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纪录片《兄弟》:美到失语的年少时光

挪威纪录片《兄弟》:美到失语的年少时光,第1张

与这部片子的邂逅,是在一场北欧纪录片展映。

主角是一对兄弟,哥哥是Markus,弟弟是Lukas,妈妈是导演,爸爸是制片人。这是两兄弟长达八年的私人影像记录,大背景是挪威的风光,奥斯陆中部的古老房子、斯莫拉海岛,房子前面有河水、海上有捕鲸人。

河水永远在哗啦哗啦流动向前,不急不缓,像时间的流逝,所有的瞬间都在流逝,无法回头,只会永远留在镜头里。

这是片中的一段台词,童年是什么?披上床单便觉得自己可以飞翔,小狗在挠痒痒也是一件稀奇事,快乐和悲伤总是来得猛烈去的匆匆。也许,每一个观众的童年记忆,那些关于成长、关于烦恼、关于快乐、关于陪伴的点滴,都在随着这镜头一点一点苏醒过来。

从出生那一秒,我们便开始了对世界的探索,世界于我们而言是完全的陌生和未知,每一步的尝试和探索都需要勇气。

影片一开始便是关于勇气的片段,看起来像是关于兄弟俩的第一次跳水,弟弟跟着哥哥脱掉T恤,跃跃欲试。哥哥一马当先,弟弟却有些犹豫,他看着在水里畅游的哥哥,羡慕而又胆怯,哥哥上岸鼓励他,告诉他不会有危险,不断跟他说加油,他还是退却了,穿上T恤离去,哥哥对他喊:“胆小鬼!”,他也抛在脑后。

当恐惧产生的时候,只能自己战胜自己。

这个家族与水是有渊源的,妈妈的祖先是渔人,他们以大海为生,捕鲸捕鱼。面对无常的海上生涯,他们必须勇敢、强壮、反应灵敏,如此才能不被大海吞噬,于是,坚毅和固执似乎印在了他们的骨子里。

lucas弟弟躺在草地里发呆,在一番与自己的独处之后,在哥哥不断地召唤下,他终于下定决心去跳水。他做着深呼吸,数着一二三,他的赤足在颤抖,恐惧还是伴随着他,可是这一次,他压下了恐惧,战胜了恐惧,鼓足勇气迈出了脚。

他的脸上露出惊奇和喜悦,还有如释重负的放松,似乎在恍然,原来没有那么可怕,又似乎在开心,原来跳水这么爽。

他爬上岸,说有点冷,第二次应该不会冷了。

你看,一旦迈出了第一步,后面便很容易了。

我相信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这样的时刻,我想起自己小学的一次体育课,那节课要学习跳马。

助跑、支撑、跳跃腾空。那时候,总觉得运动白痴的自己会摔得惨不忍睹,然而真正去尝试的时候才发现,那并不难,你远比自己想象中要厉害,你只是需要勇气。

如今长大,我们同样要面对很多困难,面对恐惧。当退缩的时候,胆怯的时候,也许我们应该想起,曾经年少的我们,那样勇敢过。

《苏菲的世界》中,一切的哲学问题始于好奇心,好奇心始于对宇宙和生命的思考。婴儿的好奇心是最盛的,他们从娘胎里掉进一个崭新的世界,幼小的灵魂便开始了对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当你作为一个观众,全程围观兄弟俩的成长的时候,你仿佛也变成了一个孩子,看到了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这是Lukas弟弟看待世界的视角,连大孩子们喜欢戴着耳机走路这样的琐事,都是他倾注注意力的地方,这是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

Lukas尤其喜欢说一些充满哲学意味的话,像一个哲学家一样,思考着深邃的问题。

他们懵懂地思考着宇宙、思考着上帝、思考着世界的本源以及世界的样子,没有那些成长带来的诸多经验,这思考更加直接和纯粹,也更加丰富斑斓。

妈妈问弟弟,你觉得我们的**在讲什么,弟弟说,“我们是怎样的好朋友,还有,我们是怎样的好兄弟”

弟弟第一天上学,Markus哥哥带着弟弟找到一年级的班级,一年级的楼层在二层,哥哥便说,“Lukas上到这么高会很难熬的。”

弟弟掉了一颗牙齿,拿在手里反复观察,惊叹好大一颗,一边拿给哥哥看,哥哥的注意力可不在牙齿上,他拿了纸巾过来,擦着弟弟口腔里掉落牙齿的地方,之后才端来一杯水,将弟弟的牙齿放里面,他说,“把这个放你床边,这是它该待的地方。”

兄弟俩一起做俯卧撑,力量似乎是男孩子从很小就开始的追求,年长一点的哥哥显然比弟弟力气要大一点,哥哥弯起胳膊展示自己隆起的肱二头肌,弟弟有样学样,肌肉明显没有哥哥那般发达。哥哥炫耀自己每天都会比他起的早,比他多做二十多个俯卧撑,再喝一勺鱼肝油,不甘心的弟弟也开始了独自偷偷的训练。

