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八苦八乐

人生的八苦八乐,第1张

      古人云人生有八乐:“静坐、读书、赏花、玩月、观画、听鸟、狂歌、高卧。”清代医学世家石成金是养生高人,他总结出的“人生八乐”颇有些意趣,可称之为神仙之乐。

  静坐之乐,你不一定非得去幽山中,不一定非得去寺庙,只需寻得一处静雅闲地,无人叨扰便好。松衣宽带,手拈玩物,心性放畅,不问流年,明心静坐。收心敛性,静坐轻吞吐,那种好,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读书之乐,掌灯如梦,一卷在手,书中云游。有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却觉得倒不如“阅书云中游,似坐小神仙”来得自在和无所求,在书海乘风中找寻自己的快乐,来做逍遥游。

赏花之乐,此乃古人推崇风雅之事,赏花乃其一。观色颜,赏姿态,品韵味,闻香识,疏影展斜横,暗香浮其中。闲来休憩,养花弄草,静心养气,在花草斑斓的世界里觅得心神停顿,岂不是妙哉?

玩月之乐,“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水中盛月,林中藏月,望屋中月,高台赏月,在清柔的月光下,心轻气颐,血气畅通。明明是自己醉在其中流连忘返,却埋怨说“花常留我赏,月不放人眠”。

  听鸟之乐,有一种更加贴近大自然的乐曲,那就是百鸟和鸣。清晨或黄昏,闲步走廊,公园。在林间漫步,除了看花赏景,倾耳听听鸟鸣,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放下心中的压力,感触下“松阴张亭盖,鸟声奏管弦”。

狂歌之乐,狂歌醉舞是一种放纵的状态,是一种和悦的气势,是一种压抑的宣泄,是一种极致的情感表达,既可以抒发心中的欣喜之情,也可以卸掉心中郁闷之惑。无事登高,狂歌一曲,心中清宁,归中大悦。

高卧之乐,在人生最悠闲的时光,莫过于高卧北窗,安然榻上。悠悠地躺于床上,任光阴自流,任世事浮沉,冥神自怡。愿如闲云野鹤般,不论今夕是何年,高卧长梦游,且把流年渡。

  “生、老、病、死、爱离别、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是人生八苦。人生苦和乐,泾渭分明,苦乐错综交叉。好在人生就是由苦和乐编织而成,没有苦,哪来的乐?苦和乐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往美好是每个人的愿望,懂得“苦中作乐,乐在其中”这个道理最重要。

违背自己的心愿那是苦。当与喜欢的姑娘相恋,却不能结合,那是什么感觉?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当每天为了生活,不得不干一个自己非常讨厌的工作,你心里是什么滋味?非常喜欢一辆车,朝思暮想,后来钱攒够了,不小心给丢了,就是得不到那辆车,你的心苦不苦!再看看自己心愿得到满足:与心爱的人洞房花烛,与志趣相投的朋友推杯换盏,干着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做出很大贡献,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你乐不乐?!所以,苦和乐,全在自己的心愿之间。遂愿为乐,不遂愿为苦。如!谢谢

“人生中的苦与乐中的悲天悯人”是一种描述,表达了一种心态和情感,具体含义如下:

- “人生中的苦与乐”指的是人生中经历的各种情感体验,包括喜悦、快乐、痛苦、悲伤等。这些体验会对我们的情感产生影响。

- “悲天悯人”是一种表达同情之情的说法,意思是悲叹人类不幸的命运,同时也表现出对他人痛苦的关注和同情。

因此,“人生中的苦与乐中的悲天悯人”表示在面对人生中的各种挑战和体验时,我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情感经验,同时也关注他人的经历和处境,表现出对他人的关心和同情。

众生无我---性空,

苦乐随缘---缘起。

佛教主张‘因缘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质界是因缘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缘生法。因缘聚合即生,因缘分散即灭,大至一个星球一个天体乃至整个的宇宙,小至一茎小草一粒微尘一个原子,无一不是假藉了内因与外缘的聚集而存在,除去了因与缘的要素,一物也不可能存在,所以,从根本上看,是空无一物的。

如实知一切有法因缘生,因缘生无自性,无自性即空,所以智者知:有而非有。如实知空是无性,无性能随缘,随缘现诸法,所以空而不空。

有而非有;空而不空,称为妙智能。也就是金刚经所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再简单一些的解释就是:因为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你我都是无常的,都不可能永久存在,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缘分,学会放下心灵障碍,从而获得轻安。也不要执着所谓的痛苦和快乐,因为这一切必将随着时间而消逝,所有的烦恼也是因为执着而起,也是因为放下而灭。

