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跟谁结婚,都先看看这几点

无论跟谁结婚,都先看看这几点,第1张

文本|一次一篇文章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结婚前擦亮眼睛。

很多夫妻在婚姻走到尽头的时候互相指责:“我以前是瞎子,所以嫁给了你这样的人。”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问题:很多人在决定结婚的时候,并没有彻底了解对方。

在交往之初,人们总是善于伪装,把自己不好的一面隐藏起来,只把好的一面展示给对方。

但是伪装永远不会长久,这也是很多人婚后感觉被骗的原因。

是本性的伪装,但是在你结婚之前,你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看到这个人的本性。

看看ta的家庭。

一个人三观的形成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很多情侣在决定结婚前都会去对方父母家拜访,也就是俗称的“见父母”。

但是见家长也是双重考验。对于父母来说,观察女婿或儿媳的品行是一道屏障;但对你自己来说,是更好的了解结婚对象的重要手段。

去对方家,这些方面一定要注意。

经济状况

年轻的时候觉得两个相爱的人结婚很庸俗,很厉害。长大后才发现,这种力量不是没有道理的。

双方家庭条件相差太大,带来的不仅仅是三观上的巨大差异,还有地位上的不平等。

以前看电视剧《金粉世家》,觉得那是一个真的很悲伤的爱情故事。

富家子弟金妍熙对冷清秋这个不受欢迎的女学生一见钟情。为了让冷清秋爱他,金妍熙想尽了办法:

住在她家隔壁;去她高中当老师;暴雨中她跑了半个北京;甚至因为她的话,她把百合花绑得满藤都是

然而结婚才一年,最终结婚的两个人就成了一对怨偶,最后不得不在相向而行的列车上分道扬镳。

为什么?以前不懂,长大了突然懂了。

究其原因,无非是我妈在《清秋》里常背的那句“齐菲达连”。

因为家庭情况如此不同,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不同世界的人。冷清秋看不上金妍熙的铺张浪费,金妍熙不懂冷清秋的高傲。

在热恋的时候,可以无视对方所有的不满。当婚后激情褪去,不同的三观成为激化矛盾的最大原因。

同样,因为冷清秋家境贫寒,跟她吵架时,也能轻而易举地把她拽到镜子前问她:“从头到脚,哪个不是金家的,哪个是冷家的?”

然而,他没有对家境相似的白秀珠说过这样一句话,尽管之前吵得很凶。

贫富差距太大,就算再相爱,富的一方也难免会生出一种无意识的鄙视。

这段不平等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很多艰辛。

父母的相处模式

一个人对婚姻的理解,其实是靠观察父母和亲戚的婚姻。

一个男生,如果家里所有的家务都是妈妈做,爸爸只负责当甩手掌柜,那么他认为“女人做家务是天经地义”的可能性就比别人大很多。

一个女孩子,如果父亲负责家里所有的经济来源,母亲认为女人只负责漂亮,那么她觉得“男人生来就是养女人的”,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认知都是在一个人不是真正懂事的时候形成的。当他成年后,即使意识到不对劲,那么那些观念也根深蒂固,难以扭转。

有一个大学同学,他的父母、爷爷奶奶和大伯月经关系不是很好,经常吵架,有时候还会陷入家暴。所以在他小时候的认知里,“夫妻俩吵架完全正常”。

后来他上了大学,看到其他学生家长的相处方式,才知道即使有分歧,夫妻俩也能心平气和好好谈谈。

但是那个时候,他改变不了。后来结婚了,总是和老婆吵架。虽然他拼命控制自己不去做,但他的胳膊还是抬了好几次。

所以很多时候对方父母的相处模式隐藏了他的三观和你婚后的相处模式。

Ta父母对你的态度

从2002年到2019年,中国的离婚率一路攀升。有机构做过调查,导致离婚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婆媳关系。

婚姻中最难调整的不是夫妻关系,而是自己和对方父母的关系。夫妻关系再好,也时不时会有一方家长跳出来给你添点麻烦。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必然会出现裂痕。

