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告诉家长要学会遵循孩子发展的规律,顺从孩子的身心特征,你知道相关的 读后感 怎么写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吗?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精选示例三篇相关参考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1
一看这本书的名字,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重要,实用的书。而且是专门针对儿童这个年龄段的一些我们生活上看到习以为常,见惯司空,却又未能想明白其中的缘由书籍。很多事情,我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於儿童阶段,我们很多人也都是一样。
看了这本书,让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感觉到在以後的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了更加明朗的方向,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多吸取正能量。对此,我感觉此书不能只看一遍,必须不断重复看,才能温故而知新,才能运用的游刃有余。而且,无论怎麽写自己的感悟,都不能表达其中的众多精髓。唯有把好的,读有所悟的地方摘录下来,反复看,反复斟酌,虽然这样子会有断章取义的可能,不过,在节约时间,抓住重点,以及能让自己更好地举一反三,碰撞灵感,我想这是一个最好的学习方法。
同时,看完这本书,或者说这类型的书。让我感到最大的困惑就是关於传统文化读经教育这一块的引导的空白。本书是西方蒙特梭利的教育思想,完全套用在中国是否适用呢?那麽套用在读经教育的私塾,是否适用呢?如果不适用,或者说不完全适用,那麽,需要怎麽转变呢?在读经上课以外的其他时间,此书给了我很多很好的明确的指引。可是对於读经的孩子来说,读经才是重点。本书却没有这方面的任何说明。
看来,在读经教育的路上,依然是上下而求索,任重而道远。相信在自己国人的探索上,加上此书的指点,以及自己的实践总结。终究会走出一条完整的路,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最起码,在开始的时候,要以空杯心态去阅读,要假设它全部都是对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2《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吸引我的是书名,还不是作者孙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这个术语是看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中了解到的。后来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买下来了。六月底买的,断断续续地看,直到现在才算是看完。由这本书了解到孙瑞雪,然后是蒙氏教育,又在网上搜了几本书入货,结果麦爸笑我除了武侠书和漫画书,只有育儿书能吸引我。
这本书严格的说是由孙瑞雪编著,而不是由她写的。书的内容由200多个家长和蒙氏教育机构老师写的案例加上孙瑞雪的点评组成。案例是按儿童0-10岁的顺序编排而成。
第一次泛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习惯了看定义、总结的理论模式书让我想象这本书会解释定义什么是敏感期,什么年龄就会经历什么敏感期,会有什么具体表现,成人应按什么步骤来解决应付。拿到书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第二次精读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其实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没有按传统写书模式,观点+事例+总结来传授方法。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论事的分析告诉成人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从而进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按章节来读,因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尤其适合翻阅型读者。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分散性特点,习惯直接接受理论,喜欢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点来看书的人不适合阅读这种书,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
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我个人观点是这本书值得拥有,且需要反复阅读。
摘抄其中一些论点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该放弃自己走路的节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学习方法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永远不伤害孩子,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种人性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爱和自由的问题,这是另外一本书所谈到的,还在阅读中。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篇3古人云:“开卷有益”,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让我们的头脑有知,明智而知不足,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辛燕研修共同体每周推送成员读书笔记一篇,使成员之间形成追赶超越积极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这也是我们每一名老师要做到的。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在家长提出的疑问的时候给予正确的与指导,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
我们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孩子从呱呱坠地那一刻起就开始了自己在这个世界的探索,儿童也是在每一次的探索当中进行大脑的发育,让自己的心智阶段性的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么一个现象:家长喜欢限制孩子的一些行为,比如孩子吃手,家长总是喜欢把他的手拿掉,并且说“好脏,不能吃”。小孩子玩沙子,家长会说“等下会弄脏衣服,不能玩”。总是给孩子设置很多这样那样的行为准则。这都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孩子是有敏感期的。
敏感期就是孩子在某一个阶段,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某一项动作或者行为,每天重复的做,对别的食物不感兴趣,就像一个探照灯一样照射到某一事物上。它的时间是0到12岁,最主要的时期是0到6岁。儿童所有的心智发展的外在形式都应该是以敏感期的形式体现的,所以它的每一个敏感期之后就会引发下一个敏感期的出现,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它会重复出现。
而敏感期的出现也是需要在一个爱与自由的环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我非常喜欢作者在标题的一开始就说“这是一本爱孩子的书,而不是教孩子的书”。真正的爱孩子,就是了解他,理解他,给他充分的尊重和包容。
敏感期包含:口和手的敏感期,空间敏感期,秩序敏感期,自我意识敏感期,审美敏感期,人际交往敏感期,婚姻的敏感期,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细小事物和玩沙玩水敏感期,执拗的敏感期,追求完美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情感敏感期,身份确认敏感期,性别和出生敏感期,数字,符号和自然敏感期等等……
下面我将把一些重要的敏感期做具体的说明:
一、口和手的敏感期
婴儿从一个单纯的母体环境来到这个充满光怪陆离的多彩世界,然而他却一无所知。而他将会伴随着啼哭来到这个世界,而他第一个使用的器官就是口,还有用口寻找母乳。也可以说婴儿首先就是用口来探索这个世界的,随着婴儿长大一点你会发现他在试图把自己的手放进口中,是的,他想要让大脑控制自己的手,第一步就是唤醒他的手。通过不断的把手伸进嘴巴里,去激活他的手。刚开始是非常艰难的才把手准确的放到嘴巴里,慢慢的你就会发现他运用手的功能越来越好,手变得越来越灵活,并且可以自由的抓一些东西放进嘴巴里尝一尝了。一般把东西放进嘴巴是在婴儿三个月左右的时间,每个个体不一样,有一些早,有一些晚。而这时也代表婴儿的心智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这时的孩子会把身边能抓到的东西都往嘴巴里送,尝尝这个是软的,还是硬的,有声音的,没声音的。这是孩子在通过口去探索。同时你也会发现孩子总是喜欢重复一个动作:把手伸开,握住,伸开,握住。这是他在练习手,使用手。在我们成人看来非常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是婴儿在通过手的使用协调大脑和身体之间的关系,同时透过手的认识来发现这个外在世界,从而建立自己的内在世界。
而这个时候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给他充分的自由,不要过多的干预。并且给他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东西让他摸,如果怕他放嘴巴里有细菌,也可以把东西洗干净,高温消毒之后再给他自由的探索。
