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1929612—19453),德国犹太少女。她的家庭原居德国法兰克福市。纳粹兴起后,开始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安妮全家迁移至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1942年6月12日,安妮生日,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本日记本,遂开始写日记。
1929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犹太家庭。1933年希特勒上台,开始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弗兰克一家移居荷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不久,德国法西斯占领了荷兰,在这里避难的犹太人同样遭到残酷迫害。为了逃避纳粹的逮捕、监禁和屠杀,弗兰克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父亲的公司大楼里一处隐蔽的密室,直到1944年8月有人告密,隐匿的8个人被捕并被关进了集中营。到战争结束,只有安妮其父奥托一人生还。他整理了安妮在隐匿期间的日记,出版时引起关注,并被译成多种文字,这就是《安妮日记》。
看过《安妮日记》的人都不会忘记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在纳粹集中营中的悲惨遭遇。最近纽约犹太人研究中心公开的一系列私人信件显示,弗兰克一家曾想尽办法逃往美国。
在落款为1941年4月30日的一封信中,安妮的父亲奥托请求自己的亲密的大学同事纳森斯·图思资助5000美元购买一张护照以逃往美国。“如果情况没有变得更糟,我也不会请求您。”奥托写道。当时,图思是美国联邦住房机构主席,也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妻子的朋友。“也许你记得我们有两个女儿。我们主要是考虑到孩子才这么做的,我们的命运并不重要。你是我们唯一可以寻求帮助的人。”
除了私人信件外,此次公开的资料中还有一些官方文件,它们在新泽西的一间仓库里放了近30年,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才被发现,并于1974年转交到纽约犹太人研究中心。
安妮·弗兰克四岁时,就体验到了人生的残酷。那年,希特勒上台,在全德境内掀起反
犹排犹浪潮。安妮的父亲奥托·弗兰克是个犹太人,为了家人的平安,他带着全家迁居荷
兰。他们在荷兰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但灾难再次降临:1940年5月,荷兰沦陷于纳粹
德国。奥托意识到,他们要么立即迁移,要么赶快找地方躲起来。可是整个欧洲都已卷入了
战争,大半地方沦陷,他们又能逃到哪儿呢?于是他决定躲藏起来。奥托在荷兰的这几年与
丹恩合伙做生意。他们的营业所在阿姆斯特丹一个偏僻的地方,面对运河。营业所楼上有几
间废弃的房间,被称为“附属建筑”。奥托认为躲在那里不太容易发现。
1942年,预料中的厄运终于降临:奥托·弗兰克被勒令立即出境。他没有走,立即
带着全家人住进了“附属建筑”。接着,丹恩一家和一名犹太人医生也住了进来。这样,他
们开始了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活。他们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出去散步,不能烤制食
物,更不能有任何社交活动。总之,他们必须对外抹杀自己的存在,不能发出任何声响,晚
上也不能点灯。他们和外界仅有的联系就是奥托的无线电收音机和他的四个正直勇敢的雇
员,他们给奥托等人偷运来食物和书报。
这种偷偷摸摸见不得人的生活无论对谁来说都是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压抑、寂寞、苦
闷、忧郁使得“附属建筑”里的居民们神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争执与吵架——却又只
能是压低了声音地吵——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内容。
大人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于生性活泼、开朗好动的13岁姑娘安妮?安妮是个懂事的孩
子,她当然不会跟父母吵闹着要出去玩,于是她开始写日记。这本日记还是父母送给她的1
3岁生日礼物呢。安妮在日记中记下了她全部的心理活动、她的思想和感受、她的孤独苦闷
心情。当然也包括“附属建筑”中的日常生活,她和这个临时大家庭中每一个成员的关系。
在这些朴实无华的日记中,人们可以看到法西斯主义的恐怖统治如何在一个正在成长的少女
心理上投下了浓重的阴影,可以看到一个少女对纳粹分子摧残、扭曲人性的控拆。“我就像
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安妮写道。
同时,人们还可以在日记中看到,安妮是如何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具有
成熟女性心理的“大人”。青春期的骚动与渴望,心理压抑的郁闷与苦恼,初恋的甜密与颤
栗,都在日记中得到了真实的记载。
这些日记被保存下来并出版,完全是由于一种偶然。安妮的日记写好后,被允许放在父
亲的公文包里。1944年8月4日,当纳粹警察突然搜查并逮捕“附属建筑”的居民们
时,他们只顾抢掠钱和珠宝,日记被弃置在楼板上。几天后,奥托的助手冒险偷偷回了一趟
“附属建筑”。她看见了安妮的日记,决定把它保存起来。
1945年,幸存的奥托·弗兰克回到解放了的阿姆斯特丹,他的助手把安妮的日记交
给了他。奥托读着女儿的日记,不禁老泪纵横。女儿的音容笑貌清楚地浮现在他的脑海里。
过去,他太忽视她了,日记就放在他的公文包里,他却从没想到去读读它,没想到去理解女
儿丰富复杂而纯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如今却已是物在人亡!他读了一遍又一遍,后来忍不住抄
了一些给母亲和一位密友。没想到这位密友把它推荐给了一位现代史教授。教授立即意识到
了它的价值,在报上撰文推荐和评论它。
在朋友们的催促下,也依照安妮本人的遗愿——她在日记中表示了希望有机会出版日记
的愿望,在朋友的帮助下,题名为《附属楼——安妮·弗兰克日记》终于在阿姆斯特丹出版
了。不久,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和德文版也相继出版。各国读者反响热烈,人们给
奥托写来了信,寄来各种各样的小礼品,在安妮生日时送来许多鲜花。奥托不得不歇业在
家,专门处理各地来信。这些信中,有的对奥托表示同情与慰问,有的对安妮不幸早逝表示
悲伤,更多的人表示了他们对纳粹分子和法西斯主义者制造种族迫害,造成像安妮这样的小
姑娘芳华早谢的愤怒与谴责。
最引人注目的反应来自德国。德国纳粹是制造这场人类悲剧的罪魁祸首,战后几年中,德国
政府试图教育国民认识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罪恶本质,却总是收效甚微。然而,这次,安妮
的日记却使他们大大震动了,他们从中看到了自己过去所犯下的罪行。当根据安妮的日记改
编的剧本《安妮·弗兰克》在德国众多城市上演后,德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与反省之中。一
位评论家说:“《安妮·弗兰克》一剧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它使观众理解了历史。我们