如果大家都能像papi酱一样,双方父母五年没见面,过年都回老家,完全不来往对方父母也没问题。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接受这种生活方式,所以婚前观察对方父母对你的态度极其重要。

如果你的另一半的父母在结婚前已经对你表现出明显的不满或轻视,无论你怎么努力,你都要慎重考虑是否要和你的另一半结婚。

看看ta的朋友圈。

作家贾平凹说过: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什么样的生活。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向上的人在一起,你就不会抑郁。与智者同行,与高人互动,你不会安于平庸。

这句话可以用来考验别人,也可以用来自问。

俗话说,你可以通过一个人的朋友来判断他。一个人无论兴趣爱好是否相同,总会和三观相似,爱好相同的人交朋友。

所以想快速了解一个人,就去看看ta身边的朋友吧。

一个正直坦荡的人,不会与投机取巧、心怀不轨的人真诚相交;一个勤快自律的人,肯定不会和游手好闲、吃等死的人为伍。

如果ta在你面前的样子和ta在朋友面前的样子完全相反,那你就要好好想想,是不是被对方的伪装欺骗了。

物以类聚,虽然很绝对,但没有道理。一个人身边的朋友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个人的真实素质。

同时,对方朋友对你的态度也反映了ta私下对你的重视程度。

去年闺蜜毅然和交往一年半准备谈婚论嫁的男朋友分手,原因是男方朋友随口一说。

当时她男朋友出去聚会,玩得太开心了。她不放心,打了个电话。结果在电话那头,他明明听到朋友在喊:“那个女的怎么又给你打电话了?”

只是一个名字,让她去死,一颗嫁给对方的心。她已经猜到了一年多来,每次他向朋友提起她时,对方是多么的不屑,以至于朋友们可以肆无忌惮地叫她“那个女人”。

通常,忽视可以欺骗自己,但朋友的态度直接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ta爱不爱你,看ta身边的人对你的态度就能看出一二。

看ta对陌生人的态度。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通过一个人对陌生人的态度来了解他?”

其中一个回答是这样的:“因为陌生人和你的兴趣无关,对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取决于智商和情商,对无关者的态度取决于素质和修养。”

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不能决定ta对你好的上限,但可以决定感情消失时ta对你自卑的下限。

就像之前网上流行的一句话,你的另一半对服务员的态度就是婚后ta对你的态度。

人的一大缺点就是把最好的脾气留给陌生人,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在外人面前,脾气还是会有所收敛,而在亲人面前,缺点就会充分显露。

如果一个人平时对陌生人很粗鲁,不懂得尊重别人,那么对外界还是这样。婚后两人发生矛盾时,

每个人对婚姻都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期待。虽然世界上没有百分百兼容的婚姻,都是靠相互包容和磨合,但总有一些矛盾无法调和。

婚姻不是儿戏,值得大家认真对待。婚前仔细观察思考,不仅是对婚姻负责,也是为了以后更幸福。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结婚前擦亮眼睛。

作者:张一条,一个马甲新媒体编辑。猜猜我是谁。

1

今天去表姐家吃饭,她让我去学校把两个孩子一起接过去。

接到孩子时,小外甥说:“天气好热,能不能买个雪糕?”,我们便去了便利店。

冰柜里,孩子们都喜欢的巧克力味道只剩下一个,小外甥女乖巧地说:小姨,我要草莓味就好了。

我心想这孩子真是懂事又体贴,表姐教的真好。

饭后,我和表姐聊家常,小外甥女在一边看喜羊羊,小外甥突然跑过来说要看奥特曼,小外甥女低了低头咬了下嘴唇虽然极不情愿,还是缓缓把遥控板递了过去。

见此情景,我突然明白,下午巧克力味雪糕让出去不是因为懂事,而是她早已经习惯委屈自己来成全别人。

忽略自己的情绪而迎合别人,小外甥女以后很可能长成讨好型人格。

很多人看到别人家的小孩乖巧懂事总是一脸羡慕:我们家孩子怎么就是不听话不省心呢!

