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山观石梁记的赏析

雁山观石梁记的赏析,第1张

本文所用比喻,看似乎平淡无奇,其实不然。作者对雁山历游不大厌,每游惊喜不已的深情,由“常如遇故万里外”的比喻和盘托出,这比喻中含有数字对比;五里与万里、立石如浮屠的比喻,经“腰隆起,若世之游方僧自袱被者”的描绘,便栩栩如生,这是喻中有喻;日落鸟还的现象,被作者想象“如归人入宿石梁”,极富人情,这是比喻兼拟人。作者善用白描写人状物。像栗堕落的“三级跳”,经作者慢镜头分解和音响陪衬,声状毕现;直到天亮也不知睡于何处,还在呼叫门生的描写,醉态可掬。

雁荡山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历代文人墨客对之多有赞颂之词。然而,此间最具发言权的,似乎还属生长在雁荡地区的李孝光。他写的《雁荡十记》,堪称雁荡奇景的最佳记述。本文即“十记”中的一篇。  作者是分白天、黑夜两段来写石梁奇景的。白日所见是以静见动。如山口立石,见之为驮看行装赶路的和尚;日暮鸟语,闻之为相互招唤着归去的山人。至晚间,便反过来以动见静;白云流水般地拂过,风吹橡实落在瓦上,又转而坠地触动积叶,发出非人间的奇妙音响。这都是写动、写声,而其效果,却是愈发衬出一种奇特的静。以致游人“灯下相顾,苍然无语”,犹恐打搅了这份宁静。  此文的又一妙处,在于写景不忘写入,写人愈添景致。如文章起句,便写出作者的深情:“每一至,常如遇故人万里外”,顿使人对雁荡生出一种亲近感。再如其后遇僧状奇石,“客辗然而笑”,平添儿多游趣?最妙是在石梁饮酒,居然主客俱醉。其甚者,次日清晨仍恍恍惚惚,不知身在何处。这哪里只是酒醉,分明是醉在这奇美的景物之中。(哈 果)

潘先生绘画的另一特点是非常注意书法题跋的字体、大小、位置、形式以及印章与画面的结合,“雁荡山花图”也不例外。题款作二处,皆依势题作长竖款。“雁荡山花”作隶书隐于花草之中,字体亦小,与画面协调,印章也极小,避免喧宾夺主。画面左部略空,潘先生因题“雷婆头峰寿者草草”,同样遵循“线与画面不要平行”的原则并向右略偏,与右边菊花呼应。“草”字最后一笔伸长,与纵势取得统一。第二个“草”减省作二点,并缀于长竖上,恰似“点苔”,即破长竖线单调又别出心裁。最后钤一略大的印章压住阵脚,以解倾倒之弊。潘天寿先生是一位处处讲究经营而又表现十分自然的绘画高手,他的作品无不体现出匠心和机敏而又意境高远、骨力洞达,这是人们读他作品时的最大感受。

1雁荡山风景区诗句

1,《接客僧》现代茅盾

燕子荡应名若山山,被山水奇绝之人所称道。

夸石和尚经常接待客人,客人可以别忘了回来时,他们在野雁中游泳。

2,《七律登雁荡山》现代新韵

为了找一个新词,山泉落下,绿岚升起。

三千弱水一瓢酒,十万云两袖风。

一草一木好鹤,奇石更挂松。

歌声诗意,追月寻鸥鹭。

3、《江神子》[宋]张炎

旗峰在球场对面。起初,它天气晴朗多云。佘江东,似亭。

笑过屋顶甚至飞鹅,隔一个,不见你。谁你在这旁边开心吗?景双清。人是孤独的。

药难找,但一个男孩在深山里说话。它就像一个醉汉在快乐地游泳,森林很安静,听着泉水的声音。

4《白石》唐朝张

白岩前的湖是春天,湖边的老路有灰尘。

如果你想追谢寿星田义,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来分享你的古往今来的忧虑。

5、《七律北雁荡山》现代陆氏

灵峰立于大龙瀑布,灵岩落于启东。

诺龚伟修庙,名人写春秋。

阿特拉斯是海上名山蓬莱最好的地方。

谢深s的诗是不朽的,他的诗还在这里。

:2形容雁荡山美景的诗句

1蓝天上的云彩和瓶子里的水

举两首瑶山和尚魏燕燕的歌

李敖

你可以练习一只鹤的形状,和一千松下两个字母的佛经。

我我来这里没有更多的要求。蓝天上有云,瓶子里有水。

如果你选择隐居,你将永远不会被派遣,也不会常年受到欢迎。

有时直上孤峰之巅,月下云吼。

2云漫不经心,无所事事。

白云泉

白居易

白云峰顶上的白云,白云自由地蔓延,泉水平静地流动。

何必急着下山,给人间添波澜!

3雁荡山优美诗句

郭沫若的雁荡山诗

慷慨地坠落,越过山顶。为了帮助民生,谁愿意学佛学仙?

