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什么力量最大?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露者,不

世间什么力量最大?佛说:“修道的人不能忍受毁谤、恶骂、讥讽、如饮甘露者,不,第1张

忍辱是无上的力量,这个你不明白,有的人悖斥这个忍辱,认为没用的人才忍,这种人很可能堕落三途,因为忍辱这个词语你要清楚,是回向一乘菩提,是心不染三毒,心理憋气那不叫忍辱波罗密,叫做嗔恨,看上去在忍,那是个假的,心被三毒转了,怎么还会做好事呢。

有时候对于三毒过度的摄取,就会让人近于无理智,对于圣道自然也就不想修行了,并且开始爱染这种愚蠢的修行,其实一个人对你做坏事,那本身他就有问题,你不能跟着他一起坏。

到临终这个一刹那,你的心的力量就牵引着你轮回,可知为何说把忍辱饮如甘露,这世界无常太多,人不能跟天都,有些小说傻傻地写“顺为凡,逆为仙”,逆不仅不为仙,还可以算是一种找死,因为我们业力是很大的,逆这种恶法的染污并不会让我们的来世更加幸福。

忍辱,始终是重要的菩提法,对于在家、出家,任何一个修行者,这都是必修课,因为阿赖耶识的恶性一发,轮回的痛苦又在轮转了。

好好念佛,南无阿弥陀佛。

昨天在外面吃饭,碰到两女一男在吵架。其中一男一女是朋友,跟另外一位女士争论。事情大概是,男士原来在这家饭店工作,因为某些原因辞职,但饭店没有给这位男士结算全部工资,于是男士请了自己的一位女性朋友一起来找饭店经理理论。我进来吃饭时候,这三个人早已开始,直到我离开,他们三个依然面红耳赤以震耳欲聋的分贝不顾其他客人的感受奋力争吵。

前些日子,在街边看到一位母亲在训斥自己幼儿园的儿子。大意是儿子在学校被人欺负,却不知道还手,还跑回来跟妈妈哭哭啼啼,没有出息。光训斥还不够这位母亲出气,临了还踢了儿子两脚。孩子自然是委屈的嚎啕大哭,引来路人的纷纷侧目。

还有一对情侣,在步行街上吵架。不知什么原因,男生怒发冲冠打了女士一巴掌,女士瞬间泪如雨下扭头走了。男生在原地愣了一会儿,快步追上女生,然后就有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一幕,男生在人来人往的步行街跪在女生面前乞求原谅,结果如何我并不清楚。

还听说过很多很多关于生气的故事,网上也有很多气急败坏下做出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我们在人生的这场修行中,在生气别人或是生气自己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生气到底有何好处,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排解自己的情绪。

你知道吗,生气也是有不同境界的。

第一种境界叫被生气。

被生气就是自己生气。什么是自己生气呢?一般来说,很少有人平白无故的自己生气,生气肯定是有原因的,肯定不止是一个人的事情,那么生气的第一种境界呢就是被生气。被生气多表现为生闷气或是拿不相干的人撒气,通常往往很难排解,更有甚者常常压抑自己的情绪,把气愤埋在心里,久而久之使得原本的小事变得沉重不堪。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风波过去之后,假使后来我们又因为类似的事情跟原来的人起了冲突,生了气,我们便会新账旧账一起算,似乎是个恶性循环。

第二种境界叫气别人。

气别人很好理解,假如我们两个人吵架了,气到极致,我肯定会不依不饶、尖酸刻薄、绞尽脑汁说尽狠话让你比我气的更厉害。通常情况下,嘴快的人往往就会成为战争中的胜利者,能在吵架结束后尽早恢复心情的顺畅。而且,淋漓尽致后会觉得很爽,很痛快。可往往事后会后悔,后悔说过的话太过于尖锐,甚至伤害了彼此的感情。跟陌生人生气当然不会顾及这么多情面,但熟人之间就不太好收场了。不过,只是说话,没有动手,也是算得还有些理智。就怕到了什么时候,暴脾气一上来,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那可真是收不了场。

