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李靖的关系如何?

唐太宗和李靖的关系如何?,第1张

作为唐太宗麾下的得力干将,李靖先是随李世民东平王世充,后又与南梁政权的萧铣对峙。针对时局,李靖分析厉害,上陈十条计策,高祖李渊闻之大喜,委任其统握三军。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同样病重的李世民却强打精神去看他,眼见英雄迟暮,太宗涕泪俱下,安慰说大唐历代皇帝都不会忘记他的功勋。同年7月2日,李靖溘然长逝,享年79岁,太宗追赠司徒、并州都督,并赏赐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赐谥号为“景武”。

主要影响

李靖早年入秦王李世民幕府,随之征战。武德二年(619年),入蜀协助赵郡王李孝恭筹划消灭南方割据势力萧铣。次年(620年)三月,击败开州(今四川开县)蛮首冉肇叛军。武德四年(621年)正月,向李孝恭献平萧铣十策,助其统十二总管兵。

以功加授岭南道抚慰大使、检校桂州总管,于是度岭至桂州(今广西桂林),招抚岭南九十六州。武德六年(623年),协助李孝恭统七总管兵镇压反唐的辅公祏军,俘斩辅公祏。

李渊知道李靖准备告状这件事非常生气,准备直接杀了李靖。可是行刑前,李靖却喊了一句:你平定天下是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现在却因为私人的恩怨杀了我,那和昏君有什么区别。这个时候李世民也跑过来向李渊求情。李世民平日与李靖接触的比较多,对于李靖比较了解。

他跟李渊说:李靖这样做只是因为他是一个臣子,他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倒不如重用李靖。李渊一听也很有道理,之后便放了他,把他派到李世民的麾下效力。正如李世民猜想的那样,李靖这个人非常有军事才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李靖出生官宦之家,一家子都是文臣武将。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他对于兵法非常熟悉。来到李世民麾下后,李世民对李靖非常重视。就在李渊刚刚建立唐朝不久,胡人王世充又在河南称帝。李世民极力推荐李靖作为先锋大将,不久在李世民和李靖的完美配合下,王世充就被消灭。

经过这场战役的配合,李世民更加坚定自己没有看错人。由于当时突厥地区比较猖狂,总是冒犯中原地区。李世民继位不久后,就派李靖去剿灭他们。李靖不辱使命,再次获得胜利。由于李靖的个人才能很突出,李世民一路把他提拔到了宰相之位。

几年后李靖由于脚上疾病复发,不得不辞去了宰相一职。李世民很是舍不得,但因为有病也无可奈何。为了让李靖走路方便一点,李世民还特意送了他一根拐杖。

纵观唐朝289年的历史,可谓名将云集,灿若星河,但若论唐朝第一名将,非三原李靖莫属!李靖一生南平萧铣、辅公u,一统江南;提三千骑兵攻灭东突厥,活捉颉利可汗;率诸将大战积石山,西定吐谷浑。此外李靖还不遗余力的奖掖后进,将平生所学传授给苏定方,为唐朝培养了又一位名将!

李靖为唐朝的统一,以及对外战争立下赫赫战功,但鲜为人知的是,他其实曾与唐高祖李渊结仇,李渊两次准备要杀他,但李靖大难不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且看我一一道来。

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李靖出身官宦之家,年轻时博学多才,史称少有文武材略。他还精通兵法,连他的舅舅、隋朝名将韩擒虎都对其赞誉有加,"可与语孙、吴者,非斯人尚谁哉!"。此外隋朝重臣杨素、牛弘也对他十分器重,但是李靖的仕途却非常不顺,先后担任长安县功曹、殿内直长、驾部员外郎等低微的官职。

隋朝末年,已经四十多岁的李靖才熬到马邑郡丞这样的一个中级职务。不久后东突厥侵犯北部边疆,隋炀帝派自己的姨兄、右骁卫将军李渊统率军队,与马邑郡守王仁恭、郡丞李靖一同北击突厥。突厥很快就被击退,但李靖却发现了一个问题,身为太原留守的李渊暗中招兵买马,结交豪杰,意图不轨。