雁荡山以其美丽的风景而闻名,它被称为海上名山,天下第一山。它叫做中国东南第一山在历史上。其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海岸,小部分位于台州市温岭市南部。形成于12亿年前的雁荡山,是环太平洋火山带上的白垩纪流纹岩火山。

4雁荡山古诗

雁荡山东南5-7公里左右就是海了,不过是离岸,海平面还是很宽的。

雁荡山,简称燕山、雁荡山,被称为海上最好的山和东南第一山。[30]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雁荡镇燕山路88号。雁荡山分为南雁荡山和北雁荡山。瓯江断裂以北称为北雁荡山,以南称为南雁荡山。主峰为白岗尖,海拔1057米,[24][25]总面积450平方公里。[2]

雁荡山始于南北朝,盛于唐代,盛于宋代,文化底蕴丰厚。[29]雁荡山分为灵峰、灵岩、大龙瀑、三者瀑、雁湖、仙生门风景名胜区、羊角洞、仙桥八个景区,500多个景点。[30]雁荡山共有地质景点260处,其中火山岩33处,地质地貌167处,地质灾害(古)2处,生态景观资源33处,地质文化史志25处。

雁荡山大规模奇特的景观形象给诗人、画家、学者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他在这里写诗作画,留下了大量的作品,其中有诗歌5000余首,龙壁洞等摩崖石刻400余处,还有南阁牌楼等其他历史遗迹。谢灵运、关修、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诗词歌赋

2《题雁荡山》宋代林景熙走驿道入芙蓉,秋高气爽,晨光明媚。云飞为雨,海射陈红。这条管道进芙蓉花,秋高气爽,大雁早在空中飞。飞越云端如雨般平滑,海面上的阳光形成彩虹。

3《过北雁荡山下》宋代,许飞行数千次,完全无定形。电日射日,龙出石云。飞流几倍几千尺,都没有固定的形状。就像闪电从天而降,又像一条长龙游过,这些石头闻起来有鱼腥味。

4,《游雁荡山八首大龙湫瀑布》宋代李广梦到了明确的流浪感,但他错了。十年的云水不利于他的心。今天,这座名山属于客人,而我不我不羡慕天空的翱翔。它就像实现了一个的梦想,但它适得其反。十年游山玩水与一自己的心。雁荡山现在是属于每一个游客的,你可以飞得很高,不用羡慕。

5、《入雁荡山》宋代赵旭对我只字不提,我也就闲着没事认了过去。谁把树种在路旁,却把山峰藏在山上。我来到这里,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但是我不能Idon’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这里美丽的景色。我做了一个梦,想辨认出我以前去过的痕迹。是谁在路边种了这么多树,把山顶都遮了?

:5雁荡山的诗句

1一路进入幽僻之地,会数次与大山纠缠。树木幽深,婀娜多姿,溪水潺潺。宋凡综印《游雁荡山灵峰》

2邮路入芙蓉,秋高气爽,晨光明媚。云飞为雨,海射陈红。宋林靖西《题雁荡山》

3飞下来几千次,完全无定形。电日射日,龙出石云。宋《过北雁荡山下》

4名山归子运营商,它it’我不羡慕在空中飞行。宋立光号,《游雁荡山八首大龙湫瀑布》

5我我一句话也没说就来了,我我一直徘徊在过去。谁把树种在路旁,却把山峰藏在山上。宋《入雁荡山》

6描述雁荡山景色的诗句

桂海中秋节的前一天,去了雁荡山,逛了两天才回来。山里的历史遗迹大多荒无人烟,被杂草丛生的植被覆盖,无法探索。但是雁荡山的峰姿和崖景和我以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一样。我的侄子鲍孔勋说:为什么不写一篇游记呢?我回答说,这座山令人难忘。

永州和柳州的山,只是荒无人烟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雍、刘,终日隐居求胜,故用诸词形容。而雁荡山则蜿蜒于浙江东南角,峰峦幽深,险峻奇峰,不仅高而且多。如果非要用文字来形容雁荡,只能形容它的景色和其他名山差不多,而不能表现出它的独特性。我认为雁荡有两个独特之处。

我以前见过的山,比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峰峦和悬崖并不是没有吸引力的。就是那些喜欢在山上刻神仙佛模样的傻和尚,还有那些喜欢在上面刻名字和诗词的庸俗名人。这些雕刻的山就像伤疤一样丑陋。光是雁荡山就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耸立在一堵巨大的墙上,它可以不要轻易攀登,它它在一个偏僻的地方。有钱有势的人一般不会不要因为任何特殊的原因来到这里,即使他们来了,他们也不会。不要停留太久,花时间和金钱来显示他们ve过来这里。这就是为什么雁荡山从来没有被愚僧俗人的剥皮斧凿侮辱过。

美丽的山川可以让游客开心。但是雁荡山的岩石割深了,就要上下看了。在投球之间,严肃和安静的感觉可以我不得不出生。一旦这样,世间的各种杂念烦恼都会消失,心灵开始与天地之灵相通。

