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的文化内涵概括

壮族的文化内涵概括,第1张

语言文字

壮语是中国的大语言之一,使用人口大约2000万以上(包括布依语、岱-侬语)。壮语属于台-加岱语系侗台语族(壮侗语族)台语支(壮傣语支),与泰国语、老挝语、傣族语、掸族语等语言有着十分密切的亲缘关系,国外有学者将壮语称为“北泰”语。壮语北部方言和布依语均属于台语支北部组,壮语南部方言和越南的岱-侬语都属于台语支中部组。另外,泰语、老语、傣语、掸语等组成了台语支西南组。

壮语在壮族聚居的乡村地区和部分城镇仍普遍使用,但壮文由于种种原因至今没有普及;现在散居于部分县城和城市的部分壮族人改以汉语为日常语文,不过城镇壮族在壮族总人口当中比例不大,总体上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人仍然占壮族人口的九成以上。同时,越来越多的壮族年轻人学会了熟练使用汉语文,成为壮汉双语人口。人民币上印有用壮语文字书写的银行名称和面额。

编辑本段

壮医药

壮医药于先秦时期开始草创萌芽,经过汉魏六朝的发展,约略于唐宋之际,已大抵形成了草药内服、外洗、薰蒸、敷贴、佩药、骨刮、角疗、灸法、挑针、金针等10多种内涵的壮医多层次结构,并逐步具有理论的雏型。

编辑本段

壮锦

中国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据传约起源于宋代。以棉、麻线作地经、地纬平纹交织,用粗而无拈的真丝作彩纬织入起花,在织物正反面形成对称花纹,并将地组织完全覆盖,增加织物厚度。其色彩对比强烈,纹样多为菱形几何图案,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艳粗犷的艺术风格。用于制做衣裙、巾被、背包、台布等。主要产地分布于广西靖西、忻城、宾阳等县。传统沿用的纹样主要有二龙戏珠、回纹、水纹、云纹、花卉、动物等20多种,近年来又出现了“桂林山水”、“民族大团结”等80多种新图案,富有民族风格。

壮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壮族古代叫俚族、僚族、俍族和土族,从宋代起,才改称为僮,现在又改称为壮。

壮锦

壮族有很古老的历史,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国西南部的广西、云南、贵州和湖南部分地区。壮锦又称“僮锦”、“绒花被”,较厚实。被誉为中国四大名锦之一的壮锦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广西通志》载:“壮锦各州县出,壮人爱彩,凡衣裙巾被之属莫不取五色绒,杂以织布为花鸟状,远观颇工巧炫丽,近视而粗,壮人贵之。”

壮锦是在装有支撑系统、传动装置、分综装置和提花装置的手工织机上,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采用通经断纬的方法巧妙交织而成的艺术品。

编辑本段

壮拳

壮拳,广西地方拳,流传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套路共三十五套,其套路短小,内容精炼。结构严谨,动作朴实,拳刚势烈,下盘稳健,多短打,擅标掌,跳跃腿法少,进退以四门为径,常伴有壮语发声,借声助力,以气催力。练功方法多采用站桩,打沙包,树桩。“插芭蕉”,“抓石抹手”,“走梅花桩”,“七步铁线基本桩功”等功法。

编辑本段

音乐艺术

壮族民歌

壮族民歌特别发达。壮族人无论男女,从四五岁的童年时代就开始学唱山歌,父教子,母教女,形成幼年学歌,青年唱歌,老年教歌的传帮带习俗。在农村,无论下地种田,上山砍柴,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或青年男女间的社交恋爱等,都用山歌来表达情意。有些地方甚至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吵架有时也以歌代言。唱歌几乎成为壮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人人能歌,个个会唱。因此,广阔的壮乡,素有“歌海”的美誉。被诗人称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历史上,还涌现出不少像刘三姐、黄三弟这样被称为“歌仙”、“歌王”的着名歌手。

壮族民歌,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着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其中以《嘹歌》的表现形式较为特别。它不是以叙事方式讲述完整的故事,而是以封建领主的兼并战乱作为背景,通过抒情的对唱表现一对男女青年悲欢离合的感情。四句一组,相互问答,拆开来是独立的抒情诗,连缀起来又是一首有头有尾的故事诗。

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从内容和形式来看,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乡民歌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特别是时政歌、仪式歌和情歌,在什么场合唱是有规矩的。比如情歌,在野歌圩里可以尽情地唱,而在家里,在父母面前,在夜歌圩里就不能唱。仪式歌中,祭祀唱什么,婚嫁唱什么,丧礼唱什么,都是绝对不能颠倒乱来的。连迎接不同的客人也有不同的迎客歌。

歌圩

壮族歌圩

在壮语中,歌圩有出田垌之歌﹑山岩洞之歌﹑坡圩﹑垌市等等名称。 多在农闲或春节、中秋等节日于山林坡地举行。届时,男女老少盛装赴会,少者数百人,多者上万人。通常以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为主。还举行抛绣球、碰彩蛋、放花炮等文娱活动。

