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那首诗最感人?

李白那首诗最感人?,第1张

李白那首诗最感人?

长相思·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李白用如此排列诗句是为了展示诗的结构特色:完美的对称!以“美人如花隔云端”一句为转折,在句式、字数上形成完全对称,简单洁净却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长短句式的对称与重复,在节奏上形成复沓效果,为诗歌增添了无穷的意趣。《长相思》是古乐府题,而两汉乐府诗是“四言诗向五言诗和杂言诗的过渡”,很显然,李白在创作此诗继承了乐府诗的特点并有所创新。

但是,结构上的完美对称还不值什么,重在诗意的对称性。我们细品:首句起兴“长相思”,交待了地点“在长安”,意虽平淡却为后文的渲染留出许多余地。“络纬”句尽力描写了实景,纺织娘在井栏边鸣叫,霜露凄凄,已是深秋时节,竹席上透著寒意,用词明白如话却满是凄清。主人公在晦暗的孤灯下思念绵绵,打起帷帘对月长叹,这样的心境因何而起?原来是因为“美人如花隔云端”。

前面说“美人”句为结构转折点,此处亦是诗意转折点,上承咏景,下启抒情。“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文字何浅,然意境何深!将诗人情感放到了一个无穷的空间中。“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似乎要把此情抽离出躯体,魂飞关山而关山难越,顿叫人心肝尽催!最后回到主题“长相思”上,而感情较之开篇已翻过数倍,“摧心肝”三字结句,话虽尽而情未绝,反复咀嚼,更显荡气回肠。诗意的对称美成了一种回圈反复的情感体验。

浅浅读来,《长相思》固是一首真挚隽永的爱情诗,但我无意陷落于此小儿女情态中。此诗写于李白去朝之后,满怀失意和愤懑的诗人哪有心情在此缠绵婉转?细细揣摩诗中意象,我们完全可以得出更深的涵义。

李白去朝后常有超世之语,但诗人难舍宫阙的心理始终存在。所谓“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在发牢骚,呼喊得越激昂,心中就越痛苦。《长相思》中的相思在“长安”,相思的物件是“美人”,这正是借爱情表达思君之意。“美人”的意象从《诗经》发端,自屈原起,中国文人无一不入过此“牢笼”。“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结构呈现出伦理中心、家国同构。天人合一等基本特征,使生活于这一文化情境中的中国文人的政治追求和爱情追求呈现出互通模式”。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把《长相思》作单纯的情诗解读是只看见了其“质”,我们有必要追求一下诗中的“文”。李白生活的唐代时代还没有把市井俗情当作描写的主体物件,无论是环境背景还是文人心态,恋阙的解释是都更合理些。

求李白最感人的情诗

首先说,李白的情诗都是代言的情诗,或者风格很像情诗风格。李白没有给自己身边人的情诗。只不过是李白情思高逸,不有意写情诗,却自然有情诗的风味。要看情诗,我推荐李商隐的情诗很多,而且很有味道。

在礼拜的这些诗里面,我觉得最动人的就是《妾薄命》和《长相思》,当然还有《秋风辞》,不过楼上已经写了,我就不重复了。《妾薄命》本身立意并不高,但是描写阿娇和武帝决裂时的语句很感人。《长相思》本身不是爱情诗,是讽喻诗,但是当成爱情诗读也很有味道。其他还有很多,如《子夜四时歌》《玉阶怨》《清平调》《春思》等等。

妾薄命

李白

汉帝重阿娇, 贮之黄金屋。

咳唾落九天, 随风生珠玉。

宠极爱还歇, 妒深情却疏。

长门一步地, 不肯暂回车。

雨落不上天, 水覆难再收。

君情与妾意, 各自东西流。

昔日芙蓉花, 今成断根草。

以色事他人, 能得几时好?

长相思·其一

李白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那首情歌最感人

分手在那个秋天。丁香花这首歌曲你需要把这首歌的背景故事看完再去听就会有所感受

最感人或最美的一首诗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我是看了香港的一部电视剧才很喜欢李商隐的,里面的男主人公写了一本叫做《李商隐的爱》的一本书,就是讲述李商隐、他夫人、他小姨子的爱情,再读这首诗的味道特别不一样,他一直觉得很对不起他的夫人,直到他夫人死以后写的,有人说这是一首纪念他老婆的。

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

林俊杰那首歌最感人?

江南,一千年以后

李白,那首诗最悲伤

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腾转风火来,假合作容貌。

灭除昏疑尽,领略入精要。澄虑观此身,因得通寂照。

郎悟前后际,始知金仙妙。幸逢禅居人,酌玉坐相召。

彼我俱若丧,云山岂殊调。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怡然青莲宫,永愿恣游眺。

李白的《与元丹丘方城寺谈玄作》中,倒数2句。

清风生虚空,明月见谈笑。

最感人的诗从古至今最感人的诗是哪首

推荐一首网路上比较热门的呼场比较高的诗歌:

《永远记得你》

每一次遇见你都佯装欢喜

生怕时光太钝磨损了记忆

醒来后误以为你近在咫尺不离不弃

你的美定格在二十四岁的 里

百般俊俏的摄影姿势引人着迷

千种卖萌的表情诠释你天使样的淘气

像孩子,你借洛丽塔演绎花开荼蘼

像老妪,你沧桑落笔泣鬼神惊天地

许是精灵,伤神于你的古怪与神秘

可不可以未经允许写一百首情诗给你

续到第八十八期已痛到无法呼吸

佳人如云,谁能轻易将你代替

未曾青梅,青梅枯萎,芬芳满地

不见竹马,竹马老去,相思万里

从此,我爱上的人都很像你

你哀泣,风一样的女子怎会惹人惦记

你看,你赢得多么彻底

我独哼恋曲,永远记得你

你们认为那首歌最感人?

