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有感

听书有感,第1张

2021年7月22日 星期四 晴转雨

以前,自己对于听书并没有太深的感受。这个暑假因为右眼不舒服,所以有十多天无法看书,只能闭目养神。这样的日子太难受了,于是便点开喜马拉雅听听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听的内容比较杂,有冰心的《寄小读者》,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无言《品读红楼梦》,这些内容只是听了一部分。

听得比较完整的当属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在读书时就听过这本书,有时到书店里也会随意翻翻,不过却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这次听书时,自己选择的是一个儿童版本的城南旧事,朗读者的声音比较贴合书中的主人公英子的声音,其他人物在说话的时候,也能体现他们的性格特点,再加上这本小说在内容引人入胜,所以只要点开,就停不下来。

听着书,脑海里浮现着性子的样子,她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烂漫、极富有同情心的小女孩。跟随着英子的讲述,我们似乎走进了她的生活。在这本书中,我们认识了一对可怜的母女,还认识了辛勤慈爱的宋妈,可怜又可恨的贼……不管是哪一个人物都让我们为之牵挂。

就如在英子家做奶妈的宋妈,她勤劳肯干,可是她的命运却很悲惨。她的老公是一个好吃懒做,嗜赌成性的人,她将自己赚的钱都给了他,让他养孩子。谁知两个孩子都离她而去——一个淹死了,一个被卖给了马夫。当她知道这个消息时,她崩溃了,一时间她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

宋妈其实只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女性代表,在那个社会里,女人不仅得不到男人的尊重,连自己的命运都无法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这样的女性真的让人同情。

☞自我价值:

爱自己才能爱别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

告诉孩子为什么吵架,表明各自的观点,让孩子理解事情的原委,有助于孩子的自尊,自我价值的提升。

“被爱的人都对改变持开放的态度。”

“当自我感觉良好、自我欣赏时,我就极有可能以一种高贵、真诚、勇敢的姿态,充满活力和爱心地来应对生活。”这就是拥有自信时候的状态和表现。

☞沟通

5岁以前就跟父母有上百万次的沟通。

身体、价值观、经验、感官、语言、头脑、情感都是沟通的途径

听自己的声音,体验一下

背靠背说话的方式体验

不要用暗示法,读心术,讨好法

&讨好型的人,没有自我的价值感,逃避沟通与压力;

&指责型的人,强悍,“我觉得孤独而失败”,内心谁都靠不住,爱大喊大叫;

&超理智型的人,没有情绪的反应,内心独白“我感觉很脆弱”;

&打岔型的人,“没有我的空间”

小时的教育导致这些不同的人格

心口不一,不能坦然准确的表达

☞家庭系统

有真正的私人空间

☞家与社会的联系

岁月不饶人,我也不曾饶过岁月!

关于作者

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24岁凭借《茶花女》在高手林立的法国文坛站稳脚跟。他还获得过一项极高的殊荣——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得过这项殊荣的人还有《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和思想家伏尔泰。

经典文学名著《茶花女》,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

小仲马曾经说自己是父亲“伟大的儿子和卑微的同行”,他的父亲就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代表作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等,文学成就非常耀眼。然而,跟父亲相比,小仲马的文学成就一点儿都不逊色。

1848年,年仅24岁的小仲马就创造了一个文学神话,他凭借《茶花女》这部小说在高手林立的法国文坛站稳脚跟。到了19世纪下半叶,小仲马在戏剧界的名声远超父亲。他还得到了父亲梦寐以求的荣誉,当选了法兰西学院院士,这在法国是一项极高的殊荣,《悲惨世界》的作者雨果和思想家伏尔泰都当选过。

《茶花女》是小仲马最著名的代表作,讲述了男青年阿尔芒·迪瓦尔和巴黎上流社会交际花玛格丽特的爱情故事。

1847年,小仲马听到老情人玛丽·杜普莱西病逝的消息,他回想起这位绝代佳人的风姿以及两人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光,一时百感交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写完了《茶花女》。玛丽就是这部小说中的交际花玛格丽特的原型,小仲马也从不避讳男主人公阿尔芒里有他的影子。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小仲马(Alexandre Dumas Fils)法语名字的首字母缩写是AD,阿尔芒(Armand Duval)的首字母缩写也是AD。可以说,《茶花女》这部小说里承载了小仲马的真情实感。

人们提到交际花就会先想到《茶花女》的另一个原因是,它拥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一本小说有没有生命力,除了看现代读者还会不会阅读它,还有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它的内容衍生能力和改编频率。《茶花女》给包括**、话剧、芭蕾舞在内的艺术形式,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拿**来说,《茶花女》的**版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都有过非常经典的版本。比如,20世纪30年代,瑞典国宝级女演员葛丽泰·嘉宝演过好莱坞版《茶花女》,女演员于佩尔在1981年演过法国版,女演员妮可·基德曼在2001年演的歌舞**《红磨坊》也是《茶花女》的变体。在内容衍生和改编方面,小仲马的《茶花女》要胜过父亲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一筹。