歌圩是壮族古老的风俗习惯,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悠久的历史。据说,唐朝时已经有了歌圩。如《广东新语》卷八中载:“新兴女子有刘三妹者,相传为始造歌之人,生唐中宗(684~709)年间,年十二,淹通经史,善为歌,千里内闻歌名而来者……尝与白鹤乡少年登山而歌,粤民及瑶﹑僮诸种人围而观之,男女数十百层,咸以为仙,七日夜歌声不绝,俱化为石。”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中谈到窦州信宜县及昭州平乐县一带风俗时载:“谷熟时里閈同取,戌日为腊,男女盛服,推髻徒跣,聚会作歌。”

歌圩一般在节日时举行,如:春节﹑三月三﹑中元节﹑中秋节等,也有临时形成的歌圩。歌圩的规模有大有小,大歌圩有上万人,小歌圩也有数百人。一次大的歌圩往往延续两三天,白天唱为日歌圩,一般在村外山坡上或田野间举行;晚上唱为夜歌圩,在村中举行。每当歌圩来临,壮族男女青年便着盛装,带上礼物,从四面八方向歌场集中,物色歌友。中午时分或夜幕降临之际便形成对歌高潮,主要是男女互相对歌。有集体对歌,也有二人对歌。对歌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政治﹑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情歌﹑苦歌﹑古歌﹑农事歌﹑花歌﹑盘歌等等。

歌圩是壮族人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是未婚青年唱情说爱的地方。歌圩上唱的歌大都是生活语言的高度提炼,具有生动﹑纯朴﹑深刻的特点,歌词有韵,能唱,易记,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经常交替运用。未婚青年在歌圩上自由地选择心爱的伴侣,唱得情投意合的时候,便互相抛绣球(有些地区则互碰熟红蛋)或赠礼物,从而建立爱情。

平果嘹歌

用“嘹嘹”衬词来唱的“嘹歌类”山歌(也叫欢嘹),“流传的地区较广,以平果为中心,上到右江上游田东、田阳、百色等县,下到武鸣县,而红水河流域的马山、巴马也有传唱”(《壮族通史》语)。

“嘹歌是右江中游平果县流行的一种歌体的名称。包括三个内容:一为《日歌》,二为《夜歌》,三为《散歌》”(《壮族通史》语)。

七十二巫调音乐

凌云壮族的七十二巫调音乐以单人独立演唱为主,最初只有几个音阶,唱法简单,

唱词多以壮话叙述为主,寄托哀思和祈祷。在不断的融合发展中,七十二巫调音乐变得越来越复杂、动听,终于形成七十二调,并用凌云七十二个人文和自然景点的名称命名,各调有的优美柔和,有的激愤昂扬,有的悲切痛心;在内容上也越来越娱乐性和积极向上。

据专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壮族先民就在凌云这片土地上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在大自然面前,壮族先民显得渺小无力,男人们上山耕种和打猎往往一去不回,疾病和天灾也经常夺去人们的生命。壮族妇女为寄托哀思、缓解悲痛、避免灾难、抒发理想,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壮族七十二巫调音乐。

七十二巫调音乐器具主要有两大类,静物器具有绒扇、麒麟、凤凰、香包,响物器具有铃铛、铜珠、茭。演唱时以铃声和脚踏声为主要配乐,左手拿一把铜铃扇子,右手拿一张配有铜铃的红手帕,歌声、铃声、脚踏声同起同落。在转调时不断体现出不同风格和个性,柔、凶、散板鲜明,尤其是柔板像清流的溪水又像慢飘的云雾,体现着大自然的美妙灵动。

七十二巫调音乐具有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色彩,例如壮族女巫烧香设坛、唱巫歌、做法事,能在一种恍惚的状态下变化各种口音和语言,一问一答,与死者交谈,让生者了解到死者在阴间的情况。

编辑本段

舞蹈

壮族舞蹈源于对狩猎的模仿,但它常与巫师酬神的活动密切联系。巫师敬神总是边跳边唱,乐神消灾祈福。最早记录,壮族舞蹈的花山壁画实际是当时壮族先民对蛙神的颂歌。这种舞姿的形状是两臂张开弯肘上举,两腿蹲成弓步,动作粗犷有力,赋有特色,被称为蛙形舞姿。魏晋时代,僚人祭鬼神时,跳鬼鼓舞。宋代桂林及桂北民间有傩队,戴假面具跳酬神舞。巫舞一直流传到1949年前,分为师公舞和巫觋舞,是迷信活动的一部分。师公舞戴鬼脸壳,每个神一个,多达30多个,且每个神有不同的动作和唱词。巫觋舞是巫婆装神弄鬼时跳的,手舞足蹈,作神附身之状。与酬神有关的舞蹈还有其他,如铜鼓舞、春牛舞、贺新年舞等。

壮族民间其它舞蹈,多模仿劳动动作。据统计,表现劳动和爱情生活的舞蹈多达几十种。着名的有舂堂舞、扁担舞、蜂鼓舞、采茶舞、戽斗舞、绣球舞、捞虾舞、桃叶舞、斑鸠舞等。

火猫舞

子收割后的颗粒归仓、稻谷不发生霉烂和不被可恶的老鼠偷吃,是农家丰收后最担心的事情。猫是老鼠的天敌,为了保证粮仓中的稻谷安然无恙,集聚在广西梧州地区的壮家便要举行独特的祭祀仪式《火猫舞》,来求助猫神为人们消灭鼠类、扞卫丰收果实。