知道这两点,知识的一个高尚和道德的人保持自己

世界上没有像大雁一样的东西,也不可能冲到岸边。精神世界里也有人,而辛今天第一个是政府。树草变冷,竹节散,令人肃然起敬。我不不恨为贫官,知公胜荆州韩。

作者简介:范成大,字智能,号石虎居士,吴军人,人称中兴四大诗人在南宋与杨万里、陆游、尤茂一起。代表作有《游雁荡山》。

7古诗雁荡山

1,《送通守林彦强寺丞还朝》现代茅盾

燕子荡应名若山山,被山水奇绝之人所称道。

夸石和尚经常接待客人,客人可以别忘了回来时,他们在野雁中游泳。

2,《石湖词》现代新韵

为了找一个新词,山泉落下,绿岚升起。

三千弱水一瓢酒十万云两袖风。

一草一木好鹤,奇石更挂松。

歌声诗意,追月寻鸥鹭。

3、《接客僧》[宋]张炎

旗峰在球场对面。起初,它天气晴朗多云。佘江东,似亭。

笑过屋顶甚至飞鹅,隔一个,不见你。谁你在这旁边开心吗?景双清。人是孤独的。

药难找,但一个男孩在深山里说话。它就像一个醉汉在快乐地游泳,森林很安静,听着泉水的声音。

4《七律登雁荡山》唐朝张

白岩前的湖是春天,湖边的老路有灰尘。

如果你想追谢寿星田义,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来分享你的古往今来的忧虑。

5、《江神子》现代陆氏

灵峰立于大龙瀑布,灵岩落于启东。

诺龚伟修庙,名人写春秋。

阿特拉斯是海上名山蓬莱最好的地方。

谢深s的诗是不朽的,他的诗还在这里。

1 关于赞美徐霞客的诗句(赞美徐霞客的诗歌)

2 徐霞客关于雁荡山的诗句

关于赞美徐霞客的诗句(赞美徐霞客的诗歌) 1赞美徐霞客的诗歌

词:ediq 唱:ediq

由南阳岐向前走,一条河儿弯弯曲,抬头望,织女北斗天狼星连成一片,我起笔又放起,我低头瀑布萤火流溢,随手翻出爷爷一本游记~

这一段墨,淡成雁塔和村落,我走过,大快乐,彩虹蜡染着天色,翻过了坡,山下有人唱渔歌,那么清,那么澈,人一生夫复几何。

雪白棉花摘一箩,童子试我无心过,功名无谓我就是我,我知道,书中自有千锺粟嘛,后来娘又常说,男儿要立志四方的山河,其实那年二十二我也偷偷哭过,小马载我离开了家乡的竹林,回头村口小黄狗吠着背上沉沉的行囊,太多太多依依不舍,说这一路啊安徽,浙江,河北到山西,广东大海辽望去,渔民撒网满船鱼。旧茶挂新绿,睡到昆明听听雨,或在贵州苗疆喝酒哼曲,南普陀的佛光让我心境平息,雁荡万里闻有神仙月下对弈,昆仑山麓金沙江水波涛急,让我妄想一步跨到璀璨的星河里。

幽壑篝火,月落乌啼飞黄鹤,峡谷中,听雷波,峰回路转见崖刻。春秋走过,清风明月一阙歌,我睡着,冻醒了,就掌把纸伞赏山河。

古径深深至桃园,我看群山又往南。明朝听溪绕过一块菜花田,儿郎摇头读书卷,他用水墨画作帆,摇摇晃晃谈谈笑还在耳畔,乐趣是这,题过岩,泡着泉还躺在塘亭等一晚新莲,原来就在那些年,他又落款多几篇,其实心中清秀着故乡的山川,啦~我们结伴走一段,啦~纵使千百年。饮水思川,人生看长也短,他在思源,尝着人间苦甜。游记这样写的,可以步行到天晚,饭于十五里外筋竹庵,说路荒且长,适当走其半,又不用太赶,山水让人庸懒,分分合合又未必看得淡,天色当晚,就打尖住店~

故人的书,雪月风花迈一步,随历史,去浅读,他走过一生的路。往夕如故,藏尽人生一些苦,品尝过,又笑的出,才胆敢走上这旅途。

我写着歌,即使浩雪覆长河,安静的,也快乐,裹着棉袄看花落。渔火晚朝,你不畅饮怎听潮,爬树梢,敲铜锣,醉人此生徐霞客。

幽壑篝火,月落乌啼飞黄鹤,峡谷中,听雷波,峰回路转见崖刻。春秋走过,清风明月一阙歌,我睡着,冻醒了,也掌把纸伞赏山河。

2赞美徐霞客的诗歌

词:ediq 唱:ediq由南阳岐向前走,一条河儿弯弯曲,抬头望,织女北斗天狼星连成一片,我起笔又放起,我低头瀑布萤火流溢,随手翻出爷爷一本游记~这一段墨,淡成雁塔和村落,我走过,大快乐,彩虹蜡染着天色,翻过了坡,山下有人唱渔歌,那么清,那么澈,人一生夫复几何。

雪白棉花摘一箩,童子试我无心过,功名无谓我就是我,我知道,书中自有千锺粟嘛,后来娘又常说,男儿要立志四方的山河,其实那年二十二我也偷偷哭过,小马载我离开了家乡的竹林,回头村口小黄狗吠着背上沉沉的行囊,太多太多依依不舍,说这一路啊安徽,浙江,河北到山西,广东大海辽望去,渔民撒网满船鱼。旧茶挂新绿,睡到昆明听听雨,或在贵州苗疆喝酒哼曲,南普陀的佛光让我心境平息,雁荡万里闻有神仙月下对弈,昆仑山麓金沙江水波涛急,让我妄想一步跨到璀璨的星河里。

