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底3月初由Jerry蜀黍带团的 青海野生动物摄影团 凯旋,收获超级大,下面就来盘点一下这次的高光时刻!太多了。
说起青藏高原,其实我也并不陌生,2019年8月去了 三江源的昂赛 ,2020年6月去了 若尔盖 ,看到很多青藏高原的经典物种,甚至是国内特有物种。
但还有好些物种没见到,尤其是猫科动物,比如 雪豹、兔狲、猞猁 。吸猫一时爽,一直吸一直爽。所以,我们又来 青海都兰 吸猫了。
为什么选择都兰?
青海都兰属于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东南部,被誉为柴达木“绿洲”、青藏高原腹地的称号。这里有着壮丽的雪山和广袤的高山草甸,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栖息的乐园,尤其是雪豹、兔狲等猫科动物遇见概率较高,沟里乡也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研究站所在地。
这里海拔适中(比三江源略低,在3800-4200之间),有当地专家(著名的肉保老师),相对较好的住宿(带暖气,干净整洁的床)。这些都是促使我们这次来到都兰县拍摄野生动物的重要因素。
为什么选择3月初?
对于进阶野生动物爱好者,我们没有选择物种更丰富,天气更舒适的夏季。 2月底3月初,正是雪豹的交配季节 ,一个范围内可能会有2-3只的雪豹出没。寒冷的冬季,河水全部结冰,原本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动物们,可能下来喝水。这些都会增加看到的几率。
这次4天半都看到了什么?
成绩斐然!
兽: 雪豹(红外一只,国家一级)、兔狲(四只,国家二级)、猞猁(一只,国家二级)、藏狐(三十只以上,国家二级)、狼(五十只以上,几乎每天都是十多只,国家二级)、赤狐(红外一只)、岩羊(几十只,国家二级)、马鹿(四只,国家二级)、藏原羚(上百只,国家二级)、高原兔(上百只)、高原鼠兔(不计其数)。。
鸟: 金雕(国家一级)、大鵟(国家二级)、高山兀鹫(国家二级)、胡兀鹫(国家一级)、雕鸮(国家二级)、纵纹腹小鸮(国家二级)、猎隼(国家一级)、红隼(国家二级)、白尾鹞(国家二级)、草原雕(国家二级)、楔形伯劳、岩鸽、大石鸡、雉鸡、白腰雪雀、角百灵、红嘴山鸦、渡鸦、赤麻鸭、拟大朱雀、大朱雀、白头鹀、孤沙锥、地山雀、树麻雀等。
以猫科、犬科为例,我们集齐了 青海Big5(自己命名的哈) ,同时能看到拍到这么多明星物种。以数量为例,通常看到 狼 ,都是独狼,一个行程有一两只就不错了,我们是 天天看狼 ,而且每天都是狼群。再比如 金雕 ,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之一,以前能找到一只就很稀奇,而这次每天抬头都能看到!
这一切的背后,当然绝对不光是运气。这次野去派出了1比1的团队,即6名客人(包括我),配了6名工作人员。
这些工作人员都是野生动物观察和摄影领域的专家,同时还兼司机、做饭和全程服务。
正是这些出色的专业工作人员(Jerry,肉保老师,菲利普,教授,贝拉,小林),加上专业的器材(单筒,N个双筒,N个大炮,N个红外,4台对讲机),优秀的野去新老团友们,获得了如此好的成绩。在此也向大家表示感谢和敬意!
接下来就是精彩的拍兽故事:
一、还好没放弃:猞猁
自然向导在先期考察中,1月份拍到了4只猞猁(全家,大带小)。
于是我们直奔而去。当地热心的藏民给了我们一些线索,确认有猞猁,还经常出现。所以,我们在上次拍到4只猞猁的附近进行蹲守。三辆车,所有人在车里蹲了2个多小时,但是第一天并没有任何收获。最后一天,大家一致决定,还是去蹲猞猁。
教授在藏民提供线索的地方,查看到兽道和很多猞猁的便便。推断这里可能是猞猁下山喝水的必经之路。教授这辆车吃过午饭就开始车里蹲。我们的车辆到达后,在藏民提供的点和之前自然向导拍到猞猁点当中纠结,最后选择与教授车一起,在曾经拍到猞猁的点进行交叉蹲守。
Jerry的推论是:
1毕竟拍到过,我们尽量找同一个围栏处 2 教授发现了兽道和多个新鲜粪便 3 这里的河岸,有解冻的河水,以及适合趴下去喝水的河岸,别处都是堤坝 4 我们上次在这里看到过猞猁的食物:高原兔。
另外,Ronny曾经拍到过猞猁。我们以为猞猁就跟猫一样大,但Ronny表示猞猁很大。所以,想要钻过扎好的围栏(草场都被围栏各种圈住的)是不可能的。我们找到一处围栏开门的地方,觉得增加了可能性。于是我们也开始漫长的车里蹲。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天上开始飘雪,时间已经到了6点半,眼见就要天黑了,今天可能没戏。
Jerry在蹲的过程中,睡了一大觉,还看了一会儿**(Ronny和我全程没打盹,很认真的巡视窗外。教授车辆四个人很认真的看,数到了很多兔子)。迷迷糊糊中,他拿起望远镜,往自己左后方瞟了一眼,突然大喊: 我不是在做梦吧?猞猁!
