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菩萨蛮,表达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第1张

菩萨蛮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小山重重叠叠,晨曦闪闪或明或灭,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前镜又地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品评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菩 萨 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作者:温庭筠 年代:唐 体裁:词 类别:未知

  雨晴夜合玲珑日,

  万枝香袅红丝拂。

  闲梦忆金堂,

  满庭萱草长。

  绣帘垂□□,

  眉黛远山绿。

  春水渡溪桥,

  凭栏魂欲消。

  菩萨蛮1

  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

  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

  有人楼上愁。

  王阶空伫立,

  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作者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今属四川江油)人。唐玄宗时供奉翰

  林。后赐金放还,漫游各地。安史乱中,曾入永王磷府,因磷败而以“附逆”

  罪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其

  诗与杜甫并为唐一代之冠,享誉甚隆。宋本《李太白集》不载其词。《尊前集》

  收录“李白词”十二首,然颇多伪托。

  注释

  1 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品评

  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

  都载有传为李白所作的这首《菩萨蛮》。黄^诳《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且将此词

  推为“百代词典之祖”。然自明胡应麟以来,不断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它是晚

  唐五代人作而托李白的。这场争议至今仍继续。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开头两句为远

  景。高楼极目,平林秋山,横亘天末,凝望之际,不觉日暮。“烟如织”是说

  暮烟浓密,“伤心碧”是说山色转深。王建《江陵使至汝州》诗:“日暮数峰

  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薛涛《题竹郎庙》诗:“竹郎庙前多古木,夕阳

  沉沉山更绿。”多言晚山之青,可以参看。这两句全从登楼望远的思妇眼中写

  出,主观色彩很重,而行人之远与伫望之深,尽在其中。“暝色”两句为近景,

  用一“入”字由远而近,从全景式的平林远山拉到楼头思妇的特写镜头,突出

  了“有人楼上愁”的人物主体,层次井然。下片玉阶伫立仰见飞鸟,与上片登

  楼远望俯眺平楚,所见不同,思念之情则一。“宿鸟归飞急”还意在反衬行人

  滞留他乡,未免恋恋不返。末句计归程以卜归期。庚信《哀江南赋》有“十里

  五里,长亭短亭”之语。词中着一“更”字加强了连续不断的以至无穷无尽的

  印象。征途上无数长亭短亭,不但说明归程遥远,同时也说明归期无望,以与

  过片“空伫立”之“空”字相应。如此日日空候,思妇的离愁也就永无穷尽了。

  结句不怨行人忘返,却愁道路几千,归程迢递,不露哀怨,语甚酝藉。韩元吉

  《念奴娇》词云,“尊前谁唱新词,平林真有恨,寒烟如织。”可见南宋初这

  首《菩萨蛮》犹传唱不绝。

  菩萨蛮1

  [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

  要休且待青山烂。2

  水面上秤锤浮,

  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3

  北斗回南面,4

  休即未能休,5

  且待三更见日头。

  作者

  本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

  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

  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

  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敦煌词的辑本,有王重民的

  《敦煌曲子词集》,饶宗颐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辞总集》等。

  注释

  1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2休:罢休,双方断绝关

  系。 3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

  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4北斗:星座名,以位置

  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5即:同“则”。

  品评

  此词写爱情的盟誓,充满了磐石般的信念和火焰般的热情。它以不可实现

  之事,示不可变异之心,新颖泼辣,奇特生动,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坚

  贞不渝。汉乐府民歌中有一首《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其命意与构

  思或为此词所本。但《上邪》是一位女子对“君”剖白心迹,此词中的誓言发

  自男方抑或女方,却任人想象,因而更见灵动活泼。不言而喻,此词的抒情主

  人公是在两情最为浓烈与炽热的欢娱之际向对方陈词的。发愿于“枕前”,表

  明他们是已结连理的伉俚。而所发誓愿多达“千般”,则见出主人公发愿时为

  激情所驱滔滔不能自已,作者再现于笔端的只不过是其中的片言 语罢了:他

  时而指譬日月星辰(“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

  时而引喻河流山川(青山烂、黄河枯),时而又从生活中信手拈来实例(“水

  面上秤锤浮”),而它们无一例外,都是绝无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借以比况

  拳拳爱心的坚贞不渝,是极为确切而又富于联想的。作者省略了比喻之词,而

  直接托出喻体,一气排开,直贯到底,不稍停顿,使人于目不暇接之际留下鲜

  明而又深刻的印象。这正是此词在艺术上显著特点。同时,此词无意象文人词

  那样追求含蓄蕴藉之致,其抒情方式以直率、热烈、大胆、泼辣见长,遣词造

  句亦不假雕饰,形同白话,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辞的拙朴、自然的本色。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这是一首追忆战争的诗篇,但却没有激烈愤慨或血腥的战争场面,只有江山之美跃然于目前。回忆是美好的,只要成为过去就会变成亲切的回忆,尤其是诗人要在这里凭吊昔日得胜战场,而身边的夏日黄昏的美景宁静而清翠。仿佛感恩的大自然此刻也懂得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辛弃疾菩萨蛮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从怀念往事写到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未能恢复的沉郁心情,以及驱敌救国理想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现在用来说明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面为有关《菩萨蛮》的古诗