观看这出戏就像观看一份用最谦卑而可怜的措辞写的控诉书,控诉那些人丧失人性。没有人
因我们是德国人而谴责我们,我们自己谴责自己。”一位过去的纳粹党员来信说:“我曾是
一个忠实的纳粹党员,但直到那天夜里看这场戏前一直不知道纳粹意味着什么。”
安妮被埋葬在贝尔森集中营的万人坑。这里每天都有人前来举行悼念活动。一位15岁
的中学生的话代表了所有人的思想和感情:
“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不会再像安妮那样担进惊受怕,请你们轻轻地上楼,楼上的安妮正在梦中……
《陪我》:影片讲述的是在同一座城市发生的两段不同的爱情故事,但两段故事也多多少少有一些交错。主人公林瑞是大排档老板,在无意中看到佳妮与前男友吵架,由于看不惯便上前帮她解了围,可第二天却被佳妮误会,但事后却发现并不是林瑞的错,决定道歉并且两人成了朋友,就在林瑞准备表白之时,佳妮的前男友又出现了……另一个故事也发生在相同的时间,舞蹈演员乔洋与女友分手,沉浸在痛苦之中的他无意中认识了咖啡厅的服务员安妮,两人相谈甚欢,准备见面,可是安妮的脸天生丑陋,于是让自己的闺蜜顶替她去约会,可是慢慢发现乔洋和自己的闺蜜关系越来越亲密
是这个吗?是的话请采纳,谢谢
《安妮和王小明》结局:阿彭和安妮传绯闻,王小明吃醋与安妮冷战,在4月1日烟花晚会上对安妮说他很讨厌她跟别的女生玩,能不能把时间都留给他
《尼玛这就是大学》结局:安妮经常扣小明电话,两人吵架后来王小明道歉两人又在一起
《尼玛的唠嗑馆》结局:全是吐槽没结局
最新版有说两人已经在一起了,希望能帮到你
宫崎骏红发少女安妮
《悬崖上的金鱼姬》这部**的作者是宫崎骏。其中他还有很多出名的作品有《汪汪忠臣藏》、《格列佛的宇宙旅行》、《红发少女安妮》、《风之谷》、《天空之城》、《侧耳倾听》等等,还有其他很多优秀的作品。
《汪汪忠臣藏》是作者宫崎骏担任原画师的第一部作品。其中的内容讲述的是小狗洛克的母亲被老虎杀手给杀死了,洛克被森林的其他同伴们救了下来,不过又被杀手关在仓库里。紧接着森林里的动物们也被人类关进了动物园。不过在动物园里的动物们也被杀手折磨着的故事。
《格列佛的宇宙旅行》这部动漫讲述的是格列佛年纪大了,但他还没有放弃旅行的梦想。更重要的是,他说他将进行一次太空旅行,目标是寻找宇宙之外的希望之蓝星的故事。
《红发少女安妮》这部作品讲述的是在绿山墙农庄之中彼此相依为命的兄妹马修和玛丽拉收养了一个名为安妮的女孩。这个叫安妮的女孩子有着满脸的雀斑和一头耀眼的红发,非常夺目。这个剧情其中有当性格开朗活泼的安妮走近沉默寡言的马修后,他渐渐的被快乐所感染。
《风之谷》这个作品讲述的是当人类文明被摧毁,风之谷,在这里的人都可以御风飞翔。不过他们周围有一片海,会把这片风之谷给吞没,然后这里的女主就勇敢保护国家的故事。
《天空之城》讲述的故事是一座漂浮在空中的巨大机器岛,传说那里蕴藏着巨大的财富。因此,无论军方还是海盗,都在找寻着这座岛。这里面的男主和女主一同保卫着这座岛。
《侧耳倾听》这里讲述的是发生在1994年的故事,这里的一切都来得很平凡很真实,也讲述了男女主角两人互相勉励互相学习,各自为理想而奋斗的故事,非常的具有励志性。
宫崎骏出版的动漫都非常好看,也深受人们喜欢,这是我们众所周知的,他还有很多好看的作品,我们也可以去观看。
76岁特朗普离世
美国的中期选举进入决战阶段,共和党和民主党的政客都在抓紧时间造势,其中佩洛西更是单方面指责抹黑特朗普,特朗普作为共和党的****,将会参与下一届美国总统选举,他也是拜登最大的对手。中期选举对拜登而言意义重大,拜登前往多个地区进行助选拉票,特朗普也同样卖力,连续四天在4个州进行演讲集会,特朗普势要将总统之位再次夺回。就是两党竞争激烈的时候,一条假消息刷遍美国热搜,那就是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不幸病逝了。
宫崎骏带红色发卡的女孩
宫崎骏。头上有红色大蝴蝶结的女孩是宫崎骏创作的龙猫系列动漫动画片其中一部《风吹了》的人物。因画风唯美,清新被各大网友截取下来做成了插图,并且广泛传播。
宫崎骏的漫画之作
《龙猫》主要讲述的是,一个爸爸带着两个女儿到乡间居住。姐妹俩发现很多神奇的事物,有小煤球、森林里的小精灵、龙猫还有猫巴士。妹妹因挂念生病中的母亲,和姐姐吵架后自己去医院,宫崎骏很多动漫作品我都很喜欢,但是《千与千寻》我看了超级超级多次,百看不腻。其他《龙猫》、《起风了》、《借东西的小人阿莉埃蒂》、《魔女宅急便》、《天空之城》都很赞
在宫崎骏所有的动画中最受欢迎的应该就是《龙猫》了,这部**于1988年4月16日在日本上映,又于2018年12月14日在中国上映,虽然是一部老**,可还是获得了很高的票房。龙猫》是一部很温暖的动画,里面那想象很丰富,天马行空。色彩运用的也比较恰当。主要是剧情紧凑且在那个时候就有超前意义。里面的关于自然环境的问题可以说是十分超前的一种预言了。
影片刻画的情感非常丰富:汤婆婆的自私与贪婪,再到最后的自我救赎;白龙的自我追求和领悟;无面男的自卑,羡慕与追寻;小宝宝的坚强与成长。这里面有太多的人物,值得细细品尝,反复回味。《哈尔的移动城堡》是我最喜欢的。在那个由卡内西瓦开动的神奇城堡里,讲述哈尔和苏菲的爱情故事,通过苏菲的勇敢和智慧破解了诅咒,而终止战争,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
宫崎骏爷爷用动画的方式,讲了一个略带悲伤的故事,但无论今后千寻还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她已经再也不害怕了。穿过隧道,等着她的是明亮的未来,同样屏幕外的我们,也怀揣着一份信念继续前行。被它空旷、灵动、手指间流淌着的淡淡的忧伤的意境所震撼。在收藏这首曲目的同时也知道了宫崎骏这个人,知道了他是一位日本的动漫家,但也仅局限于此,并没有深入下去。
读安妮日记有感1
《安妮日记》是以一个小女孩的视角记述二战期间密室里的人的生活实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2―1944),战争境况对德国纳粹来说越来 越紧迫,同时,他们对犹太人的大肆屠杀也在不断加剧。安妮·弗兰克随着家人躲藏到父亲公司的顶楼上,同时还有父亲的朋友万达安一家,随后又来了一位犹太医 生和他们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依靠父亲公司的同事供给食品生活用品,和获知外界的一切。在漫长的25个月里,安妮用她的笔,用她要做个作家的梦想,支撑她记 录下顶楼内每一天的事情和自己的成长,她思考战争、反犹太人主义,思考与父母的关系、自然、性、上帝、宗教等等,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对生命有很深感悟的 人。因为突然处于狭小的空间,突然面对每天被发现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八个个性不一的人,对于继续生存的希望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人在困境下的真实的表现 ———这种真实本身所传达出的信息与意义就能让所有人感受到一种使人窒息的深刻,直到最终被发现被逮捕送往纳粹集中营。
我非常 憎恨希特勒 ,因为他疯狂的杀害犹太人才会让安妮一家成为当时的情景,生活的小心翼翼不敢弄出什么动静。可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就是战争吗?因为有了战争,才有了杀害 犹太人。当时的犹太人到处被追杀,也有不少犹太人逃往中国,可实际保护下来的只有5000多犹太人,现分布在上海和香港。和平是最重要的,至今为止还有国 家在发生战争,看看那些无家可归的孩子一个个饥肠辘辘,骨瘦如柴。每一场战争都可能伤害无数无辜的人们那都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如果没有战争世界就会和 平,如果没有战争,就不会让有家的孩子无家可归,如果没有了战争,世界上的每个人都会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天,再也不会提心吊胆!