幽壑篝火,月落乌啼飞黄鹤,峡谷中,听雷波,峰回路转见崖刻。春秋走过,清风明月一阙歌,我睡着,冻醒了,就掌把纸伞赏山河。

古径深深至桃园,我看群山又往南。明朝听溪绕过一块菜花田,儿郎摇头读书卷,他用水墨画作帆,摇摇晃晃谈谈笑还在耳畔,乐趣是这,题过岩,泡着泉还躺在塘亭等一晚新莲,原来就在那些年,他又落款多几篇,其实心中清秀着故乡的山川,啦~我们结伴走一段,啦~纵使千百年。

饮水思川,人生看长也短,他在思源,尝着人间苦甜。游记这样写的,可以步行到天晚,饭于十五里外筋竹庵,说路荒且长,适当走其半,又不用太赶,山水让人庸懒,分分合合又未必看得淡,天色当晚,就打尖住店~故人的书,雪月风花迈一步,随历史,去浅读,他走过一生的路。

往夕如故,藏尽人生一些苦,品尝过,又笑的出,才胆敢走上这旅途。我写着歌,即使浩雪覆长河,安静的,也快乐,裹着棉袄看花落。

渔火晚朝,你不畅饮怎听潮,爬树梢,敲铜锣,醉人此生徐霞客。幽壑篝火,月落乌啼飞黄鹤,峡谷中,听雷波,峰回路转见崖刻。

春秋走过,清风明月一阙歌,我睡着,冻醒了,也掌把纸伞赏山河。

3关于“徐霞客”的诗句有哪些

1《游嵩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余髫年幼年蓄五岳志,而玄岳出五岳上,慕尤切。

久拟历襄、郧,扪太华,由剑阁连云栈,为峨眉先导;而母老志移,不得不先事太和,犹属有方之游。第沿江溯流,旷日持久,不若陆行返,为时较速。

乃陆行汝、邓间,路与陕、汴略相当,可以兼尽嵩、华,朝宗太岳。遂以癸亥仲春朔,决策从嵩岳道始。

2《游太华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二月晦,入潼关,三十五里,乃税驾停宿,税通“脱”西岳庙。黄河从朔漠北方沙漠之地南下,至潼关,折而东。

关正当河、山隘口,北瞰河流,南连华岳,惟此一线为东西大道,以百雉长而高大之城墙锁之。舍此而北,必渡黄河,南必趋武关,而华岳以南,峭壁层崖,无可度者。

未入关,百里外即见太华屼出云表;及入关,反为冈陇所蔽。行二十里,忽仰见芙蓉片片,已直造其下,不特三峰秀绝,而东西拥攒诸峰,俱片削层悬。

惟北面时有土冈,至此尽脱山骨,竞发为极胜处。 3《闽游日记前 》 作者:徐弘祖 十二日,二十里,登仙霞岭。

三十五里,登丹枫岭,岭南即福建界。又七里,西有路越岭而来,乃江西永丰道,去永丰尚八十里。

循溪折而东,八里至梨岭麓,四里登其巅,前六里宿于九牧。 十三日,三十五里,过岭,饭于仙阳。

仙阳岭不甚高,而山鹃丽日,颇可爱。饭后得舆,三十里抵浦城,日未晡也。

时道路俱传泉、兴海盗为梗,宜由延平上永安。余亦久蓄玉华之兴,遂觅延平舟。

十四日,舟发四十里,至观前。舟子省家探望家园早泊,余遂过浮桥,循溪左登金斗山。

石磴修整,乔松艳草,幽袭人裾。过三亭,入玄帝宫,由殿后登岭。

兀兀中悬,四山环拱,重流带之,风烟欲暝,步步惜别! 4《游五台山日记 》 作者:徐弘祖 越八月初四日,抵阜平南关。山自唐县来,至唐河始密,至黄葵渐开,势不甚穹窿矣。

从阜平西南过石梁,西北诸峰复嵱嵷上下众多起。循溪左北行八里,小溪自西来注,乃舍大溪,溯西溪北转,山峡渐束。

又七里,饭于太子铺。北行十五里,溪声忽至。

回顾右崖,石壁数十仞,中坳如削瓜直下。上亦有坳,乃瀑布所从溢者,今天旱无瀑,瀑痕犹在削坳间。

离涧二三尺,泉从坳间细孔泛滥出,下遂成流。再上,逾鞍子岭。

岭上四眺,北坞颇开,东北、西北,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惟直北一隙少杀收束。复有远山横其外,即龙泉关也,去此尚四十里。

