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吵架,应该避开孩子吗?”一般的回答:“肯定要避开呀,孩子还那么小,会被吓坏的,甚至还会导致心理创伤!”也有不少人认为不需要,只需要在吵架以后和孩子解释清楚就好。那么,父母吵架的时候,究竟要不要避开孩子呢?
一、压抑氛围中的暗潮涌动
有时候即使对面的两个人在强颜欢笑,但还是可以嗅到某种暗潮涌动的气氛。这几乎是所有人类共有的能力,可以感知到彼此的情绪,而孩子因为要通过父母的情绪来调整自己,所以往往会更敏锐一些。
二、父母功能的丧失
当夫妻争吵的一刹那,父母的功能会突然消失,父母们这时候就像个孩子一样,在要求对方必须要做些什么。此刻他们的子女,就好像突然“失去”了爸爸妈妈一样。如果频繁发生这种情况,子女会无意识地进入到家长的位置,变得“成熟懂事”,去接纳或者缓解父母的情绪。
三、怎样减小伤害
1年龄阶段方面
在孩子0-5岁这个年龄,夫妻的冲突最好要避开孩子。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重视的是情绪的感知,看到冲突会强化他们的不安全感。5岁之后的有些争执是可以让孩子看到的,比如家庭分工、某件事的观点等。
2促进孩子的表达
孩子看到父母吵架时的情绪和冲突,包括事情是怎么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由此引导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建立。
在实际的生活中,争吵其实已经是平时积累的结果,孩子难免卷入其中,有些甚至成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某种创伤,但不得不说处理得当的冲突,有时反而成为了子女们成长的又一个契机。
我觉得该锁啊!但不要一进自己的房间就把门锁起来啊!这样父母肯定会多虑 因为即使我们没干嘛 也会惹来长辈的猜疑 以前我也是一进房间就关门的 我老妈就会讲我 以为我做坏事呢,所以我们也应该适当的为长辈考虑一下 毕竟他们也是为我们好嘛!作为孩子我觉得父母也别一味的监视我们 这样我们会很反感甚至做出自己都觉得不对的事情。叛逆期时就更不得了了!所以应该相互体谅吧,门是死的 强行打开会适得其反 重要的是心门 打开它可不容易 建议父母主动一点和孩子交流 就以朋友的身份 其实我们这些小孩在心里真的没有大人们想的那样排斥他们 相信如果面临生死选择的话 百分之九十九的孩子会把生的机会留给父母 所以相互理解吧,
其实夫妻感情是两个人的问题。有的时候男人的脾气可能会暴躁一点。你可能也是爱唠叨的一个人。所以说夫妻经常吵架。都说夫妻吵架没有隔夜仇吗?为了孩子。生活还要继续。等和好的时候你应该和你老公好好谈一谈。不能因为一点小事就吵架。都说虱子多不了,帐多不愁嘛。这就是,经常打仗,好像是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没说上几句话,合不来就要吵起来。这也是一种习惯。其实你俩应该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多体谅对方一点,因为你毕竟是一个远嫁的姑娘吗?离家里又远。所以说也真的不容易。为了孩子有一个圆满的家庭。还是你受点委屈吧。
家庭对于孩子来说是成长的摇篮,避风的港湾,父母经常吵架,感情不和势必会改变孩子人生发展的轨迹,这一点切记不可忽略。
长路漫漫,执手到老,夫妻两人难免会有生活上的摩擦,看似无关紧要的争吵,其实对于孩子的世界来说却是一场“灾难”。
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家庭中每当父母因琐事争吵的时候,孩子都会表现得异常恐惧与不安,并且在外不愿与人合群,性格逐渐孤僻自卑。
虽然事后父母双方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如果没有及时和孩子沟通争吵原因,那么就会在孩子心中埋下一层阴影。
由此导致的一系列滞后问题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逐渐显现出来。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学会控制情绪,理智解决彼此的问题,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争吵,更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打架。
父母争吵下的“受害者”
在网上对所有相关问题进行查看时,发现多数网友表示:父母吵架的次数会对孩子生理、心理以及人格产生不同程度的质变。
事实就是,父母间不间断的争吵看似无关紧要,却对娃的人格塑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父母吵架对孩子影响有多大?四个阶段看清“不和谐”家庭对孩子的影响
1、0—3岁
这一阶段正是孩子感知觉系统发育的重要时期,所以对外界的刺激尤为敏感,当父母产生激烈的争吵行为时,他们会感觉到痛苦,身体会不由自主变得僵硬、神经会逐渐收缩,不断的进行哭闹,这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
如果这种来源于父母的外界刺激,在孩子婴儿期持续的出现,必定会影响孩子的听觉、视觉、知觉系统的发育,严重将会导致感觉系统失衡。
2、3—7岁
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一块沃土下的小树苗,除草防害,及时灌溉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反之则会变的参差不齐。
这个时期的孩子认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明辨是非,分不清谁对谁错,对于父母争吵像仇人一样互相攻击,心里疑惑与恐惧并存,在潜意识中认为可能是自己的错,才导致爸爸妈妈吵架,由此产生强烈的愧疚心理,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严重缺失。
3、7—12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面对父母经常大吵大闹,他们会产生强烈的羞耻感。
如果爸爸妈妈是因为自己的事情产生争执,孩子会变的反感、抵触,严重可能产生叛逆心理。并且晚上会经常做噩梦,在其他小朋友面前会显得极其不自信,上课的时候也会心不在焉。
如果父母经常的把离婚两个字挂在嘴边,对于孩子来说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悬在脖子上,今后的生活将会一直被恐惧和担忧所笼罩。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学习成绩下滑是必然趋势,并且对于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对孩子未来的人格塑造极其不利。
4、12—18岁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发展、认知发展、情绪发展、学习能力发展、交际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身心时刻都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改变。
在社会认知上,他们虽然具备了基础明辨是非的能力,但仍处于“半认知”状态,如果这个时候父母经常吵架势必会打碎孩子本不坚固的三观认知。
会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以及今后的婚姻观产生怀疑,严重时甚至会作出伤害自己、离家出走等极端的行为。可以说百害而无一利。
无法规避吵架,那么吵架后如何做才能减轻对孩子的伤害?