和平是我对世界最大的希望,所以希望大家记住,不管什么时候,和平都是最重要的!
读安妮日记有感2这个盖世太保为什么要抓犹太人呢?难道犹太人对这个世界有害吗?
《安妮日记》主要讲了安妮一家因为盖世太保抓捕而逃到她们爸爸公司里,过起了密室生活,随后又有许多人加入了密室生活。读了这一本书我感触很深,安妮她们那个时代是艰苦的,同时让人们觉得那个盖世太保实在是太坏了,所以我要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要努力学习为国争光。安妮的一生也是痛苦的,没有在盖世太保的手下死亡,却在15岁时得了伤寒而死亡。不过在之前那些痛苦的经历,她还是乐观面对生活。不像我,有时候遇到一点困难就哭泣,而她竟然躲过了盖世太保的杀劫,她让我感到敬佩!
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要乐观面对生活!
读安妮日记有感3“吃柠檬喽!”妈妈叫着,端来了一盘子柠檬。
啥?我放下了手中的书,向着那个方向看去。“哇!妈妈,你对我太好了!”只见我的眼前出现了黄澄澄、水灵灵的一盘柠檬,搞得我口水直流,不管三七二十一,抓起一块就吃。
顿时间,一股甜甜的汁水便流入我的口中。“甜!真甜!”我兴奋的又抓起了一块狠狠地咬了下去。刹那,刺骨般的酸味遍布我的全身。天哪!酸过头了!
“不吃不吃了!”我摆了摆手,拿起书又看了起来。
“这怎么能行!亏你还看这本书!”妈妈见我不吃,不高兴起来。
这本书怎么了?我不禁疑惑,看了看封面《安妮的日记》这几个大字闪现在了我的眼前。
立刻,我明白了妈妈的意思。是啊,我回忆起了这个小说的内容:在以前,德国的犹太人曾遭到过血腥的捕杀。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受到了一些人的保护躲进了一个暗房,那个家庭就是安妮的家庭。安妮在里面过着昏暗的生活,但她没有放弃始终坚持着。
安妮在如此的生活情况下依然不放弃,而我呢,只是因为一个较酸的的柠檬而放弃了全部。柠檬的甜好比我现在的生活,酸又好比以后将要遭受的挫折。我只遭受了一个“挫折”却放弃了全部,那我以后将怎么生活?
我要向安妮学习,学会坚强,学会坚持!谢谢你,柠檬!你教会了我在失败的地方爬起!
读安妮日记有感4我们大家在成长的道路上,总会经历一些或大或小的苦难,在苦难面前,普通人通常都会悲痛欲绝,质问苍天的不公,甚至放弃生命。而犹太女孩安妮却并没有这样做,她那热爱生活、身处逆境不气馁的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帮助了我。
安妮·弗兰克是一个居住在荷兰的犹太少女。 1942 年 6 月 12 日 是安妮 13 岁生日,她在这天收到了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她把这本日记当做了她的知心朋友,并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吉蒂。
好景不长,为了躲避德军的屠杀,安妮一家躲进了一间密室里。在密室中漫长的 25 个月内,安妮用笔记录了密室内的成长经历,这就是《安妮日记》。
安妮是多么坚强啊!身为犹太人,她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到了德国人的屠杀,这难道不是一件不幸的事吗?在暗无天日的密室中生活,终日都得小心翼翼,一直过着压抑的生活,这难道不是一件可悲的事吗?那烂李子、霉菜豆还可口吗?在常人眼里难以想象的事,对安妮来说,早已习以为常。可见她经历了多少磨难啊!
在我的记忆中,也有一个令我记忆犹新的经历:四年级时,兴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我的成绩怎么也得不到提高,这令我十分苦恼,考试成绩的不理想也令我心烦意乱,有一次甚至在考试失利后流下了眼泪。正当我不知所措时,我阅读了《安妮日记》,并对安妮在逆境中坚强的表现感到佩服,下决心要学习安妮的精神。最终,我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越来越好,面对困难也不再知难而退了。
《安妮日记》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因为这本书,我才变得坚强、乐观!
读安妮日记有感5安妮·弗兰克,一九二九年降生在德国的法兰克福,她的父亲是一名商人,母亲出生名门,家族地位显赫。她还是一个处于花季的少女,可是很不幸,在那个年代,世界不太平,而作为犹太人,她不得不随着家人躲到神秘小屋中,这对一个少女是多么的残酷!
一本日记本,成为了她的知心朋友。她像它倾吐一切。在这个神秘小屋里,她快速的成长,她思索着,也在不断地学习着。她每天用日记记录下她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面有她的少女情怀,她的悲伤以及她的苦闷,抱怨……。
“我常常问自己,要是没躲起来,要是我们都遇难了,那就不会受这么多苦,不会连累那些保护我们的朋友,不也挺好的吗?不,不对。我们还想活下去,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还要自由,幸福的活下去﹗”这番话,出自安妮,这里面包含了多少辛酸,多少泪﹗
在她遇难后,他的爸爸劫后余生,并把安妮的日记公诸于世,这,也算是了了安妮一个心愿吧。这本日记在安妮的亲朋好友中互相传看,无疑,这是一部伟大的作品!为什么,这本书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共鸣?难道是因为坦率真诚?还是因为这本日记写出来人们的心声?有人说:在我曾阅读过的书籍中,这是对战争的影响的描述最为现实和聪慧的记载之一。还有人说:在历史上众多在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当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在这个和平年代,谁也不会真正地体会到安妮的心情,我们现在有幸福生活,无需我们自己再去做什么。所以,再没人能像安妮一样了,我们没有机会像她一样,但是我们却有机会去学习她所具备的而我们从不曾拥有过和体会过的精神!
勇气,坚强,智慧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没有一样是拥有的,因为她是多么的独一无二!
