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光——陈政之子,陈政死后,代领父职,接替了岭南行军总管之职,唐封开漳将军,民称开漳圣王(十四——五十五岁)。
唐初,闽粤之交发生“蛮獠啸乱”,“生民苦之”。总章二年(669),年方13岁的陈元光随父陈政将军奉诏南下,驻兵于古绥安县地(今云霄县一带),由此,谱写了以陈元光为代表的开漳先贤建漳创业的壮丽历史篇章,至今在海内外影响深远。为丰富开漳历史文化之研究,本文试述陈元光祖籍世系、祖父辈入闽前的活动情况,以供参考。
一
陈元光,字廷炬,号龙湖,公元657年二月二十六日出生,光州固始人。《固始县志》载:固始位于河南省东南部,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与安徽省金寨县接壤;北临淮河,与安徽阜南县隔河相望;东部与安徽霍邱县毗邻;西部、西北、西南分别和淮滨、潢川、商城三县相连。史称“地域宽广,峰峦峭拔,控扼荆楚,襟带史淮,中州之势,是邑称首”。其建置沿革,可上溯到颛顼时代。颛顼时,固始县域属安国,《路史》记载:“高阳氏封子庭坚于安。”高阳氏即颛顼。夏、商时代,固始属蓼国地;西汉初年,置寝县,固始称“凤凰城”。《后汉书》载:东汉建武二年(26),光武帝刘秀封其妹婿大司空李通为固始侯,拜大司农,时“通与帝首事,欲其坚固初始欤”。固始称谓便由此而得之,至今已近2000年。
固始地处中原南北要冲,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兼具南北物产之丰饶。水运、陆路交通方便,人口资源丰富,成就了固始成为中原移民肇始地和集散地。固始,古来风俗敦厚,重教化,尚礼仪,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春秋以来,就有英雄豪杰、名流学士光耀中华,名垂青史。开漳圣王陈元光及其祖父辈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谱牒记载,陈元光先辈世居光州故始地,为浮光陈氏,因此闽、台及海外陈氏祠堂多以“故始”、“浮光”、“浮光世泽”为标记。关于浮光陈氏的起源,我们可以从《百家姓书库•陈氏源流说》以及唐元和年间进士、户部郎中潘存实受陈元5世孙则黉所托为其《陈氏本源谱记》撰写的序文、大宋庆元间《陈氏族谱》、《云霄陈氏族谱》、霞漳陈氏世系等史料中综合看出,陈姓是黄帝8世孙舜帝后裔。《百家姓•陈姓汇纂》记载:舜在当天子之前娶了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居住在“妫”这个地方。舜死后,传位给禹,禹封舜的独生子商均到虞(今河南虞城县)。商朝末年,商均的32代孙遏父投附周围,担任陶正(官名),因制陶技术精湛,深得周文王姬昌欢心,姬昌的儿子(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淮阳),为侯爵。妫满死后,谥号陈胡公满,其子孙以国为氏,就是陈氏。传到陈闵公53世,亡于楚,历时588年。传到陈孟琏,任固始侯相,为74世。传到陈实为81世。陈实,字仲弓,为太丘令,封爵颍川郡,德高望重,为颍川陈氏一世祖。传至陈霸先为98世。霸先,字兴国,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下若里人,南朝陈的创立者,即陈武帝,建都建康(江苏南京)。陈国传到南朝后主陈叔宝,历5帝,33年,于开皇九年(589)为隋所灭。族谱记载,霸汉为太邱陈武帝霸先之族兄,生果仁,为99世,果仁先克耕为100世,克耕生三子:敏、敷、政,为101世。敏生元敬,敷生元扬,政生元光,为102世。又据清《光州志•忠义烈传》记载:“宋孝宗时加封陈元光为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命有司春秋祀之。其系本于胡公满后裔,子孙以国为姓,遂易妫为陈。汉建武间,有祖孟琏者,为固始侯相,薨葬于浮光山之麓,子孙因而留家焉。”由此可见,自汉以来,光州固始就是陈姓氏族繁衍传宗的定居之地,陈元光系出浮光陈氏的脉络也是清晰的。又因当年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的87姓近万名将士及军眷,大都留在闽南一带,和当地民众和睦相处,世代相传,成为现在多数闽南人的祖先。随着时间的推移,开漳裔孙不断繁衍与迁徙,他们的后代甚至漂洋过海,遍布世界各地。所以,海内外陈氏开漳后裔,都尊称陈政为开漳始祖,陈元光为开漳二世祖。
二
元光曾祖父陈果仁,系陈武帝霸先族兄汝宁王陈霸汉之子,公元562年七月初五日出生,字育德,号月溪,因避隋初乱世,隐居在固始浮光山下。后出为大司徒,平寇战死浙江。宋绍兴二十年(1150)追封为忠烈王。元光曾祖母叶氏追封为衍惠贞烈夫人。
元光祖父陈克耕,字犊,号介翁,公元598年正月初一日出生,自幼从军,英勇善战,屡建功勋,有“小王子”之称。父战死浙江后,退至光州固始界,就地隐蔽,以图再起。“克已自持,躬耕而食”,更名“克耕”。他组织训练乡里青壮年,维持乡土社会治安,使陈家军声名远扬。隋杨广称帝后,荒*无耻,民不聊生,各地揭竿而起。陈克耕组织的固始义军,发展迅速,实力不断壮大,成为一支反隋的重要力量。在隋末各地农民起义军争权夺利,互相残杀时,有人鼓动陈克耕自主为元帅,号召天下义兵抗击隋朝暴政,恢复陈王朝。魏氏夫人力排众议,认为“集乱民以御他寇,保身家则可;昧福祸而肆吞并则不可”。后来陈克耕毅然率部归顺唐王,辅助李渊、李世民兴唐开国,转战南北,攻上党、克临汾,立下赫赫战功,有开国元勋之称,被封为左玉钤卫翊府中郎将、怀化大将军。李渊特赐“开国元勋”,并赞曰:“伟哉陈公,命世之雄,为时所劫,尊以元戎。深知天命,不萃其躬,师徇霍邑,率众来同。威行冀北,名震河东,斩朱说李,困杜擒充。缉熙帝畿,不自为功,万世而下,人慕休风。”公元649年五月初二日逝世,享年52岁,敕葬河南光州铁翁峰(“七星拱月”墓地)。宋绍兴二十年(1150)追封济美嘉庆侯。