1844年,20岁的小仲马在一场戏剧演出中遇到了交际花玛丽,一见钟情。在玛丽家做客拜访时,小仲马发现玛丽咳血,就劝说她要保重身体,玛丽被感动,不久之后成了小仲马的情人,两人度过了一段短暂却美好的日子。有一天,小仲马和玛丽因为一场争吵而分手,吵架的导火索很俗气——钱。玛丽是个混迹巴黎上流社会的交际花,需要大笔的钱维持日常开销,这是二十岁出头的小仲马无力供养的,他供养不了,自然有其他慷慨的恩客愿意为玛丽献上千金。小仲马妒火中烧,就写了分手信给玛丽。4年后,小仲马写《茶花女》时也用到了这封信。

《茶花女》被认为是现实主义先驱。大仲马的畅销秘籍是跌宕起伏、构思巧妙的故事情节;小仲马的剧本能在巴黎剧场独领风骚几十年,靠的是敏锐的洞察力,他总能精准地捕捉到法国社会的热点,引发民众的共鸣和追捧,比如,在股市上投机发财、男女两性关系、私生子和未婚母亲,都是那时的热门话题,当然,还有交际花的神秘世界。

小说一开头,“我”在街上闲逛,看到一个拍卖广告,说一位物主已经过世,这次拍卖的是她的家具以及珍贵的玩赏物。“我”是玩赏物的爱好者,决定上门去看看。到了之后,“我”惊讶地发现,原来这是一个交际花的住所,更让人惊讶的是,屋里聚集了很多上流社会的贵妇。这些女人为什么会来一个高级妓女家呢?纯粹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罢了。这些贵妇看着交际花的遗物,要么不时发出啧啧的赞叹声,要么露出艳羡的眼神,想必这位交际花的精致生活让她们都觉得自叹不如了。

“我”在拍卖会上花了100法郎,买到了一本属于交际花的小说,书名叫《玛侬·莱斯科》,“我”翻开书,发现有这样一段题词:“玛侬对玛格丽特,惭愧。”落款是阿尔芒·迪瓦尔。玛格丽特就是死去的交际花,那阿尔芒·迪瓦尔是谁?这本书是他送给玛格丽特的吗?他俩是什么关系?

虽然“我”有种种疑问,但这只是生活中一个小插曲,“我”很快就把这本书抛在脑后,直到年轻男子阿尔芒登门拜访。他失魂落魄地出现在“我”家中,愿意出高价买回那本《玛侬·莱斯科》。他曾经和玛格丽特相爱,但没来得及赶回来见她最后一面,也没能赶上拍卖会。现在,他想买回书,也算是留个念想。“我”被年轻人的痴情打动,愿意把书送给他。阿尔芒看出来“我”对他的情史充满兴趣,就承诺下次来访会和盘托出。可这次之后,阿尔芒没了音信。

故事先讲到这里。我们来聊一聊那本《玛侬·莱斯科》,它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小仲马为什么会选它作为《茶花女》的引子?这本书比《茶花女》早了100多年,一出版就因为内容伤风败俗被封杀。现在,这本书的知名度已经非常有限了,但在小仲马的时代,这本书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那时候的读者在《茶花女》里看到《玛侬·莱斯科》,就会立刻明白作者的良苦用心,也会猜出《茶花女》的故事走向。

《玛侬·莱斯科》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小说女主角玛侬原本应该进修道院,男主角德·格里厄原本应该成为骑士,但两个年轻人在客栈相遇一见钟情,于是各自抛弃前程,私奔去了巴黎。生活贫困,玛侬找了个有钱的金主,德·格里厄在牌桌上出老千赚钱,俩人就这么过起了男盗女娼的日子。后来,玛侬被指控是妓女,流放到美洲大陆,德·格里厄追随她同去,但玛侬得了重病客死他乡。

《玛侬·莱斯科》的结局暗示了《茶花女》女主角玛格丽特的宿命。《茶花女》在一开头就揭示了玛格丽特会和玛侬一样红颜早逝,小仲马采取这种手法,体现出了他的自信。他并不避讳早早抛出故事的结局,因为他确信,自己的写作技巧会让读者欲罢不能。一个老到的作家,不会一直用故事高潮来紧紧攥住读者,他懂得张弛有度,懂得卖关子。就像小说中,阿尔芒露了一面之后就没了踪影,让讲述者“我”和读者都被吊起了胃口。

于是,“我”就想可以去玛格丽特的墓地打探消息。这个小小的坟地上铺满了白色茶花。公墓的园丁告诉“我”:有个年轻人特意关照他要定时更换鲜花,因为他最近不能来,要去办迁坟的事儿。这时,“我”终于知道了阿尔芒的去向,而且感受到了他的用情之深。阿尔芒要给玛格丽特迁坟,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把她安葬在更体面的墓地;二是想再见她一面。

“我”接受阿尔芒的邀请参加了迁坟仪式,在场的只有5个人:两个掘墓人,“我”和阿尔芒,以及办事的警长。交际花玛格丽特生前被人前拥后簇,死后却无人问津。美丽的皮相死后也化为一堆腐肉。小说里,小仲马费了不少笔墨描写裹尸布揭开那刻的场景,玛格丽特“一对眼睛只剩下了两个窟窿,嘴唇烂掉了,雪白的牙齿咬得紧紧的,干枯而黑黑的长发贴在太阳穴上,稀稀拉拉地掩盖着深深凹陷下去的青灰色的面颊。”现实就是这么残酷,美人到头还是一把白骨,就像这对情侣的爱情最后落得仓皇收场。