苦与乐,是一对反义词,表面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其实苦与乐是密切联系的,是相对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得来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段议论很好,有说服力)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则故事:“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这群年轻人暂时把寻找快乐的事儿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又高又大的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划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看完了这则故事,我觉得如果刻意去寻找快乐,遇到的绝大部分是苦恼,但当你全身心地投入生活,投入有意义的工作,投入创造,你会发现,快乐就在你的身边。(举例论证,道理深刻,发人深省)

罗曼·罗兰说过:“苦恼有人分担,也是一种乐趣。” 高尔基说过“我命运中一切不痛快的事情都会由愉快来补偿。”海伦·凯勒说过“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许多名人都认为,苦与乐总是相对的。(引用了几个历史名人关于苦与乐的观点作为论据,很有说服力,很有气势)

2008年9月2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对于广大人民来说,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但对于航天员和飞船研究人员来说,他们的快乐是来自自己不懈地努力,经历无数的失败,克服了无数困难,终于又一次实现载人航天的成功,同时也实现出舱活动。我觉得要享受快乐的喜悦,首先就是要战胜苦难,才能获得成功。(又举出现实中的事例证明,三个航天员能飞上太空,无疑是快乐的,但没有他们十年的辛苦训练,历尽艰辛,那有今天的快乐。)

正如梁启超所说:“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当你面对苦难、艰苦的时候,其实快乐就在另一端等待着你,只要战胜苦难,战胜困难,快乐就是属于你的。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其乐无穷。让我们一起努力,发扬不怕苦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向成功的彼岸前奋进,去享受那无穷的乐趣吧!(紧扣上文,互相照应,不离议论的中心)

平板扰流片高度对壁面压力分布的影响

张攀峰,王晋军,展京霞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应用力学系)

摘要:在风洞中研究了扰流片高度和底部间隙对平板扰流片引起的底板壁面压力分布的影响。用电子扫描阀测量的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底部没有间隙时,扰流片高度的增加不影响扰流片前后分离点、再附点以及主涡相对位置的变化;而下游回流区二次涡的相对高度随着扰流片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导致该区域无量纲压力系数绝对值减小。底部相对间隙在08~20之间时,扰流片高度小于边界层厚度时的壁面平均压力比扰流片高度大于边界层厚度时小30%左右。底部间隙对各种扰流片引起的壁面压力分布的影响趋势完全相似。

关键词:流动分离;流动再附;扰流片;压力分布

作者简介:张攀峰(1978-),男,湖北武汉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实验流体力学。

平板扰流片流动结构的研究在各个工程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航空上主要表现为改善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的不利瞬时气动力,保证飞机阻力增加、升力下降以缩短起飞和降落的滑跑距离[1~3]。水利上的丁坝也是典型的平板扰流片绕流问题,其研究着重于减小下游回流区对坝基的刨蚀作用[4]。在风工程中则用于对防风林进行模拟,扩大防风林的作用范围。基本上都采用开孔扰流片结构,通过射流改善扰流片下游的流动结构[5~7]。笔者先期对底部间隙不同的平板扰流片引起的平均压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平板绕流的流动结构以及分离点、再附点大致的位置以及底部间隙的影响规律;随后又对锯齿扰流片的分离绕流进行了测压实验,结果表明锯齿高度可以增加扰流片阻流效果,采用锯齿扰流片可以减小下游壁面压力的脉动。本文通过在风洞中用电子扫描阀Hyscan 2000系统进行测压,研究高度不同的三块平板扰流片引起的底板壁面平均压力分布。

1 实验设备与技术

实验是在北航D1回流开口风洞中进行的,风洞实验段截面形状呈椭圆形,进口、出口尺寸分别为102m×076m、107m×081m,实验段全长2m扰流片的底部是一尺寸为1400mm×1150mm×15mm有机玻璃平板。扰流片位于距离平板前缘600mm处,距离平板前缘100mm处有一直径约为6mm的二维拌线,湍流边界层在扰流片处高度大约为h=14mm三块扰流片模型均为平板扰流片,用3mm厚的不锈钢平板加工而成,其高度分别为10、15和20mm

图1 实验模型尺寸及布置(单位:mm)

用湍流边界层厚度作无量纲化后为h/δ=072、107、143,自由来流速度为20m/s在平板扰流片前后沿底部平板的中心线共开了30个测压孔,模型的尺寸如图1所示。

实验中通过保持平板扰流片和底板的相对间隙g/h不变,研究高度不同的平板扰流片引起的壁面压力的分布情况。所采用的相对间隙分别为g/h=0、02、04、06、08、10、15、20、30、40共10个状态。测压孔通过外径为15mm的塑料测压管与Hyscan2000系统的电子扫描阀的压力扫描模块相连。测量之前校准系统的压力校准系数,测量的误差值大约为00005PSI(1PSI=689476Pa)

