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中几次写到哭,分别是谁哭,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

林黛玉进贾府中几次写到哭,分别是谁哭,哭所表达的人物情感?,第1张

悟空为何十次大哭,最悲伤的那次为何哭泣?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秉性坚强,生来高傲,一般情况下是不哭的。不过,从其出世到取经成功一千来年,尤其是在取经路上十四年,孙悟空哭过不下十次,好几次还是嚎啕大哭。那么大英雄孙悟空为何会多次流泪痛哭呢?

  大家且随老叶一一看来。

  第一哭:觉醒之哭。

  原著第一回道:美猴王享乐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载。一日,与群猴喜宴之间,忽然忧恼,堕下泪来。

  孙悟空成为美猴王之后,无忧无虑过了三百来年,忽然有一天就哭了。孙悟空为何而哭?他乃是想到了未来,想到了死。如今逍遥快活,可是,万物有生必有死,一旦死了,可不就要受阎王爷管辖,再无自由了吗?

  事实上,孙悟空的担忧很及时!若孙悟空不去海外寻仙,他能活几年?书中明确说了,孙悟空寿342岁而终!孙悟空寻仙十年,在菩提老祖门下修仙十年,等回来不过数年,勾魂使者就上门了!

  也就是说,孙悟空在流泪时是已经到了老猴阶段,就像人类已经活到七老八十一般了。眼看黄土埋到脖子了,焉能不慌,焉能不哭?

  因此,这第一哭,叫做衰朽之哭,也就可以叫做觉醒之哭。

  第二哭:迷茫之哭。

  原著第二回菩提祖师要将孙悟空赶走,原文道——

  悟空闻此言,满眼堕泪道:“师父,教我往那里去?”祖师道:“你从那里来,便从那里去就是了。”悟空顿然醒悟道:“我自东胜神

  见师父要赶他走,孙悟空慌了,满眼都是泪水。只因孙悟空在菩提门下过得非常快活。师父天天给他开小灶,别的师兄一个个都不如他,那小日子自然不错。如今听闻师父赶他走,立刻慌了神。待师父指明归去处,孙悟空也就醒悟。

  有人说,孙悟空此次流泪,是因为感谢师恩。不过在老叶看来,感恩确实有,但更多的是对前途的彷徨。事实上,孙悟空自从离开菩提之后,再没有回去寻找菩提。

  第三哭:悲愤之哭。

  原著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故事中,唐僧要赶走孙悟空。孙悟空“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之后不得不离开,在到了东海时,“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这两次流泪都是因为被唐僧赶走,心中悲愤,但又略有不同,前一次是担心唐僧,于是提醒沙僧若是师父有难,记得提自己名号。第二次则是到了东海,想起前次自己闹情绪,东海龙王劝自己。没想到如今这次却是师父要赶自己,因此悲伤窝火,流下泪来。

  应该说,在最开始,孙悟空对唐僧没有感情。尤其是在鹰愁涧故事中,孙悟空对唐僧呼来喝去,根本没有半点徒弟模样。不过,随着年月一久,大家也处出感情来了。关键一点,是孙悟空已然明白,自己跟随唐僧才能修成正果,不当妖怪,否则终有一日会被天庭剿杀。

  因此,他觉得自己是真心帮唐僧,唐僧还不领情,当然悲愤不已。

  第四哭:忧师之哭。

  取经路上,孙悟空多次痛哭,许多次哭都是为了唐僧。不得不说,在孙悟空心中,对菩提只有敬畏,对唐僧才是真正敬爱。

  原著第三十三回,银角大王移来三座大山将孙悟空压下。孙悟空被压得七窍喷血,却丝毫不担心自己。他担心什么呢?原文道——

  那大圣被魔使法压住在山根之下,厉声叫道:“师父啊!想当时你到两界山,揭了压帖,老孙脱了大难,秉教沙门,感菩萨赐与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缘同相,同见同知,乍想到了此处,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压了。可怜,可怜!”叹罢,那珠泪如雨。

