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被骂为“国贼”,分析一下他为何被冠以如此?

曹操被骂为“国贼”,分析一下他为何被冠以如此?,第1张

曹操被骂国贼是因为他窃取了汉献帝的实权,名为丞相,实为国贼。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各地诸侯并起,董卓进京祸乱京都后被18路诸侯讨伐,董卓被杀汉献帝出逃被曹操迎回,从此挟君子以令诸侯。此时的曹魏集团虽有皇帝在位,却只听命于曹操。曹操官居宰相,实则皇权在手,汉朝刘姓名存实亡。因为曹操窃取了皇家的权力权倾朝野,因此可视为国贼,意思就是他是一个偷了国家的贼。

第一是:知人善任,唯才所宜。唯才所宜是荀彧和郭嘉这两个人对曹操用人之道的评价,唯才所宜和知人善用或者知人善任,是统一的。什么叫知人善任?包括三个内容:第一是,知道哪些人是人才;第二,知道这些人是哪方面的人才,或者那种类型的人才;第三,知道把这些人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这就叫做知人善任,知人善任第一是知人,第二是善任,而善任就要唯才所宜。比方说我们一再提到的崔琰和毛玠,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呢?作风正派,清正廉明,曹操就让他们去主持组织部和干部部的工作,选拔官员,果然他们两个选拔推荐上来的那都是德才兼备的。再比方说枣祗和任峻这两个人,这两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任劳任怨,曹操就让他们去屯田,结果曹操的屯田制得到了贯彻和落实,曹操获得了丰厚的粮草和经济基础。这就是曹操用人的第一个特点,知人善任、唯才所宜。这个特点,连最讨厌曹操的人,比方说写《容斋随笔》的洪迈,他也承认,洪迈对曹操的用人也有这么一个评价:“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就是说他不管安排什么人做什么事都非常地合适,都非常地称职,这是第一个特点。

第二个特点:推诚取信,用人不疑。这个是用人的一般原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会用人的人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曹操这里有一点特殊,特殊在什么地方呢?就在于曹操第一他身处乱世,乱世的特点是什么呢,人心浮动,人际关系紧张,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和诚意,用曹操的话说这叫做“上下相疑之秋也”,大家都不信任,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是曹操的双重角色,曹操这个人用周瑜的话说叫“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当然这个事情我们现在也不能肯定地说那曹操到底是不是汉贼了,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曹操在前期他还是想把汉王朝维护下去的,他后期的个人野心膨胀,变成奸雄,想取而代之。但是即便在前期曹操也未尝没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名义上是为汉王朝招纳人才,实际上它是希望这些人才为他所用。但是这样一来,他又一个优势,他也有一个劣势,就是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或者说“挟天子以令诸侯”,他又优有劣,优势是什么呢?他可以利用中央政府、大汉王朝、现任皇帝的名义,以及这个政府的官位、爵位、俸禄来招揽人才,比刘备比孙权要方便一些;他的劣势是什么呢?就是他弄不清楚他招来的是为谁服务的,是效忠皇帝的还是效忠他的,搞不清楚,这就难免会有猜疑。第三个特点就是曹操阵营复杂,他这个阵营里面有原来东汉王朝的官员,有新招聘和新选拔的官员,有曹操自己带出来的人,也有别人阵营里面的投靠曹操、投降曹操、投奔曹操的。那么这些人之间也是互相猜疑,也就是说对于曹操来说,信任和诚意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环境、在这个条件下格外地重要。而曹操在这个时候作为一个***,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宽容和诚意。