北欧的冬天是鹅毛大雪堆砌的银装素裹的世界,雪地里,两个男孩在堆雪人。他们滚出了一个巨大的雪球,只剩最后一步了,两人要合力抬起这个雪球。他们一边怀疑对方没发力,一边又齐心协力,将庞大的冰雪球搬到雪堆上,做雪人的头部。

然而兄弟关系并不总是其乐融融的,好的时候像是加了蜜,吵架的时候又无比讨厌对方。

冰箱那一幕最为印象深刻。

哥哥将酸奶给了弟弟,又拿出一盒巧克力豆,一颗接一颗地塞进嘴里。弟弟开始紧张,只眼睛巴巴地盯着那盒巧克力豆,不停地问,“你怎么一直在吃,你要都吃完吗?”

哥哥一边不满地说,“我已经把酸奶都给了你啊。”一边还是把剩下的大半盒巧克力豆都倒进了弟弟的酸奶里。

弟弟吃完酸奶又爬上柜子去拿饼干,哥哥便化身为控制狂,阻止他,弟弟很不满,“这里又不归你负责!”面对暴躁的弟弟,哥哥苦口婆心,“你不能再吃甜食了。”然而弟弟生气地推倒了脏水桶,泼在了地板上。此时的哥哥真像一个无奈的家长,要他拿抹布擦干净。

我们会吵架,会讨厌对方,弟弟讨厌哥哥的控制欲,哥哥也会头疼弟弟是一个不听话还脾气很大的淘气鬼。

然而当他们真的失手伤害到对方,却又万分后悔。

雪地里,两个人争夺足球,哥哥推了弟弟一把,弟弟重重地摔倒在了冰面上。这一下吓到了哥哥,这个结果是他没想到的,他愧疚地去向弟弟道歉,弟弟愤怒地骂他混蛋,他说要远离马库斯,他有个坏哥哥。哥哥反驳,“你听话我就不会坏了,我想做你的朋友。”

对此情况,哥哥感叹,“做一个哥哥真不容易,我是说变强壮很容易,但打架时,我比他强壮,对他不公平。”

哥哥在手工课上,做了圣诞礼物给卢卡斯,是一个圣诞老人的木牌,做得很粗糙抽象,然而这小小的礼物却让卢卡斯开心不已。

当影片取名叫《兄弟》的时候,陪伴便是不可或缺的主题,它存在于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成长的路上,有另一个人与你一起,两个灵魂互相碰撞、扶持、爱,是何其幸运的事。

我们有不愉快的时候,也有那么多开心的时候。 我见证了你每一次的变化和每一步的长大 ,我是兄长,像一个领路者,弟弟像哥哥的小尾巴,会以哥哥为榜样, 我们彼此又爱又恨 ,我们有很多娱乐,一起做很多事,没有比这更亲密的关系了。

影片里那些细碎的细节总是轻易让人感动,有兄弟姐妹的人,会产生强烈的共鸣;没有的人,会羡慕这样一份陪伴吧。

哥哥的梦想是做一个足球明星,也深知这需要付出的努力,这也许受父亲影响,父亲是他的足球教练。输了一场友谊赛,哥哥显得很失落,也许就是足球让他开始意识到人生的得失与输赢,他在一阵失落之后总结,“足球是享受乐趣,这才是关键,胜利并不是全部。”

年幼的弟弟耳濡目染,他小小脑袋瓜里的喜欢,便是穿有足球图案的内裤,这样明天就会赢了,对于踢足球,他觉得关键是要跑得快,比警车还快。

跳水那一幕似乎再次发生,临近足球场,年幼的弟弟突然心生退怯,不愿意走向自己的队伍,因为他讨厌跑步。好不容易向跑步妥协,却又遇上不友善的小伙伴,足球给他留下了糟糕的第一印象。

看着足球场上的父亲和哥哥,他远远地竖起了中指,年幼的爱憎来得如此极端。

此时妈妈问,“卢卡斯,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他说,“我最大的梦想,是复仇,这就是我的梦想,我只在乎自己,别人我都不在乎,”

他似乎将这份对足球的不满延伸到了整个世界,瞬间黑化,决绝地宣誓着自己的不满。

然而稍微长大一点,他与哥哥进行足球练习的时候,他突然宣言,“我爱足球,我喜欢鲁尼、曼联,罗森贝格也可以。”

似乎在短暂的童年岁月里,爱憎都不算什么,人说六月的天就像孩子的脸,说变就变。他们极端,却也直接。

弟弟的叛逆和随性似乎与生俱来,第一天上学的时候,一边走路,一边大大咧咧哼唱着不着调的歌。

一开始的新奇过后,他开始厌学。当老师阻止他继续画画时,他会因为被打断而不爽,说那个老师不要脸;他讨厌数学,却又无法选择,便觉得“讨厌学校,这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东西。”

各种厌烦积累,他便负气要回家,他想要逃离这个地方,不停地宣告着,他有多厌烦这个地方,他抱怨,“谁发明的学校小组之类的一堆东西啊”。

妈妈的镜头开始摇晃,凌乱地划过地板或墙壁,母亲的身份和导演的身份在此时产生了冲突,她必须要放下拍摄,去追赶他的孩子,劝告他,“你不能在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就逃跑。”

他强硬的回应:“我当然可以!我可以!我可以直接退学!”