登时大家都兴奋了。我马上用对讲机喊教授车辆过来。Jerry还是不太相信自己真的看到了,马上大炮连拍数张来确认。没错,耳朵尖上的一撮毛,这就是猞猁!而且,猞猁面前这根斜栏杆,不正是1月份照片里的同款嘛!刚开始,猞猁在草丛中站立着。大家像开机关枪一样按快门。Jerry事后说,要不是它站立在草丛里,我们完全看不到它,周围的草非常高。
随着两辆车的人全部开始拍摄,它发现了我们。没有逃跑,而是不紧不慢的往草丛里横切。教授决定,开车跟。于是,两辆车开启了非洲Safari模式,沿着车辙印,跟着猞猁。
目送它来到石头堆。我们把车开到猞猁的侧面。但没想到,就只是开了几步转个头而已,猞猁跟丢了!
我把石头堆用双筒扫了两边,旁边的草丛也扫了,没有。到第三遍,天哪,它就在我们正前方,而且没有草丛遮挡。它的保护色简直和旁边的石头融为一体。大家看下面这张我手机拍的照片,你能找到图中的猞猁么?
这只猞猁很给面子,继续趴着休息,时不时转头看我们一下。再慢悠悠去到另外一个石头堆。所以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来欣赏和拍摄。
直到后来天色变暗,猞猁走向草丛深处,大家目送离开。看了大半个小时,相机存储卡打光。
二、蹲守还是游走?兔狲
进沟第一天,中午在夏季牧场野餐。正当我们吃完打算离开时,贝拉突然说:山脊线有兔狲。小家伙实在速度快,Jerry用大炮只扫到了屁股和尾巴。没想到,进沟才一两个小时,就有大货。我们之前多次寻觅兔狲,仅在曲麻莱用红外拍到过。这里才刚开始,就出现了。贝拉等专家习惯性在停留时,都会用望远镜进行巡视。否则,这么小一个灰点,根本注意不到。
第二天,车辆游走找动物。一开始,贝拉发现了一只过冰河的藏狐。紧接着半小时后,我和祝老师同时看到一个灰色的物体,快速从冰河上到对岸。Jerry神速的拿起大炮拍下:兔狲!要知道,我只是说河对岸有东西,还没法具体描述地点,没想到Jerry马上心领神会。
确认是兔狲后,我们开始追踪它的轨迹。跟猞猁一样,兔狲的保护色也是极好。因为冰面是纯白,反差太大,才引起了我的注意。等兔狲上到对面崖壁上,大家都瞎了。兔狲就在我们面前的崖壁上,但12个人愣是找不到。通过双筒和单筒,我们再次锁定了兔狲的行动轨迹。把车开到河边,继续观察它一路横切往山上跑。时不时会跟丢,因为真的跟崖壁融为一体了。这个距离,单筒和佳能R5就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可以看的或者拍的更清楚。
沟里一个小山坡上,有个小房子观测点。冬季的时候,兔狲,甚至雪豹,经常沿着河谷去喝水,见到的概率非常高。这个观测点就是绝佳的拍摄位置。有一张著名的获奖作品,金雕和兔狲打架,正是在这个观测点拍摄的。所以,下午我们有三人也去小房子里蹲了两个小时,另外两辆车在附近交叉蹲守,无果。这在野生动物观察和摄影来说,也是很正常的结果。毕竟是大自然,没有完全的规律可言,只有把时间堆上去,执着的等待。等个七八天也是家常便饭。等2个小时拍不到,太正常了。
第三天,肉保老师在傍晚时分,在雪豹顶和藏狐托儿所(当地其实没有任何地名,都是我们取的)中间的路段,居然一只兔狲过马路!速度太快,只有肉保老师拍到。
第四天,我们这辆车在沟里游走,没有特别的目标或者任务。中午时分,教授把车开到兔狲观测点附近的山头。贝拉本意是在高处巡视一下有没有兔狲,岩羊,雪豹等。山顶风太大,打算上车。贝拉提议再等5分钟。结果,2分钟之后,贝拉喊:兔狲。马上我就跟着贝拉的喊声,锁定河对岸一只快速奔跑的兔狲。这正是观测点的位置。如果谁此时正在观测点里蹲守,就可以拍到超近距离的兔狲了。
贝拉发现兔狲时,我正在同样位置用手机拍风景。所以,我的照片里,居然也有这只兔狲,只是像素可能只有2K而已。同样一个场景,专家就能找到兔狲,我就只能拍拍风景,差距啊。
我们马上上车下到河谷,希望可以追上兔狲。但可惜,兔狲跑的太快了,我们又没有在山上留观察员,等我们下到河谷,兔狲已经无踪影。但在桥旁边的雪地上,我们看到了清晰的兔狲脚印。可以推断出它从河谷一路过来的路径,最后是到水源处喝水或者藏在附近某个洞里。
