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的菜园0494——前天听朋友说起自家的一件事。事不大,但细想起来里面还真有许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朋友的父亲刚结婚那会,岳父岳母全家非常正式的到亲家家赴宴。没曾想,这第一次的拜会家宴,也是两家在一起吃的唯一一顿饭。
事隔多年,朋友的姥姥姥爷都已经过世了,朋友的父亲才说出其中的隐情。原来是因为半瓶酒,让两家老人心生隔阂,不再往来。
家宴当天,朋友的爷爷拿出家中最好的一瓶酒——五粮液,但是是半瓶。平时不舍得喝,只在重要的节日才拿出来。虽是半瓶酒,但在老爷子眼中,它是五粮液,是家中可用来待客最好的酒。
但亲家眼里看见的不是五粮液,而是半瓶酒。哪有用半瓶酒待客的,用喝剩的东西来对付我们,这就是看不起我们,岂有此理!
饭吃的波澜不惊,但心在肚皮里早已是惊涛骇浪。所有的心思都随着那酒吞进了肚子,谁也没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从此,两家老人再不往来。
这样的事情其实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相对的两个人相互指着地上的数字指责对方,“这是6,你看不到吗?”“明明是9,你才是错的”。就算是说出来,亲眼所见也未必就是事实。
这事细想来,最少有两点启示:1、不要以自己的妄想去定义别人的行为。请在定论之前加一个环节,和对方确认一下。也就是问清楚,讲明白。
如果当年两家老人都多说一句,“亲家,我把最好的酒拿出来,你们是最尊贵的客人,咱们今天喝这酒!”“亲家,酒是好酒,但是半瓶酒不太合礼节呀,咱们是一家人,以后对外人还是应该拿整瓶待客!”
2、事事需要换位思考,从6的位置换到对面,就能看见9。不能换位,就没有同理心,没有同理心,就会处处碰壁,感到处处都是别人在针对自己、为难自己。
推荐篇目:鲁迅《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丰子恺《给我的孩子们》、巴金《怀念萧珊》、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梁晓声的《母亲,我不识字的文学导师》、贾平凹的《父亲的半瓶酒》、林清玄的《的期待》,朱自清的《背景》《儿女》、孙梨《母亲的回忆》、史铁生《合欢树》、钱里群《哦,你是我的父亲》、儿童绘本《爱心树》、《猜猜我有多爱你》等。
推荐书目:《天下父母--有一种爱让我们泪流满面 》、《傅雷家书》、冰心《寄小读者》、印度泰戈尔《新月集》、意大利亚米契斯《爱的教育》、张洁《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王小波、李银河《爱你就象你自己》。
提起父亲,首先得说酒,如不说酒,父亲的生活就难从说起。
邻居的叔叔常常和父亲一起喝酒,菜总是很简单,一两条鱼加一碟花生米,喝酒的人大都会品酒。有一次,妹妹帮他们把酒买回来,父亲把酒倒进碗里,端到鼻前闻了闻,然后眯着眼睛,送到嘴里尝着:“嗯,酒烈,好!”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于是,便和邻居的叔叔一道慢慢的饮着,慢慢地品尝,时不时点头夸酒好。喝酒时,天南地北,他们无所不谈,带着那种近乎原始的思想意识骂得天昏地暗。反正小孩子是听不懂的。我们偶尔问一句,回答便是:“小孩子懂什么?”
邻居的叔叔喝得耳根都红了,父亲还若无其事,并不时给他添酒,说:“再喝一碗。”他便总是很急,伸开五指,把自己的酒碗盖住,并赔着笑说:“别,别,我喝不下了。”实在是不行了,父亲便也不会勉强,自顾自地再喝几口,咂吧着嘴,好像在吃一种极罕见又极美味的东西,仔细的品尝着,脸上露出一种极享受的笑容。
父亲是个农民。酒是父亲的命根子,有的时候父亲喝多了,母亲会嘟囔几句:“别喝了,待会还要干活呢。”说完,就将酒瓶藏到桌底下。这时候父亲还没喝过瘾的话,便会瞪着母亲说:“干什么呀,不就是酒嘛,藏什么藏?”