  这一连八个同字,道出了孙悟空与唐僧的命运乃是一体。孙悟空叹唐僧,其实也是叹自己。

  第五哭:无力之哭。

  原著第五十一回道:话说齐天大圣,空着手败了阵,来坐于金兜山后,扑梭梭两眼滴泪,叫道:师父啊!指望和你——同幼同生意莫穷。同住同修同解脱,同慈同念显灵功。同缘同相心真契,同见同知道转通。大圣凄惨多时……

  孙悟空在经过金兜山时,遇上了青牛精。这个青牛精很是磊落,指名道姓要和孙悟空交手。孙悟空的深武艺神通丝毫不在青牛精之下,不过那青牛精的金刚琢太厉害,孙悟空请来的几波救兵都被金刚琢击败。

  因丢了金箍棒,无力救出唐僧,孙悟空不禁双目扑簌簌流泪。这是孙悟空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力量有限。

  也正是在这一次孙悟空上天庭开始,拜见玉帝他非常恭敬,对天庭诸神也颇为客气。待知道青牛精不过是老君的一头坐骑,孙悟空对太上老君的态度也大为改变。

  第六哭:悲伤之哭。

  原著第五十七回道——

  行者望见菩萨,倒身下拜,止不住泪如泉涌,放声大哭。菩萨教木叉与善财扶起道:“悟空,有甚伤感之事,明明说来,莫哭,莫哭,我与你救苦消灾也。”行者垂泪再拜。

  翻遍《西游记》,这一次大哭,是孙悟空最为悲伤之时。在三十九回时,孙悟空曾道:哭有几样。若干着口喊谓之嚎,扭搜出些眼泪儿来谓之啕。又要哭得有眼泪,又要哭得有心肠,才算着嚎啕痛哭哩。

  多年来,孙悟空便是流泪,也只是默默流泪,唯独这次,是嚎啕大哭,哭得就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孩子,哭得连观音菩萨都看不下去了。

  孙悟空为何要哭?

  只因这一次唐僧又要将他赶走!在上一次,孙悟空被赶走时,是真心担心唐僧。这一次,则是真心担心自己!临别时,孙悟空告诉唐僧:我是有处过日子的,只怕你无我去不得西天!

  孙悟空这话说的,哪里有半点认错的样子,明摆着是在威胁唐僧。

  那为何孙悟空在唐僧面前如此强势,在观音面前却像个孩子?

  原文说得明白——

  欲待回花果山水帘洞,恐本洞小妖见笑,笑我出乎尔反乎尔,不是个大丈夫之器;

  欲待要投奔天宫,又恐天宫内不容久住;

  欲待要投海岛,却又羞见那三岛诸仙;

  欲待要奔龙宫,又不伏气求告龙王。真个是无依无倚

  孙悟空忽然发现,被唐僧赶走后,他已然无路可去。思前想后他才决定去南海,去南海向观音诉苦,告状,并且告诉观音,我不干了,你把紧箍儿给摘了吧。

  所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果然孙悟空这一番闹腾,占了大便宜。在观音帮忙说情之后,如来不但允许孙悟空回归队伍,并且许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

  在之后的章节中,如小雷音寺被困、狮驼国中被捉,孙悟空独自逃出时都曾经流泪,都可以算无力之哭,与青牛精那次等同。

在隐雾山被南山大王欺骗,以为唐僧已死;在无底洞前,只看到马匹不见师父,以为师父被吃,孙悟空两次都是泪如泉涌,都可以算做忧师之哭。

纵观孙悟空千年人生,流泪哭泣次数不下十次,似乎与大家印象中的铮铮铁汉孙悟空不相符。其实,孙悟空是仙,也是人,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正因如此,孙悟空才接地气,才被万千百姓喜欢。

浸泡在泪水中的林黛玉——论林黛玉之哭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结下了一段仙缘,前世得甘露滋润的绛珠草已经蜕变成了今生的林黛玉,当日殷勤灌溉的神瑛侍者也幻形成了而今的贾宝玉。因灌溉之情而誓将毕生眼泪予以还报的承诺便在“大观园”中缓缓谱写成了一段唯美的 “还泪”故事。