元光祖母魏敬,字玉珏,号云霄,隋中书魏潜之女,河南汝宁人,公元599年正月十一日出生。自幼习文学武,聪慧刚毅,有文韬武略之才。18岁与克耕成婚,力劝克耕以5万精兵帮助李渊建立唐王朝。许天正《开国元勋陈克耕夫人魏氏墓志》载:“府君开国之功,魏氏劝戴之力也。”《固始县志•陈元光传说》载:魏夫人荣归故里后,居住安阳山北麓(今陈集乡)。在这段时间里,魏夫人办了几件大事:一是剿灭山寇,为民除害。安阳山在固始城东25里,属大别山余脉。由于战乱连年,教化不及,当时山上庙宇中聚和尚数百人,与盗匪勾结,不遵王法,施暴乡里。魏夫人查实后,表奏朝廷,征调府兵,分三路荡平巢穴,使地方安定下来。二是教文授武,培养爱孙。魏夫人对元光关爱有加,尽心培养。元光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经书,贯通子史,少负胜名,13岁领光州乡荐第一,跟祖母的教督导是分不开的。三是居安思危,积蓄军备。魏夫人奉旨建立安山养马场,培育固始良马,并在陈集林场采伐木料,制造战船,于乌龙潭操练水兵。四是组织动员乡亲,发展生产。大力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使百姓衣食无忧。她关心百姓疾苦,深得朝野人心,享有崇高威望。本来,魏夫人完全可以在安阳山颐养天年,但国家有难,闽南频频告急,魏夫人送走儿子陈政远戍南方之后,第二年,又以71岁高龄,偕子挂帅南援。她率领固始58姓府兵8000余人,调集战船,出泉河,入淮河,转运河,直抵浙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行军至浙江江山县时,军中将士水士不服,瘟疫横行,病亡者甚多。魏夫人强忍着失去爱子爱孙及将士的巨大悲痛,统领大军,继续南下,辅助陈政息乱安邦。公元677年、678年,陈政夫妇相继病逝,魏夫人又强忍晚年丧子之痛,鼎力支持元光继承父业,建立郡治,鞠躬尽瘁。天授二年(691)魏夫人逝世,享年93岁。当时的漳州别驾许天正为魏妈撰写墓志铭。铭文记载了魏夫人临终时的安详镇定:“獠氛日远,生齿益繁。魏氏曰:‘三子俱亡,不意一孙克集功业,门祚将光大于南矣!吾年止。’命婢开镜,端容沐浴,整衣坐于后堂,宴诸僚佐,饮毕而逝。”陈元光以支孙承重,葬祖母于云霄竹塔半径山仙人峰,结庐守制,以报慈恩。守墓期间,陈元光回忆祖母的从小谆谆教导,以及祖母亲率授军解九龙山之危,协助创建漳州郡治等业绩,哀痛不已,深情地写下《半径庐居语父老》、《半径题石》等诗篇。“乔岳标仙迹,率玄扃妥寿姬。乌号悲岭海,鹤仰向京师……万里提兵路,三年报母慈。剑埋龙守壤,石卧虎司碑……”云霄竹塔村至今犹存“唐开国元勋夫人陈太祖母魏氏神道”碑。魏太夫人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平凡的女性,云霄人民尊称她为“魏妈”,并多处立庙祀之。
唐天宝年间(742~756),陈元光孙陈鄷回乡重建将军府,并修建奶奶庙。《光州志•仕贤列传》记载:“陈元光孙陈鄷于唐玄宗天宝六年(747)举秀才,授辰州宁远令,见李林甫、杨国忠柄国,无意仕进,访弋阳旧第,川原壮丽,再新而居之数年。后又奉诏人闽领漳州事。”固始将军府,因陈克耕父子授将军职位而得名,位于固始陈集乡安阳山西北、泉河东岸,面向安阳山主峰浮光顶。原建筑规模宏伟,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存将军府——“陈氏将军祠”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房屋26间,分正堂、厢房、前房等。祠联:“闽粤千秋歌圣哲,乡祠百代祀将军”。正堂塑陈元光像,上方匾额“威震闽粤,尘净东南”,楹联“开闽数十年,烽火无惊称乐土;建漳千百载,香烟不绝祀将军”。两侧厢房分别奉祀陈克耕、魏敬、陈政、司空氏。2004年,被批准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将军府前一弯池水,名曰“月牙塘”。月牙塘东南不远处是浮光陈氏“七星拱月”祖茔地,陈元光先辈安葬于此。奶奶庙亦称“云霄庙”,位于安阳山顶,面向东南。安阳山也称“浮光山”、“大山老顶”、“浮光顶”,主峰4194米,与云霄将军山的高度4259米基本相等。“常有浮光缭绕,飘光逸霞,为固始八景之一”。相传,当年魏夫人携元光登上老顶,极目远望,风光无限,仰天赞叹:“此灵山也,百年之后当葬于斯。”后来风云突变,岭南烽烟屡起,魏夫人及陈政、陈元光等开漳先贤入闽后再也未能返回故里。陈鄷代祖父遂太祖母心愿,也在情理之中。奶奶庙历经千年,今又修葺一新。站在庙前广场,心潮澎湃,感叹万千。魏太夫人以古稀之年,万里赴戎机,建功立业,仙逝他乡,其懿行美德,自当垂范后世。宋绍兴二十年(1150)追封为济顺昭德夫人。20世纪80年代,中国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曾为之题词曰“巾帼英杰”。
元光伯父陈敏,字一时,中郎将,怀远大将军;二伯父陈敷,字一贯,右郎将,云麾将军。公元670年,陈敏、陈敷奉命率援军入闽,行军万里,日夜兼程,至浙江江山县病故。至福建之浦城,元光堂兄元敬、元扬亦染病而亡。浦城县志记载有唐墓葬群200余座,其墓主人大概就是当年入闽增援的将士。
陈元光之父陈政,字一民,号素轩,公元616年九月十五日出生。年轻时以良家子弟从征,常年驰骋疆场,攻克霍邑、临汾等地,转占山西、河东等地,帮助李家建立唐王朝,拜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总章二年(669),泉潮间“蛮獠啸乱”,闹得闽粤一带民不聊生,请求朝廷派兵平定啸乱。54岁的陈政,由于刚毅果断,谋事谨慎持重,被任命为朝议大夫,兼任征讨大军的最高军事长官,统率3600名府兵,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将校,前往绥安县(今云霄一带),修建城堡,垦荒拓土,安营扎寨,平定啸乱。陈政统率的中原府兵,经淮河,入大运河,取道江浙,过浙江、福建交界处仙霞岭,沿浦城、建阳、南平、古田、仙游、惠安抵龙溪。隔年,“结筏渡柳营江”,攻占盘陀岭(汉时称“蒲葵关”),进入云霄平原,屯兵于漳江之畔云霄火田地域,并“作宅于火田村居焉”。陈政将军在云霄的8年,是艰苦卓绝的8年,“百凡草创,备极劳瘁”。他平定啸乱,惩办首恶,恩威并施;他披荆斩棘,开屯建堡,建立“唐化里”,安顿流离失所之众;传播中原文化和农耕技术,为建立漳州郡治进行了早期准备。这次行动,巩固了唐王朝东南边陲的安定,维护了大唐疆土的统一,并把中原文明传播到了遥远的南方。公元677年四月十五日,陈政积劳成疾,带着无限的遗憾病逝于火田住所,享年62岁。许天正为他撰写生平事迹,泉州刺史曹秉亨为他撰写墓志铭。次年,陈元光母亲司空夫人辞世,享年62岁。元光奉敕葬父母于云霄将军山东麓。 1300多年过去了,闽南百姓感念陈政将军的恩德,为他立庙祭祀,馨香俎豆,香火不绝。陈政墓园至今保存完整,朝拜者络绎不绝,已成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8月,又以陈政墓园为历史文化信托,建成占地86公顷的将军山公园。云霄,已成为海内外开漳后裔寻根认祖的“开漳祖地”。
综上所述,陈元光先辈们在当地的历史条件下,秉承儒家文化精髓,忠君、爱国、惠民,为江山统一而前赴后继,始终如一。他们以报效国家,维护社会安定为已任,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人物,“戍土卫疆功勋卓著,一门忠烈万古流芳”,他们的历史功绩和地位应予以充分肯定。
〔陈耀国:福建省云霄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云霄县根亲文化研究会会长。〕
导语:固始县的区域文化形态是比较有鲜明特色的,如洛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在这里交融与发展,所以许多游客会慕名而来。那么,固始县归哪里管辖?固始县是什么地方?
