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寿县处于江淮之间,属于皖中,长江以北淮河以南,比合肥靠北些。属于南方,古代称为郢或寿春,战国的时候楚国的都城,三国的时候袁术占的地方,八公山离寿县城只有十几公里,就是“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2,寿县的生活习惯属于南方,和河南,山东大不相同,主食是米饭,很少有北方的面食出现。和江苏南部,上海那边的区别就是不太吃甜。文化方面寿县有自己的博物馆,陈列展示了很多战国/两晋的文物,古城墙保存挺好,可以到上面散步。语言方面寿县的方言很好懂,因为是出于中部地区,口音不像南方那么翘,也不像北方,感觉很平的腔调,不过有些自己的专用名词,住一阵子就了解了。
咳咳,我是寿县人,希望这些对你有帮助
“寿县”一词属于汉语政区地名,其标准读音为“shòu xiàn”。它所指代的县级行政区域(地名实体),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八公山南麓,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地处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东邻长丰县、淮南市,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县、六安市的金安区、裕安区毗连,北和凤台县接壤、与颍上县隔淮河相望。寿县为六安市辖县,县人民政府驻地在寿春镇宾阳大道与楚都大道交叉口,距省会合肥市区114千米、六安市区107千米,全县国土面积2948平方千米,人口139万人。
寿县因古称寿春、寿阳、寿州而得名, 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命曰郢”,这是史书上最早出现“寿春”名称。以“寿”为专用名延续至今。秦置寿春县。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隋初,改称寿州,设总管府。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废道府,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寿县”这一地名自此沿用至今。
二、寿县的政区沿革简况
寿县古属淮夷部落,夏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春秋战国时期,吴楚争霸,先后为楚、吴占领,后为蔡地,楚灭蔡属楚。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迁都寿春,命曰“郢”,历经四王。公元前223年,秦灭楚于寿春,秦设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汉灭英布,刘邦立其子刘长为淮南王,都此;刘长死,其子刘安袭之,仍都此。公元前122年武帝设九江郡治所在寿春。东晋孝武帝时,因避帝后郑阿春讳改寿春为寿阳。南齐代宋,复称寿阳,为豫州治所。北魏略淮南,再称寿春,为扬州治兼淮南郡治所。东魏据淮南,寿春复为扬州治所。公元588年隋置淮南行台尚书省,治所寿春。公元620年唐改淮南郡为寿州,隶于淮南道,领3县。宋太祖时,寿州(治下蔡)隶于淮南西路。公元1116年徽宗升寿州为寿春府。公元1142年南宋置安丰军,军治在安丰县,寿春隶之。元,取消府治,属河南行省之安丰路,治所寿春。明初废安丰、下蔡县,将两县地入寿州,属凤阳府,领霍邱、蒙城。清初,寿州属江南省凤阳府,领2县。公元1865年安徽置3道,寿州隶于凤颍六泗道(后改为皖北道)凤阳府。公元1912年民国废道府,改寿州为寿县,直隶于安徽省。1932年,全省分为十个行政督察区,寿县属第四区,1940年改属第七区,同年7月又改属第二区。1949年元月,寿县和平解放,军管时期受中共江淮区党委二地委领导;同时,以寿县瓦埠湖以东与合肥、定远县毗连地区建置寿合县;2月,军事管制委员会撤销,民主政府成立,寿县改隶于皖西行政公署;6月,撤寿合县建制,原划出的瓦东地区仍归寿县,寿县隶于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六安专区。1952年8月隶于安徽省六安专区,1958年12月改隶于淮南市,次年4月寿县再隶于六安专区。1999年12月撤六安地区设市,寿县属六安市至今。