所以,第五天,我们中午再次进观测点蹲守。蹲了2个多小时,无果。
拍摄野生动物是蹲守还是游走,没有绝对肯定的答案。科学的分析,时间堆上去,外加一点点运气,可能是看到和拍到兔狲的好办法。
三、终于见到你:雪豹
明星中的明星,大家都想见到的万山之王。我们也是专门选择了雪豹活跃的交配期。肉保老师说晚上能听到雪豹发情的吼声吼了大半夜(跟猫发春是一样的),还给我们看了很多红外拍到的雪豹。但说到我们能不能看到,肉保老师表示,想在几天内看到难度是很大的。
第一天的下午,肉保老师就带我们到兔狲观测点附近,结冰河滩的对面,建议我们在这里放置红外相机。说这里是雪豹巡视领地的必经之路。我也看到了固定红外的铁架子。肉保老师之前在这里放置过若干次,都拍到了。这附近还有新鲜的雪豹雪地脚印,雪豹的便便,明显的兽道,这些信息都指向,雪豹经常下山来这里。
之后的几天,我们通过巡视山脊线的岩羊(雪豹典型的食物),空中盘旋的秃鹫(分食雪豹猎杀的猎物),硬扫一座座山,死守雪豹顶(这也是我们自己取的名字,因为这里概率高,而且我们就见过好几只可能被雪豹猎杀的岩羊尸体)等等的方法去寻找雪豹,但都未果。
第四天的下午,我们到放置红外的地方检查战果。除了拍到一只赤狐,一堆白腰雪雀外,没有雪豹。当时心都凉了,觉得肉保老师说的可能也不一定对。毕竟雪豹从山顶下到河谷,似乎有点匪夷所思(当时沟里雪不多,岩羊还集中在山顶)。
第五天,最后的收红外的时间了。打开一看,简直不敢相信:一只健硕肥润的雪豹,从红外画面中出现,从容的走过。天哪,我们真的拍到了!查看一下时间。就在第四天我们失望的当晚,8点54分,这只雪豹出现了。
还是要听专家的呀!肉保老师曾经说过,雪豹要巡视领地,大概每五天走过一次。是我们太毛躁,太没有耐心。雪豹巡视中下山的习性,如果能够把握住,将是不可多得的近距离拍摄到雪豹的机会。要知道,即便在山顶上我们发现了雪豹,那也就是一个小点。
四、网红之名不虚:藏狐
藏狐凭着四方脸和眯眯眼,成为了网红动物(能把脸大和颓废演绎成网红气质,藏狐,I 服了 YOU!)。之前我们多次在青藏高原各处都拍到过,不算稀奇。
不过都兰这里的藏狐数量是真多啊,我们每天都能看到N只。
很多藏狐都已经不怕人,在我们面前休息的,猎杀的都有。也有见到我们撒腿就跑的,也有见到我们立即躺下来伪装成一块石头的。
但这次,藏狐所有的风头,都被这两个小藏狐宝宝给抢走了。而我们也是基本上每天都去看他们,俨然混熟的样子。在他们妈妈外出捕猎的时候,是我们来陪他们开心玩耍的。
这窝藏狐本身有三只,但可能种种原因,我们看到的时候,只有两只。这两只已经长的跟妈妈差不多了,可能快到离巢的时候了。
很多时间,他们就在妈妈封印的洞穴周边,晒太阳,打闹玩耍。对面前跑来跑去的鼠兔熟视无睹(这些鼠兔胆子也真是大啊)。
任何动物,包括人在内,宝宝时期都是无敌萌的。
看看这些照片和视频,是不是被萌到一脸血。
五、N次狼的传说
如前所说,青藏高原看动物中,能够遇到一只狼已经很幸运。在我们去年的行程中,最多的一次就是三只。
没想到,在都兰,我们每天都是N次狼的节奏。当然,这当中有重复的,其中有个狼群,大概11只,里面有一只瘸腿的,我们已经可以辨认了,见过好几次。
我还跟Jerry开玩笑,少拍几只。拍到七匹狼,可以卖给七匹狼做广告啦。
狼群都是团队活动,很多时候队伍很整齐,头狼还会时不时停下来等候大家。有时候从望远镜里看他们,真觉得和二哈没啥差别。
狼群移动的速度非常快,大多在山腰当中行进,但他们见人并不逃跑,我们每次能看个好几分钟。
在开阔的猞猁沟(也是我们取的名字,因为这里能看到猞猁),我们还跟着一群狼行进,他们差点猎杀成功一只藏原羚。
六、猛禽大爆发
金雕,大鵟,高山兀鹫,胡兀鹫,雕鸮,纵纹腹小鸮,猎隼,红隼,这些猛禽真的是看到饱了。
金雕,世界最大的猛禽之一,算很稀奇了,其他地区偶尔能看到一只。都兰有一大堆,一抬头就是。
雕鸮有几个巢穴,在我们经常来回路上都会看看它在不在家。
注意电线杆,很多的上面都会有大鵟。
高山兀鹫、胡兀鹫在各种山头盘旋。
七、非明星的精彩片段
除了明星动物,也别忽视其它的野生动物和特色行为。这源于我们对动物的深刻了解。