固始县归哪里管辖
固始县归河南省信阳市管辖,固始县位于河南省东南端,豫皖两省交界处,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总面积2946平方千米。因历史上有四次大规模人口南迁,固始县成为中原地区向闽台一带移民的肇始地和集中地,有“唐人故里,闽台祖地”和“中原第一侨乡”之称。
唐初“开漳圣王”陈元光、唐末“闽王”王审知、民族英雄郑成功、靖海侯施琅、爱国华侨陈嘉庚等先贤名人的祖籍地均为固始。是河南省确定的五个加快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十个省直管体制改革试点县之一。
固始古为番、蓼、蒋等国,建县有近2000年历史,东汉光武帝刘秀取“事欲善其终、必先固其始”之意,封开国元勋大司农李通为“固始侯”,“固始”由此得名,并沿袭至今。
固始县人口多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固始县市常住人口为10414万人。
固始县共有5688万户,户籍总人口17916万人,常住人口11025万人,出生人口15300人,人口出生率为1298‰,死亡人口10500人,人口死亡率为703‰;净增人口1010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95‰。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485%,比上年提高188个百分点。
人文文化:
据1953年台湾户籍统计,当时户数在500户以上的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族谱上记载其先祖来自“光州固始”。由于闽国王潮、王审知均为固始人,宋代以后,不少福建人谈及自己的祖先时,都说是从“光州固始”迁来。
固始县现在的发展
固始现在正在加快发展沿边开放经济,积极融入合六经济圈,有效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把固始打造成河南面向华东的“落地窗”,变地域边沿为中原——长三角经济走廊的核心门户。
民生方面,当地建成启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快速推进生态水系连通工程、城南第三污水处理厂、城区内涝节点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团结路等道路带状公园。加快实施大别山路东侧、蓼城办事处三社区等棚户区改造和人社局家属院、踏月家园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完善保障性住房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另外,还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完成营造林面积1万亩以上,创建“中国天然氧吧县”。积极争取林业碳汇项目落地,有效释放绿色红利。
在农村,当地陈淋子镇红花村被评为“全国村庄规划优秀案例”,陈淋子镇孙滩村、石佛店镇余庆村、洪埠乡龙港村、陈集镇臧集村、方集镇沙河村为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树立了新标杆。全面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新配发垃圾容器近3万只、垃圾收集运输车辆300余辆,初步实现村庄生活垃圾收集、清运全覆盖。大力开展“村庄清洁助力脱贫攻坚”专项行动,完成黎集镇等13个乡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厕所革命”,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7309户。
当地的学校普通本科类录取连续两年保持在6000人以上,应届毕业生李昊摘得2020年河南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县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中心开工建设。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稳步推进,县人民医院新院、县中医院二期病房楼加快建设固始县科技馆建成开放,番国故城公园项目持续推进。22块社会足球场全部建成使用。
固始县已经摘掉“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现在随着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开工、保障房分配和农村危房改造,也慢慢变成了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新改建农村公路4400公里,全县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新改扩建17所中小学校,新增学位36万个;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分别成为信阳市首家县级三级中医院、全省首家县级三级妇幼保健院。
或许,不断加快投资和项目发展的固始县,在以后的5至10年再回看,会觉得样貌跟现在又是很大的变化。
1 《鲍君》的阅读答案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2分):鲍君(温州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附答案和翻译)昔有人设罝以捕獐,得而未觉有行人窃取之,犹念不仁,乃以鲍鱼置罝中而去本主来,于罝中得鲍鱼,怪之以为神,不敢持归于是置屋立庙,号为鲍君后多奉之者,病或有偶愈者,谓有神积七八年,鲍鱼主过庙下,问其故,人具为说乃曰:“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于是乃息(补充注释:罝:泛指捕鸟兽的网)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1)不敢持归---- (2)问其故---- (3)怪之以为神----2找出与例句只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例句:有行人窃取之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缘溪行,忘路之远近C录毕,走送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句子(3分)此是我鲍鱼,何神之有?