小仲马接着笔锋一转,借阿尔芒之口,回忆起他第一次见到玛格丽特的场景。那是在玛格丽特去世的两年前,玛格丽特每次去剧院看戏都会随身带上一束茶花,这就是“茶花女”这个名字的由来。第一眼,阿尔芒就被玛格丽特迷住了,他在剧院演出的间歇来到玛格丽特的包厢里,想认识她,没想到被美人奚落。阿尔芒感觉受到侮辱,落荒而逃。

读到这里,读者会以为玛格丽特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把男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其实只是表面上的风光,说到底,玛格丽特这样的交际花还是依附在男权之上,一旦美人迟暮,就会断了财源,生活没有着落。而且,交际花的社会地位也不高,会被正经人家唾弃。比如,在小说中,墓地其他死者的亲人提出抗议,认为和交际花葬在同一个墓园是奇耻大辱。

说到交际花,这个社会现象是不是只有法国才有?交际花和妓女有什么区别?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其实,交际花很早就出现了,而且,在各个国家的文化里都有体现。

交际花在日本就是艺妓,在朝鲜半岛叫作妓生,艺妓的妓,生活的生。交际花在中国,有鱼玄机、柳如是、赛金花等。法国的交际花文化是在《茶花女》出版前后盛行的,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式微。法国著名的交际花有法国国王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帕杜夫人、时尚教母香奈儿。

不少交际花都拥有惊人的美貌,但这不是关键,智慧和才华才是她们的立足之本。玛格丽特的原型玛丽是个爱读书、勤思考的姑娘,和小仲马分手后,她还交往过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李斯特。这些交际花游走于权贵、富豪和文人之间,过着风雅、奢华的生活。简单说,交际花代表了妓女浪漫化、理想化的一面,然而从本质上说,她们只是高级妓女。在讲究门第、血统的社会中,交际花都摆脱不了被主流不齿的命运。

这其实也是玛格丽特怠慢阿尔芒的原因,她用傲慢的举止来对抗追求者的逢迎,她明白,自己在男人心中只是个玩物,那她就报复性地玩弄他们。两人初次相遇的两年后,阿尔芒又遇到了玛格丽特,这次,他终于受邀去了玛格丽特家中。众人饮酒狂欢的时候,玛格丽特突然感觉身体不适,一个人躲去了梳妆间,只有阿尔芒担心地跟了过去。阿尔芒再次表达爱意,可玛格丽特早已听惯了甜言蜜语。情急之下,阿尔芒说,两年前玛格丽特得病时,他天天到她家门口关心病情。这番话打动了玛格丽特,她明白阿尔芒是真的关心她,怜惜她,而不是一时兴起贪恋她的美色。

阿尔芒终于得到了玛格丽特,兴奋劲儿过了之后,他陷入患得患失中。阿尔芒微薄的年金根本养不起心爱的姑娘,玛格丽特还在接待其他金主。阿尔芒有时妒忌,有时自卑,有时忧心忡忡,有时沾沾自喜。有时他又头脑一热,写信和玛格丽特分手。这就是刚才提到过的,小仲马写给玛丽的分手信。我们来感受下,年轻人在热恋中的精神状态。分手信里说:“我希望自己能像一个百万富翁似的爱您,但是我力不从心;您希望我能像一个穷光蛋似的爱您,我却又不是那么一无所有。那么让我们大家都忘记了吧,对您来说是忘却一个几乎是无关紧要的名字,对我来说是忘却一个无法实现的美梦。”

跟小仲马现实生活中的结局不同,这封分手信没有终结阿尔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玛格丽特主动上门求和,还提出去乡村度假,远离巴黎的纷扰。这是两个人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可童话故事终究要让位给柴米油盐。阿尔芒发现,玛格丽特值钱的衣物和首饰越来越少,玛格丽特说她变卖了这些东西维持日常开销,还打算卖掉自己在巴黎的一切,从此和阿尔芒过上普通人的小日子。这一刻,阿尔芒感觉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爱人愿意为了他抛下荣华富贵。

玛格丽特确实做出了极大牺牲,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用一组数据来说明一下。小说中提到玛格丽特一副钻石耳环价值8000法郎。根据文献资料,1852年,法国五口人的工人家庭靠300法郎就能过一年。也就是说,玛格丽特从云端跌落到中产生活,因为阿尔芒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是8000法郎。玛格丽特的举动让阿尔芒很感动,阿尔芒找到公证人,打算把部分财产转到爱人名下。没想到,公证人立马把这件事汇报给了阿尔芒的父亲。老人家即刻赶到巴黎,劝儿子离开交际花。热恋中的阿尔芒根本听不进劝,他打定主意要和玛格丽特长厢厮守,但没想到玛格丽特离开了,还留下一封分手信。

阿尔芒遭遇情变,以为玛格丽特还是贪恋纸醉金迷的生活。回到巴黎以后,他找了一个情妇,还借机在公开场合羞辱玛格丽特。玛格丽特本来就患有肺病,阿尔芒的无情无义加重了病情。其实,阿尔芒也无法从这种幼稚的报复行为中获得快感,他就去外国旅游散心。