比如,当时我正讲着鼠兔与白腰雪雀的共生关系,打算找雪雀在鼠兔窝门口的情景。没想到,遇到了一个白腰雪雀斗兽场(也是我们取名的)。
平时见白腰雪雀打斗很文雅,一只小鸟,能打成什么样?双方点个头意思一下就行了。结果在斗兽场,我们看了足足一个小时的白腰雪雀打斗,真的是往死里打那种。就在我们车旁边,而且一直打,都不累的,可把我们给看累拍累了。如果配上音乐和解说,这就是一个动物界功夫大片。小鸟打斗,把对方摁在地上反复摩擦,用脚蹬对方的头,扑闪翅膀抽对方耳光,无所不用其极,相当激烈。其中有个被打怂了,低头耸肩逃跑。结果胜者不依不饶,追过去还要继续打。还有个第三方,隔岸观火斗。我们都在想,你倒是一起去打呀。
还有这次因为冬季寒冷,沟里的河流冻成了冰河,但野生动物还是要过啊,于是就看到了不少动物纷纷过冰河,有些轻而易举,而有些则有点辛苦。很有趣的画面。
还有这次拍摄到了很多鸟类,比如大石鸡、拟大朱雀等,虽然是冬季,但都兰的鸟类还是不少,而且很容易发现并拍摄。
这是我们4天半在都兰的精彩经历中的一部分。很难用文字和照片全部表达。野生动物世界的精彩,需要你亲自用眼睛去看去体会。世界第三极青藏高原,有太多宝藏。
彩蛋:
我很喜欢 乔治·夏勒博士写的《第三极的馈赠》 ,因此用在我这篇文章的标题。具体推荐可参考:Angela的旅行书单VOL1 | 旅行和阅读,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向夏勒博士致敬,感谢夏勒博士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研究和保护作出的卓越贡献。这本书详细写了夏勒博士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动物保护相关工作的各种故事,包括各大物种的故事。强烈推荐!
想跟我们一起去青藏高原观赏野生动物的,快跟上了!
今年野去推出夏季若尔盖草原摄影大师班和生态训练营,满足您对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普及。如果您想跟我们一样,进阶观赏高原动物,就来参加4月的青海都兰追兽之旅吧!
欢迎关注野去自然旅行资讯公众号(yetravel2014),了解更多自然故事。
大家都知道东亚的兽王是老虎,非洲的兽王是狮子,那么在没有狮、虎的欧洲,谁是最顶级的掠食者呢?传统观点认为无疑是狼,然而近年来人们渐渐意识到,欧洲最大的猫科动物——欧亚猞猁,也有资格挑战这一称号。本文将参考最新的科考研究,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比较,探讨狼和猞猁谁才是欧洲真正的兽中之王。
狼和猞猁会抢地盘吗?狼和猞猁在广阔的范围内同域栖息,历史上有猞猁的地区都有狼,但后来人类活动导致它们的分布严重退缩。在波兰别洛韦日森林,狼和猞猁的分布区重叠范围达到了90%。在波兰和瑞典中南部的研究都发现,猞猁的领地内有一多半的地区生活着狼,而狼的地盘也有一多半同时生活着猞猁。可见它们能很好地共存,不至于非拼个你死我活。
猞猁偏爱在林下层茂密的林区活动,喜欢倒木、大石块和灌木丛这些特殊的微生境,前苏联的动物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猞猁的“据点”。在这样的环境中猞猁很容易隐蔽自己的行踪,不会暴露在狼群面前。狼喜欢林下层比较单调的林子,有时也不介意走出森林。而在有狼的地区,猞猁几乎从不离开森林,在没有树的地方被狼群包围是件很危险的事。
动物学家在别洛韦日森林使用无线电项圈追踪了猞猁和狼群,发现它们经常离得非常近,有只成年雄猞猁和一个有6只狼的狼群并行走了好几天(相距08千米以内),在几乎同一个位置休息了一个多小时。在这种情况下,狼群多半都没有发现猞猁。
结论:狼和猞猁在大生境上是重叠的,但在微生境上是分离的,从而很好地实现了共存。
饮食生态位的分离狼和猞猁的食性既有区别,又有很大重叠。狼最喜欢吃马鹿,猞猁最喜欢吃狍子和野兔。在别洛韦日森林发现的63头马鹿的尸体,有59头是被狼捕杀的;而发现的6具狍尸无一例外命丧猞猁之口。但狼也吃狍子,猞猁也吃马鹿,它们利用相同的猎物资源就可能发生竞争。