--------------------------------------------------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附答案:1(1)拿着 (2)原因 (3)以……为怪或对……感到奇怪2C3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4要主动探究事理;要敢于质疑等(言之成理即可)附录翻译:从前有个人(在田野里)设网用来捕捉獐子,(一次)抓了一头獐子而(本主)却没发觉有一个过路的人偷偷取走了獐子,他想想这样做不仁,于是就用鲍鱼放在网里离开了本主来后,在网中得到了鲍鱼,感到(很)奇怪,认为这是神,不敢拿回家于是(人们)造屋建祠庙,称为"鲍君"神后来有很多来祭拜的人,偶尔有生病的人来(求鲍神后)症愈的,就称真的有神灵七八年后,放鲍鱼的人经过祠庙,问他们原因,人们详细地告诉了他这人就说:"这是我的鲍鱼,哪里有什么神啊?"从此人们才停止敬奉"鲍君"。
2 文言文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孙权承摄①大业,优文②征仪是仪,字子心,北海营陵县人。
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
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是仪面陈孙权谢恩。
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 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拒不接受。
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孙权命是仪辅佐太子。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
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
”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他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
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 ”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
是仪经常向孙权举荐人才,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
3 是仪胡综传全文及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改,仪徙会稽。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都诸公于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仙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
"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
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
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
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盲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是所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畜,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胡综字伟则。
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
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从讨黄祖,拜鄂长。
权为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
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 江数百里,数为寇害。
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魏拜权为吴王,封综、仪、详皆为亭侯。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举口,于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
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 命综作贼曰:"乾坤肇立,三才是生。狼弧垂象,实惟兵精;圣人观法,是效是营,始作器械,爰求厥成。
黄、农创代,拓定皇基,上顺天心,下息民灾。高辛诛共,舜征有苗,启有甘师,汤有鸣条。
周之牧野,汉之垓下,靡不由兵,克定厥绪。明明大吴,实天生德,神武是经,惟皇之极。
乃自在昔,黄、虞是祖,越历五代,继世在下。应期受命,发迹南土,将恢大繇,革我区夏。
乃律天时,制为神军,取象太一,五将三门;疾则如电,迟则如云,进止有度,约而不烦。四灵既布,黄龙处中,周制日月,实曰太常,桀然特立,六军所望。
仙人在上,鉴观四方,神实使之,为国休祥。军欲转向,黄龙先移,金鼓不鸣,寂然变施,暗谟若神,可谓秘奇。
在昔周室,赤乌衔书,今也大吴,黄龙吐符。合契河洛,动与道俱,天赞人和,佥曰惟休。
"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 其一曰:"天纲弛绝,四海分崩,群生憔悴,士人播越,兵寇所加,邑无居民,风尘烟火,往往而处。
自三代以来,大乱之极,未有若今时者也。臣质志薄,处时无方,系于土壤,不能翻飞,遂为曹氏执事戎役。
远处河朔,天衢隔绝,虽望风慕义,思托大命,愧无因缘,得展其志。每往来者,窃听风化,伏知陛下齐德乾坤,同明日月,神武之姿,受之自然。
敷演皇极,流化万里,自江以南,户受覆焘。英雄俊杰,上达之士,莫不心歌腹咏,乐在归附者也。
今年六月末,奉闻吉日,龙兴践阼,恢弘大繇,整理天纲,将使遗民,睹见定主。营武王伐殷,殷氏倒戈;高祖诛项,四面楚歌。
方之今日,未足以喻。臣质不胜吴天至愿,谨遣所亲同郡黄定恭行奉表,及托降叛,间关求达,其欲所陈,载列于左。