我们前面一再讲曹操对那些包括背叛他的人都那么宽容,他对张绣,对魏种,对毕谌,还有对曾经恶毒攻击他的人,比方说陈琳,对这些人这么宽容,他是为什么?他就是要向天下人表示,我曹操这个人确确实实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天下的人才都到这里来为国家效劳,我是非常诚恳的,哪怕你们背叛了我,我也不在乎,也不后悔,也不计较,甚至我也不惩罚,只要你再来,他就是为了表达这个诚意。那么这样的一种信任和诚意,他换来的是什么呢?换来的是忠诚。比方说于禁,于禁是曹操自己亲手从行伍当中提拔起来的将领。曹操第一次南征张绣的时候,张绣不是投降了曹操然后又反叛了吗,反叛的时候就打得曹操有点落花流水了,这时曹军是很混乱的,但是唯独于禁的这个队伍非常地整齐,一路整理着自己的队伍,一路敲着鼓,有秩序地撤退。撤退的路上碰到几个其他人手下的士兵,衣衫不整狼狈不堪的样子,于禁就问他们怎么回事,他们说,我们被青州兵抢劫了,青州兵是什么呢?青州兵就是投降曹操的黄巾军,这个黄巾军投降曹操以后曹操把他们收编为青州兵,曹操对他们特别宽容,这些人一看曹操打败了就起来作乱,就把曹操其他的队伍抢劫了。于禁一看这还得了,既然都是曹公的队伍怎么可以这样做!然后队伍开过去把青州兵整治了一顿,再往回撤。这时候青州兵挨了于禁的整,就赶紧跑到曹操那儿告了于禁一刁状,等到于禁回到大本营的时候,上上下下已经是沸沸扬扬了,但是于禁仍然首先整顿好自己的队伍,安下营寨,没有及时去见曹操。当时就有人跟于禁说,青州兵都告了你了,你还不去向曹公说清楚,你现在在安营扎寨干这些事干什么?于禁说,敌兵在后,说来就来,我们不做好准备怎么迎敌呢?公事要放在前面,我于禁的个人的进退荣辱要放在后面,再说了,曹公是何等英明的人,他怎么会听信谗言呢?安顿好部队以后,做好了战斗准备以后,于禁才去见曹操,曹操大加表扬,说于将军你真是有古之良将的风度,太好了。这是什么?信任换忠诚。

*曹操在对待人才上能够量才而用,并以相互信任架起了与人才沟通的最佳桥梁,因此曹操手下人才的能力得到了最大的发挥。所以曹操往往在失败的边缘能够与众将领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尤其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乱世,这更显出了曹操的诚意与宽容。可是宽容只是表现了曹操的人情,有人情味的军队就能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吗?曹操又是依靠什么样的用人之道来树立自己的权威的呢?

曹操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曹操治军是很严的,多次下达和颁布各种命令,要求严明军纪。因为曹操很清楚,一支没有纪律的队伍是不能战胜敌人的。而且曹操还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有一个有名的故事,可能观众朋友们都很熟悉,就是有一次在行军的时候曹操下达了一个命令,不得践踏农田,他要保护农民,谁的马如果踩了麦田那是杀头的罪,所以曹操的那些骑兵全部下马步行,一只手牵着马,另外一只手用武器,用戈啊什么东西把麦子护住,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自己没有下马,结果马惊了,一家伙跳到麦田里面,曹操的马践踏了麦田。曹操马上下马,把军法官叫来说,该当何罪?军法官说,杀头。曹操说那就请你行刑吧。唉呦,那怎么可以呢,反正古代有这个传统,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法不施于尊者,统帅怎么能够杀头呢。曹操说那没有办法,那就割一把头发吧,自己拔出剑来把头发割了一片扔在地上,表示受过罚了。这个故事是记载在一部对曹擦很不友好的书里面,这个书的名字叫《曹瞒传》,用来说明什么呢,说明曹操虚伪,奸诈,说你下道命令说踩了麦田就要杀头,结果你弄个头发下来。其实不然啊,曹操这个也是受刑的,叫髡刑,髡刑就是把头发剃掉,因为古人认为这个身体肤发受之父母,是不可以放弃的,而且髡刑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样一个刑罚,所以他还是受了刑的,还是表现了曹操的执法严明。

那么曹操罚得重,赏得也不含糊。曹操奖赏部下有一个特点,就是不像某些豪帅那样,凭一时的兴致。我们知道军阀混战的时候会有很多所谓豪帅,一仗打下来以后,这仗打赢了,来,来,来,哥几个,分了,这个给你,这个给你,这个给你,随便拿,好像很豪爽,其实没道理。曹操如果要奖赏一个人,肯定有两条,第一,这个人一定是立下了赫赫的功劳;第二,曹操的奖励一定十分到位,就是曹操给你的奖励一定超过你希望的那个份额,他加码,他在奖励你的时候他考虑得周到,可能周到得连你自己都想不到,曹操是一个非常会做人情的人,他不做则矣,人情一定是做得足足的。曹操作为一个统帅,他有一个过人之处,就是从来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他所有的功劳都归于部下;第二个,他的奖励绝不走过场,一定让你实实在在地得到好处,曹操是一个非常非常实在的人,正是这种实在的作风使得大家觉得跟着曹操确实是跟对了。

