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和王安石的《乌江庭》及《咏项羽》,表现了对项羽怎样的情感?

杜牧和王安石的《乌江庭》及《咏项羽》,表现了对项羽怎样的情感?,第1张

一是杜牧的乌江亭 杜牧是起反讽。但并没有全盘否定项羽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以来衬托第二句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大丈夫应有广阔的胸襟。有着成与败的包容,但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只怪一句时不利,第三句一句承上启下,为最后一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变成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几字不可知,又恰恰体现出项羽本身的问题,作者表达出对项羽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总体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二是王安石的 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②,肯为君王卷土来?

而王安石则就是实实在在的讽刺了

他才看篇就点名项羽失败的原因,这首诗开篇以史实扣题,指出项羽的失败实在是历史的必然。项羽的霸业以“鸿门宴”为转折,此后逐渐从顶峰走向下坡,到了“垓(gāi)下一战”,已经陷入了众叛亲离的境地,彻底失败的命运已经无可挽回了。项羽失败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就是他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倒行逆施,丧尽人心。更为可悲的是,他毫无自知之明,至死不悟,“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他临死前的这番话,可为“壮士衰”作注脚,也可为“势难回”作证明。所以,三、四句诗人进一步深入剖析:“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三是李清照的 咏项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从题目来看就知道作者是来赞美项羽了,

这首诗要从作者的坏境来分析,李清照的所处的南宋世道混乱,外兵入侵的大前提下

这首诗起调高亢,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表明作者深身的悲切和对项羽无尽憧憬,

女诗人追思那个叫项羽的楚霸枭雄,追随项羽的精神和气节,痛恨宋朝当权者苟且偷安的时政。

夏日绝句

作者李清照 朝代宋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译文

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们还在怀念项羽,因为他不肯苟且偷生,退回江东。

扩展资料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做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苟且偷生。

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旗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敬佩和怀念。

根据查询得知,表达了对项羽的敬佩和怀念,以及对南宋当权者的讽刺和不满。它的依据是项羽在垓下之战中,不愿屈服于刘邦,宁死不降,表现出了一种英雄气概。

出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是诗人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

(1)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2)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331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