" 其二曰:"昔伊尹去夏人商,陈平委楚归汉,书功竹帛,遗名陵后世,世主不谓之背诞者,以为知天命也。臣昔为曹氏所见交接,外托群臣,内如骨肉,恩义绸缪,有合无离,遂受偏方之任,。
4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的。
5 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县人”谁能告诉我每个词或字用的是什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
从讨羽,拜忠义校尉。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
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才,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
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 大驾东迁,使仪辅太子。
后从太子还建业。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
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
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据实答问。 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是仪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是仪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县人。孙权主持东吴大政之后,优待文人,征召是仪。
吕蒙企图偷袭关羽,孙权向是仪咨询,是仪很赞同吕蒙的主张,劝孙权予以采纳。随同大军征讨关羽,拜为忠义校尉。
平定荆州之后,东吴定都武昌,拜是仪为裨将军,后又封为都亭侯,任守侍中。 孙权欲授给他兵权,是仪认为自己不是带兵的人才,坚决推辞,拒不接受。
黄武年间,派是仪到皖城刘邵那里,设计引诱曹休前来。曹休来到后,遭到惨败,是仪因功迁升为偏将军。
东吴向东迁都之后,是仪辅佐太子。后来随从太子回到建业。
典校郎吕壹诬告前江夏太守刁嘉诽谤国家政策,孙权大怒,将刁嘉逮捕入狱,彻底追查审问。 当时与刁嘉一起在座的人都惧怕吕壹,同声说刁嘉曾有过此事,只有是仪说没听到过。
当时追究深查,诘问数日,诏令愈来愈严厉,群臣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出。是仪回答说:“如今刀锯已压在臣的脖子上,臣下怎敢为刁嘉隐瞒自取灭亡,成为对君王不忠之鬼!但是知与不知当有始未。
”他据实回答,毫不改口。孙权只好把他放了,刁嘉也因此而免遭处罚。
是仪不治自家产业,不受人恩惠,所居的房子刚够自家居住。他有位邻居盖起大宅院,孙权外出时看见了,便问这所大宅院的主人是谁,左右随从回答说:“大概是是仪的家。”
孙权说:“是仪很俭朴,肯定不是。 ”一询问,果然是别人的房子。
是仪经常向孙权提出建议,从不谈论他人的短处。 他为国家服务数十年,未曾有过过错。
6 是仪胡综传全文及翻译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
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
后依刘繇,避乱江东。繇军改,仪徙会稽。
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
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
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非材,固辞不受。
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都诸公于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
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
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仙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
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
"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遂舍之,嘉亦得免。
蜀相诸葛亮卒,权垂心西州,遣仪使蜀申固盟好。奉使称意,后拜尚书仆射。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仪嫌二宫相近切,乃上疏曰:"臣窃以鲁王天挺懿德,兼资文武,当今之宜,宜镇四方,为国藩辅。
宣扬德美,广耀威灵,乃国家之良规,海内所瞻望。但臣言辞鄙野,不能究尽其意。
愚以二宫宜有降杀,正上下之序,明教化之本。"书三四上。
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 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财足自容。
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室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
"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
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畜。
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盲人之短。权常责仪以不言事,无是所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畜,上干天听。
"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胡综字伟则。
汝南固始人也。少孤,母将避难江东。
孙策领会稽太守,综年十四,为门下循行,留吴与孙权共读书。策薨,权为讨虏将军,以综为金曹从事,从讨黄祖,拜鄂长。
权为将军,都京,召综还,为书部。与是仪、徐详俱典军国密事。
刘备下白帝,权以见兵少,使综料诸县,得六千人,立解烦两部,详领左部、综领右部督。吴将晋宗叛归魏,魏以宗为蕲春太守,去 江数百里,数为寇害。
