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行》表达了作者和战士们一样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思想感情,中心思想:这首诗表现了守边战士们不畏艰苦,以及他们勇于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诗文简析: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强烈的爱国之情(这句就应该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了) 诗的前两句在交代了地点环境的同时,也烘托出了玉门关一带阴沉的苍凉气氛使人仿佛看到守边战士生活的艰苦和他们保家卫国的责任心后2句则写出身经百战磨破铁衣的壮烈形象,表现了守边将士们为国为民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南园十三首(其五)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从军行 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二者都写出了当时书生投笔从戎的壮怀以及诗人希望投身军旅、保边卫国的豪情,但后者描述了从戎书生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宁愿做个下级军官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表达了诗人忠贞的报国之心;而前者从反面衬托投笔从戎的必要性,实际上是进一步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愤激情怀。由昂扬激越转入沉郁哀怨。
都以戍边为题材,都表现边塞生活的艰辛。《从军行(其四)》重在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塞下曲(其二)》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战争的反对情绪。《从军行(其四)》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诗歌首句写边疆沉重压抑的环境,次句写战争形势的险恶。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和艰苦。这三句有力反衬了最后一句战士们誓词的分量之重。《塞下曲(其二)》运用了正衬、白描的艺术手法。诗歌开头四句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落笔,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的景象,最后两句描绘了临洮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的凄惨景象,战争的残酷得到了充分展现。
首先我想你
这三首诗的相同点:都是边塞诗,都有反映边关的景色和边塞的艰苦。
不同点:三首诗写的景致不同,情感表达的着重点也不一样。
《至使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此诗作者王维,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春,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涤西大破吐蕃军后,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实际是被排挤在外。在途中,王维写下此诗。这首诗不仅描写了“大河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大漠春景,同时也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被排挤的孤寂之情。
《从军行》作者王昌龄,《从军行》实际上是一组诗,共七首,最为著名的为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默认提问者所提是这一首。
此首诗 一样也描写了边关的景色,但描写的是黄沙万里中的雪山、边塞古城和玉门雄关,表达的是一种边塞军人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的雄心壮志。
《渔家傲·秋思》作业宋代王安石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诗描写了秋日边塞的黄昏:夕阳西下,在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中,边塞城门紧闭,一片荒凉景致。同时也描写了长期离家的军人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边塞诗
《凉州词》诗中以生活的美好与战争的残酷做对比,抒发了人生感叹,尽管这首诗的格调是悲壮苍凉的,但不悲观绝望;诗人对生活充满热爱,对死亡并不畏缩,“醉卧沙场”一语尤其显示出豪迈的气概。
《从军行》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