火猫舞

届时,扮演众“猫咪”的20来个青年男女,身着颜色鲜艳、饰有层层流苏似花猫毛皮的衣裙,头戴用稻草扎成的头箍和延长下来、垂于身后,形如猫尾的长稻草辫子,并在“从头到尾”的稻草辫子上,插上根根“燃香”,每人的前额上方再缚上一张事先绘制好的面具“大猫头”。

在众猫咪队伍前方,由一位头插银钗、身披花团锦簇、下坠流苏绣花披肩的女子率队、后随两名手提书写祈求吉祥语句六角宫灯的妙龄少女和三名吹羊角喇叭的男子共同组成祭祀行列前导,在一旁锣鼓乐队轻快、富有节奏感的敲击和曲调悠扬的号角声中,沉浸在香烟缥缈中的众猫咪在仙女般的前导女子带领下,款款步入表演场地

猫咪们开始表演了,它们在不断变换着各种队形的过程中,模拟猫咪行走跳跃、扑捉活食、伸腰耸背、舔毛搔痒、相互嬉戏等多种姿态

,真令人有犹如进入“猫王国”之感。

接下来,众猫咪又模仿着人类祭祀神灵之态,在背后插满燃香的点点豆光和烟雾缭绕下,双手抱拳频频作揖祭拜,请求天界的大猫神下凡,为民根除鼠害。

在众猫咪围成圆圈翩跹起舞以娱乐猫神之际,一只由两人装扮,前者双手举黑白花纹“猫头”、后者扮“猫身”、“猫尾”身披纯黑色“猫皮”的肥硕大猫登场了。它忽而闲庭信步地观察着四方,忽而攀枝上树爬上竖立在圆圈中的一根高秆,向远方了望搜寻着大小鼠精们的隐藏地。随后跃下树来在一旁悄声闭气地等待着大小鼠精的出现。

这时,众猫咪开始表演起模拟人们丰收后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

收粮入仓的舞蹈。就在为获得丰收而充满欢欣进行舞蹈的同时,一只头顶尖嘴“鼠头”身披灰色“鼠皮”的大老鼠精,以四处窥视、鬼头鬼脑、悄手悄脚的夸张舞姿进入屯粮的场院后,看到座座粮仓放置于静寂的场院内无人看管,便手舞足蹈乐不可支地准备立即开始破仓盗粮。就在大鼠精得意忘形时,隐蔽在一旁的大猫神伴着一声大吼蹿了出来。本企图负隅顽抗的大鼠精,一看来势凶猛的硕大猫神,求饶不成便立刻仓皇逃窜,企图能逃出天敌猫神的利爪,求得活命。

令人倍感亲切和充满美好希望的《火猫舞》,最后结束在人们的尽情欢呼,众猫咪的跳跃旋舞,以感谢猫神为民消灭鼠精,庆贺丰收成果不再被掠夺的高潮中。

扁担舞

扁担舞

扁担舞,其名又称打扁担,流行于广西都安、马山、东兰、南丹等县。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元宵节期间举行表演,场地是在村前的晒谷场上。表演者有四人、六人、十人、二十人不等,均取双数,多是妇女。出场表演时,舞者手持扁担,相向而立,围着一条长一丈多、宽一尺的木槽或板凳,大家口喊呼,于是上下左右相互打击,边打边唱边舞,模拟农事活动中的耙田、插秧、戽水、收割、打谷、舂米等姿势动作。舞者时而双人对打,时而四人交叉对打,时而多人连打;有站、蹲、弓步、转身打等,轻重、强弱、快慢错落有致,动作优美自然,整个舞蹈优美清新。1955年,此舞被选参加全国群众业余歌舞观摩大会表演,获优秀奖。扁担舞,至今仍为壮族人民喜爱,表演娱乐。

捞虾舞

其舞流行于广西德保县一带。它形象地描绘了壮族女青年在明媚的春光下,到小河去捞虾,遇上几个男青年在河边钓鱼的情景。表演的动作是捞、扒;演出的方式是:两个男青年手拿钓鱼竿,背着鱼篓,在河边钓鱼。不多时,来了四个女青年,她们手拿捞绞,腰系鱼篮,下河捞鱼虾。男的向女的打招呼,唱山歌;女的亦唱山歌回答。在男女一问一答的嘹亮的歌声中,男女双方翩翩起舞,队形变化三次,对唱三次,场面悠然热烈。唱的歌,其词多是谈情说爱,喜获鱼虾丰收。此舞至今仍在民间流传。