权使综与贺齐轻行掩袭,生虏得宗。加建武中郎将。
魏拜权为吴王,封综、仪、详皆为亭侯。 黄武八年夏,黄龙见举口,于是权称尊号,因瑞改元。
又作黄龙大牙,常在中军,诸军进退,视其所向, 命综作贼曰:"乾坤肇立,三才是生。狼弧垂象,实惟兵精;圣人观法,是效是营,始作器械,爰求厥成。
黄、农创代,拓定皇基,上顺天心,下息民灾。高辛诛共,舜征有苗,启有甘师,汤有鸣条。
周之牧野,汉之垓下,靡不由兵,克定厥绪。明明大吴,实天生德,神武是经,惟皇之极。
乃自在昔,黄、虞是祖,越历五代,继世在下。应期受命,发迹南土,将恢大繇,革我区夏。
乃律天时,制为神军,取象太一,五将三门;疾则如电,迟则如云,进止有度,约而不烦。四灵既布,黄龙处中,周制日月,实曰太常,桀然特立,六军所望。
仙人在上,鉴观四方,神实使之,为国休祥。军欲转向,黄龙先移,金鼓不鸣,寂然变施,暗谟若神,可谓秘奇。
在昔周室,赤乌衔书,今也大吴,黄龙吐符。合契河洛,动与道俱,天赞人和,佥曰惟休。
"蜀闻权践阼,遣使重申前好。综为盟文,文义甚美,语在《权传》。
权下都建业,详、综并为侍中,进封乡侯,兼左、右领军。时魏降人或云魏都督河北振威将军吴质颇见猜疑,综乃伪质为作降文三条: 其一曰:"天纲弛绝,四海分崩,群生憔悴,士人播越,兵寇所加,邑无居民,风尘烟火,往往而处。
自三代以来,大乱之极,未有若今时者也。臣质志薄,处时无方,系于土壤,不能翻飞,遂为曹氏执事戎役。
远处河朔,天衢隔绝,虽望风慕义,思托大命,愧无因缘,得展其志。每往来者,窃听风化,伏知陛下齐德乾坤,同明日月,神武之姿,受之自然。
敷演皇极,流化万里,自江以南,户受覆焘。英雄俊杰,上达之士,莫不心歌腹咏,乐在归附者也。
今年六月末,奉闻吉日,龙兴践阼,恢弘大繇,整理天纲,将使遗民,睹见定主。营武王伐殷,殷氏倒戈;高祖诛项,四面楚歌。
方之今日,未足以喻。臣质不胜吴天至愿,谨遣所亲同郡黄定恭行奉表,及托降叛,间关求达,其欲所陈,载列于左。
" 其二曰:"昔伊尹去夏人商,陈平委楚归汉,书功竹帛,遗名陵后世,世主不谓之背诞者,以为知天命也。臣昔为曹氏所见交接,外托群臣,内如骨肉,恩义绸缪,有合无离,遂受偏方之任,。
Mango man:成绩没有考好,挣扎了一下,然后选择了复习。
生活的酒再辣,还是有人用它来沉醉,愿我所有的同学都能很好。
教室里贴着一句很有意思的话,高考向我借一年,我要让它还一生。在七一的第六天,趁今晚忙里偷闲能用手机写一笔。
中午在教室午睡醒来,睡眼惺忪望着户外,分校按照惯例,会放一首励志歌曲,班里每一个人仿佛条件反射一般抽出书,拿起笔就写。我脑海里无数次闪过一个想法,如果高三我能在七一,该多好。
首先,学校的领导真的态度好!!!举个例子,虽然分校也不让带食品进学校,但是阻止不是本部的严厉训斥,却是领导微笑着轻轻地拍拍背请我们出去吃。七一是个学习的好地方,虽然位于乡下,但是空气很好,学校也全铺了柏油路,也建了塑胶操场,小卖部更是从早到晚包括上下课也开放,门口吃喝的店也很多,经过班主任开学第一天的介绍,我发现原来这所学校发展这么快,刚建校时候学校由于在农村为了防止停电,买了发电机,厕所也是全县第一所旱厕,前后都是水稻田,但正是这般艰苦,却走出了固始一大半的清华北大,每次去教室的路上(现在都铺柏油路啦~),以至于我都对这所学校有点敬畏感。
其次,我遇到了很多同学,包括小学,初中同学和固高其他班的同学,很亲切。
接着老师,我很庆幸遇到一个很牛的化学老师,54岁,学了6天自己化学基本知识很差,他讲的很细,我学了很多新知识,第一节物质的量现在才第一次理解地这么清晰透彻,惭愧惭愧啊。班主任是个壮汉,我原本以为他脾气很暴,但是这几天发现他除了不苟言笑以外,对我们也很温和,而我们也幸运,据说之前10班的班主任黄应国脾气很不好。语文老师陶旗学很谦虚低调,从他身上我看出了那个道理,越是有本事的人越低调,第一天上课他竟然对我们说自己水平一般,而我们深知他在校报上多次发表著作,还是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虽然他54岁了,但是讲课依然很用心。英语老师是一位50多岁的女性,也许因为年龄在这,态度很温和,但是年龄估计大了,固始英语发音就不提了~~数学老师就是班主任,他还是教导处主任,感觉好像李勇啊。。。。物理老师态度极其认真,估计也是年龄大了吧,第一节运动就讲的很细,很扎实,生物老师感觉他记的笔记和王玉强差不多,但他让我们把之前的笔记都扔了,无语。。。。
最后,感觉这样的生活很充实,原来我也能一动不动的从早学到晚,原来我也能坚持不碰手机,唉,高三是真的没努力,现在多么理解班主任对我说的,这一年,要脚踏实地,要低调。教室里贴的那句话很有意思,嗯,生活的酒再辣,还是有人用它来沉醉,愿我去往天南海北的同学都能很好。
IHYA:我想走,但我的志愿真的让我走不掉,我也很无奈啊。
复读后悔一年,不复读后悔一辈子
其实高考之前我们都觉得自己会考好的,所以高校专项计划都报的特别高。24号夜里我们说在固高门口坐着一起等成绩,结果不到十二点就查到了,看到自己成绩的那一刻,真的特别希望自己是在做梦,整个人都蒙了,无法接受。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很多人包括自己,我没有理由考差,当时就认为自己应该去复读。接下来才一点一点接受这个成绩,然后去报国专报高专报本一批次,其实国专结果出来之后,因为没过,虽然还是觉得自己应该复读,可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了,因为自己的同学们都走了,我却还要再等一年,这一年会让我错过好多东西啊!然后就是在这样的心理下觉得自己慢慢地被打败了,去接受这一切了,最后本一成绩出来了,特别没想到还是郑大,那时又下定决心去复读了,我怕自己以后会后悔没有复读这一年。慢慢的知道了更多,知道了很多同学的大学,然后就觉得自己选择复习比较好,因为自己报的时候拒绝分校拒绝非综合非理工类拒绝高费,也不想去大东北大西北,所以能让我上的985就没有了。就这样慢慢地与同学们分别,到814去分校复读,在那里租的房子,一日三餐都要买着吃,还要拿起认为自己再也不用看的书,真的特别不适应,想退出,想屈服去上郑大。不想再过着每天埋头题海的生活,看着同学们在聚餐在玩就挺难受的。那几天晚上下自习我爸妈都会来,那几天自己也问了很多,最后还是觉得自己没有选择了吧,就想着先上几天,去主动适应一下,就这样在很多人的劝说下,在适应过程中觉得复习也就这样吧,当然还是感到很累很烦,有时会后悔当初没报某个985,那样我就可以走了,但想想就算上了,专业也肯定不好,因为自己分比较低,反正就是想着自己无路可走了吧。自己最担心的一件事就是明年能不能涨分,然后又去问了去年的一个复读的学姐,她说这一年很值,而她也从一万多名到今年的三千名。现在吧,差不多已经适应了,因为考的比我好的复读的也有几个,所以也不会觉得太孤单。《战狼2》里面冷锋说“当兵后悔两年,不当兵后悔一辈子”,我希望这一年值得,以后我也可以说“复读后悔一年,不复读后悔一辈子”,我要去我想去的大学,虽然不一定成功,至少努力过,终生无悔!