城俯--Vae的,确实很感人

那句情诗最感人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今年最感人的歌曲是那首?

Dima Bilan - Believe(我强烈推介这首歌,曲风超级棒!我这些天的最爱!) 里面有像二胡似的一种乐器,给人感觉很中国风,很亲切,有很感人,特别是看着歌词听歌 给心情不好的人一种激励的心情! 总之心情不好的人一定要听!~~

求采纳

杜甫的《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春望》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是杜甫在安史之乱之后感慨于国破家亡颠沛流离所作。诗篇开篇便以一句“国破山河在”直抒国破家亡的心痛事实,将破碎山河与草木依旧作对比,山河破碎,而春天依然来临、草木依然茂盛,以眼前之景衬托物是人非的悲痛之情。颔联赋予“花”“鸟”以人的情思,作者内心悲痛伤感,看到花儿绽放也感到内心酸楚凄然、潸然泪下;听到鸟叫也忆起国破家亡生离死别的光景,心惊胆战。战争残酷至极,多少人因为此失去了生命,一封家书成为最大的慰藉,千金难求。原本斑白的头发早已脱落,连簪子也难插住。

全诗感情深沉,尽显伤感。诗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将悲戚之情托付于深春景象之中,表意含蓄凝练,言简意赅,整体体现了杜甫独特的“抑扬顿郁”的风格。整首诗紧扣一个“望”字,描绘眼前所见之景,感情抒发逐步强烈;再到描写战争场景与百姓光景,最后写自己的衰老与悲戚,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将那种山河破碎的悲痛、忧国忧民的情感、希望战争消失和平永存的心愿始抒发出来,极具共情吸引力,引起人强烈共鸣,使人读之潸然泪下。

杜甫的诗多显沉郁顿挫、悲戚哀伤的风格,这源于其当时所在背景的特殊性——唐朝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的背景,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批判战争,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且在韵律格式上也是标准的佳作。

弃妇的哀吟

  ——李金发《弃妇》内容与形式之浅析

  

  自“五四”以降,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开始渗入中国诗云。其执牛耳者当推戴望舒、李金发、冯至和徐志摩。而四人中,又以李金发的诗风最为奇绝、险晦、沉郁,对象征主义浸*最深,在思想内涵上也开掘最深。这在他的处女作《弃妇》中便已凸现出来。

  诗的开端,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一个愤世、厌世、隔世的“弃妇形象。“长发披遍我的两眼之前,遂隔断了一切羞恶之疾视,与鲜血之急流,枯骨之沉睡。”真乃惊世骇俗之语。继而便是一系列意象的叠印,如黑夜与蚊虫、荒野狂风等,借以形象地表现世俗对“弃妇”的诋毁、不虞之诽以及“弃妇”的悲凄和惶恐。每二节则写“弃妇”在悲戚和苦痛的围袭中,仍“寓熹微之希望焉’(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仍追求纯净和澄明,期冀与上帝之灵往返在空谷里”。然而,她的哀戚不为世俗所理解、所接受,“惟游峰之脑能深印着”,只能委之于山泉、红叶。第三节又是数个意象的堆积,铺缀出“弃妇”的抑郁、失望。最后一节则由失望滑入绝望。她彷徨于自己心灵的坟茔旁,并隐忍着热泪,不为世界之装饰。至此,世俗遗弃了“弃妇”,“弃妇”也摈弃了世俗。《弃妇》一诗与以前的“弃妇诗”(如《诗经》中的《氓》、《古诗十九首》中的《上山采蘼芜》等)不同的是,它不仅写了“弃妇”的悲情,而且是作者的自况,亦庶几可以说是当时青年中惶惑、颓废甚至遁世心态的折射。

  《弃妇》是我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开山之作。它虽然失之艰涩,但它不落窠臼。它大量运用隐喻、象征等表现手法,造成奇特、瑰丽的意象;又运用蒙太奇技巧,将词与词互换、嫁接,将意象与意象剪辑、重组,如“黑夜与蚊虫联步徐来”、“弃妇的隐忧堆积在动作上”、“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等等。如果把《弃妇》比喻成一个容器的话,那么,这个容器里的物体(诗句)是互相游离的,有的甚至从容器里溢出,如“或与山泉泻在悬崖,然后随红叶而俱去”、“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等等,这些“溢”出的绝妙的诗句,使全诗富有动感,这也是诗人才气之横溢。有人甚为贬斥这种晦涩的诗风,但我认为,不必过于苛责。诗歌重在宣泄情感,若拘泥于陈规,就会失真。而读诗不比训诂,不必逐字理解,只要能品出个中三昧来就行了。英国诗人艾略特到牛津大学演讲,一名学生问他:“先生,请问您的诗中‘女人,三只白豹坐在一株杜松树下’是什么意思”艾略特回答:“我的意思是‘女人,三只白豹坐在一株杜松树下’。”这就是最完满的答案。

  唐代诗人元稹写过一组悼念亡妻之诗——《空屋》,陈寅恪先生评之日:“只唯真实,遂造诣独绝矣。”而《弃妇》之“造诣独绝”,亦不仅在其形式之新奇,更在其真。

1、人物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2、文学特点

(1)诗文表述

<1>语言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个性化,是杜诗语言的基础。常在杜诗中出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通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悲伤,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3>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在体裁上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文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5>内容