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离开酒,也从来没有醉过。
小时候,我常站在饭桌的'一端,津津有味地看父亲喝酒。我觉得,父亲喝酒像黄牛嚼草那样特别耐品,咂一小口酒,半闭着眼睛,有种回味无穷的感觉。有一次,父亲见我看得出神,便打趣地说:“嗯,来一口?”这时我便很高兴地走去,当真喝一口,喝了后才知道,那味道并不像自己想像中的那么好。于是,我拼命地吐,然后赶紧夹点菜送到嘴里,以驱走那味道。
从那以后,我对酒便非常反感了。母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爸喝酒不为别的,只是为了更有力气去干活,撑起这个家。”这时的我终于明白父亲离不开酒的原因了。
酒是一种力量,它默默地支撑着我们一家的生活!我爱父亲,更爱品酒时的父亲!
1 父亲阅读题答案
20阅读文章,请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情节
“我们”的感情变化
中年男人刚出现在老师办公室
①
中年男人对老师报出他儿子的名字
②
③
同情
中年男人见到了儿子
④
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如果说这之前这位父亲路人的感觉是一棵被人踏在脚下奄奄一息的草,那么此时的他,则变成了一座可让人依靠的顶天立地的大山!
22请用两个词语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文章结尾写到“这样的父亲,应该有这样出色的儿子”,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深刻含义的理解与感悟。(6分)20①厌恶 ②惊讶 ③中年男人叙述家庭遭遇(或“中年男人叙述家庭不幸”或“中年男人叙述妻子走失的事”) ④敬重或感动(共4分,每空1分)
答案:2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父亲比作“奄奄一息的草”,形象地写出了生活的负担对父亲的重压,也写出了父亲的卑微和无助;把父亲比作“顶天立地的大山”,形象地写出了父亲的坚强和伟岸,父爱的深沉和厚重。(3分,若只答出“生动形象”,无具体分析,则只给1分。)
22形象特点:“卑微”(或“拘谨”)(1分);“坚强”(或“自尊、坚毅、坚忍、乐观、有责任感、能担当、深沉”)(1分)(注意:在两个方面都要答对一个词方可得2分。)
要点:①父亲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尽自己所能给儿子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②父亲自尊、坚强、昂扬的精神面貌对儿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③儿子的出色是对伟大、厚重父爱的最好回报。(4分)(言之成理,答对两点给满分,其它答案酌情给分。)
2 《父亲》阅读题及答案1、不被人所知道了解
2、(1)这是指父亲在心脏被洞穿的情况下又活了三天;原因是因为心脏被洞穿不可能再活着(2)
父亲却微笑着推开女儿的手:“没事,只是摔了一跤。”然后轻轻地拾起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来,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锋上的血迹。
抵达的前夜,父亲来到女儿身边,对女儿说:“明天见到妈妈的时候,请告诉妈妈,我爱她。”
他笑了,俯身在女儿的额上深深留下一个吻。
父亲这样做的用意有两方面其一是为了能坚持看到母亲其二是为了不引起女儿的恐慌
(3)因为父亲知道自己可能坚持不到明天见到妈妈了
3、因为是父亲对女儿和妻子的爱的力量才使父亲坚持着又活了三天所以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3 父亲的背 阅读答案15全文故事情节均围绕“背”字展开,可依次概括为 ① (7个字); ② (7个字); ③(6个字)。
(3分)文章表现的主题是 ④ (4个字)(2分)父亲的背 阅读答案1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章第⑤段和第⑩段中加点部分的含义。(4分)踏实而欣慰: 好一阵后才说: 17以文章第⑿段为例,分析作者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
(不超过150字)(6分)答案(共15分)15(5分)①母亲为父亲刮背 ②“我”背父亲去看病 ③“我”为父亲擦背 (以上每空1分) ④父子情深(2分)16(4分)踏实而欣慰:作为长年在外的儿子,能有机会做点孝顺父亲的事,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补偿,所以内心感到踏实而欣慰。(2分) 好一阵后才说:儿子已经是城里人、文明人、爱干净的人,这样的脏活不忍心再让他去干。