不愿透露姓名的一位文科复习生:我想,我就这么将就走吧,可是我的家人逼着我去复读。
人真的不是慢慢长大的,而是在某一个一瞬间长大的
杨花飘着的六月,我再次踏入了高考的考场。复读的一年也过去了。这一年,过得 怎么样,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可以去了解,那种煎熬,那种难受,都藏在了心里,无从诉说。
我是在12年参加的高考。当时成绩出来时,我离文科二本线差了几分。我当时想,也就是这样了,走个三本吧,又怕家里面的钱负担不起。暑假报志愿的时候,我报了一所专科学校。那个暑假,很煎熬。我老爸一整个假期都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他希望我赶紧去复习,考一个二本,对一个女孩子来说就算是够了。时间过得很快,家里面的人整天都在吵架,我老妈坚决不同意我复习,而我老爸一定让我去。对于这件事情,我一直不发表自己的言论。我是在2012815号拿到了那个专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终于还是拗不过我爸,我在一中门口拨通了我高四班主任的电话。那是我这辈子做出的最为错误的一个决定,高四一年过完,我对我们班主任不再是讨厌,而是深深的恨,恨之入骨。
刚见到高四的班主任时,她和我妈说,这个小孩一看就是态度认真,复习一年一定可以考出一个好成绩。因为怕洗头发麻烦,浪费学习的时间,那天中午,我去理发店剪了留了三年的头发,头发一边掉我一边哭,我老妈坐在旁边,沉默不语。回到家,我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哭了起来,我是一个女生啊,可现在却留着一个男生的发型(其实那种感觉,就像《驴得水》里面的一曼,发型被剪了,可是我还没有疯),下午班主任亲自开车来接我去学校,高四的一年我选择了住校。一中分校的住宿环境简直不是人能待的地方,十二个人一间宿舍,光特别暗。开始,大家不熟悉,一句话都不说,各自埋头做各自的事情,后来一年后,我和她们说过的话加起来不超过二十句。
每天早上五点半起来,洗漱吃早饭,到教室五点四十五,班主任站在门口,来一个人交一份作业,所有人不能把今天的作业带入教室,没有写完的人就在教室门外站着写。高四的学生是在810开的学,我迟了十天,不能适应。老师上课特别爱提问,回答不出来就到教室后面站一天,谁去求情都不可以,然后是写检讨。我开学两个星期就写了两篇检讨,班主任看着我的检讨和我说,我觉得你没有任何闪光点,就是字好看一点,还问我以后想考哪个大学,我就说考一个二本,她瞥了我两眼,说,没有志向,你以为你爸妈把你送到这里是来享受生活的啊,就你这学习态度,以后也是不可能,干脆回家算了。我默默听着,不反驳一句话。我的承受能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下半学期,每天四点半起床,去教室,学校里面一个人也没有。我老妈有时会来看我,给我带一点好吃的东西。然后又匆匆离开。
住在学校的寝室里,我特别容易被蚊子咬,而且是在眼皮上,眼睛肿得像是被蜂子叮了一样,眼睛睁不开,想哭都哭不出来。汽水瓶也被别的女生偷走,我找了一整个寝室楼,最后在一间女厕所里找到的,那个女生还死不承认,我当时那种无助与绝望,谁又能理解。
班主任在班里特别喜欢贴励志的标语,其实那都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还喜欢放亮剑里面的歌,说是为了激励大家,其实还是压力。班里面特别爱调位置,有一次我考了班里面17名(当时班里67)人,班主任说我是按照成绩和学习态度来排的,我是倒数第二个被叫进去的,坐在最后一排,一个人,最后的日子就是这样过来的。我的数学差,班主任每天中午把我拉到办公室里,让我给她讲数学题,直到她明白为止(她是教政治的)。
13年的时候,我再次踏入高考考场,今年少了一份紧张。考完后,班里没有聚餐,就这样,散了。出成绩那天夜里我家停电,我是第二天早上查的分,离二本差了五分,25号早上下着倾盆大雨,我坐在地上,坐在雨中,哭了一个早上,没有人敢过来拉我。那时候感觉,就这样,想明白了很多事情,人真的不是慢慢成长的,知道成绩的那一瞬间,我就这样长大了吧。后来还是去了一个三本学校,至今做梦有时还会梦到与高考有关的种种,但那都过去了,我也不愿意再提了。
742793731:感觉白瞎了一年,但是结果确实比去年好。
高四这一年我很感谢我爸妈,这个回答是不是太官方了
我当初复习就是对成绩的不满意,不存在什么滑档退档之类的。高三的那个暑假,煎熬,焦虑,看着同学们都走了心里很难受。可能是因为我的心态不太好,所以并没有太多的目标感。高四其实也没有什么吧,最难熬的时期,应该就是下学期考试增多,成绩开始下滑,感觉到力不从心,其实我高三那个时候也感觉最难熬,四月五月的时候,每天都在考试中度过。2017年,我再次参加高考,心境其实没有太多的变化,我的心里还是没有底,可能是因为最后一段时间成绩没有稳定吧。但是我的底气更足了,其实我自己也不太清楚。第二年高考成绩出来的那一刻,绝望至极,最后还是不满意的。感觉自己白瞎了一年,但是结果确实比去年好。高四这一年,虽然很累,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最感谢的人,应该是我爸我妈吧,这个回答真的好官方啊。