目前,寿县人民政府驻寿春镇,全县辖22个镇、3个乡:寿春镇、双桥镇、涧沟镇、丰庄镇、正阳关镇、迎河镇、板桥镇、安丰塘镇、窑口镇、堰口镇、保义镇、隐贤镇、安丰镇、众兴镇、茶庵镇、三觉镇、炎刘镇、刘岗镇、双庙集镇、小甸镇、瓦埠镇、大顺镇、八公山乡、陶店回族乡、张李乡,35个农村(社)居民委员会,234个村民委员会,11个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
三、寿县县域的地名语词特征
寿县名胜古迹众多,有深厚的楚文化底蕴、独特的地理景观和鲜明的方言特色,成为区域地名群形成、采词和演变的环境与土壤,造就了全境地名语词的显著特征和文化景观。据统计,全县有各类地名8389条。
肥西方言主要属于江淮官话中的合肥话,与合肥市郊话相比主要差别在语音上,语汇
上也有一定的差异(见本志“语汇”部分),语法的差异不大。语音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
方面:
声调 肥西方言与合肥话都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入声等五个调类,每个调类的
调值(除阴平调在三河话中呈明显的低降调〔21〕外)基本上与合肥话相近。
声母 肥西方言有23 个声母(包括零声母,详见“音系”部分),合肥话有21 个声母
肥西方言的“V ”和“Z ”两个浊声母,在合肥话中有时也显示出近似这两个音的发音,但没
有在肥西方言里明显。另外普通话中的零声母字,前加声母“”,如“安~
”、“藕”的读
音,在肥西方言里也比合肥话普遍得多。
韵母 肥西方言与合肥话一样,普通话的“ti”、“t′i”、“i”、“ti”、“t′i”、“ni”、“li”
“m i”、“”等音节基本上都发成“ts”、“ts′”、“z”、“m ”、“s”等音节,肥西方言也有合肥
话里所特有的“”、“∪”、“∪ ~
”音和大量的鼻化元音以及“”、“i”、“u ”、“y ”
“”、“ì”、“u”、“y”等8 个入声韵,但是二者不同点在于:
1、肥西方言中读成“”(如“夜”)“”(如“虚s”)等韵的字更多一些。
2、普通话中的“u”韵字,肥西方言大多读成“v”韵(如“故kv”)。在合肥话中这类韵
的收尾音的摩擦没有肥西方言里那样明显。
3、肥西方言中的一些开元音发音的开口度比合肥话略小、略闭,如肥西方言中的o
合肥话发成,同为入声韵中的,肥西方言中发音的开口度也比合肥话略小。
4、肥西方言鼻化韵的数量也比合肥话要多。
由于肥西中部东连合肥市郊,东部南线隔巢湖与巢湖市、肥东县相望,西部与六安县
接壤,南沿丰乐河与舒城和庐江县相邻,北部接长丰县和寿县。境内方言较为复杂,大致可
分为以下几个方言小区:
上派话区:以上派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上派镇、上派区、小庙区中大致为淠河总干
渠一线以南地区,花岗区的潜南干渠接大官塘、方桥河一线以东地区,上派区的烟墩乡东
部地区方言基本上与合肥市郊话相同。
上派镇为县城所在地,1949 年前仅仅是一个农村小集镇,镇上人口仅三、四百人
1985 年全镇共有人口34352 人,非农业人口21854 人。除了自然增长的人口以外,现在镇
上新增人口大多是周围各区乡及外地先后迁入的,他们大多操有上派口音的家乡话。镇上
35 岁以下的青年一代,大多能讲带有上派口音的普通话。
高刘话区:以高刘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高刘区、小庙区的淠河总干渠一线以北(将
军岭、大柏等乡的一部分)地区、官亭区的大潜山到周公山一线以北地区。官亭区中靠近六
安县一带( 金桥乡、井王乡)接近六安话,当地人称为“金桥腔”。高刘区的河东乡、高店乡的
部分地区,因靠近寿县,其方言接近寿县话,带有“寿州腔”。
山南话区:以山南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山南区、官亭区中从大潜山到周公山一线以
南( 井王乡、聚星乡、焦婆乡的一部分)地区,花岗区的潜南干渠接大官塘、方桥河一线以西
地区。山南区的金牛、洪桥一线以西靠近六安县的地区受六安方言影响较大,当地人称为
“金牛腔”,或讥之为“牯牛腔”。
三河话区:以三河镇话为代表,范围包括:三河镇和整个丰乐区,区内方言差别较小