读安妮日记有感6回望过去,二战的硝烟已经离我们越来越遥远了,它给人们带来的伤痛也逐渐被淡忘,新学期女儿的第一篇作文。可是,那段血腥的历史曾经那么真实的发生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法再进行篡改,就如再沉重的黑暗之中,也始终会有人举着希望的火烛,一点一点,艰难却又坚定地照亮前方,向美好的未来迈进。
13岁的犹太女孩安妮在生日那天收到一个日记本作为生日礼物,此后她一直用日记记录自己被迫躲藏在密室的两年生活。合上书本试想,这个年纪她原本应该在学校里学习知识,无忧无虑的与朋友玩耍,与家人快乐生活。因为当前时局,在一只蝴蝶羽化后最美丽的时间里躲进了近乎囚室般的密室。她渴望接触自然,呼吸新鲜、自由的空气,可是她不能,她只能焦急地在房间里踱来踱去,注视着窗口大小的一方世界。她担心那些被关进集中营的同胞,甚至想把路边的流浪儿拉到身边,让他们换上干净的衣服。可是,她不能暴露自己和大家的行踪,她唯有默默祈祷。
安妮原先和家人相处也不是很好,生活的苦难让她过早明白人世苍凉,心理成熟较早。密室生活没有让大人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反倒是争吵,无休止的争吵替人们打发着时间,遏制着对未来的恐惧。她无法向大人任性,甚至不能坚持与父母相悖的观点,新学期作文《新学期女儿的第一篇作文》。她将日记当作自己的伙伴,毫无保留地倾述自己的委屈。
她是那么坚强、善良!她告诉她亲爱的日记,告诉我们这些读者,她为自己的年幼无知而后悔,她说她很固执,总是坚持自己的观点,可一旦发现错误,毫不犹豫进行改正。她写日记时知道日记有可能会被公开甚至出版,却能勇敢地剖析自己。如果是书写一份他人能够看到的日记,怕是无法严厉指正自己的过错,也不会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完美自己的个性,并且说到做到。但是安妮的后面日记都证明她的形象,一个人真实的品行是不会被环境所扭曲,也不会因高超的语言技巧而脱离本来面目。安妮的形象是有血有肉的真实,并不是完美无缺,也有着思维上的局限,她写的就是她自己。她用自己的生活反映那段历史,告诉人们在困境中如何用自己的力量更好地生存下去,把每一次艰辛当作命运的馈赠,让日记成为更丰富的养料。
安妮的种种心理活动都让人们更加地喜爱她,我们明明知晓她的命运,但阅读到她在集中营因病死亡时,还是会不由自主流泪,咒骂出卖她的人。她所希望的早己实现,虽然她没有来得及看到。她最终没能活着走出集中营,这是她的遗憾。可是她会开心的,她的日记多少年后仍在发挥作用,她如她所期望的"死去了,却仍能活着。"并且让更多人坚持自己的信念,为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读安妮日记有感7我读过许多书,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描述二战时期安妮和她的一家人被纳粹党追捕而被迫藏在荷兰的一个密室里的生活实录那段时日是犹太人最黑暗的日子,是一场惨绝人寰的浩劫。而安妮这样一个花季少女,却在一个暗无天日的密室中度过了她最活泼、最美好的那段光阴
在密室生活刚开始的时候,13岁的安妮差一点就被逼疯了。几乎不见天日的生活,严格的生活制度,这都是一个花季少女不应该承受的。这样一个花一般的年纪,她不能和我们一样自由、自在,而是天天躲在密室里探照灯照不到的死角里,被逼迫着习惯阴暗以及白昼如同黑夜的生活。我甚至能够体会安妮写日记时的绝望与无奈的心情,但安妮的乐观还是使我感到一丝欣慰的。我常常想,如果安妮在二战结束前夕幸运地活下来,那么历史上是不是又会多一位著名的作家她的文字以及她笔下的生活都让我深感震撼、悲愤。
安妮在与世隔绝的密室里度过了她两年花季少女最重要的时光,而这两年只有日记本陪伴她。在黑暗即将过去的时候,安妮却离开了这个纷争的世界,安妮一家只有她的父亲一人生还,其他人都惨遭不幸。看到这里,我对纳粹党十分愤恨。他们剥夺了安妮美好的童年,安妮她甚至没有过感情的经历和花季的幸福、快乐以及友情。
读完这本书,我的心中不只是对安妮一个人的惋惜,而是对所有犹太人的同情。
读安妮日记有感8《安妮日记》,一看到这个题目,就知道这本书是由很多篇日记组成的。
“轰,轰”仿佛枪炮声在我耳边响过一样,那紧张的气氛都快使我喘不出气来。
作为局外人,很难想象安妮和密室里的其他七个人是如何生存到1944年8月2号的,虽然解放就在后几天,但是他们的密室的秘密被范马伦知道并告给纳粹了,于是他们在8月3号被纳粹逮捕。在这之前的两年里,安妮的知心朋友就是日记本“吉蒂”,可以给她分清负担,使她不在寂寞和孤独,不怎么为外界担心,安心在密室里生活。
安妮的日记本告诉我们了一切,我觉得他们能藏到那一天是因为他们很乐观,很坚强,面对有困难的事,基本上都是团结一心,除了范丹夫妇有时吵架以外。在几次遇到小偷时,他们以为是纳粹,所以害怕,紧张,但是后来很快镇定下来,发现是小偷光顾的才安下心来。主人公安妮是一个友好,希望世界和平的小姑娘,她的内心是多么向往解放和自由,对德国人杀犹太人不解和疑惑,而她的爸爸在她的描绘中有些真值。范丹夫妇有些让人厌恶,因为他们总是吵架,差点让隔壁的一家听到声音。帮助他们进密室的几个人,经常给他们送吃的东西,不想别人提起密室,为了可怜这些犹太人,他们冒着杀头的危险和不要奖金的心里收留他们,这一点好心非常难能可贵,即使之后被纳粹捉住,坐牢。
安妮的希望也是当时所有犹太人的希望,所以我们要反对战争,维护和平。
读安妮日记有感9“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是整本书中,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一句话。这个和我们一般大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就因为生在那个年代,而过着为了逃避迫害躲藏在密室里的隐蔽生活。难道这都是命运吗?那个也不过15岁的少女,眼里尽是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这种躲躲藏藏的生活的绝望。看似稍有倦意的眼里,却依旧清澈纯净。虽然她遭遇不幸,但她依然是个被上帝宠爱的孩子。安妮依然保留着少女原有的天真想法,那种对世界的乐观。或许,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来说,“只要能活着,只要能见到阳光、天空,就是一种幸福”,实在是有点荒谬,我们要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从来不觉得以前的人就这么一个一个的死去很可怜,只是觉得很悲哀罢了,我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我也不觉得现在的我们有多么的幸福,每当大人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时,都会被我用一句“这只不过是时代在进步”而草草带过。——这时,我还没有认真去读过这本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安妮日记》。如果不是因为去读过、不是因为去查过资料,我根本不认为这些话,是出自一个还不到16岁就已经离开人世的少女。她的话中透露出的是对这种生活的绝望,平淡却又真实的话语,展露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惨。我知道,我永远也无法体会那种惨痛以及凄凉。
日记本,随处可见。我曾经因为觉得好玩而下定决心开始写日记,但不到一个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记本是她13岁的礼物,她从那时就开始写日记,直到伤寒夺去她的生命为止。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学校两点一线,每天往往复复,还是因为安妮的生活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记录下来。安妮过的是隐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记中记录的却几乎是密室外发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么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这些事,或许她就更会像一个普通的少女。但我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在二战时,犹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认为是出卖耶稣的人。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尊,当你的自尊、你整个家族的自尊被别人践踏在脚下时,那种愤怒、那种不甘,那种拼了命都要和对方争个你死我活的情绪,从安妮的日记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却迟迟不能完全体会。这种痛,没有经历过,又有谁会知道,会去关心?
