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能在歌舞剧逐渐衰落的大趋势下脱颖而出,主要原因在于实现了歌舞剧和犯罪片的完美融合,在深度和格局上也有重大提升,并以此顺利摆脱了人们对歌舞剧的固定认知。当然,这部**的精彩之处绝不只是如此。
该片改编自美国两个女性犯罪者的真实故事。在这两起谋杀案件中,两名女性犯罪者最终都被无罪释放了。《芝加哥论坛报》的一位记者从这两个案件中获得灵感,以这两个女人的犯罪故事为原型,创造了《芝加哥》的雏形。后来,这个故事被众多**借鉴创作,直至罗伯·马歇尔在前人歌舞剧的灵感启迪下创作了《芝加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影片故事设定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美国,彼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不久。整个欧洲都处在混乱和萧条之中,而大捞战争油水的美国也取代英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富裕强国。因此,那时候的美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都沉迷在追求享乐主义的狂乱里。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爵士乐产生了。在**的开头,由泽塔·琼斯扮演的当红女伶凯莉就上演了一段热辣至极的爵士表演,凯莉也被那个年代无数渴望登上舞台的女性视为偶像,这其中就包括罗克西。
罗克西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歌舞演员,为了登上和凯莉同样的舞台,已为人妻的罗克西被一个家具推销员所骗,跟他上了床。但这个男人得到她的身体后便翻脸不认人,不仅帮不了她,反而多番羞辱。
罗克西忍无可忍,开枪打死了他。杀人之后,罗克西开始慌乱,于是找了自己的丈夫来顶罪。丈夫是个既无趣又不英俊的人,但是很爱她,每天工作14小时拼命挣钱。可是在警官的连续逼问下,说谎能力不高的丈夫很快被识破,并得知了她出轨的真相,于是二人闹掰,罗克西被逮捕并被告知要判处绞刑。
在监狱里,罗克西意外地遇到了偶像凯莉,她因为杀了自己的丈夫和妹妹而锒铛入狱。**中,每一个关键人物出场时都会配有一场介绍他们的独有歌舞表演。在介绍比利时,比利的歌舞台词多以“不爱钻石财物,只有爱能将我打动”为主,但却在和罗克西的第一次见面中便要求五千美金的佣金。这种言与行的截然不同形成了巧妙地讽刺,而这正是整部**绝妙设计的缩影。
好莱坞歌舞片与百老汇音乐剧一直有着紧密联系,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两者相互借鉴、互相映衬,共同发展。高质量的音乐剧改编为歌舞片搬上大荧幕,是业内常有发生的事情。可以说,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为好莱坞歌舞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创作来源。
其中,《芝加哥》作为极具讽刺意味的百老汇经典音乐剧,多年来长盛不衰,更是在2002年被改编为**,让更多的人得以领略其韵味和魅力。2003年,**版《芝加哥》一举斩获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奥斯卡六项大奖,并打破了35年来歌舞片无缘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局面,成为一部在商业上和口碑上都取得巨大成功的歌舞**。
影片讲述的故事情节很简单,主要讲述了两名女子杀人以后,不仅没有得到当地法律的制裁,反而经过律师比利炒作后声名大噪的故事,讽刺了芝加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娱乐至死的黑暗荒诞世态。
音乐剧和歌舞片是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艺术作品,两者相映成辉、各有千秋。在如今市场上越来越多音乐剧改编歌舞剧的情况下,这部18年前的老作品,在豆瓣上依然保持88的高分,被认为好于96%的歌舞片。
《芝加哥》凭什么脱颖而出,成为音乐剧影视化的经典之作?
