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太阳,风风火火
辉煌的、凝重的
象征:沉重的历史
原文:黄河落日
作者李瑛 朝代现代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的、凝重的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的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的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象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夕阳像一个守财奴藏起最后的金子,是说天色已晚,夕阳余晖斜照,仿佛夕阳都不肯多向我施舍一点光辉,吝啬的收回了这一天最后的一点阳光而之所以作者会有这样的感受,就因为他“独自一个人”,题目叫《家庭》,那么很明显,作者要么是在渴望并寻觅一个温暖的家庭,但暂无结果;要么作者逃离的曾经的那个“家”,独自一个人漂泊在异地
不管夕阳这一意象构成的主观原因如何,可以断定的是,作者目前正处于彷徨与孤寂之中,说他彷徨是因为自觉前路漫漫,热切期盼能早日从一条“路”走向一个“家”,但现实却很残酷,“路”是横跨过田野的,不是正途,且阡陌交通变幻莫测,放之四野,目之所遇,哪一条才真正通向“家”的方向,接下来该何去何从呢,作者陷入怕自我的彷徨与对外界的审视之中;而说他处于孤寂之中就更好理解了,他为什么会在漫漫田野上“独自一人”踽踽独行原因是多方面的,最大的可能是没有人理解他内心巨大的悲怆与对家极度的渴望,因此他只能背负个人的孤独在旷野一个人与自己的灵魂对话,但是,越是寻家心切,越是想找一个人诉说,越是四野纵横,越是需要一个人来帮助自己判断,而在这个余辉斜下的傍晚,四顾无人,前路彷徨,他终于沦陷在了自怨自艾的孤独之中,无奈之下,他甚至将夕阳视为伴侣,而此时他又嗔怪夕阳无情,就更可见他深深的孤寂与脆弱
当然我的分析只是“断章取义”,没看原诗,也没查背景,但就这句话本身就了适当的假设与联想
查看全文件
落日,指夕阳下山,在天色渐晚的日暮时分发生。
残阳,指将落的太阳;夕阳,西沉的太阳;被东西遮住的太阳。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夕阳,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ī yáng,指傍晚的太阳;也指山的西面;另外还用以比喻晚年。由于接近黄昏时,夕阳通常为橙红色。
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浅探
通过对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的探讨,指出诗人借助"夕阳"这一意象来表现自己对宇宙、社会、人生的领悟,抒发自己的人生理趣,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夕阳"意象特有的审美意蕴
早晨日出,傍晚日落,这是我们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你用心观察过这样的自然现象吗?喷薄而出的朝阳与缓缓坠落的夕阳是否勾起过你美妙的遐思呢?你又是否思考过其中蕴含的一些科学道理呢?自读本文,你会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落日的幻觉
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而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流连观赏、吟咏描绘。原因何在恐怕是一种感情的影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⑧]”。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⑨]”的诗句吗
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⑩],而且神秘、迷人。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灰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镶有明显的亮弧。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1871年,英国科学家瑞利[11]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12],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太阳变扁的幻觉,不只出现在日落,太阳跳出地平线时也是如此。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所以,当落日下缘接触地平线时,折射使落日的高度和宽度之比为26.5∶32,观赏者眼睛里的太阳自然就是扁的。
最令人迷惑的幻觉,是日落时的太阳看上去要比高挂天空时大两倍半到三倍半,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但实际上,在大气层外天文学家用各种仪器,包括用照相机拍照,已经证明黄昏的太阳与中午的太阳大小是一样的。
夕
xī
名
(指事。从月半见。本义:黄昏,傍晚)
同本义〖sunset;dusk〗
夕,莫也。——《说文》
日之夕矣。——《诗·王风·君子于役》
日东则景夕多风。——《周礼·大司徒》。司农注:“谓日跌景乃中立表之处,大东近日也。”
初昏为夕。——《书·洪范·五行》注
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地官·司市》
瘦影写微月,疏枝横夕烟。——宋·陆游《置酒梅花下作短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夕晖(夕阳的余晖);朝发夕至;夕霭(黄昏的云气);夕市(傍晚进行的集市贸易)
夜〖evening;night〗
今夕何夕。——《诗·唐风·绸缪》
以永今夕。——《诗·小雅·白驹》
朝而不夕。——《左传·成公十二年》
以朝夕燕出入。——《周礼·道仆》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乾》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
又如:朝乾夕惕(形容终日勤奋工作,戒勉不已);终夕不寝;通夕不寐;终夕;风雨之夕;住宿一夕;除夕(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前夕
指一年的最后一季或一个月的下旬〖lastperiod〗
晡时至黄昏为日之夕;下旬为月之夕;自九月尽至十二月为岁之夕。——《洪范·五行传》注
月夕卜宅。——《荀子·礼论》
通“汐”。晚潮〖nighttide;ereningtide〗
官赋轨符,乘四时之朝夕。——《管子·国蓄》
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此联表面上写片云孤月,实则写诗人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落日”比喻“暮年”,“秋风”是写实。年老的诗人飘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快要好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无遗。