当一名记者——这是安妮一生的志向。但这个志向,对当时的安妮来说,却是如密室外的天空一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安妮没有放弃,攥着手中的笔,写下她用双眼看到、双耳听到的一点一滴。在二战期间,她乐观,她坚强,她执着。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选择放弃?哪怕只是碰到了字数多一点的题目,都曾头痛过的我,有什么理由避开“羞愧”之词。《中国达人秀》中的那个缺失了双臂的男孩,用双脚弹着钢琴,演绎着一场绮丽的华尔兹的男孩,曾经说过:“我人生中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就精彩地活着!”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至少在现在可以说是幸福的,没有一点坎坷的。
所有人都在努力,安妮在努力,那个断臂的男孩也在努力。我们四肢健全,生活在和谐的时代,受到父母近乎于百分之百的宠爱,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还没开始,就先放弃,轻而易举的被困难击败,遇到一丁点儿的不顺,就选择自怨自艾?
我们不能这样做,更没有权利这样做!虽然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
愿望、理想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实现,但安妮,这个正处于花季的少女,已经无法实现做一名记者和作家这个愿望了。虽然其中有对母亲的不满,但安妮依旧选择了竭尽全力。安妮不屈不挠,顽强的与困境作斗争,最后却被人出卖。唯一逃脱的奥图·弗兰克——安妮的父亲,传扬着女儿的日记,并编纂成书。
安妮说:“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安妮没办法逃离这种生活,因为身为被西欧仇视的犹太人,所以被迫接受着不平等待遇。
安妮说:“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的日记被世人传颂,通过日记,了解到了纳粹的恐怖,安妮以不一般的方式仍然活着。
安妮说:“我们不能够只是荷兰人或英国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我们应当在此之外还永远是犹太人,而我们也愿意以这样的身份存在。”安妮以她的尊严,为后人留下了一种身为犹太人的不屈不挠而又乐观坚强的精神。
安妮,记录下她生活的一点一滴,听起来像梦魇,但却能让人感受到那份最真挚的情感。这本书,或许该说这本日记,是陪伴着安妮成长的一件不会消逝的物品,亦是一本让读者在看了后,会突然觉得“长大了”的日记。
读安妮日记有感10如果说战争是一个黑色的主题,那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落下的最沉重的一笔。翻开《安妮日记》,看到那一行行刺痛人心的语言,我的心格外沉重,我替那些可怜的人儿深感倍愤,对无情的战争和可恶的纳粹也感到更加生气。
《安妮日记》里面讲述的是作者安妮弗朗克的生活和经历。安妮弗朗克于一九二九年生于德国的一个犹太家庭,当时的犹太人是受到歧视和排挤的,同常人的地位都差之毫厘,犹太人遭到法西斯的残酷迫害。就在安妮过完了13岁生日不久后,他们一家和范丹夫妇一家在朋友的帮助下,躲进了安妮父亲曾经办公的大楼的一处隐蔽地方,被安妮称为密室。自从来到这里后,他们每天过着心惊胆战、惶惶不安的生活,无论干什么,都得小心翼翼、悄悄的,生怕弄出声音来被人发现了。窗户拉上了窗帘,不让一丝光线透出来或照进来。只有在深夜稍微探下空气,(范_文_先_生_网)但更不能发出响声了。一个本应在家里享受阳光、享受自然,在学校快乐学习,拥有蓝天、自由飞翔的花样少女,现在却因民族被歧视而躲在看不见阳光,享受不了快乐生活的小屋中,比鸟笼中失去自由的鸟儿更加痛苦。
在这种情况下,她用她的日记,记述了在小屋的一切。笔记陪伴安妮度过了26个月艰难而悲伤的时光。同时也在这样的暴烈情境下,去纠正自己的错误和缺点,锻炼自己的性格。虽然她很不幸,生活条件更差劲,但身处逆境却不屈服、不丧气,仍然抱着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胸有理想,顽强拼搏的性格真让人佩服!
安妮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假如我仰望天空,我就想,一切都将会变好的,这种苦难必定会有尽头,和平与安宁将重新降临世界。安妮说的没错,战争是无情的,残酷的、痛苦的,发动战争,残害百姓的,都是恶人。我想,不只是安妮一个人对和平的呼唤,那是千千万万的人共同的期盼。呼唤着世界成为一家,那些可怜的犹太人可在同一个蓝天下成长!
只是安妮没有那么幸运,就在战乱和黑暗即将过去,光辉来临前,一朵含苞欲放的小花在法西斯集中营悄然地凋谢了,一个终止符无声地划过了那短暂的生命。曾经我读到过一篇文章《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想必其中描述的种种残酷的手段正是安妮所面对的吧!
安妮,虽然你没有看到今天世界的和平。但是,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你不是希望你的《密室》能成为作品吗?虽然你没有写出,但是你的日记却保留下来,完成了你的作家之梦,也让你的和平之声漾起了激情。
只有人们心中有爱,心连心,通天塔也可以建起;如果我们不团结、斤斤计较,就算通天塔建了也会轰然倒塌。和平是人类发展的桥梁,切莫落下最后一滴眼泪。
选自《安妮日记》(海南出版社1996年版)。彭淮栋译。安妮·弗兰克(1929—1945),犹太少女。原居德国法兰克福市,纳粹兴起后,对犹太民族进行迫害,全家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避难。1944年8月被捕,并投入集中营,最后被迫害至死。
安妮弗兰克
1942年6月20日星期六我这样的一个人写起日记来,也真是个奇怪的经验。说奇怪,不但是因为我以前什么都没写过,而且因为我觉得以后我自己和谁都不会对一个13岁女生的胡思乱想感兴趣。算了,没关系,我就是想写。再说,我有一大堆心事,不吐不快。
为了提升这位我等待已久的朋友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我不想和大多数人一样只是随手记下一些事实,我要这日记当我的朋友,我还要为这位朋友取个名字,叫吉蒂。
1943年1月13日星期三
外面变得很可怕。白天夜里任何时候,都有可怜无助的人被拖出家门。他们只准带一个背包和一点现金,就是少少这些东西,在路上也会被抢光。他们妻离子散,男、女和儿童各分东西。小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已经不见踪影。女人买东西回家,家已经被查封,家人都消失了。基督徒和荷兰人也生活在恐惧之中,因为他们的儿子被送往德国。人人都心惊胆战。每天晚上几百架飞机从荷兰上空飞往德国城市,把炸弹丢在德国土地上。在俄国和非洲,每个小时都有成百成千的人送命。没有人能置身于冲突之外,整个世界都在战争,虽然同盟国比较顺利了,但结局还不知道怎样。
1943年10月29日星期六
我经常神经质,尤其星期天;星期天是我心中真正悲惨的时候。气氛令人窒息、呆滞、沉重。外面听不见一声鸟叫,整个屋子笼罩在一片死寂、压迫的寂静里,这寂静附在我身上,仿佛要把我往下拖,拖到阴间的最下层。这时候,父亲、母亲和玛各对我完全无关紧要。我从一个房间徘徊到另一个房间,在楼梯里上上下下,像一只本来会唱歌的鸟被剪去翅膀,不断用身子撞那沉暗的笼子的铁条。“放我出去,到有新鲜空气和笑声的地方去!”我心中有个声音哭喊着。我已懒得应答人家,只愿歪在沙发上。睡眠能使这寂静和可怕的恐惧快一点飞逝,而既然霎时间不可能,只有靠这样来帮助它赶快过去。
1943年11月8日星期一
你看得出来吧,眼前我正在抑郁之中。我说不出这抑郁怎么来的,可是我想是我的懦弱引起的。我处处被这个毛病折磨。今天晚上,贝普①〔贝普〕即贝普弗斯库吉尔,公司打字员,密室的援助者。在这里,门铃响了,又久又大声,我马上脸色发白,胃里翻滚起来,心脏疯狂地跳——只因为我害怕。
再不然,就是密室起火,或者他们三更半夜来抓我们了,我爬到床底,吓得要死。这一切幻觉都好像真的一样。想一想,这一切都可能很快成真呢!