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1 扰流片高度对底板壁面压力分布的影响

211 扰流片底部没有间隙(g=0) 平板扰流片底部没有间隙时(g=0),自由来流在平板扰流片上游减速增压,在粘性力的作用下发生分离。分离剪切层绕过平板扰流片上端后再附于平板扰流片下游的底板壁面上。在分离剪切层所包围的区域内形成两个回流区。下游回流区旋涡中心在x/h=70的位置出现最小压力点[8]。图2所示的是底部没有间隙时三个扰流片引起的壁面压力分布,其中流向位置x用平板扰流片的高度h无量纲化。从中可以看出在x/h<0以及x/h>10的区域三块扰流片引起的底板壁面的平均压力分布完全重合,仅在0≤x/h≤10的区域随着平板高度的增加平均压力的绝对值减小。

图2 底部没有间隙时壁面平均压力的分布(g/h=0)

文献[3]中用氢气泡法对分离点、再附点以及涡核位置随扰流片高度、雷诺数Re的变化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扰流片高度的增加,分离点、再附点的绝对距离以及前后一次涡涡核离扰流片和底板交点的绝对距离将增大,但是用扰流片高度h无量纲化后相对位置基本保持不变;而扰流片下游二次涡用扰流片高度h无量纲化后的涡核位置稍有变化,但该文中没有做细致的说明。由本次测压的结果来看,x/h<0以及x/h>10的区域压力分布的归一性和文献[3]中无量纲化后的分离点、再附点以及前后一次涡涡核位置相同的结果一致;而0≤x/h≤10的区域随着平板高度的增加平均压力的绝对值减续一步可以判断随着平板高度的增加二次涡涡核相对高度增加,导致该区域压力的绝对值减小。

212 扰流片底部有间隙(g≠0) 底部间隙很小时(g/h≤02),在压力梯度的作用下上游回流区的流体从底部以射流的形式进入下游回流区,减弱了回流的强度,回流区压力系数Cp略有增加。底部间隙在02<g/h<08之间时,射流强度超过回流,扰流片下缘近壁卷起一个与上缘旋转方向相反的旋涡,最小压力点的位置前移到x/h≈20处,并随着间隙g的增加旋涡的强度增加,回流区压力系数Cp进一步下降;回流区主涡基本上消失,负压区被压缩得更靠近扰流片。当g/h≥10后扰流片底部射流进一步增强,扰流片下缘剪切层绕过旋涡流向下游,回流区消失。底板的压力分布基本不受平板扰流片上端剪切层的影响,而仅由平板扰流片下端剪切层决定。随着间隙g增加,扰流片下端剪切层对底板的作用减弱,压力系数Cp逐渐增加[8]。图3所示的是三块平板扰流片在相对间隙g/h相同的情况下底板压的分布。在各种间隙下扰流片的高度变化对扰流片上游和下游稍远的区域(x/h>5)的底板壁面压力分布影响不大,各种情况下的压力分布曲线基本重合;其影响主要体现在靠近扰流片下游区域(x/h<5)内的壁面压力分布。当扰流片的高度超过湍流边界层厚度时(h/δ=107、143),扰流片高度对回流区的壁面压力分布的影响减弱,流向位置x用平板扰流片的高度h无量纲化后的壁面压力分布基本重合。对于在湍流边界层内的扰流片(h/δ=072),在底部间隙很小(g/h<08)或很大(g/h>20)时能和h/δ=107、143的扰流片引起的回流区内的压力分布曲线重合;而在08≤g/h≤20时引起的负压相对较小,其最小压力系数比h/δ=107、143的扰流片要低30%左右。结果表明底部间隙很小(g/h<08)或很大(g/h>20)时三种扰流片下端脱落漩涡的强度一样,底板上无量纲平均压力分布基本一致;而当底部相对间隙在08≤g/h≤20时,底部间隙大小和边界层厚度相当,相互作用比较强,因而导致0<x/h<5区域内无量纲化后的平均压力分布的差异。

图3 底部有间隙时壁面平均压力的分布(g/h≠0)

22 底部间隙变化对壁面压力分布的影响 图4是壁面压力分布随底部间隙的变化曲线,图5、6分别是扰流片上游最大压力和下游最小压力随底部间隙的变化曲线。所有最大和最小压力均取自于无量纲化后相同坐标处x/h的压力。三种高度的扰流片上游最大和下游最小压力分布随底部间隙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随着底部间隙的增大扰流片上游的最大压力系数单调降低;而下游最小压力系数在g/h=08附近达到最小值,g/h<08时随底部间隙的增大而减小,g/h>08时随底部间隙的增大又逐渐恢复最终影响消失。由此可见高度对于扰流片上游最大压力系数和下游最小压力系数的影响主要是量上的变化。对于扰流片下游整个区域的压力分布,底部间隙的变化对再附点之后的区域影响也很弱,主要影响扰流片后的回流区的负压分布。扰流片底部间隙很小时(g/h<02),负压区出现在0≤x/h≤15的区域内;底部间隙增大之后(g/h>02),负压区压缩到0≤x/h≤5的区域。