第三种境界叫平心静气。

这个很难。生气时候还能平静?简直就不是人。其实也没有这么夸张,只不过就是面对让人生气的事,平静的想一想对策,合理化解矛盾和尴尬。遇到大部分的令人生气的人或事,应该都还能够做到吧。除非对方非常不讲理,不让你说话,甚至先动手,这时候你还能忍吗?我想说,胸怀大的人呢,真的是遇不到这种情况的。至少,他不会让事情发展到如此糟糕的程度。遇事先思考,像这种自己生气的事情坚决避免,毕竟生气对自己不好;像那种处心积虑气别人的事也尽量避免,毕竟劳神费力也没有多大意义。

大多数人,随着阅历的增加,逐渐成熟,心灵也变的丰富。人生修行的意义正在于此。古人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宠辱不惊。而面对生气,每个人的表现更能体现出这个人的修为。人们常说,年轻时候不冲动不能显出年轻人的活力,而人到中年,就应该有中年人应有的胸怀。但,坏情绪谁都有,令人生气的事情几乎天天都能遇到,大事小事,反正总有事情你看不过眼、听不顺耳,但仔细想来,真正值得我们去生气,甚至说,只有生气才能解决的事情,似乎很少很少。真正让我们动怒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面对事情时候没有足够的能力。

我们中的多数,都是生活中的弱者,我们拼命奔波却遭遇冷眼,我们努力拼搏却迎来失落,所有的经历让我们磨平棱角,不再渴望金光闪烁,不过是想要平凡的生活。不过,人生不过一场修行,生气,只是漫漫长路上很不起眼又常伴左右的坏情绪,每当怒气来临,都是一个个修炼的好时节,相信,你的内心深处,有一块肥沃之地,能装下沧海,亦能装下寂寞。

都说气大伤身,遇气要做的不是忍耐,而是化解。慢慢悟道,慢慢修炼吧。

你好!

如果您的争吵内容与佛、佛教无关,怎么会对佛不敬呢?

如果您争吵时说出来对佛与佛教不恭敬、或攻击性、或毁谤性的言辞,当然是对佛不敬。

夫妻互相包容、和谐相处才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还是尽量不争吵为好。作为先生,也要更加大度包容。

佛教是教人思善、言善、行善的,所以,信佛本身不是坏事。但是,不是说接受好的教育后,人马上就超凡脱俗,成为圣贤了。同样还会犯错误,同样还会误入歧途。我们要帮助她,循循善诱,而不是争吵。毕竟争吵解决不聊问题。

因为学佛是修行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学佛修行,一定使人越来越快乐。所以,建议您也研究一下佛教,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您的妻子。您说呢?

感恩您!

阿弥陀佛

这种情况可能与内心的情绪有关。进行佛学修行可以使我们更加平静和冷静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如果您在拜忏后经常跟人吵架,可以尝试进行冥想或冥思,平静内心的情绪,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善良。此外,您还可以进行行善积德,帮助别人,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通过这些方式,您可以平静内心的情绪,避免与他人产生冲突。

平时,不少在家学佛的居士向师父诉说烦恼:自己很想精进学佛,家庭成员总是障碍重重,结果烦烦恼恼,甚至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自叹福报浅薄,其实,是智慧不够。

看到一篇文章《家庭与菩提心》,觉得不错,录之于后,以飨有缘。

现在我们很多人学佛都是学习大乘佛法的人,也就是发了利益一切众生心的人,很多人的家庭却不能和睦相处,有的和父母不和,有的和妻子不和,大部分的夫妻经常吵架,搞的人心惶惶不能如理学习佛法,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菩提心的修行,也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注意菩提心而导致的结果。