在我心目中,我们八个人好像是一块蓝天,四面八方被逐渐逼近的乌云包围着。我们站着的这块圆圆的地方还是安全的,但乌云正在围过来,我们和那一直逼过来的危险之间的圆圈越收越紧。我们周围都是黑暗和危险,我们急着寻找逃出去的路,结果彼此你挤我撞。我们张望下面的混战,看看这上面的平静和美。可是同时,我们被大片乌云阻绝了,不能上,也不能下。大片乌云像一堵穿不透的墙一样挡在我们面前,想压碎我们,只是还压不过来。我只能哭喊着哀求:“哦,圈子,圈子,打开来让我们出去吧!”
1943年11月27日星期六
最亲爱的吉蒂:
昨晚我正要入睡的时候,汉妮莉〔汉妮莉〕即汉妮莉戈斯拉,安妮在犹太学校的同学。当时她全家都被投入集中营,后来只有她和一个小妹妹得以幸存。战后,安妮的父亲找到这姐妹俩,从此像父亲一样照看她们。忽然出现在我眼前。
我看见她衣服破烂,面容消瘦憔悴。她注视着我,大大的眼睛里带着那样的哀伤和责备,我看出里面的意思:“哦,安妮,你为什么抛弃了我?救救我,救我离开这地狱!”
我却救不了她。我只能站在一旁眼看着别人受苦受难死去。我只能祈求上帝将她带回我身边。她用她那苍白的脸和哀求的眼睛盯着我,那么无助。但愿我能帮她!亲爱的上帝,我得到我祈求的一切,她却落入命运的可怕掌握里。她和我一样虔诚,也许更虔诚,而且也有心向善,那么为什么我被选来活下去,而她也许要走向死亡?我们之间的差别在哪儿?我们为什么这么天差地别?
慈悲的上帝,请安慰她,让她至少不孤独。但愿你能告诉她说我满怀同情和爱在想着她,那样也许能帮助她撑下去。
1944年3月25日星期六
我没有很多钱,其他世俗财产也不多,我不美丽,智慧不高,也不聪明,可是我快乐,而且立志永远快乐!我生来快乐,我爱人,我天性信任人,而且希望人人都快乐。
1944年3月29日星期三
最亲爱的吉蒂:
总理波克斯坦从伦敦向荷兰广播①〔总理波克斯坦从伦敦向荷兰广播〕密室中有一台收音机,他们有时悄悄收听。,说战争以后,要收集与这场战争有关的日记和书信。当然,大家就说我的日记这下有用了。想想看,我要是出版一本以我们的密室为题材的小说,那多有趣。单看书名,谁都会以为是部侦探小说。
不过,说真的,战争结束十年之后,外人读到我们这些犹太人藏起来怎么过日子、吃些什么、谈些什么,只会觉得好笑。我告诉了你我们很多的生活情形,但你对我们所知还是很少。
1944年4月5日星期三
我终于明白我必须做功课,才不会无知;必须好好活下去,当记者,因为这是我的志向!我知道我能写。我有几篇故事写得很好,我描写密室生活很幽默,我的日记大多鲜活生动,不过……我是不是真有文才,还有待观察。
《伊娃的梦》是我最好的童话,怪的是我根本说不出我这篇童话的灵感怎么来的。《凯蒂的生活》也不错,但整体说来没什么特殊之处。我是我最好也最严厉的批评家。我知道什么好,什么不好。人不下笔,真不知道写作多美妙;我从前老是哀叹自己不会画画,可是现在我非常高兴自己至少能写。如果我没有写书或报纸文章的才气,总也能够为自己而写。但我想要的成就不只这个。我无法想象自己过着母亲、凡丹太太和许许多多女人的那种人生,成天瞎忙,然后就被世人遗忘。在丈夫和孩子以外,我还需要有可以奉献自己的东西!我不要像大多数人那样,过了一辈子,结果白活。我要有用,或者带给所有人喜悦,即使是我不认识的人。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因此,我非常感激上帝给了我这个天赋,我利用这天赋长进,并且表达我内心的一切!
写作的时候,我摆脱所有俗虑。我的哀伤消失无踪,我的精神鲜活复振!不过,有个大问题,有一天我能不能写出个伟大的作品来,我会不会成为记者或作家?
我希望会,哦,我真希望这样,因为写作使我能记下一切,我的所有思想、理想和狂想。我好久没有为《凯蒂的生活》用功了。在心中,我把下一步情节想得精精确确,可是写起来好像没有那么顺利。这个作品也许永远没法完成,最后不是走进纸篓,就是丢进火炉里。想起来好可怕,不过,我对自己说:“你才十四岁,阅历体验又这么少,对哲学能写出什么来。”
因此,重振精神,往前走,向上看吧。会有结果的,因为我下定了决心要写下去!
1944年4月11日星期二
我们的处境从来不曾像那晚那么危险。想想看,警察到了书架前面,灯亮着,却没有人发现我们藏在里面!“现在我们完了!”那一刹那我曾轻声说了这么一句,结果我们有惊无险。
经过这一场,我们又痛切地记取,我们是身带铐链的犹太人,被铐在一个处所,没有任何权利,却有千般义务。我们必须将我们的感觉摆在一边;我们必须勇敢并且坚强,吃苦受难,不能埋怨,尽力而为,信任上帝。有一天,这可怕的战争将会结束。那时候,我们会又是人,而不只是犹太人!