表现了一种淳朴的、浓浓的父爱。(2分)17(6分)答案示例:这段主要运用细节描写的手法来表现文章主题。
例如语段中“慢慢扶”、“轻轻……脱”、“小心翼翼地左拭右擦”等处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我”对父亲照顾得非常细腻,表现了儿子对父亲无微不至的爱;同时文中对父子二人对话的描写,表现了父子之间的互相体谅。文章就是这样表现了“父子情深”这个主题的。
评分标准:这一段所运用的主要手法(细节描写)(1分)——细节举例并分析(2分)——从而有效表现了“父子情深”这个主题(1分)语言表达通顺有条理(2分)1、明白一个“无法逆转的生命轮回啊!父亲背着儿子,儿子背着父亲,就是这样。”小时候,我们在老爸背上趴着,我们长大了,老爸在我们身上趴着。
2、不矛盾。爸爸年轻时是“宽厚壮实的背”而年纪大了是“雀斑”点点的背。
以此来描述爸爸的辛劳,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很多,让孩子体验父亲的艰辛。
4 父亲的半瓶酒阅读题答案17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6分)18第④—⑦段中“我”的心理状态经历了从 “ 慌恐 ” →“ ① ” →“ ② ” → 感动 的变化过程(4分)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1)“父亲在那里悄悄流泪,赶忙装着眼花了,揉了揉,和我说话”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分)(2)从第五段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中,分析“我”和父亲的不同性格(4分)20 结合全文,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说说“父亲的半瓶酒”具体含义和作用(6分)21选出与本文主题不同类的一项(2分)A《背影》 B 《傅雷家书》 C 《再塑生命》 D《爸爸的花儿落了》参考答案与解析2012年广州海珠区一模记叙文17内容概括(6分)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8内容理解(4分)①难受 ②纳闷 [4分每点2分]19内容分析、人物分析(6分)(1)内容分析(2分)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2分动作(细节)描写1分;对儿子的暗自担忧或以免儿子难过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2)人物分析(4分)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 ,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4分“我”和“父亲”的态度各1分;“我”和“父亲”的性格各1分仅答“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给分]20内涵探究、作品鉴赏(6分)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 [6分含义3分;作用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21文学常识(2分)C。
5 酒贾平凹阅读答案1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那些事2试赏析”父亲17内容概括(6分)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8内容理解(4分)①难受 ②纳闷 [4分每点2分]19内容分析、人物分析(6分)(1)内容分析(2分)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2分动作(细节)描写1分;对儿子的暗自担忧或以免儿子难过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2)人物分析(4分)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 ,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4分“我”和“父亲”的态度各1分;“我”和“父亲”的性格各1分仅答“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给分]20内涵探究、作品鉴赏(6分)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 [6分含义3分;作用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第一个问题是17 题二是 19(1)三是20题 绝对正确。