二、空间敏感期
随着孩子会爬会走之后,他们的世界变得大了很多,他们会开始征服他们所能涉及的任何地方,接踵而来的就是空间敏感期。最开始婴儿会到处爬,到处探索,然后他会开始翻抽屉,把抽屉的东西全部一样一样的拿出来,再塞进去。他发现这个世界不是一个整体的,而且每个东西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在外面看到下水道的洞洞就往里面丢石头。他会喜欢往高处爬,喜欢上下爬楼梯,到最后甚至喜欢爬到桌子上,再跳下来。这是他在用他的身体丈量高度,感知空间。到再大一点他会喜欢藏在桌子底下玩玩具,躲在狭小的柜子里面。这也是他在用身体感受大,小。所以最早的空间智能是用身体感受出来的,不是想象出来的。儿童并不知道你我的距离有多远,这样的感受为孩子的空间智能打下基础。
有的时候我们会担心孩子发生危险️,而在国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崖实验:把婴儿放在一个充满玻璃,旁边是视觉上看起来有一个很大的低洼处的环境。婴儿不会选择爬过去,他会绕开它。这说明婴儿天生是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过分的保护反而会破坏它的自卫意识。
对空间的探索是孩子自我创造的过程,也是儿童突破极限的一个过程。爬楼梯,不停的扔东西,对我们成人来说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动作。实际上儿童需要充分的调动大脑,手,眼,脚的配合,也是儿童突破自己的体现。
这个阶段需要我们家长多一些宽容,不要怕他摔跤就不让他爬楼梯,怕他把家里弄乱就不是他丢东西,并且指责他,打他都会破坏他的敏感期。我们需要在保证他安全的基础上让他自由的探索。并且提供一些可以供他扔的东西,垒的东西,积木就是一个很好的玩具。
三、秩序敏感期
孩子开始用小脑袋想事情了,他喜欢遵循一定的规律做事情,并且不允许别人破坏他的内在秩序,这时他的秩序敏感期就来了。
通过口和手的敏感期,空间敏感期,他已经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他发现这个世界上很多事物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存在的。衣服是穿着身上的,袜子是穿在脚上的,水和流动的液体是需要用杯子装起来喝的……所以孩子也开始建立了自己的一个内在秩序。
这个阶段一般发生在三岁左右,你会发现他会把鞋子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把毛巾挂在挂钩上,把垃圾捡到垃圾桶里,甚至每天几点吃饭,几点看书,几点上床睡觉都需要固定,一旦打乱了他的节奏,他就会大哭大闹,并且要求你按照他之前的秩序重来一次。而此时很多家长却会觉得很不可理喻,不知道他为什么哭闹。比如你平时在睡觉之前是先跟他讲故事然后关灯睡觉。有一天你因为忙太晚就没给他讲故事,他此时会不肯睡觉,非要等你讲了故事他才肯睡。秩序敏感期为我们长大成人成为一个遵守社会规则的人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此时我们大人要做的就是遵循他的秩序。如果他要求重来一次,我们也就重来一次,并且给予一定的帮助。只有这样才会让儿童知道他是安全的,他才会更好的去学习新知识。
四、自我意识敏感期
当孩子从镜子里认识自己,从照片中认出自己时,他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这样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就来了。
此时的孩子会经常说“不”“不要”,大了一点会说“打死你”之类的话。这个时候他不准别人碰他的东西和玩具,会说“这是我的”。这时我们大人往往会觉得是孩子不乖了,不听话了。其实他是在通过这种方式宣誓自己的主权,实现自己的自我。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特别的不喜欢把东西给别人吃,把玩具给别人玩,甚至自己的妈妈都吃不到他手里的东西。而家长这个时候会认为孩子是自私的表现,往往会告诉孩子分享,希望以此来养成良好的习惯。甚至强迫孩子分享,这都会给孩子带来身心的伤害,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毕竟不曾拥有过,怎会有分享呢?先让他享受拥有的快乐,后面随着他自己的心智成长,自然而然的会懂得如何分享。
自我意识敏感期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一种。孩子将来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内心是否强大都是这个敏感期决定的。
五、审美敏感期
这个时候的孩子会开始追求完美,因为在他的世界里事物都是完整的。主要表现在:饼干需要吃完整的,缺了一点的不要;苹果不要咬过一口,或者烂了一个小洞的;一张完整的纸上面不能有缺角或者图画等等……
再到大一点的女孩子会开始自己挑选喜欢的衣服,自己学会搭配。模仿大人化妆,涂口红,涂指甲油。最开始是笨拙的模仿,到后面有自己的想法打扮,最后越来越熟练。这也将为长大成人之后的审美感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人际交往敏感期
在孩子小的时候他是最喜欢跟自己的妈妈亲近,需要妈妈的陪伴。当在妈妈那里得到了足够的安全感时,他觉得自己可以脱离母体了,这时他觉得自己需要拥有朋友,需要小伙伴一起玩,这也意味着他的人际交往敏感期的到来。
在幼儿园里,你会发现两个小朋友在一起会互相交换食物。那是我们人类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我们成人喜欢在一起聚餐,任何事情都可以在饭桌上完成。这种感觉使人身心愉悦,而小朋友觉得吃东西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情,他想把这份开心分享给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孩子最开始的交往是互相交换食物。但是随后孩子又发现食物会很快的被吃完,在自己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其他小伙伴就不愿意跟自己玩了。这种友谊会立马消失。于是孩子就想找一个不会消失的东西,来链接自己和他人的关系,于是就有了玩具交换。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宝贝每天都要带一个自己的玩具去学校,放学回来玩具却不见了,或者是换成了别的东西。因为他们想通过玩具交换,让别人愿意跟自己玩。但是随后他又会发现玩具也是会玩腻的时候,新玩具的新鲜感过去之后立马又会被别人的玩具替代,他的小伙伴又去找别人一起玩了。
小孩子只有通过这样一个不断碰壁,不断总结的过程才会知道交朋友的一些道理。原来两个人的友谊不是需要外在的一些物质来绑定,而且因为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兴趣爱好才在一起交往的,而且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当我伤心的时候另外一个人会过来安慰你,陪伴你。这是孩子之间最纯真的友谊,是我们大人都做不到的。
七、婚姻敏感期
突然有一天你的女儿会跟爸爸说“我要跟爸爸结婚”,你的儿子会跟妈妈说“我长大以后要娶妈妈”,这就代表孩子的婚姻敏感期来了。
最开始孩子会将自己的爸爸妈妈认定为结婚对象。因为他们在这个世界上最喜欢的就是爸爸妈妈,这也是他们表达喜欢的一种方式。后来小朋友发现了爸爸妈妈跟自己的年龄有相差,需要找自己年纪一样的才能结婚,所以我们会发现学校里面有很多一对一对的小男孩和小女孩手拉着手在一起玩,并且互相说要结婚。
这个时候我们家长不要大惊小怪,不要刻意的去放大它,把它当成小孩的一个正常的过程就好。
八、音乐和绘画的敏感期
小孩子一出生就是一个小小艺术家,音乐和绘画是人类的另外一种表达自己内心的方式。孩子会听到音乐就摆动自己的身体,也喜欢拿着画笔到处涂鸦。
最开始孩子的绘画作品是一些规则的线条,点,或者圈圈。到后面变成一些不同的形状,三角形,长方形。因为此时的孩子还不懂得观察微小事物,他对世界是一个宏观的认识。而此时心急的家长会认为自己需要教孩子,告诉他需要画鼻子,眼睛这些细小的东西。或者此时就带她去参加专业的绘画培训,这都是错误的。此时我们需要做的是多鼓励他,不对他的作品进行过多的点评,让他安静的创作就好了,这样他才会有创作的积极性。此时也可以带她去看一些画展,参加一些音乐剧。提高他的审美和欣赏能力。随着他自己的不断摸索和对食物的观察,他会慢慢发现画人需要画两个眼睛,一个鼻子一张嘴的。
好了,我主要写出一些主要的敏感期具体表现。其他的可以通过字面意思知道它的具体表现。
也是想通过此次对敏感期的了解,让我们更加的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让我们做一个开放明智的父母。
这是一本前两年都看过的一本书,工作的需要翻看了一下,但对其中的意义领悟的不是很深,趁着这次的假期再次翻看,另外有自己女儿的成长实例,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以前头脑中的知识点找到了溯源,更进一步了解了一个幼小的生命是如何找到自己生命发展规律以及认识世界方式的。因此有了一下几点新的认知与感悟。
一、从出生到6岁以上儿童敏感期的发生
孩子从出生她的敏感期就开始啦,婴儿用口认识自身之外的各种事物和世界,也用口唤醒自己的身体,包括手和脚,用口来发现这个世界的工作,也是孩子开始不断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别小看婴儿的学习(用口吃进整整一个拳头,或者啃到自己的小脚丫)每一个小小的发现和突破对于婴儿内在的生命来说都是一次自我建构,当她完成了每一次突破,她的内心是喜悦的充盈的,这是生命系统的价值观。
紧接着,敏感期一个接一个的出现了,发现手的使用方式,手部的建构能力,当儿童可以自由的使用她的手时,手就成了智慧的工具。婴儿出生时第一个能运动的器官是口,婴儿就用这个她仅能支配的器官唤醒了手,她不停的吃手,从而发现自己有手,当幼儿第一次有意识的向外界伸出她的手时,她对世界的探索就开始了。
语言的发展,秩序的建立,社会规则的领悟,空间智能,自我的发展,音乐绘画的敏感期接踵而来,音乐绘画语言的发展都是呈现出螺旋状的发展过程。
当然这一个一个的敏感期是在充满爱和自由的环境下,才会一个一个安全的度过,如果环境不允许,孩子的敏感期就会延后,在6岁之前迟到的敏感期有很大的机会补上来,超过6岁以后的孩子们不得不面对一些压力,他们的内心难以放松下来,直到长大以及年老遇见一些心理障碍。举个列子,我们成人有一些人不安的时候也会时不时啃指甲,对婚姻人际交往充满恐惧与怀疑等等表现。
不同年龄段都有哪些敏感期呢?