劝告进行的很不顺利,妈妈决定搬出自己:“如果你不回去,妈妈会被责备。”

然而此时的弟弟就像一个展露头角的小恶魔,他说,如果他们责备妈妈,他会踢他们,并骂他们“fuck you”。

哥哥也同样厌学,但表现得并没有那么极端,只是对算术作业充满了抓狂,分分钟想要掀桌子的冲动隔着桌子都能感受的到。

妈妈的劝告不再那么顺利,他们有了自己的反驳,那个年龄,好像学业是最大的负担和烦恼,在短短一周内完成一篇文章,这让哥哥觉得以后的生活都不会太顺利。

曾几何时,我们也是这般,烦恼着练习题,烦恼着枯燥的课堂,烦恼着烦人的老师,学业生涯似乎看不到镜头,然而一切转眼即逝,当时天大的烦恼,回头再看是那样微不足道。

成长似乎发生的悄无声息,却又是那样清晰可见。

圆润的童稚的脸庞,开始有了棱角,哥哥开始在意自己的形象,班级的第一次派对,他不断在镜子前打理着头发,却似乎总是不满意 。这份紧张产生的烦躁转移到了拍摄上。

成长带来了青春期,青春期让一个男孩有了性别概念,他开始对女孩产生异样的感觉,开始思考自己的初吻。

青春期的马库斯迷上了摇滚,他热爱的东西除了足球,又增加了乐队,他说愿意为乐队和足球放弃一切。

可是哲学家弟弟卢卡斯说,足球和乐队,你必须做出选择。

马库斯喜欢绿日乐队,因为他们很酷,他想要染黑色的头发,戴一只耳钉,却担心父亲会不喜欢,这是属于这个年龄段的烦恼。小心翼翼对父亲说出自己的想法,期待父亲的认同,父亲如意料般持否定态度,但这并未打消哥哥的这个念头。

少年的心里打开了新世界,他想要尝试新的东西,这萌生的小小悸动,只会愈演愈烈,他还是去做了,染了头发,戴了耳钉,完成这一切的他喜悦而兴奋,总是控制不住露出笑容,同时又有点忐忑。

不想在回去的路上,就遇到了忐忑的对象,就是他的父亲,他突然羞涩和胆怯,不知该如何面对父亲。

这是对随性与自由的初尝试吧,年少的灵魂渴望个性与张扬,这何尝不是活力与自由的体现。也许会遇到阻碍、也许会面临选择,但不张扬一次,又如何叫青春呢?

妈妈的祖先是捕鲸人,这个家庭似乎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在亲戚拍摄的捕鲸影响里,妈妈捕捉到了几秒钟的十岁的自己。这短暂而宝贵的几秒钟也许是她关于童年的仅有的影像记录,也许正因如此,她才想要用影像完整地记录他的孩子的成长,像一个捕鲸人一样去捕捉孩子们的美好。

这似乎是另一种形式的羁绊和传承。

在纪录片展映礼上,有幸看到了这幸福的一家四口。父母是影视从业者,用了长达十年时间来拍摄制作,这让这部影片不像简单的DV记录,多了更多艺术手法和视角,多了更多诗意的表达和描述。

这是最真实的少年时代,没有彩排、没有演员、没有剧本,只有镜头的记录。

哥哥的毕业考试也带来了纪录片的结束,然而生活只是刚刚开始,成长还在继续,时间还在向前,逝去的,只有那些有趣的、愚蠢的、美到失语的年少时光。

  故事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观后感 篇1

 《成长的秘密》是央视记录频道播出的一套真实记录幼儿园孩子生活的故事记录片,把一个个深层次的心理发展现象和一些孩子的成长经验带给观众。看完该片之后我不禁深深的被其感动,并引起层层反思。

 再看《锡坤闯世界》这一集中,看着画面中的锡坤,我的眼前便浮现出另一个小男孩的身影,他与影片中的锡坤有着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一样的可爱英俊,一样的调皮爱闯祸,就连闯的祸都是一样的。他叫洋洋。

