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第1张

教学目标:1、听读、朗读课文,注意讲演者的语气语调, 感受演讲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2、了解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人称变换的作用,体会对比、反复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听读、朗读课文,揣摩演讲者的语言。

教学难点:归纳概括讲演者的表达技巧,理解即兴讲演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范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思考:这篇讲演稿表达了作者这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爱憎分明。

三、再读课文,探究写法。

思考:作者是用哪些方法表达这些思想感情呢?

提示:从标点符号、词语、句式、人称、修辞等角度探究。

1、课文中的感叹号、问号很多,各找一例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分析作用。

2、 从词语感情色彩的角度:找出文中的褒义词和贬义词,体会其爱憎分明的感情色彩。

3、 从人称的角度:划出人称代词,体会其作用。

“我们”

“你们”

“他们”

4、从修辞的角度,各画出一个例句,分析作用。

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四、小结。

五、作业:以“——最后一次讲演”为副标题给本文加一个主标题。

《最后一次讲演》说课

《最后一次讲演》是一篇经典篇目,十几年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有这一课,现是部编2018版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这一单元是“活动  探究”,共有三个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二、撰写演讲稿。三、举办演讲比赛。本课的学习是基于任务一——学习演讲词:了解演讲词这一文体的特点;关注演讲者是怎样围绕观点安排思路、组织内容;品味演讲词的语言,探究演讲者的语言技巧。所以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探究其表达的方法。估计学生在“探究作者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方法”会有困难,所以将此设计为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我采用了教师范读学生配合鼓掌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力争把学生带入现场情境。老师声情并茂的讲演也会为学生放胆讲演做好铺垫。在学法指导方面注重帮助学生找准语言表达技巧的突破口,在学生找不到方向时,可提示他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探究:1、从句式的角度:课文中的感叹号、问号很多,各找一例感叹句、设问句、反问句分析作用。2、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找出文中的褒义词和贬义词,体会其爱憎分明的感情色彩。3、从人称的角度:划出人称代词,体会其作用。最后再进行小结,以加深对探究结果的印象。

这篇演说辞的突出特点是情感激昂、慷慨大气,激愤的情绪和慷慨的气概贯穿始终。

一开始,这种情绪就表现了出来,而且三五句以后就激越起来,进而发展为第二段段首的呼喊、诘问。这种情绪、气势一贯而下,直至发展成为末尾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

《最后一次演讲》写作背景: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追悼李公朴先生的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大会。会上由于混入了国民党分子,在李公朴夫人血泪控诉的过程中,他们毫无顾忌,说笑取闹,扰乱会场,使人们忍无可忍。

李夫人(张曼筠)刚刚离开讲台,闻一多先生就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一篇演讲。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演讲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演讲!是一篇激厉的战斗檄文!

是一个换起人民觉醒的施号令,同时也是爱国民主人士的战斗宣言!演讲稿的一开头,闻一多先生便直截了当地连连发问:李先生遭此毒手究竟犯了什么罪,那些刽子手为什么不敢光明正大而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暗杀。

其中接连的发问,问句中又夹带着感叹句,如山崩水泻,势不可挡,一开始就把演讲推向了高潮。

具有以下作用:

最后一次讲演中运用大量的感叹句试:表达了对国民党的强烈的憎恨,对李公朴烈士和爱国民主运动的热情赞颂,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表现出闻一多先生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革命精神气概。

感叹句会使表达更加抑扬顿挫,表达丰富的情感。

《最后一次讲演》是1946年7月15日闻一多在李公朴的追悼会上发表的演讲。在演讲中闻一多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倒行逆施做出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当天下午闻一多就遭到了国民党特务人员的暗杀。

最后一次讲演中的排比句是有一种鼓舞的力量,有一种面对困难的力量,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力量。

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令群情振奋,这里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出自己的炙热的情感,已经对于党和人民的衷心。

排比句式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更好的表达出人物的情感,人物的形象瞬间高大起来,还可以反复强调一件事物的重要性,在此情况下,没有比排比更能表达感情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498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