杜甫的诗歌的内容上,作品大多是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题材广泛,寄意深远,尤其描述民间疾苦,多抒发他悲天悯人的仁民爱物、忧国忧民情怀,杜诗有诗史之称,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晚唐,“杜逢禄山之难,流雍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号为诗史” 。到宋时成定论,但诗史之义各有各说。人有以史事注杜诗,认为杜诗为纪实的诗,可以补史证史,所以称为诗史。这种说法只重史事之虚实真假,而轻视诗的情感特性。有人认为杜甫具史识史见,其笔法之森严,可媲美汉朝历史学家司马迁。而诗有评人评事者,皆可“不虚美,不隐恶”,故号诗史。此说可取。另一说是,杜甫之诗之所以号诗史,因其悲天悯人,感时伤事,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取的。但也有不喜欢杜甫诗者,杨亿就不喜欢杜甫,刘放《中山诗话》云:“杨大年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2)主要思想

用杜甫自己的话来说,“穷年忧黎元”,是他的中心思想,“济时肯杀身”,是他的一贯精神。他拿这些来要求自己,也用以勉励朋友。他表彰元结说,“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他对严武说,“公若登台辅,临危莫爱身。”他对裴虬也说,“致君尧舜付公等,早据要路思捐躯。”正是这些进步思想,形成了杜甫那种永不衰退的政治热情、坚忍不拔的顽强性格,和胸怀开阔的乐观精神,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性最强的伟大诗人。当然,这和他的接近人民的生活实践也是分不开的。

杜甫出生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具有悠久传统的官僚世家,家庭给予杜甫正统的儒家文化教养和务必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的雄心。所以杜甫称做官是他们家族的“素业”——世代相袭的职业,他的各种文化教养以及以后的种种行为都是在为追求仕途事业和为官行道相联系。如他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写道“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就是一种企望入仕,在仕途大业中实现自己“治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即渴望在社会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兼济苍生。三十五岁以前,是杜甫的读书和壮游时期。正当开元盛世,杜甫的经济状况也较好,这是他一生中最快意的时期。从二十岁起,他结束了书斋生活,开始了为时十年以上的“壮游”。在这长期的壮游中,杜甫接触到我们祖国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壮丽河山,不仅充实了他的生活,也扩大了他的视野和心胸,为他早期诗歌带来相当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望岳》诗可为代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正流露了诗人对一切事业(包括创作在内)的雄心壮志。但由于这种生活方式,不可能接近人民,深入现实,因此,作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这只是他的创作的一个准备时期。

杜甫走向现实主义,是从第二期(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开始的。这是安史之乱的酝酿时期,当权的是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杜甫不仅不能实现他的“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而且开始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以至经常挨饿受冻:“饥饿动即向一旬,敝衣何啻悬百结。”在饥寒的煎熬下,杜甫也曾经想到退隐,作一个“潇洒送日月”的巢父、许由,杜甫没有回避艰苦,还是坚决走上积极入世的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深入人民生活,看到人民的痛苦,也看到统治阶级的罪恶,从而写出了《兵车行》、《丽人行》、《赴奉先咏怀》等现实主义杰作。杜甫也曾有这样的诗句“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丈夫誓许国,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又如“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等,这些诗句无一不反映出杜甫身上那种渴望济世扬名,渴望建功立业的雄怀大志,但是杜甫的这种理想和抱负建立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忧患意识之上的。十年困守的结果,使杜甫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这才确定了杜甫此后生活道路和创作道路的方向。

从四十五岁到四十八岁,是杜甫生活的第三期,陷贼与为官时期。这是安史之乱最剧烈的时期,国家岌岌可危,人民灾难惨重,诗人也历尽艰险。安史之乱是带有民族矛盾性质的,当时进行的战争乃是有关国家存亡的自卫战争。因此杜甫对待战争的`态度也就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对,而是积极号召。他哀悼那为国牺牲的“四万义军”,他告诫文武官吏要“戮力扫搀枪”,他一方面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一方面还是勉励人民参战。由于深入人民生活,并投入实际斗争,这就使他写出了《悲陈陶》、《哀江头》、《春望》、《羌村》、《北征》、《洗兵马》和“三吏”、“三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精神的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如他的诗歌《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在这首诗歌当中,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通过远眺,想到了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社会状况,从而凭依窗轩,胸怀家园,不禁涕泪交流。又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而在这首诗中,由于听到朝廷收复失地的消息而惊喜若狂。这两首诗都是杜甫流落漂泊之时所作。由于安史之乱,社会显得一片狼藉,所以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社会归于安定。因此当他想到国家遭殃,战火不熄,生灵涂炭的时候就流泪不止,而当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于是又喜极而泣,不能自抑。可见,杜甫的忧来自于国家,喜亦是来自于国家,这就是儒家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和忧患意识。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759年七月,杜甫弃官于这年年底到达成都,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开始他最后一期“漂泊西南”的生活。在漂泊的十一年中,他经常过着“生涯似众人”的日子。他爱和劳动人民往来,而憎厌官僚,所以说:“不爱入州府,畏人嫌我真。及乎归茅宇,旁舍未曾嗔。”杜甫的生活仍然很苦,在他逝世的那一年,还因为避臧介之乱而挨了五天饿。可贵的是,他在生活上不论怎样苦,也不论漂泊到什么地方,他总是在关怀着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疾苦。同时也从不曾忘记或放松自己的创作,在漂泊的十一年间,他写了一千多首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遭田父泥饮》、《诸将》、《秋兴》、《岁晏行》等都是这时期最优秀的作品。和前期不同的,是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形式也更多样化。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创造性地赋予七言律诗以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内容。

杜甫在四川漂泊了八年、九年,在湖北、湖南漂泊了两三年,770年冬,死在由长沙到岳阳的一条破船上。“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这是他对国家和人民最后的怀念。