纵观中国古代小说,以“还泪”之说而构建故事情节的,曹雪芹恐怕还是头一份。曹公是如何用他的生花妙笔绘制了一位用泪水来展示行为艺术的林黛玉,又如何用“哭”的创作手法来成就了《红楼梦》的诗意境界?我们不妨细细品味一回。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一共哭了37次。从语言描写的角度来看,这37次的“哭泣”其文字表达方式一共有18种——“洒泪拜别”,“哭个不住”,“淌眼抹泪”,“眼中落泪”,“掩面自泣”,“无言对泣”,“哭哭啼啼”,“独在房中垂泪”,“大哭一阵”,“汪汪的滚下泪来”,“只向窗前流泪”,“ 抽抽噎噎的哭个不住”,“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 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洒了几点泪”,“ 眼睛含着泪”,“ 哭的好不伤感”,“ 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曹雪芹用这18中文字表达形式,全方位地刻画出林黛玉哭泣的状态。然而状态的描写并不能创作出一位立体式的鲜活人物来,还需要将“状态”提炼成一种“行为艺术”。对于林黛玉的“哭泣艺术”,通观这37处描写,曹雪芹运用了五种创作方式:

第一:直白描绘,一笔带过。

例如第二十三回,林黛玉不经意间听见悠悠扬扬传来的戏文唱词,是《西厢记》中的“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突然她有所感触,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句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于是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其实不难看出,林黛玉此时的哭,是一种心灵的触动,流出来的泪水,是内心的直白。在这样的场景中,眼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乎生命的感悟。所以对于“哭”,曹雪芹就只用了“眼中落泪’一笔带过。

第二:暗线勾勒,他人转述。

所谓“暗线勾勒,他人转述”是指没有直接描写林黛玉的哭,而是通过身边或者周围的人来转述林黛玉的哭诉过程。这样的创作方式有一个好处——不仅能够知道林妹妹哭的事实,而且还能观察她身边人对她哭泣的态度。

例如第六十七回,薛宝钗送了林黛玉一些南边的土物,黛玉见了家乡之物,触物伤情,想起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寄居亲戚家中,不觉的又伤起心来。紫鹃看见了,在一旁劝道:“姑娘的身子多病,早晚服药,这两日看着比那些日子略好些。虽说精神长了一点儿,还算不得十分大好。今儿宝姑娘送来的这些东西,可见宝姑娘素日看得姑娘很重,姑娘看着该喜欢才是,为什么反倒伤起心来。这不是宝姑娘送东西来倒叫姑娘烦恼了不成?就是宝姑娘听见,反觉脸上不好看。再者这里老太太们为姑娘的病体,千方百计请好大夫配药诊治,也为是姑娘的病好。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遭踏了自己身子,叫老太太看着添了愁烦了么?况且姑娘这病,原是素日忧虑过度,伤了血气。姑娘的千金贵体,也别自己看轻了。”

从这一段话语来看,“哭哭啼啼”是紫鹃对林黛玉哭泣的描绘,显而易见,“哭”是藏在作者的文字之下的,通过紫鹃的叙述我们知道了文字背后的动态,最重要的是,这种“转述”不仅仅挑明了哭的过程,而且表明了林黛玉的贴身丫鬟对此事的看法和态度,可谓一石二鸟。

第三:行为艺术,诗意渲染

第二十七回,黛玉葬花,这是《红楼梦》中的经典名段,林黛玉也因此而定格成了一副永恒的立体画。四季更迭,日月轮替,花开花谢,周而复始,这原本是一种自然现象,但是在林黛玉的心中这一切却成了悲戚、伤感的引导者。她在大观园中踩着斑斓的阳光,用绢袋收拾起残红,用饱含泪水的双眼去埋葬曾经的那一片春色,用“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诗句去悼念闲情万种。所以当贾宝玉转过山坡时,便听见“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

与其说这是“黛玉葬花”,还不如说是一副唯美的“行为艺术”。因为此时此刻落花、流水、春光、诗句、语言、行动都在林黛玉的哭泣下汇合,用心灵碾碎,再随着泪水从心里流出来,洒落在花上,地上、衣袂之上……此时的哭声变成了一段内心独奏曲,和着葬花的节拍,渲染成一片诗境,荡漾开去,无边无际。