6 父亲 阅读答案答案一1měnɡ dì 2C A3神态 动作(细节) 表现儿子十分自信的样子4认为自己立刻就能准确地回答出父亲的考题答案5为引导儿子正确地认识人生,明白做人的道理 对儿子人生态度的关注及对儿子真挚的爱6不过分计较得失,实实在在地生活。
(意思对即可答案二1)父亲憨厚、诚实、慈爱。第①段中的局促表现父亲憨厚、诚实;买东西表现其慈爱。
(2)外貌描写;“湿漉漉”表明父亲冒雨去买东西,突出了父亲对儿孙无私的爱;“皱纹堆砌”“松树皮”表现了父亲辛苦操劳、饱经风霜。3、给儿孙买了东西,辛苦积攒的钱也交给了儿子,父亲因了却心愿而“笑”,这一“笑”表现了他的宽厚无私。
4、议论和抒情 深化主题答案三1尴尬 zǎn 2衣着的破旧,生活的困苦 2因为自己对城里生活陌生而给儿子一家带来麻烦感到不安和在不在儿子这里住下去的反复思考。 4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5肖像描写 表达了父亲勤劳朴实的性格,更为父亲要离开儿子的家这一情节做了铺垫。
6贴身表示和身体接触的地方,如果删去,父亲从衣兜里拿出钱,就不能表现父亲对钱的爱护以及钱对父亲的意义,而原句恰恰表现出父亲的钱来之不易,是通过他的辛勤劳动积攒下来的。 7父亲把钱给了儿子以后,完成了他的“使命”,通过辛勤劳动把爱又给了儿子,心里的愉悦和满足便汇成了父亲的笑。
8议论、抒情 对比 深化主题,点明中心 9对父亲的鄙弃和厌恶 对儿女深沉的爱和朴实、勤劳、节俭。
7 <《父亲》阅读题 标准答案
1 3对父子 第一对是老者和他儿子 第二对是老者儿子与冬冬(隐含的)
第三对是老者与小白杨
前两对是真正有血缘关系的父子 第三对是没有血缘关系的"父女"
2 不好。因为用“那个女人”可以体现出老者与儿子儿媳间的关系僵化,能够为下文“在家里他日益显得碍手碍脚了”“他的儿子、儿媳带着冬冬经过他这个卖油果儿的老头的身边,竟离得远远的,像躲瘟神”作铺垫 体现出儿子儿媳的不孝顺。
3 他痛苦地哽咽起来,浑浊的老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他像个孩子似的痛哭起来。
4 “熟悉”是因为 曾经 儿子也曾那样亲切地称呼自己,而“遥远”是因为自从儿媳进门后他变成了碍手碍脚的瘟神,再也感受不到人间亲情与天伦之乐。
凸显出 女孩的善良纯洁,与她给予老人的亲情让老人十分的感动。
5 “阴沉而悲哀”是老人现实中的真是感情流露,他对生活对儿子对亲情的失望。而“一丝慈祥与温情”则是因为老人在女孩作画时看到了远处漂亮的小花帽,想到了自己的孙儿。 其中也包含了女孩希望老人能够活的幸福与快乐的期望
父亲离世时我不在场,也没有一个亲人在场,他怎样度过人生最后的短暂时光呢?无法考证,我只能凭借现场遗留下来的那大半瓶白酒猜测而己,他欣然而去。
接到父亲离世的消息时,我难以置信。两周前好好的,怎么忽然没了。当我赶到老家时,父亲躺在卧室地面的席子上,再也不动了,神情那么安祥,似乎做着一个微笑的鬼脸与这个世界告别,他在告诉亲人他心满意足地走了。
离他头顶不远的地面上放着大半瓶敞开着的分金亭。分金亭是当地的一种价廉物美的白酒,父亲的最爱。那瓶白酒的瓶盖不知去哪儿了?嗜酒成性的人懂得珍惜,不会让白酒长时间敞开着,以防酒精挥发而降低酒精度。现在居然未及时盖上,可能是他离世时匆忙喝上几口,能放稳酒瓶着实不易,无暇顾及盖上瓶盖吧。
据说,父亲离世那天清晨,他先在承包田转了一圈看看庄稼,神态自若,邻居见他好好的样子,为他高兴。回家后,他肚子不舒服,叫母亲去请村里的医生来医治。老家只有他俩人,母亲不会骑车,是步行的,去村卫生所有一段较长的路程,等母亲回来时,父亲已经不省人事了,只有地上的那大半瓶白酒陪伴着他,似乎只有它能知道一切。
在父亲离世的两周前吧,我曾回过老家看望过他。那天,父亲显得特别殷勤,留我吃晚饭,没有想到那天成了我和他的最后一顿晚餐。
我因为要赶路,原不准备喝酒,但父亲很高兴,拿来两瓶啤酒每人一瓶,他说他今天不喝白酒,陪我喝啤酒。我不想扫他的兴,平日很难相聚,便乐意接受了。父子俩边喝边聊,气氛融洽。我劝他平时注意保重身体,少喝或者不喝白酒,适当喝点啤酒吧。他说啤酒淡,没有酒意。我敬告他如此爱白酒,当心小命保不住。他说阎王爷请就去吧,好日子先过呗。我说我们的将来会有更好的日子呢。他说那不属于他的,他不要了。
珍惜和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份福,足也。父亲一生爱酒,幸福着他的幸福,快乐着他的快乐,离世时有酒相伴,福也。
1 《中酒》文言文的答案
中酒
原文
一师设教,徒问“大学之道,如何讲?”师佯醉曰:“汝偏拣醉时来问我。”归与妻言之。妻曰:“《大学》是书名,‘之道’是书中之道理。”师颔之。明日,谓其徒曰:“汝辈无知,昨日乘醉便来问我,今日我醒,偏不来问,何也?汝昨日所问何义?”对以“《大学》之道”。师如妻言释之。弟子又问:“‘在明明德’如何讲?”师遽①捧额曰:“且住,我还中酒在此。”