 在一段时间里她像锡坤那样特别爱扔玩具,往往是哗啦一下子把整筐的玩具全部倒在地上,我们几位老师看到这种情况便会很生气的立即阻止他,接着就是对他严厉的批评,然后令他把玩具捡起。但是他会很不情愿的捡玩具,会很抗拒,总要叫好几遍,很严厉的批评之后,他才会慢慢的把玩具捡起。我试过很多方式,但效果都不明显。当洋洋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而不往筐里捡时,我尽力控制着我的情绪,让他和我比赛向投球一样把玩具投入筐里,这样可算是让他把玩具捡进筐中,但仍不能制止他扔玩具的行为。有一次洋洋又扔玩具还不捡,我气坏了,把其他的孩子全部领出了教室,留下洋洋和另外一位老师,并告诉他不捡完玩具就不能走了,这一招还挺管用,洋洋快速的把玩具捡了起来,但还是不能让他停止乱扔玩具。也不能他每回摔玩具时,都把其他孩子领出去呀。

 而影片中大李老师又是怎样做的呢她在孩子去午睡的时间里,让锡坤留下一段时间,当锡坤想仍撒玩具的时候给他一个默许的眼神,让锡坤把玩具撒得满地都是,让锡坤尽情的享受玩具落在地上发出的声音所带给锡坤的这种游戏的快乐,并在旁边真心的和锡坤一块玩,这里只有锡坤一个人,这样既不会让其他孩子跟着学,又可以让锡坤玩个痛快,锡坤和大李快乐的玩着,那份快乐连我都觉得羡慕。锡坤玩够了,大李帮他一起把玩具收起放好,这时的锡坤则是心甘情愿的'收玩具了。

 在故事的最后大李老师指出孩子进行空间的认识,完成空间建构的时候,因为成人们将一切东西都放置的那样整齐,展示不出孩子的建构的这方面的能力,所以孩子要把秩序打乱,然后在再把东西放起,来展示自己的能力,成人们正可以利用这一点引导孩子学会秩序的归位。

 我很遗憾在洋洋出像这种行为时我没能看到这部纪录片,没能给洋洋正确的引导,而有时竟采取一些强迫恐吓的手段,我当时也确实认为洋洋的这种行为问题很严重,哪里知道这其实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段小小插曲。虽然没能用正确的方法使洋洋的行为得到改善,洋洋现在长大了一些,也不会经常把玩具往地上扔了,越来越乖,也越来越可爱了。

 生活中本身就会有很多遗憾,教育中也一样,但遗憾会让人记忆深刻,也许遗憾与失败本身就比成功更能发人深思,让人不能忘怀吧!

故事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观后感 篇2

 看《窗外的小豆豆》时,很羡慕那个能在电车上上课、能在四处玩耍的巴学园,时隔多年,没想到在纪录片《成长的秘密》里,那个巴学园竟然复活了,孩子们生活丰富多彩,身心自由发展,小豆豆当年经历的一幕,正在北京一家幼儿园里上演。影片真实地记录了幼儿园小朋友们的一举一动,他们天真大胆地想法,充满童趣的话语还有每天点滴的变化,都会带你回到童年,走进儿童世界,分享他们成长的喜怒哀乐。看完三集,我突然明白,原来孩子的教育并不复杂,成龙也好,成凤也好,不过是大人的美好祝愿罢了,其实,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而实现这一目的的方式很简单:顺其自然。我们来看看《成长的秘密》里告诉我们的秘密。

 一、营造宽松的环境。巴学园的外观就给人这种感觉。木栅栏围成的大院,有花有草,有沙坑,有帐篷,还有各种体育设施及各类儿童玩具,因此,走进巴学园,感觉就像走到了户外,走进了儿童乐园。睡觉房很独特,没有一张床,被褥沿四面墙铺开,大家一个挨一个地睡在地板上,有点野外宿营的味道。尤其值得称道的是,这里的老师对孩子的管理很宽松。老师没有规定入园时间,也没有规定活动内容,入园后你可以自己选择玩伴,选择游戏方式,一切全按照孩子们的兴趣组织。一个叫南德的男孩几乎天天迟到,而一个叫辰辰的女孩就喜欢这个南德,每天辰辰早早入园,她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在院子里等南德,有时一等就是一两个小时,即使到了早餐时间,大家都进去吃饭了,她仍然执拗地守在外面,此时,老师没有一句批评,稍稍劝说后,发觉无效,老师就陪着女孩耐心等待,还同她亲热地聊天。南德终于出现了,迎接他的不是呵斥,不是罚站,而是辰辰的欢呼,老师的拥抱。这样,对两孩子来说,新的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再如,当老师给喜欢听故事的小朋友讲故事时,池亦洋不喜欢,他可以在地板上懒洋洋地打滚,也可以走出去干他男孩子喜欢干的挖陷阱。老师看在眼里,不会训斥,也不会制止,更不会日后排斥。