纸马舞

纸马舞又名跳纸马,是流传于文山、马关、砚山等地的壮族祭招性丧葬舞蹈。在文山县,又主要流行于攀枝花下寨、水车寨、新平坝、高末一带的壮族土支系居住区。

纸马舞

纸马是用竹篾扎成马的形状,再以纸裱糊绘制而成。纸马有头有眼有耳有嘴有身有尾却无脚。舞前,舞者从纸马的腹部空心处钻入,把纸马套在腰间,双手提着纸马的腰作舞。参加舞蹈者,多为8名成年妇女。其中,舞纸马者两人,舞大刀者两人,舞小刀、舞鬼面具、舞手巾、舞狮子者各一人。舞时,以单脚起跳,双脚落地为基本动作。每当左脚起跳时,右脚向左前方侧跨步,右脚起跳时,左脚向右前方侧跨步。跳到第三拍子时,跨步的掌还要在地上点两下。在绕场跳动时,戴鬼面具的舞者应与前后的舞者互相照应,起跳的左右脚和步伐都必须一致。舞蹈中,马对马,狮子对手巾,鬼面对小刀、大刀对大刀,作互相拼斗动作。舞纸马者,还要依从步法、节奏、有节拍地左右摇动马头,让两“马”作互相咬、踢、厮斗。舞场上马铃叮当响,灰尘四处扬,真如在战场上打斗一样。

铜鼓舞

铜鼓舞是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彝族民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古老舞种之一,分布于广南、麻栗坡、富宁、西畴、马关、邱北等县的壮、彝村寨,而以广南县壮族、彝族和麻栗坡县新寨乡和富宁县木央乡几个彝族白倮支系的铜鼓舞最具代表性。铜鼓舞属族群性的集体舞蹈。舞者围成圆圈,踏着鼓声节奏沿逆时针方向起舞,跳完一组舞蹈动作再跳另一组,内容都是壮族、彝族农耕生产生活的反映。广南那洒镇马贵村壮族的铜鼓舞完整保留了十二套舞蹈动作,反映着一年四季十二个月不同的生产内容。麻栗坡、富宁等几个村寨中的铜鼓舞,主要用于祈雨、求丰收和老人丧葬等民俗活动。壮族、彝族的铜鼓舞流传普遍,动作古朴,舞蹈语汇非常丰富。壮族铜鼓舞表演时,一人敲铜鼓,另一人以木盒辅助形成共鸣滑音,这在其他音乐演奏中是找不到的。彝族的铜鼓演奏则是一种专门技巧,一人用公、母两面铜鼓可演奏十二种音调组合,简称十二调。据称公鼓代表太阳,母鼓代表月亮,十二调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因此彝族的铜鼓舞还包含着本地民族的历法文化内容,积淀着壮、彝先民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等多方面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和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翡翠舞

壮族的翡翠舞是用竹片或铁丝结成翡翠鸟骨架,再用绿色毛线装饰形似翡翠鸟,表演该鸟平时的生活活动的舞蹈。据老艺人说,200多年前,由于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内讧,造成兵战连年,加上旱涝灾害接踵而来,致使劳动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一种祈求安宁、自由生活的愿望成了壮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但是,壮族人民是一个具有惊人聪明才智的民族,他们明知这一愿望在封建统治下,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追求心灵上的自慰与精神上的自娱,并通过其他形式反映出来是可行的。于是民间艺人在劳动生产与生活中,发觉了一种禽鸟动物一翡翠鸟。不但羽毛色彩鲜艳,美丽无比;且性格温驯、善良、不欺异性、勤劳自食,恰与本民族的属性相合;便摸拟翡翠鸟活泼、灵巧的动作特征:它的美丽形态,它的勤劳自食,向往自由、美好的信念。借以体现壮族人民的勤劳、正直、善良的民族特征,激发壮族人民追求美满幸福生活的强烈欲望。

师公戏

壮族“师公舞”是流传于广西武鸣、邕宁、都安、钦州等县的一种属梅山教派的祭祀舞蹈。它历史悠久舞蹈语汇比较丰富,民族特色浓郁,是壮族民间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

编辑本段

乐器

蜂器

蜂鼓是流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细腰鼓,因鼓身形似蜂腰而得名,又以横置胸前演奏而有“横鼓”之称。其式样和演奏方法与朝鲜族长鼓相似,两者同出一源。

蜂鼓在古代不仅叫作“仗鼓”,还有“拍鼓”、“正鼓”,在北魏流行一时,因而又有“魏鼓”之称。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马骨胡

马骨胡

马骨胡在壮语中称“冉督”、“冉列”。“冉”为胡琴统称,督,为骨头,意即用马、骡、牛的骨头制成的胡琴。故通常称之为马骨胡或骨胡。壮语又称“冉列”、“冉森”。“列”、“森”兼有体积小、发音高而尖之意。“冉列”又是由传说中一对青年男女的名字所组成。形制与奚琴类型的乐器相似,音色清脆明亮、悦耳动听,常用于独奏、器乐合奏或为民间歌曲、说唱音乐、壮剧和布依戏等戏剧伴奏。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百色、乐业、凌云等桂西百色地区,贵州省兴义、安龙、贞丰、册亨、望谟等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富宁县等地。

琴筒原用一段、现用多块马、骡或牛大腿骨拼粘制成,长10-12、直径5厘米,呈椭圆形,前口蒙蛇皮、鱼皮或蛙皮,后敞口。琴杆红木或红椿木制,上粗下细,长46-60厘米,顶端雕马头为饰。置二轴,原黄(一种鹿)角制,现用红木制。张二条钢丝弦。定弦d1、a1,音域d1-e3,两个多八度。