在大乘佛教修持过程中,自我们初发菩提心到最终圆满佛果,在这个中间诸佛菩萨当然是我们至关重要的所依助缘,这点我们很多人都会知道。但是,很多人却不清楚,除了诸佛菩萨外,三界芸芸众生对修行菩提的作用有何等重要。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作用是相等的,每个修行人都必须平等去尊敬。而许多人不明白这点,只知道尊重佛陀,却不尊重众生,这是非理的观念与行为。

如果没有佛陀引导我们,我们就如同迷途于旷野的盲人,根本不可能从三界轮回中得到解脱,但如果不依靠众生,那我们菩提树之根就没有了。如《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不依众生,谁也无法生起大悲菩提心,而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众生是趋入菩提之根本助因,如果想得到佛果,即应当把一切众生与自己的上师一样恭敬承侍。

那么众生有很多,家庭就是众生而组成的,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在外面大家一致是一个不错的修行人,喜欢帮助别人,并且菩提心很好等等。但是就是和家庭搞不团结,经常对自己家人有很大的脾气,搞的人见人烦,我自己认为这种修行人就是有问题,因为把家庭和自己最近的亲人都没有办法融合,那么说明我们就不是真正的产生菩提心,因为一个家庭不一定都是修行人,如果自己是修行人,那么就应该承受家庭给我们带来任何的不利因素,比如说:夫妻吵架,吵架的起因不可能是因为单方面产生的,肯定是两个人都有问题才会吵架,因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那么如果有一个人是发了菩提心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很简单的处理,这个发菩提心的一方,就应该知道自己的丈夫(妻子)也是众生,他因为我而不快乐,想要发泄,那么我就不应该令他继续生烦恼,应该宽容他的无理也好,取闹也罢,渐渐的他也会感觉到你的好。你自己本身也会慢慢的开始对一切周围的人产生同样的心理,那么这个菩提心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相反他说你一句你还他十句,那么从因果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恶性循环,有此因必有此果,你们的家庭也就越来越多的争吵和谩骂。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实践在很多事情的方面,因为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或者嗔心强烈的人在一起,如果我们连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能以菩提心相待,可想而知你对其它众生的菩提心是如何?因为家人是我们无始以来极其贪恋的一个因素,我们对他们都无法产生菩提心的态度,怎么可能对一些毫不相干的众生产生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我觉得一个家庭的和睦也标志着修菩提心的人是否与菩提心相应,如果相应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家庭不会产生那么多分歧的。许多接触过密宗上师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长时间的不愿意离开上师,就是因为上师的菩提心对我们影响很大,我们和上师呆在一起,上师绝对不会害我们,只想着用善巧方便利益我们。所以我们喜欢和上师在一起。而如果我们和一个伤害我们性命的人在一起,我们不管是谁都恨不得赶快离开他。所以,一个拥有菩提心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受到别人的爱戴,他和公司的人也会处理好,和老板也会和睦,和朋友也不会争吵,家人也喜而乐见,周围领居也经常赞叹。反之就是另外一个局面。

有些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他们对佛像、佛塔等非常尊敬,每次见到都要五体投地的顶礼供养,但看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人,马上就生厌烦心,甚至要生嗔恨去讥谤伤害。这种做法与所求的菩提心完全背道而驰,也不是佛弟子应有的行径。修学佛法的目的,无非是解脱成就,如果舍弃了修行道中与佛无异的众生功德源,那就会如同只有一个轮子的大车,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菩提大道上前进。作为佛弟子,恭敬利益有情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那么他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而“敬佛不敬众”,也决不是佛教的教法与行为。那么敬众而不敬自己家庭成员,那前面的行为是根本无法保证完成。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能依与所依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把家庭搞和睦,那么说明佛法还没有融入世间。没有融入世间,菩提心就没有建立。家庭如果搞不好,修学佛法是难上难,家庭搞好了,就说明自己在修学的道路上少了一些违缘。很多成佛的经典都有眷属圆满的讲解,并且眷属也是成佛很大的助缘,藏族有很多出家人都是由家人来供养完全道业,故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家庭融入菩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56681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1
下一篇2023-09-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