1 “夕阳”在古文中的意象
“夕阳”在古文中的意象
夕阳(也可为斜阳、落日)---一般带有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的情感色彩,往往寄托了游子、思妇、壮士、思乡怀古的情感
如:1、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落日残照,本易引人惆帐、感伤,却又偏偏“西下”,就更增添了一层怆神寒骨的迷离之意。“夕阳西下”又与“昏鸦”“西风”一起点明时光紧迫,已到暮晚,季节上到了游子归家的季节,可这个时节、这种时辰却仍有“断肠人在天涯!”用"夕阳"表达作者思乡之情
2、王维的《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塞外雄奇瑰丽的 风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用于进取的精神
3、李商隐 《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里的夕阳表示:人到晚年,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不禁叹息光阴易逝,青春不再。这是迟暮者 对美好人生的眷念,也是作者有感于生命的伟大与不可超越,而借此抒发一下内心的无奈感受。
水平有限,只能答这些了
2 “落日”用文言文怎么表达夕阳
读音:xī yáng
释义:傍晚的太阳。
近义词:落日、斜阳、夕晖、夕照。
反义词:朝晖、朝日、晨光、旭日、朝阳。
例句:
庾阐《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冰心《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戚叩落亚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3 落日用文言文怎么说夕阳,傍晚的太阳由于接近黄昏时,太阳通常为橙红色古今常用意义没什么差别,也可以说夕照、夕晒
寓意:
1、指山的西面《诗·大雅·公刘》:“度其夕阳,豳居允荒”毛传:“山西曰夕阳”《释名·释山》:“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随日所照而名之也”
2、傍晚的太阳晋庾阐《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冰心《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戚叩落亚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3、比喻晚年晋刘琨《重赠卢谌》诗:“功业未及建,夕阳忽西流”李周翰注:“夕阳,谓晚景,喻己之老也”唐杜甫《上白帝城》诗:“老去闻悲角,人扶报夕阳”唐白居易《秦中吟》:“朝露贪名利,夕阳忧子孙”
4 “落日”用文言文怎么表达
夕阳
读音:xī yáng
释义:傍晚的太阳。
近义词:落日、斜阳、夕晖、夕照。
反义词:朝晖、朝日、晨光、旭日、朝阳。
例句:
1 庾阐《狭室赋》:“南羲炽暑,夕阳傍照。”
2 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3 《三侠五义》第二回:“正遇着深秋景况,夕阳在山之时。”
4 冰心《寄小读者》二二:“每天黄昏独自走到山顶看日落,看夕阳自戚叩落亚的最高峰尖下坠,其红如火!”
5 李商隐《登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江汉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江汉:指长江和汉水。此诗为杜甫在历三年(768)秋漂泊于江陵时所作。江陵属于江汉流域地区,故取以为题。/ 思归客、腐儒:均作者自谓。腐儒:迂腐无用的儒生(读书人)。/乾坤:天地。/ 远:遥远,远浮。/ 永夜:长夜。/ 孤:孤独,孤悬。“片云”二句,言自己与片云同在远天,与孤月共度长夜,处境寂寞凄凉。/ 落日:日薄西山的意思,这里比喻自己已近暮年。/ 苏:复苏。此有康复意。“秋风”一句,化用李白的“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以表现自己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思想。/ 存:收养。/ 老马:作者自比,用《韩非子·说林上》“老马识途”的故事。“古来”二句,通过说对于老马应该取其善于识途的长处,而不必要它效奔驰
这是一首咏怀诗,抒发了诗人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首联自叙身份,写自己漂泊流徙的窘境,思归未得、沦落天涯的辛酸。“腐儒”乃沉郁愤激语,含有“自鄙兼自卑”之意。颔联绘景,举目但见片云远飘天涯,孤月高悬夜空。诗人借片云孤月比喻自己寂寞凄凉的处境。颈联明志,自己虽至垂暮之年,身处逆境,依然雄心犹壮,面对飒飒秋风,非但无悲秋之感,反觉病身似欲康复。诗人积极用世的精神何其昂扬!尾联提出希望,诗人自比为“老马”,以古人收养老马以用其善于识途之智而非用其长途驱驰之力,希望朝廷能给予自己竭智效国之机,诗人在抒发老当益壮的情怀之时,何尝没有怀才不遇的深沉怨愤呢?诗人虽怀才见弃、沦落天涯,依然孤忠仍在、壮心犹存,其老当益壮、顽强不息的精神,令人敬佩。诗中名句“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在如何对待人才问题上给人以深刻启示:人非完人,用人者应善于扬长避短,最大限度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作用,以促进事业的发展、进步。
诗人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此联表面上写片云孤月,实则写诗人自己:虽然远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的皎洁。
“落日”比喻“暮年”,“秋风”是写实。年老的诗人飘流江汉,面对飒飒秋风,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快要好了,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拳拳之心已表露无遗。
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与云、月共远同孤一样。见“落日”( 比喻“暮年”)而雄心犹壮。临“秋风”,反觉“病欲苏”,表现出诗人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状态。“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将诗人的感情和身外景物融为一体,表明了诗人虽然远在天涯,一片忠心却象孤月一样皎洁的报国思用之情。2、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老当益壮,愿为国效力。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达了作者思归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