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旧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以明显而持久的情绪高涨或情绪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心境改变通常伴有整体活动水平的改变。其他症状大多是继发于心境和整体活动的改变,严重者可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大多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病常常与应激性事件或处境有关。
具体表现有以下三种:
一、躁狂发作(manic episode)
躁狂发作的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三高)
躁狂发作的发作形式:轻型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有精神障碍症状躁狂和复发性躁狂症。
二、抑郁发作(depressive episode)
抑郁发作的特点:情绪低落、思维缓慢、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三低)
抑郁发作的发作形式:轻型抑郁症、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
三、双相障碍(bipolar disorder)
双相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高涨与情绪低落交错发作。
双相障碍的发作形式:混合性发作、快速循环发作。
四、持续性心境障碍(persistent mood disorder)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因为这种障碍可以持续多年,有时甚至占据生命的大部分时间,因而造成相当大的痛苦和功能缺陷。
持续性心境障碍的发作形式: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
心境障碍临床上需要进行系统治疗,心理咨询和治疗只是辅助性的。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
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扩展资料: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人口学特征①性别单相抑郁女性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2倍,但在双相障碍患者中性别差异不明显;②年龄双相障碍平均发病年龄为30岁,单相抑郁症为40岁,前者明显早于后者,尤其是25岁以前起病的首发抑郁是双相抑郁的重要预测因素。
③家族史家系调查和双生子研究已经证实双相障碍的家族聚集性,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障碍(尤其是双相I型)患者的家系传递与遗传因素的关系更密切。
(2)抑郁发作的特征 ①病程特点 与单相抑郁相比,双相抑郁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反复发作较频繁。
②症状特征 双相抑郁区别于单相抑郁的症状,特征包括情绪的不稳定性、易激惹、精神运动性激越、思维竞赛/拥挤、睡眠增加、肥胖/体重增加、注意力不集中、更多的自杀观念和共病焦虑及物质滥用(烟草、酒精、毒品等)。
2、躁狂发作
(1)心境高涨 自我感觉良好,整天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笑逐颜开,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常博得周围人的共鸣,引起阵阵的欢笑。有的患者尽管心境高涨,但情绪不稳,变幻莫测,时而欢乐愉悦,时而激动暴怒。
部分患者则以愤怒、易激惹、敌意为特征,甚至可出现破坏及攻击行为,但常常很快转怒为喜或马上赔礼道歉。
(2)思维奔逸 反应敏捷,思潮汹涌,有很多的计划和目标,感到自己舌头在和思想赛跑,言语跟不上思维的速度,言语增多,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手舞足蹈,眉飞色舞。
即使口干舌燥,声音嘶哑,仍要讲个不停,信口开河,内容不切实际,经常转换主题;目空一切,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不可一世。
(3)活动增多 精力旺盛,不知疲倦,兴趣广泛,动作迅速,忙忙碌碌,爱管闲事,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常挥霍无度,慷慨大方,为了吸引眼球过度修饰自己,哗众取宠,专横跋扈,好为人师,喜欢对别人颐指气使,举止轻浮,常出入娱乐场所,招蜂引蝶。
(4)躯体症状 面色红润,双眼炯炯有神,心率加快,瞳孔扩大。睡眠需要减少,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节律紊乱;食欲亢进,暴饮暴食,或因过于忙碌而进食不规则,加上过度消耗引起体重下降;对异性的兴趣增加,性欲亢进,性生活无节制。
(5)其他症状 注意力不能集中持久,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转移;记忆力增强,紊乱多变;发作极为严重时,患者极度的兴奋躁动,可有短暂、片段的幻听,行为紊乱而毫无目的指向,伴有冲动行为。
也可出现意识障碍,有错觉、幻觉及思维不连贯等症状,称为谵妄性躁狂。多数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即丧失自知力。
(6)轻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临床表现较轻者称为轻躁狂,患者可存在持续至少数天的心境高涨、精力充沛、活动增多、有显著的自我感觉良好,注意力不集中、也不能持久,轻度挥霍,社交活动增多,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