3、个人成就

(1)诗歌

杜甫诗“有集六十卷”,早佚。北宋宝元二年(1039)王洙辑有1405篇,编为18卷,题为《杜工部集》。钱谦益编有《笺注杜工部集》。杨伦说:“自六朝以来,乐府题率多模拟剽窃,陈陈相因,最为可厌。子美出而独就当时所感触,上悯国难,下痛民穷,随意立题,尽脱去前人窠臼”。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的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作品被称为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是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律诗在杜诗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杜甫律诗的成就,首先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他不仅以律诗写应酬、咏怀、羁旅、宴游,以及山水,而且用律诗写时事。用律诗写时事,字数和格律都受限制,难度更大,而杜甫却能运用自如。 杜甫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如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登高》,就是这样一首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全诗在声律句式上,又极精密、考究。八句皆对,首联句中也对。严整的对仗被形象的流动感掩盖起来了,严密变得疏畅。

杜甫律诗的最高成就,可以说就是在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如《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上四句用流水对,把春雨神韵一气写下,无声无息不期然而来,末联写一种骤然回首的惊喜,格律严谨而浑然一气。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杜甫关心民生疾苦的思想和他在律诗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直接影响了中唐时期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新乐府创作。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社会矛盾重重的宋代更是学习杜甫最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以杜甫为宗的江西诗派。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等人也有明显的学杜倾向,也像杜甫一样用律诗反映当时的抗清斗争,慷慨激昂。

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朝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研究资料近千年来,治杜之风不绝。宋代有许多杜诗的编年、分类、集注等专书,如王洙《杜工部集》、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鲁编次、蔡梦弼会笺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徐居仁的《分门集注杜工部诗》,其

中著作有《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绝句》、《望岳》等等。后世注释杜集的亦在百种以上, 较流行的有钱谦益《笺注杜工部集》、仇兆鳌《杜诗详注》、杨伦《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新、旧《唐书》都有杜甫本传。两宋以后,诗话笔记中评 点、解释杜诗的文字非常丰富。中华书局有《古典文学研究资料 汇编·杜甫卷》上编《唐宋之部》。明末王嗣有《杜臆》、清施鸿保有《读杜诗说》。 另外,中华书局还将五四运动以来较重要的论文汇编成《杜甫研究论文集》。 传记和新的研究专著有冯至《杜甫传》、萧涤非《杜甫研究》、傅庚生《杜甫诗论》、朱东润《杜甫叙论》。较详实的年谱有闻一多《少陵先生年谱会笺》和四川文史研究馆的《杜甫年谱》。

(2)书法

杜甫在书法的创作观上是非常成熟而有深度的。从记载来看,他的书体以楷隶行草兼工,整体以意行之,赞赏古而雄壮,注意书写中的速度、节奏、笔势、墨法等等内容,在唐代也是很有深度的书家了。同时,他对于唐代隶书家的赞扬、对于曹霸、张旭的评价都足以使他在书法史上留下声名,而他的“书贵瘦硬”说更是奠定了杜甫在书法理论史上的重要地位。

4、诗歌名句

1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白》

4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唐·杜甫·蜀相)

6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唐·杜甫·曲江)

7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唐·杜甫·绝句)

8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唐·杜甫·赠花卿)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10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11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

1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唐·杜甫·春望)

1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14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唐·杜甫·客至)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6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唐·杜甫·秋兴)

17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18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19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弟舍》)

21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唐·杜甫·不见)

2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2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唐·杜甫·登岳阳楼)

24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

25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唐·杜甫·月夜)

26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2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9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 《前出塞》

30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唐·杜甫·恨别)

3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唐·杜甫·登高)

32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33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

3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

35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的《旅夜抒怀》)

36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

37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5、后世影响

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甫的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运用的艺术手法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杜甫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

杜甫在他的有生之年以及他去世后的一些年,没有受到多少嘉奖和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在风格和格律上的创新所导致的,某些评论家认为其中的有些作品仍然很大胆古怪。在世时关于他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有6名诗人共11首诗。而且这些诗关于他的影响这一方面,都没有提及他是诗歌和伦理观点的模范。

公元九世纪时他的作品开始出名,早期的正面积极评价来自白居易,他推广了杜甫部分作品伦理观点,尽管他只在杜甫的部分作品中找到这些观点。除了白居易,还有韩愈,他撰文以此批驳反对李杜的声音,捍卫了他们的美学地位。同时,这两位诗人的诗文中都有杜诗的影子。杜甫就像孔庆翔说的一样是“中国唯一影响随着时间不断增长的诗人”。

公元十世纪初,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找到了草堂遗址,重新修建茅屋,使之得以保存。这一个时期,中国刮起了“新乐府运动”的狂潮,杜甫作为这一次现实主义诗歌运动的启发者备受推崇。杜甫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自白居易后,影响了皮日休、曹邺、聂夷中、杜荀鹤等人的创作,从而形成一个现实主义诗派,在晚唐的诗坛上独领风骚。

到了宋朝,杜甫的声名达到了顶峰,黄庭坚、陈师道等,专门探究杜诗奇峭的一面,形成了“江西诗派”,之后的王安石、陆游、文天祥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杜甫的影响,文天祥在狱中作了200首集杜甫五言诗,自序里说:“凡吾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而杜甫更广泛的影响是,杜甫的作品将律诗从文字上的游戏变成了抒发政治抱负的载体,对后来的诗人政治题材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宋朝理学的发展确保了杜甫作为诗的典范和他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苏轼阐释了理由:“古今诗人众吴,而子美独为首者,岂非以其流落饥寒,终身不用,而一饭未尝忘君也欤!”。他思考的能力铸就了他的影响力,出于他对建立良好社会秩序的向往,他深受政治家的推崇,改革家也学习他对穷人的悲悯,文学家学习他在艺术手法上的创新。

