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情感教育,让孩子更好地成长,第1张

      女儿总是抱怨我:“妈妈,你老是让我好好学习,不就是为你考个好分数吗?”我很诧异,不知道究竟怎么了?孩子似乎不明白为什么而活?

    可能我们做父母会对孩子很好,物质上满足都能给孩子做到。对于情感上的满足,父母却不知道如何给予。当孩子的情感需求没有被满足,没有从父母那里感觉到被看见和理解时,自然也就不会和他人去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了。

    而我们只有和他人建立链接,和社会建立链接,甚至和浩翰宇宙建立链接,我们才会发现自我的价值,才能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体验到生命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

    而缺乏情感教育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导致他们缺少共情的能力,无法感知他人的感受与想法,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问题,会多一个角度来体验世界的精彩。

    当孩子缺少共情能力时,他会自我为中心,觉得这件事情我怎么看的你就是怎么看的,我怎么想的你就是这么想的。他们的思维是单一的,局限在自己的想法里,没有办法做到换位思考,更不要说感同身受了。所以他们不会交朋友,不知道该怎么去和对方说话,表达共情,最终出现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家长焦虑的多,更多注重的是孩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将孩子情感的培养放在了可有可无的位置。常常强调的是要把书读好,学习搞定,其它都没关系。

    在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下,现在的孩子连休息日都上补习班、特长班,会花更多时间在学习上,和同龄人进行玩耍、活动和面对面的交流谈心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了。而孩子情感的缺失,会影响到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因为学习太忙、压力太大,他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有用的东西,或者当他们去思考时,却发现没有人可以给他们以帮助和指导,没有合适的书籍可以给他们以指引,他们会因此感到孤独、空虚和无助。

    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要多花点心思,跟孩子谈哲学、聊历史,聊生命的意义,让他们知道宇宙的神奇;帮他们把心门打开,给予情感支持,让孩子看到这个多彩的世界;让他们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长出智慧的翅膀,勇敢去探索自我,在关系的滋养中完成美丽的蜕变与成长。

重视孩子的情感教育,首先要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爸爸妈妈的情感。有些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自始至终都没有感受过家人给自己的温暖,在这样的情况下小孩子自然而然的也就失去了情感的表达,而且小孩子也会出现一些不好的想法。总的来讲,爸爸妈妈在给孩子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认可这份情感,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不要忽略孩子的成长

有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忽略对于孩子的情感教育,爸爸妈妈觉得只要让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在上学的年纪当中能够好好的学习就足够了,其实这些教育方式早就已经过时了。爸爸妈妈如今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而且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如果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话,那么很有可能也会引发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情感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大家所承受的压力都很多,小孩子也同样如此,如果小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被忽略了情感教育的话,那么小孩子很有可能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爸爸妈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随随便便的就做出一些对孩子伤害性的行为,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孩子的情感变化。如果孩子在情感这一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的话,那么爸爸妈妈也要及时的提醒孩子,只有这样才算是给自己的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

在给孩子展开情感教育的第1步就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情感,要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以及家人都非常的爱惜孩子。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更有底气去做一些自己可以做的事情,总而言之爸爸妈妈一定要用正确的态度来面对小孩子,只有这样小孩子才能够更好的成长。

昨天我们讲了对于2到3岁的孩子,打孩子是最不明智的教育方式,这不仅会损害孩子的学习能力,还会教唆孩子使用暴力。家长常用的暂停活动法也不适合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2到3岁的孩子还不理解暂停活动法的意义,父母应该以谈心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打不得处罚不得那当孩子发脾气时怎么办?父母首先要认识到孩子发脾气是正常的发育现象。其次孩子在发脾气尤其是在公众场合发脾气时,一定不要当众管教孩子,这会让孩子感到羞耻和愤怒。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孩子带到一边,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尊重自己的感受的,然后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让孩子知道你会帮助于他,充分体谅孩子的情绪。

说完2到3岁的宝宝该如何进行情感引导式教育,今天我们再来看看对4到7岁的孩子,家长该怎么运用情感引导式教育。

4到7岁的孩子

4到7岁的孩子,他们已经有了自控能力,也适应了身边的环境并开始显现出真正的个性来。这一年龄阶段孩子的父母,主要的任务就是根据孩子不断变化的需求来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如果说孩子在3岁之前哭泣,父母会觉得是件很正常的事情,因为这时候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好,哭泣可能是他们表达需求的最好方式。但对于4到7岁的孩子父母来说,如果这时候孩子再动不动就哭,那就是软弱和没有自制力的标志。

但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哭泣也是很正常、很健康的行为。在孩子痛哭一场后,会更容易和父母诉说自己的心情。如果父母不允许孩子哭泣,那就相当于丧失了了解他们内心世界的大好机会。

培养孩子感恩的关键在于大人的言传身教,其中以身作则更为重要。以身作则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而言传身教只是一种引导。为了让孩子懂得感恩,作为父母首先要感恩和孝顺自己的父母。如果孩子看到或听到父母对祖父母的不孝,想教孩子感恩,你就算费尽口舌也帮不上忙。

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1、家长做好榜样。孩子天生喜欢模仿大人,爸爸妈妈在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学会说谢谢,这可以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根据孩子的年龄,从小事做起。比如妈妈上班要帮拿包,妈妈下班回家帮拿杯子。如果年纪大了,可以安排刷碗、扫地、擦桌子等,让孩子体验劳动的艰辛,慢慢体会父母的难处。

3 利用假期表达感激之情。每年的父亲节、母亲节、感恩节这些假期,都是爸爸妈妈给宝宝教育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可以和宝宝商量一下。准备好礼物,同时让宝宝对爸爸妈妈说声谢谢。

4、给孩子正确的情感教育。利用周末和晚上的时间给孩子讲更多的故事。特别是讲一些关于小动物和妈妈的故事。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做照顾小动物的游戏,让孩子当爸爸或妈妈,让他们体验当爸爸妈妈的艰辛和快乐!虽然孩子的心智还不成熟,但思维和想象力却从来不亚于大人,慢慢的他们就会从游戏中明白父母的不易。

5、多给孩子情感上的陪伴。父母与孩子虽然有着天然的亲昵关系,但也需要后期培养。父母需要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全身心的陪伴,投入情感的陪伴,而不是单纯的时间陪伴。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不要看手机,不要玩游戏,要与孩子融为一体,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一棵被爱浇灌的树苗,总有一天会长成一棵大树,会用茂密的树冠为父母遮风挡雨,感谢他们的爱。

6、引导孩子说谢谢。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孩子的引导,比如在坐公交车的时候,有人给宝宝让座,家长就应该让孩子说声谢谢。

7、让孩子学会给予。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凶猛的力量,甚至可以支配一个人的生活。因此,在孩子的幼儿期就应该进行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样,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也应该培养付出的习惯。比如,当孩子自己喜欢吃零食的时候,孩子会让爸爸妈妈吃一口,那么爸爸妈妈就应该赶紧接受孩子的爱,吃一口。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孩子长大后也会第一次想起爸爸妈妈。孩子在给自己买衣服的时候,也会想到给父母添新衣服,这是一种给予的习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04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