岭下有水从西南来,初随之北行,已而溪从东峡中去。复逾一小岭,则大溪从西北来,其势甚壮,亦从东南峡中去,当即与西南之溪合流出阜平北者。

5《江右游日记一》 作者:徐弘祖 丙子十月十七日 鸡鸣起饭,再鸣而行。五里,蒋莲铺,月色皎甚。

转而南行,山势复簇,始有村居。又五里,白石湾,晓日甫升。

又五里,白石铺。仍转西行,又七里,草萍公馆,昔有驿,今已革革除矣。

又西三里,即南龙北度之脊也。其脉南自江山县二十七都之小筸岭,西转江西永丰东界,迤逦至此。

南北俱圆峙一峰,而度处伏而不高,亦束而不阔。脊西即有一涧南流,下流已入鄱阳矣。

洞西累石为门,南北俱属于山,是为东西分界。又十里为古城铺,转而南行,渐出山矣。

又五里,为金鸡洞岭。仍转而西,又五里,山塘铺,山遂大豁。

又十里,东津桥,石梁高跨溪上。 一、徐霞客 明神宗万历十四年,徐霞客出生在南直隶江阴(今江苏江阴市)一个有名的富庶之家,祖上都是读书人。

他的父亲徐有勉一生不愿为官,也不愿同权势交往,喜欢到处游览欣赏山水景观。受耕读世家的文化熏陶,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

二、《徐霞客游记》主要特点是: (1)写景记事,悉从真实中来,具有浓厚的生活实感; (2)写景状物,力求精细,常运用动态描写或拟人手法,远较前人游记细致入微; (3)词汇丰富,敏于创制;绝不因袭套语,落入窠臼; (4)写景时注重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同时注意表现人的主观感觉。

徐霞客关于雁荡山的诗句 1 徐霞客的雁荡山游记

太多了 贴不下 /gudian/xuxiake/ 1、《雁荡山游记》 雁宕山,省称雁山,今称作雁荡山。

山顶有积水长草之洼地。故称"荡"据传秋时归雁多宿于此,山亦名为雁荡山。

其山在浙江温州地区,并分为南、中、北三段,北雁荡山面积最大,灵峰,灵岩,太龙湫为雁荡风景三绝。此日记所记乃北雁荡山游程,对其三绝皆有记叙。

该记主要记叙了作者游览北雁宕山一路所见。记中对北雁宕山主要景观灵峰、灵岩、大龙湫三绝加以了详尽描绘,并对许多细微奇景如龙鼻水、老僧岩、独秀峰等也进行了描绘。

该记层次分明,语言奇峻,尤其对山形水势之细微区别的把握极见功夫。写景亦非单独写景,而是极大地融进观察者的主观感受,读起来倍增真实感,其艺术感染力也得到加强,特别是13日、14日两日记,文字奇峻中见优美,具形具象、亦景亦情。

