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一般记录几代人?

家谱一般记录几代人?,第1张

家谱一般记录九代人。

家谱一般包括祖宗子孙八代,连自己九代。

家谱以自己为分界线,上为父(第四世)、祖(第三世)、曾祖(第二世)、高祖(第一世),下为子(第六世)、孙(第七世)、曾孙(第八世)、玄孙(第九世),其中自己为第五世。

关于家谱的世系问题,有两种不同的使用方法,第一种是直接使用总族谱的世系,比如,第四十二世、第四十三世、第四十四世等等。第二种在家谱中注明高祖在总谱中的世系,然后在家谱中按第一世排到第九世。

家谱记载内容:

1.姓氏源流

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

2居住地地情

记载家族以始祖为中心的聚居地的自然、地理、经济环境、风俗民情、民间传说等情况,能够反映、展示家族成员参与当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历史风貌,为家乡建设作出贡献,积累人文地理和聚落地理资料,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3.迁徙情况

记述迁徙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是人世系图表上加注说明;二是在世系录内作简要的记述。传统的记述方式就是这种记述方式。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修的家谱,多数采取单独立一个篇目,用文字或图表集中记述族人的迁徙情况,以便于查阅。表录内容:世序。

4世系图表

世系是家谱重要主体,是家谱区别于其他史类书籍的重要标志。要花一番工夫,厘清家族世系源流,长幼辈分,认真准确地记载。

5人物传

人物传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家谱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涉及到立传标准、范围和方法以及对人物的评价问题,将在“人物传的编写” 中详细叙述。

6大事记

大事记是编写地方志的一种体裁,用以记载一地的大事和要事。

7字辈谱

字辈谱是各姓氏家族族谱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内容。简单地讲,字辈谱中辈分就是家族中血缘传承的世系次第关系,又称辈、辈行。字辈是辈分的代表字。

中国的现代化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必须把农村的现代化作为战略重点。当代中国依然是一个农业和农民大国,在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农民问题将是一个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影响和制约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综合性问题。而农民问题中,家族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这不仅表现为中国传统家族文化构成了与现代化发展最激烈冲突的因素,而且家族与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性和社会性目标从根本上说也是不相容的。因而,正确的认识家族问题的性质及其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对于实现农民和农村的现代化,乃至中国的现代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农村家族 现代化

一 农村家族概述

在中国学术界,有关中国农村家族最经典的定义为:家族是根据单系(父系)亲属原则组成的社群,它是家庭的扩大(家庭是其基本组成单位),是一个"社群的社群"。(费孝通)即家族是按男系血缘关系的原则,以家庭为单位组合而成的群体。

基于上述定义,学者们往往将中国农村家族视同于宗族,即所谓家族是"由男系血缘关系的各个家庭,在宗法观念的规范下组成的社会组织";"宗族与家族、宗族制与家族制、宗族社会与家族社会、宗族生活与家族生活,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区别"。

另一种著名定义是孙本文提出的。他认为,家族是一个"大"概念。他对家族和宗族的关系做了这样的表述:"家庭为最小的单位,限于同居共财的亲属,宗族是由家庭扩充,包括父族同宗的亲属,家族则更由宗族扩充,包括父族、母族、妻族的亲属。宗族为同姓,而家族则未必为同姓,盖包罗血亲与姻亲二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家族是以自然村或行政村为范围的家族关系以及由它产生的种种体制、行为、观念和心态。也就是说,具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居住在共同的区域之中。

二 中国农村家族复活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家族几废几兴。80年代以来,在思想解放和改革开放的背景下,随着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制度的解体,农村家族经过相当长时间的销声匿迹后,又重新活动,主要表现在祭祖联宗、编撰族谱、修建祠堂、组织农村乡俗活动、控制社区秩序等等。

通常可以用两个标准来判断家族现象是否复活:一是看是否修了族谱,一是看是否维修或重建了祠堂。以此来观照中国农村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地方特别是南方许多村社,小到修祖坟、祭祀,大到修族谱、开庙会等,形成了一道家族复活的灰色景观。当然,家族现象之所以死灰复燃自有其社会背景和社会条件。

(一) 聚族而居——家族繁衍的温床

唐代诗人白居易描绘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聚族而居的景象:“一村惟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由于聚族而居,以血缘为纽带,共处同一块土地,共同分享有限的资源,族人自然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便为家族势力的滋生提供了温床。改革开放之后,社会流动有所增强,血缘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弱化,地缘关系、业缘关系有所发展,但是,自然村依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社区行政区划的基础和主要居住模式,这种以血缘为纽带,以地缘为基础的聚族而居生存方式自然就成了农村家族势力繁衍和宗族复活的肥沃土壤。

