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孩子的年龄和体能。如果是婴儿或较小的孩童,站立时间比较长会感到疲倦,这时会优先考虑孩子的需要,主动寻求座位。但如果是10岁以上的孩子,体能比较好,短时间站立也无大碍,那么除非孩子主动说累了,我可能不会特地为孩子求座。
2 乘车的时间和载客量。在高峰期,地铁上人很多,空余座位本就较少,这时若为孩子强求座位,也不大现实,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非高峰时段,如果四周座位都被占且无空余,我会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判断是否求助。
3 其他乘客的情况。如果车上大部分都是中青年人或体能较好的人,我会抱有合理的期待,希望他们也能体谅行动不便者的需求,主动让他们座。但如果大部分乘客也是老人、孕妇,那我便不会为难他人,除非孩子实在是情况特殊,否则不会轻易求助。
4 车厢内是否有老人、孕妇专座。如果有这些座位也被占用,那其他乘客应该更有义务给予帮助。这时我会拜托车上的其他乘客,让座给需要的人。如果这些座位本身就空着,我会直接引导孩子去那坐下,不一定向其他人求助。
5 孩子的情绪状态。如果孩子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影响到其他乘客,为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也会主动寻找座位或向其他乘客求助让座。但如果孩子还算平静,我会先安抚孩子,观察一段时间,不会过于急躁。
综上,这需要综合考量各种情况来判断是否主动向其他乘客求助让座。如果要求,也应体谅其他乘客的立场,尽量亲切有礼地提出,而非强硬要求,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紧张气氛。
1、弄清楚事情的经过、起因
家长在介入孩子之间的矛盾前,应该先了解事情的起因以及经过,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孩子处理冲突,化解矛盾,更好地明确谁是谁非。
若是家长不顾青红皂白地偏袒某个孩子,很容易让另外的孩子感到寒心。
而这种光明正大的偏袒很容易引来另外孩子的不满,不仅无法解决孩子间的矛盾,还为下次争吵、动手埋下了铺垫。
因此,家长在遇到争执的孩子时,应该公平公正地听完两个孩子讲解事情的经过,然后再考虑是否需要介入孩子的冲突中,若是需要介入,就需要从客观的角度上帮助孩子们化解矛盾。
2、要清楚到底该不该介入
若是孩子之间的冲突只是平常的打打闹闹、推推嚷嚷,这时家长可以任由孩子解决,这样不仅能让孩子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若是一昧地介入孩子间的争执中,很容易让孩子养成遇事就找家长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独立成长,更不利于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
家长在教导孩子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不怕事,若是遇到其他孩子随意欺负自己时,也要大胆反抗,不能忍受对方欺负。
若是反抗不过,可以寻求家长的帮助,让家长帮忙找对方家长处理事情。如此一来,不仅能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也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
若是孩子时常打架斗殴,那就需要家长紧急介入处理,还需要联系对方的家长,共同处理打架斗殴的事情。
若是孩子受伤严重,要及时将受伤严重的孩子送往医院治疗,再根据孩子受伤程度谈各种医疗费等等。
若是孩子伤势比较轻,也要将孩子送往诊所或医院消毒和包扎,以免病菌感染。无论如何家长在发现孩子受伤时,都要注重孩子的受伤程度,并和对方家长认真处理孩子打架斗殴的情况。
3、不偏袒任何一方
家长在解决孩子间冲突时,要懂得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孩子从各自的角度上讲解出冲突的经过,然后家长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上处理问题。
若是自身孩子有错,那家长要及时引导孩子赔礼道歉;
若是对方孩子存在过错,那么家长要为孩子讨要公道,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榜样,也可以震慑对方不再随意地欺负人。
若是双方都有错,双方家长都应该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这样才能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除此之外,还要定期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样他们才会成为遵纪守法的人。
4、引导孩子大事化了,小事化了
家长在介入孩子冲突,并化解二人的矛盾后,还应引导他们要大事化了、小事化了,要有一颗原谅他人的心。
若是一昧地将彼此之间的争执放在心上,很容易变得小鸡肚肠,也不利于两人之间的友谊,更不利于孩子三观的塑造。
人与人之间发生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如果彼此都能够接受最后的处理结果,也愿意原谅对方,那么成为朋友的可能性会很大。
5、若是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要警惕校园暴力
家长若是发现孩子时常陷入冲突中,就要开始警惕孩子是否陷入校园暴力中,可以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调查,也可以推心置腹地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并告知孩子若是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向家长寻求帮助,家长永远是他们最有利的港湾。
总结
面对孩子出现冲突时,家长到底应不应该介入,这需要看孩子冲突的情况是大是小,有无介入的必要。
