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怒”这个词语,最早出自《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被历代儒客文人学士推尊。可见,不迁怒,是何等难得的心性修养。
说到“迁怒”,相信不少人都感同身受过。
只是情绪无法自控时,我们很难察觉到自己迁怒于他人,反而是“被迁怒”时,那种委屈、气愤的感受,印象深刻。
迁怒,是指将愤怒宣泄到不相干的人身上,使一些人无辜受牵连。心理学上的解释是:
人们在心理或行为上遭受挫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反击使自己受挫的人,或者因挫折来源不清而无明确攻击对象时,会在局外人身上发泄愤怒情绪。人们一般选择比自己软弱且不同于自己或不认识的人作为发泄对象。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都有无辜受牵连、成为他人愤怒情绪的“替罪羊”的时候。

迁怒,是亲密关系的“劲敌”。
被不相干的陌生人迁怒,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回怼,也可以腹诽几句不与其计较。
但被亲近的人迁怒,是最伤人心的。
网友小妍(化名)向作者倾诉:
“我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在人前表达自己的想法,不敢据理力争,不懂得拒绝别人,一旦被质问或否定,整个人就会陷入一种绝望的情绪,甚至别人对我高声说话,都会委屈得直掉眼泪,我恨这样的自己……”
小妍说,自己的性格受母亲的影响太大,整个童年都是在被“无端迁怒”中度过的。
在外人眼里,妈妈是个贤良能干的人,她从不对外人发脾气,彬彬有礼、和和气气。
可是在家里,小妍每天都要看着妈妈的脸色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一旦妈妈不开心,就会把小妍劈头盖脸地高声骂一顿,或者无端指责一番。
久而久之,小妍就形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觉得一切都是自己的错,自我认同感非常低。
亲密关系里,最怕这种无端地迁怒。正如有位母亲问:
“我经常忍不住朝孩子发火,骂他,他还会爱我吗?”
有人回答她:
“他还会爱你,只是他可能不会再爱自己了。”
迁怒,就像一把“利刃”,毫无防备,伤人于无形。
尤其在亲密关系里,那个口口声声“最爱你”、“最在乎你”的人,情绪爆发时,全然不顾地把怒火和矛头对准你,让你心如死灰,绝望地在爱与恨的边缘徘徊。

迁怒,本质上是一种无能的体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人性中最无能的一种残忍,是把对自己的不满意迁怒到别人身上。
自己被别人嘲笑了、欺负了,在生活受了挫折、心情不爽,更有甚者自己遭受了不公平对待,愤愤不平又不敢还击。
然后怒火中烧怎么办?
无能的人选择转移自己的“怒火”,迁怒别人,找个“出气筒”,去欺负一下比自己弱小的人,找点存在感。
这种人着实可恶,世上有“欺善怕恶”之人,也有因自身心情郁闷就迁怒他人的。
无论是有心之失,还是无心之过,凡事迁怒于人,都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且不说那些无辜受牵连的人值得同情,作为一个成年人,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无论能力多强,都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有一种无能,叫迁怒。
谁都会碰到令人恼火、让人不痛快、愁闷难解的事。
勇于承担,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自己的情绪自己消化,自己的困难自己摆平,不迁怒别人,不殃及他人,才是最好的自律。
众媳妇谈婆媳关系
我觉得婆媳之间挺好相处的。关键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即使遇上个不讲理的婆婆,你也不应该激化矛盾,而要想对策,如果一天到晚觉得自己实在委屈,老想自己吃了多大亏的话,就永远不会解决问题,其实老人都是需要哄的,要不怎么叫老小孩呢,人常说:你敬我一寸我敬你一尺,如果你对她始终像对待自己最亲的人一样对她,恐怕铁石心肠也会溶化。
妈妈我是深有感触,我的公婆以前都是我们这个小城市的领导,养成了凡事都自命不凡的习惯,特别是我的婆婆,我和爱人结婚10年来,所有难听的话都从她嘴里听到了,特别伤人,我和丈夫因为这经常吵架,甚至想离婚。可冷静下来,又觉得不值,我又不是和她过一辈子,忍忍吧,好在丈夫后来意识到她母亲的做法确实欠妥,所以表面上他也帮着我消气,其实他心里很明白,她母亲再对再错也是他母亲,我也很清楚,所以还是忍忍吧。