然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却曾告诫父母:很多小时候太“懂事”的孩子,会形成讨好型人格,长大后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因为他们习惯了以满足他人意愿、获得他人的肯定为生活主导,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需求,长期内心压抑十分痛苦。

知名作家蒋方舟曾在奇葩说里讲过自己被“讨好型人格”绑架的经历:因为希望获得所有人的喜欢,所以从来没有和任何人产生过真实的关系。

2

懂事孩子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蒋方舟谈到自己的“讨好型人格”,她说当时整个世界观都是崩溃的。

不敢和对方争吵,不敢反驳别人,非常害怕起冲突,非常害怕让别人觉得不高兴。即使是不认同对方的观点也要很恭敬的随声附和。

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情绪,觉得自己是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人,尽管自己已经非常不愉快依然不会表现出来。

对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想努力的表现让对方喜欢自己。只一味迎合别人的喜好,追寻别人的认可,甚至变成了阿谀奉承的感情奴隶。

知乎上有一个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提问。

有一位答主说:我活得太压抑了。

打车时,司机想聊什么我都会不好意思拒绝然后会配合着聊。

平时微信聊天,都会反复斟酌自己的用词和表情,对话框里的文字总是删了又删想了几遍才敢发送,生怕说错什么惹对方不开心。

同事中从来不发脾气,今天帮忙改ppt明天帮忙写文案。只要对方提出希望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尽力满足对方的需求。

总之一旦有事情进展不顺,就都会责怪到自己身上。“委屈自己,成全别人”就是我的人生信条。

我太累太痛苦了!

3

过于懂事的孩子

来自自我价值缺失的家庭

武志红说:懂事,是一种很深的绝望。

懂事,从来不该是一个褒义词。

太懂事的人最累;因为懂事,总替别人想,因为懂事,总是笑着原谅;因为懂事,总是包容谦让!

我的同学小雅,为人和善乐于助人。

因为太乐于助人,工作以后办公室谁有事情都会找她帮忙,她从来不拒绝都笑着说好。

后来有一天晚上很晚了她还在加班我问她为什么这么晚还不回去,她说帮忙同事做的报表还没整理好,我说为什么同事提的时候她不直接拒绝?

我问她:你这么喜欢工作吗?

她说:不好意思拒绝,怕同事不高兴,我也没什么事就辛苦一下吧。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从小她的妈妈就教育她做个体贴懂事的乖孩子才会招人喜欢。

讨好型人格的形成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对于安全感、对他人的爱和肯定,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

4

讨好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那么,讨好型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呢?

1、童年时期父母陪伴的缺失。

在安全感生成期如果没有父母的陪伴会使孩子变得孤僻胆小,会对孩子造成消极的影响。

忽略陪伴会使孩子很敏感,学会察言观色,敏锐察觉到别人的需求并无条件的满足。

2、否定式的生长环境。

当孩子表达自己真实需求和意愿的时候,父母经常把“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别那么不懂事”等否定语气挂在嘴边,孩子就会形成不敢表达自己需求的情况,难以拒绝他人的请求,牺牲自己的感受迎合别人即使心里不开心也不会说出来。

3、不和谐的家庭氛围。

父母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摔东西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孩子会觉得是因为自己不懂事不听话才导致父母吵架,就会变得小心翼翼非常害怕和别人起冲突,从而形成讨好型人格。

5

如何教出“不懂事”的孩子

前段时间,同事李姐的孩子因为爸爸不带他去游乐场而跟爸爸理论,爸爸无法说服他,给李姐打电话“告状”,李姐和孩子讨论了很久,最后才达成一致。

办公室的人都说李姐过于娇惯,孩子才这样不懂事。

李姐却说:“这才是孩子该有的样子呀,不需要讨好别人,能够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敢于为自己所求去努力争取。”

父母要怎样做才能让孩子学会不讨好?