0岁~2岁
视觉敏感期,有一个实验,一个小动物生下来身体很健康,蒙住了眼睛两个月,眼睛看不到了,眼睛没有和大脑相应的位置产生联结,因此这部分功能用不了了。
走的敏感期,喜欢到处走,爬楼梯等等。
空间的敏感期:喜欢探索空间,爬、抓移动的物体,爬高,旋转,扔东西等等。
细小事物敏感期:对极小而精致的东西感兴趣。
秩序:需要一个精确且有秩序的环境。
模仿:最早表现为模仿一个词或一应一答,重复进行,模仿动作。
自我意识:表现为咬人、打人、说“不”等。
审美:要求食物或用具的必须完整。
2岁半~3岁
建立概念:儿童开始将自己的认知和感觉同语言配对。
自我意识产生:私有意识产生,明确指明“这是我的。”
秩序:精确有秩序的环境。
3岁~4岁
执拗: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被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
垒高:垒高,然后推到,再重垒,以此建立三维空间的感觉。
色彩: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并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颜色。
语言:对句子表达的意思感兴趣,并重复或模仿他人的话。
诅咒:发现语言有力量,而最能表现力量的话语就是诅咒,成人反应越强烈,儿童越喜欢说。
追求完美:从要求食物完整发现到了对所使用的用具,事物的赞美追求。
剪贴涂:真正开始有意识的使用工具。
藏、占有欲,开始强烈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品的快乐,物品交换开始,拉开人际交往序幕。
逻辑思维:不断追问“为什么”,打破砂锅问到底。
绘画:儿童与生俱来的表达以我的语言。
延续秩序:具体生活的秩序延伸到了心理秩序。
人际关系:一对一交换食物和玩具。
4岁~5岁
出生:开始询问自己从何处来,这是儿童安全感最早的来源。
情感:不仅表达情感,而且关注别人是否爱他,对父母的情绪非常敏感。
人际交往: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朋友开始相互依恋
婚姻:最早要和父母结婚。之后会“爱上“一个伙伴。
审美:对自我和环境有审美要求,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概念: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兴趣。
身份确认:开始崇拜某一个偶像,积累未来成人时的人格特征。
性别:对性别以及对自己的身体的认识来自于观察,如同认识眼睛、鼻子口一样,态度客观。
音乐绘画:儿童生来具有的品质。
符号:孩子对识字、拼读、认识符号感兴趣。
5岁~6岁
婚姻:选择伙伴的倾向性明显。
书写:对符号、书写文字符号产生兴趣。
数学逻辑:对数列、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产生兴趣。
社会性兴趣:开始积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基本权利,喜欢遵守和共同建立规则,形成合作意识。
动植物、实验、收集:开始热烈的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
延续交往的敏感期:结束一对一交往,进入三四人一组的交往。
孩子们的学习方式真的是很神奇,有他们自己的节奏与规律,不需要成人过早的干涉与压制,给予生命成长的机会这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
二、自我感想
0-6岁的儿童,必须在6年中,学会把握这个物质世界的基本秘密,创造一个自我。这表现在孩子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和感觉上。这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首先孩子要把自己和这个世界分离开,孩子在出生时,和这个世界浑然一体,和自己也浑然一体,儿童必须借助于外在的环境,依靠生命内在的觉醒,逐渐把自己和这个物质世界剥离开,建立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自己与别人的关系,物与物 之间的关系以及自己与物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生命成长的自然法则所预定好的。
儿童必须在6年里,创造一个自主的内在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就是自我,自我意识的出现,到“我的”物品的占有,到区别你我他,逐渐将这个自我创造出来,建立了情绪的、感觉的、心理的、认知的、精神的内在环境。
我们需要知道,通过创造自我建立强大的人格力量和心理力量是0-6岁的主旋律,错过了这个时期,也许这辈子都无法弥补。
在真正接触孩子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惊奇和爱的发现,这也是真正爱这个行业的原因,这些纯真的爱鼓励支持着我们,不断前行,和孩子们一起努力不断的成长。
再次读这本书书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1、真正为孩子们提供一个爱和自由、规则平等的环境,让孩子放松自由信任的去发现与探索。
2、孩子和我们(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是平等的,每个生命都是独立的个体,互相尊重。
3、观察孩子,提供孩子发展所需要的材料,完整的记录孩子每一个时期的变化。
4、在孩子适当的年龄给予适当的支持,让孩子能够把他的感觉跟世界配对,自己去发现规律理解概念创造概念。
5、融入到自然中去感受它的美妙,建立同世界的沟通关系。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有一个小宝贝回家的时候,电梯里的按钮必须他来按,如果妈妈按了,要重新回到电梯间再按一遍,妈妈很抓狂,认为孩子是不是有强迫症。其实孩子是进入了秩序敏感期,他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执拗,如果秩序破坏,一切都要重来。秩序感是规则意识的萌芽,会带给孩子安全感,打破秩序会让他焦躁不安。这个妈妈就是不让他重新按,结果哭闹了很久,把精力用在了无序的抗争中,浪费了宝贵的亲子时光。这小小的强迫症,读完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我们就会理解这个小宝贝,尊重他,倾听他!
《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主要讲述了0到6岁之间的敏感期,但是并不意味着6岁之后就不会有敏感期出现的现象,敏感期只意味着在某个年龄段某些特征最为凸显,而后这些特征可能还会伴随着孩子成长。而这本书就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证明了几岁会有哪些敏感期,会有哪些特征。
书中有一个很搞笑的例子。一个小朋友在幼儿园拉了粑粑,在老师去给他拿裤子的时候,他把自己的粑粑包了起来并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在他的父母询问原因时,孩子的回答竟然是:“这是我的”。也许我们听完这个故事哈哈一笑就过去了,可是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真的遇到过这种情况,我们会反思,这是孩子自我意识的萌芽。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孩子,她们占有欲强、不愿分享、甚至别人碰他的东西就会大声尖叫等。我们会认为这是家庭教养方式的过度溺爱,造成了孩子自私自利的坏毛病。殊不知这是儿童自我意识初步建立的时候,也是他们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当孩子出现了自我意识时,他会按照自己的意愿、情感、心理和意志的需要行使自己的计划、支配自己的行为。当我们遇到儿童这个时期,我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满足孩子,不能过度苛责,为儿童创造一个温馨充满爱的环境。
其实,孩子的秘密还有很多很多,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我们要怀着敬畏感恩之心,给他们充分的爱和自由。正如书中给出的我们建议:一、成人放慢速度,注意观察和倾听孩子;二、已经发生了,就陪伴孩子,准许孩子把恼怒哭出去,让孩子把情绪哭出去,孩子自己就会接纳已发生的事实。
这本书,百读不厌,每一次读都会有新的收获与体会,让我们一起去探寻宝贝们更多的规律与秘密吧!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春节假期已接近尾声,同时进入了收心阶段,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在假期的读书活动也已进入书写感悟阶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虽然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才使我对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再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与班中幼儿或者是儿子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后就会把手放到嘴里,而儿子一直是小手里嘴巴远远地,受原生家庭以及社会理念的影响,我还庆幸儿子从小就讲卫生,没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经常把手放在嘴巴里,为此经常挨吵,越大越不讲卫生。至此才知道,原来是儿子迟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补上来,我的不断的阻止,不知给儿子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秩序的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班中的泽泽,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非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这些都被我们这些成人定义为“任性”、“胡闹”,殊不知,他是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别人的东西”······我曾经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如今才知道,儿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别人的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成人,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儿童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成人。儿童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儿童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3寒假里,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回忆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恍然大悟。以下是我根据此书对女儿的成长经历回忆和刚刚一岁的儿子处于儿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进入口腔敏感期时,潼潼喜欢在床上抱着大可乐瓶翻滚,并尝试用嘴咬开瓶盖。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做这个动作有些费劲,但她并不气馁,可以持续做十几分钟,时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潼潼有一只**的小熊,每次给她小熊,她都会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时,也是抓过来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潼潼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马上做出难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东西往外吐。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总觉得有些不耐烦,觉得这孩子挺调皮的。哈哈哈,现在我知道了,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经建立并独立起来,正在用口来认识世界呢!
