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容易被忽视的?

孩子有哪些心理问题是容易被忽视的?,第1张

现在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有些是很容易被家长们忽视的。

一、抑郁症。

抑郁症在刚开始的时候会比较难察觉,如果没有及时控制,可能对孩子伤害极大。现实中,有不少孩子深受抑郁症的困扰,却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被当作是青春期的叛逆行为,从而错过了治疗机会,最终引发悲剧。

抑郁症的典型表现:

1、经常情绪低落、总是表现得很悲观;

2、不愿意过多与人沟通;

3、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什么也不想做;

4、会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对自己产生怀疑;

5、经常失眠,食欲降低。

二、学习障碍。

其实孩子厌学逃课,考试成绩跟不上,不一定是态度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学习障碍。学习障碍是指在接受正规教育的条件下,智力正常的孩子在听、说、读、写、计算、思考等学习能力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表现出明显困难,因此难以适应正常的学习进度和要求。而造成学习障碍的可能是个人心理因素,也可能是家庭因素。

学习障碍的典型表现:

1、孩子的智力正常,学习表现却远不如同年龄的孩子;

2、孩子很想学,也很努力,但学习表现却还是不理想;

3、孩子有学习困难已经持续一段时间,比如一个学期。

三、焦虑症。

焦虑不仅仅会出现在成年人的身上,孩子也可能深受其扰。焦虑症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以过度、持续性的担忧和恐惧为主要表现,还可能伴随心律加快、呼吸加快、出汗、发抖、虚弱、疲倦、睡眠困难以及肠道问题等躯体表现。

焦虑症的典型表现:

1、学习成绩下降、不愿与同学及老师交往,或由于焦虑、烦躁情绪与同学发生冲突,继而拒绝上学。

2、对未来过分担心,担心学习成绩差、怕黑、怕孤独,常为一些小事烦恼不安、焦虑。并且缺乏自信,对事物反应敏感。

四、多动症。

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作业不认真,也未必都是品行问题,很可能是由于多动症。多动症的患者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 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常常让老师和家长感到头疼。

多动症的典型表现:

1、注意力不集中,保持专注的时间很短,经常心不在焉,丢三落四;

2、很难保持安静,小动作很多,不分场合地嬉戏打闹;

3、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难以适应正常的学习进度和要求。

愤怒、兴奋、焦虑,这些情绪波动,都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的首发表现,由于这种疾病常发生在青春期或幼儿期阶段,那么,该如何识别儿童双相情感障碍呢?

自从孩子出现问题如沉迷手机、厌学以来,很多家长都认识了不少专有名词,比如焦虑、抑郁,再比如,双向情感障碍。可是,家长你真的了解双向情感障碍吗?双向情感障碍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严重时悲观绝望、自伤自杀观念和行为、幻觉和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2、轻躁狂发作期可能的表现:与躁狂相似,但症状有所减轻,持续时间也可能更短,自己通常感觉状态良好,但周围人能察觉出异常。

双向情感障碍是比焦虑、抑郁更为严重的情况,目前的研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是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病理性、社会性、环境等因素都有可能。

1、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学业失败、失恋,或者是受挫受打击了,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

2、从小父母离异,家长性格暴躁、专横,或者为生计奔波,疏于对孩子心理的关注。

双向情感障碍是以抑郁发作与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交替出现,或躁狂抑郁混合发作为特征的一类情感精神障碍。不仅对患者自己的学习、生活影响重大,对周围人、甚至是社会都可能带去伤害。

1、多发性硬化:作为一种神经系统疾病,事实表明至少10%的多发性硬化患者被确定同时患有燥狂性抑郁症。并且医学表明,躁狂抑郁症的产生与多发性硬化所致的神经损伤有关。

2、学习状态一落千丈,一看书就烦躁、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根本看不进去。这样的孩子一旦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信心往往严重受挫,情绪崩溃。

被诊断为患上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也许是在受极端情绪波动的摆布,但并不是无力回天了。药物、理疗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可以帮助他们享受充实高效的生活,尤其是加上他们亲近的人的支持时候。

1、家里保持干净卫生,时常整理房子,令环境变得干净、整洁来让自己心情愉悦。

2、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吃好,充分锻炼,充足的睡眠,不熬夜,这些可以帮助他最大化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失调。尤其是因为沉迷与双向情感障碍通常紧密相关。

3、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健身活动,切忌整日躺在床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无所事事的生活。

双向情感障碍的界定是很严格的,家长们不要动不动就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这是不严谨的,这种标签对孩子影响很重大。孩子情绪出现问题,是要从多方面分析,是需要家长从孩子自身、家庭教育、师生关系处理、居家环境等全方位帮助孩子系统进行调整的。

每个年龄段宝宝易发生的病

每个年龄段宝宝易发生的病,宝宝在成长发育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小毛小病,家长可要做好防范工作,让宝宝健康成长~那么接下来我带大家一起去看看每个年龄段宝宝易发生的病有哪些。

每个年龄段宝宝易发生的病1

12个月:生病时会惊厥,尤其有高烧。

21个月:常腹泻。

2岁半:宝宝便秘。常感冒连带耳朵并发症。摔跤引起鼻子流血。

3岁:非常疲倦。

4岁:冬季接连感冒。在社交场合胃痛。在困难情境下吃饭时要小便。偶尔情感障碍。

5岁:冬季宝宝感冒减少,普遍健康状况好。但是有人患百日咳、麻疹、水痘。偶尔胃痛或呕吐,女孩易便秘。

5岁半:抱怨脚疼。有的孩子常感冒、头痛或耳朵痛。因幼儿学校或其他人对他的要求过高而出现胃痛、恶心、呕吐等反应。百日咳、麻疹、水痘是最常见的传染病。会因洗脸、洗头、梳头等引起过敏。

6岁:较易患病。经常咽喉炎、感冒,伴有并发症。过敏现象增加。可能生的病有水痘、百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上学就会胃痛、呕吐。过度兴奋能导致尿裤子。跌跤摔伤手臂。女孩生殖器增红。

7岁:比6岁生病少,但感冒过程长。常发生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还会患水痘和麻疹。兴奋或疲劳会叫头痛。肌肉酸痛。眼睛偶尔感染,但不重。极度疲倦,打呵欠,伸懒腰。

8岁:健康状况改善,生病少,病程短,但过敏反应增多。遇到不愉快的情境会头痛、胃痛、要小便。常发生跌跤、溺水、车祸等意外事故。

9岁:个别差异显着,有的人很容易疲倦。面临任务时,会叫眼睛痛、手痛、头晕等。

10岁:健康状况最佳。有的'人会想起他6岁左右所患的病,很担心自己身体不好。

儿童常见疾病较多,需要根据年龄、伴随症状进行相应检查,给予诊断和治疗,常见如下:

1、呼吸道疾病:儿童年龄较小、抵抗力低,易患呼吸道疾病,包括咽炎、扁桃体炎、鼻炎、支气管炎、肺炎等,可以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喘息、发憋等症状,此时需要根据儿童临床表现给予检查及治疗;

2、消化道疾病:儿童年龄较小,消化功能不佳,易出现积食、消化不良等症状,可以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等症状。轮状病毒或者诺如病毒感染可能造成儿童肠道感染,出现严重腹泻,此时需要给予对症治疗、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3、泌尿道疾病:儿童泌尿道系统发育不完善且抵抗力低,尤其2岁以下女孩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症状时,注意是否存在泌尿道感染,是否出现排尿时哭闹、尿急、尿频等情况,必要时可通过尿常规检查明确诊断;

4、传染性疾病:儿童年龄小、抵抗力低易患传染病,如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水痘、猩红热等疾病,具有年龄特点和不同临床表现。

每个年龄段宝宝易发生的病2

儿童期间易发重大疾病有哪些

1、白血病

小儿急性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增殖性疾病,多为急性白血病,其特点是起病急,发病初期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且发热持续时间比较长,且在发热的同时,还会出现皮肤血点和贫血。

2、脑恶性肿瘤

小儿脑肿瘤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在5-8岁多为本病的发病高峰,其症状包括头痛、呕吐和视乳头水肿,此外,颅压增高还可致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而出现视力减退。

3、先天性耳聋

据数据显示,全国每30秒出生一个缺陷儿,其中先天性听力损失占据出生缺陷疾病之首,先天性耳聋即出生后就听不到声音,可发生于一侧或两侧,程度轻重不等,。

4、鼻咽恶性肿瘤

鼻咽恶性肿瘤不仅为成人上呼吸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儿童、青少年组也并不少见,其中儿童鼻咽恶性肿瘤占儿童所有恶性肿瘤的1%左右,占所有鼻咽恶性肿瘤的2~18%。

5、严重脑损伤

脑损伤除了在分娩过程中造成外,还多因跌伤、坠落、交通事故等引起,忽视的话甚至严重危及到小儿的生命。

如何避免孩子患重大疾病

1、心脏功能好别“体壮随便跑”。由于心肌功能代偿能力强,隐患、潜在问题不易暴露,心肌问题常常被忽视。通过体检(查体、心电图等),可以监测心脏健康。

2、疫苗保护伞,体检定期查。中国人乙肝病毒携带率高,严重危害公共健康,乙肝病毒是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元凶,疫苗接种必须及时、有效。通过体检,如果发现身体保护性抗体消失或减弱,必须及时复种疫苗。

