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是谁 边塞诗人都有谁

边塞诗人是谁 边塞诗人都有谁,第1张

1、王昌龄

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慨叹守将无能,意境开阔,感情深沉,有纵横古今的气魄,确实为古代诗歌中的珍品,被誉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

2、高适

字达夫、仲武,唐代边塞诗人。景县(今河北省衡水)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3、岑参

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去世之时56岁。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现存诗403首,七十多首边塞诗,另有《感旧赋》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铭两篇。

4、戎昱

唐代边塞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

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5、卢纶

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

名作《赴池州拜觐舅氏留上考功郎中舅》:“孤贱易磋跎,其如酷似何。衰荣同族少,生长外家多。别国桑榆在,沾衣血泪和。应怜失行雁,霜霰寄烟波。”

唐代诗人高适、岑参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1、边塞诗派。

边塞诗派是中国唐代诗歌流派。汉魏六朝时已有一些边塞诗,至隋代数量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又进一步予以发展,到盛唐则全面成熟。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而高、岑成就最高,所以也叫高岑诗派。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土人情,以及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形式上多为七言歌行和五、七言绝句,诗风悲壮,格调雄浑,最足以表现盛唐气象。其诗人除高适、岑参外,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王翰等。

盛唐的边塞诗具有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总体上讲它体现出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2、高适。

高适(700—765) ,汉族。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诗歌风格:

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代表作有:《燕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也写出了他们从军生活的艰苦及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并揭露了边将的骄奢*逸、不恤士卒和朝廷的赏罚不明、安边无策,流露出忧国爱民之情。

如:《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3、岑参。

岑参(约715年—770年),唐代边塞诗派代表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求仕不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744年(天宝三载)也就是三十岁时中进士,授兵曹参军。749年(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751年回长安。754年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757年(至德二载)才回朝。前后两次在边塞共六年。766年(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诗歌风格:

岑参的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他的好奇的思想性格,使他的边塞诗显出奇情异采的艺术魅力。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为他边塞诗词的主要风格。

代表作: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是岑参边塞诗中杰出代表作之一。《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也是写唐军出征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如: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⒄,雪上空留马行处。

4、其他:王昌龄

王昌龄(698-757)京北长安人,祖籍太原。盛唐浪漫主义重要作家,也是边塞诗派重要作家,主要擅长七绝,现存诗177首,其中七绝有75首,五言绝句有14首,占总数一半。在诗歌内容方面写边塞诗,闺怨诗,宫怨诗和赠别诗四个方面。有人认为他诗超过高、参,在七绝方面这一点也不过分,被称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唐代七绝数王昌龄写得最好,《出塞》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代表作是《出塞》、《从军行》七首。

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赏析——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要镇守龙城的飞将军李广还活着,就不会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飞将”是指汉武帝的镇守卢龙城的名将李广,他英勇善战,多次把匈奴打败。“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这首诗被称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悲壮而不凄凉,慷慨而不浅露,王诗《出塞》两首,本诗是第一首。

01 边塞诗派

在盛唐时期,还有一个作家群,是以边塞诗为主的。

主要是这样一批人,他们有比较长的军旅生活的经历,有军队生活的体验,而另外一些人呢,有的只有短暂的军旅生活的经历,有的甚至是根本没有军旅生活的经历,也就是说没有到过边地军营,但是他们对于边地生活,对于边塞的风光景物,他们是倾心向往,所以呢,他们也写了一些边塞诗。

那么,在这批诗人中,他们的诗歌都写军旅征战的生活,都写边塞风光景物,和一些边地的风土人情,以及征人思妇的深切思念。

因为这些作家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大体相同,诗歌风格大抵相近,所以,人们就把盛唐时期这样一个作家群,就称为“边塞诗派”, 其中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

当然除了这两位之外,还有一大批作家了,像大家熟悉的王昌龄,王之涣,崔灏等等。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声势比较大的边塞诗派。

盛唐边塞诗应该说是相当繁荣了,其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我们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在盛唐时期,会出现这样一个边塞诗派?