我的婆婆心里对儿子是无比的爱,因为儿子是她最大的骄傲和自豪,儿子对她也是无比的孝顺,言听计从,但我总认为做人做事都要客观,不能因为她是母亲,她的一些落后的迷信的东西也要听从,我们的分歧因此而起。婆婆总认为自己是功臣,喜欢夸耀自己,还喜欢孙子,在我面前毫不掩饰,可我生的是女儿。
我认为婆媳之间能不能和平相处的关键在于是不是同住。不同住的话,那么两者之间就会很礼让,不会产生一家人的感情,就会很陌生;同住的话,两者之间就很容易产生感情。比如说我,由于没有房子,结婚后一直和老人同住,处得还不错。后来有了小孩以后,婆婆一直带着小孩,很辛苦的。我认为只要我真心的对她,她也会同样地对我的。我甚至可以在婆婆面前撒娇
我和婆婆的关系表面上是非常好的,因为从没有争吵,但是从心里讲,我是无法对婆婆像对自己的母亲那样的,我自认为责任在婆婆(好像有些推卸责任?)我是一个比较好相处的人,我一直信奉——待人以诚,不言则信矣!刚刚结婚时我一直把婆婆当作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是真心实意的,从心底里的尊敬和关爱)可是婆婆做了几件瞒着我的事(不好细讲),才使我清醒地意识到她虽然表面对我很好,事实上她还是一直把我当作别人的女儿对待,我很遗憾的是我丈夫也没觉察出来这对我是多大的伤害!
婆媳关系之我见
俗话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婆媳之间的关系,向来是中国人家庭关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主题。婆媳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矛盾呢?怎样正确的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呢?下面,我将就一个小案例,对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的看法。
案例:这是一个很热闹的家庭。婆婆,儿媳,丈夫三口人住在一起。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里两个女人,也打得不亦乐乎。婆婆是急脾气,儿媳受不了,两个人天天闹矛盾;丈夫是个好脾气,遇上婆媳吵架,他也不说什么,只哈哈一笑就算了。媳妇向他埋怨婆婆,他听着;婆婆向他说媳妇的不是,他也听着。这样的家庭,是中国城乡千千万万个传统家庭的一个缩影。婆媳关系的丝线,剪不断,理还乱。
像这样的家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婆媳之间的矛盾呢?这可以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作出说明。原来,在潜意识里,母亲是男孩亲近的第一个女性,也是他爱的第一个女性,男孩依恋母亲,需要一个和母亲具有类似特点的女性来结成伴侣,度过一生。于是,“小小子,坐门墩,哭着喊着要媳妇”,人类也就一代代繁衍下去。男孩长大,真的娶了媳妇,儿媳也就常常具有某些和婆婆类似的特点。俗话说:“同性相斥”,婆婆和儿媳都是女人,又有某些类似之处,上面的案例中,婆婆和儿媳相互排斥就不奇怪了。除了这些,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在内心深处,婆婆想得到儿子的爱,媳妇想独占丈夫的爱,于是两个人竞争着想要得到爱,谁也不想丧失被爱的幸福,遇到家庭结构本来就有一定问题的时候,婆媳也就不能不吵架了。
在这样的家庭里,怎样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呢我想对这个家庭提出五点建议。
第一,找到家庭的资源所在,并接近这个资源,适当拉开与伤害性人物的距离。在上面例举的这个家庭里,儿子/丈夫能接纳、容忍婆媳矛盾的双方,具有像海一样包容的性格,是具有最大资源的人物。儿媳可以少关注婆婆的一些具有伤害性的态度,而更多的关注丈夫的语言和行动,也就是接近资源人物以获取能量。通过儿媳和丈夫接近而适当拉开与婆婆的距离,小家庭的分化逐渐进行;通过改变心理能量投注和实现更加积极的投注,逐渐为小家庭注入心理能量。
第二,认同、学习资源人物的做法。比如上述的这个家庭中,儿媳作为年轻的、有更大弹性的一代,可以多向丈夫的做法学习。丈夫采用了忽略伤害性态度的做法,儿媳可以和丈夫讨论这种做法:“这种忽略的方法好不好呢?还有什么办法呢?也许丈夫可以更多地参与和起到作用?”夫妻二人一起调整,从而找到一种建设性的、积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更多的把心理能量投注于婆媳关系以外的世界,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爱别人的能力。比如上述家庭,儿媳可以更加积极努力的工作,并增加与丈夫在一起的生活情趣,更多的关心丈夫,通过爱来抵消和疏泄不愉快的情绪。