有时表现为易激惹,自负自傲,行为较莽撞,但不伴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对患者社会功能有轻度的影响,部分患者有时达不到影响社会功能的程度。一般人常不易觉察。
3、混合发作
指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临床上较为少见。通常是在躁狂与抑郁快速转相时发生。例如,一个躁狂发作的患者突然转为抑郁,几小时后又再复躁狂,使人得到“混合”的印象。
但这种混合状态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多数较快转入躁狂相或抑郁相。混合发作时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均不典型,容易误诊为分裂心境障碍或精神分裂症。
近日,一对夫妻分别将对方送入精神病院的新闻上了头条,精神病这个词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那么“精神病”的判断依据到底是什么呢?一个正常人如何能证明自己没有病呢?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吧。
首先,什么是精神病呢?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精神疾病的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器质性精神障碍:包括脑炎、躯体疾病相关的精神障碍,如低钠、低钾等代谢紊乱,以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等;
2、精神分裂症:常见的表现有幻觉和妄想,病人会凭空听到声音,或感觉敏感、多疑,总感觉有人跟踪、监视自己;
3、情感障碍:包括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恶劣心境等,还有情绪低落或情绪高涨;
4、焦虑障碍:包括广泛性焦虑、急性焦虑发作,以及特定的恐怖,如有的人怕蛇、怕高处等,均属于焦虑方面的问题;
5、强迫性和躯体相关障碍:此类病人可能有反复纠结的症状,或有身体上的不舒服;
6、进食障碍:如暴饮暴食、过度节食或贪食,均属于进食障碍;
7、性相关障碍:如暴露癖、性身份障碍、异装癖等;
8、儿童期精神障碍:多见于多动症和孤独症;
9、发育方面的问题:如精神发育迟缓等。
“精神病”的判断依据到底是什么呢?
对精神病的鉴定首先是从临床精神病学的基础出发,全面检查分析,确定有无精神病,同时从法律的角度确定犯罪时的精神状态及严重程度和它与犯罪的因果关系两方面考虑,具体判断标准如下:
1、是不能辨认自己的行为,一个人虽患有精神疾病,但如果仍有辨认自己行为的能力,还是要负相应的刑事责任。
2、是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即虽可能有辨认能力但丧失了控制能力,其行为已无法受到主观意识的支配和控制。
3、是必须是在发生危害行为的当时处于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状态。
4、是在精神疾病的间歇期或是疾病缓和期出现危害行为的,因其精神活动已恢复正常,即不能评定为无责任能力。
5、是处于智能缺损状态,即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状态,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负刑事责任。
那么如果一个正常人进入精神病院,如何能证明自己没有病呢?
首要要知道一点,就是如何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或许说证明自己是正常人?这个问题原本就是有严重歧义的。
辩解可能真的没有用
由于当你拼命辩解,企图寻求一大堆证据证明自己不是精神病的过程中,在人们的眼里你已经是一个精神病了,或许说是不正常了,而如果当你不再辩解,不再证明时,由于医师往往先入为主的以为你有精神病,所以也仅仅当你是承认了现实真相罢了,所有当被误送进精神病院时,一开始的任何动作,任何言语都是无效化的;
1、尽量地坚持沉默、安静,尽量不要暴露过激言语或负面能量
往往一个人被误送进精神病院,除了一些高智商犯罪,企图使人误以为自己是精神病外,更多的是被人栽赃。那么此时此刻,自己首要做的不是证明自己是否正常,由于医师总会相信挑唆之人的话,陷入为主的以为你是不正常的,所以应该尽量地坚持沉默,当医师问你问题或许和你聊天时,应该坚持安静,尽量不要暴露过激言语或许是负面能量,医师总会十分在意患者的行为和言语,究竟这是他们判别最直观的证据;千万不要做出过激的行为,比如:做出强烈的反抗,在医生面前大喊大叫。你这样做的下场,只会是被医生打一针镇定剂,然后被关进“小黑屋”。
2、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
二来,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当然轻易不要和其他真实的患者谈话,这句话或许有些轻视意味,可是现实的确如此,当你真实能够和一个疯子谈话并且理解的时候,你离疯子其实也就不远了,千万不要以为你不吃不喝反对,或许说和所有人都能谈得来,医师就会觉得你正常了,反过来,你不吃不喝,医师知会以为你有自虐倾向,和精神病谈得来,只会让人以为你其实就是个疯子;
总结
总之,除了前面所说的受人栽赃(其实如果真是那样,说不定医师也是被收买的,那你无论做什么,其实都是没办法的),你会被送精神病院,肯定是做了什么过激反应,或许说是常人无法理解的工作,遇到后,首要应该马上坚持清醒,最快速度坚持沉着,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尽力做好日子中自己原本的姿态就好,多余的东西能不做就不做,能不说就不说,说多做多,错的也就越多,这样才能够愈加有助于医师的正确判别。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不证明,抓住早上医生查房的机会,问什么答什么就行。平时乖一点,因为护士会有小本本记录病人异常情况。