我们也可以通过社会原因和文学自身的原因这两方面来看一看。

02 唐朝边塞诗繁荣的社会原因

社会原因第一个就是社会现实的状况,盛唐时期,唐王朝国势鼎盛,军事实力非常强大,边疆驻军众多,边事不断。

那么,第二个社会原因是,由于国家蒸蒸日上,文人的精神状态昂扬奋发。

所以说,盛唐时期,边塞诗的大师涌现,应该说和文人的这种精神状态是大有关系的。有些作家并没有长时间的军旅生活,甚至是没有军旅生活经历,但是,他们也向往边塞,向往军旅,也写了很多边塞诗。

03 文学自身的原因

这是我们从社会原因来考察,再从文学自身的原因来看。

中国边塞诗历史渊源悠久。尽管在盛唐之前,还没有一个边塞诗派,但是边塞诗是古已有之,比如先秦的《诗经》、《楚辞》都有军旅征战的内容,写了人物的思想状态,写了为国捐躯的这种精神。

秦汉时期的汉乐府中均有描写战争的篇章;魏晋南北朝时期,边塞诗渐多,比较有名的曹植的《白马篇》,鲍照的《北门行》等;隋和初唐,边塞诗更趋繁荣和成熟,像《从军行》。

可以说,从《诗经》开始一直到初唐时期,有关边塞生活的内容,有关军旅生活征战的内容,有关抒写征人的雄心壮志,为国捐躯的这些内容,可是说是不绝如缕了。

这些都为盛唐边塞诗的繁荣开了风气,积累了经验,提供了借鉴。这是我们探讨了一下,盛唐为什么边塞诗如此的繁荣。之前是有边塞诗,没有边塞诗派,那到了盛唐时期,同时涌现了一批这样的作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诗派。

上面,我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什么叫边塞诗,边塞诗形成的原因,下面,我开始谈谈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之一,岑参。

04 边塞诗人杰出代表人物岑参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岑参的家事和生平。

岑参(715—770),南阳人,相门之后,也是说他们家世世代代都是做大官的。他的曾祖父,祖父,伯父都做过宰相。

但是,岑参之人不愿意像普通文人那样,从头爬起,做个小官,不犯错误,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三年一个小升,五年一大升,慢慢往上爬,他呢,不愿望走这样仕途的老路,而愿意到边地去建功立业。于是他就主动要求到边地去供职,这样呢,他有两次到西北军中供职的经历。都是在今天的新疆。

第一次,于天宝八载(749年)赴安西,呆了两年左右,回到了京城;三年之后,天宝十三载出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副手,类似于军中的副官)。在新疆长达八年的军营生活经历,为他的边塞诗的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后的条件。

回朝以后,经杜甫等人的推荐下,做过一些官职,于宝应元载出任关西节度判官,以协助平息叛乱,后又讨伐过安史军的叛乱。后出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

05岑参的诗歌创作

岑参有丰富的军旅生活经历,为其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同时,岑参热爱军旅生活,以赤诚之心投入军旅生活。

他写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这首诗,表达了他此时的心情。写出了为了王事,就不考虑个人的利益,不考虑妻子这么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对他写边塞诗也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06 岑参边塞诗的内容

这么多边塞诗,都有哪些主要内容,我们来看来一下。岑参边塞诗的内容,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表达了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既体现了本人的精神状态,也体现了盛唐诗人朝气蓬勃,不畏艰苦的健康心态。

这一内容为盛唐边塞诗人所共有,而岑参则尤为突出。

他曾经一再的表示,说“

银山碛口风似箭,铁门关西月如练。

双双愁泪沾马毛,飒飒胡沙迸人面。

丈夫三十未富贵,安能终日守笔砚。 ”(《银山碛西馆》)。

“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这都表明了,他想要在边疆,在战马,在战场上,求取功名,这才是英雄一丈夫。

在安史之乱暴发以后,他又把从军与平贼这两方面的内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像他的行军二首里面,讲到这方面的内容:

后悔早年多念念书,如果学学弓箭的话,也可以亲自去杀敌去。所以,这么一种雄心壮志,这么一种健康向上的心态,在他的边塞诗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

第二个,详尽而真实地描写军旅生活。如其《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

这些诗作,既写出战士们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也反映了他们内心的某些哀怨不平,既有将士们对军旅火热生活的赞美歌颂,也有对军旅征战的恐怖遭遇的描写。

这些雄心、哀怨、歌颂、恐怖的体验,都为读者提供真实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新鲜内容。