第四,适当满足老人正常的心理需求,培养“分享爱的能力”。比如,在家庭气氛比较愉快的时候,夫妻二人一起,多陪老人拉拉家常,听听“革命家史”。付出爱心,也就得到人情味儿,就好像往一锅沸腾的汤里倒了一瓢凉水,让家庭舒心、爽心、安心。
第五,在上述家庭三个人的互动中,婆婆也要逐渐接受新的家庭结构。三个人都努力,这个家庭会越变越好。而儿媳只有能处理好家庭中的关系,等到自己成了婆婆以后,才能减少“农民起义军最终成了皇帝”这样的悲剧。 l.婆媳关系容易失调的原因
观察和研究指出,婆媳关系容易失调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1)关系的特殊性。
家庭的基本关系有两种:一是夫妻关系,一是亲子关系,两者构成了家庭结构的基础。其它关系,如兄弟姐妹关系、姑嫂关系以及婆媳关系、祖孙关系都是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婆媳关系在家庭人际关系中有其特殊性。它既不是婚姻关系,也无血缘联系,而是以以上两种关系为中介结成的特殊关系。因此,这种人际关系一无亲子关系所具有的稳定性,二无婚姻关系所具有的密切性,它是由亲子关系和夫妻关系的延伸而形成的。如果处理得好,婆婆和媳妇各自“爱屋及乌”——婆婆因爱儿子而爱媳妇,媳妇因爱丈夫而爱婆婆,各得其所,关系就会融洽。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则婆媳之间会出现裂痕,难以弥补。
(2)利益分歧。
婆媳同在一个家庭中生活。有共同的归属,自然也就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双方也自然都希望家庭兴旺发达。这是婆媳利益一致的一面。但同时也常常在家庭事务管理权、支配权等方面发生分歧,出现矛盾,甚至明争暗斗。我国家庭中有“男治外、女治内”的传统,婆婆做了几十年的内当家,现在把权力交给媳妇,媳妇在家庭事务中唱起了主角。对这种角色的转换,做婆婆的往往不易适应。“有的婆婆虽已年过花甲,却仍希望继续保持在家庭中的经济支配权,或者难以接受完全由媳妇掌握家庭经济大权的事实;而做媳妇的也往往不甘让步,这就难免发生矛盾。即便是婆婆和媳妇共同持家,由于各自的地位不同,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不同,也容易产生分歧。
(3)相互接纳不良。
婆媳原来各自生活在不同的家庭之中,各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生活习性,而现在婆媳在一家生活,这就有一个逐步了解、相互适应的过程。如果适应不良,彼此不能接纳,便会关系紧张,矛盾丛生。
(4)中介失衡。
在婆媳关系中,儿子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儿子的这种中介作用如果发挥得好,则可以加强婆媳之间的情感联系,反之,则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出现“两面受敌”的困境。尽管母子情深,也难以避免结婚以后这种关系变得复杂的事实。因为夫妻之间毕竟在活动、打算、开支以及交往等方面有着更多的共同点。在这些问题上,夫妻观点的一致性往往要超过母子观点的一致性。这是因为儿子和母亲相隔一代,在心理上存在着差异,这样就容易造成儿子中介作用的失衡。如果母亲不理解,就会产生“娶了媳妇忘了娘” 的心态,误认为儿子对自己的感情被儿媳夺去了,而迁怒于儿媳。
2.婆媳关系的调适
前面我们分析了婆媳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的原因,那究竟怎样科学地处理婆媳之间的关系。这里,我们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1)相互尊重与谅解。
婆媳双方要妥善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首先得对这种人际关系有正确的认识。婆媳双方都要承认对方有独立的人格和经济地位,双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而不是一种一方必须依从于另一方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双方或一方对这种关系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对方必须或应该听从、服从自己,从而把这种平等的人际关系视为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则必然会在行动上、态度上表现出来。由此导致双方关系的失调。婆媳之间的相互尊重要求双方有事全家协商处理,如经济开支、涉及全家的事务等要共同商量,养成民主家风;而属于个人的“私事”,则应互不干涉,个人享有“自主权”。