3、耳鼻喉问题,做正规诊查。通过体检,可以给孩子来个专业检查,有小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常见疾病

1、呼吸系统疾病:相对常见的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日常生活中的感冒,该疾病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生。还有急性咽炎、急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2、消化系统疾病:也是幼儿比较容易发生的疾病,临床中常见幼儿会发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腹泻、急性肠炎等,该阶段的幼儿还容易出现吐奶、厌食症、肠痉挛、肠易激综合征等,部分幼儿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

3、神经系统疾病:在幼儿中也比较常见,临床中幼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有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隐球菌脑膜炎脑病,以及流行性脑膜炎、癫痫、低钙惊厥等;

4、泌尿系统疾病:幼儿主要可出现急性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小儿遗尿,其他比较常会出现的泌尿系统疾病有小儿肾炎、单纯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

5、传染性疾病:幼儿常见的疾病有甲型流感病毒、手足口病、猩红热、水痘、腮腺炎等,还有风疹、细菌性痢疾、麻疹、幼儿急疹等。对于传染性疾病,一经发现都要进行隔离治疗,患有传染病后不能到人群密集处;

6、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中相对比较常见的幼儿血液系统疾病,如营养性贫血、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淋巴瘤等;

7、其他疾病:在临床上幼儿除了可出现上述疾病外,还可出现其他疾病,如湿疹、龋齿、小儿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

 新生儿非常的较弱,我们一定要科学的护理,怎样照顾好新生儿呢下面是我整理的照顾新生儿攻略,仅供参考。

 怎么照顾新生儿

 1、注意保温:俗话说,若要小儿安,注意饥和寒。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够成熟,皮肤调节功能又不健全,体温可随室温的高低而变化。室温高,体温也高;室温低,体温也低。因此,保持室内温度的稳定,是维持新生儿体温的重要条件。夏天不要穿得太多,包得太紧,冬天,应防寒保暖。

 2、科学喂奶:母乳是新生儿最佳营养品,里面所合的蛋白质、脂肪、糖和维生素等最适合婴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而且温度适宜,哺乳方便。因此,要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如果母乳不足,则用牛奶或其他代乳品也可以,不过要注意配制方法。常用的有下列几种配制法:

 (1)配方奶粉配制法:按容积1:4的比例来配制,即1份奶粉加4份水,也就是一汤匙奶粉,加四汤匙水。

 (2)牛奶加等量大米汤:这种混合的配制法,适合于消化不良的婴儿。如果长期服用,还需增添其他辅助食物。

 新生儿出生后6-8小时,可试喂母奶,以刺激乳头分泌乳汁,以后隔3-4小时喂奶一次。在两次哺乳中间,喂点水或葡萄糖水,午夜停喂一次,以保证母亲的睡眠,同时也不会影响婴儿正常的营养和发育。产后2-3天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初乳不仅含有新生儿所需要的营养成分,而且还含有抵抗疾病的物质叫抗体。如果用奶瓶喂奶,要将奶头煮开消毒后使用。喂完奶后,要把婴儿竖起来轻拍背部,使吞入胃内的空气排出,以防吐奶。

 3、保护皮肤:新生儿皮肤表面有一层白色油脂附着,叫做胎脂。胎脂有保护皮肤,防止细菌侵入及保温的作用。出生后不必立即擦去,只须将胎脂积聚较多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用无菌纱布,蘸少许干净的食油轻轻擦抹即可。第二天用温水给新生儿洗澡,先洗上身,后洗下身,不要把脐部弄湿。新生儿皮肤娇嫩,容易破损,因此,洗澡时动作宜轻快,以后每日或隔日洗澡一次。初次洗澡将胎脂洗去后,皮肤呈显深红色,医学上叫“新生儿红斑”,这不是皮肤病,而是一种生理现象,经过一、二天后会完全消退的。

 4、注意衣着:新生儿衣服应柔软而宽适,式样简单,穿脱方便,可用带子代替纽扣,随外面温度的变化,可包以夹被或棉被。尿布要用柔软吸水性强的布做成。

 5、注意大小便: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大便呈棕褐色,以后渐趋为正常**粥状粪便,微带酸气,每日4-6次。若大便次数增加,粪与水分开,说明有消化不良;大便次数增加,呈绿色,量少,说明进食太少;大便次数增多,呈水样,或脓样,说明有肠道感染。因此,在每次更换尿布时,也要注意大便的颜色、量、性质、臭气,以及有无粘液、脓液等。

 新生儿出生后大都排尿,以后排尿次数及多少,要根据新生儿大小、身体情况、奶量和水分多少而定。如果出生后12小时以后仍无排尿,则应仔细检查生殖器及尿道有无畸形,因此,在更换尿布时,也要注小便的情况。

 6、注意保护脐带:新生儿出生后在12小时内,要严密观察脐带有无渗血。脐带敷料必须每日检查一次,如发现敷料被污染,要及时更换。换叛料时,要注意脐带周围皮肤有无发红,脐带断端有无分泌物,有无臭味。脐带脱落后,脐轮处如有湿润或炎症时,就要用酒精消毒后,涂上龙胆紫,或在脐窝部撤点消炎粉,然后,用纱稍绷带包扎起来。

 7、注意乳腺及生殖器:新生儿出生后,不论是男是女,生后3-4天,常常出观乳腺肿大,8-10天达到高峰,有时,还可挤出乳汁样物,这是-种生理观象,是由母亲身体里一种内分泌素,通过胎盘作用到胎体的结果。这种现象,经过2-3周后可自然消退,千万不要用手去挤压,以免引起擦伤和感染。此外,女婴出生后,常有一种白色分泌物排出,有时还为血性,一般过几天后会自然消退的。

 8、预防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容易感染,因此,在照顾新生儿方面,要特别注意这一点。凡患有呼吸道感染、痢疾、皮肤病或其他传染病的人员,都不要接触新生儿。母亲有传染病时,也应暂时隔离。

 9、预防接种:新生儿的预防接种,主要是卡介苗,一般在出生后一周内接种。

 宝宝常见小问题以及应对技巧40个

 1孩子不停地打嗝是怎么回事

 打嗝是婴儿期一种常见的症状。不停地打嗝是因膈肌痉挛,横膈膜连续收缩所致。膈肌运动是受植物神经控制的,孩子出生后一两个月,由于调节横膈膜的植物神经发育尚未完善,当孩子受到轻微刺激,如:吸人冷空气,吸奶太快时,膈肌会突然收缩,引起快速吸气,同时发出“嗝嗝”声。 有时孩子打嗝的时间可持续5-10分钟,看起来好像很难受的样子,但是,打嗝本身对孩子的健康并无任何不良影响,不必担心。

 人出生后其神经发育是有一个过程的,一般情况,孩子3个月后,调节横膈膜的神经发育趋于完好后,打嗝的现象会自然好转。 那么,如何让宝宝的停止打嗝呢在宝宝打嗝时可让他吸奶,喝凉开水或者通过其它刺激,如:光亮、声音等使之缓解。

 2孩子为何总让人抱着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安静,不爱哭闹,照看这类孩子比较省事;而有些孩子则经常哭闹,很少自己躺着玩耍,总喜欢让人抱着。 孩子在离开母体前其形态是弯曲的,故离开母体后的最初几个月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躺得太久会感到背部不适,因此而哭闹,此时若抱抱他,他就会因感到舒服而停止哭闹。此时父母如果因太忙而无法分身的话,就要同婴儿说说话,并抚摸他,或摇动摇篮。对于3个月之内的婴儿可以多抱抱,和他建立良好的母子感情,不必担心会抱成习惯,等孩子5个月后再慢慢训练,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3孩子为何总朝一侧睡

 一般家长都很关心孩子头的形状,所以很重视孩子的睡眠姿势。有些家长看到宝宝睡觉时头总朝向一侧,则担心会导致偏头,因此试图在孩子的枕下、背部垫上毛巾来改变头的方向。但是没多久,孩子的头又偏向原来的方向,所以有一段时间宝宝的头型看起来的确是歪的。其实,对于这个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等到宝宝能够翻身时,他就会不断改变头的方向而朝向另一侧了。孩子l周岁时,偏头现象就不会太明显了。

 4囟门是否可以碰

 宝宝头顶部的囟门软软的,有些家长担心给孩子洗头时令碰伤囟门,因此,孩子出生数月尚不敢给孩子洗头。 孩子的头部分泌物较多,应经常清洗,虽然囟门未闭合时此处较薄弱、柔软,但仍有头皮和皮下组织保护。洗头时只要注意不用力压囟门,而是用手或纱布轻擦此处,就不会碰伤它。

 5孩子为何经常打喷嚏

 婴儿都很容易打喷嚏,有时还会两个三个地连着打,有些家长见此情景便以为孩子着了凉而赶紧给孩子加衣被。其实婴儿打喷嚏并不一定因着凉所致,婴儿的鼻粘膜比较薄弱,因此较容易受到温度、湿度及灰尘等的刺激,从而产生一种神经性反应。