也就是说,在传统边塞诗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些新鲜的内容。

第三个,对边塞风光景物及边地风俗民情的描写。

这在岑参的诗中是非常具有特色的,甚至某些东西呢,可以补史书之不足。岑参的主要军旅生活在西北边地新疆一带,所以他的边塞诗对新疆的边塞风光景物有着大量的描写。

比如,写火山云的瑰丽(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热海水之炙热( 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 )、天山雪之常年不化(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崔嵬 ),早来的风雪严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军中的宴会( 琵琶长笛曲相和,羌儿胡雏齐唱歌 )、异族的歌舞( 回裾转袖若飞雪,左鋋右鋋生旋风。 )、各族人民的融洽交往( 军中置酒夜挝鼓,锦筵红烛月未午 )。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这些罕见的风光景物和异域风情,是我们内地人看不到的,给边塞诗带来了全新的内容,这样就使读者耳目一新。

此外,还有一些表达友情,表达思乡之情的作品。比如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像他的《逢京入使》,还有大量的送别诗,都表达了乡情和友情。

07岑参边塞诗的艺术特色

在艺术上可以说是很有特色的。

形式上:

岑参边塞诗最主要的特色是壮丽恣肆的浪漫主义。形式上,岑参多采用形式自由的歌行体,也就是说形式比较自由,尤其擅长使用七言歌行体(白、走,轮)。

因为这种形式,篇幅长,诗体灵活,适宜表达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思想情绪,注意内容的表达,即事命题,极富创作性,字里行间充溢着奇情壮彩,把他这种雄心壮志,高昂情怀都富有艺术性的表现在了诗中。

从他的主要表现手法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丰富的想象,二是奇特的夸张,三是节奏的多变。

如其《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诗并非只是随军出征生活的纪实,送他的主帅去讨伐敌人,但是诗中描写征战的环境,描写军中的生活的艰苦,将士们这种高昂的斗志,这首诗并不是纪实,而作者结合环境,加入了自己丰富的想象。

完全是出于一种想象,当时的环境,战况,都写得非常生动,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奇特的夸张,也有精妙的比喻。

再比如大家,很熟悉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同样是想象奇壮,比喻精妙。

节奏的变化上: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破偶为奇,三句一转韵,奔腾跳跃,有如急风骤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或两句一韵,或四句一韵,韵换意转,跳跃灵活。

岑参的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取景生动,想象奇特,比喻新奇,色彩丰富,画面瑰丽,意境高远,情景交融,形成奇壮瑰丽的艺术风貌。

杜甫说:“岑参兄弟皆好奇”,这说明奇丽是岑参诗歌的主要特点,但是这种想象奇丽又不是一味的猎奇夸张,而是贴近于现实生活,写得入情入理,让人觉得真实可信。

当然,他写景抒怀绝句这类的内容,也写得很有特色,如其名作《春梦》、《逢入京使》等。

此外,他虽然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但他还写过不少山水诗,其山水诗数量仅次于王、孟,并以“清丽”著称。

岑参的诗在当时和后世均享有很高的地位。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用平淡质朴的语言表现了将士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这一部分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这句诗出自唐代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扩展资料: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

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诗歌意境新奇,风格奇峭,气势磅礴,想象丰富,词采瑰丽,热情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其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在盛唐时代,岑参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少年时期,岑参创作的写景诗风格清丽俊逸,诗风颇似谢_、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如《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晚年时期,岑参创作的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

盛唐边塞诗的特点,在于以下四个方面: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

(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就边塞诗的体裁来看,包括歌行在内的古体诗创作已经成熟,蔚为大观,

代表作品有:

李颀

《古从军行》

野营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岑参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弯弯月出挂城头,

城头月出照凉州。

凉州七里十万家,

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

风萧萧兮夜漫漫。

另一个方面,近体边塞诗也走向成熟。

代表作品有:

王昌龄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

王昌龄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关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以报生擒土谷浑。

王之涣

《出塞》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翰

《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岑参的边塞诗以具有特色的语言,鲜明的情调,把西域地区的雄伟壮阔、绮丽多姿的自然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他把激烈征战、远戍思乡、将军逸乐、战士悲苦等等内容都写入诗中,热情地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卫祖国而英勇抗敌的战斗精神。历来被认为是“边塞诗”作者中成就最高的一个。

岑参边塞诗的写实之“奇丽”。岑参边塞诗当中既有“花门将军善胡歌,叶河薯五能反语”,“浑灸犁中烹野驼,交河美酒金叵罗”的生活之奇;也有“秋雪春仍下,朝风夜不休”的物候之奇;还有“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山雪崔嵬”的边地自然风光之奇。

扩展资料:

岑参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因聪颖早慧而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后获授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

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789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