儿子现在已经一岁了,恰好家里的沙发破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洞,他发现了,便开始用手指去抠。小洞被抠大了,棉絮露了出来,他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时间他总是专注于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总结潼潼的成长经历,我知道这是孩子的手敏感期到来了,接下来我发现他对纸箱子很感兴趣,于是便把他放到纸箱子里,他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有时还会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摇晃得太厉害了,他就面朝地板摔了个大马趴,继而哇哇大哭。无奈,我开始为他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发现,每次打开洗衣机时,他都喜欢往洗衣机里扒拉,但是他个子够不着,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我把他抱进去,当然我事先拔掉了电插头。进入这个空间,他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又安静得出奇,他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钟。很显然,他对这个空间很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当时,我只是想带他的时候省些力气,没想到恰好满足了他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潼潼处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记忆,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的。完全是处于保护孩子爱好的心理。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限制我做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会忘记。所以,我不希望女儿、儿子和我一样,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会尽量满足她的想法和要求,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儿童时期的遗憾。
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4一直在读一本《捕捉幼儿敏感期》的书,最近刚刚读完,这本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让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于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在这样关键的时期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让儿童的心智水平从一个层面顺利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这就需要家长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做一名智慧型家长。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同时也是一个大智慧!结合孙老师的一个个关于幼儿敏感期的教育案例,对照自己以往的教学,我认识到需要家长在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研究、不断反思的过程中形成,拥有智慧才能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
我在感觉到幼儿成长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困惑:当幼儿出现可能引爆他们思维火花的兴趣点时,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当幼儿的探索四处碰壁、走入“死胡同”时,不知道如何挖掘;当幼儿闪出烟花般灿烂而又短暂的智慧时,却未能及时捕捉……在这些教育的面前,就需要拥有一种智慧,一种能及时把握、及时反应、有效生成、有效实施的智慧,而这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并及时捕捉幼儿敏感期的智慧。
如何用智慧捕捉儿童的敏感期,结合孙老师的案例,我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握教育的价值。我们每天在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小事,大部份的我都会流于形式简单地进行处理,如果能抓住有价值的教育时机,采用智慧的策略,使本来看似平常的事件从中引发出有价值的教育行为。作为家长,善于观察,知道在事件来临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是最适合的。及时把握教育的机会,突出教育的价值。
二是平等的关爱教育。教育是一种帮助,一种平等的关爱。这些我深有体会,因为有了平等的土壤,帮助和关爱才能产生神奇的效果。家长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情是什么?家长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要给孩子自信,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重要,知道自己可以有所作为。所以家长处理事情时要先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或是直接下判断,不同的事情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其实,在生活的每一种处理方法的背后,隐藏着的都是对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励、放手、帮助、提醒和约束……不是吗?“洗耳恭听”,让我们学会倾听孩子;“袖手旁观"是让我们学会放手;“雪中送炭”是对孩子的理解和关爱;“自食其果”是让孩子学会承担…… 三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善于和孩子进行艺术的交流。 孙老师通过几个案例记录,特别在《人际关系的敏感期》中阐述给予孩子足够自由空间的重要,因为孩子的思维和成人的思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家长要时时处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他们的行为,听他们的语言。当他们的言行超出成人认为“正确”范畴的时候,不要激动,千万先沉住气,想想为什么?给孩子充分的发言权就是教育智慧之一。 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或许听完他们的解释,家长的怨气会立刻全消,取而代之的是你的捧腹大笑。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什么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而看了书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比如儿童的执拗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期,儿童会很执拗,如果大人不了解,与他们发生争执,孩子就会哭闹。而大人们看到孩子哭闹会很生气!有的认为孩子太任性,可别惯坏了,于是要么采取暴力制服,要么任其哭闹,执拗的敏感期出现在3岁左右。书里关于这个敏感期的内容回答了我心里很久以来的疑问。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处在执拗的敏感期,就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实,当孩子执拗的`时候,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出危险,尽管由他去好了。过一段时间就不执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儿童严格地按照内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随意更改,变动,否则他们就会焦虑。其实孩子缠大人是对大人的信任和依赖嘛,为什么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变坏吗?那么小就能变坏吗?再比如专注。专注是儿童意志力的基础。没有专注就没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大人不要打扰,甚至不要表扬,表扬在这时也是一种打扰。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发展专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现在我们看到有的孩子疯疯癫癫,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特别好动,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时候专注力没有受到保护和培养。事实上,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然后给他时间和空间,呵护他的成长,让他自我发展。孩子是会自我发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谓引导、辅导,可能只是干扰。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做的恰好相反。当孩子缠着的时候,嫌孩子心烦,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当他自己玩的时候,大人们又自作聪明地去教。其实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影响了他们专注力的形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6《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年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孙瑞雪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看起来这本书很适合幼儿园的老师看,可是该书中提到: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如果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而且我们会发现,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问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读完书我们就可以发现,小学阶段有些孩子出现的问题都是因为他的敏感期因为被打扰所以滞后了。关系到小学阶段的有这几个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2~4岁)
孩子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秩序敏感力常表现在对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如果成人没能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孩子便“没有一个基础以建立起对各种关系的知觉”。当孩子从环境里逐步建立起内在秩序时,智能也因而逐步建构。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因此,如果孩子对泥土里的小昆虫或衣服上的细小图案产生兴趣,正是培养孩子具有巨细无遗、综理密微的习性的好时机。儿童对某事物感兴趣的时候,如果长时间不被打扰,就能形成高度专注的品质,老师和家长不会观察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发展规律,就会轻易打断孩子的认知过程,这样孩子很难形成专注的品质。
社会规范敏感期(25~6岁)
两岁半的孩子逐渐脱离以自我为中心,而对结交朋友、群体活动有兴趣。这时,父母应与孩子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仪,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
书写敏感期(35~45岁)、阅读敏感期(45~55岁)