第四个特点是:虚怀若谷,见贤思齐。曹操不和部下争风头、争面子、抢功劳,这且不说,而且部下给他提意见,如果他没有采纳,犯了错误他一定检讨,一定把错都揽到自己他过身上。当然在很多情况下曹操是虚心纳谏的,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为作为一个人才来说他固然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劳、智慧换取他应得的报酬,这是他的一个希望,但是他更希望的是自己能够施展才华,自己的建议、策划能得到采纳。我们读史书可以看到,大量的这样的记载,太祖听之,从之,善之,当然也有不听的时候,也有太祖不听,如果不听而决策错误,曹操一定检讨。有一次曹操打孙权的时候,曹操就做了一个决定,就准备把淮南的老百姓都迁移到北方去,当时有个叫蒋济的人就不赞成。曹操说你看上次我跟袁绍官渡之战的时候我就把白马的老百姓迁移到延津,蒋济说,曹公,现在这个情况和你跟袁绍打白马的时候不一样了,再说老百姓他都是恋土的,恋家的,谁愿意搬来搬去,不要迁移他们。曹操不听,不听以后这些老百姓一听曹操要把他们迁移到北方去,呼啦啦都跑到孙权那儿去了。所以后来蒋济去见曹操,曹操听说蒋济来了以后马上出门迎接,然后呵呵呵地笑着,拉着蒋济的手说,哎呀蒋济,你看你看这事我弄得,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一下孙贼的,谁知道把他们都赶到孙贼那去了,你看我干的这事,检讨。而且我们还要学他一点,就是检讨也用不着总是哭丧着脸,我们现在一些当领导的犯了错误不愿意检讨就是因为一检讨好像就要痛哭流涕,深刻解剖自己,检讨也有各种感情,你也可以笑着检讨,笑着检讨你也不丢面子,接受你检讨的人他也还是觉得你是有诚意的。

这就是曹操在用人方面的四个特点,根据这四个特点我们可以总结出八句话:

真心诚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诚待人;开诚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

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设身处地,以宽容人;扬人责己,以功归人;论功行赏,以奖励人。

*曹操作为一个好老板,是非常会用人的,他十分清楚“争天下必先争人”。可是身处乱世,老伴选择人才,人才也选择老板,这就类似于今天的双向选择,因此争取人才必须先征服人才的心。而易中天先生认为曹操能够恩威并举,并善于自我批评和将心比心,这难道就是曹操争取人心的独家秘诀吗?那么,曹操那么多用人之术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玄机呢?