在我看来,仅从**的故事情节探讨,无法深入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本文就以《芝加哥》为案例,从**叙事手法、镜头话叙事语言、声音艺术创作三个方面,探讨这部歌舞**如何对音乐剧进行影视改编,从而与观众情绪产生联结,带给观众强烈的视听感染力。
01、在保留音乐剧的基础上融合**叙事手法,最大限度地使用蒙太奇手法,交错融合现实系统和舞台系统
在《芝加哥》以前,传统歌舞片的歌舞对**情节叙事并无太大作用,更多的是起到衬托氛围和渲染情绪的功能。《芝加哥》却另辟蹊径,将音乐剧完美融合**语言,加强歌舞叙事功能,使现实情节和舞台效果融会贯通,成就一场经典好戏。
第一,最大程度保留音乐剧精髓,并加强歌舞的叙事功能。
舞台表演是音乐剧的重中之重,可以将灯光、音乐、舞蹈和色彩等一系列视听元素结合呈现。受限于**时长,导演没有盲目砍掉音乐剧歌舞表演,反而是加强音乐的叙事功能,利用剪辑手法巧妙将现实和舞台穿插,为观众呈现一场视觉盛宴。
影片合计保留音乐剧12场舞台歌舞表演,完美再现舞台场景。影片伊始以一首魅惑慵懒的歌曲《All That Jazz》开场,维尔玛在舞台上化着烟熏妆,跳着妖娆的爵士舞曲,既交代了故事背景,又展现了时代特征,将芝加哥纸醉金迷的浮华社会表现得淋漓尽致。
如果说这里的歌舞尚且只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那么下一首《Funny Honey》的表演则是导演展示歌舞叙事功能魅力的开始,将歌舞与叙事完美融合。洛克茜误杀情夫后,当丈夫替她冒名顶罪时,她深情地唱着对丈夫的欣赏和爱意。透过洛克茜演唱的歌词,我们得以了解,其丈夫愚蠢胆小懦弱,但却深爱着她,愿意为她付出一切。
一首性感迷人的《Funny Honey》舞台演唱和丈夫接受警察审判的现实通过剪辑手法同台呈现,不仅可以给观众强烈的新鲜感和冲击感,更重要的是为下文埋下伏笔和铺垫。
正因为丈夫愚蠢,才会暴露洛克茜杀人真相而导致入狱,也正是因为丈夫深爱着她,所以一贫如洗的她才能利用丈夫血汗钱聘请昂贵的律师比利,才有了后面一系列故事的发生和开展。
在我看来,这种同时担任叙事功能和视觉效果的舞台表演,在影片中比比皆是。正是有了这些精彩夺目却又不可或缺的歌舞表演效果,才让影片《芝加哥》在影坛多年保持长久不衰的魅力。
第二,巧妙融合**语言,利用蒙太奇手法交错融合现实系统和舞台系统。
导演充分利用了**交叉、平行、类比等众多叙事蒙太奇手法,通过交叉剪接将舞台表演和**语言完美融合,完成现实空间和虚幻舞台两个迥然不同的叙事空间的自然转换,将两者自然融合为一体。
在一场经典的牢狱探戈之中,讲述了监狱六位杀人犯女囚的故事。在洛克茜的视觉中,她看见了监狱中六名女子穿着舞衣通过歌舞《Cell Block Tango》慷慨激昂讲述自己的杀人故事,情绪激动地表达自己的不满。
在这段歌舞表演片段之中,穿插着这几位女子穿着囚服在现实生活中日常交谈的场景,在观众的视觉中,观众看到的是几名深陷牢狱之灾的女子在监狱中倾述自己被捕入狱的经历。
在我看来,导演通过**剪辑手法,将兼具表现效果和叙事功能的舞台表演和观众熟知的现实片段完美穿插,加强叙事节奏和情感张力。影片利用蒙太奇手法,将现实系统和舞台系统完美融合,让观众在了解剧情发展动态的同时享受一场视听盛宴。
02、利用镜头诠释故事,完美呈现舞台效果,冷暖色调强烈碰撞的灯光设计,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
镜头语言是**展现影像的重要元素,影片《芝加哥》通过镜头交替解构呈现画面,搭配大胆别致的灯光设计,使歌舞片打破舞台剧单一距离的视觉局限,让观众参与度更加强烈,呈现更加完美的视觉效果。
①操控运动镜头,呈现多维动态的舞蹈影像。
音乐剧的表演受限于体裁,被局限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之内,而观众与音乐剧的互动空间也只有狭窄的观众席。尽管舞台表演是多元化的,但每位观众看待舞台的视觉都被固定在一定的范围和空间内,只能看到单一的效果,但是**体裁却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问题。
