、邓贤早有准备,众人刚到涪城附近,两边伏军无数。泠苞舞刀而出,魏延截住厮杀,相斗三十合之后,不分胜负。荆州军阵脚大乱,魏延无心恋战,撇了泠苞便走。
走不到五里,邓贤引一军杀出。慌乱之中魏延马失前蹄,被掀倒于地。邓贤挺枪去杀魏延,正准备刺,被黄忠一箭射落。
泠苞见射中了邓贤,骤马去救,黄忠舞刀直取泠苞,二将相交,泠苞抵敌不住,拔马而走。黄忠引军追至寨前,泠苞回马与黄忠又战,不到十合,泠苞引军败走。
从这场战役来看,老黄忠的武艺明显压了魏延一头。魏延面对泠苞的时候,三十合不分胜负。而黄忠与泠苞单挑两次,都是在短时间内奠定优势。
而且在这段中,罗贯中明显更推崇黄忠的武艺,尽管魏延耍尽了心机,最终还是需要老黄忠的搭救。
三国黄忠太猛了!62岁单挑魏延71岁刀劈夏侯渊_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在中,黄忠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个遗憾的。良马当遇伯乐,好马得配好鞍。黄忠就是一个奋发于沙场的好马。可是多年来,他一直在韩玄这位庸主手上,直到61岁才遇明主。>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关于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他与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208年,占领荆州,任命黄忠为裨将军,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攻打荆州各郡,黄忠投降。>刘备欲取雒城,刘璋派冷苞、邓贤离城六十里下寨。刘备问众将谁愿意去战败二将,黄忠主动请缨,却遭到魏延的反对。魏延的理由就是老将军年纪高大,如何去得。气得黄忠大怒,便叫小校将刀来,要与魏延当面比试一番,魏延只好赔笑作罢。>刘备与曹操大战汉中,曹魏名将张_进攻葭萌关,提出要将调回迎战。黄忠挺身而出,要求出战张_。说:你虽然很勇敢,但年事已高,恐怕不是张_对手,黄忠听了,气得白发倒竖,只见他大步走下堂,取下大刀,舞动如飞,拿下硬弓,拉断两张。于是诸葛亮命黄忠带兵与张_交战,黄忠先用计打败张_,又用智夺取了曹操的屯粮重地天荡山。>黄忠的老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老谋深算。刘备入川后,顺势取汉中,命黄忠为主将,法正为参军,取曹军的定军山。定军山曹军守备森严,由曹操大将夏侯渊驻守,黄忠先到定军山查看地形,发现极难硬攻,于是占领了定军山旁边一座高山,可以俯视曹营全貌,这让夏侯渊很惆怅,于是主动出战,但黄忠避战不出,夏侯渊很得意,认为黄忠根本是个不敢打硬仗的老头。>于是黄忠领一支精兵,从山上逐步下山,步步为营。夏侯渊想攻过去,黄忠依山建营,易守难攻,夏侯渊不但攻不过去,还遭到黄忠的偷袭。黄忠将营寨向前推进,一直推进到半山腰,终于把夏侯渊折腾累了,只好在山下解甲休息。这时,黄忠悄悄领精兵杀下山,一刀砍死夏侯渊,随即攻占了定军山。黄忠此役沉着冷静、有张有弛,最能体现出黄忠老谋深算的特点。>不过,黄忠毕竟是老了。被杀,荆州丢失。刘备起兵10万东征,黄忠被任命为前部先锋,不料中了敌军的埋伏,被一箭射中肩窝,回到军营中箭疮痛裂,不治而亡,享年73岁,追谧为刚侯。可见无论再怎么勇猛,最终也难逃岁月这把刀。黄忠曾有子黄叙,早死去,故黄忠无后。>
黄忠
在中,黄忠的一生可以说是悲剧的,一个遗憾的。良马当遇伯乐,好马得配好鞍。黄忠就是一个奋发于沙场的好马。可是多年来,他一直在韩玄这位庸主手上,直到61岁才遇明主。
黄忠,字汉升,南阳人。关于黄忠,能开二石力之弓,百发百中,是上有名的老将。在老年时期表现活跃,他与时期赵国大将廉颇齐名。208年,占领荆州,任命黄忠为裨将军,驻守原地,归属于长沙太守韩玄。公元209年,攻打荆州各郡,黄忠投降。
刘备欲取雒城,刘璋派冷苞、邓贤离城六十里下寨。刘备问众将谁愿意去战败二将,黄忠主动请缨,却遭到魏延的反对。魏延的理由就是老将军年纪高大,如何去得。气得黄忠大怒,便叫小校将刀来,要与魏延当面比试一番,魏延只好赔笑作罢。
刘备与曹操大战汉中,曹魏名将张_进攻葭萌关,提出要将调回迎战。黄忠挺身而出,要求出战张_。说:你虽然很勇敢,但年事已高,恐怕不是张_对手,黄忠听了,气得白发倒竖,只见他大步走下堂,取下大刀,舞动如飞,拿下硬弓,拉断两张。于是诸葛亮命黄忠带兵与张_交战,黄忠先用计打败张_,又用智夺取了曹操的屯粮重地天荡山。
黄忠的老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老谋深算。刘备入川后,顺势取汉中,命黄忠为主将,法正为参军,取曹军的定军山。定军山曹军守备森严,由曹操大将夏侯渊驻守,黄忠先到定军山查看地形,发现极难硬攻,于是占领了定军山旁边一座高山,可以俯视曹营全貌,这让夏侯渊很惆怅,于是主动出战,但黄忠避战不出,夏侯渊很得意,认为黄忠根本是个不敢打硬仗的老头。
于是黄忠领一支精兵,从山上逐步下山,步步为营。夏侯渊想攻过去,黄忠依山建营,易守难攻,夏侯渊不但攻不过去,还遭到黄忠的偷袭。黄忠将营寨向前推进,一直推进到半山腰,终于把夏侯渊折腾累了,只好在山下解甲休息。这时,黄忠悄悄领精兵杀下山,一刀砍死夏侯渊,随即攻占了定军山。黄忠此役沉着冷静、有张有弛,最能体现出黄忠老谋深算的特点。
不过,黄忠毕竟是老了。被杀,荆州丢失。刘备起兵10万东征,黄忠被任命为前部先锋,不料中了敌军的埋伏,被一箭射中肩窝,回到军营中箭疮痛裂,不治而亡,享年73岁,追谧为刚侯。可见无论再怎么勇猛,最终也难逃岁月这把刀。黄忠曾有子黄叙,早死去,故黄忠无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