三河话受邻近的庐江和舒城话的影响较大。
几点说明:
1、本志所录方言主要根据1991 年3 月—4 月的几次实际调查,发音合作人有二十余
人,但每一方言小区则主要根据一个发音合作人的发音。上派话:王忠琪,女,49 岁,祖居
上派镇,时为上派镇雁鸣楼商场支部书记;高刘话:刘道金,43 岁,祖居高刘,时为高刘镇
轮窑厂厂长;山南话:杨本海,60 岁,祖居山南镇双桥村,原肥西县委副书记;三河话:戴照
银,43 岁,祖居三河镇,时为三河镇镇长。
2、同音字表以县城上派镇话为代表,本志第一节以上派音系为主,并列出各区音系以
作比较,第三节语汇所收词语以上派话为主,适当兼收其他方言小区的特殊词语并加注方
言小区的名称。标音举例也以上派镇话为主。
~
3、本志采用国际音标注音,元音上的波浪号“~”表示鼻化元音,如“y”为“y”的鼻化
元音。因排印问题,个别音用宽式音标。详见音系表。
4、调值用五度制声调符号,把字调的平均相对音高分成“低”“ 、中”“半高”
、半低”“ 、
“高”五度,分别用1、2、3、4、5 表示。调号用数码表示,轻声不标调,连音变调比较线的左边
表示本调,比较线的右边表示变调,如上派话的“买米24→55+24”表示“买”在上声前,由
24 调值变为55 调值。
5、同音字表以韵母表为序,同韵母的字按声母表的顺序排列,声母相同的字依声调顺
序排列。异音字在字右上角标注数码表示,必要的话在其右下角加注或举例。如:
t212 都1 v212 都2
副词 t~ 市
6、有些词语如没有适当的汉字表示,则用方框“□”表示。如:
ki53 □干、搞
7、例文中的代替号“~”代替所注的字。例如:
ts53 漱1
咳~
lo53 落1
莲花~:快板
第一节 肥西方言音系
一、声母
p 波 p′坡 m 摸 f 福 v 乌武 t 德 t′特 l路尼
ts 资鸡低 ts′欺体 s 私希事 z 梨夜衣
t知 t′痴 诗 日安藕硬
t九 t′秋 修
k 哥 k′科 x 哈
ě文月
二、韵母
1 资次丝鸡妻西低堤梨师以夜 支 骑驱虚鱼
i爷姐你 u 铺父(与f 相拼u 发成齿音) ∪()河过摸
巴耳 i牙 u蛙
E 爱 iE 街 uE 外
ei(严式5i)杯写使 uei(严式为u5i)威
o 好袄(高刘为) io 叫要(高刘i)
(严式为5)猴藕 i(严式为i5)秀油
(高刘话、山南话、三河话为5) (高刘话、山南话、三河话为i5)
5v 姑赌猪租努
~
班安 u~
拴关弯
~
帮 i~
羊 u~
王
I ~
(严式为i ~
I ~
)烟甜 y
~
(严式为y
~
I ~
)娟圆
(山南话为ie ~
) (高刘话为yI
~
,山南话为ye ~
)
∪ ~
( ~
)团碗
5~
根耕 i5 ~
因英 u5 ~
昆温
(高刘为5n) (高刘为i5n,山南为in,三河为in) (高刘、三河为u5n)
y5 ~
军永
(高刘为y5n,山南为yn,三河为yn)
~
朋中 i~
雄用
(高刘、三河为5)(高刘为i5,三河为i)
八搭革伯 i甲叶 u 袜夺 y 脚月
5直不 i5急笔 u5读物 y5桔育
三、声调( 五个单字调、轻声未列)
阴平 212 今 春( 三河:21)
阳平 55 前 年( 山南:44)
上声 24 友 好
去声 53 快 去
入声 5 突 出
两字组连续变调
前
字
后
字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轻声
阴 平
西 瓜
212→12+212
青 年
212→21+55
开 水
212→21+24
今 后
212→21+53
心 得
212→21+5
青 的
212→21+2
阳 平
农 村
55+212→21
球 迷
55+55
头 脑
55+24
难 过
55+53
红 木
55+5
红 的
55+4
上 声
老 师
24→55+212
老 人
24+55
买 米
24→55+24
扫 地
24+53
老 实
24+5
好 的
24+4
去 声
电 灯
53+212→21
酱 油
53+55
到 底
53+24
汉 字
53+53
大 麦
53+5
大 的
53+3
入 声
结 冰
5→53+212→21
入 门
5→53+55
热 水
5→31+24
铁 路
5+53
目 录
5→31+5
白 的
5+1
阴平字重叠,前字变成53 调值,后字变成21 调值。如“天天”“ 、公公”“
、姑姑”“ 、“妈
、爹爹”“ 、家家”等。
妈”“ 、哥哥”“
四、语音差异