清初文学评论家金圣叹,把杜甫所作之诗,与屈原的《离骚》、庄周的《庄子》、司马迁的 《史记》、施耐庵的《水浒传》、王实甫的《西厢记》,合称“六才子书”。在当代,杜甫对国家的忠心和对人民的关切被重新诠释为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含义,而他本人因为使用“人民的语言”而受到现代研究者的赞赏。

杜甫对后人的影响还有道德方面的。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人雷克斯罗斯认为杜甫所关心的是人跟人之间的爱,人跟人之间的宽容和同情:“我的诗歌毫无疑问地主要受到杜甫的影响。我认为他是有史以来在史诗和戏剧以外的领域里最伟大的诗人,在某些方面他甚至超过了莎士比亚和荷马,至少他更加自然和亲切”。

杜甫不只在中国流名,还扬名海外。1481年韩国将杜诗翻译成韩文,叫《杜诗谚解》。他对日本文学影响相对较晚,直到十七世纪他在日本拥有和在中国一样的名声。杜甫对松尾芭蕉的影响尤深。杜甫也是美国作家雷克斯罗斯(Kenneth Rexroth)最喜欢的作家。

《对莲》这首诗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是旷然物外和豁达的情感,隐藏在深处的感情是对官场和世俗的无奈。

诗的前四句写景写人,描绘了老翁在夏日中堪堪小醉的情形。其中“乌纱半坠”通过对乌纱帽的描写,突出了老人的闲适和悠哉,只要有酒相伴,即便是官场也不搭理了。

诗的后四句主要描写作者心中的感情。作者只有在梦中才能够一展抱负,醒来后就只能嘲笑那些在官海中沉浮的人,同时表达自己只想做一个闲云野鹤一般的仙人。

译文:

风吹过,老柳树的纸条垂在堤岸上,新长出的荷叶漫布在田中。

(我)挥动着白羽扇,醉的快要睡着了,乌纱帽都有些要掉下来了。

在梦中我挥动手中的长戈,斩断了天空,醒来之后,即便拿着笔,也对天空没什么办法。

只笑那些在官海中沉浮的人,我只想做一个闲云野鹤般的仙人。

扩展资料

周敦颐作为知名的古代人物,关于他的轶事典故也有许多。

1、命名五星堆

天禧五年(1021年),重阳节,周辅成同几位兄弟一起聊天,共度重阳。当时秋高气爽,远处青山如黛,近处田野里的禾根豆一片金黄。特别是村前的五个土墩子,引起大家的兴趣。大家商量着要为这五个土墩子起个名,但一时又想不出什么名最为合适。

这时,正在旁边玩耍的小敦颐,看到大人们沉思的样子,就脱口而出,说这五个土墩就像五颗星星。那东边的叫木星,南边的叫火星,西边的叫金星,北边的叫水星,中间的叫土星,合在一起,干脆就叫做“五星堆”。大人们听了,都觉得小敦颐讲得有道理,于是就将这五个土墩正式命名为“五星堆”,并作为楼田保的一景。

2、少年立志

周敦颐从小聪明好学,勤于思考。遇到什么问题,喜欢寻根究底,不搞明白决不罢休。他会经常向衡州(今衡阳)舅舅提出一些看似稀奇古怪的问题,如什么天上的星星是怎么来的,太阳为什么东起西落,月亮为什么有盈亏圆缺,为什么会刮风下雨,地上的万事万物是怎么形成的,等等。

对于周敦颐提出的这些问题,周辅成总是不厌其烦,尽自己所知给予解答。当然,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周辅成是没有办法回答清楚的。一方面,受周辅成的知识所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而周辅成也非常喜欢周敦颐的这一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周敦颐的知识也不断地增长,学业大有进步。到十二三岁时,周敦颐已经读完了《四子书》(即《四书》)和《书经》《诗经》《礼经》《春秋》等儒家典籍,有的还能背诵得滚瓜烂熟。同时,周敦颐还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不仅立意新颖,而且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八岁时,其父亲已过世。

参考资料:

-周敦颐

《迟暮鸟语》……………………〔美〕凯特威廉 著 李克勤 译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当黄叶,或尽脱,或只三三两两

挂在瑟缩的枯枝上索索抖颤

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暮霭,

它在日落后向西方徐徐消退:

黑夜,死的化身,渐渐把它赶开,

严静的安息笼住纷纭的万类。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余烬,

它在青春的寒灰里奄奄一息,

在惨淡灵床上早晚总要断魂,

给那滋养过它的烈焰所销毁。

看见了这些,你的爱就会加强,

因为他转瞬要辞你溘然长往。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73首》(梁宗岱译)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73首,是被英语国家大学和中学的文学教材收录次数最多的莎翁作品。这既是一曲生命的挽歌,也是一曲爱的颂歌。原诗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一句“Bare ruined choirs, where late the sweet birds sang”所描绘出的那种繁华逝去之后的萧瑟荒凉,不知曾引发过多少人的怅叹。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这种散场后的虚空特别敏感,商的《麦秀》,周的《黍离》,抒发的都是城市化为白地之后的感伤之情。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以汉宫中满地的青苔写出人去楼空的凄清。而曹雪芹笔下的“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几乎就是莎翁诗意的一种汉语表达了。因此,美国女作家凯特威廉通过《迟暮鸟语》(Where late the sweet birds sang )这个书名传达出的抒情意境,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应该一点也不陌生。

