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高尚的师德。要有“我为人人”的教育工作光荣感,有“学不厌,诲不倦”的态度,学会真诚待人,热爱集体,以身作则。
二、牢固掌握本专业知识和师范生基本技能。
三、博览群书,文理知识兼备,具有基本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想要做一名合格的师范生,不固步自封、不断学习是关键。
四、积极参与教育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教育实践则可理解是促进我们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重点,如社会调查、见习、实习等,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教师职责
1、热爱教育,以校为家,爱护公共财产,维护学校利益。
2、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3、认真备课,严格遵守上课常规,认真批改作业,无错批、漏批,有条件时尽量面批,严格遵守教学常规,不敷衍塞责。
4、不迟到、早退、中途离开课堂,不带手机进课堂。
5、不随意发牢骚,说怪话;不传播封建迷信、资产阶级自由化等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
6、不得体罚学生。
一、学科专业知识教育为主,教学之前需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进行教学活动;
二、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并重,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教学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教态自然、板书规范、表达有条理、点评到位、提问有目的性、教案整理都需要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三、技能自主训练,专业学习和测试与技能强化训练对师范生来说是同等重要的,注重技能的自主训练从而培养成良好的职业技能。
四、全面发展原则,在自己拥有一技之长的领域外,同时加强其他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培养。
一 基本概况 早在2004年广东省教育厅到华南师范大学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的专题座谈会上,王国健校长就指出毕业生总体上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高等教育是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专业教育的总成,目的是培养各个领域的专门人才。”① 我国师范类院校如雨后春笋,广东省就有好几所,如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湛江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等。“截至2008年,我国基础教育师资情况,小学专任教师562万,初中专任教师347万,高中专任教师14755万,学前教育师资情况(含园长)为103万,合计115955万人。”② 每个教师的教育生涯也会有几十年之久,他们将会终生奋斗于自己的岗位,因而教师的人数将会不断膨胀。用不了几年,教师的数量也会达到一定的饱和状态。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教师是关键。如何在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尽早地被录用?这就需要学校与师范生“各显神通”了。
二 师范生的就业难点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变革带来了高效专业的变革。为适应人才市场以及社会的需求波动,需要以不变应万变,做合理的分析。
1.研究生、博士生来势汹汹
师范毕业生的竞争对手除了同类的师范生外,还有非师范生以及高学历人才,这给师范生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当前社会上有这样的说法,现在做教师的工资与公务员几乎是差不多,与其在千军万马中抢一个饭碗,倒不如凭借自己的学历——研究生、博士生的学历去发达地区当教师。这样,随着高学历人才的进军,本科师范生似乎也站不住脚了。不仅如此,就连在当前的学校招聘中,首先考虑的也是高学历的毕业生。
2.师范生的“三斗米”
每个用人单位都希望能够招聘到满意的毕业生。这几年的用人单位不断把绩点拉高,光这两年就提高到32以上,英语水平要求是六级。这样师范生的终极目标似乎就被定位在“1+1”的模式上,即奋斗大学于“绩点+证书”。当然这个还不够,现在是“1+1+1”模式,就是还要有一个科研。师范生要改变现状就只有不断下工夫在科研上,学校当然要提供良好的条件来促进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发展。绩点、证书与课外科研在中国的教育看来是衡量一个优秀毕业生的重要标准与终极指标。因此,师范生注定就要为这“三斗米折腰”了。
3.必备的基本技能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培养的师范生的能力发展方向基本适应市场需求,但是计算机能力水平仍然不够。英国的一个研究建议:雇主们希望人文学科的毕业生尤其应该具备的三方面知识与能力—— 一门外语、数理能力以及一些信息技术能力。④ 师范生在用人单位中,要懂得Powerpoint、Word、Excel是毋庸置疑必备的,在此基础上他们要求师范生掌握更多的技术,如网页设计、电子杂志制作、Photoshop等等。最后,要懂得如何把课上好,让学生听懂。即便成为一个科研很厉害、成绩也很高、证书也拿得差不多的教师,学生听不懂也没用。所以师范生要扎实自己的基础,争取更多的机会锻炼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各方面的能力,做一位称职的人民教师。
三 师范生培养思路
1.基本素质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创意发展的时代。一个国家、民族必须有创新能力,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创新人才,而大量的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教育,必须依靠教师。那么我们必须要首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质。一个完善的教师的职业素质是包括思想政治、道德情操、价值观念、敬业精神、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实验技能、创新意识、心理品质与职业形象等方面。⑤ 当然,师范生除了这些素质之外,还需具备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综合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
