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观沧海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观沧海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观沧海的思想感情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中心思想:

您好,我就为大家解答关于观沧海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观沧海的思想感情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心思想: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2、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3、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4、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5、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6、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7、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8、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9、扩展资料观沧海的白话文解释: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

10、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11、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12、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13、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14、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15、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16、

参考资料:

观沧海--。

《观沧海》借景抒情,通过描写茫茫沧海波澜壮阔,表达了诗人宏伟的抱负,拥有海纳百川般宽广的胸襟,一揽天下入手的豪迈自信的思想感情。

诗文:《观沧海》两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译文:

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海浪滔滔,山岛耸立,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虽然是秋风萧瑟,草木摇落、波涛汹涌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扩展资料

背景:

《观沧海》寄托了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赏析:

诗人通过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自己奋发进取,立志统一国家的伟大抱负和壮阔胸襟。曹操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在一种典型环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动。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苍凉悲壮,为历代读者所激赏。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临碣石山.他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远大抱负的思想感情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两句,意思是: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都出于大海的吞吐之中;星汉的辉煌灿烂,仿佛都闪耀于大海的胸怀之间诗人运用奇特的想像,以及夸张的表现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形象的抒发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观沧海原文翻译及赏析

观沧海曹操〔两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2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观沧海抒发了作者意欲建功立业、施展抱负,气势宏伟、雄心壮志,一览天下、豪迈自信、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

一、建功立业、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一句通过诗人对波涛汹涌、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动描绘,读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奋发进取,励志统一国家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二、气势宏伟、雄心壮志的思想感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峙。这两句写出了作者的气势宏伟雄心壮志的胸怀和感情。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茫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虽然是景物描写,但是作者以景衬情实际上体现出诗人内心是雄心壮志的。

三、一览天下、豪迈自尽的思想感情。“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这两句虽然也是写景,但是细细体会景物所传达出来的感情,我们就知道作者所描绘的“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的壮观景象。作者的内心积极无比,自信无比,感觉自己就是那丰茂的草和涌起的洪波,定会给历史留下浓墨重彩的功绩。

四、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思想感情。“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一句体现了诗人积极进取,胸怀天下的态度,作者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胸襟,宏大的抱负。暗含一种要向大海一样容纳万物,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16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