3 结 论

实验结果表明,平板扰流片紧贴底板时(g/h=0),三种扰流片无量纲化后的压力分布在x/h<0以及x/h>10的区域完全重合,分离点、再附点以及扰流片前后主涡涡核相对位置不变;但随着平板高度的增加二次涡涡核相对高度增加,导致该区域压力的绝对值减小。

图4 壁面压力分布随底部间隙的变化

底部间隙大小和边界层高度相当时作用比较强,并且主要影响0<x/h<5的区域,具体表现为当相对底部间隙在08≤g/h≤20时,高度小于湍流边界层厚度的扰流片(h/δ=072)的底板壁面最小压力系数比扰流片高度大于湍流边界层厚度(h/δ=107、143)时小30%左右。对于相同的相对底部间隙,三种扰流片流动结构的变化趋势完全相似。

图5 扰流片上游最大压力系数随底部间隙的变化 图6 扰流片下游最小压力系数随底部间隙的变化

参 考 文 献:

[1] Yeung W W Reduction of transient adverse effect of spoilers[J]。J of Aircarft, 1997,34(4):479-484

[2] Yeung W W, Xu C, Gu W D Separated flows around spoilers and forward facing flaps [J]。J of Aircraft, 1998,35(1):53-59

[3] 张召明。平板上挡板前后涡核位置的测量[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5,27(4):549-553

[4] 蒋昌波,吕昕,杨宜章。丁坝绕流的二维大涡数值模拟[J]。长沙交通学院学报,1999,15(3):68-72

[5] Fang F M, Wang D Y On the flow around a vertical porous fence[J]。J of Wind Eng and Industrial Aero 1997,67&68(4):415-424

[6] Subhas C, Yaragal H S, Govinda R K, Keshava Murthy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low fields downstream of solid and porous fences[J]。J of Wind Eng and Industrial Aero 1997,66(1):127-140

[7] Lee S J, Kim H B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velocity and turbulence field behind porous fences[J]。J of Wind Eng and Industrial Aero 1999, 80(3):311-326

苦与乐是对人而言的,一个”雷锋“把助人为乐作为是一件快乐的事,但是一个“罪犯”如果你叫他去做这件事情那就无疑对他是一种折磨心理学上又有一种叫做“虐他”心理,这种人看到别人痛苦他就会快乐,相信你周围人也会存在一定的这种现象,所以只要一个人认为快了的事情就是快了的,他是对于人而言的

一、思路

1、总写对于苦与乐的理解。

2、写出学习的苦。

3、辨析学习的快乐。

4、总结学习需要吃苦才能感到快乐。

二、苦与乐的理解

自古以来,世上流传着一句名言:苦尽甜来。是的,没有苦,就没有甜。苦与乐就像一对孪生兄弟,缺一不可。我们学习也是如此:只有经受苦中苦,才能得到甜上甜。

在学校里,常常听到一些同学诉苦喊冤:学习太苦了!但他们是否尝到了苦后之乐呢!

月考快到了,每天是繁忙的功课:一张张琳琅满目的模拟试卷,压得喘不过气来;每天早晨,六点钟,便和那“心爱”的被窝告别,踏上了一天艰苦的学习旅途。课堂上,不是聚精会神地听讲,就是认真细致地做题。几乎每节课都要拖堂,神经细胞,时刻处在高度的紧张状态之中。

晚上回到家,也别想轻松,无数张试卷足以与你战斗到10点以后。睡觉了,躺在床上总算可以松一口气,但还没睡上八个小时,又被那该死的闹钟惊醒了。

学习,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以为学习是个探究与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学习。也正是这个过程,我们不断地发现自身潜能、获得一种超越自我的快乐。

学习中有苦更有乐。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时侯,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己的潜能时侯,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心中。

不吃学习苦,就吃生活苦:

这个世界是公平的,前期想偷懒,不肯吃学习的苦,总有一天要被迫吃生活的苦。虽然学习也苦,但它是短期没有回报的苦,看得见,摸得着。生活的苦,是绝望的苦,是望不到尽头的。

就像作家苏心在《教育圆桌》中说过一段话:“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打包还给你。别人拥有的,你只要愿意去付出,一样可以拥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09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