2.重点突出应用、创造型人才的培养
师范院校要积极为师范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而不是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学习“高深理论”。在注重实践应用培养的同时还要注重创造能力的培养。
第一,加强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而不是文科类的学生就固定着学习理论知识。文科生可以有选择地上一些理科性比较强的课程,逻辑学、高数、统计学以及信息技术等。此外,要学习母语课程。然而当前似乎都有点本末倒置,英语反倒成了必修课。师范生在将来的教学上,只有有良好的母语功底,才能使自己的表达更具魅力,学生更加容易掌握。
第二,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联系,学生都应该掌握好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甚至可以进一步提升。而针对师范生的技能一般除了能够很好地利用PPT、Word以及Excel外,还应该学习一些技术,如电子杂志的制作、报纸的编排、SPSS、网页制作、PS等等,这些在用人单位能经常用到。
第三,重视教育类的课程开设。在美国地方大学的教育课程体系中,教育类的课程占据较大的比例并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除了开设教育学与心理学外,要开设更多的教育类的课程来丰富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技能。一个懂得教学生的老师是国家未来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
第四,开设开发创造力的课程。美国自1984年麻省理工学院开设“The Discovery of the Creativity”课程起,哈佛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相继开设有关创造学的课程。截至目前,全世界创造力训练模式已达十多种,已经有四十多个国家在进行创造力开发教育。人们常说,中国的学生基础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很差。我们要改变这个“不朽神话”的话,要有一定的理论指导。
3.大力开展课外科研活动
据调查,在中学校长看来,创新能力是师范毕业生最缺失的能力;而带领学生实习的指导老师也不约而同地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放在学生最缺欠能力的前两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要继续大力支持学生的课外科研。哈佛校长尼尔鲁登斯坦说,“哈佛拥有自身的文化,也在保持着自己的文化;此外哈佛拥有完备的公共设施与物质资源,如拥有94个图书馆、实验室、艺术博物馆等;以及拥有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⑥ 可见,资源的提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必备条件。师范院校除了提供更多的资源、开设有关科研方法方面的课程外,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科研(尤其是教育科研)、学术交流以及其他创造发明活动的机会与条件。最后就是建立健全创新成果奖励机制。
注 释
①④蓝劲松高等教育与人才市场——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88:5、120
②2010年《华师对两份文件的解读》,基本情况介绍。
③表格数据,原载7edunet教师招聘网查看更多:https://7edu net
⑤薛立军、尹庆民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115
⑥鲁勇、陈振声哈佛视点[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109
〔责任编辑:李锦雯〕
师范类学生应该树立的职业理想如下:
作为职教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师职业理想是,老师的职业理想就是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既然选择了老师这个职业,就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教育事业。
守得住清贫,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有些优秀老师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经常带病坚持工作,导致延误看病,以致于倒在工作岗位。
职业价值观是个人对不同职业进行的心理倾向体系,它探讨人们在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活中,在众多的价值观念里,优先考虑哪种价值。
由于个人的身心条件、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每种职业也有各自的特性,不同的人对职业特性的评价和取向是不同的。
师范类学生
教师所应具备的职业价值观也是我的职业价值观,即作为一名教师,我应该富于同情心,将教育学生作为工作重点,不仅传授知识,还应该教会他们做人。
现代的教育在重视学生知识的获取的同时,也更加注重她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心灵教育。我想,未来的教师不仅是知识传授者,也是学生们的聆听着、心灵的建筑师。
你激发出的问号,成为我一生成长的动力。CFP供图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并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能够铸造这个梦的人正是教师。
把握我国基础教育的特色
在我国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所进行的学科教学,都是针对学校教育中相应的教学科目,是学校教育中主要的教育内容的门类。