玛格丽特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又思念远方的爱人,只能在日记里倾诉心事,但求有朝一日阿尔芒能读到这些文字。原来,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重返巴黎社交界,并不是嫌贫爱富,而是因为她深深地爱着阿尔芒,愿意为他默默牺牲。阿尔芒的父亲也找到到玛格丽特,用阿尔芒的前程等理由逼迫玛格丽特离开儿子。玛格丽特重病在床,形容枯槁,逢场作戏的朋友,以及钱色交易的恩客早就把她抛到九宵云外,只有债权人在家里进进出出,等着她断气,拍卖掉值钱的物件来抵充玛格丽特欠下的债务。最后,玛格丽特在贫病交加中孤独地死去。

第三部分

了解了《茶花女》的故事脉络,我们再来看看,与《茶花女》有关的文艺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以及小仲马如何看待女性。

我们开头说过,《茶花女》为**、话剧等艺术形式提供了创作灵感,其中最有名的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歌剧版《茶花女》,这是世界歌剧史上最卖座的经典作品之一。对音乐一窍不通的人,可能也听过里面那首脍炙人口的《饮酒歌》。威尔第在巴黎看了话剧版的《茶花女》,深受触动,回到意大利之后,迅速把它改编成歌剧。

原著小说中那对痴男怨女的故事,可能也让威尔第想到了自身经历。威尔第的第一任岳父是个成功商人和艺术爱好者,他帮助威尔第在歌剧界出人头地,可惜他的女儿英年早逝,威尔第后来想再婚,遭到了前岳父的阻拦。这段经历不禁让人联想起《茶花女》中阿尔芒的父亲棒打鸳鸯的情节。

从《玛侬·莱斯科》到小仲马的《茶花女》再到威尔第的歌剧版,它们讲述的都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但剖开爱情故事的外壳,里面的核心都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抗争。比如,《玛侬·莱斯科》的女主角玛侬不愿接受当修女的命运,勇敢选择爱情,然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小仲马写《茶花女》时,法国是一个被父权和宗教统治的社会,那时候,女性一生都是男性的附庸,她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要依赖不同的男性:父亲、丈夫、儿子。有些女性想要突破有限的生存空间,想要登上更大的社会舞台,于是,她们不再依附一个男人,而是一群男人,她们通过交易来获得财富、名声,甚至是贵族头衔,而这就是交际花的生存逻辑。交际花一方面受到压迫和欺辱,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一部分自我解放。

生活在19世纪下半叶的小仲马,算得上是女性之友,他懂得欣赏女性的才智,还和一个女作家乔治·桑保持密切关系,甚至称呼她为“亲爱的妈妈”。1880年,小仲马在一篇序言里倡议说,“应该赋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自由和权利”。要知道,还要再过60多年,也就是1945年,法国女性才第一次行使了投票权。

小仲马怜惜女性、同情女性,但他并不会赞扬所有女性,贪图享乐、不劳而获的交际花就是他批评的对象,当然,《茶花女》里堕入风尘但灵魂高洁的玛格丽特是个例外。小仲马大力赞扬的一种女性是母亲,包括未婚先孕的女性,因为她们把自己无私地奉献给了家庭和子女。小仲马看待女性的立场有他的历史局限,但他在19世纪就认识到,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女性不是“宗教和法律下的次等人群”,她们也没有“虚弱、无能到无法自主行事,需要男性的引导和保护”。

小仲马是法国戏剧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期间的重要作家。他被人称为“现实主义作家”,主要是因为他能精准地描摹出人世百态,剖析出社会问题,时隔一个多世纪仍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在他看来,用金钱物质来物化女性、用美貌为标准对女性品头论足的风气,应该抨击。但同时,小仲马也是个近乎冷酷的作家,他让玛格丽特从一个乡下姑娘飞上枝头变成凤凰,看似成功地对抗了宿命,但最后她还是不被主流社会接纳。小仲马在小说里指出,再美的皮囊死后也会是恶臭的白骨,他还指出,两情相悦的爱情敌不过世俗的阻挠。小仲马在《茶花女》中写道:“除了理想生活,还有物质生活,最纯洁的决心都会有一些庸俗可笑、但又是铁铸成的链索把它拴在这个地上,这些链索是不容易挣断的。”

总结

第一,《茶花女》的故事来自法国作家小仲马的一段情史,女主人公的原型是小仲马的情人玛丽·杜普莱西。小仲马得知玛丽的死讯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茶花女》。

第二,小仲马的父亲是创作了《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的大仲马。大小仲马的父子关系十分和谐,小仲马当选为法兰西院士之后,他在演讲中表示,他之所以能成功当选,完全是仰赖父亲的荣耀。

第三,法国的交际花文化在1848年前后盛行,一战之后式微。交际花的生存逻辑是通过美貌和才智,跟男权进行交易获得财富、名声、贵族头衔。交际花代表了妓女浪漫化、理想化的一面,但本质上,她们只是高级妓女,摆脱不了被主流不齿的命运。

第四,小仲马被称为“现实主义作家”,是因为他能精准地描摹出人世百态,剖析出社会问题。他的剧本能够紧跟时事热点,非常受欢迎。小仲马推崇母亲这个角色,看不起不劳而获的交际花。早在19世纪,小仲马就已经认识到,女性是独立的个体,倡导“应该赋予女性和男性同等的自由和权利”。