其实重要的不是曹操怎么做,而是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也就是说重要的不是用人之术,而是用人之道。“道”是什么呢?道就是人性,就是人心。曹操用人之道的核心就是: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他太了解人是怎么回事了,他知道他的将士们跟着他出生入死是为了什么,因此有“以功归人,以奖励人”。他知道人都是有弱点的,也都是有缺点的,因此有“以法治人,以宽容人”。他也知道人是理性的动物,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情达理的,因此有“以理服人,以信取人”。他还知道人是有感情的,有时候感情的维系比利益的维系更重要,更起作用,因此有“以诚待人,以情感人”。所以曹操了不起的地方,不在于他的术,那些具体的做法,而在于他的道,而在于他对人心、人性的透彻地理解和把握。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问题,就是官渡之战之后,曹操缴获了袁绍大量的图书、资料、文件、书信,就发现其中有自己的人写给袁绍的信。按照一般人的反应,这是通敌的证据,这是背叛的证据,应该把这些信都拿出来一个一个地按图索骥,把那些叛徒,把那些有二心的,把那些动摇分子,都给我揪出来,曹操没有,曹操发现有这么一堆书信以后,看都不看,立即下令全部烧毁。曹操这个事情做的是太漂亮了,当时很多人不理解,就问曹操,你为什么要把这么重要的证据都毁掉了?曹操说,哎呀,算了吧,说老实话我和袁绍作战是以弱胜强,袁绍是强势,我是弱势,那个时候连我曹操自己老实说心里都没底,我都没有把握能不能打胜这一仗,何况大家呢?很正常嘛!曹操这手做得实在是聪明,聪明在什么地方呢?他很清楚,当时的形势就是他说的那个情况,那么既然是那样一个情况,当时秘密和袁绍有来往的,肯定不是一个小数,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弄不好就是几十个、上百个,这些人你都清算,你清算不了,既然清算不了,不如干脆不清算,我不但不清算,我连把柄我都不拿在手里,我当着你的面我没有拆封,我没有看,我不知道有谁在勾结袁绍,我现在把证据全部烧毁,大家放心好了,只要以后你跟着我曹某人,忠心耿耿,以前的事我不知道,人情做到底了。曹操很清楚,在这样复杂的政治斗争当中,有些时候是要装糊涂的,装糊涂才能宽容人,宽容人才能得人心,得人心才能的天下,所以叫做老白姓有句话说“不哑不聋不做阿公”,有时候就是要装聋作哑。洞悉人心、洞察人性已经不容易,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就更不容易,更为难得的是曹操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比方说他销毁这些证据,他奖励他手下的将领,他给自己的缺点错误做检讨,他感谢那些给他提意见的人,他做这些所有事情的时候,他做得坦诚,大气,自然,实在,一点没有装腔作势的样子,这就太难了。

*曹操能够洞察人性,洞悉人心,也就掌握了用人之道。曹操掌握了用人之道,也就知道了手下的人才最需要什么。当曹操知道了人才的需求,也就知道了他能够给予人才什么。因此说到底,曹操的用人之道也就是他的做人之道,那么曹操的做人之道究竟是什么呢?

曹操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几个原因,第一点,曹操聪明,他知道一个搞政治斗争的人,一个在战场上作战的的人,全讲真话那是不可能的,全讲假话是行不通的,这样一个人必须把握什么时候说真话,什么时候说假话,对谁说真话,对谁说假话。对敌人,你肯定要说假话,兵不厌诈嘛,你不能说实话;但是你对你自己的谋士,他们可都是聪明人,那你要说真话,你说真话你才能换取信任,你换取了信任他才会尽心竭力地为你出谋划策,你才能克敌制胜。曹操他能够把握这个真假之间的这个度,这叫做聪明。

第二个原因就是随和,曹操这个人性格里面有很好的一面就是他是个性情中人,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诗人,他身上既有军事将领的素质,他也有诗人的气质,他只要不是在正式办公、正式作战的时候,他为人是很随和的,他会跟大家说说笑话,开开玩笑,打打哈哈,这样他就有了一种亲和力。一个做领导的,太严肃了不好,太严肃了,人家觉得你不可亲近;太随便了也不好,太随便了你没有威望,最好是像曹操这样,需要威望的时候他是不怒而威,平时的时候他又亲切随和,这样就使自己的下属既尊敬他,又爱戴他,这个分寸,曹操也把握得很好。所以曹操经常把正经事用开玩笑的口气来说,比方说他有一个人在他敌人那边,自己的父亲被曹操下了大狱,曹操就给他写封信说,令尊大人在我的监狱里日子过得还不错,不过呢,国家也不能老掏钱替人家的爸爸养老啊,你看着办吧,非常好玩儿。

第三个原因,他的真诚,曹操是真心诚意、实实在在希望有很多人来帮助他,他确实感到自己一个人是孤单的,是势单力薄的,这是他的真话。曹操有一首诗叫《短歌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翻译过来就是,青青的是你的衣衿啊,悠悠的是我的爱心,只是由于你的原因啊,让我思念到如今。思念着谁?不是情人,不是小蜜,是能够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的朋友,这个感情是真实的,所以第三个原因是他的真诚。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生年无确考,惟知在“建安七子”中比较年长,约与孔融相当。早在汉灵帝末年,陈琳因为才华横溢,所以担任大将军何进主簿。