自初九日别台山,初十日抵黄岩。日已西,出南门三十里,宿于八岙aò。

十一日 二十里,登盘山岭。望雁山诸峰,芙蓉插天,片片扑人眉宇。

又二十里,饭大荆驿。南涉一溪,见西峰上缀圆石,奴辈指为两头陀,余疑即老僧岩,但不甚肖。

五里,过章家楼,始见老僧真面目:袈衣秃顶,宛然兀立,高可百尺。侧又一小童伛偻于后,向为老僧所掩耳。

自章楼二里,山半得石梁洞。洞门东向,门口一梁,自顶斜插于地,如飞虹下垂。

由梁侧隙中层级而上,高敞空豁。坐顷之,下山。

由右麓逾谢公岭,渡一涧,循涧西行,即灵峰道也。一转山腋,两壁峭立亘天,危峰乱叠,如削如攒,如骈笋,如挺芝,如笔之卓挺立,如幞头巾之欹倾斜。

洞有口如卷幕者,潭有碧如澄靛者。双鸾、五老,按翼联肩。

如此里许,抵灵峰寺。循寺侧登灵峰洞。

峰中空,特立寺后,侧有隙可入。由隙历磴数十级,直至窝顶洞。

则窅yǎo深远然平台圆敞,中有罗汉诸像。坐玩至暝色,返寺。

十二日 饭后,从灵峰右趾觅碧霄洞。返旧路,抵谢公岭下。

南过响岩,五里,至净名寺路口。入觅水帘谷,乃两崖相夹,水从崖顶飘下也。

山谷五里,至灵岩寺。绝壁四合,摩天劈地,曲折而入,如另辟一寰界。

寺居其中,南向,背向屏霞嶂。嶂zhàng高险如屏障的山顶齐而色紫,高数百丈,阔亦称之。

嶂之最南,左为展旗峰,右为天柱峰。嶂之右胁介于天柱者,先为龙鼻水。

龙鼻之穴从石罅直上,似灵峰洞而小。穴内石色俱黄紫,独罅口石纹一缕,青绀gàn红青色润泽,颇有鳞爪之状。

自顶贯入洞底,垂下一端如鼻,鼻端孔可容指,水自内滴下注石盆。此嶂右第一奇也。

西南为独秀峰,小于天柱,而高锐不相下。独秀之下为卓笔峰,高半独秀,锐亦如之。

两峰南坳,轰然下泻者,小龙湫也。隔龙湫与独秀相对者,玉女峰也。

顶有春花,宛然插髻,自此过双鸾,即极于天柱。双鸾止两峰并起,峰际有“僧拜石”,袈裟伛偻,肖矣。

由嶂之左胁,介于展旗者,先为安禅谷,谷即屏霞之下岩。东南为石屏风,形如屏霞,高阔各得其半,正插屏霞尽处。

屏风顶有“蟾蜍石”,与嶂侧“玉龟”相向。屏风南去,展旗侧褶中,有径直上,磴级尽处,石阈限之。

俯阈而窥,下临无地,上嵌崆峒。外有二圆穴,侧有一长穴,光自穴中射入,别有一境,是为天聪洞,则嶂左第一奇也。

锐峰叠嶂,左右环向,奇巧百出,真天下奇观!而小龙湫下流,经天柱、展旗,桥跨其上,山门临之。桥外含珠岩在天柱之麓,顶珠峰在展旗之上。

此又灵岩之外观也。 十三日 出山门,循麓而右,一路崖壁参差,流霞映彩。

高而展者,为板嶂岩。岩下危立而尖夹者,为小剪刀峰。

更前,重岩之上,一峰亭亭插天,为观音岩。岩侧则马鞍岭横亘于前。

鸟道形容道路险绝盘折,逾坳右转,溪流汤汤,涧底石平如砥。沿涧深入,约去灵岩十余里,过常云峰,则大剪刀峰介立涧旁。

剪刀之北,重岩陡起,是名连云峰。从此环绕回合,岩穷矣。

龙湫之瀑,轰然下捣潭中,岩势开张峭削,水无所着,腾空飘荡,顿令心目眩怖。潭上有堂,相传为诺讵jù那观泉之所。

堂后层级直上,有亭翼然。面瀑踞坐久之,下饭庵中,雨廉纤不止细雨下个不停,然余已神飞雁湖山顶。

遂冒雨至常云峰,由峰半道松洞外,攀绝磴三里,趋白云庵。人空庵圮,一道人在草莽中,见客至,望去。

再入一里,有云静庵,乃投宿焉。道人清隐,卧床数十年,尚能与客谈笑。

余见四山云雨凄凄、不能不为明晨忧也。 十四日 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

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

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

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

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

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dié丘垤即小土堆,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

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

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

2 关于雁荡山的诗句

《雨中宿灵峰寺》

年代: 宋 作者: 陈与义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

《大龙湫》

年代: 宋 作者: 楼钥

北上太行东禹穴,雁荡山中最奇绝。

龙湫一派天下无,万口赞扬同一舌。

行行路入两山间,踏碎苔痕屐将折。

山穷路断脚力尽,始见银河落双阙。

矩罗宴坐看不厌,骚人弄词困搜抉。

谢公千载有遗恨,李杜复生吟不彻。

我游石门称胜地,未信此湫真卓越。

一来气象大不侔,石屏倚天惊鬼设。

飞泉直自天际来,来处益高声益烈。

从他倒泻三峡流,到此谁能定优劣。

雁山佳趣得要领,一日尽游神恶亵。

骊龙高卧唤不应,自媿笔端无电掣。

轮囷萧索湍不怒,非雾非烟亦非雪。

我闻冻雨初霁时,喷击生风散空阔。

更期雨后再来看,净洗一生烦恼热。

《送同年曾南仲寺丞知温州》

年代: 宋 作者: 袁说友

久同朝迹又同年,更送旌麾过海边。

多士向来亲戴席,斯民今幸得苏天。

潜心阁上书千卷,雁荡山中草一川。

小待公余寻旧迹,便归玉笋听鸣鞭。

《赋介轩半村新居》

年代: 宋 作者: 周耕云

近谋吟屋傍浔溪,雁荡山深云未归。

怕恼春光花种少,爱延月色竹栽稀。

宝藏书册教儿读,土视功名与世违。

不是诗人相过处,昼长应是掩柴扉。

3 有关雁荡山的诗句

《题雁荡山》

年代: 宋 作者: 范宗尹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我来春色晚,山花亦何繁。好鸟不知名,向人自关关。

遗我发兴新,探讨忘疲艰。龙湫信奇绝,飞泉落云间。

快泻万斛珠,溅沫霜雪寒。尊者所经行,草木不可芟。

敢将尘土足,濯此清泠湾。晚投野僧家,山作碧玉环。

高堂极虚明,可寄须臾闲。此行端为山,山穷我当还。

明朝驱车去,依然随尘寰。胜处未易忘,神游清夜阑。

《送信南归雁荡山》

年代: 宋 作者: 释希昼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

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

4 描写雁荡山的诗句(名句)

斤竹涧

南北朝·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溶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树摘叶卷。

想见山中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净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净名却见老维摩,道眼相逢语不多。

待我衣冠挂神武,杖藜来此老岩阿。

题灵峰寺三绝

南宋·王十朋

(一)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人。

(三)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屐丹邱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5 关于雁荡山的诗词