**《芝加哥》通过运动镜头的把控,可以打破舞台剧的空间限制。导演通过善用不同角度和长短镜头的切换,利用舞蹈与镜头的复合运动,捕捉最佳欣赏视角,让荧幕前的每一位观众都能尽情欣赏舞蹈的重点和关键。
比如经典的木偶戏里,**通过镜头的灵活运用,将蜂拥而至的记者、被操纵的洛克茜以及老奸巨猾的律师比尔统统呈现在荧幕前,舞蹈影像呈多维运动性。
通过特写镜头、远景镜头的配合,将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不同距离的舞蹈利用剪辑切换流畅,让观众无死角欣赏舞蹈的魅力,加强影片的视觉冲击力。
②通过冷暖色调的强烈撞击,使影片产生醒目的舞台效果。
灯光设计是影片表现主题的重要辅助工具。**《芝加哥》大胆采用冷暖不同的色调强调现实和舞台的区分,强烈的灯光碰撞反衬情绪走向,使影片完美融合现实和舞台两大元素,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中,当洛克茜杀人后接受警察审问时,丈夫替她顶罪,暗蓝色灯光打在丈夫脸上,整个氛围显得诡异清冷。洛克茜在一旁的舞台中演唱表达爱意的歌舞则是采用温情的桃粉色灯光,衬托出洛克茜小女人的虚荣作态。可是当丈夫发现洛克茜奸情以后,一粉一蓝的色调来回切换,冷暖色调的强烈撞击,表现出横亘在两人之间的冲突和斗争。
对灯光的熟练运用在**其他场景随处可见,冷色调和暖色调的碰撞在影片中运用得非常精彩,包括经典的牢狱探戈之中,采用蓝红光对比,鲜红灯光彰显血腥场景,深蓝灯光则营造出恐怖萎靡的气氛。
**《芝加哥》摒弃绚丽纷繁的灯光,采用极简模式,大量采用冷暖色调对比,反而能将极具戏剧效果的冲突斗争完美呈现在观众眼前。冷暖色调的强烈撞击,不仅对表现角色的情感和处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更使**冲突极具情感张力,为影片增加了强大的吸引力。
03、充满挑战和创意的“复调式”声音,现实声音和歌舞声音独立且交织,丰富的声音元素使**连贯且协调
歌舞片的一大亮点是载歌载舞,其中音乐作为歌舞片的灵魂,起到不可小觑的作用。影片《芝加哥》对声音的创作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亮点,因导演加强歌舞的叙事功能,影片声音的处理也因此开拓出更加广阔以及更具挑战的创作空间。
①利用声音的置换完成现实和舞台的转换,使转换自然流畅。
影片多次通过剪辑手法将舞台和现实场景统一,完成歌舞的叙事功能和承接作用,其中声音的作用举足轻重。导演利用声音的相似性完成舞台和现实两个不同的场景转换,使两者剪切自然流畅,让观众在欣赏过程中毫无违和感。
在经典的牢狱探戈舞曲之中,导演利用安静环境下的水滴声和相同节奏的脚步声完成场景的转换,洛克茜在水滴声的引导中逐步进入舞蹈场景之中,六名女子通过舞蹈讲述自己的故事。一曲舞毕,舞台上的脚步声又逐步转变为水滴声,回归现实状态。
在**中,热情奔放的歌舞场景和灰暗阴沉的现实世界形成鲜明反差,两者自然切换需要声音的配合。通过具有相似性的声音完成场景的转换,可以让现实世界和舞台表演完美无缝连接。给观众带来极强的听觉感染力。
②歌舞和现实交替剪辑,“复调式”声音既保持幻想与现实的连贯性,又维持两个系统的明显界限。
影片除了利用声音完成现实和舞台场景的转换之外,还采用”复调式”声音处理让现实与舞台在保持明显界限的同时完美融合。“复调式”声音是音乐术语,在声音剪辑中,它是指具有两条或两条以上同时或交错并存的主导声音。
在经典的木偶戏中,现实场景是记者采访律师比利和被告人洛克茜,而舞台场景则是律师比利通过工具操控着记者媒体和被告人洛克茜,意欲反讽当地媒体舆论导向并不追求正义反而受制于人。
导演在处理这一场戏时,充分利用“复调式”声音来连接两个不同的系统。当现实世界的记者提问时,木偶戏歌舞的音乐持续运转;当木偶戏的画面未完全切换,现实世界记者提问的声音已经逐渐进入。两个系统的声音都采用相同的语速节奏,并且音色、音调接近,从而保证整体的协调性和顺畅度。
影片的每个情节段落都会出这种声音的处理效果,通过叠合连贯却又有区分的声音衔接,利用对位与错位的共生让观众产生联想和思考。这种声音的处理效果不仅可以让观众更能理解故事情节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还可以唤起观众对影片内涵的深层次挖掘。
写在最后:
**《芝加哥》作为一部成功的歌舞片,无论是商业价值还是影片口碑都取得巨大的成功。影片凭借美妙迷人的歌舞场景、入木三分的人性刻画以及现实深刻的主题内涵,成就其歌舞片史诗级地位,并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经典之作。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芝加哥》故事情节之外的魅力和精彩之处。
在我看来,影片通过对**语言的熟练运用,成功将舞台作为主导的音乐剧改编为更具大众文化的影视作品,将局限于舞台的小众文化传播给更加广阔的受众,这正是影片《芝加哥》长久不衰的魅力和独到之处。
片名:追梦女郎
又译:梦幻女郎/追梦女孩
英文名:Dream Girls
编导:比尔·康顿 Bill Condon
主演:艾迪·墨菲 Eddie Murphy
杰米·福克斯 Jamie Foxx
碧昂丝·诺尔斯 Beyoncé Knowles
詹妮弗·哈德森 Jennifer Hudson
阿妮卡·诺尼·罗斯 Anika Noni Rose
类型:剧情/歌舞
片长:131分钟
级别:PG-13(粗口、毒品及部分性内容)
出品:梦工厂/派拉蒙
上映日期:2006年12月25日(美国)
官方网站:http://wwwdreamgirlsdreamworkscom/
剧情简介
星星升起还会陨落,名望来了还会走,而只有梦想,才能真正永存于心中。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三个出身于芝加哥的黑人女孩迪娜(碧昂斯-诺尔斯饰)、埃菲(詹妮弗-哈德森饰)和萝瑞尔(安妮卡-诺尼-露丝饰)正值妙龄,怀揣着心中美好的愿望,风尘仆仆地来到大都市纽约,渴望一举成名。
在一次歌舞才能竞赛中,她们组成的“梦想组合”三重唱乐队,演唱了由埃菲的哥哥CC怀特(基斯-罗宾逊饰)亲笔创作的歌曲。虽然最后并没有在大赛上脱颖而出,但她们的音乐才华却被一位雄心勃勃的经纪人康迪斯-泰勒(杰米-福克斯)所发现,并且康迪斯还处心积虑地将她们纳为超级男明星詹姆斯-厄里(艾迪-莫菲饰)的伴唱歌手,并承诺她们以后会有一个真正属于她们自己的舞台,三个女孩以为抓住机会,竭力为了梦想而唱。但之后康迪斯为了商业利益,却安排容貌姣好的迪娜取代了埃菲在三重唱中的主唱位置,并把埃菲撤出了乐队。虽然女孩们最终赢来了名利和声望,但三个当年本纯洁无瑕的女孩,也渐渐变成了娱乐圈肮脏交易和尔虞我诈的幕后操盘手,同时发现自己为了实现当初的明星梦想,所需要付出的沉重代价……
影片花絮
影片改编自1981年的同名百老汇经典歌舞剧,讲述了一个寻梦的故事。而对于即将被派拉蒙收购的梦工厂来说,这部影片意义非同寻常,它也将被视作他们为小金人之梦所做最后的豪赌。再一看影片超级豪华的全明星阵容,就知道这个梦想并非妄想。格莱美大赢家美国真命天女组合的主唱碧昂斯-诺尔斯在影片中担当主角迪娜,凭借黑人灵魂歌王传记片《雷》一举夺得新晋奥斯卡影帝的杰米-福克斯出演老辣的经纪人,还有一直被观众所喜爱的喜剧明星艾迪-莫菲塑造当红歌手……但这些其实并不是这部云集了数位顶级黑人巨星的歌舞片的最大特色。
影片的一大亮点在于容貌普通但具有天籁歌喉的埃菲的扮演者詹妮弗-哈德森,她曾因在美国偶像中的出色唱功声名大噪,尽管比赛中途意外出局,但能接演埃菲这个几乎是每个黑人女演员梦寐以求的百老汇经典角色,不可不谓是塞翁失马。而事实上詹妮弗-哈德森也不负众望,她所饰演的埃菲,从满怀希望到走向自我毁灭,巨大的反差由她哀怜的目光细细诠释,再加上一场最具震撼性的歌舞表演,更能引发观众们的共鸣。虽说此次是她的首次触电,却堪当今年奥斯卡女配角的最大热门。
影片简评
金球奖历来都被看作是奥斯卡的风向标,在今年刚刚公布的第64届金球奖入围名单中,影片《梦女孩》一举获得了音乐剧及喜剧类别的最佳**、最佳女主角(碧昂斯-诺尔斯)、最佳女配角(詹妮弗-哈德森)、最佳男配角(艾迪-莫菲)、最佳**原声的五项提名。除金球奖以外,《梦女孩》在这之前已经被评为美国**学会2006年十大**之一,并获得广播影评人协会奖(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包括最佳影片在内的7项提名。在这里不得不提的是,身兼影片导演及编剧两职的康顿,也有改编经典舞台剧《芝加哥》成为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成功先例。