在何进被杀之后,董卓篡夺了东汉王朝大权。对此,陈琳避难至冀州,入袁绍幕府。作为袁绍的手下,陈琳在官渡之战中作《为袁绍檄豫州文》,痛斥了曹操。当然,对于官渡之战来说,一篇《为袁绍檄豫州文》是无法影响战局的。在袁绍失败后,陈琳为曹军俘获。在很多人看来,曹操会斩杀曾经痛骂自己的陈琳。

但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曹操不仅没有除掉陈琳,反而重用了这位文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一方面是因为陈琳的才华获得了曹操的认可,被曹操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在此之后,陈琳又被曹操升迁为丞相门下督。

另一方面,曹操之所以不计前嫌,是因为陈琳当时作为袁绍的手下,痛骂自己是无可厚非的。也即大家各为其主,所以不能对陈琳太过苛责了。总的来说,曹操深爱其才,对于陈琳的作品,有时曹操竟不能为之增减一字。但是,非常可惜的是,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陈琳就病逝了。而这,无疑是曹操的一大损失。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可以原谅甚至重用曾经痛骂自己的陈琳,为何没有放孔融一条生路呢?对此,在笔者看来,曹操之所以执意要杀孔融,原因是二者立场的不同。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孔融已经看到曹操奸雄诡诈,已渐渐显露,愈发不能忍受,所以说话偏激,常常触犯了曹操。其实孔融与曹操的关系起初还是不错的,这是基于他们匡扶汉室的共同立场。但是,在曹操击败袁绍、袁术等诸侯,也即成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之后,曹操对于汉献帝刘协的态度出现了变化。换而言之,曹操想要篡权夺位了。

最后,与此相对应的是,孔融和曹操手下的谋士荀彧一样,都是坚定维护东汉王朝的,也即和刘备等人一样,始终心怀汉室,希望匡扶汉室。因为这一立场的冲突,荀彧最终被曹操逼迫,所以自杀。并且,建安十三年(208年),孔融再任为太中大夫。

彼时,孔融退任闲职后,宾客天天满门。孔长叹说:“座位上经常满人,木尊中酒不空,我就无忧了。”由此,相对于陈琳,孔融在东汉末年的文人、名士中具有非常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孔融偏偏又和刘备、关羽、诸葛亮等人一样忠于汉室,这让曹操感受到了不小地的威胁。最终,对于曾经痛骂过自己的陈琳和孔融,曹操放过了前者,而处死了后者。对此,你怎么看呢?

[京韵大鼓] 刘春爱 《击鼓骂曹》

一点激昂一缕忠,舌枪唇剑刺奸雄。

挺挺正直清流派,侃侃而谈名士风。

百折不回心似铁,千刀何惧志如冰。

狂傲士轻生就死真倔强,祢正平群臣宴骂奸曹,击鼓显奇能,

留下千秋不朽的名。(甩板)

都只为孔融仗义怜才士,上表天子保荐祢衡。

奈汉献帝是懦弱无能不敢封赏,命祢衡去往相府见曹公。

这先生一闻此诏心不悦,暗思量王纲不振使佞党专横。

想曹操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也,久蓄异志任意横行。

我怎肯寡廉鲜耻从奸党,我怎肯贪图富贵误清名。

此一去见曹操观个动静,我趁此时节要辱一辱奸雄。

(说一说圣主含冤黎民的隐痛,再诉一诉良臣被害奸贼他的恶行。)

我今朝要口作龙泉把奸贼斩,骂曹操哪怕我是身遭万刃鼎镬油烹,

俺铁铮铮含笑赴泉台,博一个名标青史,虽死犹生,

我的心平气也平!(甩板)

这先生想罢主意定,来到相府细看分明。

见光灿灿画栋雕梁飞彩凤,高耸耸门庭壮丽接碧空。

冷森森剑戟刀枪光闪闪,雄赳赳武士排班列层层。

闹吵吵车马盈门人来往,俱是些附势趋炎狗党狐朋。

他恨骂了多时叫人去通禀,门吏急忙就禀报了一声。

不多时忽听里边人声喊,说丞相的钧旨要召见祢衡。

这先生是怒气昂昂朝里走,步进仪门来至中庭,闪目看分明。

见曹操端然在中厅坐,那一种威严杀气迥不同。

端正正头戴相貂镶美玉,齐整整红袍金蟒玉带腰横。

光烁烁细目单眉藏奸诈,那一部长髯扎煞扇满胸。

暗骂道这蝼蚁之王蜂中长,好一个治国的能臣那乱世的奸雄!