谁把这苦难加在我们身上的?谁使我们和其他人类不一样的?谁使我们这样受苦受难的?是上帝把我们做成这样,但上帝也会再将我们提拔起来。在世界眼中,我们注定受苦,但是,在这一切苦难之后如果还有犹太人留下来,这些犹太人将会被当做范例高高举起。谁知道,也许我们的宗教会教导世界以及世上所有的人向善,那就是我们受苦受难的理由,惟一的理由。我们永远无法只是荷兰人,也永远无法只是英国人,或任何一国的人,我们会永远地做犹太人。我们将必须继续做犹太人,但那时将是心甘情愿做犹太人。
勇敢吧!我们要记取我们的责任,无怨无悔地尽我们的责任。会有出路的。上帝从来不曾抛弃我们这个民族。多少世纪以来,犹太人必须受苦,但多少世纪以来他们继续活着,千百年的苦难只有使他们变得更坚强。弱者会倒下去,强者会活下去,他们是打不败的!
如果上帝让我活下去,我会有比母亲更大的成就,我会让世人听见我的心声,我会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现在我知道,人最需要的是勇气和幸福!
1944年5月3日星期三
你一定可以想象,我们经常满怀绝望地问:“战争有什么意义?人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这一切破坏,到底是为了什么?”
会问这问题,是可以理解的,但目前为止没有人拿得出完满的答案。为什么英国人的飞机越造越大,越造越精,同时又一直弄出一大堆要重建的新房子?为什么每天花几百万打仗,却拿不出一分钱给医学研究、艺术家或穷人?为什么有些人挨饿,世界其他地方却有堆积如山的食物在腐烂?哦,人为什么这么疯?
我不相信战争只是政客和资本家搞出来的。芸芸众生的罪过和他们一样大;不然,许多人民和民族早就起来反叛了!人心里有一股毁灭的冲动,发怒、杀人的冲动。除非所有人类没有例外都经过一场蜕变,否则还是会有战争,苦心建设、培养和种植起来的一切都会被砍倒、摧毁,然后又从头来过!
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和浪漫情事,并且将每段艰辛匮乏的事情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我已下定决心要过和其他女孩子不一样的人生,不想以后变成一个平凡的家庭主妇。我在这里的经验,是一个有趣人生的好开头。碰到最危险的时刻,我都必须往它们幽默的一面看,并且笑一笑,理由——惟一的理由——就在这里。
我年轻,有许多尚未发现的特质;我年轻又坚强,正生活在一场大探险里;我正在这探险过程之中,不能因为没有什么好玩的事而只顾整天唉声叹气!我有很多福分:幸福、愉快的性情,以及力量。每天我都感觉到自己在成熟,我感觉到解放正在接近,我感觉到大自然的美和周遭人的善良。每天我都想,这是一场多么迷人有趣的探险!有此种种,我为什么要绝望?
1944年6月13日星期二
是不是因为太久没有出门,我才对大自然这样着迷?我还记得从前,美极了的蓝天,啁啾的鸟鸣,月光和正在绽放的花朵都不会令我神往。来到这里,就不一样了。例如五旬节那阵子,天气好热,我一直到十一点半都奋力张大眼睛,等着好好看看月亮,好好一个人看一次。可惜我的牺牲白费,因为太亮了,我不能冒险打开窗户。另外一次,好几个月以前,有个晚上窗子开着,我恰好在楼上。我一直到不得不关窗才下楼。那个黑暗、大雨的夜,那风,那些疾飞的云,把我迷住了;那次是我一年半里第一次和黑夜面对面。那晚以后,我对黑夜的渴望超过了我对夜贼、老鼠和抢劫的害怕。我独自下楼,从厨房和私人办公室的窗子往外望。许多人认为大自然美丽,许多人不时到星空之下入眠,许多医院和监狱里的人巴望能自由自在享受大自然的一天。大自然的喜悦,不分贫富都能享受,可是很少人像我们一样跟那些喜悦隔绝到这种地步。
这不只是我的想象而已——凝望天空、云朵、月亮和星星,我确实觉得安宁,有希望。这是比襁草根镇静剂和溴化钾安眠药更好的药。大自然使我觉得谦卑,使我能够带着勇气面对任何打击!
真不幸,除了难得的几回,我只能隔着灰尘积得厚厚的窗户上这些尘尘黯黯的窗帘观看大自然。这样看出去,乐趣尽失。世间要是有什么其他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那就是大自然!
1944年7月6日星期四
我们都活着,可是我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活着、为什么要活着;我们都寻找幸福;我们都过着不同却又相同的生活。我们三人①〔我们三个人〕指在密室生活的三个年轻人。安妮和姐姐玛各,还有凡丹先生的儿子彼得,他比安妮大两三岁。都在良好的家庭里成长,我们有机会受教育,以期有点出息。基于很多理由,我们有希望获得很大的幸福,但是……我们必须靠自己的能力去争取。专走容易的路,是争取不到的。争取幸福,意思就是要行得正,努力工作,而不是投机和偷懒。偷懒看起来可能很吸引人,但只有工作能给人“真正”的满足。
我无法了解不喜欢工作的人,但彼得的问题也不在这里。他只是没有目标,另外就是他认为自己太笨和不如人,难有什么成就。可怜的孩子,他从来不曾体会使别人快乐的滋味,这一点我恐怕没办法教他。他不信教,嘲笑耶稣基督,动不动咒天骂神。我在宗教上也不是那么正统的,可是每次看到他那么孤独、不屑、狼狈,都感到痛心。
有宗教心的人应该高兴,因为并不是人人这么有福,有能力相信一个更高的秩序。对永世受罚的恐惧并不是必要条件;炼狱、天国和地狱的观念,许多人难以接受,但是宗教本身,任何宗教,都使人走正道。不是畏惧上帝,而是坚持自己的荣誉感,以及服从自己的良知。如果人人能在每天结束之时检讨一下自己的行为,衡量一下对错,那么,人人都能变得高贵和善良。他们自然而然就会在每个新的一天开始的时候尝试比昨天更好,如此下来,不久就会大有改观。这个方法,人人可以一试;不费分文,却必有用处。不知此法妙用的人,只有多经验,多体会,才知道“心安理得,人就刚健”!
1944年7月15日星期六
父亲有句名言:“小孩子必须教养自己。”我在很多方面都勤于检点自己,现在渐渐明白这句话真有道理。父母只能给子女忠告,或者为他们指点方向。追根究底来说,人的性格是自己塑造的。另外,我怀着非比寻常的勇气面对人生。我觉得自己很坚强,很能肩负重担,很年轻,很自由!初次领悟这一点的时候,我很高兴,因为这表示我能比较自如地抵抗以后人生里的打击。
“在内心深处,年轻人比老年人寂寞。”我在一本书中读到这句话,一直铭记在心。依我所见,这是实情。
因此,如果你想知道大人在这里的日子会不会比小孩子难过,答案是不会,当然不会。年纪比较大的人对事情已经有见解,对自己和自己的行事有些把握。在一个理想都被摧毁,人性最坏的一面主宰世界,人人都怀疑真理、正义和上帝的时代,我们年轻人要想维持自己的见解,更是难上加难。
谁要是声称大人在密室的日子比我们难过,都是不明白这些问题对我们的冲击比对大人的大。我们年纪太轻,无法处理这些问题,但问题一直向我们逼来,最后,我们被逼得弄出一个解决办法来。但绝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办法一面对事实,就土崩瓦解。在当前这样的时代,的确很难:理想、梦想和宝贵的希望也在我们心中浮现,但只有被残酷的现实压碎。我没有把我的理想全都抛弃,也是奇事,那些理想看起来那么荒谬,那么不切实际。可是我仍然紧抱着它们,因为世界虽然这样,我还是相信人在内心里其实是善良的。
我要在一座用混乱、苦难和死亡做成的基石上建设我的人生,是完全不可能的。我看见世界正变成一片荒野,我听见雷声正在接近,有一天雷霆也会将我们打死。我感觉到千百万人在受苦受难。可是,我仰视天空,冥冥中觉得世界还能好转,这场残酷也会告终,和平与安详会重新回来。在此同时,我必须执著我的理想。也许有那么一天,我能实现我这些理想!