1、给孩子轻松愉悦的生长环境。

望子成龙,很多父母对小孩子会非常严格,稍有一点错误就会严厉的呵斥指责。长期以往,孩子会觉得压抑从而内心会有改变。

父母应当理性的面对孩子的问题,多沟通,让孩子觉得和父母交流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有任何条件。

生活中有些父母会说你不乖我就不爱你了,当孩子听到这句话会增加他们心理的负担,由于害怕会使孩子开始讨好父母变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时间一长就成了讨好型人格。

无论如何,父母都应该让孩子知道,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

3、多给孩子认可和鼓励。

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认可,小孩子也是一样。

鼓励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能让孩子树立信心、能激发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从而变成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4、 尊重孩子的一切。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尊重孩子的个性。孩子不是附属品,无论是谁,都没有权利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更不能替他做选择。

愿所有父母能让孩子自然成长,也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真正的自己。

一切都会好的,这个年龄段应该努力完善自己,精彩自己的每一天。

对待父母我们只管尽孝,尊重他们的一切选择。

在他们吵架的时候,心烦就出去透透气。

如果担心动作过激,就在旁阻止他们伤害彼此,必要的时候找来长辈甚至报警。

在他们情绪平复的时候,和他们严肃认真的聊一聊这件事情对你的影响,一般吵架的家长都会更加在意自己的孩子。

他们继续争吵是因为生活在继续,他们争吵的原因依旧存在。

这一切,并不代表我们作为孩子的恳谈没有用,我们的初衷不是为了改变他们,而是为了爱他们,从而爱生活。

有些事情只有经历了才知道哪些反抗是无谓的,哪些选择才是正确的。

我们生下来,就是在学会独立,独立于我们的父母。

父母情绪过于激烈的少男少女:

我们的经历很像,也是经常看见父母厮打在一起。

有时候我甚至害怕我不在的时候一方杀死另一方。

可当我上大学后,只是周六日回家,这样的场面我看到的就少了,他们也都好好的活着,哈哈。

开个玩笑,我们的父母也需要成长,因为人在面对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之时都是新手。

在婚姻里,幸福与不幸福与个人心态有很大原因,我们不能试图改变他们的性格,但是作为孩子我们乐观向上的笑脸会在他们疲惫之时燃起心中的力量,快乐是相互感染的。

相信我小妹妹 几年后的你 ,会像姐姐一样幸福。(然而)

姐姐现在工作稳定,爱情美满,因为在爸妈的婚姻中时刻警醒自己哪些行为会伤害爱人 。

时刻谨记珍惜现在争吵无益,慢慢的学会做一个内心平和的人,不把坏情绪带给别人。

这样你会越来越快乐,身边的人也会因为你而变的快乐。

加油,我相信你是个优秀的女孩子(男孩子也适用)。

丰富自己的生活,哪怕多看一本书,对以后都是受益匪浅。

哈哈,总比沉浸在事与愿违的生活里自怜自艾好100倍。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父母天天秀恩爱是什么样的体验?

有位答主详细地描述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

比如,我妈下班回家会用特别萝莉的声音去跟我爸发嗲:“老公我好累啊,我想要抱抱。”有时候我爸会不好意思地看我一眼,然后就抱我妈。

比如,我妈想吃水果了就撒娇:“老公我想吃苹果了。”我爸就开始削皮。

虽然有时这会让他这只单身狗有点“不爽”,但心里又满是安全感和幸福感。

每次看到这种父母相爱的故事,就会忍不住地嘴角上扬,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总是散发着独特的光芒。果然,父母相爱,就是最好的养育。

01

父母相爱,孩子都自信包容

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夫妻是家庭的建筑师。父母恩爱的家庭,就像一个温暖的巢,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曾经蝉联120周《纽约时报》童书畅销榜冠军的小说《奇迹男孩》,讲述的就是这样的故事。

伊莎贝尔和内特是大学同学,非常相爱。婚后,他们生了漂亮乖巧的女儿维娅。后来,儿子奥吉的出生,打破了一切的平衡。

因为基因突变,奥吉天生面部畸形,尽管做了27次整形手术,他的模样还是会吓到别的孩子。

夫妻俩并没有放弃这个特殊的孩子,为了呵护奥吉,伊莎贝尔放弃事业在家教儿子。整整八年,夫妻俩用最温柔的爱去让孩子正视自己的特殊性,并且去包容不完美的自己。

脆弱自卑的奥吉之所以能充满自信,健康成长,因为在他身后有一个美满和幸福的依靠——相亲相爱的家。

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身边那些能坦然说出“我的父母很相爱”这句话的人,身上几乎都有同样的特质:自信、包容、乐观,待人真诚热情,情绪稳定。