无奈何下气虚心尊丞相,啊,施一礼说末士祢衡参见明公。(甩板)

好可恨这该骂的曹操是昂然不睬,哪有个礼贤下士让坐与谦恭。

那祢正平见此光景就气冲牛斗,挺身形眼望长空就狂笑了一声。

哎呀呀!说宇宙虽阔并无人也!曹操听他出言不逊叫祢衡。

你何出此言藐视本相?我帐下文官武将皆当世的英雄。

祢衡说领教愿闻是何人也,曹操说各人自有各人能。

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四文人运筹帷幄机深智远,论才略胜似昔日萧何陈平。

张辽许诸李典乐进四武士拔山举鼎,比马武岑彭。

吕虔满宠为从事,于禁徐晃作先锋。

那夏侯敦英名盖世天下晓,曹子孝为世间福将在四海扬名。

再其余是车载斗量难以枚举,真称得起文官多谋略那武将惯能征。(甩板)

祢衡冷笑摇头说公言谬矣!这些人无谋无略无勇又无能!

荀彧无非是吊丧问病,荀攸不过看守坟茔。

郭嘉可使播词念赋,程昱堪配闭户巡更。

张辽可使擂鼓鸣金,那满宠食糟饮酒,

乐进召牍看状,李典请客约朋。

吕虔为冶匠磨刀铸剑,徐晃为庖者煮饭调羹。

筑墙负版那于禁倒堪用,牧羊放马是许褚之能。

夏侯敦称完体将军是天然的美号,曹子孝为要钱的太守是人送的芳名。

再其余哎呀呀不过是些衣架酒桶肉囊饭袋,一个个俱是人间败类世上的毛贼,

寡廉鲜耻、利禄黛心,腼然是人面,他们枉生在天地中,难比这万物灵!(甩板)

话未完张辽在一旁冲冲大怒,歘的声从鞘中取出太阿纯锋。

赶上前手指标衡高声的断喝,好鼠辈你真真可恶太难容。

祢衡说我当发威者是哪一个,原来昔日在吕布帐下,今又投降曹相,三姓的家奴你是逞的什么威风!

曹操急忙相拦张将军你杀此狂生有何用,岂不被天下人耻笑曹某我不能把物容。

祢衡汝有何能出此大话?祢衡说吾所之能非汝所能!

三教九流无一不晓,天文地理也无所不通。

(上可以致君为尧舜王纲大振,下可以德配孔孟道统相承。)

曹操说既如此我帐下缺少一名鼓吏,到宴会时早晚击鼓与吾听。

那祢正平并不推辞就应声而去,到次日曹孟德在相府就大宴众公卿。(甩板)

酒席前文武百官挨次坐,华筵上罗列异品是宰凤烹龙。

曹操说来呀快传鼓吏擂鼓助兴,令他等焕然一新把衣更。

这祢衡是新充鼓吏随班而人,怒冲冲身着破衣直上中厅,将这鼓打响连声。

只听得咕噜噜头通鼓打通天地,二通鼓隐(音)悲喜交加令人惊。

咕噜噜渔阳三挝音节殊妙,韵哀哀渊渊似有金石之声。

众公卿凝神听祢衡他击鼓,

(乐队奏京剧曲牌夜深沉,演员用单楗击书鼓)

听鼓声住,人人心惨切,停杯欲泪零。(甩板)

曹操听鼓音凄惨欠身离了座,见祢衡并未更衣就断喝了一声。

唗!鼓吏你为何不将衣衫更换?嚯!这祢衡将破衣脱下(上板)就赤露着身形。

满堂中文武公卿齐都掩面,这祢衡旁若无人颜色也不更。

故意地迟延了半晌又徐徐地着裤,曹操大怒说好一个祢衡!真大胆这庙堂之上如此无礼,却为何连个羞耻全无礼仪不明!

这祢衡厉声说欺君罔上方谓无礼,我要露一露清白之体父母的遗形,何言我礼不通!

曹操说啊汝为清白哪个是浊物?祢衡说浊物在目下就是你奸雄!