 6突脐要紧吗

 突脐是婴儿的常见现象,有的孩子的肚脐甚至大如杏子,孩子大哭时突出两厘米高,但却无疼痛感。 突脐是怎样造成的呢有人认为突脐是孩子哭闹所致,故称“哭肚脐”,而有人甚至怀疑是否是分娩时助产士的技术不高,肚脐的结扎方法错误所致。一般说来,当妇女即将分娩时,胎儿的肚脐孔会自然闭合,但也有少许胎儿是在肚脐孔尚未闭合时出生的。肚脐孔未闭合的婴儿,一用力,则会因腹压增高而使肚脐外突。突脐对婴儿健康没有什么不良影响,无需特殊治疗,肚脐孔就会随着发育的不断完善而闭合。一般在出生了3个月后即闭合,绝大多数突脐的婴儿在出生1年后其突脐均会消失。

 7如何使生病的孩子保持安静

 若孩子在生病时也不爱躺在床上,则说明孩子的精神状态良好,同时也可据此判断出孩子的病较轻,可不勉强他睡觉。若宝宝患病时哭闹不止,而一抱即安静入睡的话,父母就应辛苦一点,整夜抱着孩子,好让他乖乖地睡。 刚开始发烧,宝宝往往全身发抖,手脚冰冷、脸色苍白,这时,可以用热水袋,电热褥等在床上加温后让孩子安睡。 若孩子在炎热的夏天发烧时,则应该打开窗子,使空气流通。因为此时关闭门窗,孩子不易人睡。 在孩子休息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他——频繁地试体温、喂水、喂药也会使孩子感到疲劳。

 8新生儿为什么易呕吐

 呕吐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表现。新生儿由于胃肠道解剖生理上的特点,本身就容易呕吐。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食物不能容纳过多;贲门松弛,易被胃内容物冲开使胃内容物反流至食道;幽门肌肉发达,受胃内容物刺激时易发生收缩,痉挛,使食物反流。

 由于上述原因,当婴儿吮吸太急,吸进了空气时,就容易发生呕吐。若在喂奶后将孩子轻轻竖起,令其趴在大人的肩上,轻拍其背部使其打嗝,就会避免呕吐发生。 孩子呕吐的另一个原因是喂养不当。如:喂得太多,超过了胃容量;吃得太急;乳汁温度不适(太凉或太热),使胃蠕动增加,导致发生呕吐。 这种呕吐往往偶然发生,且呕吐量较多。对此就注意纠正喂养方法。

 此外,一些消化道疾病也可导致呕吐,如:先天性食道闭锁,胃扭转、先天性肥大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闭锁等,但这类情况并不多见。 在孩子休息时,父母尽量不要去打扰他——频繁地试体温、喂水、喂药也会使孩子感到疲劳。

 9如何预防臀红

 臀红又叫尿布疹。由于新生儿皮肤柔软,若大小便后不及时换尿布或擦洗臀部,孩子的皮肤就会受尿便酸碱性刺激和湿尿布的浸泡而引起皮疹,严重的可出现皮肤脱落或皮肤糜烂,非常疼痛。 预防尿布疹的`最好的方法是勤换尿布,用过的尿布要烫洗干净,再在日光下晒干,保持尿布的清洁和柔软。孩子大小便后要给他(她)洗净臀部和会阴处,擦干后扑上爽身粉或涂5--10%的鞣酸软膏,以防尿便直接刺激皮肤。若已发生尿布疹,要设法使患处保持干燥、清洁。大小便后要将臀部洗净擦干,再涂上龙胆紫或尿溴红。

 10婴儿需要补充维生素吗

 牛奶或奶粉中维生素C和D的含量很少,所以人工喂养的小儿需要补充维生素C和D。 母乳喂养的小儿,若母亲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柑桔水果,小儿就不会缺乏维生素C,但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极低,所以吃母乳的孩子易缺乏维生素D。 补充维生素D的常用办法是给小儿服用鱼肝油,给小儿喝桔汁则可补充维生素C。

 11小儿何时开始出牙

 小儿乳牙共二十个,约六个月开始出牙,至2--25岁出齐。小儿出牙时间差异比较大,有些早至4个月,而有些却迟至10个月左右,都属正常情况。二岁以内小儿乳牙总数大约等于月龄减4--6,例如14个月小儿出牙8--10个。

 12如何知道婴儿是否对添加的食物过敏

 婴儿对某些食物过敏是比较普遍的,尤其是在尝试新食物时,更容易发生。一般食物过敏的反应是出疹或腹泻,因此,给婴儿添加新的食物时,应先添加单一的食品,一旦发生过敏,即可找到过敏的食物,待婴儿适应单一的食物后,再添加混合种类的辅食。

 13如何预防婴儿患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膳食中铁摄入量不足引起的。贫血的婴儿有面色苍白,注意力不集中,易疲乏,和生长迟缓等表现。 近年的研究还发现,缺铁性贫血对婴儿的智力发育也有不良的影响。 出生时婴儿的体内储存有丰富的铁,加之从母乳中得到的铁可以满足宝宝头四个月的铁需要。但四个月以后,必须有规律地给孩子添加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比如每日给婴儿添加1-2个蛋黄,每周二次在婴儿辅食中加入肝泥。可以大大减少贫血的发生。若同时摄入含维生素C较多的菜汤或果汁,可促进铁的吸收。

 14如何预防婴幼儿患佝偻病

 佝偻病俗称“软骨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使钙磷摄入不足所致。人体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维生素D,但大多数食物中含量较低,不够用,人体主要靠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维生素D,因此,当从食物中摄入的维生素D较少,晒太阳太少,小儿就会患佝偻病。

 预防佝偻病要注意以下措施:

 1)提倡母乳喂孩子,并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D及钙磷比例适当的辅食;

 2)多晒太阳,平时每天户外活动在一小时以上;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户外活动受限制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补充鱼肝油和维生素D。

 15如何让宝宝睡好觉

 许多年轻的父母经常询问“如何让宝宝安安静静睡觉”这的确是所有父母都关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措施:让孩子吃饱十分重要;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助于孩子入睡;让孩子听有规律的声音如轻柔的节拍声等;给孩子一个与白天不同的利于入睡的环境。如关掉电视机,收音机,减弱室内光线及尽量减少嘈音;保持室内温度在19--21摄氏度等。需要注意的是,在出生后的最初几个月,婴儿的睡眠时间是没有规律的。

 16怎样让孩子安全睡觉

 婴儿睡觉应采取仰卧位。其他体位只有在医生的指导时才能使用。此外,为使孩子睡眠时安全,还要注意以下几点:二岁以前,不要让孩子用枕头睡觉,枕头有时可使孩子窒息;不要使用塑料床单;不要给婴儿盖太多或太厚的被子,让孩子太热不好,甚至有危险;还要使用安全婴儿床。

 17每天孩子睡觉的时间是多长如何安排

 每个孩子各不相同,一般来说,新生婴儿需睡18-20小时左右,白天和晚上睡眠的时间差不多。随月龄的增长,婴儿睡眠时间逐渐减少,3-6个月时为14小时左右,6-12个月为12-14小时,而且晚上睡眠的时间逐渐延长。要安排好宝宝的睡眠,就要注意在白天给予适当的活动或运动,比如到户外晒太阳,中午或早晚这段时间安排听音乐或做游戏,这样可适当缩短孩子白天的睡眠时间,消耗其精力,在晚上睡得更香更甜。这种训练可从4-5个月开始。

 18宝宝啼哭怎么办

 婴儿尚未具备语言功能,哭吵是表达要求或反应身体不适以引起大人注意的一种方式。大多数婴儿哭吵是因为饥饿,口渴,尿湿,尿布不干净以及要抱等,这种啼哭是生理性的,可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啼哭:喂孩子母乳及其他食物,让孩子吃饱喝足;抱孩子走动,并轻轻摇动;给孩子哼小调,说话或让其听些柔和的声音;给孩子适当的玩具或坐在窗边向外望等。由于护理不当或粗心大意所致的包裹过紧,环境过热过冷,物件疼痛,热水袋烫痛等引起的哭吵,则必须仔细查看,怯除诱因。 哭吵有时也是某些疾病的早期反应,如消化不良,中耳炎,肠绞痛等,此时婴儿的哭声多呈痛苦状,抱起或喂奶也不能使哭闹停止,多伴有发热,咳嗽,吐泻,面色苍白,精神柔弱或等病理特征,这属病理啼哭,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19、小儿如何喂养

 躺着哺乳不失为一件以逸待劳的事情。尤其是晚上,你完全不需要起床给宝宝喂奶,让宝宝睡在你的身边,当他饿的时候,就把他拉到身边直接喂奶。 这样可以把喂奶对睡眠的影响降至最低。

 20、如何清理吸奶器

 买一种可以放在微波炉里用的袋子,把用完的吸奶器,奶瓶,奶嘴洗干净放进去,然后一起放进微波炉或者消毒柜里消毒。

 21、如何助宝宝吸奶

 自动吸奶器是个好东西,有了它你可以腾出手来读读报纸,甚至可以边吃饭边吸奶。

 22、如何给宝宝调奶

 买一个容量1升以上的水壶,每次冲好1升的配方奶,需要的时候取适量加热就可以了,这样可以省去你每喂一次奶就调一次奶粉的麻烦。

 23、换尿布的准备工作

 除了宝宝房里,可以在多个地方放置“尿布篮”,里面放上尿布,尿片,擦拭用的毛巾和少许玩具。你可以把这样的篮子藏在桌子或者床底下,随时取用。 如果带宝宝开车外出,那么最好在你的车里备6到8个尿布或尿片、一些爽身粉、擦拭用的毛巾、一套干净的宝宝服、装有清水和配方奶的奶瓶,还有充足的食物、果汁、零食、消毒水、绷带、眼药水、退烧药、镊子、防晒霜、太阳帽、避蚊水,还有应付天气变化的夹克或毛衣以应付各种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有了这套完整的“装备”,哪怕在外面遇上交通堵塞耽搁一晚上都不怕了!