02

父母相爱,让孩子拥有爱的能力

心理学家诺费奥说: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

父母是孩子浪漫意识和性自我的建造者。孩子每天观察到的和所经历的事情会在不知不觉中沉淀到记忆里,成为他们日后的生命运行模式。

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他们都会在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学到该如何跟异性相处,因为这是他们最早看到的两性关系。

杨绛在《我们的钱瑗》写到,有一次她和钱锺书带女儿去饭店吃饭。女儿钱瑗看到邻桌的一对父母在吵架,很感慨地对父母说:

“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 因为她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 从而拥有了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 然后就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

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 因为您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 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

相爱的父母身体力行地影响着孩子的家庭观,在父母恩爱中长大的钱瑗, 便学会了怎么去爱一个人一个家庭。 她虽然一生坎坷, 但两段婚姻却都十分恩爱。

第一段婚姻,结缘大学同学王德一。婚后夫妇俩的婚姻生活非常幸福。后来,丈夫被人诬陷含冤死后几年,她一直过着单身生活。

在第二段婚姻中,钱瑗作为两个正值青春期孩子的继母,用自己真诚的爱“征服”了叛逆的孩子们。

每到周六,钱瑗都会买好吃的东西给孩子们吃,除了凉面、上好牛肉、大块羊肉串等传统小吃外,还会专门为他们去买那时候很稀罕的西式点心。

作为教授,钱瑗的工作很忙,平时几乎没有时间看电视。为了不跟孩子们产生代沟,钱瑗会偷偷提前看好电视报的节目介绍,然后饶有兴致地与孩子们讨论电视剧情节。

钱瑗去世后,继女继子撰文怀念她: “和母亲钱瑗一起生活的20多年, 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就是他们的镜子:父母是什么样子,他们就会学成什么样子。

钱钟书和杨绛一生恩爱,给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树立了相爱的榜样,让她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美好而长久的感情。

一个孩子内心有温暖的爱之光芒,成年后无论生活怎样,都更懂得如何爱。

03

让孩子看到相爱的父母

心理学家诺费奥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

弱夫妻关系强亲子关系的家庭,其子女的婚姻失败率是强夫妻关系弱亲子关系家庭的三倍;

其子女出现心理问题是强夫妻关系弱亲子关系家庭的五倍。

夫妻关系应该是高于亲子关系的“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夫妻感情和睦,那么这个家庭就会稳如磐石。一旦家庭核心——夫妻关系出现了问题,孩子肯定会受影响。

可是,在中国绝大部分家庭里, 亲子关系是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的。 比如那些苦熬着等孩子高考完才离婚的父母。

朋友Andy去年刚生了儿子,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她选择辞职在家带娃。

她老公时不时地在我们面前抱怨,自从有了儿子,老婆就“移情别恋”了,根本不关心他。

连Andy自己也承认,虽然全职在家,但每天的时间都觉得不够用。24小时“伺候”儿子,已经是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顾及老公。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像Andy夫妇,做了父母就忘了如何相爱?

美国学者西奥多·马丁·赫斯伯格说,作为父亲,你能为你孩子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爱他们的母亲。

尤其是在孩子3岁前,孩子需要母亲付出极大的爱,给予孩子生理和心理上的照顾。

在养育孩子方面,父亲的作用可能远远不及母亲,但是这个阶段父亲有更重大的责任,就是给予母亲更多的支持,尽可能地滋养身心俱疲的母亲。

当妻子感受到丈夫的爱和分担,她的心会变得柔软而舒畅。情绪稳定,就能宽容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制造出愉悦、温馨的家庭氛围,孩子的成长就发展更好。

为人父母,若能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把美好的感情分享给孩子,让他们从父母身上学到各种爱的能力,是孩子的幸运。

不要介意让孩子看到父母相爱,因为,父母相爱,是父母能给孩子最珍贵的生命礼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89199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30
下一篇2023-09-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