游南雁荡

路应

雁荡峯高岂易梯,筇鞋极处与天齐。

蟾宫隐隐步将到,日驾亭亭手可提。

织女支机堪索石,仙翁花雨不沾泥。

诗怀到此清如许,欲向银河蘸笔题。

游鴈荡

钱元

东风驿路马蹄香,晓起行春到夕阳。

三月莺啼花柳寺,几家人住水云乡。

名山不用问樵字,清世何须忧庙廊。

且脱纶巾随洞客,紫箫吹月夜天凉。

游南雁荡

钱弘儇

十年曾作雁山期,今日来看似故知。

好鸟隔林歌侑酒,飞花绕笔索题诗。

云霞眼底原无物,丘壑胸中似有奇。

萝月松风清似水,何妨游衍咏归迟。

游南雁荡诗

陈德诚

雁山遥与白云连,六十奇峯半倚天。

金鼎雨花猿听偈,石门迎月鹤参禅。

戏龙高跃青霄上,羣凤齐飞赤日边。

诗思凭空吟不了,那堪夙驾入星躔。

送韩存思诚出守永嘉并寄同年周恭叔

赵鼎臣

雁荡山前万壑趋,故人新剖左鱼符。

眼中风物皆诗句,到处溪山是画图。

柑子剩量金尺寸,荔支远致玉肌肤。

谢公岩畔因行乐,借问周郎好在无。

6 关于雁荡山的古诗

1,《题雁荡山》宋代 范宗尹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译文:一条小路通向山林深处,随着山道回转险峻。茂密的树木在山林深处,溪水缓缓的流淌撞击石头发出声响。

2,《过北雁荡山下》宋代 林景熙

驿路入芙蓉,秋高见早鸿。荡云飞作雨,海日射成虹。

译文:这个管道进去芙蓉花群,秋高气爽,鸿雁早早的在空中飞翔。飞过云层像雨水一样流畅,海面上的太阳形成了彩虹。

3,《游雁荡山八首·大龙湫瀑布》宋代 徐照

飞下数千尽,全然无定形。电横天日射,龙出石云腥。

译文:飞流直下数千尺长,全部没有固定的形状。像闪电从天上射下来,又像长龙游过,石头都有腥味了。

4,《入雁荡山》宋代 李光

梦想清游觉又非,十年云水与心违。名山今属分符客,不羡凌空振锡飞。

译文:像实现自己梦想可是事与愿违,十年的游山玩水与自己内心相违背。雁荡山现如今属于每个游客,不羡慕可以腾空高飞。

5,《游雁荡山 灵峰》宋代 徐照

我来无一语,闲认昔游踪。谁种路傍树,却遮山上峰。

译文:我来到这里被景色所吸引,竟无法用语言表达这里的美景,抽出空想认出我以前来过的踪迹。谁在路旁种了那么多的树木,竟然遮蔽住了山峰。

7 关于雁荡山的诗

《游雁荡山八首·宝冠寺》

年代: 宋 作者: 徐照

寺基低且狭,半被石岩分。

水响常如雨,林寒忽聚云。

空房人暂宿,半夜雁初闻。

此处能通荡,僧家却不云。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寻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出日,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见,他年携手醉郫筒。

《题雁荡山》

年代: 宋 作者: 范宗尹

一径入幽,随山几萦盘。

云树深蓊蔚,石溪响潺湲。

我来春色晚,山花亦何繁。

好鸟不知名,向人自关关。

遗我发兴新,探讨忘疲艰。

龙湫信奇绝,飞泉落云间。

快泻万斛珠,溅沫霜雪寒。

尊者所经行,草木不可芟。

敢将尘土足,濯此清泠湾。

晚投野僧家,山作碧玉环。

高堂极虚明,可寄须臾闲。

此行端为山,山穷我当还。

明朝驱车去,依然随尘寰。

胜处未易忘,神游清夜阑。

《送信南归雁荡山》

年代: 宋 作者: 释希昼

千峰邻积水,秋势远相依。

路在深云里,人思绝顶归。

长天来月正,危木度猿稀。

谁得同无念,寥寥此掩扉。

8 徐霞客《游雁荡山记》内容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

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丘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

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蹶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避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

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

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试译如下: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到:“此山不可记啊。”

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

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

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欣然而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开始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

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方苞《游雁荡记》译文:

癸亥年中秋节前一日,去游雁荡山,游玩了两天才回来。山中的古迹大多已荒芜,被丛生的草木掩盖不能探寻访游了。而雁荡山的山峰姿态、峭壁风光与我从前去过的地方完全不同。我的外甥鲍孔巡说:“何不写篇游记?。”我答道:“此山不可记啊。永州、柳州的山,不过是荒芜地方的小山沟,柳宗元贬官居永、柳,以寻幽探胜来打发日子,所以才用尽篇章辞藻来形容它的样子。而雁荡山则盘曲在浙江东南海隅,幽深奇峻,峭拔险怪,奇形怪状的山峰,不仅高而且多。如定要以词句来形容雁荡,则只能将雁荡风光形容得与其他名山相类,而不能将它的独特之处显现出来。”

而我以为雁荡的独有之处有两点。以前所见过的山,如安徽桐城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它们的山峰崖洞并非不秀美,是那些愚蠢的僧人喜欢在山上雕凿仙佛的貌相,那些俗不可耐的名士又爱在上面镌刻自己的名字和诗词,这些被雕凿镌刻的山如同长了伤疤一样惨不忍睹。而雁荡山独能保持山的原貌。这是因为雁荡山壁立千仞,不可轻易攀援,又处在僻远的地方,富贵及有权势者一般没有特殊的原因不会来此,即便来了,也不会久留,花费时间财力来表明自己“到此一游”,这就是雁荡山始终没有被愚僧俗士剥落斧凿所污辱的原因。另外,秀丽明媚的山川,能使游者快快乐乐。但雁荡山岩深壁削,时需仰观,时需俯视。俯仰之间,肃穆端静的感觉不由而生。一旦如此,人世各种杂念和忧虑就会消失,而本心完全与天地之精神相连接。知晓了这两点,那么高洁之士守身处世的学问,圣人贤哲成己成物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可以了解了。