 24、小儿的夜间护理

 睡袍比代扣子的连体衣裤脱换起来要方便得多,你甚至不用开灯就可以搞定换尿布的整个过程,试一试吧!

 25、如何给宝宝洗澡

 把宝宝洗澡时要用的毛巾,浴巾,香波,乳液,换洗用的衣服,尿布收集在一个篮子里,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这样给他洗澡的时候就不用到处跑了。

 26、妈妈如何处理家务

 准备一个大篮子或者箱子,当你来不及细细整理或者突然有朋友来访的时候,把宝宝乱扔的东西统统收进去,藏进壁橱,等空下来再进行整理。 在经常需要清扫的房间的伸手可及处备一些抹布和湿巾,以便随时拿来清理污垢。虽然这需要花点钱,但是清洁效果很不错,而且也可以节省时间。 准备一块小黑板,或者使用报事贴,每天写上当天必须做的事情。这样你还可以顺便为孩子他爸安排一点点“任务”,免得他问你“我该帮你做点什么”时你又一下子想不起来哦!

 27、有了宝宝后,如何挤时间做其它的事

 宝宝午睡的时候,可以趁机打扫屋子,这样什么事都有条不紊。晚上等他安静下来的时候,你的精力也已所剩无几,所以可以挑一些轻松的事做,比如洗碗。这样第二天再做剩下的家务时,心情会很好。 在洗碗池旁边放一个小桶,喂完宝宝后,把要洗的奶瓶,奶嘴,勺子什么的都放进小桶里,加些洗涤剂,倒入热水浸泡,先着手去做别的事,等空了再来洗它们。餐具浸泡一会儿,也会变得容易清洗,真是一举两得。

 28、如何洗衣服

 睡觉前把衣服丢进洗衣机,第二天早晨再晾;收下来的衣服先放进一个篮子里,有时间的时候再叠。 尽量买一些不用熨烫的衣服,那会节省你不少的时间。

 29、如何省时间来做饭

 有些食物可以一次做很多,如汤啊,炖品,米饭,剩余的可以放冰箱,下顿热了再吃。 还可充分利用电话和鼠标! 有些物品可以通过网上订购,这可以省去你好多时间呢! 有时候叫外卖也是不错的选择,平时去餐馆记得顺便问他们要外卖电话和菜单吧!

 30、宝宝上幼儿园

 如果到了宝宝上幼儿园或者托班的年龄,那么每天早上就会变得分秒必争,这时候如果有爸爸帮忙,两人配合默契,可就事半功倍哦!

 31、如何增加父子感情

 每天睡觉前给宝宝洗个澡,能让宝宝睡得更香。这个任务就交给爸爸吧!在增进父子感情的同时,也让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有个短暂的休息。

 32、如何保持好心情

 哪怕十万火急,也不要觉得这就是世界末日了。有宝宝在,你的生活会永远精彩。他哭泣,发脾气的时候,哪怕眼前的事情再多再杂,也要放下,和颜悦色地去安慰他吧!相信可爱的宝宝足以给你最大的安慰。

 33、如果你是全职母亲或父亲,首先要抚养宝宝 如果你是全职母亲或父亲,那么请记住,你现在首要的责任就是呆在家里抚养宝宝,不要浪费跟他在一起的时间,这对他们来说可是非常关键的一段时间!

 34、再忙也要缌照顾你的宝宝 宝宝兴致来了的时候,哪怕手上的活再忙也要停下来陪他。家务,工作可以明天再做,但和宝宝度过的时光,也许会成为你一生难忘的记忆!

 35、亲子小儿发热的家庭护理

 (1)休息:高热的孩子最好卧床休息,这样可减少能量消耗,减少肌肉活动和热量的产生。

 (2)喝水: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通过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也可选用盐开水。

 (3)喂养:发热的孩子一方面消耗大,另一方面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又差,因此给他们提供的食物要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可少量多餐。

 (4)通风:居室空气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温降低一些,这样有助于体热经传导辐射散热,有利于降温。

 (5)物理降温:可以做额部冷敷或用30%-40%的酒精擦浴;也可洗温水澡,洗澡的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2℃。畏寒、寒颤时不宜采用这些物理降温方法。

 (6)口服退热药:高热时若物理降温效果不理想可口服退热药,但要注意,每次只服用一种退热药,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几种退热药,以免药物过量,出汗太多,导致小儿虚脱。也不要频繁服用同一种退热药,一般两次服药间隔最好不要少于6小时。热退时常伴有大量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擦拭或换下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7)观察病情:如果孩子虽然高热,但面色红润精神好,家长就不用着急,也不必一天往医院跑几次,只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就行。如果孩子变得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出现频繁呕吐、腹泻或头痛,则要及时到医院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36、陪宝宝住院要点 宝宝住院所需的用品与成人并不一样,爸妈们要特别留心才能减轻宝宝住院的不适。

 37、孩子腹痛时,采取按摩或者热敷 孩子发生腹痛时,父母们应观察其疼痛急缓和进展情况。 如果孩子腹痛不剧烈,腹痛时也没有明显的其他异常情况,可以用手轻轻抚摸其腹部。但若哭闹不停止,或是孩子腹痛时伴有发热、吐泻、大便中带血等异常情况,则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诊治,不要随便按摩和热敷。

 38、避免睡前喂奶

 要避免龋齿的后果,可在吸完奶水后再给宝宝吸两口温开水,稍微清洗口腔内的余奶。而要避免呛咳的危险,喂奶的速度一定要控制得恰当适宜,千万不要过人急躁。此外,孩子哭泣或是呼吸急促、气喘时进食也容易被呛,所以也要避免让宝宝边哭边吃奶。

 39、如何让宝宝睡好

 如果实在担心孩子,可以跟孩子同睡,但是要“保持距离”,切忌将孩子抱得紧紧的。可能的话,最好跟孩子分开睡,只要做好安全措施,孩子就不会跌下床或磕碰到。如果担心孩子因黑夜面害怕,不妨在床头安装一个柔和的灯,给孩子一点光线。

 40、当宝宝哭闹不止或睡眠不安时

 不要以摇晃来哄宝宝。宝宝哭的时候只要抱着他,让他觉得安全就好了;还有市面上卖的摇摇床,也尽量不要长时间使用。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六种:多动性,抑郁性,孤独性,焦虑性,强迫性、恐惧性。

患有多动性心理问题的孩子,显得非常好动。虽说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是有些儿童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活泼好动,而是患上了一种称为儿童注意力缺陷的多动性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多动症”。

患有抑郁性心理问题的儿童,其症状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悲伤、失望和精神痛苦,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又称为儿童神经性抑郁症。据报道,精神科门诊儿童诊断为抑郁症的占28%,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儿童抑郁症比例为59%。

患有孤独性心理问题的儿童,其病情多发生在婴幼儿期,是感知、语言、情感、智能等多方面的广泛发育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精神障碍,心理学称为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4‰~5‰。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如果及早发现并进行特殊教育、行为矫治、药物治疗,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行为的儿童,大都是患了心理焦虑症,是最多见的儿童情绪障碍。焦虑患儿常有认真仔细、胆小多疑的性格,在某些精神因素如亲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学业失败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病。

儿童强迫性心理问题,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病人虽能意识到这些观念、意向、行为是不必要的或毫无意义的,但就是难以将其排除。儿童强迫症的发病年龄以10岁前多见,既有自我强迫,又有自我反强迫,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冲突疾病。

儿童恐惧性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焦虑,达到了异常程度。恐惧是正常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儿童对周围客观事物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要认真对待地,要及早的治疗与教导,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有个叫磊磊的男孩,才5岁,性格“活泼”的了不得。整天都闹腾个不停,他不是不停地跳皮筋,就是对足球踢个没完,即使偶尔在房间呆一会,也是在柜子上、桌子上或床上椅子上爬上爬下的,总之一天到晚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候,除非晚上困极了才去睡觉。

开始,父母以为孩子是天性活泼,生性贪玩,没什么大关系。后来,经一位懂点心理学的朋友一提醒,才知道孩子是患了儿童常见的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有医生认为,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可能是由于患儿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某一种,使得神经不能及时传递信息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许多研究者发现,儿童多动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一些专家将多动症患儿和正常儿童对照研究发现:多动症患儿的父母童年期有多动症病史者较多。

近来发现,铅中毒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摄入含铅、含铝量过多的食品,即使未达到中毒的剂量,也会诱发多动症。也有人认为,多种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多种饮料、糖果、冰淇淋、香肠都有可能导致多动。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障碍是精神上或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其中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又是本症的主要特征。多动症忠儿与普通儿童的顽皮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

对多动症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到学习的儿童,应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右旋苯丙胺、利他林、米拉脱林等中枢兴奋剂。这些药的有效率一般为70%一80%,因此是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物。患儿在用药1~2周后,一般会表现出安静,不再那么好动,注意力较集中,能按大人的要求行动,易于管理等。