李靖是隋朝的臣子,却没有反叛隋朝的意图,他伪装成被押解的囚徒,准备赶赴江都向隋炀帝揭发李渊。但李靖的意愿落空了,当他走到长安时,通往江都的道路阻塞,未能成行。没过多久,李渊父子在太原起兵,并迅速攻占长安。李靖因告密而被俘,并准备处死。

李靖眼见得自己一身才能未能施展,便高声疾呼: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秦王李世民也为李靖求情,李渊也感觉欲谋大事,急需人才,于是赦免了李靖,并把他安排在李世民的麾下。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李靖的磨难并未就此结束,李渊对他还未完全信任。

620年,唐朝与割据荆襄、岭南的萧铣发生冲突,为了平定萧铣的南梁政权,唐高祖李渊调李靖赴夔州(今重庆奉节)安辑萧铣。李靖率数十轻骑抵达金州(今陕西安康)时,适遇蛮人邓世洛率数万人啸聚山谷,而庐江王李瑗进讨,却接连战败。李靖便为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但因此也耽误了时间。

抵达峡州(今湖北宜昌)后,李靖根据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据险固守,成功阻止了萧铣的进犯。但身在长安的李渊却认为李靖是逗留不进,下诏让都督许绍峡州都督许绍将其斩杀,幸亏许绍惜其才,为之 ,才保住李靖一命!

不久之后,李靖的表现机会就来了,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赵郡王李孝恭率军出战失利,李靖只率八百士卒袭其营垒,又在险要处布下伏兵,一战杀死冉肇则,俘获五千多人。李渊得到捷报后大喜过望,高兴地对文武言道: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

接着李渊又降下诏书褒奖,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此外李渊还给李靖写了一封亲笔信,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李靖这才彻底赢得李渊的信任,也为他以后大展身手奠定基础,这一年李靖四十九岁。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前,和李建成李元吉斗智斗法,除安插太子府和齐王府卧底如常何之流外,还想争取朝中大佬支持,于是向李靖李勣求助。二人的表态《资治通鉴》和《旧唐书》可谓大相径庭。

《资治通鉴》记载,当时李世民亲信嫡系如程咬金秦琼等人都被支走了,府内只剩高士廉侯君集尉迟恭等人。这几人日夜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杀掉李建成李元吉。但是李世民犹豫不决,就去问灵州大都督李靖,李靖保持了沉默。又去问行军总管李世勣,李世勣说,这是秦王你和太子齐王的家事,我是外人,河边无青草不用多嘴驴。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特别敬佩这二位,称赞他们是“纯臣”。但是《旧唐书》却记载,李建成和李元吉每天在李渊跟前说李世民坏话,积毁销骨,说的李渊都信了,要对李世民下手。李世民怕得不行,但是无法可想,不知所为。此时李靖李勣送上门来,多次给李世民打气,大王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但是李世民没有听。其实用脚趾头都能判断出来,《旧唐书》说的太离谱,《资治通鉴》可信,原因有三。

第一,李靖李勣并非李世民嫡系。李靖是关陇集团军事代表,舅舅是前隋名将韩擒虎,自己在协助李孝恭征伐江南时立下赫赫战功,李孝恭因为功高被李渊猜忌,软禁到长安城闲住,李靖就是实际上征南军队的头,但是李渊对他也不放心,打发到灵州当都督。

灵州位于今天宁夏,可见李靖也远离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他和李世民交集很少,相反关陇集团总体上是支持李建成的,所以李靖应该对李建成更为认同才对,根本不会一把抱住李世民大腿。