声调方面基本一致。除三河话阴平调为低降的21 调值,山南阳平略低外,各方言小区
的各个调类和调值都基本相同。
声母方面差别较小,按“谢”“
、邪”等字的读音,肥西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南北两个区:南
i,
区的上派话区( 上派区)、山南话区、三河话区基本上读“S”北区的高刘话区、上派话区
(小庙区基本上读“i”。
韵母方面的差异有以下几点:
1、鼻化韵的差别
~~ ~~~~
上派话的“”“、u”“、、、in”“
、i5”“5 、y5”“”“i”等鼻化韵高刘话则都是“5n”“5、u5n”
、5、i5”非鼻化的鼻韵母山南话除“in”“y(“) 5n”“”“5、yn”为鼻韵母外其它几个韵母都是鼻
~
化韵母三河话只有“5”是鼻化韵其余几个韵母都是鼻韵母。
2、单韵母和复韵母的差别
~~ ~~
I”“
上派话的鼻化韵“ī 、yI”,发音有一个从闭到开的动程即发成鼻化复韵母高刘
~~
话“yI”是鼻化复韵母,
“I”则是鼻化单韵母山南话这两个韵母都是鼻化元音但是后一个
~~ ~~
、ye”;三河话这两个韵母则发成“I”“
鼻化元音开口度较大发成“ie”“、y”鼻化单元音。
3、普通话中的(e)、n、u5n、与声母(sh)和(r)相拼时山南话中一部分字读成 、扇动词”5“扇“闪“ 、
和。如“社“、、、染“软和“阮山南话都读成“ 53”(音“受”)
(音“收”、 53”“ 24”)“(方音“藕”、24”和“24”等这点
“ 212”)“、(音“手”、24”)“
显得非常特别。
具体看http://wwwfeixiorg/fxxz/02_pdf_03_34txt
390个县市的方言 他说的中原官话。中原官话:官话的一个分支。它分布于河南、陕西关中、山东南部为中心,覆及江苏、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390个县市。分为兖菏片、徐淮片、郑开片、洛嵩片、南鲁片(又称宛汝片)、漯项片、商阜片、信蚌片、汾河片、关中片、秦陇片、陇中片、南疆片等十片。
兖菏片
兖菏片三十三个县市 山东省:兖州市、菏泽市、枣庄市、郯城县、临沂市、苍山县、费县、平邑县、滕州市、微山县、临沭县、邹城市、曲阜市、宁阳县、汶上县、泗水县、东平县、郓城县、嘉祥县、济宁市、鱼台县、金乡县、单县、巨野县、成武县、曹县、东明县、定陶县、鄄城县、梁山县、阳谷县;
河南省:范县、台前县。
徐淮片
徐淮片十三个县市 安徽省:淮北市、宿州的砀山县、萧县。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丰县、沛县、邳州市、睢宁县、宿迁市、新沂市、东海县(北部)、赣榆县(待议);
郑开片
郑开片二十四个县市 河南省:郑州市、开封市、开封县、荥阳市、荥阳县、滑县、延津县、长垣县、封丘县、原阳县、兰考县、民权县、杞县、通许县、中牟县、尉氏县、荥阳市、新密市、新郑市、鄢陵县、南乐县、内黄县、清丰县;
河北省:魏县县城以东、大名县。
洛嵩片
洛嵩片十六个县市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巩义市、登封市、偃师市、孟州市、孟津县、伊川县、新安县、宜阳县、渑池县、洛宁县、三门峡市、义马市、栾川县、卢氏县。
南鲁片(宛汝片)
南鲁片三十个县市 河南省:南阳市、鲁山县、长葛市、临颍县、郾城县、许昌市、许昌县、平顶山市、舞钢市、襄城县、郏县、禹州市、汝州市、汝阳县、宝丰县、叶县、舞阳县、西平县、遂平县、方城县、南召县、西峡县、淅川县、内乡县、镇平县、社旗县、泌阳县、唐河县、邓州市、新野县。
漯项片
漯项片十四个县市 河南省:漯河市、项城市、扶沟县、西华县、周口市、淮阳县、商水县、上蔡县、汝南县、驻马店市、确山县、正阳县、平舆县、新蔡县。
商阜片
商阜片二十三个县市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太康县、宁陵县、柘城县、虞城县、鹿邑县、夏邑县、永城市、郸城县、沈丘县;
安徽省: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壁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
信蚌片
信蚌片二十个县市 河南省:信阳市、桐柏县、息县、淮滨县、罗山县、潢川县、光山县、新县、商城县、固始县;
安徽省:蚌埠市、金寨县、霍邱县、颖上县、寿县、凤台县、凤阳县、五河县、泗县、固镇县。