孩子的书写能力与阅读能力虽然较迟,但如果孩子在语言、感官、肢体动作等敏感期内,得到了充分的学习,其书写、阅读能力就会自然产生。此时,父母可多选择读物,布置一个充满书香的居家环境,即能使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文化敏感期(6~9岁)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3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成人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家校共教,学校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是孩子建康成长的沃土。孩子的培育工作,只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家长的紧密配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家庭是学校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校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书籍,我们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并充分认识孩子的敏感期。我们作为幼儿教师看了之后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不过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还有点欠缺,还需进一步的阅读分析。
1-68页
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和发展,他们发现自己可以控制的东西越来越多,就会越来越喜欢挑战大人,并从中体会“自我力量”的强大。
当孩子提出什么要求的时候,家长要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尽量满足那些合理或者非原则性的需求,对于那些原则性的需求,我们不能满足时,也要善于理解孩子,用拥抱、讲道理,转移注意力,寻找代替目标的方式来平息孩子内心的痛苦。
只要掌握孩子的心理,那么当孩子哭闹时,我们做一些变通就能找到对付孩子的妙招了。
对于孩子来说秩序就是一种安全感,当秩序被打破安全感就失去,孩子就会躁不安,甚至大哭大闹,
当孩子在自己的环境中逐渐建立起内在的秩序,他们的智能也能够逐步的构建起来。
不要随意改变孩子的生活环境,当不得不改变时,一要将孩子的不安降到最低。二要学会接受孩子的发泄,让孩子通过哭闹将焦躁和不安发泄出来,孩子最终会比较平和的接受已经成为的事实。
0~3岁孩子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嘴巴长用手抓的方式吸毒,吸周围的环境,感知陌生的事物,3~6岁,儿童通过听觉,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来感知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从而感知世界,认识世界。
无论是细小的牙签,还是小孔小洞洞之类。兴趣,这都是孩子正处于细微事物的敏感期,两只蚂蚁抬一粒米,金鱼在鱼缸里游动,这些对大人毫不在意的细微之物,孩子们常常可以捕捉到非凡的奥妙,这是培养孩子观察力和专注力的最佳时期。
孩子的阅读敏感期大约出现在4岁半到5岁半之间,家长需要用各种方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在孩子的阅读敏感期,让孩子产生对阅读的兴趣,主动积极的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才是重点。
孩子进入情感敏感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一种近乎霸道的爱,不愿意与别人分享所爱之人或所爱之物。
嫉妒并不是什么不好的词,而是每个人在情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一种情感。
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多的把爱给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的爱永远不会改变,永远不会远离。
我们大人自己喜欢的理所当然,认为孩子也会喜欢自己讨厌的,理所当然的认为孩子也会讨厌,他们过多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对外界事物的热烈的爱和敏锐的感受力,他们在注视被我们认为微不足道的事物时,他们在迷恋被我们认为穷极无聊的游戏时,实际上都是在飞速发展他们的各种敏感力。
”再这样,我就不要你了”听完这句话孩子立刻变得很乖,按照大人的意志行事。他们并不知道这只是一种恐吓,因为他们会信以为真。当孩子放学被晚接时,她可能就会害怕,认为妈妈不要我了,因为妈妈说过,如果你不乖我就不要你了。
孩子在敏感期时总会出现一系列看似问题的问题,其实孩子这些看似不好的行为会随着敏感期的过去,会自行修复和纠正。
一个在童年时期受到足够足够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会更加珍惜自己的权益,同样也会更加珍惜他人的权益,因为一对尊重孩子的父母,他们的行为本身就是在教育孩子如何尊重他人。
孩子对她所在幼儿园的评价是最为客观和真实的,如果一家幼儿园的孩子上学时都非常快乐,像小鸟一样离开父母的怀抱扑向老师的怀抱,就说明这个幼儿园还不错。
提前帮孩子形成和学校一样的生物钟,有助于孩子更快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入园焦虑症,有以下几种表现,有的用哭闹表示抗议,有的用木沉默来无声反对,有的孩子变得叛逆故意搞破坏,有的孩子拒绝吃饭和睡觉
不能用悄悄消失的方法把孩子留在幼儿园,让孩子知道,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绝不是一种抛弃,因为当孩子感觉自己被遗弃时,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这是他拒绝幼儿园和老师的最大心理障碍。
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孩子要逐步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相处,如何分享,如何处理和同伴之间的矛盾,这些对孩子长大以后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整理的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范文(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
古人云:“开卷有益”,书是前人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它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源泉。莎士比亚曾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让我们的头脑有知,明智而知不足,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是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辛燕研修共同体每周推送成员读书笔记一篇,使成员之间形成追赶超越积极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破解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这也是我们每一名老师要做到的。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还可以在家长提出的疑问的时候给予正确的与指导,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相信很多的父母在看到孩子在吃手的时候,在孩子喜欢抓住什么都要放嘴巴里面的时候,在孩子喜欢往衣柜里面装的时候,在孩子喜欢不断地扔掉自己手里面的东西的时候都会去阻止的。
因为父母觉得自己这么做肯定是对孩子好的,但是却不知道在自己无意之间的行为破坏了孩子的什么。
这里的敏感期就是在孩子0到6岁的时候,身体遵守生命的驱使,在某一个环境吸收了一种新的特质,而且不断地去重复的过程。如果说顺利的通过这一个敏感期的话,那么孩子的心智水平也是会提高的。
而且根据作者的发现敏感期也是会有弹性的,如果说在0到6岁的时候没有实现的话,那么在6到12岁的时候也是有可能实现的。但是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有一个爱和自由的成长的环境,但是到了6岁以后孩子的学习压力是比较大的。在这个时候他们得不到自己父母的尊重,也是没有父母的宽容和疼爱的。
其实每一个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所以在孩子出现问题以后家长就会不断地责备自己,为什么自己不能够多多的关心自己的孩子。甚至有一些家长是可以做到脱胎换骨的,能够用全新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3这个假期,为了教育女儿,阅读了一本书《捕捉儿童敏感期》,发现又学到不少东西,理论联系实际,很多知识和她的实际情况是相符的。了解一些关于孩子的敏感期,帮助她顺利按时度过每个敏感期,对她的智力水平发展是很有好处的。以下是我摘抄了一些典型的观点,给大家分享一下: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1、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
2、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事物感兴趣,八九个月的孩子就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智性的目标。成人常常因为无知剥夺了幼儿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童年锻炼用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成年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点钞……和他们童年这方面的发展受到障碍有关。
3、儿童的执拗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个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往往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的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执拗的敏感期过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来。
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时大人也不能完全依着儿童的某些“执拗”。希望摸小洞洞,肯定是这个时候孩子的一大特性,电源插座成了最大的危险,这时候,也许就需要变通一下了。买了几个电源插座盖,大人费点劲儿可以把盖子拔下,小朋友怎么抠都拿不下来的。这样既满足她的探索,又保证了安全,等她发现毫无收获,就再也对那儿没兴趣了。
4、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给不给别人自己有决定权;拿别人的东西要征得别人的同意。这是儿童交往的主要原则。儿童的物品应归他自己所有,不能强迫他放弃自己的东西,“分享”不适用于5岁之前的孩子。我们可以提供分享的机会,有的孩子正处于“我的”占有敏感期,他要靠拥有自己的东西将“我”于“他人”区分开来。如果强制这个时期的儿童分享他的东西,会给她造成巨大的恐惧感和危机感。等孩子到了4、5岁时必然会愿意分享,因为他的心理已经发展到了另一个层面。赠送、交换也是儿童交往得到物品的方法,平时要给儿童一些玩具、食品,使他们拥有赠送和交换的条件。
这时期的孩子对敏感的对象因为感兴趣而投入,因为投入而专一、持久。成人千万不要打断孩子,而是应该先观察再判断,否则会扼杀孩子敏感期的萌芽。虽说孩子失去的敏感期有些可以弥补回来,但毕竟有缺憾。希望老师一定要细心观察,要多给孩子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机会,更要给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
这本书会让我更爱我的孩子,我也会把我的爱传递给我遇到的每个孩子。我呼吁所有父母不要光用嘴说爱孩子,要用实际行动来表示吧:多抽出时间陪孩子,多观察孩子,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多关注并捕捉孩子的每个敏感期,让我们的孩子在爱和自由的环境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4《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的敏感期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并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例作了详细的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清楚地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以及孩子顺利通过各个敏感期的关键所在,从而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0—6岁的儿童,而敏感期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孩子,到了6—12岁还会有弥补的机会,但是,这有个前提,那就是6—12岁期间,儿童必须有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成长环境。现实是,在学习压力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得到的心理帮助和关怀非常的少。