凯特威廉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其科幻创作多次摘取各类奖项,其中包括《城市规划者》(1968年星云奖最佳短篇)、《迟暮鸟语》(1977年雨果奖最佳长篇)、《坠入天空的女孩》(1986年星云奖最佳短中篇),以及受到中国读者普遍欢迎的《永远的安娜》(1987年星云奖最佳短篇)等。凯特威廉的写作无拘无束,形式多样。除科幻小说以外,她创作了大量的悬疑小说、奇幻小说、推理小说、讽刺小说和文艺小说,此外,她还创作过舞台剧和广播剧。在幻想小说领域,像她这样视野辽阔,关心的事物如此繁杂而丰富的女性作家是极其罕见的。与其广阔视野相得益彰的是她的文笔力度,朴实自然,挟带着一种锐利洒脱的大气,同时又不失女性作家特有的细腻柔婉的品格。《迟暮鸟语》正是一部能充分体现凯特威廉上述创作特点的佳作。

摘取一九七七年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的《迟暮鸟语》,是一部以生态毁灭和地球末日为题材的作品。应该说,早在神话和传说中的远古时代,人类意识中就产生了末日思想,《圣经启示录》的预言就表明了这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意识中还包藏着强烈的末日来临后的“再生”愿望。正是这种意识促使人们在科幻小说中设想出无数悲剧性的未来。核战争、专制、对机械的依赖、人口过剩、资源枯竭、基因变异、环境污染,任何一种因素失控都可能导致末世的降临。到那时,人类该怎样行动?过去建立的文明能发挥什么作用?人类能找到一条摆脱灭绝下场的再生之路吗?这一系列问题虽然严肃沉重,但却耐人寻味。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决定了末日题材的警世小说将始终是科幻文学园地中一个长盛不衰的品种。

这个品种之中的上乘之作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取得突破:一、想象稀奇古怪,出奇制胜。比如英国约翰温德姆的《三尖树时代》。二、对末日将临的推断有理有据,扎实严谨。最著名的是日本小松左京的《日本沉没》,小说以板块构造说为依据,其中的科学论证甚至得到了“可与硕士论文相匹敌”的评价。三、对人类现代文明检讨深刻,富有启迪性。比如英国JG巴拉德著名的毁灭三部曲。四、审视人性眼光独到,把末世中人类的精神情感状态描绘得栩栩如生。《迟暮鸟语》就是凯特威廉下足功夫审视人性的精致之作。

《迟暮鸟语》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写人性的失落回归再生。第一部分写末日将临时,一个大家族借助家族丰富的人力资源和坚实的经济基础,未雨绸缪,提前作好抗击灾难的准备,在家族全体成员丧失生育力的困境中,运用克隆技术繁衍后代,传递薪火。这一背景设定受到不少从技术角度评论作品者的指责,认为科技漏洞太多,难以令人信服,支撑不住后两部的故事。但我们应该体察到,作者本就无意于设定一个严谨的技术背景,作者真正用心设定的,是一个有可能造成人性失落的社会背景。第一部的中心人物戴维在作品中的重要性,在于他是人性失落的见证者,而不在于他是克隆后人的始作俑者。因此,从技术上对这部小说挑刺多少有点无聊。失落是回归与再生的前提,从这个角度看,就能明白第一部在小说中的结构意义不可或缺。

第二部的中心人物茉莉是作品中至关重要的角色,这一承上启下的角色能否让读者感到真实可信直接决定作品的成败。个性意志既已失落,怎样才能回归?在这里,凯特威廉的写作显得小心翼翼,她从一个最自然的起点茉莉偶然出现的“孤独感”出发,缓缓施压,使这种“孤独感”转变为茉莉的“心境”,让她在这种惶恐的“心境”下不断地体验到生命的神秘莫测和不可思议。终于,对于茉莉而言,这种惶恐的“心境”成为了她生命中最实在、最重要的内容,与这份“心境”相比,过去和未来、集体和社会都显得无关紧要。从惧怕孤独到追求孤独,再到把孤独化为一种持久的激情,韧性的冲动。当茉莉抱着这种“心境”去观察世界时,她发现一切都变了,一切都充满了诗情画意,充满了“美”。难能可贵的是,凯特威廉在这部分的写作中,没有把茉莉的“心境”凝化为抽象的概念式信条,而是活化为一种浸入茉莉血肉的“喜好”。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想捕捉到真实而具体的心境并非易事。不少作家之所以平庸,正是由于无力做到这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和茉莉同处在“孤独感”这个起点上的其他几个克隆人,为什么最终放弃了重建个体意志的努力?我们注意到茉莉生命中与其他几位的不同之处有三点,其一是美的触动(绘画过程中的感悟),其二是性格的坚韧,其三是爱的觉醒(生下儿子马克)。由此我们知道凯特威廉在审视人性时关注的焦点:没有坚韧的性格,没有“美”和“爱”的催化,个体意志就无法真正建立。马克从小就在母亲的“爱”(读莎士比亚的诗、到山上露营)与“美”(泥塑)的教育中成长。与母亲相比,他没有伦理包袱,没有历史困惑,追求个体生命意志天经地义地成为他实现人生价值的目标。

因此第三部可谓顺势而下,水到渠成。写作最艰难的部分既已完成,这一部仅凭叙述惯性也可以作一个漂亮的收束了。不难看出,作家在写第三部中心人物马克的成长故事时十分轻松自如,不时透出一丝俏皮的意味。当然,第一部的凝重、第二部的曲折和第三部的活泼正好暗合小说的结构:人性的失落回归再生。

《迟暮鸟语》在语言处理方面颇有特色。凯特威廉尽量采用陈述语气,一个接着一个的主谓句,有效地放慢叙事速度,降低抒情的紧张度,从而把情感因素揉匀在整篇小说之中,营造出一种说明文式的冷抒情风格。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小说的抒情点几乎都设置在那些一闪即逝的细节描写上。比如第一部结尾处写到被克隆人放逐的戴维的结局时,写戴维睡在树下,梦中听到“一只鸟儿啁啾啼啭”。这既是整篇小说的抒情基调,又是对后两部分的情节暗示,既是“迟暮鸟语”,又是“爱的加强”。