《第三选择》20200501悦悦妈听书笔记

第三选择就像我之前听舒馨老师所说的多元思维,除了A和B,还可以延伸出来一个C,一个新的办法。

这本书中,说,

第一选择,我打败你,

第二选择,你打败我

第三选择,俩人共同解决方案。

第三选择的核心是创造力,来自于双方愿意一块创造,而不是来自于我必须打败你才行。

两种选择,打或者逃这个跟我们原始社会的行为是有关系的,原始社会时,当你见到一个动物的时候,会选择跑掉、打、反抗 、忍受、成功或者失败,支持或者反对你赢或者我赢,两种选择。

第三选择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

生气的时候,主人翁何在?

现在掌控你的这个人是你自己呢?还是你的情绪?

生气时,不是你想做的事,是情绪主导的,当我看到我自己,将自己看作一个有独立判断力和行为能力的独一无二的个体,独立人格。

无论何时何地何种状况,做一个人永远都有选择。

很多人伤害别人,他都说我是被逼的。

我们觉得你被人伤害了,是因为你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尊严感来自于你内心,你评价自己你知道自己是个好人,你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知道自己该做什么,

就算他瞧不起我,对我的尊严感都没有影响,就不容易被激怒而有的总结。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无情绪解决方案

生气时,经常提醒自己:这是我所做出的选择吗?还是我在情绪之下做出的选择?

还是我为了面子被逼做出的选择?我有没有摆脱我身上的标签,做一个人单独的做出了一个选择?

当你有这个东西在的时候,你发现你很难被别人激怒。

就像之前舒馨老师的课里面有说到:

之所以害怕别人讨厌你,是因为你自己就很讨厌你自己。

假如你长得很高大,别人说你是个矮冬瓜,你会上心吗?

你不会的吧,因为你相信自己并不是矮冬瓜。

这如果你相信你就是个矮冬瓜,你看不起你自己,你对别人这样的说辞就会特别敏感,特别上心,就会很难过很伤心,因为你害怕被人讨厌。

所以要学会时刻觉察向内看自己,而不是向外看别人怎么看待自己。

长得高大的人,不会在意他人骂他矮冬瓜的,因为他不是,所以随便骂,不会受伤。

被情绪牵着走。就会冒出来很多丧失理智的事,耗费大量的精力,最后一无所获,甚至会造成伤害产生。

强大的人只追求怎么解决问题,怎么让这个事变得更好

第1步~我看到我自己。

第2步~我看到你,把他人视为人而不是东西。

我们需要给对方机会,把对方看作是人来协商,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个标签,一个东西。

第3个~我找到你。三言两语就令到对方情绪缓和,就能够令到对方变成一个正常的人,而不是一个刺猬。

邀请对方开始跟你沟通,并且切实采取行动。

需要极强的倾听能力,尤其是双方情绪激动时,更需要学会同理心倾听,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

当你能够说到对方的心事,把他的心事用同理心的倾听讲出来的时候,对方会点头,情绪水平就会下降。

我们育儿也是一样的道理,和孩子聊天,越让他不要哭,他越哭得厉害。

控制住对方的情绪,减少对方的防卫心理。

这就是我找到你。让对方的情绪和缓才行。

用反映情感的方法让对方安静。

第四步,我和你协同。

找到一种更好的从未想到过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到相互攻击的循环。用头脑风暴的工具(发现,不断碰撞,不批评,不评论)提出任何想法,都可以,我负责记下了。不讨论,获得更多想法。

创造协同的4个步骤:

第1步~询问问对方,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实验。

例如:夫妻吵架。

说: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你愿意让咱们俩变得变得更和谐吗?

第2步~界定。

双方讨论什么叫更好,你认为的更好的条件是什么,你要达到的底线是什么?

两个人分别谈出了各自更好的这个条件的要求。

两个人的头脑风暴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界定谈清楚,非常有创意。

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出来?

第3步~创造。

头脑风暴,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三选择,

第4步,达成协同。当形成真正的第3选择时,协同各方会群情激奋,这时达成了协同。

像把大大象关冰箱要几步。

第1步先问对方愿不愿意,

第2步什么叫更好,咱俩来界定更好的标准,把更好的标准界定出来,以后好咱俩来开会,头脑风暴,甚至把其他姑八大姨都找来,大家一块开会,怎么让我们俩更好。

第3步:找到方案了。

第4步,签字。

故事:员工要求加薪~

员工情绪水平高,非常有冲劲。怎么样令对方情绪和缓:你现在生活压力很大(认同他的感觉),我知道你现在压力很大,你愿意跟我讲这个事,我觉得很开心,我知道你今天鼓足了勇气跟我谈这个的(反映对方情感),你愿不愿意跟我多说说你的情况。

一个人话讲多了,就没脾气了。

让他多说,员工不仅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谈到了最近的工作和对客户的分析,你派员工负责更多的客户,找对自己的尊重,并且看到了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终也提高了收入。