樊豹狸:没有什么挣扎,就是下定决心要复习啦。
复习没有什么怕的。不要怕啦,要是怕这怕那,不如不复习
复习的感觉很难受,复习之前很孤单。我没有任何挣扎,这种没有什么要挣扎的。下定决心要复习后,早就安顿了,然后就开始玩了。怎么说呢,我的感受可能比较偏激,我就是把自己当成了一个过客,以一个局外人的目光去看待七一的一切。复习没有什么可以害怕的。不要怕了,要是怕这怕那的,不如不复习。复习的一年我没有任何感受,也不为结果担忧,我甚至没有想着自己要去什么样的学校,就是好好学。复习这一年,我还是和朋友保持着联系,不然,可能会比较难受。周末的时候,也不希望朋友做些什么,就是周末的时候实在是急了,就给他们打个电话。也有人主动联系我,可是我只有周六晚上带手机,他们就和我说一些有趣的事情,他们给我一种感觉,就像我并不是在复习,他们也不提复习这个事,很放松。偶尔联系一下就好,联系多了效果反而不好,当然,这是我的个人感受了。我认为,给我发加油是最SB的行为。
理科生复习涨水比较简单这个说法,其实完全是看自己了,有的可能还会熄火。在分校吃的东西比在固高时差一点,外面也有饭店,不过,没事,基本的营养够了,大鱼大肉不可能。关于固高分校只有手抓饼这事,也没有那么夸张,别人都能吃,难道我就不能吃了。说实话,住校除了对学校好一些,其他的一无是处。条件还差,还对身体不好。
Qlwn: 其实我没有啥感觉,心境也没太多变化,就是这样了,一切平常对待吧,感触就是七一的环境很差。
同学的哥哥: 两次高考的结果都不是很好,两次都是临考发烧,复习之后考得比第一年好了一丢丢,复习一年就是很郁闷。
固始在今河南省的最东南部,全县在淮河以南,东境与安徽六安邻近,地理位置特殊。按照古代广义的“中原”概念,光州已不属于中原,但今天它是河南省所属的一个县,我们在讨论问题时不妨仍然把它看做中原的一部分。历史上,光州是中原人渡淮之后向东南前往庐州、安庆、徽州直至浙闽的必经之处,是历代中原民众南迁的集散地。对于南迁至闽台的中原姓氏后裔来说,固始不是这些姓氏最早的本根所在,但它却是在姓氏寻根过程中必然会探寻到的较近的根源。因此可以说,光州固始寻根是独具特色的。固始成为闽台一带许多姓氏近根集中的地区,与中国历史上中原民众三次大规模地向东南迁徙有直接的关系。第一次是西晋末年随着晋朝皇帝的南渡而出现的移民潮。《闽书》记云:“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福建通志》、《福州通志》及福建的杜黄陈郑等大姓的家谱族谱中也有相关的记载。这八个姓氏的原始祖根皆在中原,但他们大规模南迁的始发地却未必都起于光州固始,只有福建客家人的林氏原曾“聚族于淮南道光州”。
中原大姓南迁并且起于固始的是以后的两次移民潮。第二次发生在唐朝初期。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年)陈政入闽平叛,其哥哥陈敏、陈敷率58姓军校增援,这些人都是固始人。到陈政之子陈元光任漳州刺史时,这58姓军校便在闽地落籍,建设与开发漳州,陈元光父子因此被誉为“开漳圣王”。于是固始陈氏和固始58姓便成为福建居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次大规模移民潮发生在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十国之一的闽国的创建者王审知即是淮南道光州固始人。唐末大乱,农民起义军首领之一王绪率众攻占淮西光州,自领光州刺史,王审知及其兄王潮、弟王审圭阝参加了王绪的军队。不久王审知兄弟杀掉王绪,王潮代领光州刺史。王潮死后,王审知在唐末时被朝廷授为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于是率部入闽,割据一方,五代初后梁开平三年(909年)被朱温封为闽王,945年闽国被南唐灭掉。王审知及其子孙经营闽地数十年,原来入闽时所率本部军校多为光州人,后来都在闽地落籍。随王审知入闽的光州人,有不少是中原的大姓,如郑姓等。
从以上考察可知,唐初陈元光和五代王审知两次率众入闽,在福建入籍定居,繁衍生息,构成了后世福建民众的主体,究其根源,多来自固始。今天可以看到的福建一些大姓的族谱、家谱,如王、陈、刘、黄、郑、周、许、方、曾、吴、谢、尤、施、余、颜、吕等20余种谱牒资料中,都有其祖先由固始入闽的记载。而台湾的民众又大多数都是来自福建的,因此,台湾的姓氏自然也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光州。有人说,福建人来自光州的,占福建人口总数的70%左右,而台湾人来自福建的,占台湾人口总数的70%左右。由此推算,台湾人应有约半数来自光州。今见《台湾通志·氏族篇》中记载,大约有60个姓氏来自光州。这样的事实,说明光州对于闽台地区的姓氏寻根来说,确实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