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子 为 近 之 观 文 正 之 义 贤 于 平 仲 其 规 模 远 举 又 疑 过 之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每处l分,“义”后可断可不断) |
小题1:(靠边的地方。) 小题2:(并列连词/转折连词。A取消句子独立性。B:介词,对于。D介词,拿、用。) 小题3:(晏平仲的事例不能说“反衬”,只能说衬托或突出。) 小题4:无 |
大蛇丸只是想掌握所有的忍术,但是他发现要学会所有的忍术需要很多时间,但是人的生命有限,所以他才会想方设法的得到长生之术;
斑因为被千手一族打败,又被同族驱逐,所以一心要报仇,所以他也不算是有远大理想;
宇智波带土只是想让玲复活,即使是在虚幻的世界里也好。
真正远大的理想就是世界和平,只有弥彦有这样的理想,但是他被团藏和半藏迫害,自杀了。长门继承了弥彦的意志,希望用自己的方法让世界和平,但是他们用的是武力镇压,而不是内心中真正的放弃仇恨。
真正远大的人,应该是初代火影了,他留下的火之意志,一直流传下来:三代火影、四代火影、宇智波鼬、鸣人、木叶丸等等,他们都具有火之意志,保护着自己的村子,都希望和平生活。
1 《义田记》阅读答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 计:账册
B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
C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D世之都三公位 都:处在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B 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悦亲戚之情话
C 亲亲而仁民 D 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
怀帝阍而不见 犹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32396136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A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B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D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4分)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4分)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参考答案:
10B(觞:罚饮酒)
11D(于:均为介词,表对象,在……上,在……方面。A以: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连词,表目的,用来。B之: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句,结构助词,的。C而:均为连词,上句,表承接,接着;下句,表转折,却)
12C(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13(1)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置、负郭、常稔,各1分,句意1分)(2)从前晏婴坐破车驾瘦马,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敝、羸、隐,各1分,句意1分)(3)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廪稍、厚、止,各1分,句意1分)
2 《义田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钱公辅 《义田记》作者钱公辅,文章通篇以”义“字作线眼,旨在表彰范文正公自奉俭约,购置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的高风义行。
义田记 宋钱公辅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靠近)郭(外城)常稔(rěn,谷物成熟)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
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
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 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
此其大较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 公既殁(去世),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收敛尸体),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
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
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
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达到 B。
公虽位充禄厚 充:高 C。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 觞:酒杯 D。
独高其义 高:推崇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所入,给其所聚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作《师说》以贻之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晏子为近之 D。而后及其疏远之贤 何以伐为? 今存其本不忍废 1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段写义田的作用、管理方式及具体养济之法。
作者写这些繁琐的事情,简洁利落,有条不紊,无形中正体现出范仲淹设置义田,是何等悉心尽力,郑重其事。 B。
文章主要运用三组对比:一是范仲淹自己“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与族人受到救济而生活安定相对比;二是与古人晏婴相对比;三是与一毛不拔的当代公卿、大夫、士相对比。 通过比较,突出了范仲淹设置义田“好施予”的美德懿行。