《菩萨蛮》

唐李白

这是一首怀人词,写思妇盼望远方行人久候而不归的心情

《菩萨蛮》

温庭筠

《菩萨蛮》一词可谓是温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了,词中细致的刻画了一个贵族女子晨起时的仪容情态,而其内心的空虚苦闷自在言外,这首词写得婉艳精工,宛如一幅动态的仕女图,这正代表了温庭筠词的风格特点。

作者: 杜黎均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

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为历代传诵。宋代黄升曾盛赞此二词为“百代词曲之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它们都是中国最早的文人词,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在词的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也有人认为这两篇作品是无名词人写的。

这里选入的《菩萨蛮》,以含蓄曲婉的审美表现力,成功地创造了远行人思念家乡的精神形象。作品并未着重显示主人公的内在风貌,但诗人展伸出的景物的屏幕,却如此真切透露思维世界,读者从中仿佛可以听到主人公心灵的跳动声。

词的上下阕是互相呼应的。前者是写远行的人在夜晚时望着烟树寒山,愁容满面,但愁从何来,却未说明。后阕从回巢的鸟联想到归程,才点出远行人在深深思念家乡。可是故里又是非常遥远,无处寻觅,只能对长路而哀叹。艺术布局是严谨清晰的,上段显示凄凉的环境并提出一个“问号”,下段深化了凄凉的环境并对问号作了回答。作品浑然一体,言而不尽,引人沉思。

景物描写融合了主人公的感情,这是本篇的主要审美恃征。“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平展的树林,烟雾迷蒙,好象织成一片。寒山延伸如带,呈现着令人伤心的碧绿色。“烟如织”、“伤心碧”,简单六字就把平林寒山赋予了人的感情。此时此刻景的凄凉与主人公的心的凄凉,微妙交融在一起。“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夜色降临,愁绪涌起。“有人”的“人”,指的正是远行人。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远行的游子无望地长久站在玉石般的台阶上,看见回巢的鸟匆匆飞过。一个“空”字,一个“急”字,都显现了诗词炼宇的功夫和技巧。这两句分别刻画了无声的动作和合情合理的联想。我们由此可以明洁体察到远行人孤寂抑郁、睹物生哀的神态。

清代哲学家、美学家王夫之,曾对作品情和景的辩证关系,作过深刻的审美判断。他说:“夫景以情合,情以景生,初不相离,唯意所适。”又说:“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姜斋诗话》)清末美学家王国维,也曾精辟地提出:“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

李白名句“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正充分地为上述审美判断,提供了创作实践的论据。名句中的景和情是密切“妙合无垠”的,而且“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里的全部景物描写,都渗透着人物心理的造影。作品的含蓄曲婉的朦胧美,也正是主要通过情和景的“妙合”而创造出来。

末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乃画龙点睛之笔。全作到此,才说出思乡。古代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这里写远行人心想:长亭连着短亭,天涯茫茫,如何能找到回家的路真个是“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古诗十九首》其十四)思乡心切,并不直言,偏以“自我设问”作结,这也是值得读者进行美学鉴赏的朦胧处。

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山境界,苍茫悲壮梁元

帝赋云:“登楼一望,唯见远树含烟。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几千。”此词境界

似之。然其写日暮景色,更觉凄黯。此两句,白内而外。“瞑色”两句,自外

而内。烟如织、伤心碧,皆瞑色也。两句折到楼与人,逼出“愁”字,唤醒全

篇。所以觉寒山伤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则以人不归耳。下片,点明

“归”字。“空”字,亦从“愁”字来。乌归飞急,写出空间动态,写出鸟之

心情。鸟归人不归,故云此首望远怀人之词,寓情于境界之中。一起写平林寒

山境界,苍茫悲壮。粱元帝赋云“空伫立”。“何处”两句,自相呼应,仍以

境界结束。但见归程,不见归人,语意含蓄不尽。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01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0
下一篇2023-07-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