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宋代著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的称号,极其擅长作词。而在李清照的词中有几十首词都与酒有关,李清照几乎是在每个时期都在用酒表达的表达着自己的喜怒哀伤。因此,李清照诗词的酒是有着象征意义包含在其中的,尤其是在青中战乱时期,李清照词中的酒与在少年时期的词中的酒是有着完全不同的代表意义。
首先,青中乱时期词中的酒有有一部分代表着思夫之痛。有一大部分词中的酒都是在诉说着李清照自己独守空闺的愁苦,在李清照与自己的丈夫赵明诚结婚之后不久,赵明诚就离开了自己,与自己远隔两地。而李清照思念自己丈夫的时候,就会饮酒作诗来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无限怀念之情。这是一个新婚妻子对丈夫最真诚的思念,同时也代表着作为一个新婚妻子丈夫不在身边的寂寞和哀伤情绪。
其次当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词中的酒大多都是表达自己对丈夫的悲痛和思念。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就从远远地思念丈夫变成了悼念丈夫。大部分词在开头的就切入了悼念丈夫的主题,因为太过悲痛所以只能痛,饮用醉酒的状态来麻痹自己。这样对李清照来说,可能生活才能更加好过一点。
最后是私家仇国之痛,当李清照经历丈夫去世的同时,也在经历着国破家亡离开自己家乡的痛苦。李清照在《菩萨蛮》和《诉衷情》中都表达了自己的乡愁,用酒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自己立身的家国已经破灭,丈夫也去世,李清照每日只能借酒,昏然入睡,希望能够回到过去,回到家乡。此时,酒精带来的麻痹感和快感,是李清照在孤苦寂寞、无依无靠生活中的唯一伴友。
写了金河,玉门关,奔马,还有征战
是和谐的,这些都是突出了战乱时代人们的苦楚
《征人怨》是唐代诗人柳中庸的诗作。此诗抒写了征人在边塞久戍,感到痛苦不堪,面对着荒凉的环境更是心生怨苦,表现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诗中没有一字是怨,只是客观地记录征人岁岁朝朝征战的生活情况,描绘边地荒凉寒苦的景象,而征人深深的怨情已寓于其中。全诗语言精美,对仗精工,笔法巧妙,境界阔大。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门,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
这首诗的原注说:“时未收长安。”唐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叛乱,次年长安被攻陷。至德二载(757)二月肃宗由彭原行军至凤翔,岑参随行。九月唐军收复长安,诗可能是该年重阳节在凤翔写的。岑参是南阳人,但久居长安,故称长安为“故园”。
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象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
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作者写思乡,没有泛泛地笼统地写,而是特别强调思念、怜惜长安故园的菊花。这样写,不仅以个别代表一般,以“故园菊”代表整个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而且这是由登高饮酒的叙写自然发展而来的,是由上述陶渊明因无酒而闷坐菊花丛中的典故引出的联想,具有重阳节的节日特色,仍贴题目中的“九日”,又点出“长安故园”,可以说是切时切地,紧扣诗题。诗写到这里为止,还显得比较平淡,然而这样写,却是为了逼出关键的最后一句。这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本来,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显然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这是因为那时候人们没有手机等通讯设备,他们和亲人走失了以后就很难联系上。
在古代战乱时间,很多人会和家人失散。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的原因是以下这些:
打仗的时候人们会逃跑,在混乱的场面下,人们就容易和家人走失。我们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可以看到一些打仗的场面。虽然那些场面并不是真实的,但是那也很好的展现了当时古代人打仗的场景。在打仗的时候。人们就会逃跑,在逃跑的过程当中就会出现人挤人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之下,人们就容易和家人走失。
和家人走失了以后,他们没有通讯设备,因此就很难和家人联系上。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如今没有电话,没有其他的通信设备,当我们和家人走丢了以后,我们也是很难联系上家人的。
例如你去商场的时候后,当时商场上人很多,而你的电话刚好没电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你也很难找到自己的家人。
古代人也是如此。古代人他们没有相应的通讯设备。他们和自己的家人走丢了以后,他们只能面对面的寻找,这样的情况无疑是大海捞针。
所以他们一旦他们的家人分离,如果他们没有事先约定好碰面的地点,他们就很难载联系上自己的家人。
战乱时期,他们和家人走失以后,可能会到其他地区,因此很难和家人再次碰面。在古代打仗的时候,人们为了逃生会走到其他的地区,或者到其他的国家。一家人走散了,他们很可能会到不同的地区。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也没办法书信往来,因为他们不知道对方的落脚点。这种情况之下想要联系上对方是极其难的。有些人和家人走散了以后,他们一辈子再也没联系上了。
你觉得古代战乱时期,人们容易和家人离散的原因还有哪些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说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