汾河片(晋南片)
中原官话在山西省又叫晋南语,主要分布在山西省的运城地区和临汾地区,另外还有河南省三门峡地区的灵宝市。
山西境内共两个市辖区、四个县级市、二十四个县,分别是 盐湖区、永济市、河津市、临猗、万荣、闻喜、稷山、新绛、绛县、垣曲、夏县、平陆、芮城、 尧都区、侯马市、霍州市、曲沃县、翼城县、襄汾县、洪洞县、古县、安泽县、浮山县、吉县、乡宁县、蒲县、大宁县、永和县、隰县和汾西县。
河南境内汾河片只存在于灵宝市、另外三门峡市区以及周边的陕县曾经也划分在汾河片,但后来被划入了洛嵩片,笔者认为,三门峡市区、陕县存在全浊声母仄声读送气的现象,其他洛嵩片方言并不存在,声调上兼具洛嵩片、汾河片特点,另外在词汇上跟灵宝方言关系更为密切,故划入汾河片更佳。
关中片
关中片包括:陕西省境内的:商洛市商州区、商南县、洛南县、丹凤县、山阳县、渭南市、潼关县、华县、华阴县、大荔县、合阳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西安市、长安区、阎良区、临潼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咸阳市、兴平县、武功县、乾县、礼泉县、泾阳县、三原县、永寿县、淳化县、彬县、旬邑县、城固县、洋县、铜川市、宜君县、韩城市、宁县、黄龙县、洛川县、宜川县、黄陵县等县市。另有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甘肃省宁县
秦陇片
主要分布于陕西省陕南、陕北南部、关中西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甘肃省西部、青海东部等地区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陕西省: 安康市、柞水县、镇安县、旬阳县、白河县、平利县、汉中市、勉县、宁强县、凤县、略阳县、西乡县、长武县、宝鸡市、麟游县、陇县、千阳县、扶风县、眉县、太白县、延安市、甘泉县、富县、定边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 固原县、彭阳县
甘肃省: 庆阳市、环县、华池县、庆城县、镇原县、正宁县、合水县、平凉市、泾川县、灵台县、崇信县、华亭县、武都区(陇南市)、成县、徽县、两当县、宕昌县、文县、康县、西和县、礼县、临潭县、武山县、甘谷县、渭源县、漳县、陇西县、靖远县、景泰县
青海省: 西宁市、门源回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湟源县、湟中县、平安县、贵德县、化隆回族自治县、敦煌
陇中片
分布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宁夏回族自治区: 海原县、西吉县、、隆德县
甘肃省: 天水市、天水县、秦安县、清水县、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庄浪县、通渭县、静宁县、隆德县、定西市、会宁县、临洮县、通渭县、康乐县、和政县、临夏、永靖县、
青海省: 民和县、乐都县、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同仁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
南疆片
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广大地区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伊宁、霍城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昭苏县、特克斯县、巩留县、阿克苏、温宿县、拜城县、新和县、库车县、沙雅县、轮台县、库尔勒、和静县、和硕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尉犁县、博湖县、吐鲁番、吐克逊县、鄯善县、喀什、阿图什、疏勒县、疏附县、阿克陶县、英吉沙县、伽师县、巴楚县、莎车县、泽普县、叶城县、皮山县、和田、墨玉县、策勒县、洛浦县、于田县、民丰县、若羌县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