自己对儿童的密码了解的太少,只是在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不知道自己其实是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的孩子为什么会蛮不讲理,因为在执拗敏感期的那段时间里,家长没有耐心的疏导,认为是孩子任性,对孩子没有很好的理解、变通……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的、痴呆的、焦虑的、自闭的等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
常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说某某幼儿难管难教。当遇到“问题”儿童时,我们是否真正的去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了呢?通常除了多给予关注外,我们是否对幼儿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特征有深入的了解。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往往使老师们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相信孩子能够在我们老师的教育下,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读完书我发现,因为孩子常常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一旦他们意识到,自己就会反省,孩子有自我反省的能力,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改正错误,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过程,有时孩子会故意犯个错误,用明知故犯的方式来试探老师和承认的态度,来验证和体验爱和宽容的感觉。儿童犯了错误是很难为情的,尤其是承认错误的时候,如果能让孩子体面地承认错误并改正,那是最好的。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5第一次接触到这本书是大学的时候,音乐老师给我们推荐了孙瑞雪的这本书《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她说很遗憾是在她女儿快3岁的时候才接触了这本书,错过了很多她家宝贝的成长时刻,这本书很适合幼儿教师、家长们阅读,因为书中详细的例子描写,向我们展示了每一个敏感期的不同表现,通俗易懂。而且还有对于每个案例的点评,深入的揭示了孩子成长的规律。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敏感期是培养孩子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只有敏感期得到发展了,这个孩子才会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等。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别人的东西”……曾经我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看完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儿童和成人不同,成人都有别人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孩子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成人,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孩子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成人。孩子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孩子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正如韩寒的《后会无期》里有一句话说: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们只看利弊。其实真正的小孩子连对错也不分的,他们只重感受。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两个小孩分一个蛋黄派,一个孩子拿到大的那块,一个孩子拿到小的那块,拿到小块的孩子不乐意,拿到大块的孩子就说,你等我先吃一口你再吃,这样你的就比我的大一点了。于是他们这样做了,两个人都很开心。
书中说的秩序敏感期是在2岁半左右,执拗敏感期被认为是在秩序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被破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我认为这两个时期可以在一起谈感想。小朋友有自己的内在秩序,需要你的尊重。小时候,我最不喜欢听的两个字是:听话。所以,我理解为孩子需要被尊重,他的内在秩序被尊重了,被发展了,才会和你认为的秩序或者规则配对。你单纯的强调听话,他不懂自己为什么要听话,为什么要遵守某些规矩。孩子自己的秩序都没有被尊重,如何叫他遵守环境秩序,也就是所谓的规则?所以,表面上看起来任性的孩子,很多都是因为自己的内在秩序被破坏,被误读为任性固执,如果用暴力制止的话,他会混乱的,以后所有的秩序对他来说都是无用的。秩序敏感期是最容易被误读,被破坏的,在孩子处于这个敏感期时,要多理解,多尊重,并尽力创造好的有秩序的外部环境。
对于孩子,我们始终要记住这三个词:耐心、宽容、正面引导。耐心是指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对于未知世界,孩子需要花时间去适应、学习。对于教师家长来说,理解他们、耐心的等待他们是最好的支持。宽容,人们获得经验都是不断的尝试、犯错、再次尝试。允许孩子犯错,不要限制他们的行为,更不要对他们的错误进行批评纠正。正面引导,我们需要以身作则,用合适的语言正确的行为当孩子的榜样。对于孩子们的小问题,正面回应。对于孩子不当的行为和言语,正面引导。尊重孩子,尊重个体,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孩子都是最美的存在。我们只需慢慢等,静待花开。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6寒假里,在朋友的推荐下我阅读了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的敏感期》这本书。之前只听说过青春期,更年期等,对于儿童敏感期还是第一次了解。原来儿童的成长是由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构成的,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就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而敏感期发展的好坏直接决定了一个孩子能否成长为一个正常的,优秀的人。
回忆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恍然大悟。以下是我根据此书对女儿的成长经历回忆和刚刚一岁的儿子处于儿童敏感期的一些案例分享。
进入口腔敏感期时,潼潼喜欢在床上抱着大可乐瓶翻滚,并尝试用嘴咬开瓶盖。当时她还不到一岁,做这个动作有些费劲,但她并不气馁,可以持续做十几分钟,时常把自己累得气喘吁吁;潼潼有一只**的小熊,每次给她小熊,她都会去咬小熊的鼻子。去超市看到娃娃时,也是抓过来咬一通;有一次,家里的地上放了一袋芒果,潼潼抓起来就往嘴里送,芒果皮的味道可不好吃,她马上做出难受的表情,迅速的把嘴里的东西往外吐。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总觉得有些不耐烦,觉得这孩子挺调皮的。哈哈哈,现在我知道了,小家伙口的功能已经建立并独立起来,正在用口来认识世界呢!
儿子现在已经一岁了,恰好家里的沙发破了一个不起眼的小洞,他发现了,便开始用手指去抠。小洞被抠大了,棉絮露了出来,他便把棉絮往外掏,于是那段时间他总是专注于这份工作,乐此不疲。总结潼潼的成长经历,我知道这是孩子的手敏感期到来了,接下来我发现他对纸箱子很感兴趣,于是便把他放到纸箱子里,他时而蹲下,时而站起,有时还会扶着箱子不停地摇晃,脸上露出兴奋的表情。一不留神,箱子摇晃得太厉害了,他就面朝地板摔了个大马趴,继而哇哇大哭。无奈,我开始为他留心更安全的地方。然后我发现,每次打开洗衣机时,他都喜欢往洗衣机里扒拉,但是他个子够不着,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我把他抱进去,当然我事先拔掉了电插头。进入这个空间,他有时手舞足蹈,有时又安静得出奇,他可以自己在里面玩上30,40分钟。很显然,他对这个空间很满意,这种状况持续了一个星期左右吧。当时,我只是想带他的时候省些力气,没想到恰好满足了他在空间敏感期时对空间探索的要求。
以上是我对潼潼处于部分敏感期的一些记忆,但是当时自己是没有儿童敏感期这一概念的。完全是处于保护孩子爱好的心理。因为,小时候,妈妈总是限制我做这做那。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有多痛苦,我不会忘记。所以,我不希望女儿、儿子和我一样,在没有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于是,我会尽量满足她的想法和要求,这么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儿童时期的遗憾。
很感恩能读到这本书,使自己有机会探索儿童成长的秘密。从前不明白女儿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沙子?不明白儿子为什么那么喜欢玩水?更不明白表哥的儿子为什么每天早晨起床都要看同一集奥特曼?现在总算是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了。当然这些都不足以让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和把握去指导处在敏感期的孩子做些什么。但至少会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有更多的宽容和爱意去善待每一个孩子,帮助他们顺利度过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最终长成正常的,快乐的人,感恩!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7假期已接近尾声,同时进入了收心阶段,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在假期的读书活动也已进入书写感悟阶段,身为幼儿教师的我,虽然接触了一些前沿的教育理念,但是,在阅读了《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后,才使我对敏感期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使我深深的意识到,每个敏感期的发展对孩子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
在阅读此书时,我边看边与班中幼儿或者是女儿的情况与书中介绍的情况进行对比,脑海中再现着种种“令我头疼的事件”。一般的小孩出生后就会把手放到嘴里,而女儿一直是小手离嘴巴远远地,受家庭以及社会理念的影响,我还庆幸女儿从小就讲卫生,没想到,到了中班,反而是经常把手放在嘴巴里,为此经常挨骂,越大越不讲卫生。至此才知道,原来是女儿迟到的手的敏感期才补上来,我的不断阻止,不知给女儿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秩序的敏感期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就会哭闹、焦虑,表现出不可逆性”。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第一时间想到了之前中班的一名男孩子,如果一件事没有按照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他的情绪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发脾气、哭闹,非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难以理喻的地步。这些都被我们这些成人定义为“任性”、“胡闹”,殊不知,他是到了执拗的敏感期。
作为一名幼儿老师,我们每天都会不断地听到孩子们的“告状声”,“老师,XX打了XX小朋友”“XX拿了别人的东西”……我曾经为这些“告状声”苦恼,也曾经为这些“告状声”应付。如今才知道,儿童和成人不同,成人大都有别人的闲事不管的心理。而孩子天生就有内在的秩序感,他喜欢遵守规则。只有儿童和一些保持了这份美德的成人,才会把规则融入生命。如果儿童内在的秩序以及外在环境的秩序被权威替代,那么决定孩子内心的就是成人。儿童就会产生惧怕的感觉,这种无序的环境是儿童丧失了安全感,最终,这种环境会培养和滋生出懂得丛林规则的孩子,人格就会沦落。