这一次,他主打黑人影歌双栖巨星的这张王牌,不仅仅是想再次编织一个阵容奢华、歌舞绚丽的灿烂舞台,影片中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以及深刻主题的挖掘,更显出与这一舞台的巨大反差,突出了《梦女孩》的真正涵义。这些除了有赖于康顿对题材的熟络掌控之外,也更应该归功于演员们集体出色的表演。如果说影片有什么软肋的话,那就是改编于80年代舞台剧的故事情节未免过于老气俗套,妙龄女子追寻梦想终而沉沦的题材在好莱坞也早已是屡见不鲜。对于这些,就要看近年来越来越学院派风格的奥斯卡买不买单了。
◎译 名 芝加哥
◎片 名 Chicago
◎年 代 2002
◎国 家 美国/加拿大
◎类 别 喜剧/剧情/音乐
◎语 言 英语
◎字 幕 简繁
◎IMDB评分 75/10 (36,925 votes)
◎IMDB链接 http://wwwimdbcom/title/tt0299658/
◎文件格式 XviD + AC3
◎视频尺寸 704 X 384
◎文件大小 2CD 2 x 49 x 15MB
◎片 长 113 Min
◎导 演 Rob Marshall
◎主 演 凯瑟琳 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Velma Kelly
雷妮 泽尔维格 (Renée Zellweger) Roxie Hart
李察 基尔 (Richard Gere) Billy Flynn
约翰 C 赖利 (John C Reilly) Amos Hart
奎因 莱提法 (Queen Latifah) Matron \'Mama\' Morton
克里斯廷 巴兰斯基 (Christine Baranski) Mary Sunshine
泰依 迪格斯 (Taye Diggs) The Band Leader
多米尼克 韦斯特 (Dominic West) Fred Casely
刘玉玲 (Lucy Liu) Go-To-Hell Kitty
◎简 介
每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传奇,芝加哥也有。但是,与每个地方不同的是,芝加哥的传奇,只能写有一个人的名字……
维尔玛(凯瑟琳·泽塔琼斯饰)是一个歌舞演员,本来名气不是很大。当她在发现自己的妹妹和花心的丈夫睡在了同一张床上后,一怒之下射杀了两人。这之后,伴随着媒体的争相报道,她反而成为了一个准名人。虽然关在监狱里,虽然背着谋杀的官司,但是芝加哥最能颠倒黑白的律师比利(理查·吉尔饰)在后面帮助她为她宣传造市,她还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反而是未来的事业前景,一片看好。
但是,另外一件相似的谋杀案碰巧在此时发生了。一心梦想成为歌舞演员却被男友欺骗的罗克茜(蕾妮·齐薇格饰)也一气之下射杀了男友,被关进了监狱。律师比利发现罗克茜的案件更加能够吸引公众目光,就准备推迟维尔玛的案件来借助罗克茜一案赢得更大的声名。
罗克茜凭借自己的楚楚可怜的外表,果然赢得了公众的瞩目和同情,她的名气正在一天天超过维尔玛。嫉妒的维尔玛与期待成名的罗克茜两人之间,面临着一场名气大战。而最后的胜者,会是谁呢?
“芝加哥”的由来
歌舞片“芝加哥”的历史,不是一句话可以说清楚的。最早的故事创意,产生于19世纪20年代。
《芝加哥论坛报》记者马里尼·沃金斯(Maurine Watkins)从1924年两起真实的谋杀案中得到灵感。在那两起案件当中,犯有故意谋杀罪的两名妇女均被宣告无罪而释放。1926年,他的这个创意被第一次搬上了百老汇的舞台,但是并非是以歌舞剧的形式;1942年,两部**《Ginger Rogers vehicle》和《Roxie Hart》也借鉴了这个创意。
几十年后,导演鲍勃·福斯(Bob Fosse)买断了沃金斯的剧本版权,并将之改编成歌舞剧《芝加哥》。1975年在百老汇上映后,赢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同年戏剧界最重要的托尼奖(Tony Price)评选中,赢得11个奖项提名,最后却令人惊奇的一无所获,被很多人认为是托尼奖的一个耻辱。其实,类似的事情不也正发生在奥斯卡与另一位著名导演身上么?