2013年的一份研究汇总了欧洲诸国对狼和猞猁的食性研究,通过对比发现,猞猁在有狼的地区会较少捕食狍子(从62%减少到28%),而较多捕食野兔(从3%增加到20%)。而狼也会做出相应调整,在有猞猁的地区更多取食马鹿(从20%增加到33%)。然而,猞猁对狼食性的影响远比反过来要小得多,这意味着狼对食物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
假如狼会对在食物资源利用方面会对猞猁造成重大影响,那么在有狼的地区,猞猁必须扩大领地,在更大范围内捕猎,才能养活自己。然而在瑞典南部一个狼已消失多年、正在重新引进的地区,狼的归来前后猞猁的领地面积没有明显变化,甚至连怀孕和哺乳期的雌猞猁都没有扩大领地,足以证实狼群对猞猁的影响微乎其微。
不过,现在欧洲狼和猞猁的密度总的来的都很低,食物资源相对很丰富,因此它们不会彼此造成消极影响也在情理之中。但如果有一天它们密度变得很高,或者猎物密度急剧下降,那可就不好说了。
结论:狼和猞猁的食性有很大重叠,当二者共存,它们会彼此对自己的饮食生态位作相应调整,以减少与对方的竞争。相比之下,狼对猞猁的影响比反之更大,因此这一局是狼小胜。
狼抢劫猞猁食物狼不仅大量捕食狍子迫使猞猁多吃野兔,它还明着抢劫猞猁辛苦捕到的猎物,这真是没王法了!白俄罗斯的西多罗维奇教授深入森林一线研究狼和猞猁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他共发现了四起狼群对猞猁的抢劫案。
狼群的作案时间都是在冬季,这时候狼集合成大群,猞猁不是对手。有两次是狼群抢了带仔雌猞猁捕获的狍子,一次是两只狼,还有一次是6只的大狼群。狼群不但要谋财还要害命,好在猞猁妈妈及时带着幼仔爬上树,平安无事。还有两次是狼群抢了独猞猁捕获的马鹿。
在别洛韦日森林的研究显示,猞猁的猎物有20%被狼啃过,不过这份研究没有明确狼抢劫的和拣剩饭各占多大比例。
结论:冬季植被凋零,猞猁不好隐藏,大群狼乘机实施抢劫,乌鸦就是它们的侦察兵,这一局是狼赢了。
狼是猞猁的天敌吗?过去很多专家说狼是猞猁的主要天敌,狼压制着猞猁,现在看来这不过是些主观推测性的想法和信条罢了,没有事实依据。
狼捕杀猞猁的例子,大家最熟悉的就是俄罗斯中央森林国家公园里有两只狼杀死了一只没来得及爬上树的猞猁,但这是80多年前的事了。近几十年来,北欧和东欧多国的专家都对狼的捕猎展开了深入研究。专家们主要采用两种方法,一是给狼戴上无线电项圈进行定位,每次研究都持续几年;二是冬季追踪狼在雪地里留下的脚印,累计追踪距离已达几万千米。这两种方法相结合理论上不会错过任何中型以上的猎物。
然而,专家从未发现过狼捕杀成年猞猁,只在白俄罗斯发现过一次狼群杀死了一只小猞猁,雌猞猁带着另外两只小猞猁爬上树,幸免于难。还有两次狼群对雌猞猁和幼仔发动了攻击,猞猁一家及时逃上了树。与抢劫一样,狼群袭击带仔雌猞猁都发生在冬季。
欧洲各国都对狼的食性做了大量研究,上一次在狼的粪便中检测出猞猁残余物是在1947年的波兰。从那以后70多年来,各国学者从未在狼粪便中发现猞猁的任何成分,这也是狼很少捕杀猞猁的一个证据。
瑞典学者也对猞猁幼仔死亡率进行了调查,发现猞猁幼仔死亡率虽然很高(达50%),但确定和狼无关,有狼的地区和没有狼的地区都一样高。而且,带仔雌猞猁对狼的反应很淡定,没有因为狼在附近活动就搬家,这足以证明狼对猞猁幼仔影响不大,猞猁妈妈有信心把幼仔藏好。
有人说,二战期间狼侵入斯洛伐克导致猞猁消失,在阿尔泰地区哪里狼繁盛,哪里猞猁就稀少,这些也都是老掉牙的说法了。近30年来,多国学者在伏尔加河上游、西西伯利亚、波兰、白俄罗斯、瑞典、俄罗斯西北和远东等地进行了调查,发现狼和猞猁要么同步增加,要么一个增加一个保持稳定,从未出现狼增加导致猞猁减少的情形。过去斯洛伐克和阿尔泰地区猞猁的减少归罪于狼是没有证据的,多半还是人类活动导致的。
结论:狼捕杀猞猁不能说完全没有,但非常罕见,因此狼算不上是猞猁的天敌。