当然,如果自己确实饱受精神痛苦,请遵医嘱治疗。要知道医院是给你治病的,不是害你的。
以上就是关于精神病的一些知识了,大家可以大致了解一下,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多接触美好的事物。要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及时缓解苦闷,尽快消除烦恼,不要遇事苦思冥想、不要整日忧愁丛生。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正常生活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如果严重起来,人会有明显的抑郁倾向,但情感性精神障碍跟抑郁不同的是,情感性精神障碍还会有焦躁的情况,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相关知识吧。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
情感性精神障碍有时候会被忽略,那么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是什么呢?
情感性精神障碍过去也称为心境障碍,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基本表现有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呈两种完全相反的临床状态。抑郁发作表现可分为核心症状、心理症状和躯体症状三方面。核心症状包括心境或情绪低落、兴趣缺乏以及乐趣丧失。
心理症状可分为心理学伴随症状,包括焦虑、自责、自罪、精神病性症状、认知症状,以及自杀观念和行为等;精神运动性症状包括精神运动性兴奋和精神运动性刺激等;躯体症状主要包括睡眠紊乱、食欲紊乱、性功能减退、精力丧失,非特异性躯体症状,疼痛、周身不适等。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原因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心理障碍来的,那么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原因有哪些呢?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原因有遗传生物学因素和环境因素,这两者共同结合导致患病。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种既有抑郁又有狂躁表现的精神疾类疾病,一般是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可以分为I型,II型和环形心境障碍三大类,患病之后患者最典型的表现是情绪不稳定,会在抑郁和狂躁之间不停地切换,甚至有时会有自残的倾向。
对于情感类精神障碍的患者来说,通常有一些情感方面的临床表现,比如说处于抑郁的状态。患者表情淡漠,少语,不喜欢与人沟通和交流。经常把患者自我封闭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当中去不容易走出来也拒绝参加一些社会性的活动,不与人沟通交流。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患者表现为冲动易怒,多言多语。
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
情感性精神障碍是有一定的症状的,具体情感性精神障碍表现有哪些呢?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躁狂或轻躁狂的症状。躁狂的表现跟抑郁的情况完全相反,患者有兴高采烈、兴奋、说话多,滔滔不绝难以被打断、患者自我评价非常高,感觉可以做大事、爱管闲事、面部表情丰富、动作多,比如手舞足蹈、整天跑来跑去、不知疲倦等。抑郁发作的症状和躁狂的状态可同时存在,也可以快速地交替发生,但是患者往往以某一种状态为主。
还有一种是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的表现有闷闷不乐、对任何事物不感兴趣、自信心低、自卑、自责、自罪、不想活的想法、甚至自杀的行为、思维迟缓、注意力下降、记忆力下降、反应慢、效率下降,另外会有睡眠不好、入睡困难、早醒、性功能障碍等等。
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
情感性精神障碍有时候会被搞混,那么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特点是什么呢?
情感性精神障碍会出现长时间的失落或者长时间的精神亢奋。情感性精神障碍经常没有任何症状的就会出现狂躁症状。在出现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时候,一定要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否则的话情感性精神障碍不仅会对自己造成一定的伤害,对周围的人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要知道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情感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心理疾病,具有反复发作、自行缓解的病理倾向。缓解期精神活动几乎完全正常,不残留人格缺陷。虽可能多次发作,但无精神衰退之虑。情感性精神障碍临床上主要有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基本类型。如果两型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则称为“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