药物不能代替教育,只能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家长和教师不能歧视多动症患儿,更不能损伤其自尊心。对患儿良好的行为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样,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不可以患病为理由进行袒护,而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

桅桅是家中的独生女。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抱有极高的期望。因此,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要比别人多些,智力开发要比别人早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优秀。

在4年级一次期中考试时,桅桅患了重感冒。由于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紧张,有一科没考好。受此影响,其他科的考试成绩也不好。

桅桅从此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精神萎靡,食量减少,逐渐发展为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干脆不去上学了,整天在家睡觉。

家长开始不知底细,问她怎么了。她说不清楚,只是流眼泪。家长以为孩子患了大病,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未发现任何异常。

于是家长怀疑孩子患了心理疾病,前来咨询治疗,经心理医生详细的诊断后,原来桅桅患了儿童常见的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的病因

儿童抑郁症主要是心理遭受刺激后而诱发的。比较常见的有感情上受到重大打击,如亲人去世、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考试失利(特别是未考上理想的学校)等,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的剧烈反应并导致情感加重。

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也会诱发儿童抑郁症,如学习成绩不好,长相不出众,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不受老师重视,不引人注目,从而产生一种失落感。

儿童的父母患有抑郁症也会引起儿童的抑郁症。有抑郁症的父母通常少言寡语,不参加社会活动,不与他人结交来往,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心,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情绪。

儿童抑郁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诱发引起的,因此治疗方法也主要运用心理治疗。当发现儿童有抑郁症状后,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谈,多给以关心、安慰,接受孩子的倾诉,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

儿童忧郁症的心理治疗

治疗儿童忧郁症,首先要选择支持疗法,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抑郁多是由于儿童对自己不满而引起的,而这个不满意的标准常常是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在达不到这个标准时,就会引起抑郁。

要提高自信,战胜抑郁,就要帮助孩子改变这个标准,使之切实可行。当儿童通过降低标准而达到目的后,要给予鼓励,正面强化,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

在对患儿进行心理支持之外,主要采取行为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就是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行为治疗时,家长一定要按计划行事,严肃对待治疗,不能迁就孩子的好恶,否则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有个5岁的小男孩,很少讲话,班主任反映他两个月内共讲了6句话。

生活中很常见的事他也不会说,而且在幼儿园整天是一个人玩,不与他人交往。父母一直以为是发音器官有缺陷,经专科多次会诊,认为发音器官无异常。经测试诊断,发现小男孩其他能力均属正常,只是语言发育迟缓,并伴有性格上明显的变异,属于孤独症。

富有爱心的班主任老师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才知道小男孩的父母是地质工作人员,长期在野外工作生活。小孩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到农村的外婆家,直到4岁时才送到基地幼儿园入托。而外婆无文化,且寡居而形成孤独的性格。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患儿的突出症状。大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显得很安静,常常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

除了语言障碍,孤独症患儿还会有孤独离群、不适应集体生活,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情感冷淡、面无表情;兴趣狭窄,行为活动单调刻板等症状。

孤独症患儿的身体素质有极端性,要么非常好,要么非常弱。患儿易患与植物神经系统失调有关的喘息病、自体中毒症等病症。

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还可让孩子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患儿在说话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用词不当、词语颠倒等现象。此时一定要耐心地倾听,不能表现出不耐烦,以免伤害患儿的自尊心,失去说话的兴趣,产生对说话的恐惧感和口吃的语言障碍,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的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的心理治疗

加强言语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重要内容。对刚开始理解语言的患儿,多余的词句会把孩子弄糊涂,所以说话应尽量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简短语句。

针对孤独症的儿童心理治疗师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母亲与孩子面对面地坐在地板上,母亲一手拿孩子喜欢的那本书,一手拿糖果、饼干等孩子平时喜欢吃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第二步:母亲将书突然呈现在孩子面前,放在地上,这时孩子可能表现出非常喜欢这本书并伸手去拿,紧接着母亲又在他面前摆出他喜欢吃的东西,他又可能会伸手去拿。这时母亲要把吃的东西放在离孩子稍远一点的地方让他去取,孩子吃到东西会表现得很高兴。以后每天按上述方法去做,多次重复,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出现书的同时,还会用眼去找吃的东西。

第三步:将书的位置由地上换到小椅子上,孩子看到后伸手去拿,这时立即把糖果等放在椅子上。按这种方法,使书靠近孩子眼睛的水平方向。

第四步:将书放在母亲左眼侧面,再移到右眼侧面,不断给糖果以刺激强化,让孩子眼光逐渐适应,慢慢注视到母亲的眼光。进而逐渐改为拥抱、亲吻孩子,慢慢地使孩子与母亲建立起母子感情。

小女孩9岁,是某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是剧团的武打演员,母亲是工厂工人。父母均只有高小文化程度。

根据老师反映,患者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语文成绩较好,数学成绩则很差。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督促严格,但是没有能力辅导。

儿童焦虑症的病因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还有很多父母甚至以忙碌为借口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有的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时又不能很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大多数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心事,无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父母与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苛求或者溺爱孩子,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便不知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产生焦虑反应。这种过于紧张的状态,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常常办事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会产生一些负效应,这样也会使儿童产生焦虑。

面对患有焦虑症的儿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首先应该用和睦的家庭气氛.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儿童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一般来说,急性焦虑反应发作并较严重时,应当根据患儿的病症发作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而慢性焦虑反应发作时,以心理治疗最为适宜。满灌疗法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方法。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对患儿来说能引起最强烈的焦虑情绪的刺激以“冲击”患儿,使患儿克服对某些情境、事件的焦虑反应。放松疗法是治疗儿童焦虑障碍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减轻、消除儿童焦虑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10岁的男孩鲁鲁,据他父母反应,孩子近一个月来走在马路上总是要数路灯,而且数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数。多次严厉指责仍无效,经诊断为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的病因

精神因素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因。患儿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精神刺激,引起恐惧,使儿童忧心忡忡、胆战心惊。

患病儿童的性格大多内向,胆小拘谨,待人特别有礼貌,优柔寡断,行动较古板。父母性格内向,有洁癖、强迫行为,也会给儿童带来影响。

儿童所患的强迫症是与成人有区别的。儿童的强迫现象不存在明显的心理冲突,只是机械地再三地重复某些行为。同时儿童强迫症的主要表现为强迫行为,而不是强迫观念,而且年龄越小,这种倾向越明显。

儿童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儿童强迫症治疗后的效果是较好的,多数患儿通过治疗在不长的时间里就能恢复正常。

系统脱敏疗法是治疗患儿强迫行为较有效的方法。首先列出强迫行为的次数与情景,然后对每一种情境下的强迫行为逐步进行脱敏。

反应阻止疗法是给患儿一个先导刺激,这一刺激导致患儿出现强迫症状,并使焦虑增强。然后采取强制手段制止其强迫行为的出现。慢慢的,患儿的强迫行为和焦虑反应都会消退。

治疗强迫观念适用思维阻断疗法。当患儿出现强迫性思维时,大喝一声“停”。在此基础上,患儿可以练习对自己喊“停”,使思维停顿。

此外,还可采用满灌疗法、模仿学习等心理治疗技术进行治疗。辅助治疗强迫症的常用药物有氯丙咪嗪、舒乐安定、氯硝安定等。

有个7岁读二年级的小学女生,因为在放学的路上看到一辆汽车撞倒一位骑自行车的妇女,吓得浑身冒汗,两腿发抖,居然对汽车产生了恐惧:一看到汽车就浑身颤抖,两腿酸软,更不用说坐汽车了,而且每天放学回家时都心有余悸。

儿童恐惧症的病因

儿童恐惧障碍主要是因环境、教育造成的,而其中又以父母的行为方式、教育方法的不当为主。父母对孩子溺爱、过于保护、限制儿童的许多行动,或者用吓唬威胁的方法对待孩子的不听话、不乖顺,当着孩子的面毫无顾忌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些可怕的事情。大人过严过高的要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睦或对孩子缺乏一致性、一贯性的教育也会诱发儿童恐惧障碍。

儿童恐惧障碍的心理治疗

对恐惧障碍患儿的治疗,首先要了解发病的原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恐惧障碍是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习得的,因此可利用对抗性条件反射原理,循序渐进地消除其恐惧心理。一般的做法是:先用轻微的较弱的刺激,然后逐渐增强刺激的强度,让其逐渐适应,最后达到消除恐惧障碍的目的。

许多儿童恐惧障碍的产生是受了家庭成员的影响,因此在治疗时不能只孤立地治疗儿童的恐惧障碍,而要了解患儿行为、情绪问题发生时的整个背景情况及与患儿间的影响。

患有入学恐惧症的儿童与逃学儿童行为不同。逃学儿童为达到不去上学的目的,常常是制造了一系列上学的假象,而入学恐惧症的儿童则毫不掩饰地向家长提出不想去上学。

入学恐惧症

入学恐惧症是指学龄儿童对学校产生一种强烈的恐惧感,拒绝上学的现象,以7~12岁的男孩较多见。日本有资料表明,在200万学龄儿童中,每年就有5万儿童因为此症而不得不停课退学。