猞猁大量屠杀幼狼相反,猞猁对狼就没那么客气了。白俄罗斯历史上猞猁的密度很低,只有01-05只/百平方千米,对狼还没有多大威胁。近年来由于环境非常适宜,猞猁密度节节攀升,上升到2-5只/百平方千米,狼就遭殃了。
根据西多罗维奇教授的研究,在纳利博基森林,截至到2015年,猞猁至少杀了8只幼狼(一岁以下)和两只怀孕晚期的雌狼。2016年和2017年就更夸张了,森林里一半的幼狼都被猞猁杀死了,另外还有一只怀孕雌狼和一只带仔雌狼疑似被猞猁杀死。
猞猁对幼狼的大肆屠戮导致这片森林里狼的繁殖陷入停滞(幼狼死亡率高达96%),2018年,狼爸狼妈被迫跑到森林外边去建窝了。森林外有偷猎者,但没有猞猁,对狼来说猞猁已经比偷猎者还可怕了。
按理说成群的狼在猞猁面前护仔不是难事,但实际上白俄罗斯的狼群到夏季是要解体的,它们成两三只的小群或者单独活动。这就给了猞猁消除未来竞争对手的机会,尤其是雄猞猁会刻意地寻找狼窝,将幼狼一窝端掉。
雄猞猁进入狼窝,杀死了整窝幼狼
结论:狼很少能杀死猞猁,而猞猁频繁杀死幼狼,这一局是猞猁赢了,而且是决定性的胜利。
猞猁为什么能赢?欧洲狼体型不小,仅比世界最大的灰狼亚种——北美的马更些狼体型略小,体重是欧亚猞猁的两到三倍;而且它们还群居,5-8只一群。无论从哪方面看,猞猁都不是敌手。然而从上面两者的表现来看,猞猁更当得起欧洲兽中之王这个称号。这也印证了众多动物学家所说的,食肉动物之间的种间竞争关系非常难以预测。
狼依靠群体协作、以耐力见长,在北美,成群的狼连美洲狮都不是对手。然而北美是开阔生境,欧洲是密闭的森林,在欧洲狼只有在冬季还能维持大群,这时候狼对猞猁确实是占优势的。然而到了夏季,狼如果还以大群活动就会面临食物短缺的问题,所以它们必须分头去找吃的,这个时候猞猁就不怕狼了。
西多罗维奇教授发现,猞猁在一对一的较量中并不怕狼。他拍摄到了一只老年雄猞猁与成年雄狼的单挑。老猞猁取得了胜利,它把狼按倒,击伤了狼腹,狼疑似死于这次打斗中受的伤。他还发现,狼嗅到猞猁的气味就会表现得很紧张,尤其雌狼经过猞猁的气味标记会小心翼翼地嗅闻,同时耳朵向后平伸,这是恐惧或顺服的标志。
另外,森林生境令善于隐蔽的猞猁得天独厚,它们处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局面。当猞猁遭到狼围攻,它们可以爬上树,狼只能干瞪眼。猞猁能高效地利用森林里高度异质化的生境,狼还傻傻地不知道猞猁在哪,而猞猁就潜伏在暗处,随时准备给落单、虚弱的狼致命一击。
雄狼与雄猞猁对峙
结论:在欧洲的森林里,猞猁凭借自己强大的单体作战能力和隐蔽能力,终于击败了狼,荣登欧洲兽王宝座。不过顶级掠食者也不是唯一的,考虑到狼在冬季及食物资源利用方面对猞猁占优势,狼也是欧洲的顶级捕食者之一。
关于野生动物,藏族里有这么一个传说,青藏高原上的雪豹、兔狲、猞猁原本是三兄弟,老大兔狲任劳任怨,把好吃的都留给了两个弟弟,所以自己就长得矮粗;雪豹是老三,有两个哥哥宠,所以从小就长得白净,是哥仨里颜值最高的;而猞猁作为中间的一个,前有大哥挑家,后有弟弟哭闹,所以它也就成了最不起眼的一个。故事虽然是假的,但从现实生活中的现象来看,还真有三分似。
雪豹早已成名在外,而这几年兔狲由于整天一副苦大仇深加上毛茸茸的感觉,也成了新晋的“网红”,唯独老二猞猁,虽然颜值不输其他猫科动物,实力在中小型猫科里面也是顶尖的存在,但若论起名气来的话,还是不及雪豹与兔狲。
其实抛开各种主观的因素之外,猞猁的名气之所以会这么低,最主要的原因是它真的太神秘了,虽然大多数野生动物都避人的习性,但猞猁尤甚,即便是研究人员多次探访西南猞猁栖息地时,也很难目击它们。
猞猁家族虽然如今猞猁已经小有名气了,但是大多数人对它们还是不熟悉,今天就从猞猁家族开始讲起。猞猁其实是一个泛指,猫亚科猞猁属下面的4种动物其实在广义上都能够称之为猞猁,这四种动物分别是欧亚猞猁、加拿大猞猁、伊比利亚猞猁、短尾猫,但通常来说,人们并不会把短尾猫叫作猞猁。