孩子的成长伴随着一个接着一个的敏感期,我们应学会耐心等待孩子,会为孩子的完美需求提供理解和支持,会为孩子的每一种状况欣赏和陶醉,为孩子们开拓一个崭新的成长环境。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8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习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小时候咬东西甚至“咬人”烦恼过,其实这是孩子正处在用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应当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尝的、干净的食物或牙胶、磨牙棒之类的物品来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假如限制过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咬皮肤就会成为替代,也就极有可能出现孩子咬人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幼儿敏感期如何进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提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议,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捕捉 儿童 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 教育 专家孙瑞雪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年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孙瑞雪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下面是我向各位推荐的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希望对各位能有所帮助!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篇一
《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是我买的第一本育儿书。吸引我的是书名,还不是作者孙瑞雪其人。第一次知道敏感期这个术语是看央视宝贝一家亲节目中了解到的。后来在当当网上看到这本书,想都没想就买下来了。六月底买的,断断续续地看,直到现在才算是看完。由这本书了解到孙瑞雪,然后是蒙氏教育,又在网上搜了几本书入货,结果麦爸笑我除了武侠书和漫画书,只有育儿书能吸引我。
这本书严格的说是由孙瑞雪编著,而不是由她写的。书的内容由200多个家长和蒙氏教育机构老师写的案例加上孙瑞雪的点评组成。案例是按儿童0-10岁的顺序编排而成。
第一次泛读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习惯了看定义、 总结 的理论模式书让我想象这本书会解释定义什么是敏感期,什么年龄就会经历什么敏感期,会有什么具体表现,成人应按什么步骤来解决应付。拿到书发现不是这样的时候就有点失望。
第二次精读后,我喜欢上了这本书。其实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本书没有按传统写书模式,观点+事例+总结来传授 方法 。而是以丰富的案例加上就事论事的分析告诉成人如何解读儿童的行为,从而进入他们的世界,和他们一起成长。
这本书最大的优点在于不用按章节来读,因为都是由案例加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尤其适合翻阅型读者。
这本书最大的缺点也在于它的分散性特点,习惯直接接受理论,喜欢按甲、乙、丙、丁和一、二、三、四点来看书的人不适合阅读这种书,也许会觉得这本书不知所云。
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我个人观点是这本书值得拥有,且需要反复阅读。
摘抄其中一些论点分享:
走路敏感期成人该放弃自己走路的节奏去配合孩子。
孩子的心是细腻的,只有当我们尽可能细腻起来的时候,才会有机会感受到孩子细腻美妙的情感溪流。
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让儿童学习他年龄不能承受的东西,用成人的 学习方法 和强制手段给孩子灌输知识。
永远不伤害孩子,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遇到问题就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一种人性的、科学的解决方法。
由此涉及到如何把握爱和自由的问题,这是另外一本书所谈到的,还在阅读中。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篇二
有多少父母知道,婴幼儿喝了糖水后为什么拒绝再喝白开水他们为什么爱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让他听磁带,他的兴趣为什么不在听上,而是在来回装卸磁带上……
在读了资深幼儿教育学家孙瑞雪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后,我才了解,这一切的背后,是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
这本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0~10岁)敏感期的真实案例,所有案例由家长或老师记录,通俗易懂,孙瑞雪老师针对每个不同案例都作了点评,她认为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这是第一次大规模、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它就像一把打造了10年的金钥匙,引领我们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解除儿童内心的秘密,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它的一个特点就是不期而至。成长中的儿童有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但很多父母、老师都不太了解,一直用自己的思维,成人的价值观来判断孩子的行为。他们强制性的介入不但侵占了儿童每个敏感期的独特发展时机,还会使儿童对强制灌输的内容产生恐惧,严重破坏了孩子自我发展的探索行为。有问题的儿童,如多动、自闭症的儿童,正是他们的探索活动被严重阻碍而造成的。因此,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让我感触至深:"只有错误的成人,没有错误的儿童。"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深入了解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一切特质。除了观察、了解外,我们还应该给幼儿充分的爱和自由。
在这本书中,有大量孩子敏感期的照片:从口的敏感期到手的敏感期,再到空间敏感期、人际敏感期等,使我一下子对敏感期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全书的述说对儿童种种发展都充满了由衷的赞叹和崇拜,言语中充满了爱和包容,尤其对儿童某些"恶劣"的行为和言语的冲撞,都能那么宽大的包容和理解。
在读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儿童成长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生命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作为未来的一名幼儿教师,我认识到教师重要的品质之一是会观察,不去干扰孩子,充分给孩子爱和自由的空间。教师学会捕捉儿童的敏感期,如何在关键时刻给予孩子科学的教育和关注是如此重要。不但可以在幼儿敏感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而且还可以在做家长工作上有很大的帮助。对于家长提出的疑问也能做出正确的分析,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篇三
《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是资深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所编著,该书收录了200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孙瑞雪针对每个不同个案均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这本书是我偶然间在市图书馆发现的,读了以后,受益匪浅。
所谓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间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便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但是儿童的敏感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小孩会有不同表现,出现的先后和表现程度也各自不同,正因为如此,这书由案例和分析组成,没有很强的连贯性,可以从任何一个章节进入来阅读,所以适合任何时候、在任何地点来读。总的来说,这本书看起来轻松,但要吃透其中的观点则需要靠个人的悟性。
读了这本书,我认识到孩子的敏感期至关重要。儿童有各种各样的敏感期。各种敏感期结合在一起,陪她度过了6年。这6年内,各个阶段有不同的敏感期。如果各种敏感期的动作没有被外界(家长和老师)所打扰,她就会发展得很全面。否则,孩子自身有一种修补的功能,将占用其他时间、场合弥补。如果6年内都没有弥补,则孩子的发展不全面(可能长大后会出现其他问题——属于潜在的)。联想到在美国发生的32人命绝枪下的惨案,那个韩国学生的身心在儿童发展阶段一定是遗漏了某些阶段。
同时,我对幼儿的各个敏感期有了一定的了解。比如儿童都有喜欢旋转的时期,科学家的研究也同样证明,旋转对大脑发育很重要,它提高平衡感和协调性,对写作、阅读也有帮助。幼儿对细小事物——对极小而精致的事物感兴趣,八九个月的孩子就非常喜欢抓捏软的物体,手的活动不只是简单的动作,而是有智性的目标。成人常常因为无知剥夺了幼儿用手的自由,也剥夺了他认识世界的机会。童年锻炼用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成年人不会用手或者很笨拙,不会拿筷子,不会点钞……这和他们童年这方面的发展受到障碍有关。还有儿童的执拗敏感期,可能来源于秩序感。在建构秩序感这个特殊品质时,儿童的过分需求往往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很多家长难以理解儿童的执拗。当成人不能保证儿童的顺利度过这个阶段时,儿童必定受挫。解决儿童的执拗问题,一是要理解,而是要变通,三是要成功。执拗的敏感期过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来。但是我觉得这个问题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有时大人也不能完全依着儿童的某些不安全的“执拗”。
而且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而且敏感期又是培养孩子的性格、兴趣、思维能力和独立能力的最佳时期,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所以,在今后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我会了解到孩子在各个时期可能出现的敏感期,对于一些以前孩子“奇怪”的行为得到了答案。比如不断重复某种动作,学成人的动作或是讲话的语气,孩子在幼儿期都比较喜欢玩水,喜欢去探索观察周围所发生的事情。这说明孩子在这一阶段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此外,让我感到孩子的心里世界原来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我们应该用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真正爱孩子的人,可以从孩子微笑或一个眼神读懂他们的内心想法。
同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的教育更要做到因才施教,。“因才施教”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以“识别儿童的智能强项领域”为前提,以“培育儿童的智能强项”为手段,深度开发人的潜能,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比如在我们的教学上,孩子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动手能力等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此时我们该怎么办一个可行的方法,均衡分组,问题设计难度分层次,任务分层,小组互助等教学 措施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最大发挥孩子潜能,让孩子尝试成功的喜悦,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总之,读完孙瑞雪老师编著的《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我受益颇深。儿童的敏感期是稍纵即逝的,虽然可以弥补,但是那个令人心动的瞬间却永远过去了,而且即使捕捉到了不能像物品一样握在手里摆弄,还要给予儿童准确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提供及时的帮助。作为老师,我们也可以得到成长!