你不辨贤愚浊在目,不纳忠言浊在听;

不读诗书浊在口,不通今古浊在行;

不能容天下的诸侯就浊了肺腑,常怀着弑君篡位就浊灭了你的心胸。

我本是名教班头斯文领袖,你辱我充当鼓吏这是奸贼你的昏庸!

(满朝中你们这些狗豺狼们都结成党,普天下赤子苍生在水火之中。

老贼你午夜要清思能无愧么!你死后何颜见先帝如何去见祖宗!)

只骂得曹操闭口无语,羞愧交加颜色变更。

孔文举怕怒恼了曹操伤了故友,插言道祢衡莫非你中了癫疯?

曹操要暗用奸谋施诡计,借剑杀人是他素日之能。

冷笑道祢衡差你往荆州去说刘表,如使那刘表来降我保你作公卿。

这祢衡怒气昂昂哪里肯去,曹操命备马相扶即刻登程。

到后来黄祖无谋被奸贼巧用,在酒席前怒斩了胸藏大志腹隐珠玑这位烈士祢衡,

好可叹!先生他空负了奇才,这不埋没了英雄!

曹操是一个很复杂的人,至今没有盖棺定论,历史上对他的评论也多次更改。

小时候的曹操,很精明。他本姓夏侯,被曹嵩过继为子,但曹家与夏侯家关系密切,所以曹操和夏侯氏关系很近,后来他起家时六员大将,李典乐进夏侯惇夏侯渊曹洪曹仁,就有两个姓夏侯,两个姓曹。后来还有负剑之将夏侯恩,随身之将夏侯桀,后期还有夏侯尚夏侯懋夏侯和夏侯霸(后反叛)“吾家千里驹也”曹休曹真曹爽等等等等,这为他征战天下打下了基础。小时候曹操可以说是放荡不羁,他的叔父看不惯,经常向曹嵩上他杠子。有一天曹操看见他叔父来了,就躺在地上装病,他叔父马上去找曹嵩说他中风了。曹嵩马上去看,却发现曹操很正常,就问他怎么回事?曹操说叔父一向看不惯我,他随便编排我正常得很。于是曹嵩就不再相信他的叔父了。

后来曹操长大了,蒙父荫当了洛阳北部尉,主管洛阳北部的治安。于是他在治所设五色大棒,犯规的将被棒打。十常侍之一蹇硕的叔叔蹇图仗着蹇硕的权势横行,被血气方刚的曹操拿下打死,虽因曹嵩权势后来不了了之,但蹇硕仍然恨上了曹操。

后来曹操历任东郡太守及西园八校尉之一等官职。因何进无谋引进了董卓,曹操以献刀为名刺杀失败,逃回陈留起兵勤王(中途杀死吕伯奢一家,《三国志》有记载),在酸枣主持了诸侯会盟。后来董卓迁都长安,诸侯认为已经击败了董卓,又因为孙坚私藏玉玺而散了联盟,只有曹操一人领军追击,虽然最后中计失败,但却为他获得了名声。

随后曹操在青州收编了黄巾军,青州黄巾成为了曹操争霸天下的主力。

曹操在东郡陈留濮阳一带起家,后来因为接曹嵩时曹嵩被陶谦手下所杀,起兵攻打徐州,所过之处尽皆屠尽,因为濮阳被吕布攻下才退兵,才保住了徐州上下不被屠尽。

曹操也曾攻打张绣治下的宛城,张绣惧怕他的势大,投降了。曹操晚上在城中问:“此城中有妓女否?”结果找到了张绣的婶婶邹氏。张绣不忿,用贾诩之计杀了曹操爱将典韦,长子曹昂,侄曹安民。

曹操也是一位名诗人,远征乌桓时有“望梅止渴”的典故,凯旋时也有《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的感叹。

曹操生性多疑,曾谓旁人曰:“吾梦中好杀人。”一次睡觉时一从人见曹操的被子没有盖严实就上去盖上,没想到被曹操暴起掣床头剑杀之,又复睡下。次日早上做出一副懊悔的样子,却被杨修对着尸体一语道破:“非丞相于梦中,实汝在梦中耳!”