 二、玩耍、游戏中学习。现在的孩子,幼儿园里学识字、学拼音、学算术,课余培训班里学学琴学舞、学绘画,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小小年纪就忙得不亦乐乎。这种情景在巴学园看不到,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在忙着过家家,搭帐篷,挖泥坑,葬死兔,升国旗,踢足球等等。当然,孩子若喜欢表演、看书,老师也会在阅览室里指导他们看、讲、扮演角色等。有人说,孩子的灵气来自于身心的互动和知情的互动,而轻松自在的游戏正好体现了这两个原则,它给了孩子丰富均衡的营养,在这种营养滋润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纵使没有多大灵气,我想,也不会成为问题孩子。

 三、不过多干涉孩子间的纠纷。与人相处,矛盾难免,孩子也不例外。遇上孩子们吵架或者打架,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我们常要苦口婆心地教导一番,甚至训斥恐吓惩罚。巴学园的老师从不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只是引导他们宣泄情绪。两个女孩一起玩耍,一女孩的话语惹怒了另一女孩,她连声高喊:“我要大发雷霆!大发雷霆!”老师走了过来,弯腰轻声问:“你为什么要大发雷霆”女孩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她···她们···总是···欺负我。”“说说看,你怎么大发雷霆老师能不能帮助你”女孩想了一会儿,她说她的大发雷霆就是要把这事报告给天上的雷公,让他来把女孩捉去,用雷轰,用鞭抽。老师就按照她说的,扮演雷公,抱起欺负她的女孩演示了一番,逗得两个小女孩咯咯地笑了。你看,一场纠纷,在老师的引导下,竟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一次户外活动,池亦洋一不小心,下巴咳撞痛了佳佳,佳佳伸手打池亦洋,池亦洋迅速溜了,吃了亏的佳佳不依不饶,哭着一路追撵,老师走过来拉住佳佳,说:“我知道你受委屈了,你看,这里有棵树,你就把它当作池亦洋,狠狠地踢几脚吧。”佳佳倔强地扭过头,干脆地说:“不。”“那拉住老师的手,跑起来,追赶他们,好不好”佳佳愿意了,跟老师跑着跑着,这小家伙感觉在比赛,刚才的怒气抛之脑后。

 四、适当惩罚。顺其自然不是听之任之,巴学园也有相应的约束,那就是谁做错了,就要接受惩罚,惩罚方式很特别,脱鞋,爬上高台,一个人坐在反思椅上,独自呆上四分钟,然后再下来参加小朋友们的活动。池亦洋在足球比赛中,以手拍球,被老师判为犯规,他不服,和老师理论,老师跟他解释,他气呼呼地扔下球,拒绝比赛,说老师不懂足球。为了让他懂得足球规则,也为了杀杀他的傲气,老师让他到反思角反思,池亦洋再次拒绝,老师蹲下来做工作,池亦洋最后服从。惩罚方式孩子们都能接受,更为关键的是,小小的惩罚让他们明白了一些原则性的东西,平时就注意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不是为所欲为。

 《成长的秘密》让教育理论变得生动浅显,秘密不再成为秘密,真是一部难得的纪录片。

故事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观后感 篇3

 暑假期间,接到幼儿园通知,看成长的秘密,也许平日的我都是消息闭塞的,其实内心十分渴望能有这样类型的案例记录片,然我更深一层次的审视自己的教育观,价值观,得到这样的建议,我非常认真地观看了系列片,被巴学园里孩子的天真烂漫所感动着,屏幕中,频繁出现老师去垃圾箱找东西的情景然我十分感动,看见老师陪着辰辰在教室外面等伙伴的细节,让我体会到心里的那份丝丝温暖情怀。

 正如冯教授说的: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第一任务就是要了解儿童、理解儿童。之前我也只认为我比较了解孩子,也比较尊重他们,但看完这部片子,我真的有些惭愧。从片子中老师们的行为看,我认为他们是真的把孩子们作为一个有智慧、有思想、懂道理的人,一个平等的对话的对象来对待的。比如辰辰在等南德这件事,开始我在想大李老师为什么不引导辰辰去交往别的朋友呢但后来我发现他在遵循着一个原则:尊重孩子,让他们拥有充分的自由,把孩子放在了教育的绝对的主体的位置,老师只是发挥着观察、协助幼儿自我发展的作用。再如,辰辰在大雪天等南德时,也许处于爱护孩子的角度,我会把她抱进教室,而大李老师既表现出关心爱护,如把自己的围巾取下给孩子围上,更表现出理解和尊重,陪着她等。

 片中,李跃儿说过一句话,孩子道德的建立,可以有很长的时间去完成,但是,孩子空间知觉的建立,就这短暂的一段时间,非常宝贵,听了这些话,我非常震惊,结合自己平时的实践,我们是难以忍受孩子穿别人的鞋子到处乱跑,难以接受孩子将整个货架弄倒,难以接受别的孩子在吃饭,而允许孩子在一旁自顾自地玩耍,更不会陪孩子睡觉,让孩子在自己的脸上“探索”,大李老师对锡坤事件的处理,更让我震撼。对于锡坤这个小家伙所做的一切,我想不管在家还是幼儿园,都不会允许他这样做的,可大李老师做到了。试想我在工作中的一声声大声地呵斥,扼杀了多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佩服大李老师同时,不免有些惭愧。