C。末段称颂范仲淹“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而偏偏只取他设置义田一事来写,“独高其义”,这也是把他平生的大功大业,与设置义田这件小事作对比,从而更加突出这件事不寻常的意义。
D。第二段,先追叙范仲淹早有此志,补充说明设置义田之因。
接着写子孙们能够“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这是画龙点睛之笔。后面三段大发议论,深化了文章的主题,使文章在引古叹今的大开大合中波澜起伏。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4分) (2)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
”(4分) (3)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参考答案: 16。
C依据语法,判断此处为动词,(罚)饮酒。 17。
D其:代词,那,那些(A以:上句,介词,表对象,用;下句,连词,表目的,用来。B之:上句,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下句,结构助词,宾前标志。
C为:是,表示判断。为,句末语气词) 18。
D(第二段在写子孙们能够“承其志”之后,笔锋一转,谓范仲淹“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与义田中“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前后对照,紧接着写“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二句,这儿才是画龙点睛之笔。) 19 (1)购置临近城邑常年丰收的千亩田地,叫做义田。
(置、负郭、常稔,各1分,句意1分) (2)从前晏婴坐破车驾瘦马,桓子说:“你这样做是隐藏国君的赐予啊!”(敝、羸、隐,各1分,句意1分) (3)官府供给粮食这样充裕,朝廷俸禄这样优厚,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罢了。 (廪稍、厚、止,各1分,句意1分) 附加: 译文 范文正公,苏州人,平时乐于用钱财帮助别人,选择那关系亲近而贫穷、关系疏远而贤能的人,都予以帮助。
当他贵重显达之时,购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亩,称作“义田”,用来养育救济本家族的人们。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丧葬都予以资助。
选择家族中年长辈高而且贤德的人主管帐目,经常总计收入和。
3 文言文阅读小题1:补贴供养 实现达到小题2:B小题3:(他的)后代子孙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就如同范仲淹活着的时候一样。
小题1:试题分析:“ 赡 ”字在课内文言文中接触较少,根据语境可推断出它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相近。应译为“供养”。
“终”根据语境应译为动词,宾语是“志”,所以应译为“完成”。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2:试题分析:A项中的“以”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表目的,译为“来”,B项中的“则”前者译为“就”,后者与“然”连用,是“那么”的意思。C项中的“而”前者是连词,后者与“已”组成固定搭配。
D项中的“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无意。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
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修其业,承其志”等。
“修其业,承其志”是并列的动宾短语,根据上下文可译为“整治他的产业,继承他的志向”。然后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义田记
范文正公,是苏州人士。他平生喜欢布施,选择那些与他交好而又贫穷的,与他关系疏远却又贤良的人,对他们都给予周济。
正当他显贵的时候,购置了靠近城郭而且常年有好收成的田地千亩,称作“义田”,用来供养周济全族的人。使他们天天有饭吃,年年有衣穿,婚丧嫁娶都有所资助和贴补。选择族中年龄大而又有德行的人主管账目,按时供给出纳。每天的口粮,是每人一升;每年的衣料,是每人一匹绸绢。嫁女儿的给钱五十千,改嫁的给钱三十千;娶媳妇的给钱三十千,再娶的给钱十五千;办丧事给的钱和改嫁的数目一样,葬小孩的给钱十千。族中住在一起达到九十口人的,从每年的收入中支出八百斛粮食。用田产的收入供给这些聚居的族人,绰绰有余而没有困乏的时候。那些罢了官回家乡居住,等候缺额的人,就周济他们;已经出来做官的就停止供给。这是义田的大概情况。
当初文正公还没有显贵的时候,就曾经有志于此,然而二十年都没能有能力创办下这义田。后来他出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参与商议国政,这时俸禄和赏赐的收入才足以实现了他的愿望。后来文正公去世,他的后世子孙经管着他的产业,继承了他的遗志,就像他在世的时候一样。文正公虽居高职,俸禄丰厚,但始终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直至去世。死的时候还没有棺木盛敛他的尸身,他的儿子也没有钱办理丧事。他只是将周济贫困,养活亲族的道义,传给了他的子孙。
从前的晏平仲,坐着简陋的车子,骑着瘦弱的马匹。桓子对他说:“你这样做,是要隐藏君上对你的赏赐吗?”晏子回答说:“自从我显达以来,父亲一族的人,没有不坐着车子的;母亲一族的人,没有不丰衣足食的;妻子一族的人,没有受冻挨饿的;齐国的士人,靠着我才能生火做饭的,有三百多人。像这样,是隐瞒君王对我的赏赐吗?还是彰明君王对我的赏赐?齐侯听到这话,便把罚晏子吃的酒,罚给桓子吃。我过去敬佩晏子的好仁,齐侯的知贤,桓子的服义。我还敬佩晏子的仁爱有等级,讲话有伦次。先说父亲的一族,再说母亲一族,其次说到妻子一族,最后才说到那些关系疏远却又贤能的人。孟子说:“亲爱自己的亲人才能对人民仁爱,对人民仁爱才能爱惜万物。”晏子差不多就是这样的人。现在看文正公的义田,感觉他比晏子还要贤良。他遍及恩惠的范围广大,影响深远,我又感觉这方面他恐怕要胜过晏子。
唉!世上有些位列三公、享受万钟俸禄的人,他们宅第的雄伟,车辆的豪华,歌妓舞女的众多,妻妾儿女的阔绰,都只是自己一个人享受而已。而亲族中不能踏进他们家门的人,难道还少吗?更不要说去布施那些贤能的人了!在三公以下的那些做卿、做大夫、做士的人,粮食充足,俸禄丰厚,也只是个人享用而已。而亲族中手拿水壶饭碗讨饭,饿死在沟渠中的人,又难道会少吗?也就更不用说还要去照顾其他的人了!他们都是文正公的罪人啊!