所以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损失,提升了员工的能力,而且获得了客户。

你想要加薪,我可以给你安排更多的活吗?你帮我干更多的活,我知道你想加薪,这很好,我希望员工爱挣钱。老板最怕员工说我无所谓,这种态度激发不了他。

而不怕员工想要钱,只要想要钱。来谈谈怎么让你挣更多的钱,这就达成了第三选择。

既不是我随便涨薪,但同时你的生活状况也得到改善,而且这公司也很好,这一切都源于领导的第三选择思维,他把员工当做人,而不是对手,他愿意倾听,员工才愿意协同,双方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故事二:女儿和吸毒者交朋友。

孩子很叛逆。

父亲先让自己冷静下来,用了第三选择的思想去解决这些问题。

他问女儿:跟我多说一些犯罪事情。

女儿:你关心的只有你自己,你只不过不想有一个吸毒的女儿,因为那会让你没面子。

女儿这样讲不公平,但是父亲放下了关于公平的想法,而是说:真难为你了。

女儿等待着父亲跟他吵架,这时候父亲突然说:真是难为你了,我知道你真的受了很多的委屈。(父亲强大)

发怒,非常生气的原因是什么?

生气的原因来自于骄傲,叫“我执”增强了,觉得自己不应该被这样对待,你凭什么这样对我,我是谁!当你有当你有这个想法出现时,愤怒情绪就出来了。

学佛~让你知道自己跟别人是一样的,你只是芸芸众生当中的一个,你身上最光亮的东西叫佛性,你能把那个佛性找到你就是佛就是抉择。

当你能够发现自己的时候,你就不会给自己那么多的膨胀的身份标签。

生活中的痛苦,来自于~认为自己不应该承受痛苦。别人发生痛苦,你说这没没关系,不要紧小问题。

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会觉得过不去了。

为什么小小的一个痛苦到了你身上就不行了?

因为你骄傲,因为你觉得你跟别人不一样,你觉得这种事别人可以承受,但是我不行,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当你的自我一膨胀,你的痛苦就来了。

女儿:我觉得很孤独,你们都很忙,我没有朋友,他俩是我唯一可以说话的人。

父亲:所以你真的很依赖他们俩,对吗?(反映情感)

女儿接着说了自己对吸毒的看法,说:他们吸毒的样子真的很可怕,我很担心他们。

父亲:看到你朋友受苦你一定很难受。(还在反映情感)。

孩子有时候说话会很伤人,但你要知道他们伤他们的伤害只是针对他们的情绪而并非针对你。

如果你针锋相对的反击,虽然寻找了公平,但丧失了获得第三选择的机会。

破窗效应只要车的窗子被砸烂了很快就完蛋。

街上如果有一个窗户烂了没人管,这条街上的治安就开始变坏。

小区的玻璃烂了赶紧修,如果不修的话小偷就来了。

破窗效应~当一个地方的环境变得糟糕以后犯罪率就会上升。

《顺便》~寻找亮点

简单的抱怨没有用,要去寻找亮点,去找怎么样把这事干的更好,找样板城市,找样板的业务员,哪怕只有一个业务员做的好,这个事说不定都有希望。

把这个业务员的事,复制给其他人就好了。

很多企业做的糟糕:是整天说,战术不行了。整天盯着不行的地方,一点用都没有。要多去盯什么行的地方,他为什么行?然后把这行的原因分析出来复制出来。这都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幸福的方法》~溺水型模式~生活其实变得特别的痛苦,就是在这两者当中不断的祈祷,不断的祈祷。可以做出第三选择,做出贡献,同时享受人生。

什么叫做出贡献,同时享受人生各位,你们觉得我现在给你们讲课我享受吗?能看出来是吧?烦恼时什么都烦恼,开心时干什么事都开心。航班延误,正好歇口气。

生活中无时无刻各种各样的状况之下,都得有个愿景,给自己找到了一个人生永久的使命,你就可以永远活在高潮当中,选择奋斗同时也选择了享受,最重要的是有一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使命。

今天读书会听到范姐说的特别好:

读一本书,去讲出来,就掌握了百分之90的知识。

如果只是笔记,就吸收了70%。

如果没有笔记也没有讲出来就遗忘了……

48小时说出来,记忆力更强。

真的是这样,现在体会最深的是,每天晨读,听后笔记,再分享,加深印象,刻在脑里。

之前听过,只是当时有印象,久了就忘了。这读书会就不一样了,听后,分钟后,记得更牢了。

最后我再分享一下书中的内容,

由内而外创造第三选择的20个建议:

1不骄傲自满,放下自己总是正确的想法。

2学会说“对不起”。

3快速宽恕被轻视的感觉。你可以选择是否被冒犯,如果你感觉被冒犯到,那么就别理会这种感觉。

4不要给自己或他人太大的承诺,从小承诺开始。

5顺其自然,继续远行。

6广泛阅读。

7每天尽量去锻炼身体。

8保持充足的睡眠。

9研读鼓舞人心或者神圣的作品。

10给自己一些时间,安静地去思考。

11对身边的人表达爱和谢意。

12合理地运用你的双耳和嘴巴。

13学会用时间、真心、宽容和肯定去慷慨待人。

14不要去与别人比较。

15心存感激,并且善于表达出来。

16秉着无尽的热情去为他人发现和创造伟大的胜利。

17当事情不顺利的时候,可以先休息一下。

18如果真没办法达成协同,请记住在某些情况下“不交易”是最好的选择。

19当涉及他人的应变能力、缺点和优点时,你要一笑而过。

20永远不要忽视第3选择的可能性。

作者:素浠儿 · 主播:吉米

来源:名著听书(ID:dushu3690)