好在1997年《芝加哥》在百老汇复演时,托尼奖终于承认了它的价值,授予了它六个奖项。可惜鲍勃·福斯已经在10年前的1987年故去了,遗憾的没有看到这一幕。
“芝加哥”的竞争
在影片中,两位女主角为了争得名声而明争暗斗;而**的现实中的女主角之争,也是异常激烈。麦当娜、戈迪·霍恩、妮可·基德曼、朱丽娅·罗伯茨等著名演员都有过和“芝加哥”的“绯闻”。
在男演员方面,曾经主演过《油脂》、《低俗小说》、《变脸》的约翰·特拉沃尔塔(John Travolta)一度收到制片方的邀请,最后他却以不愿意在20年后投拍一部类型相同的影片拒绝出任男主角。
另外一个谣传,则来自于本片的CD大碟。曾有传说珍妮·杰克逊曾有意献歌一曲,到最后却不了了之了。
“芝加哥”的阵容
导演罗伯·马歇尔。曾经导演过迪斯尼的电视卡通片《安妮》(Annie),并与山姆·门德斯合作执导过著名**《美国美人》(American Beauty)。《芝加哥》一片,其实应该算是他的首部正式**。他作为导演的表现,已经被众多影评人看好,认为其在好莱坞的导演生涯一片光明。
男主角理查·吉尔。总是以一个浪漫或是温柔的男子的形象出现的他,这次扮演一个有点坏的律师。不知道经历了《风月俏佳人》的迷醉和《不忠》的考验之后,他能否将自己的好莱坞演艺事业在《芝加哥》中带上一个新的高峰。
女主角蕾妮·齐薇格。从1996年与汤姆·克鲁斯合作的《征服情海》开始崭露头角,成名于2000年的《护士贝蒂》(Nurse Betty),在同年获得金球奖音乐喜剧类最佳女主角。一头金发的她,正好适合片中那个楚楚可怜的罗克茜的形象。不过,她可是剧组中唯一一个唱歌跳舞不太在行的演员。
女主角凯瑟琳·泽塔琼斯。她的美艳与演技,已经无需丈夫迈克尔·道格拉斯来烘托了。1998年的《蒙面侠佐罗》(The Mask of Zorro)、1999年的《将计就计》(Entrapment)两部影片证明了她驾驭历史与现实犯罪题材的能力,更证明了无论怎样打扮的她,都美得让人叹为观止。近年出演的知名影片还包括2000年的《毒品网络》(Traffic)和2001年的《美国甜心》(America's Sweethearts)。
女配角齐塔·里瓦拉。你可能不认识这个上了年纪的女人。但你知道么,她就是当初鲍勃·福斯的《芝加哥》歌舞剧的主演之一!虽然上了年纪,虽然当不了主演,但她的歌舞表演本领,还是值得期待。
[“芝加哥”的评论]
借助《红磨坊》大获成功的春风,加上实力雄厚的演员班底,配以千锤百炼的经典剧情,没有人敢于小看“芝加哥”,也没有人敢于预言“芝加哥”的失败。而金球奖的多项提名(最佳音乐喜剧男主角、女主角等),也印证了它即将展开的的辉煌之路。
《芝加哥》无疑是明年奥斯卡盛宴上不可缺少的歌舞大餐。所以不妨从现在,就开始期待吧。期待什么?期待自己真的可以看懂可以欣赏这部又唱又跳的美国式音乐片吧!
◎演员表
理查·吉尔 Richard Gere Billy Flynn
蕾妮·齐薇格 Renée Zellweger Roxie Hart
约翰·雷利 John C Reilly Amos Hart
奎恩·拉提法 Queen Latifah Matron 'Mama' Morton
凯瑟琳·泽塔-琼斯 Catherine Zeta-Jones Velma Kelly
克里斯汀·芭伦斯基 Christine Baranski Mary Sunshine
泰·迪格斯 Taye Diggs The Bandleader
刘玉玲 Lucy Liu Kitty Baxter
Ken Ard Male dancer
Roxane Barlow Female dancer/Ensemble
Bruce Beaton Police photographer
Steve Behal Prison clerk
Rod Campbell Jury foreman
Kelsey Chace Female dancer
Jeff Clarke Court clerk
◎外文别名
Chicago: The Musical(2001) (USA) (working title)
世界的猪屠夫,
工具匠,小麦存储者,
铁路运动家,全国货物转运人
暴躁、魁梧、喧闹,
宽肩膀的城市:
人家告诉我你太卑劣,我相信: 我看到你的女人浓
妆艳抹在煤气灯下勾引乡下小伙子。
人家告诉我你太邪恶,我回答: 是的,的确我见到
凶手杀了人逍遥法外又去行凶。
人家告诉我你太残酷,我的答复是: 在妇女和孩子
脸上我见到饥饿肆虐的烙印。
我这样回答后,转过身,对那些嘲笑我的城市的
人,我回敬以嘲笑,我说:
来呀,给我看别的城市,也这样昂起头,骄傲地歌
唱,也这样活泼、粗犷、强壮、机灵。
他把工作堆迭起来时,抛出带磁性的咒骂,在那些
矮小孱弱的城市中间,他是一个高大的拳击手。
凶狠如一只狗,舌头伸出准备进攻,机敏有如跟莽
原搏斗的野蛮人;
光着头,
挥着锹,
毁灭,
计划,
建造,破坏,再建造,
在浓烟下,满嘴的灰,露出白牙齿大笑,
在命运可怕的重负下,像个青年人一样大笑,
大笑,像个从未输过一场的鲁莽斗士,
自夸,大笑,他腕下脉搏在跳,肋骨下人民的心在
跳,大笑!