这四种动物里,欧亚猞猁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广泛存在于欧亚中北部;加拿大猞猁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中北部,主要分布点是加拿大以及美国的北半部;伊比利亚猞猁仅在伊比利亚半岛存在,又因主要分布国家是西班牙,所以也被称之为西班牙猞猁;短尾猫生活在北美洲,栖息地刚好在该洲与加拿大猞猁的栖息地形成互补状。
从分布范围上看,生存在我国的所有猞猁都属于欧亚猞猁,随着季节的更替,猞猁的外形会发生细微的变化,比如在冬季时的毛色为灰棕色或者银灰色,而到了夏季则变成了红棕色,不难理解,这是为了适应环境所做出的改变。
欧亚猞猁的平均体重在猞猁属四种动物里面是最大的,在18-30千克之间,看起来像是一个浑身长满斑点的野猫,但是体型却比野猫大4-5倍。
欧亚猞猁
在藏族的传说里面,猞猁与兔狲、雪豹是亲兄弟的关系,但实际上究竟是如何的呢?可以说在现实中它们的亲缘关系还挺远的,猞猁与兔狲都属于猫亚科,而雪豹属于豹亚科,简单来说前两种就是“小猫”,而雪豹属于“大猫”。
相对于雪豹来说,兔狲与猞猁的关系又稍微近一些,但也没有太近,因为兔狲是单独一属,为兔狲属,与它关系更近的豹猫属里面的物种。
猞猁曾广泛分布于北温带的灌木丛、森林以及高山岩石地带,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在各种地形下都能够生存。但就从猞猁的主要栖息地来看,它们是一种喜寒的动物,喜欢一些高山草甸,或者说冬季有冰雪覆盖的地方。
它们对水源的依赖程度不高,耐饥能力较强,有时单从获取猎物身上的水分就能够生存下去,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多少关于猞猁饮水的影像资料,当然,这其中的一个原因还与猞猁较为神秘谨慎有关。
目前来说,伊比利亚猞猁由于后来保护得当,目前种群数量已经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加拿大猞猁的分布范围受白靴兔影响很大,相较于历史来说已经减少了5%左右;而欧亚猞猁的生活状态如今基本上稳定下来了,尤其是西伯利亚,是欧亚猞猁最主要的生存地区,这里住着两万多只猞猁。
当然,濒危等级属于无危并不代表着它们的生活就真的“高枕无忧”了,疾病、捕杀、栖息地退化丧失等因素至今仍影响着它们。
“遇狼杀狼”猞猁从来就不是一个好惹的,只是由于体型太小,导致一直被人们低估了,实际上它根本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百兽之王”。
在传统印象中,狼是凶狠和实力的代表,在犬科里面体型也算是偏大的,与猞猁相比,也是有较大优势的,所以人们很先入为主的就认为在狼与猞猁同分布的区域里面,猞猁会受到狼群的处处压制,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是经研究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猞猁不仅没有被狼压制,反而能够限制狼群的发展。
猞猁与独狼对峙
白俄罗斯科学院的研究者长期对纳利博基森林、帕齐尔森林的物种进行观察研究后发现,狼咬死欧亚猞猁(以下简称猞猁)的事件很少,而猞猁杀狼的次数却很多,比如在1997-2015年间就有10只狼被猞猁咬死,其中有2只是成年母狼。
在狼与猞猁共存的区域,猞猁杀狼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甚至猞猁,尤其是成年雄性猞猁,会定期清除同域的狼,其中以独狼、幼狼、怀孕的母狼居多。
实际中从来不缺猞猁杀狼的例子,比如还是在纳利博基森林里,2016-2017年间,分别有3只幼狼、2只母狼、1只雄狼被猞猁咬死,其中雄狼是因为在与猞猁战斗后受伤过重而亡的。在以往猞猁对付的狼中,基本都是一些战斗力比较弱的狼,比如重度怀孕的母狼、幼狼,以及独狼。
事实上猞猁从来不会与狼群发生冲突,也很少惹大块头的独狼,因为这样做即便是成年雄性大猞猁,也会有极大的概率被咬死。