演奏时,琴筒置于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执马尾弓在两弦间拉奏。音色近似京胡并较之柔美。常用技法有前挫弓、后挫弓、小跳弓、顿弓、打音、倚音、滑音等。用于独奏、八音乐队合奏、莫伦说唱和壮剧伴奏。是八音乐队的主奏乐器,在壮剧乐队中也居领奏地位。

琤尼

琤尼是壮族拉弦乐器。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兰、凤山、巴马等地。“琤”为壮语“七”的语音,“尼”是壮族民间对乐器的统称。也称“壮族七弦琴”或“瓦琴”。明初已在广西西部流行,至今已有600年历史。

琤尼形制古朴,由共鸣箱、岳山、弦轴、琴柱、琴弦和琴弓等部分构成(图)。共鸣箱即为琴身,呈卧式半圆形中空体,它由面板和底板胶合而成。面板为半圆的拱形,用桐木制作,多使用当地所产的泡桐木,将一整段原木从中破为两半,以半边原木掏空内腔,雕凿成半管状的圆槽,凸面刨光成为半圆形的琴面,面板厚07厘米~1厘米。底面平直,多使用松木、杉木薄板制作,板厚05厘米~08厘米,底板上开有一个圆形小孔和一个弯月形大孔,两孔相对。面板和底板胶合后,两端通透,不设音窗。琴箱长60厘米~70厘米、底宽16厘米~17厘米、中高7厘米~9

5厘米。在距琴面两端55厘米~8厘米处,分别设有岳山(弦枕)支弦,岳山用硬木制作,呈半圆形条状,底部与面板相接,岳山高13厘米~15厘米、底宽14厘米~16厘米。在琴首与岳山之间,等距竖向排列七个弦轴,弦轴使用柚木等质地较硬、纹理细密的木材制成,当地多用壮语称作“肥外”的木料制作,轴体为圆锥形,轴柄多呈球状。琴尾的岳山外侧,开有七个圆形弦孔,供琴弦穿过而用。琴柱也称琴马,用壮语称作“卜柚”的木料制作,也可用李子木、核桃木或牛角制作,外形呈秦汉古币状或人字形,柱的上端开有小孔,琴弦穿过其孔并支弦于琴面上,七个琴柱在面板中部斜向排列。张七条琴弦,最早使用棕丝或马尾搓成,后用羊的肠衣弦,现在使用丝弦或钢丝弦。琴弦一端缠于弦轴上,另一端穿过弦孔,缚弦于弦孔内侧的小木棍上,或弦头在孔内侧打结,也有直接在琴尾岳山上钻孔系弦的。琴弓用竹片或细竹作弓杆,系以马尾为弓毛,弓杆长50厘米。

壮族三弦

壮族三弦,是壮族弹拨弦鸣乐器。形制与汉族、拉祜族小三弦相仿,音色脆亮,主要用于壮族八音合奏或为壮剧及说唱伴奏,深受壮族人民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西林、田林、乐业、凌云、百色、田阳、田东、德保、靖西等桂西和桂南各地。

天琴

天琴,是壮族支系偏人的弹拨弦鸣乐器。偏语称鼎叮。由乐器发声谐音而得名。历史悠久,形制独特,音色圆润明亮,常用于独奏或为歌、舞伴奏,深受偏人喜爱。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宁明和龙州等地。至今已经有上千年历史。

二百年前已在壮族支系偏人中流传。原为天婆(巫婆)为人禳灾治病时所用,后来,这种巫术性质的弹琴歌舞演变为群众性的娱乐活动,但仍称唱天、弹天、跳天。所用乐器便称天琴。传统天琴长约120厘米。琴杆木制,雕龙纹。琴头雕成凤形、帅印、太阳或月亮形,左右各置一木制弦轴。琴筒用葫芦或麻竹筒制。呈半球状,厚10厘米,前11胶麻竹壳或薄桐木板,面径11厘米,后端镂刻花纹为音窗。竹制琴码,张丝弦。琴体各部可拆装组合,便于携带。现代天琴,琴杆长90厘米、呈半圆柱状,杆身无饰。琴头平顶,琴筒天麻竹或铁制,圆形,直径10厘米,蒙蛇蟒皮,张丝弦或尼龙弦。定弦c1、g或d1、g里弦定高音,外弦定低音。音域g-g3。

编辑本段

壮剧

壮剧又叫“壮戏”,是在壮族民间文学、歌舞和说唱技艺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旧时壮族自称“布托”,意即“土着者”、“本地人”,把壮戏称为“昌托”即“土戏”,以别于汉族剧