入学恐惧症患儿大多数都是好学生,少数学生即使学习成绩一般,但也是听话的学生,其智力水平要么高于一般者,要么低于一般者。

引发入学恐惧症的原因很多。一般认为,胆小多疑、太仔细、太谨慎、过于敏感的性格容易诱发此症。在家里被大人溺爱和过分保护,会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从而增加了他们对学校适应的困难。家长、老师对孩子期望过高,甚至有些孩子自小受大人的影响对自己也有较高的期望,超过了心理承受能力而渐渐形成焦虑性心境,就会表现出入学恐惧或是考试恐惧。

入学恐惧症患儿易产生焦虑症状。如果大人强迫患儿到了学校,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心情和焦虑性躯体症状。比如哭闹、发脾气或愁容满面、不愿说话、惶惶不安、犹如大祸临头一般;面色苍白、呼吸急促,甚至头痛、腹痛、恶心、呕吐等。而一旦听说不去上学,患儿的这一切焦虑反应就自行消失,恢复正常。

儿童心理异常的症状

  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总而言之,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咨询师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儿童心理异常的表现:

  五大心智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

 在发育期间儿童的智能显着低于同龄儿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这种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滞,有的孩子有很特别的面容,还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这种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去检查,以尽早治疗。

  学习障碍

 这种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显的语言和运动发育上的问题未引起重视,小孩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障碍和运 算障碍,因此学习成绩差。若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进行特殊矫治。

  缺陷多动障碍

 这类小孩智力正常,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多动,但注意缺陷是实质问题,由于注意缺陷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习成绩很差,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矫治。

  语言发育障碍

 小孩理解语言和说话延迟或理解和说话能力不如正常儿,智力发育在正常范围,应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

  发育协调障碍

 这种小孩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大运动,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书写困难,甚至口腔、舌体等运动不协调还可导致进食、说话和阅读困难,智力发育可在正常范围,如发现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应也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训练。

  其他行为问题

  (1)吸吮手指

 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随年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增加,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会自行消退。一岁后,若小孩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造成这种行为不消退的原因有:与人交往、玩耍过少,饥饿时未及时哺乳等。

  专家建议:

 在小孩出生后就应经常给小孩讲话,因2-3个月的小孩特别喜欢注视正在说话的人脸,并对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进行模仿,当小孩5个月会抓物体和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加时,应经常给小孩玩玩具,并常带他们到户外去玩,去接触其他小孩,饥饿时应及时哺乳等。总之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应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会将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周围世界。

  (2)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发生于3一6岁的小孩,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咬指甲的发生常与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多数儿童可随年龄增加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至成年期。

  专家建议:

 防治这种不良习惯主要应改善和消除造成儿童精神情绪紧张的一切因素。严重者或较大儿童应到医院进行矫治。

  (3)倔强

 ~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于自己的事表示抗拒或拒绝也是正常现象, 但3~4岁后随语言、思维、社会情感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自我控制能力逐渐增强,调控情绪的能力增加,这种违拗和反抗行为会逐渐减少,在这年龄阶段的孩子,若凡事仍然表现出强烈的违拗和反抗行为,或毫无道理地固执要求他想要做的事,拒绝成人的合理要求,偏做成人禁止做的事,则为不正常行为。平时过于娇惯宠爱孩子,稍不如意就满足小孩不合理的要求或成人脾气暴躁,经常打骂小孩,对小孩的正当要求过于冷漠等都可导致小孩产生强烈的违拗和反抗心理。

  专家建议:

 防治的关键在于改善家人教养孩子的态度,要关心孩子成长,要正确对待孩子的合理要求,对待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有原则性,避免过多责罚。

  (4)依赖行为

 不同年龄的儿童都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尤其在婴幼儿时期是正常现象,但过分依赖与年龄不相称时则为不正常行为。家庭成员的过分照顾是造成儿童依赖性的最主要原因,相反,缺乏照顾,小孩得不到父母的足够的支持和教养或对小孩要求过高,使小孩屡受挫折,不能形成有关独立成功的经验都可能导致小孩不正常的依赖行为。

  专家建议:

 防治的重点在于从小应鼓励小孩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要提过高要求。小孩能独立完成的事,成人应少帮助,让其从中获得独立成功的经验,小孩不能独立完成的事,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5)退缩行为

 在陌生的环境中有短暂的退缩行为对儿童来讲是正常现象,若过分怕生,不愿到公共场所去玩或随父母去亲朋家中做客,从不主动与其他儿童交往,平时表现孤独退缩、胆小怕事、沉默少言,喜一人独自玩。但可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与熟悉的人玩耍自如。大多数儿童可随年龄的`增加而自行消失。

  专家建议:

 防治的关键在于从小应多给小孩提供充分的、各种形式的交往机会,让小孩多与周围的人,尤其小朋友接触。

  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1、攻击

 这类孩子整日东奔西跑,经常搞恶作剧,喜欢讽刺挖苦别人。对美好的物品毫不爱惜,摔打成为癖好,表现出攻击性。

  2、焦虑

 指突如其来的没有明显身体原因的恐惧状态。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过于敏感、食欲低落、无端哭闹。这类儿童陌生环境反应敏感,而担心害怕,甚至恐惶不安,哭闹 不停,常常担心被别人嘲笑,对尚未发生的情况,产生过分的关注,并伴有无根据的烦恼。对日常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显得过分焦虑。

  3、多动

 儿 童的心理行为可以表现在儿童的行为上,有些儿童出现“多动症”。主要表现为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受到严重影响等几个方 面。好动具体来说是喜欢跑动,或爬上爬下,摇椅子转身,离位走动,叫喊或讲话,引逗旁人,小动作不停,如咬铅笔、咬指甲、咬衣角等。注意力不集中方面具体 来说,上课时不能专心听讲,注意力涣散,易受环境干扰而分心,在课堂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凝神发呆。自控情绪的能力差方面具体来说,表现为幼稚任性,克制 力差,易激怒或冲动。情绪不稳,为了一些小事就喊叫或哭闹,脾气暴躁,常根据瞬间冲动行事,不考虑后果,可能突然做出一些危险举动及破坏行为。

  4、恐怖和失眠

 恐怖表现在对某些事物或情景产生惧怕和逃离的心情,如怕打雷闪电,极度紧张,抱头乱窜。儿童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或基本没有危险的东西也感到害怕,而且这种害怕十分突出,儿童由于恐怖而出现回避、退缩行为。失眠的孩子入睡困难,睡中不时惊醒、大声哭闹,甚至梦游四方,但白天回忆不起来,只觉得精力不足,情绪不稳。

  5、恶劣的人际关系

 儿 童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指他们与父母、教师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从这些人际交往中可以反映出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孩子乐于与人交往,善于和同伴合作 与共享,理解与尊敬他人,待人慷慨友善,也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心理不健康的儿童一般没有融洽的人际关系,往往由于个人心理不健康等原因,与人产生交流 障碍。不能与人合作,对人漠不关心,缺乏同情心,有猜疑、嫉妒、退缩现象,不能置身于集体,与人格格不入。

;

1冬季幼儿健康小常识有哪些

一、避免着凉: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幼儿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因此冬季要给幼儿保暖,避免着凉。

二、保护皮肤: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三、注意室温: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18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就会感到头晕、疲倦。

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易感冒。四、多晒太阳: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五、不坐凉地:冬季地面的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

挑食的危害小儿挑食、偏食都是非常不良的习惯,对生长发育极不利。挑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一旦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缺乏症,影响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预防、矫正孩子的偏食毛病。

2冬季幼儿健康小常识有哪些

一、避免着凉:

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幼儿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炎、因此冬季要给幼儿保暖,避免着凉。

二、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三、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18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就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易感冒。

四、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五、不坐凉地:

冬季地面的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

挑食的危害

小儿挑食、偏食都是非常不良的习惯,对生长发育极不利。挑食容易造成维生素缺乏,一旦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就会造成维生素的缺乏症,影响身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康复。

挑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的摄入不足或过量,造成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容易生病或是过度肥胖,严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预防、矫正孩子的偏食毛病。

3如何做好幼儿的冬季疾病预防工作

进入冬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是幼儿极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

因此幼儿的冬季保健是家长注意们需要注意的问题,家长应当多了解此方面的知识。1 合理穿衣,及时增减衣服 幼儿衣服应随气候变化而增减。

如果外出时要进行比较剧烈的户外活动,则不要给孩子过多地穿衣,因为剧烈运动定会带来汗水把内衣湿透,容易伤风感冒,对健康不利。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

在穿衣方面,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她加一件衣服。幼儿外出时如应带好口罩,特别是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的情况下。

2 合理安排膳食,注意营养保健 冬季幼儿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可以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以提高抵抗力,能量高的热性食物也应增加些。此外还要保证幼儿的饮水量。

水是人体新陈代谢必不可少成分。幼儿代谢旺盛,需水量大,个别特异性体质的幼儿还要视情况增加饮水的次数。

3 保持幼儿寝室活动场所内空气流通 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内空气的流通。做到了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再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的话,对幼儿的健康有很多好处的。

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或者用加湿器来保持湿度。4 适度的运动和锻炼 冬天最适合户外运动,锻炼可增强幼儿体质,增强自身免疫力,晒太阳可以促进提内钙的吸收,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

5 保护皮肤,避免干燥、干裂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脂腺分泌少,皮肤易干裂发痒,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