教育部2001年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科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与学校课程;初中开设思想品德、历史与社会(或者选择历史、地理)、科学(或者选择生物、物理、化学)、语文、数学、外语、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以及地方与学校课程。教育部2003年印发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高中课程设置了8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由若干科目组成,它们是(括号中为对应该领域的科目):语言与文学(语文、外语)、数学(数学)、人文与社会(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科学(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
但是,从我国义务教育和高中课程设置情况来看,除了综合实践活动的设置之外,在课程实施中还是采取分科教学为主的方式。
长期以来,我国分科课程在课程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与之相应,我国教学模式的建立也主要是以分科课程为主要对象和基本依托。改革开放后,全国性的和地方性的分科教学研究会纷纷建立。同时,除全国性的和各省、市的综合性教育刊物经常刊载有关各科教学法的文章外,分科研究教学的刊物已有数十种。
这都说明,中国基础教育的特征是分科教学,而中国教师的专业化正是建立在这种分科教学的基础之上的。尽管对于分科教育和教学有不同的看法,但这种主修专业与主教学科的紧密结合,也意味着为教师在主教学科持续教学中的精益求精提供了客观的专业发展环境。与此相适应,培养教师的师范院校均为多学科的建制,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一种鲜明的特色。同时,这种师范生分学科教育方式也构成了中国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培养的基本特征。
弄清我国教师教育的本质
其一,我们必须明确,教师及其从事的教学工作是一种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职业,如同医生、会计和律师一样需有专业训练。没有扎实的学科训练,就不能很好地支撑学科教学,包括把握课程、教材、教法的专业能力,而师范院校正是其获得专业特性的重要场所。
其二,教育绝非一种理性的事业,更是一种感性的事业。因为,好的教育应该能够触摸和关怀到人的心灵和情感。因此,这种专业性也包括把握学生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学校教育使命等专业素养。
其三,尤其在校本教研活动已经成为中国教师专业发展的显著特色和主要路径时,学术水平和治学方法都将有力地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并由此提升教育质量。因此,学术性是师范性的基础,师范性则是教育成功的保障。
其四,教育研究不仅仅是理论的探索,更要通过深入实践的教育实验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教育实验是解决教育问题的基本路径。师范生要努力掌握教育实验的理论和方法。可以说,教育实验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形塑自我发展潜力的未来教师素质
在创建更加公平和富有效率的教育时,教师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教师自身的发展应是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着力发展潜能型的教师教育,即非仅仅以现有的知识技能和课程体系去培养教师,而是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去培养具有自我发展潜力的未来教师。
一是强调自身学识储备与不断发展的重要性,这不仅包括与其学科专业相关的知识,更在于当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前沿发展的观念与方法。
三是强调自我反思的专业精神,基于教师教育向教学实践的回归,熟悉教育教学科研方法前沿,把校本科研作为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的基础。
四是强调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把握教育教学信息技术发展前沿,关注一切与学习行为相关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和效果。
五是强调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同步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注重国际理解和合作交流,成为国际化的未来师资力量和优秀人才。
趋向一个共同的愿景
需要明确,职前教师教育不是一个独立体系,而应该把职前与在职教师教育看作一个连续的发展体系。职前教师教育奠定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基础,在职教师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延伸与提升。
如果把教师作为学校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仅仅靠新的人力资源提供并不能解决教师队伍持续发展的问题。因为,在急剧发展的社会中,新的人力资源会面临更快的知识与能力更新的挑战。所以,强调人力资源的自我更新和持续发展潜能,将是高水平大学进行高水平的教师教育乃至培养未来教育家的核心目标。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们应体现国际教育学领域的发展趋势,关注教育学领域的典型性问题,强调基于中国文化的教育学特色,使用多元表征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媒体,开发多样化与体验式的教学创新模式。使教学生动、学生乐学、实践好用、引领潮流。而这也将成为未来教师的目标。
中国人有着自己的中国梦,这就是教育梦。
自古以来,中国人都相信教育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并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能够铸造这个梦的人正是教师,而师范院校正是一代又一代教师的摇篮。作为师范院校的一员,我们都是一个个人与国家的圆梦者。(作者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