余生,愿你如简爱一样,内心更加美好而丰盈,生命更加豁达而绽放,人生更加幸福而圆满。

如果要评选出女性一生中必读的书籍,《简·爱》一定会榜上有名。

《简·爱》讲述了一位自幼失去双亲、孤苦伶仃的女子,在充满种种磨难的人生路上,靠着自己的坚韧不拔和正直品行,冲破重重阻碍,最终收获幸福人生的故事。

170多年过去,《简·爱》依然盛行不衰,她一直活在人们中间,被无数的读者深爱着。

英国作家萨克雷称这是“一位伟大天才的杰作”。

全书故事并不复杂,诉说的只是个人感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但却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当读懂了《简爱》,你就会明白,一个人幸福的根源,是拥有了这四种人生智慧。

01

选择读书,是苦难中修得一份坚韧

简爱从小父母双亡,寄养在舅妈家,表哥约翰对简爱百般刁难,动不动就把她打的遍体鳞伤。

10年备受煎熬的寄居生活里,舅母的恶毒,仆人的偏见,表哥的蛮横,表姐的蔑视,种种伤害,非但没有让简爱屈服,反而让她日益坚韧。

简爱最幸福的时刻,就是爬上窗台,躲在红色窗帘后面安静的看书。

也只有读书,能使她暂时忘记周遭的痛苦。

读书,是一个让自己成长的方式。而生命一旦开始成长,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因为读书而获得内在的力量,让简爱始终遵从自己的内心,丝毫没有丧失过生活的勇气。

10岁那年,简爱因和表哥发生冲突,被舅妈锁进“恐怖”的红房子。在简爱顽强的反抗后,舅妈又将叛逆的简爱送到了罗伍德寄宿学校。

学校里教规严厉,生活环境艰苦,挨饿受冻是常态。

最糟糕的是斑疹伤寒疯狂肆虐,夺去了很多孩子的性命。

简爱在罗伍德八年时间里,受到精神和肉体上的双重摧残。

然而,这个炼狱一般的生存环境并未将她吓倒,反而使她更加顽强地一路成长。

她埋头进行大量的阅读,学习法语、钢琴、绘画,不断地超越自我,以优异的成绩留校成为一名教师,在成长中逐渐实现独立生存的能力。

她经历过自我修炼的独处时光,在精神领域不断探索,从而完成自我心灵的成长之旅。

稻盛和夫曾说:

你所遇到的压力与挫折,恰好是自我修行的最好机缘。 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遇,遇到什么样的人和事,都是在磨练你的心性,强大你的能力,成就你的人生。

漫漫人生路中,谁人不遇挫折?谁人不遭坎坷?

只有在磨砺中不停止学习,将绝望化作希望,才会发现更深的人生智慧。

只有在苦难中不放弃成长‍,将枷锁当做翼翅,才能达到人生崭新的高度。

02

道德自律,是根植内心的一种教养

18岁那年,简·爱决定离开学校,去尝试新的生活,她成功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成为一名家庭教师。

简爱安静又慈悲,直率又坦诚,独立又倔强的个性魅力,很快吸引了庄园的男主人罗切斯特先生。

罗切斯特性情古怪,时而孤傲冷漠,时而又热情和蔼。

他虽财产富足,但内心却压抑苦闷,他的扑朔迷离对简爱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他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简爱的存在使得历经沧桑的罗切斯特寻找到了多年的灵魂所求。

他们相爱了。

就在教堂举办婚礼的那一瞬,掩藏在桑菲尔德庄园的秘密被人揭开。

原来罗切斯特早已结过婚,他的妻子就是阁楼上被囚禁的疯女人伯莎。

因为婚姻失败而对生活绝望的罗切斯特,曾无数次逃避到其他国家寻欢作乐,直到遇见简爱。

已婚的事实被揭穿后,简爱忍受不了感情上的欺骗,陷入深深的痛苦。

罗切斯特决定带简爱去法国南部,住进地中海岸边一幢奢华别墅,忘记过去的是非,在陌生的环境里开始全新的生活。

简爱却拒绝了,她绝不允许自己嫁给有妇之夫,这是不道德的,是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相悖的。

简爱诚实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她不要暧昧和纠缠,她绝对不会留下来让良心受到拷问和鞭笞,否则,灵魂永远不得安宁。

她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罗切斯特,离开了桑菲尔德庄园。

看到这样一句话:

人生的列车要驰而不息地前进,最重要的动力,不是财富,不是爱情,而是道德。

如果没有道德,人得到的一切财富和情感,都只会阻碍生命列车前进。

感情里,没有是非对错,却有礼义廉耻。

有些情感,要懂得放而莫伤;有些选择,要遵循道德至上。

面对诱惑,女性当有绝不含糊的道德边界,谨守内心那份慎独,以一颗无尘的心对待这尘世烟火。

03

内心丰盈,是生命成长的一种淡然

简·爱小时候,仆人们私下里谈论她:“如果她是个漂亮的乖孩子,长得像乔治安娜**那样是个美人,人们可能会同情她的悲惨遭遇。可是她丑得像一只小癞蛤蟆,谁也不会可怜她的。”