1942年6月12日是安妮13岁生日,在她收到的生日礼物中有一个日记本,从此,安妮便以它为友,倾诉了一个在战乱中生活的少女的心声。
1942年7月6日,安妮一家由于环境所迫,躲到她父亲公司的“密室”中,这是一个与私人办公室相通的一套实验室,后来长期闲置,渐渐被人遗忘。安妮的父亲便将实验室的入口用书柜挡住,里面遂成“密室”。安妮与凡丹先生一家、杜瑟尔先生在密室中生活了两年,直至遭人举报,被纳粹投入集中营。
安妮在日记中如实记录了两年间隐秘、艰苦的生活状况,自己的寂寞、苦闷,对现实的恐惧、憎恶和对战争、人性的深入思考。她渴望用年轻的激情、勇气和天性的善良拥抱自然,拥抱世界,但是战争回报给她的却是苦难和死亡。
1947年,幸免于难的安妮的父亲,将安妮的日记整理后出版。迄今为止,日记已被译成55种文字在全球发行三千万册,成为一笔人类共同的精神遗产。安妮真正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走入世界,为人类尽一份力量。”
安妮本出生在一个富有的德籍犹太人家里,为了躲避纳粹党的残害而移居荷兰,不久,纳粹党占领了荷兰,便开始四处搜捕居住在荷兰的犹太人,安妮的姐姐玛格收到了被拘捕的传票,因此安妮一家便提前开始了秘密小屋的生活。
在秘密小屋的生活中,每个人都变得十分敏感而且容易受到惊吓,一阵陌生的脚步声,一串奇怪的敲门声都使他们如惊弓之鸟,食物殆尽、互相的不容忍、争吵使原本就紧张的生活变得更加难熬。他们失去了自由,只能躲在狭小的房间里。
这一切,都反映了躲避起来的犹太人紧张不安的心理与他们凄苦的逃亡生活。他们也从朋友的叙述、收音机、窗外的情景中了解到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消息,有喜有悲,悲的是德国纳粹不断地搜捕犹太人,将他们赶往集中营,妇女、小孩、老人、病人无一能幸免。
在集中营里强奸、毒杀时有发生,那里的犹太人的最终命运便是死亡。喜的是盟军一步步登录的消息,这给了秘密小屋里的人无限的希望,他们渴望着自由,希望能再次拥有自由。然而由于他人告密,秘密小屋中的所有人均被关入集中营,日记被迫中断。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安妮·弗兰克
安妮是日记的作者,是一个开朗乐观、活泼可爱、善于思考的女孩。即使是在最恐俱、痛苦的黑暗时刻,安妮也仍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她在日记中写到“我相信今天失去的幸福一定能从大自然里再找回来。
有信心和勇气的人也决不会困死在不幸的遭遇里”,就是这种乐观的心态支撑着安妮面对一切困难,让她从孤独、寂宾、大人的不解与可能被捕的恐惧中慢慢地走出,她热情开朗、活泼可爱,有着很多的朋友也深受同学的欢迎;
虽然被困在秘密小屋,但安妮却热爱写作,梦想着成为一名作家,她总是审慎地检讨每件事情,找出事情的症结,善于思考。
安妮还是个敢爱敢恨的女孩,对于纳粹党迫害犹太人的行为,她深恶痛绝,而对于那些帮助过他们的人,她心存感激,在日记中写到“这些人的行为就像我们的救命思人,我觉得他们这种博爱的行为,绝不输给任何一位前线战士”。
当她听到被送去集中营的犹太人被集体毒死时,她心生怜悯,觉得“心里好难过,忍不住热泪盈眶”。
安妮也是一个懂得忍让的女孩,面对温达安太太无理地嘲讽与数落时,安妮虽然很生气,但她没有顶撞温达安太太,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温达安太太的性格,面对迪塞儿的小气与自私时,安妮没有与他计较,她希望大家能和平共处。
安妮还是一个渴望爱的女孩,来到秘密小屋后,安妮感到孤独、寂宾,他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与爱,但姐姐玛格却更得父母的疼爱,安妮并没有嫉妒,而是努力的反思自我,使自己的思想更成熟。安妮也渴望与皮特纯真的爱情,但这并不是一般的天长地久,她虽然爱着皮特,但她懂得自控,有着独立的人格。
2、弗兰克先生
弗兰克先生是安妮的爸爸,是一个谦虚、隐忍、随和的人。他从不主动与人争吵,喜欢孩子并十分愿意教他们功课,即使是在秘密小屋最艰难的日子里,也坚持让孩子们继续学习。
他待人和善,心地善良,曾对安妮等人说过“救人第一,其他的事情第二”,也是秘密小屋中最后唯一的生还者。在他的后半生,一直致力于出版和推广女儿的日记。
3、伊迪丝·弗兰克
伊迪丝是安妮的母亲,原名伊迪丝·霍兰德,最初来自德国亚琛。1925年她嫁给奥托。安妮觉得与她母亲的关系并不亲密或者说没有共同语言,两人经常吵闹。安妮认为她母亲太多愁善感,太挑剔。伊迪丝于1945年1月因饥饿劳累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
4、范·丹先生
和弗兰克一家一起躲藏在密室中的另一家庭的父亲,作为草药专家和弗兰克一起在阿姆斯特丹工作。范·丹先生的真实姓名是赫尔曼·范·佩尔斯,但是安妮在日记中称他为范·丹先生。根据安妮的描述,他聪明、固执已见、识时务,而且有些自私自利。
范·丹先生喜怒无常,开诚布公地表达他的想法,不惜挑起事端,特别是他与妻子常常公开地吵架。他于1944年10月或者11月死于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毒气室中。
5、范·丹太太
范·丹先生的妻子。她的真实姓名是奥古斯特·范·佩尔斯,但是安妮在她日记中称呼她为彼得罗妮拉·范·丹。安妮最初把范·丹太太描写为和善的、有意思的女人,但是后来却称呼她为挑事者。她是一个宿命论者,小心眼、以自我为中心、轻浮、吝啬、讨人厌。
范·丹太太经常抱怨家庭境遇,安妮对此并不赞成或认同。范·丹太太未能幸免于难,但是她死亡的确切日期不为人知。
——安妮日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