人体头面部的耳、鼻、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6 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定期健康体检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

定期做好幼儿疫苗的预防接种。预防小儿冬季感冒: 进入冬季后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好发季节,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学校、幼儿园等机构的儿童集居地,更应注意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为了孩子顺利的度过冬季,要做好以下几点:1 合理饮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2 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

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3 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4 坚持户外活动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 ,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

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冬季地面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泻5 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6 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

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

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7 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

4冬季幼儿保健小知识

预防小儿冬季感冒:

进入冬季后天气寒冷,是感冒的好发季节,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学校、幼儿园等机构的儿童集居地,更应注意防止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为了孩子顺利的度过冬季,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合理饮食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合理的饮食能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母乳不仅是孩子体格和智力发育的最佳食品,含有对呼吸道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几种免疫球蛋白,可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除了母乳喂养外,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及时添加辅食,补充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水果、蔬菜、蛋鱼及肉类,均衡营养,防止偏食及挑食,以防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使小儿机体抵抗力下降,适量补充水分,防止呼吸道干燥,以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注意节制饮食

“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现在有些父母总担心孩子吃得少,吃不饱,总想让孩子多吃一点儿。孩子吃多了,几天下来就容易形成食积便秘。因为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即大肠有病会影响到肺的功能。研究表明,大肠的粪食燥结,能够引起巨噬细胞死亡率增高,肺组织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反复的肺及呼吸道感染。

3、保护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幼儿皮肤中的水分散失较多,皮脂腺分泌较少,皮肤容易出现干裂发痒,要让幼儿多吃蔬菜、水果,多喝开水,并常用热水洗手、脚、脸,再适当搽点护肤霜。

4、坚持户外活动

有些父母惟恐孩子冻着,天气一凉,就不让小儿出屋,小儿呼吸道长期不接受外界空气的 ,得不到耐寒锻炼,接触了感冒病人后,因对病原菌抵抗力差,很易患病。所以,应该坚持让小儿做户外活动,天气冷可选择太阳光充足、风较小的时候,让小儿在大自然中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可提高小儿的体质。同时不坐凉地:冬季地面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腹泻

5、多晒太阳

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对钙、磷的吸收,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能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技能和幼儿的体质。

6、定时通风换气,注意室温

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20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容易感冒。

冬季是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冬季由于供暖,造成室内外温差过大,在北方更为突出,室内温度高,湿度相对较低,加上窗门紧闭,室内空气流通差,居室内的微生物密度较高,一些致病菌和病毒易侵袭小儿体内。所以,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要定时开窗换气,加大室内湿度。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可在暖气片上放上湿毛巾,或在暖气旁边放一盆清水。

7、减少病源感染机会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家长应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院、聚会场所、大商场等。注意督促好小儿的手不要乱碰脏东西,及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8、注意保暖

冬日寒潮多,气温变化大,幼儿易着凉、感冒、常会引起许多大病,如肺炎、心肌炎、急性肾炎,因此冬季要给幼儿保暖,避免着凉。特别是在儿童玩耍出汗以后,要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5冬天婴幼儿应该注意点什么

冬季育儿建议 1、冬天,如何预防宝宝长冻疮。

冬季预防宝宝长冻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当宝宝要去户外时,一定要注意给宝宝保暖是否得当,如衣服是否防寒,特别是经常暴露的部位,可适当的涂抹护肤油以保护皮肤。 b、寒冷的时候勿让宝宝在户外玩耍的时间过长,也不要玩久坐不动的游戏。

经常 手、脚、面部、耳朵,年龄越小体质越弱宝宝更要加以注意。 c、衣服要宽松,最好是蓬松的棉服或羽绒服,穿全棉的鞋但一定不要太小,否则将会影响脚部的血液循环而易发生冻疮,袜子要吸汗并及时更换,以免因潮冻伤脚。

2、冬天宝宝需不需要天天洗澡? 孩子最好每天洗个澡,尤其新生儿,但要看条件是否具备,尤其在冬天、寒冷的季节,气温要在28度~29度洗澡,比较合适,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可不洗或少洗或到有条件的地方去洗澡。洗后可用婴儿专用的护肤霜。

3、冬天给宝宝喂奶,奶很快就冷掉了,该怎么办呢? 冬日喂奶首要就是布置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如包裹宝宝的小被,拿取方便的用具等。如果是半夜喂奶,也不妨在被子里进行;首先,须将枕头立起,使其成为背垫,然后妈妈再以躺坐的姿势,将宝宝抱到温暖的被窝里喂奶。

有些宝宝喂奶的速度慢,如此一来更是逃不了喝“冷奶”的命运,妈妈们可以借几项小技巧,帮助宝宝集中注意力: a、布置一个别嘈杂的喂食环境。 b、喂奶时不断与宝宝互动。

c、较大的宝宝,可让他自己拿奶瓶。 4、冬天需要给宝宝戴帽子吗? 当然需要。

寒冬季节,一般父母都比较注重给孩子加衣服,至于戴帽子(除北方以外)就不太注意,认为戴不戴帽子都无所谓,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当环境温度为15度时,处于静止状态下,不戴帽子的孩子从头部散去的热量为人体总热量的1/3,当环境温度为-15度时占3/4。

这说明环境温度越低,头部的散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比较越大。可见在冬季,一顶小小的帽子(或女孩的头巾)对御寒还是很有用处的。

在冬天,有些孩子剧烈运动后马上就把帽子脱去,这也是不对的,因为这样散热快、热量散失大,孩子容易着凉感冒,容易生病。 当然,给孩子戴帽子必须戴端正,尤其要注意不能把帽檐压得太低,以免影响孩子的视线,引起孩子讨厌和反感。

5、冬季给宝宝盖被的讲究 冬季,气温降到摄氏零度左右,特别是遇上寒流时,更加寒冷。若室内没有暖气设备,要便孩子睡得好,应该做到两个方面。

a、被子要在25公斤左右。 b、幼儿钻进被窝后,应尽快地为幼儿捂严塞紧,脚部的被子往下向里折,这样,幼儿像包在一个小睡袋中,然后要求幼儿安静地闭上眼睛睡觉。

如果被子塞得紧,冷风进不去,幼儿会睡得很香甜,也不容易感冒。 6、冬天,如何带宝宝进行冷空气浴? 冬天可以选择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的时间,让宝宝出门接触阳光与冷空气,这时空气清新度好,污染少。

注意训练宝宝冷空气浴要讲究循序渐进。先从气温在20-24度时,给宝宝穿一些宽大、柔软的衣服接触空气开始,在冬天,最初只让宝宝露出小脸和小手,如果比较适应,可以逐步扩展 的部位,如脖子、胸的上部和小胳膊小腿,时间也可以逐渐处长。

7、到了冬天,婴幼儿的脸特别容易皲裂,平日该如何护理? 冬季天气寒冷,婴幼儿活动明显比夏天要少,从而出汗和皮脂分泌也都没有那么旺盛。所以清洁工作也不用做得太频繁。

对于小孩子来说,每天洗1到2次脸就够了。但要注意水温不要过高。

婴儿在3个月大之前身体内部还带有妈妈体内的激素,所以皮脂分泌比较旺盛,而过了3个月以后,体内的激素水平下降,皮脂和油脂分泌都会下降。这时的过度清洁会把起保护作用的皮脂都洗掉,孩子反而可能出现皮肤干、裂、红、痒等症状。

另外,给婴幼儿选择面部或身体的清洁用品首先要选择功能比较简单的产品,除了清洁之外的功能越少越好,尤其不要选择有杀菌等功能的,免得 孩子幼嫩的皮肤,引起过敏。 8、有哪些补品,不适宜幼儿在冬季进补? 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凡是营养丰富,能够补充人体内营养素不足的物品都可称为补品。

对正在生长发育的幼儿来说,最迫切需要的是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白木耳、桂圆中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只占5%,矿物质的量也少得可怜,所以称不上补品。

燕窝中蛋白质可达50%,但目前在含有燕窝的补品中,燕窝的含量少得可怜,况且燕窝中的蛋白质所包含的氨基酸成分也不全面。人参的主要成分是糖分,当然其中的人参甙具有强心的作用。

其它对成人来说具有滋补作用的补品:如鹿茸、阿胶等,对孩子并不适宜。 9、宝宝冬天吃什么可以有助于抗寒? 冬天来了,给孩子穿上了厚厚的棉衣,为何他还会冷得发抖?其实,对寒冷的耐受力差,原因很多,以下两种微量元素的缺乏也是其中之一。

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重要原料。甲状腺素能够促进身体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转化成能量,从而产生体热,抵御寒冷。

如果体内长期缺碘,合成甲状腺素的原料不足,身体的御寒能力也会因此降低。碘主要由含碘食盐和食物供给。

所以,如果要增强孩子抵抗寒冷的能力,除了保证他。

6幼儿在冬季如何预防疾病

寒冬对于刚从温暖的母亲体内出生的小宝宝真是莫大的考验,不过当您看完以下四个锦囊妙计后,你会发现原来宝宝可以这样过冬……

1刚出生婴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加之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且血管分布较多,易于散热,尤其是婴儿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容易因低温发生凝固,因而极易发生低体温和硬肿症。

所以做好保暖是当务之急。

2个别家长由于担心宝宝受凉,将宝宝里三层、外三层裹了个严严实实,结果保暖过度,导致宝宝高热、大汗淋漓,严重者还会出现惊厥症状,又称捂热综合征。所以要注意保暖一定要适度。

3不要因为天冷就不敢给宝宝洗澡洗头、换衣服,定时洗澡和换衣服将使宝宝的皮肤保持畅通和健康。

4冬季切不可整日将室内门窗紧闭。保持适当的空气流通,将使宝宝的呼吸道对疾病的抵抗力大大增加。

7冬天婴幼儿应该注意那些

婴幼儿冬季护理注意事项

冬天来了,寒风吹得宝宝小脸通红。这时,父母首先想到的是为宝宝添加衣服,可是,保暖只是冬季护理的一部分,父母要做的还有很多,食、住、行、疾病的预防等等,怎样才能让宝宝安稳地度过这个冬季呢?