读捕捉儿童敏感期有感相关 文章 :
1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
2 幼儿园公开课心得体会
3 读儿童故事有感
4 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范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1这本书我很喜欢,之前看过电子版,但觉得看电子版书没有买书回来看感觉好,买书回来读不仅家人可以共读而且想拿到那里读都可以,不用总盯着电脑眼睛也会觉得舒服很多。
燃宝真的长大了,自可以一个人玩,发现一样东西就可以反复玩很久,晚上他做在椅子上画画,我就坐在一边看这本书,喜欢读这么书,这里可以看到最真实、最可爱的孩子,在这里可以看到燃宝的身影,在这里可以找到乐趣,尤其谈到孩子到了语言敏感期的时候,孩子会反复应用、不分场合的应用学来的语汇,而且说的都很雷人,很有趣,也很真实,孩子就是这个样子。每一个孩子都要经历他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敏感期,只是每一个孩子的每一个敏感期到来的都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当读到孩子秩序感敏感期的时候,我和作者有同样的体会,家里谁的东西就是谁的,爸爸的手机只能爸爸拿,妈妈的枕头只能妈妈枕,妈妈的鞋只可以妈妈穿,有朋友来家里穿了我平时穿的拖鞋,小家伙都会不悦并要求换过来,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孩子,可以帮助我们捕捉儿童敏感期,并且在孩子敏感期到来的时候给他提供帮助。
以前曾和朋友们狂言说自己不会结婚不会要孩子,结果在朋友圈里我是结婚较早的,有了孩子之后是最喜欢孩子的,有时候人真的很奇怪。我真的特别感恩上天赐给我这样一个可爱的燃宝,有了燃宝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偶尔会写写日志写写博客,现在的我会常常写,记录自己和燃宝的故事,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为自己积累财富,也是为燃燃积累财富。我特别感谢新浪育儿圈和新浪亲子圈的每一位圈友,感谢妈眯沙龙,感谢这些育儿专家写的这么多这么好的书,让我一个从不了解孩子不喜欢孩子不知道如何带孩子的人变成了喜欢孩子开始了解孩子知道自己应该要怎么带孩子,当然,有时也会茫然,有时也会失控,我们大家常聚在一起谈自己的育儿经,谈自己的想法和作法,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学习过程和交流过程中,我也会不断的为自己展开自我批评和自我教育,如何给孩子“爱和自由”,如何做好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我还需要学习和努力。
在这里推荐我的朋友们和我一起读这本书,还有该作者孙瑞雪的“爱和自由”、“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李跃儿,谈到李跃儿,她是北京效区巴学园(幼儿园的名字)的园长,导演张同道在该园秘呆三年拍摄的纪录片《小人国》,真实的反映了2至6岁孩子的生活并透过孩子的视角,展现成人的世界,小人国这部**一直很想看,可惜只看过北京教育台的对话节目放过片花,很感人很真实,仅看了片花我哭了,看到园里的孩子有的打人有的被打的时候触动了我的心,是啊,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小的社会,这里有强弱之分,在父母保护下成长的孩子进了园之后还是要自己去面对和处理孩子们自己的事情的,这里有用武力处理的也有用智谋去处理的,远不差与成人世界。该片今年十月份在北京上映的,但在网上都找不到,这里的**院没有买这部片子,咳,挺遗憾的,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好啊,可以最早最快的分享各种资讯,真幸福。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2最近一段时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捕捉儿童敏感期》,该书收录了一百多个孩子敏感期的真实案例,通俗易懂,而且作家还针对每个不同个案作了点评,全面深入地揭示敏感期这一生命现象,引领读者了解儿童成长的规律,从而使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让每个孩子在爱和自由中健康成长。
敏感期是指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受内在生命力的驱使,在某个时段内,专心吸收环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质,并不断重复实践的过程,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儿童的心智水平会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六岁前儿童会出现的各种敏感期,在敏感期阶段,儿童接受某种刺激的能力是异乎寻常的。儿童对某种事物的特殊感受性一直持续到这种感受需求完全得到满足为止。
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敏锐的把握住这些敏感期,适时地从各方面促进儿童的成长。相反,如果忽视了幼儿的敏感期,一味的按照我们自己的规划去安排孩子学习我们希望他掌握的知识,只会让教育南辕北辙。假如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改善,将为孩子成年后会有各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障碍埋下隐患。
对于幼儿的一些不正确行为,我们不要一味的去指责孩子,而要深入去了解这种行为出现的原因,做好引导教育,帮助幼儿一起去改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大多数家长都为孩子小时候咬东西甚至“咬人”烦恼过,其实这是孩子正处在用舌头、牙齿探索环境的敏感期即“口腔敏感期”,大人应当给予合理的指导帮助孩子度过这一敏感期,提供一些可以咬的、尝的、干净的食物或牙胶、磨牙棒之类的物品来满足孩子口腔的味觉和触觉,假如限制过多欲望得不到满足,咬皮肤就会成为替代,也就极有可能出现孩子咬人的现象。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紧密配合,家长应该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孩子的教育工作,与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家园携手共同教育,为孩子顺利通过敏感期奠定坚实的基础,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捕捉儿童敏感期》的确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籍,我看了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在幼儿敏感期如何进行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了深刻的认识,对家长工作的开展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我希望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对家长提出的疑问提出正确的分析和建议,共同努力让孩子在充满爱、充满快乐自由的环境中成长。
育儿书《捕捉儿童敏感期》读后感3在读这本书以前,我知道人的发展有一些敏感期。比如语言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绘画敏感期、音乐敏感期等。但是儿童在敏感期到底是什么样子,各个敏感期分别在什么时候到来,怎么判断孩子处于什么敏感期,孩子敏感期到来时,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我几乎一无所知。而看了书中的案例,我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比如儿童的执拗敏感期。
在这个敏感期,儿童会很执拗,如果大人不了解,与他们发生争执,孩子就会哭闹。而大人们看到孩子哭闹会很生气!有的认为孩子太任性,可别惯坏了,于是要么采取暴力制服,要么任其哭闹,执拗的敏感期出现在3岁左右。书里关于这个敏感期的内容回答了我心里很久以来的疑问。假如大人知道孩子正处在执拗的敏感期,就应该蹲下身子跟孩子平等地交流,对孩子解释为什么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不能做。其实,当孩子执拗的时候,只要不妨碍别人,不出危险,尽管由他去好了。过一段时间就不执拗了。再比如秩序的敏感期。
儿童严格地按照内心的秩序去做事,不能随意更改,变动,否则他们就会焦虑。其实孩子缠大人是对大人的信任和依赖嘛,为什么就不能依一依她呢?怕孩子变坏吗?那么小就能变坏吗?再比如专注。专注是儿童意志力的基础。没有专注就没有意志。大人要巧妙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时,大人不要打扰,甚至不要表扬,表扬在这时也是一种打扰。要给孩子空间和时间去发展专注力。
最大限度地保护孩子的专注力,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护。现在我们看到有的孩子疯疯癫癫,一会干这个,一会干那个,特别好动,集中不了注意力,很可能就是小的时候专注力没有受到保护和培养。事实上,家长们需要做的就是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环境,然后给他时间和空间,呵护他的成长,让他自我发展。孩子是会自我发展的。而你不切事宜的所谓引导、辅导,可能只是干扰。实际上,大多数家长做的恰好相反。当孩子缠着的时候,嫌孩子心烦,没有给他足够的关爱;当他自己玩的时候,大人们又自作聪明地去教。其实破坏了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影响了他们专注力的形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