(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族复活的生存平台

社会学家费孝通曾说,“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民族性的了,”“为了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这段话说明了两层含义,一是中国农村社会,家庭必然会扩大为家族,家庭作为家族的基本构成单位,家庭的观念是家族势力复活的酵素;二是家庭要经营各种事业就离不开家族内的互动与互助。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又一次改变了农村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家庭被重新赋予了相对自主的生产权和分配权,家庭的生产性功能得到了恢复和强化。但是,这种小农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在抵御农业生产的社会风险方面显得既先天不足又后天发育不全,面对农具单一、劳动力不足、生产资金短缺、经营渠道不畅、信息闭塞等生产性问题,它天然地需要社会互助与支持,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体的小农生产方式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协作、农民互助和农民物质与文化生活需要。这时,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健全的情况下,对于深受悠久而深厚的宗法家族文化影响的农民来说,依靠、信赖、利用家族资源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所以可以说,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所伴生的小农生产方式是农村家族文化复活的生长平台。

(二) 农村基层权力的弱化——家族复活的契机

从权力的结构和性质角度分析,家族权力实际上是一种同国家公共权力相平行和对立的私人性质的权力,只要公共权力弱化,宗族权力就会膨胀。在我国,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五届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宪法改变了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了乡政权。随着政社的分离,主要以行政村为划分依据的自治性群众组织即村民委员会,便取代了原有的生产大小队,行使管理农村基层社区的职能。然而,由于村民自治组织其起步阶段的脆弱性,加之其自身某种程度的非规范性,使其无法强有力地行使法律赋予自身的权力,村民委员会的职能在实际中没有有效的执行,对村民生活的介入和对社区运转的调控能力较之改革前的生产大队、生产小队来讲大大被弱化,从而导致农民对家族族权*威的遵从与对宗族组织的依赖,导致自治权力向家族组织转移或部分转移。

(三) 情感归属和社区认同——家族复活的社会心理

家族群体及其所固有的修建宗庙、宗谱、祭祀等家族活动,它本身饱浸着情感力量,对族人有着不可替代的情感归宿和精神满足感,这是家族复活的心理基础。改革开放后家族思想的复活,一方面是社会生活中长期被压抑的心理和情感势能释放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处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农民,面对快速变迁的社会心理乏力,精神漂泊,需要一种心理归属,这种心理空白,社会主义文化不去填补,非社会主义的文化甚至落后腐朽的封建残余文化就会去占领。

三 家族观念对现代化的影响

家族势力在农村实行现代化的整个过程中都会留下它的痕迹。目前,农村需要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发展非农产业,加速社会流动,推行计划生育,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与民主法制的新秩序,这一切都会对家族势力产生巨大冲击,同时也会遇到严重的阻力。业界对家族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影响评介,主要集中在村委会选举、村民自治、农村社区秩序构建等政治领域。家族思想已成为我们今天始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绊脚石,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及我国现代化的实现上的影响都是相当大的。大体来讲,家族观念对我国现代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 家族观念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

封建专制文化的残余、经济落后、知识的贫乏和家族势力的影响,形成了一张互为因果、纵横交错的无形网络,它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羁绊。数千年来,“人治”一直是我国政治管理的主要模式,这种模式与现代化进程格格不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实行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是亿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也是一项十分浩繁、艰难的系统工程。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明确要求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而完善制约机制,促使“人治”向“法治”转化,是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家族观念的存在阻碍民主化村级管理,阻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国家形成的条件之一是血缘被地缘所取代,即社会分工、交换和生产必须冲破血缘的羁绊,开始按地区划分社会组织。但是,在我国早期国家的形成时期,地域理念并未彻底冲破血缘的束缚,从而使得我国的国家形态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人伦色彩。可以这样说,在历史上的中国农村,不是政治权力改变了宗族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基本社会结构,而是宗族组织亲和了政治权力,使其带上强烈的血缘色彩。所以,在中国的农村,往往村级政治领域与宗族势力范围重合,村治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族势力的制肘。家族精英介入村政,大大销蚀了以法理为基础的基层组织的应有权威,有的甚至目无法纪,以宗族法取代国法。在一些地区,家族势力甚至控制和取代了基层组织,宗族权力成为了与国家行政、司法权力平行的一种私人性质的权力。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的政治走向,直接影响了政治民主化进程,阻碍了政治文明建设。