选择合适的衣物

冬季,由于婴儿四肢暴露在外时间较多,加上四肢较其他部位温度低,穿衣原则为:薄衣多穿几件。

通常小宝宝躯干部分很温热,可是四肢却冷冰冰的,温度有时相差3至5度左右。改善方法:不要让宝宝穿太厚的衣服,而是薄薄的衣服多穿几件,这样衣服与衣服之间会形成隔绝冷空气层达保暖作用。

整体来说,冬季所需要的衣着大致上有:棉质柔软内衣、棉家居服及至室外所需要的披风、包衣、帽子、手套、棉毛衣物、毛袜子、外出小鞋以及小外套,这些都可以保护宝宝免于受到冷风 。

冬季滋补好季节

冬季某些虚弱的小儿服用滋补药的确能起到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但也可能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例如小儿感冒后容易食欲减退,若此时舌苔厚腻,口有异味,大便秘结,说明体内湿热重,决不能给予滋补药。又如生长发育旺盛的儿童,如果过多服用含有激素的食品或补品,可引起 早发育、甚至流血或勃起等性早熟现象。

对于体质虚弱,而有口臭、便秘、舌苔腻的小儿应先用清热利湿的中药,如藿香、黄岑、黄连、米仁、陈皮等,使热清湿化,然后再服调补中药。如平时易感冒、多汗,属于“气虚”的儿童,可服用黄芪、太子参、防风、白术,煎汤。

创建舒适小天地

冬天,父母为了增加室内的温度,总喜欢将门、窗关得密不透风,可是环境专家并不认为这样做是正确的,因为,宝宝可能受到房间内脏空气的污染。那么,这时父母该如何创建一个舒适的小天地给宝宝享受呢?

·室内温度:冬季室内温度应在18摄氏度以上,但要注意空调对儿童身体的影响,合理使用;

·空气流动:要加强儿童房间的通风换气,但要注意气流不应大于03ms,避免孩子着凉;

·房间朝向:冬季日照时间短,小儿容易出现维生素D缺乏,导致佝偻病的发生,因此,儿童居室要向阳,每日定时外出晒太阳。

户外运动的原则

儿童的户外运动应遵照以下原则进行:

1从小开始,一贯坚持,持之以恒。

2安排活动的内容必须根据儿童年龄的特点及个体差异,不能强求一律。在活动时如发现小儿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或绯红等情况,应及时控制活动量。

3小儿的体格锻炼应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时间由短到长。活动后孩子若有不适应,不要随便放弃,应查找原因。

4运动后要安静或轻微活动20至30分钟再进餐。出汗多的孩子可少量喝一点水,但绝不能喝碱性饮料及过量饮水。对许多的孩子,锻炼时要及时擦汗,冬季可在内衣里垫块小毛巾,锻炼结束后取出,以免因受凉而发生感冒

 儿童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那么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到底有哪些呢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下吧!

儿童常见的心理疾病

 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中,儿童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很多年轻的父母面对孩子出现的异常行为,往往感到疑惑,不知道是否该求教心理医生。

 以下介绍的主要是6岁以下的孩子常见的心理疾病:

 1、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时期很常见的不良行为,男女儿童均可发生。程度轻重不一,重者可引起局部出血,甚至甲沟炎。爱咬指甲的孩子常伴有睡眠不安和抽动。

 2、吮吸手指

 吮吸手指在婴儿期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到2―3岁以后,这种现象会明显减少。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消失。如不消失,则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偏差。

 3、屏气发作

 是指婴幼儿在受到刺激哭闹时,在过度换气之后出现屏气,呼吸暂停,口唇青紫,四肢僵硬,严重者可出现短暂的意识障碍。短则半分钟到1分钟,长则2分钟到3分钟。多见于2岁以内的孩子。

 4、口吃

 是指说话时言语中断、重复、不流畅的状态,是儿童期常见的语言障碍。约有半数口吃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

 5、言语发育延迟

 是指儿童口头语言出现较同龄正常儿童迟缓,发展也比正常儿童缓慢。一般认为18个月不会讲单词,30个月不会讲短句者均属于言语发育延迟。

 6、选择性缄默症

 是指已获得语言能力的孩子,因为精神因素的影响,在某些特定场合保持沉默不语。如在学校里不讲话,但在家里讲话。这种心理问题多在3-5岁时起病。

 7、遗尿症

 指5岁以上的孩子还不能自已控制排尿,夜间经常尿湿床铺,白天有时也尿湿裤子。多见于5-10岁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8、抽动症

 指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的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出现抽动。表现为眨眼、挤眉、皱额、咂嘴、伸脖、摇头、咬唇和模仿怪相等,多见于5岁以上的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9、入睡困难

 是指儿童在临睡时不愿上床睡觉,即使是躺在床上,也不容易入睡,在床上不停地翻动,或反复地要求父母给他讲故事,直到很晚才能勉强入睡。

 10、夜惊

 指在睡眠中突然惊醒,瞪眼坐起,惊惶失措,表情痛苦,常伴有哭喊、气急、出汗等症状,多半发生在入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以5―7岁的儿童最为常见。

 11、睡行症

 指睡眠中突然睁眼,坐起凝视,下床走动。多半发生在睡后2小时内,醒后不能回忆。见于任何年龄的儿童,多见于5-12岁儿童。

 12、梦魇

 指从噩梦中惊醒,能生动地回忆梦里的内容,使孩子处于极度紧张焦虑状态的一种睡眠障碍。多发生在后半夜,多见于学龄前儿童。

 13、偏食

 是指儿童不喜欢或不吃某一种食物或某一些食物,是一种不良的进食行为。偏食在儿童中很常见,在城市儿童中约占25%左右,在农村儿童中约占10%左右。

 14、拔毛癖

 是指儿童时期出现的经常无缘无故地拔自己的头发、眉毛、体毛的不良行为。多见于4-5岁以上的儿童。

 15、攻击行为

 是指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有害他人、毁坏物品的行为。儿童攻击行为常表现为打人、骂人、推人、踢人、抢别人的东西(或玩具)等。儿童的攻击行为一般在3―6岁出现第一个高峰,10―11岁出现第二个高峰。总体来说,攻击方式可分暴力攻击和语言攻击两大类,男孩以暴力攻击居多,女孩以语言攻击居多。

 16、退缩行为

 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17、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18、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的过分依恋有关。

 19、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20、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21、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22、孤独症

 是一类以严重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和对环境奇特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多见于男孩,男女比例为4―5:1。

 不管孩子多大,只要是发现孩子出现行为异常、学习困难、睡眠障碍、性格缺陷、情感障碍、社交不良、性角色偏差等情况,都应该及时带孩子去儿童心理门诊,请儿童心理医生和你一起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预防儿童心理疾病的方法

 1、哪些行为伤害孩子自尊心

 (1)父母对孩子过分包办

 家长永远是孩子的避风港,作为父母的,总认为孩子还没有长大,总觉得自己要时刻保护着孩子,因此对孩子的一切事情都过分包办,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机会。可是孩子并没有家长想象中这么“没用”,他们有时候更希望自己可以去亲力亲为,而家长的这种包办行为,反而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2)父母不能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的行为举止都不好,如何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呢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有自尊心的孩子,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把好的行为习惯和思想作风灌输到孩子的脑子里去。

 (3)父母忽略了孩子

 孩子是需要家长陪伴成长的,对他们来说,有家人陪伴的日子才是最快乐的,但是有些家长由于工作比较忙,所以就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和照顾,甚至有时候会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因此对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造成伤害的。

 (4)父母不尊重孩子

 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家长也要学会去尊重孩子,这是相互作用的。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孩子,喜欢在外人面前批评数落打骂孩子,孩子的颜面何存啊这对孩子的自尊心也会造成伤害。

 (5)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

 孩子很不喜欢家长老是拿自己去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的,因为每个人的优缺点都是不同的,没办法拿来公平对比的,所以,老爱作比较的家长 ,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6)父母经常打骂孩子

 孩子错了、顽皮了、不听话了,家长给予适当的小惩罚是有必要的,但是经常打骂孩子的话,孩子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而且也很难达到教育的效果。

 2、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必须从小开始,具体的做法是:懂得去尊重和信任孩子;平时要多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尽量让孩子有选择权和决定权;当孩子进步了就要适当地鼓励支持孩子;孩子退步了就要帮孩子找出原因,下次再接再厉;再忙再累,每天也要有时间去陪伴孩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080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