作为媳妇,要多尊敬婆婆,因为婆婆年岁大,管家经验丰富;做婆婆的也不要总是在媳妇面前摆架子,要看到儿媳的长处,多尊重儿媳的意见。也就是说双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长年生活在一起,难免会发生一些不协调的事情,这时就更需要双方相互谅解。所谓“谅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我们的先辈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所提倡的“设身处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原则,都包含着谅解的思想,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适合于处理婆媳关系。
要发展良好的婆媳关系,双方都需要学会谅解对方、体贴对方。例如星期天去游园,做媳妇的不要只和丈夫、孩子去,把公婆留在家里,应该一同前往,这样婆婆也就不会产生寂寞孤单的感受。反之,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相对照顾不周,做婆婆的也应多予体谅。如果婆媳双方在相处中都能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相互谅解,婆媳非但不会出现大的矛盾,而且还会发展得如同亲子关系那样密切。
(2)避免争吵。
婆媳之间出现了分歧、产生矛盾时,双方一定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即使一方发脾气,另一方也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反应,等对方情绪平静之后再商讨处理所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消极而强烈的情绪容易使人失去理性,导致冲突升级;争吵还具有“惯性”,即一旦因一点小事“开战”,日后往往有事便吵,久而久之,成见会越来越大。因此,当一方情绪反应激烈时,另一方应保持冷静与沉默,或者寻机走脱、回避,等事态平息后再交换意见,处理问题。
此外,婆媳双方平日有了意见,切忌向邻居、同事或朋友乱讲。我国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捐东西越捐越少,捎话越捎越多”。说的就是“传话”在人际关系中的不良作用。婆媳失和,向亲朋邻里诉说,传来传去,面目全非,只会加剧矛盾。作为婆媳,应引以为训。
(3)物质上的孝敬与情感上的交流相结合。
作为儿媳要和婆婆搞好关系,除了物质上孝敬之外,还应注意和婆婆搞好感情交流,消除心理上的隔阂。只有彼此心理及时沟通,双方的心理距离才会缩短。因此,做媳妇的平日里要经常向婆婆问寒问暖,每逢老人身体不适,更需悉心照料,使老人在精神上得到安慰。
(4)发挥儿子的中介作用。
如前所说,婆媳关系本来就是亲子关系与夫妻关系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家庭人际关系,儿子在婆婆关系中扮演着“中介”角色,儿子作为婆媳关系的中介点,对婆媳双方的性格特点最为了解。因此,儿子在处理婆媳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①儿子可以帮助婆媳进行心理沟通。所谓“沟通”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回流。通过儿子的沟通,婆娘之间可以更轻易地消除心理上的屏障,增进感情。例如平日家中有什么关于婆婆的好事,儿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母亲过生日,买了东西叫妻子出面送给老人等。这些策略都有助于婆媳之间的情感交流。②婆媳之间发生矛盾时,儿子可以起疏导作用。由于婆媳之间既缺少母子间的亲切。又没有夫妇间的密切,因而出现了隔阂往往不容易消除,通过儿子从中周旋,可以消除心理屏障,使婆媳和好如初!
差不多的事情我小时候也遇到过,那时候我咳嗽一直不好,妈妈给我换了几个医生治了很长时间都不好,后来有天晚上我一直咳一直咳,我妈就骂我了,让我出去咳去。当时我很伤心,觉得自己病了被自己的妈妈嫌弃,但是现在想想,那时候的妈妈肯定是因为着急我的病还没好,实在听不下去才那样说的。你现在也很不能理解自己病了妈妈却对你发那么大的火,可能争辩几句,妈妈接着骂了你。我看原因是:一,妈妈手机丢了,心情很糟;二,你病了,妈妈着急;三,妈妈认为你吃点东西压压或许会好些,但是你不吃(她知道你不想吃但希望你吃),妈妈因为着急生气了。而你不理解妈妈的心情,还抱怨她不关心你,于是妈妈骂你白眼狼。。。你要理解妈妈,建议你买个热水袋捂捂肚子,尽量吃点面条之类热的好消化的食物,主动和妈妈说话。