笑出年青人的暴躁、魁伟、喧闹的笑,赤着上身,汗
流浃背,他骄傲,因为他是猪屠夫,工具匠,小麦
存储者,铁路运动家,全国货物的转运人。
(赵毅衡 译)
赏析
《芝加哥》是桑德堡的成名作,首次发表于1914年的《诗刊》。《芝加哥诗集》的出版,无论在题材还是文风上都令人耳目一新。芝加哥是美国第三大城市,它是全国的铁路枢纽,以其发达的现代工业而闻名。在这首诗中,桑德堡对芝加哥的赞颂是怀着极大的热情的,就连粗鄙的贬斥也带有自豪的成分。丑陋与 并存是芝加哥的首要特点,化丑为美是桑德堡诗歌创作的风格。这首诗采用松散的自由诗体裁,用拟人的手法、简单而通俗的语言歌颂了芝加哥乐观奋进的精神和普通劳动者。
这首诗的前五行作为总序,描绘了芝加哥这个城市的总体风貌。诗人采用拟人手法,用宽肩膀的巨人形象化了迅速崛起并在美国工业文明进程上起了巨大作用的芝加哥。这个巨人既是铁路枢纽,又有发达的钢铁制造业、屠宰业,工厂林立。桑德堡对这样的城市大加赞扬: 它“暴躁、魁梧、喧闹”,散发着力之美。这一段中短句的使用,为诗歌增添了气势。六至十一行写出该城市的阴暗面: 这里有“浓妆艳抹”的娼妓,“逍遥法外”的凶手,忍饥挨饿的妇女、儿童。 既是芝加哥堕落的象征,也暗示芝加哥具有的吸引力,它将乡下小伙子从四面八方引来。第十二行成为一个转折,诗人开始为如此不堪入目的城市辩护,虽然它有点儿肮脏丑陋,但它也充满了希望。如果以一个人作比,那么,任何人都有缺点、不足,也有值得称颂之处,芝加哥便是如此。诗人连用“活泼、粗犷、强壮、机灵”,“高大的拳击手”、“猎狗”、“野蛮人”等爱恨交织的词语描绘芝加哥这座城市美丑并存的本质,并以“我的城市”为荣,将芝加哥放到一个不可亵渎的神圣位置。这座 四射的城市不知疲惫,“建造,破坏,再建造”似乎是它永恒的节奏。诗人用“满嘴的灰,露出白牙齿大笑”的年轻人作比,突出芝加哥在磨难中奋勇前进的过人胆识与巨大力量。城市的积极乐观精神是桑德堡心绪的投射,因此诗歌中久久回荡着 与生命力的主旋律。二十至三十行,辩词趋向 ,掩盖了诗中描述的苦楚和肮脏。最末一段重复开篇诗行,前后呼应,一气呵成,令读者不禁沾染了诗人的情绪,为芝加哥感到光荣、骄傲,这一段也是全诗的最强音。
桑德堡是一个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关心社会问题和民生疾苦。他看到了人民的贫穷和堕落,却又以乐观的精神加以描绘。正如这首诗所描绘的那样,芝加哥的喧闹、魁伟、粗蛮有力,源于“他腕下脉搏在跳,肋骨下人民的心在跳”。作为艺术家、诗人,他将观察的触角敏锐地探伸到生活的土壤中去,不仅题材、主题采撷于普通人民的生活,就连他的诗歌语言也来自街头巷尾。在诗歌风格上,《芝加哥》延续了惠特曼的诗风,不尚辞藻和音韵,无固定的节奏、分节,读来情感汪洋恣肆,在形式上体现了桑德堡的草根精神。
(乔 华)
杰里·鲁宾(Jerry Rubin
马克·鲁德
汤姆·海登
阿比·霍夫曼(Abbie Hoffman
菲利普·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
1968年民主党大会在芝加哥召开,反越战示威群众在会场外与警察发生激烈冲突,后来有7名激进分子被控“阴谋煽动骚乱”。
1968年初,霍夫曼和鲁宾成立了一个松散的组织,名叫“异皮士”(Yippies)。这个词来自嬉皮士(Hippies),但本身没有任何含义。后来霍夫曼为了给记者们一个好听的说法,把“异皮士”解释成“国际主义青年党”(YP)。这个组织的宗旨是:把致幻剂和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做一个嬉皮的革命者。
当革命家遇到嬉皮士
在风起云涌的1968年,美国最有名的革命家名叫阿比·霍夫曼。40年后,美国最有名的导演斯皮尔伯格打算把霍夫曼的事迹搬上银幕。
◎袁越
从SDS到Yippies