壮剧

由于地域环境、方言土语、音乐唱腔、表演风格及伴奏乐器的差异,壮剧产生了广西的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壮族师公戏(又称壮师剧)以及云南的富宁壮剧、广南壮剧等分支。其中广西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北部方言的地区,以马骨胡、葫芦胡、月琴等为伴奏乐器,唱腔主要包括正调、平调、卜牙调、毛茶调、骂板、恨板、哭调、哀调等,部分角色有特定唱腔,剧目有《卜牙》、《文龙与肖尼》、《刘二打番鬼》等;广西南路壮剧包括壮族提线木偶戏和马隘壮戏,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地区,以清胡、厚胡、小三弦等为伴奏乐器,唱腔主要包括平板、叹调、采花、喜调、快喜调、高腔、哭调、寒调、诗调等,行腔时采用帮腔形式,剧目有《宝葫芦》、《百鸟衣》等;壮族师公戏脱胎于壮族民间师公教的祭祀娱神歌舞,流传于广西河池、柳州、百色等地,表演初时着红衣戴木面具,后改为化装着戏服,以蜂鼓、锣、钹和无膜笛伴奏,剧目有《莫一大王》、《白马姑娘》等;流行于云南的富宁壮剧及广南壮剧受汉族地方戏曲影响较大,另有特点。

壮剧植根于民族生活土壤之中,是壮族人民创造的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剧种,是东南亚地区的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

公共交通站在1灵隐寺最佳旅游路线

附近

55路-灵隐站

步行453米。

78路-灵隐站

步行451米。

7W路-灵隐站

步行453米。

春季是游览灵隐寺的最佳季节,此时气候宜人,景色宜人,也适合游览飞来峰和北峰。

灵隐寺附近有一家灵隐寺,寺里的袁世芳素面也很正宗,价格也公道,值得一试。

2灵隐寺旅游攻略

运行:

火车站-王越寺-灵隐寺(飞来峰)-游湖(银月三潭)-花港观鱼-虎跑-六和塔

早上,在火车站乘坐7路公共汽车到王越寺。参观完后,乘坐7路公交车到灵隐寺。参观完灵隐寺和飞来峰雕像后,乘坐7路公交车返回,在王越寺下车。如果时间充裕,可以走过西陵桥,顺便逛逛西陵印社,然后在左边楼外的楼里吃午饭。晚餐后在中山公园码头乘船游湖,去湖中三岛的三潭银月和胡鑫亭,然后在苏堤上岸,参观华钢鱼公园,然后从公园南门出来,乘坐308路公交车到苏堤的虎跑和六和塔。最后在六和塔下308路公交车,返回湖边。

游程长度:

火车站-王越寺-屈原风和(郭庄)-灵隐(飞来峰)-龙井-满觉龙-虎跑塔-六和塔

早上在火车站坐7路公交车到王越寺,逛到对面的屈原丰和公园,在灵隐旁边的天外天餐厅吃午饭咫尺西天晚餐后乘坐7路公交车到红椿桥,再乘坐27路公交车到龙井转龙东线然后步行到虎跑观光后乘坐308路公交车到六和塔。

c运行:

火车站-宋城、世界城-太子湾-苏堤-游湖(三潭银月)-王越寺-金沙港-黄龙洞

早上在火车站坐151路电车到龙翔桥,然后换乘308路公交车到宋城和世界城。游览结束后,乘坐308路公交车到太子湾。途中,前往王越寺的船将在月湖码头靠岸,然后参观王越寺,然后步行到金沙港文化村。欣赏完后乘坐28路公交车到黄龙洞元元民俗园。

3灵隐寺周边游玩攻略

左脚踩门槛。唐不要踩踏或坐在门槛上。

左门先踩左脚,右门先踩右脚。

双手拿香,左手烧香,但不不要用嘴吹。

左上握香鞠女的右手,右上握下男的左手,右下握。在同一个炉子中,第一列插入中间,第二列插入第三列的左侧(中、右、左)。

如果有三个拜佛垫,朝拜男的朝拜,左边朝拜女的朝拜,右边住持在中间。不要跨过蒲团。

绕塔一周,要拜佛三次,然后从右往左慢慢走,绕塔三圈,七圈,九圈,单数为吉祥。

进佛寺,走左门,从左往右走观光,不然就叫就在佛寺周围

唐don’不要给佛像拍照。不要和塔拍照。

唐不要在景区抱怨,这唐,走路很累。别说那样的话,唐不要吵架,不要不要发誓,要真诚。

关于许愿:越详细越好!

你可以不要穿短裙,你可以穿长裙,你可以不要衣冠不整,可以凌乱,但要规整,可以化淡妆,可以不要化浓妆,你可以不要避免红色/浓妆艳抹,你应该向佛陀表达敬意。

尤其是来例假的女生,慎入。

如果你想早上去,你可以自己带水。早上也可以喝水。记得不要吃早餐。你认为全谷物是肮脏的。拜完了就可以吃了。灵隐寺周围有很多素食非常好吃。

提前准备零钱捐香火钱。

进寺时,走侧门。唐不要从正门进入。记住,唐t踩门槛(门槛是佛肩)。男人女人左右都要跨过门槛。唐

9沿灵隐路行驶25公里,然后左转进入朱零路。

10沿着朱零路行驶310米,然后右转。

1行驶10米到达终点。

终点:灵隐寺

4灵隐寺旅游路线图

距离灵隐寺最近的地铁站是凤潭路地铁站,直线距离5公里。至今没有地铁站直达灵隐寺。

可以选择从杭州城站乘坐地铁1号线到灵隐寺。从市站乘坐地铁1号线,经过5站,到达西湖文化广场站,步行约310米,到达市交警支队站,乘坐807路公交车,经过12站,到达灵隐寺站,步行约430米到达灵隐寺。