第四:发展情节,推波助澜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林黛玉从第三回与父亲“洒泪拜别”开始哭,一直到第七十六回对月感怀,“自去俯栏垂泪”止,她的哭兼有推动故事情节的功效。例如第二十六回,因为贾宝玉的一句玩话——“好丫头(紫鹃),‘若共你多情**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林黛玉觉得这是贾宝玉听了村话,看了混账话书拿她取笑,于是哭了。哪知道这一“哭”引出多少故事来。当贾宝玉还没有来得及“道歉”就因为“老爷叫”被袭人接走了。此时的“哭”就成了一个引子,林黛玉听见是贾政在传唤,也不免担心,晚间自己走到怡红院,谁知道吃了丫头们的闭门羹,又开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这一哭可了不得,她下定决心不再理会贾宝玉。第二天原本是“芒种节”大观园中的姐妹们都在欢聚祭饯花神,可林黛玉回避了热闹,独自在山坡后葬花吟诗,于是就有了那一首名垂千古的《葬花词》。贾宝玉在寻找林妹妹的途中又听见了“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同时又有了宝玉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深切体会,在一阵心灵翻腾之后,贾宝玉也哭了。林黛玉见到贾宝玉之后转身就走,紧接着有了贾宝玉那一段“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的肺腑之言。这一连串的故事都没有离开“哭”,情节在哭声中发展,故事在泪水中起伏跌宕。

第五:用心领悟,以泪释情

眼泪是一种复杂的“符号”,它时而轻盈又时而厚重,它时而寡味又时而浓烈;它既含愉悦又含悲凉,它既有离别又有欢聚;它能化为抒情的诗篇也能变为激昂的檄文。《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泪,在曹雪芹的笔下升华成了一种解释情感的“标志”——“洒泪拜别”父亲是对亲情的不舍;“两个眼睛肿的桃儿一般,满面泪光”是对心爱之人的疼惜;想起宝钗,“不觉又滴下泪来”是对友情的感念。这一切都来自于林黛玉内心的领悟,她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将眼泪托起的世间真情流到那离恨天外去了。

 提起林黛玉应该没有人会不知道,《红楼梦》中的女主人公,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体弱多病且多愁善感,借住在贾府,和贾宝玉互相爱慕。

大多数人一提到林黛玉脑海中应该都是她哭哭啼啼的模样,正是因为如此很多人觉得林黛玉为人矫情,动不动就哭,放到现在生活中一定会非常的令人讨厌。但是现在很多的人非常林黛玉流泪,我们都知道林黛玉哭都是有一定的原因,那么这些喜欢林黛玉哭的人是因为她的美貌还是因为这泪所代表的情感呢?

这种事情没有人统计,但是我们可以大致的猜测一下有人会因为林黛玉的美貌而喜欢她哭的样子,毕竟好看的人哭起来都是好看的。也会有人因为她哭的原因而而动容,毕竟黛玉每一次哭都有其缘由。

人都喜欢好看的事物,林黛玉的外貌不用说我们都知道,一定是非常出众,“两弯似蹙非蹙眷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眉眼神态都非常的美,这样的人一哭起来,很少有人不为之动容。当然我们都没有见过真正的林黛玉,但是从影视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扮演者美貌。

另外林黛玉每一次哭都有其缘由,并不是毫无理由的哭闹,而哭的理由无不体现出她的性情,再结合当时的环境,她一个体弱多病的孤女,在贾府生活的小心翼翼,这样的身份就容易引起很多人的同情。尤其是最后贾宝玉成亲时在病床上哭的模样,看得人都忍不住和她一起哭起来。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共同悲剧归宿的理解,应该是《红楼梦》中,对黛玉葬花情节的形象和浓缩的比喻。

可以说,黛玉葬花,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黛玉的悲伤离合心绪,体现着宝黛二人的情感变化,也暗喻着黛玉乃至贾府的命运;而葬的也不仅仅是花,更是自己的一种情感、乃至一份情怀。、牡丹艳冠群芳、梅花临霜傲雪、桃花灼灼芬华《红楼梦》是一场百花的盛宴,她们在盛极一时的大观园里恣意绽放;《红楼梦》亦是一座百花的坟墓,她们在无常命运的手掌心里枯萎凋零。所以结局就是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形成了《红楼梦》书及共同悲剧归宿的大结局。供参考。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203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