文正公的忠义著称于朝野,他的事业遍布于边疆,功劳声名传遍天下,后代必定有史官会记载下来的,我可以不用去记录;但唯独钦佩他的仁义,因此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孔子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相依为命,由贫贱而至圣贤,母爱及母教的力量太伟大太重要了。他绝不可能说,包括所有母亲在内的全部妇女和“小人”一样“难养”。何况孔子学说核心的仁就是以孝悌为本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孝悌是人性的自然体现,维系家庭的纽带。推广到社会就是礼。“孝,礼之始也。”(《左传·文公·二年》)孔子极重孝道。孝的对象总是父母并提。“仁者爱人”就是孝的推广。孔子设计的大同之世就是“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礼记·礼运》)都是男女一视同仁的。孝不限于报恩和瞻养父母,而是出自内心的敬爱。“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同上)如“女子”泛指全部女性,即人类之半。劳力者又都是“小人”,更是人类的大多数。这样以来,真值得爱的人连十分之一也没有。果如此,仁学不就落空了吗?礼治德政的对象是谁?“泛爱众”、“匹夫不可夺志”、问人“不问马”岂非欺人之谈?同时的古希腊倒是把妇女和奴隶(中国古代的体力劳动者的比例远比希腊的奴隶在人口总数中的比例为高。)排斥在奴隶民主制之外的。是否把孔子古希腊化了?孔子是性善论者。“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所有的人生来本质一样。变由习起。如果妇女全变得“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而男人不变,这专门使妇女“习相远”的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妇女养育的男儿竟然不受母亲品格的习染?男人出污泥而不染的根据又是什么?这不合逻辑,更不合情理。说孔子轻视、鄙视妇女,无异于说孔子自相矛盾。人们竟长期这么看,是否自己囿于男权文化传统的桎梏,和习惯思维的惰性,以己度孔子呢?其实,男权社会,倒是男人比女人异化的深。孔子慨叹“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子夏视择妻重德为君子的基本品格之一:“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贤”既是择妻的标准,自然是妇女应具的品格。至今,“娶妻娶德”依然是倍受重视的传统观念。民间还流行着“一房好媳妇,三代好儿孙”的谚语。不只择妻有标准,择婿也有标准。 请看孔子择婿。《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公冶长勇于为真理献身,南容治乱双适,皆得意高足。如果所有的妇女都“难养”,如此择婿岂非坑害好人?
以孝悌为本的中国古代人道主义固然是宗法社会的产物,但重视家庭,尊重妇女的文化传统却具有永恒的意义。中国古代,即使进入父系社会以后,仍十分重视妇女,终先秦之世,妇女的社会地位都比较高。战国后期,主张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法家开始把君臣、父子、夫妇的相互相对关系片面地绝对化为服从关系。倡导唯君、唯上的价值观和单向思维方式。秦汉中央集权制确立,汉初形成“三纲”。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对妇女压迫最深重。这股和孔子尊重妇女的思想正相反对的思潮,始于法家而完成于董仲舒。董子将儒家相对的人际关系绝对化、宗教化,为中央集权封建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轻视妇女提供了理论依据,把“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篡改为“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阴道无所独行,所始不得专起,其终也不得分功,有所兼之义。是故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阴兼功于阳,地兼功于天。(有)举而上者,(有)抑而下也。……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春秋繁露·基义》)这就将民本主义的传统文化重又拉到君本,神本的旧路上去了。随着人的丧失,妇女丧失的最多。董仲舒篡改了孔子的思想,并窃取了儒家的招牌。其实,正是孔子,在这历史的转变关头,发现了人,即发现所有男人和女人的基础上创立以仁为核心的儒学。但后人竟拿孔子的话作为轻视、诬枉妇女的根据,无论如何,这是孔子始料所不及的。功过颠倒,千古奇冤。自孔子创立儒学,历史又前进了两千五百年,积如此长期智能的积累,人类总该能够还孔子思想的本来面目而加以认知了吧!汉代开始片面强调女性贞操,要求妇女“从一而终”。“妇人贞吉,从一而终也。”