在科幻作家中,凯特威廉的细节处理能力当属第一流人物。比如那株白橡树,从戴维的祖父起直到马克,一代代人都与它交流,生动地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在气氛上也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还有克隆人的姓名,每支兄弟姐妹的姓名都以首字母区别开来,比如茉莉、茉琳亚姆,巴恩、巴里。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对细节的重视不能完全归因于作者的性别,这是优秀作家与普通作家的区别之一。

最后说回到莎士比亚的第73首十四行诗上来。诗歌前面部分荒凉、死寂、绝望,但是“爱的加强”一句的出现,使我们感到了安慰,看到了曙光。是的,爱是荒凉中的暖意,是死寂中的召唤,是人类抗拒绝望的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迟暮鸟语》是以科幻小说的形式,对莎翁这首不朽的诗篇作了一次新的诠释。

自认为,莎翁想说的是:

你看到了人生的苍凉,

且把忧怨放在一旁

明天的太阳一定会升起,

在心里的阳光中,

生命,

是完美的交响

最简单的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 关于人性的古诗有哪些

关于人性的古诗有以下这些:

1、《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2、《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3、《孤雁》

唐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4、《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

宋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5、《征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在狱咏蝉》

唐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情感

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2、《怨情》

唐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译文

美人卷起珠帘,

深闺独坐还皱着蛾眉。

只见玉颜上泪痕斑斑,

不知她心里究竟恨的是谁。

情感

这首小诗抒写一位美人的幽怨,不直截了当地写怨,而只作美人神态的描绘:含颦独坐,泪痕满面,却表现出了她心中深深的愁恨。

3、《孤雁》

唐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译文

几行归雁消失在遥远的塞外,不知你形单影只要往何处飞?

暮雨中呼唤同伴已失去联系,想要落下寒塘却只畏惧迟疑。

沙洲上层云低垂慢慢地穿过,只有关山冷月与你紧紧相随。

虽说不一定会遇到强弓暗箭,独自奋飞难免让人疑虑凝眉。

情感

这首诗描绘了孤雁独自飞翔,孤苦无依的凄凉情状,借此以喻诗人自己孤栖忧虑的羁旅之情,感情真挚,凄婉动人。

4、《送琴师毛敏仲北行三首》

宋 汪元量

西塞山前日落处,北关门外雨来天。

南人堕泪北人笑,臣甫低头拜杜鹃。

译文

西塞山前,落日昏黄,北关门外,风雨飘摇。(元军正移师湖州,首都已沦入敌手)亡国的南人将悲恸化为血泪,得胜的北人狂笑发泄着横行无阻的*威。面对这残破的故国河山,你我都会(像杜甫那样)闻鹃啼而下拜,永远怀念。

情感

友人北行,诗人自己也不知将流落何方,同是天涯沦落人 的失去根柢之感使诗人在友人面前慷慨悲歌,一诉衷曲。结句用典以表心志,南宋拱手亡国的耻辱在汪元量心里留下了时时作痛的伤疤。

5、《征怨》

唐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译文

年年岁岁戍守金河保卫玉关,日日夜夜挥舞马鞭手握刀环。

时届暮春白雪飘飞归来塞外,万里奔波渡过黄河绕过黑山。

情感

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戌,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的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之意。

2 表达人性的诗句

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

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

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

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杜甫《槐叶冷淘》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崔涂《孤雁》碧天凉冷雁来疏,闲望江云思有馀。

秋馆池亭荷叶后,野人篱落豆花初。无愁自得仙人术,多病能忘太史书。

——李郢《江亭晚望》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柳中庸《征人怨》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岳飞《小重山》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

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韩溉《松》桂冷微停素,峰干不遍岚。

何溪背林处,犹覆定僧庵。——陆龟蒙《残雪》长相思,摧心肝。

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此曲有意无人传,愿随春风寄燕然。忆君迢迢隔青天,昔日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不信妾断肠,归来看取明镜前。——李白《长相思·摧心肝》寒炉局促坐成劳,暗淡灯光照二毛。

水寺闲来僧寂寂,雪风吹去雁嗷嗷。——齐己《楚寺寒夜作》颠狂甚,取乌丝百幅,细写凄清。

——郑燮《沁园春》闺中**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温庭筠《瑶瑟怨》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杜荀鹤《春宫怨》仙闱井初凿,灵液沁成泉。色湛青苔里,寒凝紫绠边。

——孙欣《奉试冷井诗》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苏轼《自题金山画像》云冷江空岁暮时,竹阴梅影月参差。

鸡催梦枕司晨早,更咽寒城报点迟。——殷尧藩《寒夜》厨冷烟初禁,门闲日更斜。

东风不好事,吹落满庭花。——徐铉《寒食日作》树绕池宽月影多,村砧坞笛隔风萝。

西亭翠被馀香薄,一夜将愁向败荷。——李商隐《夜冷》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月楼风殿静沉沉,披拂霜华访道林。

鸟在寒枝栖影动,人依古堞坐禅深。——陆龟蒙《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

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哀江头》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晴鸟一时啼。——白居易《杂曲歌辞·竹枝》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春晚》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雨余庭院冷萧萧。

帘幕度微飙。鸟语唤回残梦,春寒勒住花梢。

——周紫芝《朝中措》九衢金吾夜行行,上宫玉漏遥分明。霜飙乘阴扫地起,旅鸿迷雪绕枕声。

远人归梦既不成,留家惜夜欢心发。——鲍溶《寒夜吟》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愁多知夜长,仰观众星列。——佚名《孟冬寒气至》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长恨歌》冷日微烟渭水愁,翠华宫树不胜秋。霓裳一曲千门锁,白尽梨园弟子头。