 老师所给予孩子的并非一个“爱”字就可以诠释,则需要老师的教育机智,和提供适时的帮助。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的交流才是当今教育的最终目的。

 片子里有太多我学习的东西,有太多感触、感慨。忽然找不出合适语言来形容,有心灵的震憾,有情感的升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父母和老师都会说是爱孩子的。但是怎样的爱才是恰到好处这的确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个话题,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时常争论的话题。而这部片子让我们看到了亮点,再爱也要有权利,再爱也要有规则。

 真心希望我们的孩子都生活在巴学园,是在和老师平等关系自由发展中长大,回归自然,那时候的生活就是教育。正如校车上那句意味深长的话“孩子是脚,教育是鞋”。

故事纪录片成长的秘密观后感 篇4

 那秘密被我装进了一个古铜色的铁皮箱里,上面还挂了一个已经锈住了的锁,与其他锁不同的是,那锁没有锁眼。因为,那锁,那铁皮箱的钥匙就在我的心里。

 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月亮高高地挂在空中,但乌云却向月亮聚集过去,遮住了那明亮的月光。不一会儿,窗外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使人顿生寒意。望着窗外被雨打湿的树叶,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那个黄昏发生的一幕……

 那也是一个下着小雨的日子,我与妈妈争吵后,便拿着一把雨伞跑出家门。那是在春天,我无意识地跑到了公园的一个亭子里,花香缭绕在我的鼻尖,而我却一点也不为这美景所感慨万千。

 这是我和妈妈最常来的地方。每当我和妈妈在公园散步累了,便会在这个亭子里赏赏美景,话话家常。可以说,这是我和妈妈之间爱的栖息地。我的脑海中飘过一个个与妈妈一起玩耍的片段。我知道,妈妈一定会来这里找我,而我的记忆,也正好把我带到了这个地方。不一会儿,那个熟悉的身影便映入了我的眼帘,我条件反射地从座位上弹起,藏到了一棵大树后,静静地看着她。她步履沉重,眼睛有些红肿,我的心一震,不小心发出了一点儿声响,她闻声赶来,我便加快脚步向家的方向跑去……

 后来到了家,我给她打了个电话,只说了句“到家啦”。她沉默了一分钟后,问了句“你去哪了?看到我没有?”“没有。”我很干脆地回答了第二个问题,而第一个,我直接忽略了。

 几年后回想起这件事,我的心像是被扎了一下,不断地滴血……这就是我的秘密,我叛逆时期的秘密。几年前,我不懂得妈妈的爱,犯了错,有了这个秘密。几年后,这个秘密让我理解了妈妈的爱,也让我更爱妈妈。我的秘密让我难过,让我愧疚,但也加快了我成长的脚步。

  [摘 要] 解说词作为构成电视纪录片“声、画”语言系统中声音系统的一个重要元素,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在纪录片当中起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随着电视纪录片技术的革新、创作观念的突破及影片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等,解说词出现的方式也随之复杂多变,或直接或间接或符号化以及能指、所指等。针对解说词不同的变换方式,本文力求从“大解说词”的概念入手,重新解读、论证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及其亚语言和特性。

[关键词] 解说词;解说词的亚语言;特性

真实是纪录片创作的灵魂,客观是经过主观意识选择下的客观。电视纪录片作为一个声、画结合的艺术,它不仅为我们提供直观的视觉形象,也为我们的听觉提供富有想象、联想、情感的文字解说及声响信息等。解说词作为构成电视纪录片声、画语言系统的一个分支,我们该如何解读当下变化多样的解说词呢一起来探讨、分析。

解说词的提法究竟典出何处,已经很难准确地考证了,从字面上看,解说无非就是“解释说明”的压缩用语。那么什么是解说词呢《现代汉语辞典》对解说一词作出如下解释:解说――解释说明。①说:具有解释、言论等意思。词: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字与字之间的组合等。②根据《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我们可以理解解说词就是:“解释说明的文字”。这种界定对于电视纪录片而言:其一过于笼统、含糊;其二很难与电视的声、画语言系统融为一体。在《广播电视词典》中对解说词的界定为“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节目的文字稿。它介绍、叙述新闻事件和节目内容,发表议论和抒情。解说词是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手段”。这种界定的问题在于:其一,“文字稿”的说法过于含糊,很容易让人误解为节目创作前的文字脚本或 策划方案 。其实电视解说词写作同所谓的“文字稿”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其二,仅仅把解说词限定在“电视纪录片和电视专题节目”之内,显然难以涵盖解说词的使用范围。其实,在各种电视节目当中,都可以不同地使用解说词这种创作手段。③