一次有人献上一盒上好酥糖,曹操吃了一口,盖上盖子,并在盖子上写下“一合酥”(注意是‘合’,而非‘盒’),放在书架上。旁人皆不知,唯有杨修见了,取来一人分了一口,曹操问及,道:“丞相所书,‘一人一口酥’也。”曹操大笑。

曹操建丞相府,请曹操去看。看完后曹操取纸一张,写一个“活”字贴在门上。旁人皆不解,唯有杨修见了,说:“门内活字,乃是阔字,丞相嫌门阔也!”一语中的。

曹操延杨修为丞相府主簿,知他性情跳脱,为防他跑了,便不时送纸条问他问题。时间一久,杨修每日都能猜到曹操会问什么问题,便在处理完公务后,写下纸条,用镇纸压好,叫看门人依次取出回复。一日风大,刮翻了镇纸,纸条乱了,曹操连问三个问题,回复的牛头不对马嘴,便差人来看,发现杨修如此应付,便很厌恶。

曹操攻打汉中,久攻不下,一日夏侯惇问军中口令,曹操正在吃鸡肋,顺口别说:“鸡肋。”杨修听了便收拾行装准备回家。曹操当晚睡不着,提手斧夜巡,看见不少士兵收拾行装,便问为何,士兵答之以杨修语:“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云云。次日曹操便以扰乱军心为名斩了杨修。

曹操刚刚有所成就时杀了大儒边章,后来更是依次杀了孔融杨修等大儒名士,故而染了不少恶名。

曹操身材短小而貌丑,一次匈奴遣使来朝,曹操以身鄙而请名士崔琰见之,自捉刀立床头。使者退后,命人闻讯,使曰:“魏王雅量非常,然床头捉刀人,乃真英雄也!”曹操恐其泄露,使人杀之。

曹操年轻时曾说死后愿墓碑上书“已故汉征西将军墓”,愿为大汉击匈(奴)灭乌(桓)。后来却说:“我当为周文王也。”果然其子曹丕代汉祚而称帝,改国号曰“魏”,自称魏文帝,追曹操魏魏武帝。

曹操妻丁氏,因子曹昂(非丁氏亲生)死于宛城与曹操吵闹,曹操遣回家。后来思念,上门去寻,把手放在丁氏背上,叫她一同回去,丁氏不应。曹操出门时又叫了一遍,丁氏只是不答。自此二人一辈子没有再见面。

曹操生平事迹,反反复复,时好时坏,也正如他所说:“汉室若无孤,更不知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但后来他剑及履及,上朝不拜,为人也欠妥,故而很难评述。

我的一些观点来自《三国志》《三国演义》《曹瞒传》等等,演义是小说,《曹瞒传》对他也持贬意,而《三国志》对他有些偏颇,有些失真也在所难免,请多多包涵。

曹操因为小妾未按约定时间叫醒自己,特别气愤,责怪小妾擅作主张,不听他的话,于是竟叫人将她活活给打死。

其实这个小妾是曹操非常宠爱之人,那天曹操在她房中休息,在睡前,曹操叫她在半个时辰后叫醒他。可半个时辰过了后,小妾见正睡觉中的曹操是十分疲惫不堪的样子,实在于心不忍打搅他。于是她擅作主张,决定不按约定叫醒他,而是让他再多睡一会儿。

 曹操一觉醒来,发现约定的时辰已过,就责问小妾为何不及时叫醒自己。小妾有心辩解,无奈曹操是一个要求下属必须百分之百遵命的人。小妾虽然出于好心,但也是违背了他的吩咐。于是曹操为了杀一儆百,就不容小妾辩解,叫人将她活活打死了。

曹操因为每天打仗,考虑国事,总是怕有人暗中陷害于他,是一个非常神经质的人。他有时候的行为常常令旁人不能理解,有一次他睡觉时,把被子给掉地上了,一个侍卫看见就前去帮捡起来,哪知曹操忽然跳了起来,拔出宝剑一剑就将这个侍卫刺死在地。然后又躺倒继续呼呼大睡,最后他起来时,还惊问是何人所为?得知是自己梦中所杀,竟表现出十分痛惜的样子。

其实这完全有可能是曹操故意而为之,目的就是让人不敢在他睡觉时对他不利。果然,曹操梦中会杀人的信息很快就不胫而走,各军士兵纷纷传言曹操睡觉时,是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绝对不可能在他睡觉时暗杀了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120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