——赵嘏《冷日过骊山》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李商隐《无题》月是阴秋镜,寒为寂寞资。轻寒酒醒后,斜月枕前时。

——元稹《初寒夜寄卢子蒙》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刘方平《春怨》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唐·李商隐《对雪二首》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

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 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唐·李白《冬日归旧山》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

3 表达人性的诗句有什么

1 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代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释义: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代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释义: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代李白《 行路难·其二》

释义: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4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代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释义: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5 尝闻长老言,人性原不恶。——宋代袁燮《送楼叔韶尉东阳三首》

释义:常听老人说,人性原本不恶。

6 野人性似修行僧,长愿幽居近林麓。——宋代苏轼《次韵子瞻留别三首》

释义:山野人性情像修行的僧人似的,长期居住在山林之间。

7 云作达人性,东西无定居。——宋代释文珦《送僧》

释义:云彩豁达似人的性情,东西奔走居无定所。

8 天分本无私,人性皆相似。——宋代 丘葵 《风雨中与吕之寿读文公诗传》

释义:人天生本是无私的,人性也相似。

9 人性涵万善,其位配两仪。——宋代五迈《题赵别驾委斋诗》

释义:人性是善良的,这与天地匹配。

10 主人性清旷,静夜发幽想。 ——宋代薛师石《寄题赵十四知县听雨堂》

释义:人性情清幽旷达,寂静的夜里 发人深思。

1 怎么能够低三下四地去侍奉那些权贵之人,让我自己一点都不开心

2 仰面朝天纵声大笑着走出门去,我怎么会是长期身处草野之人?

3 人生道路如此宽广,唯独我没有出路。

4 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5 常听老人说,人性原本不恶。

6 山野人性情像修行的僧人似的,长期居住在山林之间。

7 云彩豁达似人的性情,东西奔走居无定所。

8 人天生本是无私的,人性也相似。

9 人性是善良的,这与天地匹配。

10 人性情清幽旷达,寂静的夜里 发人深思。

4 描写人性凉薄的古诗有哪些

1、《钗头凤·世情薄》

宋代:唐婉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译文:世事炎凉,黄昏中下着雨,打落片片桃花,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希望你也能够听到。

2、《菩萨蛮·玉纤弹处真珠落》

唐代:温庭筠

玉纤弹处珍珠落,流多暗湿铅华薄。春露浥朝华,秋波浸晚霞。

风流心上物,本为风流出。看取薄情人,罗衣无此痕。

译文:纤纤玉手弹开处,美人之眼泪零落,泪多多濡湿脸上薄薄的铅华粉。泪如春露润湿早晨的花儿,眼如秋波浸润晚霞。风流是心上的宝物,眼泪本为风流而洒。看那些薄情寡义之人,他们的罗衣上绝无泪痕。

3、《怨情》

唐代:李白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译文:美人儿卷起珠帘一直等待,一直坐着把双眉紧紧锁闭。只看见她泪痕湿满了两腮,不知道她是恨人还是恨己。

4、《君难托》

宋代:王安石

槿花朝开暮还坠,妾身与花宁独异。

忆昔相逢俱少年,两情未许谁最先。

感君绸缪逐君去,成君家计良辛苦。

人事反覆那能知?谗言人耳须臾离。

嫁时罗衣羞更著,如今始悟君难托叶。

君难托,妾亦不忘旧时约。

译文:槿花早晨开放黄昏时就已凋谢,我的命运与花难道有什么差异。回忆过去相逢时都在青春年华,两情没有确定是谁最先提及?为你的缠绵情意所感动我就随你而去,替你操持家计而辛苦不息。人事的翻覆变化哪能预先想到?

你听信诽谤之言不多久就将我离弃。出嫁时的罗衣我羞于再穿,如今才觉悟你不可依托悔之莫及。你虽然不可信托啊,当初的海誓山盟我还是不能忘记!

5、《钗头凤·红酥手》

宋代:陆游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译文: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遥想当初,只能感叹:莫,莫,莫!

5 唐诗三百首中体现李白张扬个性的诗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纵酒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6 诗句里有李白的诗

《赠汪伦》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把酒对月歌》

年代: 明 作者: 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

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

《松》

年代: 唐 作者: 郑谷

下视垂杨拂路尘,双峰石上覆苔文。浓霜满径无红叶,晚日高枝有白云。

春砌花飘僧旋扫,寒溪子落鹤先闻。那堪寂寞悲风起,千树深藏李白坟。

《读杜工部集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贯休

造化拾无遗,唯应杜甫诗。岂非玄域橐,夺得古人旗。

日月精华薄,山川气概卑。古今吟不尽,惆怅不同时。

甫也道亦丧,孤身出蜀城。彩毫终不撅,白雪更能轻。

命薄相如命,名齐李白名。不知耒阳令,何以葬先生。

《感事六言》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李白嶔崎历落,嵇康潦倒粗疏。

生世当行所乐,巢山喜遂吾初。

《记梦》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夜梦有客短褐袍,示我文章杂诗骚。措辞磊落格力高,浩如怒风驾秋涛。

起伏奔蹴何其豪,势尽东注浮千艘。李白杜甫生不遭,英气死岂埋蓬蒿?

晚唐诸人战虽鏖,眼暗头白真徒劳!何许老将拥弓刀,遇敌可使空壁逃。

肃然起敬竖发毛,伏读百过声嘈嘈。惜未终卷鸡已号,追写尚足惊儿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76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