斯皮尔伯格打算拍摄的这部**名叫《芝加哥(听歌)七君子审判》(The Trial of the Chicago Seven),最先敲定的演员是英国人沙查·科恩(听歌)(Sacha Cohen),由他来扮演“七君子”之一的阿比·霍夫曼。事实上,很可能是因为先有了科恩,才让斯皮尔伯格产生了拍摄这部**的冲动。
科恩在两年前主演了一部名叫《波拉特》(Borat)的**,扮演一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去美国拍摄一部风光纪录片。在旅行过程中波拉特到处出洋相,极尽夸张之能事。当**结束后,观众才恍然大悟,真正出洋相的其实是美国人。熟悉美国历史的人肯定一眼就认出来了,这个波拉特无论相貌还是做派都酷似当年的那个嬉皮革命家霍夫曼。
霍夫曼出生于1936年11月30日,高中毕业后考进了著名的左派大本营布兰戴斯大学,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之后他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导师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因此,他很自然地变成了一个激进的革命家,曾经领导过多次学生示威游行运动,还当上了著名的“学生争取民主社会”(SDS)组织的东岸分部***。
1967年6月的一天,SDS的领导成员们聚集在密歇根州的一个小镇开会,商量下一步应该怎么走。会议进行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闯进来3个打扮奇特的家伙,自称是旧金山“挖掘者”(Diggers)组织的代表,特意从加州开车赶来。其中一个领头的当众脱光了衣服,把桌椅通通掀翻在地,然后跳上讲台,对着台下目瞪口呆的代表们开始发表演讲:
“你们这些本来可以去当个医生或者律师的中产阶级,你们的立场究竟是什么?如果没有越南,没有古巴,你们这些新左派就毫无价值。克里姆林宫和阿拉巴马州一样不可救药。别老想着组织学生游行,鼓动黑人暴动,这个世界上唯一值得做的就是解放你们自己!个人财产才是最大的敌人,烧掉它们,扔掉它们,一切应当免费,这才是人类的出路。”
“挖掘者”组织是旧金山嬉皮士运动的幕后推手,他们主张彻底解放思想,改变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在场的左派学生运动领导们都被这几个疯子吓傻了,坐在角落里的霍夫曼却茅塞顿开。“挖掘者”们夸张滑稽的表演让他突然领悟到了一个真理:去他妈的游行示威闹革命,这个社会需要来一次更根本的变革,一次灵魂深处的革命。不过,霍夫曼有一点和嬉皮士们很不相同。嬉皮士主张逃离这个社会,可他仍想改变世界。他相信,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媒体的力量。“媒体没有报道过的事情就等于没有发生过。”他常常这样说,“而一旦媒体报道过的事情,那就肯定是发生了,即使事实正好相反。现代社会的革命运动应该发生在电视上,而不是工厂里。”
他的这个想法和另一个原SDS伯克利分部的***杰里·鲁宾(Jerry Rubin)不谋而合,两人决定联手玩一次行为艺术。他俩跑到纽约华尔街的股票证券交易所里,向正在忙碌着的股票经纪人狂撒纸币,“正巧”在现场的电视摄像机对着那些抢钞票的人一通狂拍。最后,两人对着摄像机点燃了一张纸币,这个镜头很快就通过电视屏幕传遍了全世界,他们成了美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
http://entsinacomcn/r/m/2008-04-09/12191979938shtml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