注释
①遽(jù):急忙。
译文
有个先生执教,弟子问“《大学》之道”如何讲,先生假装醉酒说:“你偏找我醉酒的时候来问我。”先生回家后对妻子讲了白天弟子所求教的问题,妻子说:“《大学》是书名,‘之道’是书中道理。”先生点头称是。第二天先生对弟子说:“你们无知,昨天乘我醉酒时来问我,今天我酒醒了,偏又不来问,为什么?你昨天所问的是什么问题?”弟子回答说是“《大学》之道”。先生按照妻子的话讲解了什么是“《大学》之道”。弟子又问:“‘在明明德’,如何讲?”先生急忙捧住脑袋说:“暂且停止,我现在又醉了。”
2 酒贾平凹阅读答案1文中的父亲为“我”做了那些事2试赏析”父亲17内容概括(6分)①父亲写信叮咛“我”好好写作,劝“我”不要喝酒②父亲带小女儿进城,为“我”暗自担忧③父亲陪“我”喝酒,并鼓励“我”[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18内容理解(4分)①难受 ②纳闷 [4分每点2分]19内容分析、人物分析(6分)(1)内容分析(2分)动作(细节)描写,“悄悄流泪”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暗自担忧,“装着眼花”“揉”表现了他不愿意让儿子看到自己的担心,以免儿子难过[2分动作(细节)描写1分;对儿子的暗自担忧或以免儿子难过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2)人物分析(4分)小女儿吵闹时,“我”的态度是:忍不住斥责,并动手去打 ,体现“我”的粗暴,遇事不顺就迁怒孩子的性格;父亲的态度是:不能打孩子,走过来抱孩子哄着出去了,衬托父亲的慈爱,遇事镇定[4分“我”和“父亲”的态度各1分;“我”和“父亲”的性格各1分仅答“我”和父亲对小女儿的不同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给分]20内涵探究、作品鉴赏(6分)含义:①因为“半瓶酒”是父亲担心“我”思想压力过大,主动为“我”买来消解烦闷并陪“我”一起喝剩下的②父亲的半瓶酒让“我”从中获得鼓励,不再沉沦,感受到亲情的慰藉③父亲的那一席话教会了“我”如何面对得失,“我”也学会了怎样做人④父亲的半瓶酒更寄予了浓浓的父爱作用:①以“半瓶酒”为题,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结尾处画龙点睛,暗示“父爱”的中心③“酒”是文章线索(父亲一开始劝“我”戒酒,后来买酒陪“我”喝,喝剩下的半瓶酒激励着“我”) [6分含义3分;作用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第一个问题是17 题二是 19(1)三是20题 绝对正确。
3 有关古诗《饮酒》的试题1陶渊明《饮酒》诗艺术形式上的特色是什么? 2陶渊明《饮酒》一诗的名句是 3陶渊明《饮酒》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4《饮酒》诗的作者陶渊明在诗中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绪? 5《饮酒》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与《归园田居》中的哪两句可以互为证印陶渊明的什么思想 附:《饮酒》赏析 陶渊明《饮酒》赏析 ●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背景简介 陶渊明(365~427),浔阳柴桑人。陶诗以其冲淡清远之笔,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为诗歌开辟一全新境界。
《饮酒》组诗共二十二首,此为第三首。前有小序,说明全是醉后的作品,不是一时所写,并无内在联系,兴至挥毫,独立成篇。
这首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于劳动之余,饮酒致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此时情味,何其深永!陶诗的一大特色就是朴厚,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他常常用“忘言”“忘怀”等词语阻断对情理规律的探索和揭示,这或者就是诗歌回归自然的一种表现。
▲陶渊明在我们中国文学史上地位是非常突出的,他的120多首诗歌可以说每一首诗歌都是非常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这样说唐代以前很多题材的诗歌,唐代的时候才登上它的高峰。