原文:

癸亥仲秋,望前一日入雁山,越二日而反。古迹多榛芜关不可登探,而山容壁色,则前此目见者所未有也。鲍甥孔巡曰:“盍记之?”余曰:“兹山不可记也。永、柳诸山,乃荒陬中一邱一壑,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若兹山,则浙东西山海所蟠结,幽奇险峭,殊形诡状者,实大且多,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则山容壁色乃号为名山者之所同,无以别其为兹山之岩壑也。”

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前此所见,如皖桐之浮山、金陵之摄山、临安之飞来峰,其崖洞非不秀美也,而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如疮痏蹷然而入人目。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盖壁立千仞,不可攀援,又所处僻远,富贵有力者无因而至,即至亦不能久留,构架鸠工以自标揭,所以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也。又凡山川之明媚者,能使游者欣然而乐,而兹山岩深壁削,仰而观俯而视者,严恭静正之心,不觉其自动,盖至此则万感绝,百虑冥,而吾之本心乃与天地之精神一相接焉。察于此二者,则修士守身涉世之学,圣贤成己成物之道,俱可得而见矣。

注释:

1雁荡:即雁荡山,该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

2癸亥:乾隆八年(1743年)。

3仲秋: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4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

5越二日:经过两日。

6鲍甥孔巡:鲍孔巡,方苞外甥,方苞一妹嫁鲍氏,鲍孔巡即其子。

7盍(hé):何不。

8荒陬(zōu),荒凉偏远之地。陬:角落,引伸为偏远的地方。

9幽寻以送日月:深入探寻山水以打发日子。

10曲尽其形容:指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等游记。

11皖桐:今安徽省桐城县。

12摄山:即栖霞山,在南京市北,为东南名胜之一,山中多产草药,可以摄生,故又名摄山。

13临安:即杭州。

14飞来峰:一名灵鹫峰,在西湖西北岸灵隐寺前。相传东晋时印度和尚慧理见此山,赞叹说:“此是中天竺国灵鹫山之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故称“飞来峰”,为西湖胜景之一。

15痏(wěi):疮。

16蹷(jué)然:惊心。

17鸠工:集聚工匠。鸠,聚集。

18标揭:标榜扬名。

19冥:消失。

20一:完全。

21修士:品德完美之士。

22守身:坚守自身之操行品德。

23涉世:经历世事。

24成己成物:成就自己,也成就外物。

赏析: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文章题目为《游雁荡记》,第一段却说:“兹山不可记也”。接着,作者将雁荡山与柳宗元笔下的永柳诸山相比较加以说明:永柳诸山本处在人迹不至的荒凉偏远之地,柳宗元先贬永州,后迁柳州,探幽寻胜,寄情山水,形诸笔墨,曲意形容,以寄托自己的的孤愤。永柳诸山也因柳宗元的游记而闻名于世。而雁荡山“幽奇险峭,殊形诡状”,“欲雕绘而求其肖似”,容易与“号为名山者之所同”,写不出雁荡山的特色,故“不可记”。

第二段中,作者笔锋一转,另辟蹊径,“而余之独得于兹山者,则有二焉”。作者认为:枞阳的浮山、南京的栖霞山、杭州的飞来峰均处于人烟阜胜之地,游览者众多,“愚僧多凿为仙佛之貌相,俗士自镌名字及其诗辞”,将本来秀美的崖洞、自然的杰作人为地雕琢污损了,而雁荡山由于特殊的地形特点,“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终不辱于愚僧俗士之剥凿”,完好地保持了它的自然风貌这与一个品德完美之人始终坚守住自身的操行品德何其相似。另外,雁荡山不同于那些平缓明姻的山川,给入以游览时的欢愉之感。由于它特殊的地形地貌,游者只能深入谷底作“仰而观”,或者踞其盆地边缘作“俯而视”,入目者皆为千仞高峰,峭壁立,顿时会产生一种庄严肃穆的感情,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慑,“万感绝,百虑冥”,在游览的同时自身的心灵也得到洗涤与净化。

北宋的王安石通过游览褒禅山悟出做学问的道理,而方苞则于游览雁荡山领略到做人处世的道理,二者实在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对雁荡山观察细致入微,对它的评价也最恰当不过。因此,雁荡山之游,意义既十分深远,而它也不是绝对不可以记的了。

创作背景:

作者于乾隆八年(1743)八月,与鲍甥有雁荡山之游,因作此记。这篇游记就想记雁荡山而又感到不可记、兹山与其他诸山同而又不同两点上做文章。

作者简介:

方苞(1668-1749年),清代散文家。字凤九,号灵皋,晚年又号望溪,桐城(今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间(1662~1722年)进士。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文字狱牵连入狱,得人营救,两年后出狱。后官至礼部侍郎。他是桐城派古文的创始人,当时颇有影响。主张写文章应讲究“义法”,“义”指文章的内容,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法”指文章的形式技巧,要结构条理,语言雅洁;从而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提倡义理、考据、词章三者并重。所作文章多宣扬封建礼教,有的也很有思想意义。有《方望溪先生全集》传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776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