世界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当吵架过后一定要及时和孩子沟通,向孩子解释吵架的原因,不要让两个人的负面情绪影响孩子的生活。
第一:适度吵闹,正确引导
世界上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发生意见不合很正常,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看不到父母吵架,就会在孩子的潜意识中形成一种“完美家庭”的关系假象。
这样反而会导致孩子产生一种畸形的婚姻观,当着孩子的面吵闹后,要及时开导孩子夫妻间偶尔的吵闹也是爸爸妈妈感情生活的调和剂,让孩子放平心态。这对孩子正确的婚姻观形成至关重要。
第二:事后要及时向孩子解释吵架的原因,让孩子做“法官”
夫妻吵架过后,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及时的向孩子解释,告诉孩子争吵只是爸爸妈妈讨论问题得一种方式,
两人的一些意见无法统一,产生一些冲突。
但冲突是两人沟通的一种方式,即使产生冲突也要仔细听别人怎么说,培养孩子的冲突耐受力。并且把自己的事情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请孩子判断谁对谁错。孩子们的世界往往是天真无邪、不掺杂任何利益的,经过孩子“判定”后要当着孩子的面和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告诉孩子父母吵架的原因能让孩子惊恐的情绪得以缓解,而承认自己不该在争吵时进行人身攻击和威胁,会让孩子感受到勇于承担的重要性。
第三:即使发生争吵,也一定要注意言行举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也都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所以双方即使发生争吵的情况,也一定不要口不择言,大打出手。要冷静、客观的讨论问题,知道是谁的错误后要及时和对方道歉,不要把自己的错误行为归结于对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黑白颠倒,丑化对方。
第四:当孩子发出“停战”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回应
当孩子发出“停战”信号时,一定要及时回应,不能置之不理。当孩子哭闹、大喊、把自己锁在屋子里的时候说明孩子已经不耐受了,这时候父母一定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语言和身体上的安抚,同时也要趁此冷静回想争吵的原因,尽量能以和平的方式化解。
良好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有幸福感可言,才能让孩子自信、健康的成长,所以为人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更不能当着孩子的面打架,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每位父母的责任所在。
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塑造性格的时候就是儿童时期,这个时期需要来自各方的关怀,如果有哪一方有所疏忽,将会对孩子的一生都带来影响。
十岁男孩因不能玩手机游戏,将外婆锁在门外。
4月7日,一位湖南长沙的十岁男孩彬彬因为外婆不让他玩手机游戏,便与外婆大吵一架,情绪激动的彬彬一气之下将六旬的外婆反锁在门外,外婆无奈之下找记者求助。没想到,等到记者赶到现场的时候,外婆仍然被彬彬锁在门外,外婆反复敲门,彬彬在屋内置之不理。据彬彬的外婆说,彬彬的母亲患有先天性的脑血管畸形,现在是处于偏瘫的状态,而彬彬的父亲在他一岁的时候就跟彬彬的母亲离婚了,每个月只往家里打两千块钱的生活费,因此,彬彬基本上是常年跟外婆生活在一起,还养成了爱发脾气的习惯,一有不顺心的事就对外婆发脾气。孩子缺乏教育,大部分是家长的问题,孩子模仿能力很强,需要注重言传身教,并加以引导。
很多网友看到这则消息的时候都称彬彬这次的行为是严重缺乏教育的表现,彬彬的外婆也说,平时的彬彬根本不听自己的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根本不怕自己,彬彬想要得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发脾气,让人无奈。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说厌学、叛逆、焦虑、急躁、抑郁等等,当家长义愤填膺地控诉这些孩子们的种种问题时却没有想到,他们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反映出来的是家长的问题。比如说,动不动就骂人的孩子,他的父母大部分出口成脏;遇到小事就要动手打人的孩子,他的父母平时也是这样对他的。所以说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从小感知这个世界的方式和对这个世界的处理方法,都是从家长的言行举止中慢慢学习来的,因此,面对孩子的时候,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正确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当孩子有做的不妥的地方,则要耐心的去引导他,而不是一味地责怪。父母各司其职,并鼓励孩子学会独立,才可以塑造孩子良好的心理世界。
通过彬彬的事情也可以看出,因为父亲母亲在他童年的成长过程中有缺失,所以才会让彬彬成为问题小孩的。在亲子关系中,孩子0到3岁时,是以妈妈为主的教导,妈妈可以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和安全感,而三岁之后,尤其是男孩,父亲的作用开始变得至关重要,父亲能陪伴孩子成长,会让孩子感受到满满的力量感。所以在当代社会,就算已经离婚的父母,也会经常聚在一起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双方的温暖。而在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如果孩子能做到的事情一定不要替他做,做的不对的地方要及时去改正,不可以放任,并且要积极的给予孩子鼓励和认可,这可以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格,也给孩子未来的独立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