是的,简爱的样子太丑了,实在让大家喜欢不起来,尽管大家知道她身世可怜,却没有人真正地同情她。

成长的过程中,简爱因着长相丑陋,从小就开始承受来自周遭人恶意的目光和嘲讽。

曾经的自信被摧毁,内心被自卑紧紧的包围,甚至于面对感情和工作时,心灵始终也无法绽放。

但是,随着简爱日臻成熟,她在正视面前这份真挚的感情时,却义正言辞的告诉对方: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跟‍你一样有灵魂,我们两人同样站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

简爱不卑不亢。

丑小鸭也有春天,灰姑娘也能遇到王子,石头疙瘩里不起眼的野草,也会散发出独有的清香。

灵魂内在的丰盈可以超越所有外表的美貌。

简爱因着读书而锻造出来的那种沉静与涵养,成为人群中一道独有的风景。让她跟那些沉迷于虚荣,追求浮华的世俗女子完全不同。

或许,正是因为她身上这种不被世俗污染的内在气质,吸引了一向冷漠古怪的罗切斯特,让他对她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

浪漫爱情故事里并不全是俊男靓女,这个世上更多的是,相貌虽然平平但灵魂却相契合的神仙眷侣。

简爱高贵丰盈的灵魂,能同任何时代任何艺术作品中塑造的任何一个漂亮女郎媲美。

蔡崇达在《皮囊》书中提到:

外表,其实什么都不是,皮囊而已。 在时间里,皮囊终会老去,最后所有的光鲜都会被褶皱吞噬,而灵魂不会,这灵魂里包括你走过的路,经历过的事,还有你一生的思考。

真正灵魂丰盈的女子,不会空有皮囊,不会自卑于外形,而是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特立独行的个性。

她能安放自己内心,享受当下独处的静谧,既能于花香浅草里觅得诗情与画意,又能在闲烹一壶茶里感受浪漫和幸福。

她懂得自我滋养,灵魂里永远散发出香气。

04

经济独立,是女人幸福的一种底气

在夏洛蒂时代的英国,大多女性的唯一目标就是嫁入豪门,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

可是,简·爱却与众不同。

她有自己工作的能力,她有自己不依附于任何人的坚持,她有自己保持随时离开的底气。

简爱被求婚时,男主人罗切斯特迫不及待地带简爱去绸缎店和首饰店,并企图让简爱马上放弃家庭教师这个苦活。

但是简爱而却坚定地说,“对不起,先生,我绝不会放弃,我要像往常那样继续干下去。”

她要继续当阿黛尔的家庭老师,靠工作赚取的薪水,开支自己的衣着,解决自己的食宿费,她不需要在经济上完全依赖对方。

当罗切斯特己婚的事实被人揭发后,他崩溃地央求和简爱一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但简·爱并不会被财富和感情牵绊住脚步。

经历一番周折,她逃了出来,在牧师圣·约翰的帮助下,来到英国中部的一个乡村当教师。

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在任何时候都具备一种很强的生存能力,既有拒绝他人的勇气,又有重新再来的魄力。

她听从内心的声音,拒绝圣·约翰牧师的求婚,并把继承叔叔的巨额遗产分给了表兄。

当她再返回到桑菲尔德府,去探望那个她一直心心念念的男人罗切斯特时,才发现庄园被烧成废墟,伯莎跳楼去世,这个男人为救疯妻却手残眼瞎。

简爱并不嫌弃,坚定地选择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作为自己的终身伴侣。

她有足够的信心去照顾好爱人。

因为经济上的独立,她具备了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底气,最终收获了美满的爱情和幸福的婚姻。

卡耐基在 《女人的格局决定结局》一书中说:

经济独立的女性, 自身带着创造幸福的能力, 她们不需要取悦和依赖男人。 婚姻对于她们来说, 只是锦上添花而已。

经济独立的女性,不攀附不依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她们无惧外界纷扰,内心充实而笃定,坚定不妥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05

写在最后

丁立梅在《让每个日子都看见欢喜》中说:

人生最大的资本,还是你自己。 只有努力使自己变得充盈,让自己的生命,散发出它该有的香气,才会引来蝴蝶翩跹。

简爱从不谙世事的孤女,一路蜕变成长,她告诉我们许多人生道理,教会了我们许多人生智慧:

选择读书,是苦难中修得一份坚韧;

道德自律,是根植内心的一种教养;

内心丰盈,是生命成长的一种淡然;

经济独立,是女人幸福的一种底气。

每个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生活、情感还是工作,都可能遇到低谷,无论你现在经历怎样的坎坷时光。

只要努力成长,就一定能够走出困境;只要道德自律,一定不会在感情中迷失,只要不空有皮囊,不被他人所左右,人生就会充满更多的可能性。

余生,愿你如简爱一样,内心更加美好而丰盈,生命更加豁达而绽放,人生更加幸福而圆满。

作者:素浠儿,本文首发名著听书(ID:dushu3690),同名著相伴,与听书同行,名著君与你一起,听国学经典,品中外名著!转载请联系名著听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9588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