(二)家族观念对经济现代化的影响

家族明显的封闭性与保守性,与农村市场经济建设所要求的开放性相悖;家族的分散性又使得各个家族群体间相互排斥,不利于社会经济的一体化;家族通过家族活动以及祖训、族规等宗族驯化控制了族人的思想和心灵,个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被压抑,抑制了现代农民的培养;而且,在家族精英的煽动、组织、领导下,族人对修建祠堂、修谱、祭祖等宗族活动表现出极高的兴趣和热情,劳民伤财。这些都损害了现代农民的权利,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建设和农业发展,直接危害物质文明建设。

在经典的现代化理论中,是将传统的家庭或家族关系看作是与现代化的要求相对立的。在研究现代化的学者有关中国现代化的研究中,也充满着诸如此类的观点。在这些学者看来,家庭是一种传统主义的力量,会促成社会中的裙带关系的建立,削弱工作纪律,阻碍劳动力的市场选择,妨碍经济理性的形成,阻碍普遍主义的经济伦理的出现,这一点在一些乡镇企业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家族在农村工业化中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利用家族关系网络获取各种资源,从而使乡村企业家族化。其表现形式之一是指原集体企业由于家族成员凭藉各种关系长期承包逐渐丧失其集体企业的特点,淡化与集体的责、权、利关系,并伴随出现集体资产流向家族成员个人或家族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之二是指家族成员利用家族关系调动家族资源建立起新型的个体企业和联办企业。这种企业实际上就是家族成员个人或家族的企业,其管理方式也是家族式的,所以,这些企业从建立伊始就表现出鲜明的家族特点。这对乡镇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首先,家长制抑制了职工的积极性。在乡镇企业中,由于部分管理者以“家长”的身份出现,时时处处总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尊重职工的个性:而职工作为单纯的被雇佣者,没有发表意见的权力,当然就失去了积极性,对企业发展状况漠不关心。企业不是以一个“集体组织”的面目出现,而是以一个“家”的面目出现。

其次,家长式的管理制约着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缺乏制度规范化管理,使不少乡镇企业经常陷于管理混乱,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行。

再次,家族式构成导致内部关系复杂化。企业中亲情关系的增加必然产生冠以的远近、辈分的大小的“差序格局”,就成了人们关系正常化的制约因素。因此,亲情关系充斥所导致的关系复杂化,是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 家族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些地方的家族势力横蛮地干涉族内农民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人为地造成一系列婚姻悲剧,并以各种方式制裁那些“伤风败俗”、“有辱家风”及违反风俗的人。更有甚者,家族势力还利用土地、用水及婚丧事件,争夺利益,导致纠纷,有的还借机冲击当地政府机关。近年来农村犯罪率上升,凶杀、抢劫、聚赌、迷信、拐卖儿童妇女、溺婴及抗拒计划生育,有相当一部分同家族势力的怂恿、庇护有关。由于家族势力的存在与影响,由家族势力演化出来的多子多福、早生多育、包办婚姻、盲目排外、帮派观念等等陈腐观念不可避免地会在农村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家族势力也是传统习俗有利的维护者,这些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都是严重的阻碍力量。

直系血亲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父系

曾曾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

曾曾祖母--曾祖母--祖母--父亲

母系

曾曾外祖父--曾外祖父--外祖父--母亲

曾曾外祖母--曾外祖母--外祖母--母亲

儿子:夫妻间男性的第一子代。

女儿:夫妻间女性的第一子代。

孙:夫妻间的第二子代,依性别又分孙子、孙女。

曾孙:夫妻间的第三子代。

玄孙:夫妻间的第四子代。

旁系血亲

父系

伯:父亲的兄长,也称伯伯、伯父、大爷

大妈:大爷的妻子

叔:父亲的弟,也称叔叔、叔父

婶:叔叔的妻子

姑:父亲的姊妹,也称姑姑、姑母

姑夫:姑姑的丈夫

母系

舅:母亲的兄弟,也称舅舅

舅妈:舅舅的妻子

姨:母亲的姐妹,也称阿姨、姨妈

姨夫:姨的丈夫

姻亲

丈夫:结婚的女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媳妇:结婚的男人对自己伴侣的称呼

公公:丈夫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婆婆:丈夫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丈人、岳父:妻子的父亲,也直称爸爸

丈母娘、岳母:妻子的母亲,也直称妈妈

儿媳:对儿子的妻子的称呼

女婿:对女儿的丈夫的称呼

嫂子:对兄长妻子的称呼

弟妹、弟媳:对弟弟妻子的称呼

姐夫:对姐姐丈夫的称呼

妹夫:对妹妹丈夫的称呼

妯娌:兄弟的妻子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

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相间的称呼或合称,也称襟兄弟

大姑子:对丈夫的姐姐的称呼

小姑子:对丈夫妹妹的称呼

大舅子:对妻子哥哥的称呼

小舅子:对妻子弟弟的称呼

求个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691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