从杭州东站到灵隐寺,选择杭州地铁1号线7号线,全程约154公里。1从杭州东站到东站步行约30米。2乘坐杭州地铁1号线,6站后到龙翔桥站。3步行约120米至东坡路平海十字站。4坐7路公交车,10站后到灵隐站。5步行约790米至灵隐寺。

灵思寺主要以天王殿、大雄殿、药师殿、法殿、华严殿为中轴线,两侧附五百罗汉殿、济公殿、华严阁、大悲楼、方丈楼。现任住持是广全法师。浙江灵隐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灵隐寺游玩的最佳路线

安曼法云酒店位于杭州灵隐法云巷,依山傍水,溪水潺潺。房间只有40间,价格从4000元到25000元一晚不等。你在谈论它吗?

6灵隐寺周边游

杭州西湖景区和杭州灵隐寺停车太贵。灵九松空停车场地址:灵隐路十莲亭16号描述:停车场周边有两个停车场(车位数量为60个)。灵隐寺灵隐隧道靠近停车每小时20元,车位比较紧张。

请忽略以下道路站:

最佳方案:方案一:步行219米到地铁1号线龙翔桥站(胡翔方向),在东坡路平海路路口站乘坐7路公交车,11站后步行101米到灵隐站7路公交车。

2方案二:乘坐318路公交车到武林广场站,经过三站,步行3米到318路松木站,乘坐807路公交车到松木站,经过七站,步行105路到807路灵隐站。

7灵隐寺攻略一日游

游览灵隐寺的最佳时间游览灵隐寺的最佳时间是春秋两季。这个时候不仅景色美,而且温度也非常适合户外游玩,尤其是3月底到4月初桃花盛开的这段时间,景色是那么的独特,如画。要说最佳时间是春天,不仅非常适合游览灵隐寺,也是飞来峰和北峰景色的最佳时间。灵思游!

去西双版纳是很多人旅行的梦想。大象、孔雀、月光下的凤尾竹,那能撕成长条的芭蕉叶,还有那密密的热带雨林以及漫山遍野的橡胶树,犹如一个个绿色的梦境;而系着梦魂的红丝带,则是葫芦丝那圆润动人的旋律。伴着悠扬的葫芦丝声,让我们在游客们欣喜、陶醉的文字中,一起去感受西双版纳的魅力吧!

景洪市貌

景洪市区不大但很整洁,市中心的十字路口有一座雕塑:四头大象。街道两旁既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古朴的楼台亭阁,绿化带里栽满了产油量最高的油棕。公园很一般,没特别印象,唯一令人念念不忘的是公园里烧烤摊上的烤鱼,鱼肚里填满了辣椒和当地的一种什么香料,有点像葱,很香,那特殊的香味至今让我直咽口水。

这里的人性格温和、宽厚。到版纳的第二天遇到这样一件事让我颇有感触:我乘坐的旅游车正在山路上行驶,对面突然出现两个骑自行车的山民,径直向汽车冲了过来,汽车一面刹车一面猛打方向盘避让。自行车虽已在一块泥泞地上减了速,仍然因惯性而连人带车向前栽了360度的大跟斗然后重重摔在地上。正担心他俩会伤得不轻,却见他们已经从地上爬了起来,看样子没事,正冲车上的人憨厚地笑呢。看来,一场吵架是必定免不了的了。然而那位受了惊的驾驶员只是很和善地轻轻问了句:“车闸坏了吗?”小伙子有点不好意思:“没车闸。”双方语气平静得像邻里闲谈,然后各自上路。看惯了一些吵吵闹闹的场面,在这里感受到的却只有友善和宁静。在西双版纳逗留一周,竟已忘了吵架为何物。

一场夜雨将沥青铺就的盘山公路冲刷得干干净净,空气中散发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公路旁是高大的铁刀木,茂密的树叶湿漉漉的在阳光下泛着光,树上开满了花,黄黄的一大片点缀着葱绿的山野。不时有放牧的牛群在公路边旁若无人地啃着青草,一派田园风光。

公路从一大片原始森林中穿过,但见山谷幽深古木苍翠,林中莺声燕语、鸟叫虫鸣;路边,一条小溪顺着蜿蜒的山路与我们同行,溪水并不清凉,但活活泼泼地煞是欢畅。

游览勐仑热带植物园

到了西双版纳不看热带森林就等于没来西双版纳。勐仑热带植物园占地1125平方千米,规模相当壮观。茂密的椰林中,成熟了的椰树笔直挺拔,树上挂满诱人的果实,与柔嫩葱茏的小椰苗错落有致,相映成趣。阳光从树冠的缝隙中偷偷溜下来,洒落一地斑斓。

植物园中囊括了几乎所有的热带植物。鱼尾葵、三药槟榔、盘根榕树、直指云霄的望天树、结着珍珠般果实的珊瑚草以及风情万种的凤凰花树,五彩缤纷争奇斗艳。有的棕树光一片棕叶就大若一间小屋;一种叫不出名的豆科树的豆荚长达五六十厘米,夸张得让人怀疑它的真假。“神秘果”能使酸味变成甜味,“风流草”可以随着歌声翩翩起舞,还有芒果、荔枝、香蕉、铁树王等树木……