徐舫州教授在《电视解说:安排与处理》里对解说词有这样一个界定:就是把相当长度的画面,配上一定字数的解说声音,两种因素合成播出,其中那些除去同期声之外的后期配上的有声语言部分,都可以称为“电视解说词”。④这种界定方式未免有点过于笼统,而且不是十分严谨。

什么是解说词其实简单理解就是:起到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帮助人们理解事物的一种辅助性手段。那么什么是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呢笔者认为随着电视纪录片技术的革新、创作观念的突破及影片模式的多样性、复杂性等,解说词出现的方式也随之复杂多变,或直接或间接或符号化以及能指、所指化等。所以本文给出这样一个大解说词的定义:只要是对观看纪录片的受众在理解主题及画面语言时起到解释说明作用的一切文字及声音元素。可以进一步理解为:只要能够帮助受众在观看纪录片时起到对主题及画面语言解释说明性的文字(字幕)、现场声(当事人口述、讲解、采访、谈话等)、配音、音乐、音响、无声等元素及语言信息符号。

由于这个定义包含了字幕、现场声(当事人口述、讲解、采访、谈话等)、音乐、音响、无声等语言信息符号。笔者把它们称之为解说词的亚语言或间接语言。

人们通常所说的解说词――主要指配音,也就是把写好的解说词通过配音人员的朗读,转化成我们听到的这个有声语言的部分。笔者把这种约定俗成的解说词定义为解说词的第一语言或直接语言。

那么解说词的亚语言有哪些特性呢

(一)音乐

音乐是纪录片创作者最主观思想的表达方式之一,是构成解说词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善于抒发情感的电视综合语言之一。它作为一种语言表情达意、刻画人物,补充无语空白,还可以将镜头和空间无限延伸,表达画面的“言外之意”等。起到:烘托气氛、渲染情绪、让人产生联想、想象、情感上的共鸣等作用。

在纪录片《沙与海》中,“打沙枣”这个经典段落里面,共用了17个镜头,时间长度是两分四十七秒,其中音乐时长是一分二十八秒,其间没有一句配音解说,全靠音乐和画面的配合表达编导的意图。编导巧妙地运用音乐与画面的结合,表达出在西北的大沙漠,刘泽远一家靠天吃饭,生存环境恶劣,生活艰辛。同时这种凄凉的音乐,又给人怜悯、深思、同情……编导又将沙枣树耐旱耐寒、果实又甜又涩的特性介绍给观众,衬托出刘泽远一家坚强地在沙漠中生活。

通过音乐和现场声(亚语言)的表现手法,比直接用配音解说表现得还要深刻,留给观众很多的想象、感受,还有情感共鸣等,通过这个感觉荒凉的音乐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创作目的,传递给受众的情感、主题思想等淋漓尽致,再加上现场的风声、打沙枣的声响更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音乐和现场音配合之巧妙,运用之合理,堪为绝妙之笔。

纪录片《西藏的诱惑》,在开头使用的音乐,温和而又神秘,再加上歌词,把作者对西藏的神往表达得淋漓尽致,作者把配音解说与歌曲巧妙互换,融为一体,来表达对西藏的崇敬与神往。

背景音乐是经常使用的音乐形式之一,在纪录片当中它能起到:表现创作者的情感倾向、地理环境及位置的交代,同时也是增强画面现场感、真实感的方法之一,以及说明被采访人的身份等。

在纪录片《走进毛泽东》当中,音乐是创作者带有强烈的主观倾向性创作的。每次音乐的变换都起到了很好的对比和节奏调节的作用,把国共两党之间那种溢于言表之情及对抗日的态度和做法展露无遗。纪录片《幼儿园》当中的歌曲《茉莉花》起到划分段落层次,调节影片节奏等作用。

在人类所创造的各种艺术形式中,音乐最善于充分而深刻地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罗曼•罗兰说过“唯有音乐才是把我们的精神生活引向感觉生活的媒介”,尼采则说过“没有音乐,生活是个错误”,爱因斯坦也说过“死亡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可见音乐在各个方面的运用之广泛。

(二)音响

音响也是电视纪录片解说词亚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电视纪录片当中起到延伸解说词及画面语言的意义、深化感情、感染观众等,更好地展现电视纪录片的艺术效果。

例如,在《远在北京的家》当中,开头运用鸡鸣和狗叫声,我们很容易读懂这个地点在农村,而且是早晨。在《望长城》中寻找王向荣一个段落之中,记者来到王向荣家的时候,他们家里的鸡叫和黄牛的叫声等,创作者很清楚地利用音响交代出所处的环境等情况。还有在其他纪录片当中的打架、吵架等,都能说明音响在纪录片当中表现的力度和事件的发生及进展情况等。