其实做“母亲”非常不容易,一颗心要分成几瓣,老公一瓣、孩子一瓣、柴米油盐一瓣、工作一瓣、老人一瓣,只给自己渺小的一点点,常常力不从心,顾左不顾右,这时候家人的理解和尊重就显得尤为可贵。
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做出一些违法的行为,对于个人、家庭和社会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危害性,发现问题不要急着发脾气,要理智的看待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
宁夏某男人因为与妻子发生争吵,将怒火转移到岳母身上,并要开车撞死妻子和岳母,虽然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却因为触犯了法律而受到最严厉的惩处。
一、宁夏男子因为家庭纠纷争吵,并迁怒岳母,扬言要杀死妻子和岳母宁夏男子马某与妻子代某在车上因为家庭纠纷而产生了一些争执,马某表示要跟妻子同归于尽,妻子想下车被马某用力陷住妻子的脖子阻止其跳车。后来妻子代某终于挣脱下车,妻子打电话向妹妹求助,妹妹将情况告诉母亲,母亲葛某与朋友王某赶到现场,没想到马某看到岳母之后情绪更加激动,因为马某认为自己婚姻不幸是因为岳母所致,于是将车撞向岳母的车辆。当妻子和岳母躲到绿化带后,马某依然开车在周围徘徊,想借机撞击二人,并大喊今天要撞死二人,岳母报警之后警察迅速赶到现场将马某逮捕归案。
二、男子被抓后依然不知悔改,法律给予其严厉的惩罚马某到了派出所之后还大喊着要撞死妻子和岳母,法院一审认为马某视法律如无物,企图用驾车撞击的方式剥夺他人的生命。这样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构成故意杀人罪,将依法进行惩处。马某因为家庭琐事对妻子和岳母行凶,由于二人的躲避没有遭到毒手,法院认定马某此次的犯罪是激情杀人,虽然已经取得受害者的原谅,依然被判处二年半的有期徒刑。
三、一个人的文化知识支配着人的行为思想,不要选择不恰当方式毁了自己俗话说的好“恶语伤人六月寒”,只要不是触犯到原则性的问题,没有触犯到底线就应该相互进行包容和谦让,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难免会发生一些矛盾,对别人大度一些,善良一些就是一种美德。因此做人要有道德修养,要有约束力和自控能力,这样就不会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引发很大的矛盾。同时遇到事情一定要冷静,切莫因为鲁莽做出让自己后悔的事情。
总结当今社会会有一些像马某一样缺乏道德修养和法制观念,不懂法的人,因为法盲而做出违法的事情。一个人要有分明是非、好坏的能力,不要因为缺乏理智而盲目的选择一些犯法的行为,最后导致了严重的后果发生。
大哥和小弟经常吵架也是正常的,孩子小,有些事情不懂得谦让,都要争出高低,这都是男孩子的表现,等他们长大了,懂得了彼此互相关心,互相谦让,那时你妈骂就非常开心,孩子从小到大打闹是有个过程的,不必担心,作为妈妈,要正确的引导,正确的教育,指出谁对谁错?让孩子懂得是非,互相尊重,朝着正确的方向成长,这是家长对孩子义不容辞的责任,祝你们全家幸福安康
中层管理者,在职场中受到老板或客户的攻击后,对下属的报告无理由的拒绝,甚至借小事就炮轰下属,这种上司总让人紧张,害怕,下属也会纷纷抱怨,他被骂干嘛要来找我麻烦?迁怒于我?因为这样的行为,让部门协调和关系变差,主管无人拥戴,下属有事不问,最终影响效益。
改变别人前先理解其情绪源发点。
迁怒,是当自己受攻击后,为了安抚受伤的心情而产生的自我防御机制,当机制开启,受伤的人就会产生迁怒的情绪,让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得以置换。置换成功,坏情绪被宣泄,得到健康的心理状态;反之,置换不成功,则情绪被强迫压抑,长期压抑使心灵失调,持续的压抑,让压抑成为一种常态性格,一旦爆发,则可能产生不可逆转的性格反扑,甚至产生恐怖袭击。
所以,迁怒,其实是一种自我调节情绪的表现,不是刻意针对谁,只为了让负能量转移。
迁怒对你好,但你身边的人并不喜欢,所以我们要学会转换迁怒。
远离迁怒不现实,因为强迫自己放弃迁怒这种行为,对自己是更不理智的做法。
我们可以更换迁怒的对象,把能量转移到非对人或其他事情上。
转移法:下班后大家热衷的HAPPYHOUR,就是一种在回家的路上,把上班受到的攻击宣泄掉的做法,不把负情绪带回家,不迁怒于家人。还有夜跑,健身中心,把负面的情绪,透过运动过程中的心无旁骛而淡忘和消除;
替代法:被某人伤害,就去获得其他的某人的关爱,以爱抵伤。让受伤的心得以疗愈,迁怒也就不需要出现和存在了。
理解情绪,转变情绪,控制不是压抑,身心平衡才会世界和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