比如边塞诗、山水诗、送别诗,惟独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就是田园诗是陶渊明开创的,并且由陶渊明把它推上了它的顶峰。我们说唐代有很多田园诗人,比如说王维、孟浩然,宋代有些田园诗人,像范成大、杨万里。
唐宋这么多的田园诗人应该说他们所创作的田园诗都是在陶渊明田园诗的浓荫笼盖之下,可以说是没有超过陶渊明的田园诗的。所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是我们中国文学史上一笔非常宝贵的财富。
他生在公元365年去世在427年。一生可以分为三个时期:29岁以前主要是读书的时期,从29岁到41岁他是一会儿出来做官、一会儿又要归隐,是仕隐反复的时期。
他在彭泽当县令时有一次上级来检查工作,他的这些下级的书吏们就说,你赶紧把衣服穿好了帽子戴好了再去迎接吧。他喟然长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于是就挂冠而去。
这种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国知识分子的傲骨,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知识分子。像李白,他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种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那么他挂冠归隐以后就隐居到田园中去,他的晚年是在田园中度过的。他跟乡亲们的关系非常好,自己有酒的时候就让隔壁邻居的老人们一起来喝酒,他自己没酒喝的时候就去敲人家的门说你家有没有酒,所以这个是非常率真的。
而且他还亲自参加体力劳动,他有首诗歌写“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个“愿”一般人理解为回归自然之愿,但是我觉得除了这个以外还可以有一种解释,那就是这个愿望就是丰收的愿望。
我认为只要能够丰收,那么衣服打湿了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理解可能更接近于普通的老百姓,而且这一点也不影响陶渊明形象的伟大。陶渊明性格方面是非常率真的,他自己说“少无适俗运,性本爱丘山。”
他很喜欢自然、很喜欢率真,有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他这个人不会弹琴,可是他自己家里老是放着一把无弦琴,就是没有琴弦的那个琴,高兴起来的时候就把琴拿着拨喇拨喇,没有琴弦肯定没有声音的,没有声音不要这个声音。
“但得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就是说只要有琴动的意趣就不需要有子弦的声音,这是非常有趣的。
他的一生最喜欢的一个是美酒,一个是菊花,这两点都非常突出,这两点在《饮酒》其五中都有生动的体现。 这首诗是非常好的一首诗,他开头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把自己的房子建筑在人世间,可是听不到车马的喧闹,那么“在人境”一定会有“车马喧”,为什么没有“车马喧”呢?他自己自问,说“问君何能尔”,就是我问你是什么原因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呢?下面他答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这是陶渊明非常有名的咏菊的诗歌,“采菊东篱下”是一俯,“悠然见南山”是一仰,在“采菊东篱下”这不经意之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就是庐山,他家乡的庐山,一下就扑进了他的眼帘。所以这个“见”字用得非常好,苏东坡曾经说:如果把这个“见”南山改成“望”南山,则一片神气都索然矣。
下面他就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就是说山里面自然的景观早晨和晚上都非常好,在傍晚时分飞鸟呼朋唤侣结伴而归,大自然是在这个很自然的气氛中飞鸟就回到鸟巢中去了。然后从这样一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中,陶渊明感受到人生的某一种境地。
但是这样一种非常微妙的境地,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欲辩已忘言”了。 这首诗歌是非常好的一首诗歌,它的好就在感情非常真率,一切都自然,特别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远地自偏”对我们今天也不无启发,就是我们今天生活在一个非常现代化的、非常喧闹的这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