有人说李世民曾经救过李靖的命,所以李靖感恩戴德。其实李世民只是帮李靖说话的众多人之一。李渊入长安为了得到关陇集团支持,是不会对李靖轻下杀手的。李勣是山东豪杰军事代表,虽然跟着李世民征讨过王世充,但是此人一贯站队谨慎,用陈寅恪先生话说绝非正人,是不会搅和在李世民兄弟权力争斗中去的。玄武门之变时李勣时任行军总管,行军总管权力很大,是代替皇帝临时督管出征部队的长官。

所以他犯不着给李世民卖命。其实一直怂恿李世民下决心的也就是秦王府那几个人,程咬金秦琼尉迟恭张公瑾长孙无忌等人,当然督促李建成对李世民下杀手的也无非魏征等太子府嫡系,至于别人,也就站在那儿不说话看看,管你兄弟俩人脑子打成狗脑子。

第二,两人犯不着趟这摊浑水。李靖和李勣作为军事技术人才,又非太子府秦王府嫡系,无论谁上台都不会被高度重用,当然也不会被弃用,出于现实利益考量,也不必掺和到李氏兄弟的斗争中来。跟着谁都有肉吃,何必冒这风险。

李世民晚年征辽,带着李靖李_两大战神为何惨败

贞观十九年四月,唐太宗李世民亲统六军从洛阳出发,至幽州誓师。与此同时,前军李世绩和李道宗已经兵临新城之下,折冲都尉曹三良引十余骑,直压城门,城中惊扰,无敢出者。

十几个骁勇战士就把高丽人吓得不敢出城。

五月中旬,李世民率领大军渡过辽河,然后走到一片沼泽地带,过不去,将作大匠阎立德布土作桥,军不留行,撒桥以坚士卒之心。后来薛仁贵征东有个故事,叫做如履平地,是说李世民晕船,不敢上船过河,大家伙儿都很着急,军师徐懋公想了个办法,就是把所有的大船都连起来,从江这头连到江那头,做成陆地的样子,让李世民骑着马直接跑了过去。当然这是演义,真实的历史是从这一段来的。

破釜沉舟,毕全功于一役,要么给我死在这里,要么得胜回朝,可见李世民这一战决心很大,也相当自信。可惜人活得太自信也不是啥好事,要不是半路杀出一位猛人,他就差点回不来了。要是那样的话,历史估计还真就改写了。

六月,李世民率兵进攻白岩城。两军决战,将军契瑟何力带领劲骑八百挺身陷阵,结果被敌人的长槊刺中其腰,薛万备单骑拔何力于万众之中而还。契瑟何力怒发冲冠,束疮而战,从骑奋击,遂破高丽兵,追奔数十里,斩首千余级。

重伤不下火线。

接着加紧攻打白岩城,右卫大将军李思摩中弩矢,太宗亲为吮血,将士闻之,莫不感动,白岩城主孙代音请降。李世民亲自给受伤了的战士吸吮脓血。不得不说李世民在用人方面真是一流好手。

接着进攻安市城,大破援军。援军主力为高丽兵,特种部队为__骑兵,共十五万。

决战期间,李世民与长孙无忌等从数百骑,乘高望之,观山川形势,可以伏兵,及出入之所。

这座无名山头后来因为李世民作为战时指挥中心而出了大名。

李世民夜召文武计事,命李世绩带领步骑一万五千,列阵于西岭,长孙无忌带领精兵一万一千为奇兵,绕到敌人后面攻击,李世民自己率领步骑四千,挟鼓角,偃旗帜,登北山上,敕诸军闻鼓角齐出奋击。