在这里还见到了久仰的红豆。“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这首诗里说的便是它。漫步于树下细细玩味古诗,体会古人由此而引发的相思之情,别有一番滋味。

欢乐的橄榄坝

傣族保持最完好的古老村寨在版纳有好几处,橄榄坝尤为著名。橄榄坝位于傣语中叫“勐罕”的地方,是一块有50平方千米的大坝子,因形似橄榄而得名,澜沧江由北向南,横穿坝子中心。橄榄坝海拔530米,花开四季,青山绿水。这里是西双版纳傣族居民最有代表性的地方,有一种自然、淳朴、宁静的美。

走进橄榄坝村寨大门,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猫哆哩和哨哆哩站立两旁,用傣语和傣歌祝福和欢迎远方的客人光临村寨。我们漫步在村寨的小道上,座座精巧别致的傣家木楼和佛寺掩映在椰林和绿树丛中,木楼周围栽着香蕉、芒果、荔枝等热带水果树,还有高大挺拔的椰子树,亭亭玉立的槟榔树,妖娆嫣红的美人蕉,把傣家木楼装扮得格外美丽。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这些游客来到一户傣族人家,这家的“老棉桃”(傣语对中老年妇女尊称)和哨哆哩接待了我们。我们在她们家木楼上客屋席地而坐,老棉桃和哨哆哩为我们沏上一杯热香的糯米茶后,由哨哆哩向我们介绍傣家风俗人情,并热烈欢迎我们来村寨做客。而后她们拿出自己手工打造的银饰诸如银手镯、项链等工艺品向我们兜售,大家选购一些中意的首饰作为礼品好回去馈送亲朋好友。我们告别了老棉桃和哨哆哩来到村寨的广场,老远就听见从广场那边传来喜庆和欢快的鼓芒声,我们放眼望去,只见一群身着民族服装的傣族男女,正随着鼓芒的节拍和着笙、葫芦丝节奏,跳着欢快的舞蹈向游客表演,我们禁不住跟随着加入歌舞队伍,模仿着她们的舞蹈跳起来,并不时拿出相机与她们合影,以留下美好的记忆……

玩兴正浓之时,广场中央传来阵阵嬉闹声,原来傣族传统的节日“泼水节”开始了。只见橄榄坝广场中央的喷泉周围游客如织,他们换上傣族服装与当地傣族人一起,每人手中拿着盆子,舀着喷泉池中水相互对泼,有的分成两组结成对手打起水仗来,个个淋得像一只只“落水的孔雀”,尽兴地玩耍着、嬉闹着,沉浸在欢乐之中,把一切烦恼和忧愁泼到了九霄云外,留下的是幸福和欢乐。这也是傣家人给予我们游人的吉祥祝福。

香火兴旺的寺庙

傣族是一个信奉小乘佛教的民族,在他们居住的地方随处都可见一座座金碧辉煌像金字塔的寺庙。尤其是地处勐海县勐遮乡景真村旁“八角亭”,它坐落在一座圆形山丘之巅,属佛教建筑中的戒堂,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最初建于公元1701年,距今已近300年历史。景真八角亭造型玲珑华丽,别具一格,为小乘佛教建筑中的一件精品,也是古代西双版纳傣族建筑艺术水平的一个标志。正门呈拱形,拱门上方设有卷龛,供奉有铜质佛像一尊,两扇用红椿板制作的大门上,分别雕有傣式太阳花和双龙绞尾图案。门前有一木梯与石阶相连,两侧各立着一头雄狮和一条神龙。雄狮张牙舞爪,巨龙摇头摆尾,形态栩栩如生。八角亭为砖木结构,由座、身、檐、面、顶5个部分组成。基座为折角亚字形,亭通高21米,底直径10米,分为8个大面,31个小面,成32个角,24面墙壁构成亭室,室内外墙上用金银粉漏印图案,亭顶为木结构呈锥形攒尖顶式的多层屋檐,12根10米长的横梁撑起10层别致的八角形楼阁,面铺平瓦,如鱼鳞覆盖。戒堂前三百余年菩提树见证着西双版纳的沧海桑田,戒堂内香客如云,香火不断。

大凡傣族男孩从五岁起都要削发为僧,到寺庙出家,接受佛教教育的洗礼,面对佛他们顶礼膜拜,十分虔诚。僧人的头是绝对不能让人摸的,摸僧人的头是大为不敬的,他们认为一摸他的头,就会把他的聪明和灵气摸掉。香客和游客进入寺庙必须脱掉鞋子,寺庙内香客如织、香火缭绕终日不断,面对神明,香客们默默祈求心中美好意愿,愿神明保佑他们幸福安康!为此,傣族人对两种人较为崇拜和尊敬,首先是僧人,其次是戴眼镜的人。僧人是神明的代表,而戴眼镜人往往是有学问的人,有教授之称,但戴墨镜的人不受欢迎,傣族人戏讽为“戴眼镜的是教授,戴墨镜的是野兽”。可见傣族是一个尊重知识,崇尚现代文明与古老佛教文化,聪明而不失幽默的民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137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