在介入冲突后,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公平公正处理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两方的孩子明白事情的对错,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矛盾与冲突。
您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案:
1 寻找地铁工作人员求助:
在地铁车厢内,您可以寻找地铁工作人员,例如站长或售票员,在请求座位方面给您提供帮助。他们通常比较熟悉地铁车厢的情况,可能会向您指示位置或直接为您解决问题。
2 在合适的情况下,请求其他乘客让座:
如果在周围没有工作人员,您可以寻找其他乘客的帮助。可以抬头看一下是否有乘客坐着,如果有,您可以有礼貌地向他们请求座位。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很乐意帮助一个带孩子的人。
3 教导孩子如何在公共场合表现: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及时教育孩子如何在公共场合表现,包括要安静、不要乱跑,如果没有座位要学会自己站立,这可以帮助孩子在类似的场合下更加独立和自信。
总之,在这样的情况下,您可以尝试以上几点来解决问题。无论选择哪种方法,最好保持礼貌和耐心,并尽量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我觉得应该哄一哄她,因为是处于公共场所,孩子一直哭会打扰到其他人。所以得先哄她,问ta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孩子哭总是有原因的。针对孩子的取闹,我们先给一个东西,让孩子冷静下来,等孩子心情平复下,让她先安定下来,不要哭也不要闹了 ,然后要问清楚原因。
那个时候人多你再凶她,他会闹得更厉害,首先问他怎么啦?想要什么为什么不听话呢!等到家了可以跟她讲一讲道理呀!可以跟她说这么做是不对的,可以跟她说有什么话可以跟妈妈好好说呀?可以问她下次还会不会闹了?让她想一想今天做的对吗?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不对的,会影响到别人后果是怎么样?孩子其实是最聪明的,最敏感的,只是有时候表达不清楚,但是大人不让做什么心里都很明白。
其实有很多孩子可能在环境比较拥挤不透风的地方。会心情烦躁。你可以尽量把他的注意力引开,跟他讲一些或者跟她平时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耐下脾气慢慢地跟他说。了解他内心到底是为什么这么不舒服。然后通过了解他的感受来给他慢慢的缓解。
对小孩子一定要有耐心。或者他觉得人多很烦躁的时候,感觉没有安全感,心里面很烦时候。你可以抱抱她,亲亲她在他耳边说一些比较舒心温柔的语言。慢慢的地把他的急躁的情绪控制下来。
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社会人,他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各种情感,当她哭闹的时候绝不是无理的,有可能是不舒服,有可能仅仅是为了引起注意,这个时候要搞清楚原因对症下药,不能一味地吵孩子,或者给她一个手机看动画片吧。陪伴与理解永远是最深情的爱。
才挤进地铁,就听到一个男孩子的哭闹声,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众人都纷纷看过去。
身边坐着的是他的妈妈,被大家看的有些别扭,拉着脸对孩子说:不会给你手机的,已经看了两站路了,对眼睛不好,你都已经散光了。
原来孩子是为了要手机才哭闹个不停,大家觉得好笑,又不觉纷纷摇头。
男孩大约4、5岁的样子,应该在上幼儿园。眼见喊了半天妈妈也不没有搭理,就开始哭,然后骂人:你最讨厌,你坏……
看看还不行,又开始谈条件:妈妈,我就看一站路,一站路就不看了好吧。脸上泪水还没有擦干紧,就巴巴的看着妈妈,小眼神发着光。
最后到我下车,他的妈妈也没有给他手机,不过也没有打骂,说了几句后,就不予理睬。
这个妈妈应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是好的。
一味满足不可取,公开场合发火咆哮也不对,但是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像毒瘾发作一样,死活要手机呢?大人应该反思些什么?
科技发达了,也许人与人的距离是拉近了,但是整天看手机,和身边的人,距离其实是变远了。
汽车上,马路上,很多人边走边看手机,孩子在一旁看着大人,絮絮叨叨想说说话,大人的魂却在手机里,一边看手机,一边随口敷衍几句。
在外面都这样,在家里可想而知,手机比孩子重要,在手机游戏里养一个虚拟的不就好了吗,要生下来干嘛呢?
孩子见得多了,也会觉得,手机这个东西很有魔力,爸爸妈妈都整天捧着、看着,一定很好玩。
孩子天生活力超群,是不是上蹿下跳,就是问东问西,比较省时省力的方法,就是把他们交给电子产品,自己打点游戏,看看动画片,顿时天地一片清净。
我们在火车站,地铁,机场都能看到大人们说自己的,玩自己的,孩子们人手一个手机或pad,没人讲故事,没人阅读。
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父母变成电子产品,他们的情感沟通能力,学习知识能力,都在下降,同时下降的当然还有视力。
在家里,也许不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整天用手机,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也不是每个大人都愿意塞给孩子电子产品。
但是,和孩子在一起,没有什么能吸引他的小互动,小游戏。当孩子觉得无聊,乏味,感到你对他也没什么话说,自然又会想到要玩手机了。
小时候,我们玩“手指顶手心”的游戏,嘴里念着小儿歌“钉子钉个,淘米下锅,一把抓住哪一个,嗨嗨嗨”,念完,忽然手掌握起,看看能不能捉住小手指。
类似这样的小游戏,既锻炼了反应力,又培养亲子间感情,孩子玩的有趣了,就会忘记看手机的快感。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肩负起责任,这种哭闹要手机的事越来越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