只闻锣鼓一响,三军尽出,包敌人饺子。

战斗初起,一员白袍小将奋勇而前,所向披靡,众军感愤,杀得高丽人丢盔弃甲,血流成河,战死两万多人,敌将高延寿、高惠真率残兵36800人投降。

此战之后,李世民将自己驻军之山改名驻跸山。

但真实情况真是这样的吗?隋唐嘉话不是这么写的。

太宗将征辽,卫公病不能从,帝使执政以起之,不起。帝曰:吾知之矣

李世民说,你们请不动,我来。

明曰驾临其第,执手与别,靖谢曰:老臣宜从,但犬马之疾,曰月增甚,恐死于道路,仰累陛下

帝抚其背曰:勉之,昔司马仲达非不老病,竟能自强,立勋魏室

靖叩头曰:老臣请举病行矣

至相州,病笃不能进。

李世民亲自去请,李靖还说,我老了,病的不行不行的,怕死在半路给您找麻烦。李世民拍着他的背说,那你好好养病吧。想当年司马懿也是老的不能不能的爬不起来,但是后来挣扎起来,竟然能给曹魏立功,你要跟他好好学。李靖差点吓死,磕头说,我行,我能行,我病了也能行。

走到半路,实在是病的走不了了,李世民一看这哥们不是装的,算了,那你就在这儿养病吧。

驻跸之役,高丽与_羯合军,方四十里,太宗望之有惧色。

李世民只有五万人,但是敌人却有十五万,三比一的比例,李世民虽然一辈子打的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可是这一次心里没底。

江夏王进曰:高丽倾国以抗王师,平壤之守必弱,假臣精卒五千,覆其本根,则数十万之众,可不战而降

帝不应。

李道宗说,您给我五千人,我去给您把平壤拿下,但是李世民不听。这就是当年魏延想带一队出斜谷直取长安一样,诸葛亮不许。吕思勉先生分析,带的人少了不管用,多了诸葛亮没有。并不是诸葛亮不懂出奇兵的道理。

这个道理李世民也懂,只是李世民一共才五万人,决战前夕,不能分兵给他。

既合战,为贼所乘,殆将不振。这里的贼指__兵。战役结束后,太宗在数万俘虏中收__三千三百人,悉坑之,胡三省注,以__犯阵也。

差点就被__人给突破阵地。要知道保卫他的禁卫军是四千步兵加骑兵,而冲阵的是五千__兵。__兵的骁勇善战是出了名的。

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时的战场形势,高丽人派五千__人进行了斩首行动,你们去把李世民收拾了,擒贼先擒王。要不是出了薛仁贵,后果不堪设想。

驻跸之役,六军为高丽所乘,太宗命视黑旗英公之麾也,候者告黑旗被围,帝大恐。须臾复曰围解,高丽哭声动山谷,_军大胜,斩首数万,俘虏亦数万。

薛仁贵就是李_所部的一个下级军官,在他的鼓舞下,唐军振发了士气,最终大胜。

有人说,两军决战,一个人的力量就那么重要吗。重要,狭路相逢勇者胜。

李世民回去,谓卫公曰:吾以天下之众,困于蕞尔之夷,何也靖曰:此道宗所解

时江夏在侧,帝顾之,道宗具陈前言,帝怅然曰:时匆遽不忆也。

李世民问李靖,我打了一辈子仗,为何差点栽倒小小的高丽手里。李靖说,因为你没听李道宗的话。李世民说,当时情况太紧急,我都没注意他说了些什么。

其实这是因为李世民亲自坐镇,别人都放不开手脚。一切以护驾为目的,就如我们下象棋,如果将没了,那别的子儿都在没用。

七月,太宗督诸军攻安市城,至九月不下

世绩遂攻安市,安市人望见上旗盖,辄乘城鼓钞噪,上怒,世绩请克城之日,男女皆坑之,安市人闻之,益坚守,攻久不下。

接着是攻城战,唐军攻了两个月,不下午,眼看要立冬了,草枯水冻,士马难久留,且粮食将尽,只好班师

回去后把被自己扑倒的魏征墓碑扶了起来,如果魏征活着,我不至于有此一行,差点坏了名头。其实这是因为此战没胜,胜了之后就没这话了。

回去李世民赋诗一首伤辽东战亡:凿门初奉律,仗战始临戎。振鳞方跃浪,骋翼正凌风。未展六奇术,先亏一篑功。防身岂乏智,殉命有余忠。

大家伙都太卖命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194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