在《最后的山神》中,孟金福作为鄂伦春最后一位萨满,在黄昏下表演萨满跳神这一段落中,摄影师利用夕阳特有的方向和色温,借着最后一位萨满跳神暗示神灵的远去,更渗透着鄂伦春人对民族没落的无奈与悲凉。通过孟金福这最后的一跳,鄂伦春人特有东西在渐渐远去。我们再也听不到那萨满鼓的声音和原生态的唱腔,再也看不到鄂伦春人原生态的舞蹈。通过现场萨满鼓和舞蹈的声响,凄凉之感油然而生。

(三)现场音

以纪录片《望长城》为代表的纪实风格的出现,人们更加注重现场音的录制和使用,它能带给我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我们的现场感,更加说明我们记录的真实。在影片当中起到叙事、解说、调节节奏的一种方式,为我们解读纪录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有很多纪录片是通过采访当事人、知情人、被拍摄人物(对象)的口述、现场的语言等让大家了解创作者在讲述什么事情,表达出编导的创作意图;在纪录片《俺爹俺娘》当中,焦波的讲述就是起到一个很好的叙事、结构、承转的作用,始终贯穿之中,我们很容易理解创作者给我们传达的信息。

在纪录片《老头》中,从头至尾没有一句配音解说,都是创作者从老头们支离破碎的现场聊天中获取信息,经过客观记录主观筛选之后的真实片段,让我们清晰地了解到老头们所关心的问题及他们的生活状态。把老头们的方方面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且叙事流畅、完整。

纪录片《英与白》也没有一句配音解说,通过创作者跟踪拍摄大半年的时间,经过客观展现,加上字幕和音乐音响的交换使用,让我们解读到一个孤独的灵魂,“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屋里的人很无奈。”那种人性的扭曲、社会的繁杂等。而且有了这个现场音(电视)的存在也把英与白的生存环境、外面世界的变化及她们内心世界的深处展露无遗。

这些叙事方式的使用,巧妙、恰当地表达出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及主题思想。纪录片中客观记录是灵魂,主观选择是主题突出的手段。巧妙地化现场的声音为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也是运用亚解说语言的巧妙之处。

(四)字幕

字幕作为电视纪录片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也是构成解说词亚语言的组成部分之一,特别是需要说明的人、事、物及细节。有了字幕的出现让受众更加深刻地理解编导想要表达的主题、创作意图等,而且字幕在电视纪录片当中起到很多元素不能替代的作用。

在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当中,字幕的出现就起到段落转场、承转、人物事件的说明、画面节奏的调节等作用,使观众在观看影片时没有什么障碍。如果把其中的字幕都转化成配音解说,就把影片的节奏给打乱了,现场气氛的味道也大大降低。

字幕在纪录片《英与白》之中不仅起到说明、介绍基本情况、交代人物、交代环境、交代关系等作用,而且还起到调节节奏的作用。还有在纪录片《幼儿园》当中,小孩很多而且也不大好认,但是有了字幕的出现能让我们很好地记住每一个孩子的基本情况,起到很好的说明作用。

(五)静音

静音作为纪录片解说词亚语言组成的一个部分,往往在纪录片之中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更能体现出创作者及拍摄对象的情感、情绪等。

在纪录片《俺爹俺娘》中,焦波的父亲去世一个小段落里,表现焦波对逝去父亲的思痛之情,创作者运用了十秒钟的静音,焦波一个人坐在父亲的坟墓前,默默地望着父亲的坟墓,这种情绪的酝酿,使广大受众被这种深深的父子情所打动,流下了无数的情感泪水。静音的作用使情感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而后是音乐的渐起,更加弥足珍贵使这种情绪、情感得到延伸。

不同形式的解说词亚语言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视纪录片,这些元素语言符号的有机结合、合理的安排与处理,共同参与完成了整部纪录片的创作,对一个完整的电视纪录片来说,是必不可缺少的元素。对纪录片解说词及其亚语言的分析探讨,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析纪录片创作的整体性打下基础。

注释:

①②《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285页,第221页。

③④ 徐舫州:《电视解说:安排与处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页,第5页。

[参考文献]

[1] 王列电视纪录片创作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王莹(1986― ),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及影视基础理论;朱荣清(1984― ),男,河南周口人,成都理工大学广播影视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文化传播及纪录片理论。

《守护解放西》是真人真事。

04p1    

《守护解放西》是一档观察类的真人秀,没有明星爱豆,没有网红,只有生活在身边的人民警察,节目是在湖南长沙录制的,所以坡子街派出所的警察就是剧情的主线,观众可以跟随警察的视角感受到他们的日常工作,除了辛苦之外,在出任务的时候还会有生命危险。

表面上看节目是记录并拍摄他们的日常生活,实则他们每天的工作并非像想象当中的那么简凳汪单,在节目中让观众知道了警察也分很多种,比方说有交警,特警,以及民警,每个人负责的范围都有所不同,所以看点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是鲜活的人民警察,每次出现在镜头中都会引起观众们的共情,最重要的是这档节目中键并没有抓马剧情或者说导演事先设计的情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8950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9
下一篇2023-09-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