被猞猁咬死的亚成年狼
猞猁捕杀独狼的时间节点大约发生在每年的4-9月份,因为这个时间段是纳利博基森林里温暖的季节,野生动物数量较多,狩猎起来也比较容易,所以狼也就没有必要像冬季一样群体狩猎,更多的是单独狩猎,研究者们发现,在这几个月份里面,独狼的数量甚至超过了集群生活的数量,而猞猁就专挑这个时候下手。
虽然在与狼战斗的过程中猞猁也会有受伤或者死亡的风险,但是对于它们来说,这种风险似乎是值得去冒的。因为猞猁与狼在同域中有很强的生存竞争关系,清除狼,对于以后猞猁幼崽的成活率、猎物资源来说,都有极大的好处。
受到猞猁的抑制,科学家们发现纳利博基森林里,到了冬季,有40%-60%,乃至90%的狼幼崽会死亡,而同域中猞猁幼崽在冬季的存活率为80%,即便是到了5月份的时候,存活率也在60%以上,远高于当地的狼。
“遇狐杀狐,遇貉杀貉”成年猞猁能杀狼,那么捕杀狐狸就更不在话下了。科学家们对纳利博基森林、帕齐尔森林的赤狐、貉进行了放射性标记,之后观察发现,64只个体里面有34只被猞猁和狼杀死了,几乎占据了研究数据的一半,通过详细研究发现,猞猁每16天就会捕杀一只赤狐,每29天就会捕杀一只貉,平均一年要捕杀23只赤狐和12只貉,其中被猞猁捕杀的个体中,有433%多多少少会被吃,而更多的则是咬死便遗弃,说明猞猁杀狐并不是为了食物。猞猁与狼捕杀赤狐、貉的时间节点则为它们哺育幼崽期间。
被猞猁咬死的赤狐
受季节影响,在每年的夏季和秋季,猞猁捕杀赤狐等现象会更加频繁,那么就意味着被猞猁捕杀的实际数量可能会比预估的还要多,因为在这个时间段,赤狐幼崽、貉幼崽的数量比较多,更容易受到猞猁的攻击。
前面提到过,猞猁杀赤狐与貉,并不是为了吃,其实在猞猁的观念里面,它认为这些狐狸会对自己的后代不利,所以自己会尽可能地清除同域内的狐狸数量。
被狼咬死的貉
在纳利博基森林里面,猞猁比狼更常见,所以它才是这个区域内实至名归的“狐狸杀手”,所以赤狐也被发现有躲避猞猁的行为,它们会将洞口设在空旷的地方,毕竟猞猁不会冒险出现在空旷的地带,因为这样做容易受到狼群的攻击。而且84%的赤狐都生活在草丛中,很少涉足森林栖息地,因为森林是猞猁大王的地盘。
不过凡事都没有绝对,即便是狐狸里面,也有强悍的个体,科学家们发现少数在森林里面存活的赤狐,大多都是成年的雄性狐狸,它们的个头几乎跟雌狼、成年雄性大猞猁一般大。
大赤狐(上)与猞猁体型对比
猞猁作为森林里面的关键性物种,对生态系统的贡献是非常大的,比如伊比利亚猞猁,就能够通过捕食欧洲兔子,进而控制当地疾病的传染。
猞猁是一种极其喜欢捕食兔子的猫科动物,当兔子数量足够时,伊比利亚猞猁的总食物来源里面,有95%以上都是欧洲兔子,即便是兔子数量没那么丰富了,这个比重也有75%。一只伊比利亚猞猁平均每天都要消耗一只兔子,而处于哺乳期的母猞猁,需求量则更大。
自从1952年法国教授阿曼德勒引入粘液瘤病毒用以控制欧洲兔子数量时,这种疾病就逐渐在欧洲蔓延开来,之后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在野兔中间爆发。
这个疾病不仅会在兔子这一物种间传播,还会通过食物链传到其他物种的身上,但是猞猁却不在这个范围内,所以猞猁通过捕食一些患病的、行动缓慢的、较弱的兔子,从而阻止了疾病的传播。另外,加拿大猞猁也被观测到与白靴兔的数量存在某种强关联。
其实了解猞猁之后便会发现,它们简直就是缩小版的“百兽之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面可以说是罕逢敌手。目前威胁猞猁生存最主要的因素是人为捕杀,比如在汝拉山脉一带,猞猁死亡因素里面有68%是与人类有关,人们捕杀猞猁大多数时候是出于商业目的的,它们的皮毛是上好的原料之一,其次则为报复性捕杀。
很好。猞猁姐姐是分享猞猁、薮猫等珍稀猫科动物为主要视频内容的一位视频博主,主要活跃在哔站上,截止2022年6月22日,哔站上的粉丝数量已经突破170万,现在过得很好,也没有什么生活困难的消息和报道传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