(《易传·恒·六五·象》)“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礼记·郊特牲》),但并未扼杀由孔子继承和发扬了的妇女观;更不像“五四”以来宣传的那么严重和可怕。汉代婚姻开放。“户牖(今河南陈留)富人有张负,张负女孙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平(即后助刘邦定天下,为汉初贤相的陈平)欲得之。”(《史记·陈丞相世家》)汉景帝刘启的皇后(武帝刘彻之母)就是再嫁做皇后的。平民中的婚姻更自由。魏晋南北朝皆如此。唐朝更开放,公主再嫁、三嫁不足为奇,一般妇女更平常。(89年10月6日《文摘周报》转引香港《新晚报》丁奇文)一般认为宋代礼教最严,贞节观念最重。其实也不尽然。程颐之“俄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遗书》卷三二》)并无多少人理会。宋代妇女改嫁者多,守节者少。北宋寡妇再嫁视为平常,并受到鼓励。宋初启臣包拯鼓励儿媳改嫁。和程颐同时稍早的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置义田,规定“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义田记》)《宋刑统》只禁居丧改嫁、强迫改嫁、嫁娶有夫之妇。南宋法律规定:“妻无七出及义绝之状而出之者,徒一年半;虽犯七出有三不去而去之者,杖一百追还。”(《仪礼·疏》:“七出”:无子、*佚、不事舅姑、口舌、盗窃、妒忌、恶疾。“三不去”:谓有所取无所归、与更共三年之丧、先贫贱后富贵。)”已成婚而夫移乡编管,其妻愿离者听;外出三年不归者,亦听改嫁。”家法、族法亦允许“夫亡改嫁。”(引自张邦炜《婚姻与社会》)明代李贽主张婚姻自主,赞扬妇女自找对象和寡妇再嫁。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婚姻更是热情讴歌。(《藏书·儒臣传·司马相如》)综上可见,以男子为中心的封建社会,其保护妇女的用心还是很明显的。就古代而言,中国的妇女观最进步。西方,直到十八世纪才发现妇女。十六世纪才再发现人。近现代以来,宗法制逐渐瓦解,家庭的政治经济作用淡化,男女的内外界限被突破;但家庭的文化意义和妇女的贤妻良母作用益显重要。西方社会的种种“不治之症”,大多与忽视家庭和轻视妇女有关。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终身的力量源泉、精神的疗养院和老年的归宿。即使到了大同时代,无论教堂、公园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都不能和天伦之乐相比,更不能取代天伦之乐。窃以为,未来的大同世界,必然是男女平等的母系社会。这不仅是因为几千年的男权社会,相对而言妇女异化的轻一些;更根本的是妇女生儿育女,具有善持家政,和善于体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谁能离开母亲的爱抚和妻子的关怀?哪个男子的成就没有良母贤妻的心血?法国作家朱伊(1764-1846)说:“如果没有女人,在我们生命的起点将失去扶持的力量;中年失去欢乐;老年失去安慰。”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这段话,同样适用于整个人类。对这个人类第一真理体悟的早晚,将决定每个民族进入大同世界的先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是人类有生以来就追求的永恒目标。今天,这个崇高的目标虽已遥遥在望,毕竟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只要认同孔子思想,就能根治发达社会的积疴,消除发展中国家前进中的障碍。试问,一切民族间、国家间和国家集团间的矛盾和冲突,哪个不能用以忠恕之道为核心的人道主义观点和“允执其中”的中庸之道的方法,从根本上一劳永逸地解决呢?当然,认同孔子思想,绝非靠武力和宣传强制推行某种思想;也不是用钱收买人心;即使三者并用,也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和理想推广到世界,建立所谓“世界新秩序”。孔子思想只是因为把握了人的根本和社会实际,赢得人们同心响应,而没有丝毫勉强和一丁点儿利己主义。认同孔子思想,只是建议人们在老路不通或前途维艰的情况下,考虑一下,忠恕之道的人道主义和允执其中的中庸之道,是否和你的本性相通?是否和你们的文化目标一致而可以互补?并不妨试着用它来处理一些棘手问题,看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看看这个东方文化之魂的孔孟之道,是否能和他种文化一道综合创新出人类新文化?认同孔子思想,可以从重视家庭,尊重妇女做起。不分东西南北,每个人都可以在家庭和自己领导的单位创建这种大同世界的小气候,犹如每个人都可以实现君子人格一样。并且,这种人格修养,越是乱世越难能可贵,意义也越大。当人们普遍自觉地消除人类的第一个异化现象──歧视妇女时,历史就走到了大同世界的入口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